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美國雅虎在阿里巴巴股票多少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雅虎在阿里巴巴股票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3-15 10:25:39

❶ 雅虎作為阿里巴巴的股東,其持股從40%到9%,那31%是都賣掉了嗎

雅虎曾經持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如今僅剩9%,那31%的股份因為緩解公司的虧損情況,先後賣出。雅虎是美國著名的互聯網門戶網站,也被稱為20世紀末最偉大的互聯網之一,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不僅在互聯網業務上頗有成就,在投資方面也具有卓越的眼光。

雖然賣掉了21%的股份,但是雅虎依然不受眷顧,無奈之下,雅虎又相繼於2016年、2017年賣掉了阿里巴巴4.2%的股份,截止今日,雅虎僅持有阿里巴巴9.4%的股份了。十幾年間,雅虎可謂是經歷了大起大落,曾經互聯網的巨頭,走到今天這樣的狀況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雅虎還活著,但是能否東山再起就不得而知了。

❷ 阿里巴巴的股東排名

截至2017年6月9日,軟銀集團持有阿里巴巴29.2%的股權,為阿里的第一大股東,雅虎持有阿里巴巴15%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馬雲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權,為最大個人股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持有約2.5%的股權,僅次於馬雲。

(2)美國雅虎在阿里巴巴股票多少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❸ 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東雅虎,近些年為何消失不見了

阿里巴巴如今已經是影響中國,乃至影響世界的互聯網巨頭了,所以它的一舉一動,特別是股權變動信息,尤其引人注目。

在大眾的一貫認知里,阿里巴巴是一家被外資控股的公司,它的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第二大股東是美國雅虎,雙方持股合計超過60%。

然而,近些年來,作為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東雅虎,卻為何消失不見,鮮少被人提及了?

在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曲折離奇,不為人知的故事?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1994年,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在美國創立了雅虎互聯網導航指南,這是現代互聯網門戶網站的雛形。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楊致遠與大衛·費羅不僅在門戶網站的資料庫上有了一定基礎,而且在如何運營公司上,也有了一些想法。

於是在1995年,他們兩人正式注冊成立了雅虎公司。1996年,雅虎公司在華爾街上市,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支持,於是楊致遠與大衛·費羅在門戶網站的市場上進行大舉拓展。

在第一季度拓展結束時,雅虎就以成倍的訪問量優勢,完敗其餘對手;在第二季度結束時,雅虎網站每天有200萬以上的互聯網用戶造訪,而每天的累積訪問次數更是達到了1400萬次。

可以說,在1996年年末的時候,雅虎公司就已經奠定了它在門戶網站的領導地位。

而在1997年,雖然全年雅虎公司營收總額達到6700萬元,但因為公司尚在拓展時期,因此虧損了2300萬元。

沒能賺到錢雖然是個遺憾,但當時投資商都知道雅虎的潛力強大,於是將它的估值提升到了28億美元。

雅虎公司就是通過大量的初期投入,使得雅虎網站的訪問量呈幾何模式增長的。

到1999年的時候,雅虎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390億美元,而楊致遠的賬面財富則達到了75億美元。與此同時,雅虎公司將市場逐漸推向了全世界。

1999年9月,中文版的雅虎網正式開通。與雅虎公司的英文網站一樣,雅虎網也是以門戶網站為主要經營業務,並且在中國逐漸占據了大量市場。

當時的門戶網站市場還不像後來那樣被幾大門戶網站瓜分,因此,雅虎這個帶著外國基因的舶來品,在中國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

2003年,雅虎中國收購了提供中文上網服務的3721公司,從而大舉拓展了自己的市場。

在之前,雅虎中國主要集中在門戶網站領域,也就是如同現在的網易首頁以及新浪首頁一樣,做的主要是分類鏈接。

而通過收購3721公司,雅虎把業務拓展到了搜索引擎領域。 就這樣,雅虎公司的業務集中在門戶咨詢、門戶導航以及3721的搜索服務上。

但雅虎公司這個血統明顯不純的外來者,在中國有著很大的劣勢——在與網易、搜狐、新浪進行門戶資訊以及搜索競爭上,優勢明顯不足。

雖然雅虎中國在2004年率先推出了總體容量高達1G的電子郵箱,但仍然沒能在與中國本土的幾大門戶網站競爭中占據優勢。

2005年,遠在美國的楊致遠以及雅虎總公司,在再三權衡下,與阿里巴巴達成了換購協議—— 雅虎公司用雅虎中國以及10億美元,換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

此時的雅虎,對中國的電商新秀阿里巴巴,可以說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看看這時候阿里巴巴公司各股東的持股比例就知道了。

此時雅虎在阿里巴巴持股高達40%,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股東;

早先投資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日本軟銀,此時已經退居第二,持股比例為 29%;

至於馬雲,蔡崇信等管理團隊,其持股比例合計,則是剩下的31%。

由於馬雲和雅虎此時的CEO楊致遠關系很好,所以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雅虎十分信任馬雲,便將5%的投票權直接轉讓給了馬雲團隊。

而馬雲團隊也因此憑借36%的最大投票權,成功地控制了阿里巴巴。

在以後的較長一段時間里,雅虎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對阿里巴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2009年,號稱為「矽谷女王」的卡羅爾·巴茨 (carol Bartz),被正式任命為雅虎的新一任CEO。在雅虎內斗中失敗的楊致遠,則被閑置了起來。

先前,馬雲憑借和楊致遠良好的私人關系,得到了雅虎5%的投票權,因此可以成功控制阿里巴巴;但此從卡羅爾·巴茨出任雅虎CEO之後,情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卡羅爾·巴茨和楊致遠不同,與馬雲的關系處理得並不好,所以也並不太相信馬雲團隊。她多次與馬雲在重大事項上發生爭執,甚至一度威脅要收回轉讓給馬雲團隊的投票權。

馬雲在那幾年也一直如坐針氈,處境非常艱難。他深刻地明白,如果不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阿里巴巴的後續發展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因此,深謀遠慮的馬雲,一直在策劃著一項重大的行動。

這項行動,就是後來爭議頗多,讓馬雲被投資界罵得狗血淋頭的「支付寶拆分事件」。

2010年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支付服務市場 健康 發展,規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行為,防範支付風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對具有外資背景的網路支付機構做了嚴格的限定。

說簡單點,也就是說,如果支付寶是被阿里巴巴全資控股的話,因為阿里巴巴外資佔比較大,是不會被批准支付牌照的,而支付寶也無法在中國境內順利運行。

事情發展到這個節骨眼上,馬雲和蔡崇信一致決定,要將支付寶內資化。

於是,在通過多項操作後,馬雲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拆分,把支付寶的股權轉移到自己名下的純內資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實現了國內企業100%控股。

但是問題在於,由於此時的雅虎CEO卡羅爾巴茨與馬雲管理團隊交惡,所以馬雲的這種股權轉移行為並沒有得到董事會的同意和批准,在法理上,這種行為是無效的。

後來,馬雲管理團隊與雅虎展開了長達幾個月的談判。

在談判中,馬雲指出,如果支付寶不內資化,將不能順應中國政府的監管,也不會獲得支付牌照。

如果支付寶無法在中國境內運行的話,淘寶以及阿里巴巴的整體電商業務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這樣大家都將會得不償失。

雅虎基於這一現實狀況的前提下,最終也不得不屈服。

並且雙方簽署協議,支付寶必須繼續為阿里巴巴提供服務,並且在支付寶上