1. 股票人造肉什麼意思
股票人造肉的概念是因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而被關注。被稱為「人造肉第一股」的BeyondMeat公司在美國上市首日股價大漲,受此影響,我國A股的人造肉概念股也受到大眾關注。
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首日便飆升163%,突破2000年來美國IPO最大首日漲幅紀錄。
據了解,BeyondMeat產品的主要成分就是豌豆蛋白和黃豌豆提取物。業內人士分析稱,這是BeyondMeat的市值飆升為國內市場帶來的巨大效應。
BeyondMeat創始人伊森·布朗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對於土地、能源和水都會造成一定的負擔,他認為,人類應該改變對「肉」的定義。
更多關於股票人造肉什麼意思,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c24284161580586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2. car-t股票的代碼是什麼
一、car-t療法主題股票列表
1、南華生物(股票代碼:000504)
相關原因:2017年12月,公司收購湖南元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4%股權,交易金額5130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元泰生物54%股權,主要從事car-t細胞免疫療法研發及相關服務 其他概念:car-t療法、重組、幹細胞、重磅基金股、基因測序、人造肉、生物疫苗、文化傳媒、預虧預減
2. 銀河生物(股票代碼:000806)
相關原因:參股江蘇德康生物60%股權,主要從事CIK、NK和T細胞治療研發。同時增資瑪力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南卡教授合作的改良型抗CD19 car-t產品獲得成功; 2017年12月,「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自體T淋巴細胞注射液」相關材料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批,10月18日通過審批 其他概念:汽車療法、風險投資、創新醫學、電力物聯網、廣西、工業大麻、基因編輯、基因測序、精準醫療、民營醫院、深證通、虛擬現實、雲計算、預虧預減, 智能醫療
3、貴州百靈(股票代碼:002424)
相關原因:18年12月,我們與凱因制葯合作開發「靶向人CD24、人CD20和人BCMA的car-t細胞治療新葯項目」 其他概念:CAR-T療法、創新葯、防護服、富時羅素概念、高管增持、高質押率、匯金概念、基金重倉、健康中國、保證金交易、深交所、騰訊、乙肝疫苗、醫葯、智慧醫學,中醫
4. 妖機撲克(股票代碼:002605)
相關原因:2014年8月,正在研究cat-t的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增資並相應持有其22%的股權 其他概念:2021年10月解禁、2021年9月解禁、汽車療法、風險投資、重磅基金股、標語牌、基因測序、精準醫療、上海本地、手游、網路游戲、預虧預減
5、東成葯業(股票代碼:002675)
相關原因:公司持有宇研生物10%股權,開發了5個第三代細胞治療技術平台,包括第三代car-t、CD8 CTL、PD-L1、溶瘤病毒和雙特異性抗體 其他概念:car-t療法、重組、富時羅素概念、肝素、基金重倉股、PD-1抑制劑、保證金交易、深證通、養老金概念、醫葯、預盈和預增。
3. 美國人造肉第一股將在中國哪裡建廠
9月8日,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Inc.(別樣肉客)在官網發布聲明,宣布將通過全資子公司別樣(嘉興)食品有限公司在浙江嘉興建設兩家工廠,以在中國採用「Beyond Meat」品牌生產植物牛肉、植物豬肉和植物雞肉等植物肉產品。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Beyond Meat選擇在嘉興建廠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嘉興緊鄰上海,而上海是全國連鎖餐飲集團的中國總部聚集地,例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可以很好地形成配套。
而當外國人造肉品牌在中國市場形成本土配送後,會對起步不久的國內人造肉行業帶來的影響,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Beyond Meat中國建廠將從一定程度上對國內市場的發展起到提速作用。
(3)美國人造肉股票代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廠預計2021年初全面投產
據了解,Beyond Meat有美國「人造肉第一股」之稱,在中國市場Beyond Meat產品此前已經在盒馬鮮生、星巴克、肯德基、必勝客和麥德龍銷售。例如Beyond Meat聯手盒馬鮮生銷售植物漢堡肉餅,並率先在上海試點。2020年4月,Beyond Meat植物肉系列產品已經開始在星巴克中國大部分門店上市。
在嘉興工廠正式落地後,Beyond Meat將成為第一家將主要生產設施落戶在中國的專注植物肉產品生產的跨國公司。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肉產品市場之一,也有潛力成為最大的植物肉產品市場。」Ethan Brown認為。
根據Beyond Meat中國官網信息披露,目前公司在中國建設工廠一事正在推進中,預計將在數月內啟動生產,並於2021年初全面投產。
4. 2023年市場規模或達64億美元 人造肉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人造肉產業主要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雙塔食品(002481)、華寶股份(300741)、誠志股份(000990)、東方集團(600811)、金字火腿(002515)、雙匯發展(000895)等。
本文核心數據: 豬、牛肉產量、豬肉價格、投融資規模、大豆產量、人均肉類消費量、碳排放量。
產業概況
1、定義:人工合成的蛋白質食物
人造肉共包含兩大類:一類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制備的人造肉(簡稱:植物基人造肉),該類產品因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擬真實肉品的外觀和口感,所以又被稱作植物肉、素肉、模擬肉等;另一類是以細胞為原料制備的人造肉衡鉛(簡稱:細胞基人造肉),該類產品可以繞開動物飼喂而為人類提供真實動物蛋白,又攔伍被稱作培養肉、培育肉、體外合成肉、清潔肉等。
2、產業鏈剖析:原材料簡單 生產工藝復雜
目前,我國人造肉行業產業鏈從兩種不同的產品形態出發,其一是植物基人造肉,通過對大豆、豌豆等作物加工生產出優質的植物蛋白,進而合成出植物基人造肉;其二為從豬、牛等動物提取全能幹細胞、肌細胞等進行培育,進而合成出動物基人造肉。兩者的下游均為餐廳、商超、網購平台等。
由於動物基人造肉的發展仍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現目前主流的人造肉以植物基人造肉為主。因此上游企業主要包括雙塔食品、華寶股份等,中遊人造肉企業包括星期零、雙匯集團等,下游主要包括天貓、京東等電咐衡好商平台,盒馬、全家等商超便利店等以及海底撈、漢堡王等餐飲零售行業。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依然處於萌芽階段
我國的素食主要以豆製品等為原料的素肉為主,但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肉。我國的人造肉產業起步較晚,2018年我國人造肉行業開始出現部門初創企業,但是由於發展較慢,出產的人造肉產品較少。2019年,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美國上市,點燃了全球人造肉的風潮,國內的人造肉行業開始受到資本的關注,並且如齊善食品等傳統素肉企業也開始往人造肉方向轉型。
2020年,人造肉在國內引起了劇烈討論,伴隨著Beyond
Meat在中國設立工廠,國內人造肉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但是由於人造肉在口感、味道較真正的肉食存在較大差距,在國內的關注度出現一定程度下降。企業開始進入打磨自身技術,產品快速迭代的過程。
上游供給情況:大豆依賴進口
由於目前的人造肉大部分為植物基人造肉,因此大豆、豌豆等產量對行業形成一定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2020年中國大豆的年均產量為1491萬噸,其中2015年中國大豆產量僅為1237萬噸,直到近年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豆產業發展,國內大豆產量才逐步恢復上升,到2020年大豆產量達到1960萬噸。然而兩千萬噸不到的大豆產量難以滿足國內日益增多的消費,超過八成的的大豆消費需要依賴進口。中國大豆是主要的大豆消費國和進口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超過1億噸。
下游供給情況:肉類消費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居民對肉類的消費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2019年受豬肉價格的影響,我國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有所下降,其他肉類人均消費量變化不大。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肉類消費量為26.91kg/年,其中人均豬肉消費量為20.28kg/年,人均牛肉消費量為2.2kg/年,人均羊肉消費量為1.19kg/年,人均禽類消費量為10.8kg/年。
註:2021年國家統計年鑒還未發布,故2020年人均肉類數據暫時缺失。
行業發展現狀
1、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拉動肉類產量增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後,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斷增加提振了對於肉類的需求,肉類產量也隨著在不斷提升。在過去的四十年間,我國的肉類生產量呈現出倍數級的增。1980年牛肉產量為27萬噸,豬肉產量為1134.1萬噸,到了2020年,牛肉和豬肉的產量分別達到了672萬噸和4113萬噸。
2、畜牧業帶來嚴重的溫室氣體排放
據聯合國的數據,全球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總排放的18%,屬於龐大的碳排放系統,其中養殖環節的碳排放約占總排放的80%以上。蓋茨基金會在將牛作為單獨個體,在全球碳排放排名中,可以將其排到第三位,每年因養殖牛帶來的碳排放總量達到50億噸,較排名第二的美國低3億噸左右。畜牧業已經成為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這也逐漸成為了全球各國的共識。
因此,通過植物基和動物基培養的人造肉可以有效地繞過飼養過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解決當前世界的氣候問題。
3、人造肉對改善環境保護有巨大幫助
將植物肉和傳統畜牧業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生產環節中,傳統畜牧業排放了更多的溫室氣體,浪費了更多的生產用水和造成了更多的土地破壞浪費。每生產一斤植物肉替代動物肉製品,可以減少90%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3%的土地破壞浪費和節約99%的生產用水。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看,人造肉在這方面相較於傳統畜牧業有巨大優勢。
4、行業處於發展初期 投融資事件較少
目前,我國的人造肉行業依然處在發展初期,相關企業數量較少,且旗下產品正處在推廣和迭代的過程中。因此行業發展的所需資金主要來自於投融資,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融資方式相對較少。2019年,我國人造肉行業資本市場才開始活躍起來。從融資輪次看,目前大部分融資分布在A輪和A輪之前,這是由於人造肉行業目前在我國剛剛興起。2020年,我國人造肉行業出現了一波投融資小高潮,其投融資事件數量達到11件,總金額為7.7億元。截止2021年10月,我國人造肉行業投融資事件數為4件,總金額為1.27億元。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依靠煤炭資源發展外延產業
目前我國人造肉行業主要生產地區為廣東、四川等地區,由於這些省份的素肉產業比較發達,具有一定的人造肉生產基礎,我國本土的人造肉初創企業星期零Starfield即為注冊在廣東深圳的人造肉企業,這些省份具有較多傳統的人造肉企業,Vesta未食達等就與部分傳統素肉企業開展人造肉生產合作。
2、企業競爭:行業處於拓荒階段 暫未企業領頭
相比國外企業成長迅速,我國的人造肉行業仍處於初創時期,這主要是因為國內並不盛行素食,人們對於口感有很高的要求。然而近年來伴隨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們對健康、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全球素食風的興起,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人造肉」這種新型的健康食品,國內以素食為特色的主題餐廳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人造肉行業也慢慢興起。
目前國內的人造肉企業主要包括人造肉初創企業、傳統素肉生產企業、傳統大型肉製品生產加工企業等類型的企業,目前國內初創企業星期零Starfield是我國人造肉行業的領軍者,同時人造肉初創企業也與傳統素肉生產企業進行生產合作,以結合雙方的技術和生產優勢。傳統企業如雙塔集團等也通過投資相關初創企業的方式加快人造肉行業的布局。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開拓,中國的人造肉行業將會出現快速發展趨勢。其中,企業發展主要以投入研發,降本增效,實現大規模生產為主。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會迎來一眾參與者,其中將會出現傳統食品行業的領先者和行業上下游的跨界參與者,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將會提高。在產品推廣和產品發展方面,隨著動物基人造肉的發展,其與真肉更加類似的口感和味道將會觸達更多的用戶群體。
從市場規模的角度看,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預測,我國的人造肉市場在2021-2026年將會保持13.9%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在2026年,我國的人造肉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75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造肉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 美國人造肉的企業股票暴跌,人造肉受眾前景如何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肉消費市場,人造肉行業發展相對成熟,近年來,美國消費者對人造肉的接受度有所提升,美國植物肉銷量快速增長。
人造肉行業率先興起於美國,美國人造肉行業的研發水平較高,產品種類,市場渠道廣泛,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人造肉消費市場。
美國潛在人造肉目標群體初具規模
美國是全球受肥胖困擾人數最多的國家,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關注度的提升,美國的素食主義者比重由1%上升至6%,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減少肉類食品的消費,根據The
Good Food
Institute發布的美國消費者肉類消費習慣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少量、基本或從不食用肉食的美國消費者佔比已高達38%,這部分消費者將成為人造肉的潛在目標人群。
消費者對肉類替代品的接受度持續提升
根據The
Conversation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近一半的40歲以下受訪者已經食用了植物性肉類,而4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只有不到1/3嘗試過這些產品。隨著干禧一代和Z時代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主流,他們對綠色健康食品以及環境保護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人造肉的接受度將會進一步提高,美國消費者對肉類替代品的接受度將不斷提升。
植物肉銷量快速增長
根據The Good Food
Institute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植物基食品銷售額達50億美元,同比增長11%。美國植物肉市場增長速度超過整體植物基市場增速,2019年,美國植物肉市場銷售額達9.4億美元,同比增長18%。相比之下,美國食品零售總額過去兩年僅增長4%。美國植物肉行業銷售額增速遠超零售行業。
人造肉產品豐富、渠道廣泛
美國人造肉市場品類豐富、渠道廣泛。現階段,美國商超可得的人造肉產品種類豐富,主要是以植物蛋白製成的碎肉、漢堡、香腸、肉餅等品類,在產品品類方面對普通肉製品有較強的替代性。同時,人造肉產品銷售渠道廣泛,同時覆蓋商超和餐飲渠道,餐飲方面,漢堡王、麥當勞、星巴克等紛紛與人造肉公司合作,推出人造肉產品。商超方面,亞馬遜、全食、艾伯森等均為人造肉的銷售渠道,人造肉產品在美國的銷售渠道廣泛,推廣力度大。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造肉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 人造肉市場前景怎樣
人造肉最早起源於美國,1953年美國化學家波耶取得「人造肉」發明專利,20世紀60年代,人造肉開始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經過多年的發展,人造肉技術不斷改進,商業化進程加快。
2019年起,「人造肉」概念迅速興起,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寵兒,2019年5月2日,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一舉成為當紅股票,「人造肉」也迅速進入消費者的視野,人造肉市場的火爆吸引眾多科技公司、大型肉類廠商等布局,全球人造肉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植物肉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自2019年起,人造肉特別是植物肉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快速發展,隨著人造肉在消費者中接受度的提高、人造肉技術的突破以及大規模生產帶來的人造肉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將逐漸擴大,市場前景廣闊,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肉(由大豆、豌豆、小麥等植物製成的牛肉、豬肉、羊肉等)市場規模為42.9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植物肉市場規模將達到52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植物肉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0億美元,2020-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造肉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 比爾蓋茨投資的「人造肉」相比真正的肉到底好在哪裡
由比爾蓋茨投資生產的「人造肉」公司超肉公司在美國上市,當天股價就大幅上漲了163%,這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難道,我們人類今後僅靠著工廠的各種設備,就能生產出可以食用的肉類了嗎?今後是不是不用殺掉那些可憐的豬,牛,羊和雞了呢?那麼,人造肉和真肉吃起來有什麼區別呢?
不管怎麼說,當我們看到比爾蓋茨在嘗過人造肉製作的食品後就毫不猶豫的去投資,我們還是應該相信首富的眼光。畢竟在豬瘟疫情下,國內肉類可能出現短缺的情況下,人造肉有可能作為替代品滿足我們對肉類的需求。
8. 美國人造肉的企業股票暴跌,人造肉受眾前景如何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人造肉的受眾前景並不樂觀,這是因為人造肉的價格普遍比較貴,性價比非常低,而且從味道和口感上來說,人造肉與正常的肉類也相差甚遠。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造肉的受眾前景其實並沒有預計中那麼美好。
總的來說,由於人造肉在價格上不具備明顯優勢,再加上人造肉在味道和口感上與正常肉有很大差別,因此人造肉的受眾前景並不樂觀。
9. 為何比爾·蓋茨會支持人造肉
今年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刊120周年,在「2019十大突破性技術」評選中,該雜志邀請了比爾·蓋茨作為榜單的評選人。
在談到改變世界的突破性技術時,很多人以為比爾·蓋茨會說電腦或互聯網,但他的答案卻非常出人意料。
比爾·蓋茨說,他首先想到的是農耕時代的犁。而在眼下,他認為是人造肉。
02
人類從本質上講是雜食動物,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人類的人均年吃肉量出現了大幅增長,從1961年的40斤漲到了現在的90多斤。而近年來,中國人的人均年吃肉量達124斤,是50年前的13倍。
據人口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現在的75億增長到100億。要養活地球上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我們需要養殖更多的豬、羊、牛等牲畜,但它們會對地球的土地、水、空氣等自然資源造成巨大壓力。
根據數據統計,牲畜排放的氣體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佔到了總量的14.5%,超過了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總和。未來隨著電動汽車的增加,預計交通工具的排放量會有所下降,但牲畜的排放量卻可能在30年後增加76%。
除此以外,畜牧業還佔用了全球45%的土地,尤其是牛、羊等,需要非常大的區域。以9畝大小的土地為例,本來每年可生產1.6萬公斤糧食,但如果用於畜牧業,每年只能生產170公斤肉類。
更要命的是,牲畜飼料的生產會消耗掉大量的農作物,全球約40%~50%的穀物被用於養殖牲畜。
所以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人造肉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選擇項。
03
目前市場上的人造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素肉,一種是培育肉。
素肉是以大豆蛋白為原料,通過加工製成的素肉餅。它們看起來、聞起來和吃起來都跟真實的肉完全一樣。
Beyond Meat目前生產的主要就是素肉餅,它所含有的熱量跟真的牛肉餅相差無幾,蛋白質的含量也差不多,不過價格卻要比真肉貴一些。一塊Beyond Meat的人造肉標價是3美元,幾乎是碎牛肉肉餅價格的兩倍。而人造肉的成本,已經比四年前下降很多了。
Beyond Meat的股票之所以受到熱捧,一方面是大家看好人造肉的產業前景,另外一方面是大家認為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人造肉的製造成本會繼續下降。
04
因為Beyond Meat的股價表現太過驚艷,A股市場也隨之掀起了一股追逐人造肉的熱潮。
前些天,在A股整體行情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人造肉板塊卻逆市上漲,板塊內多隻個股連封漲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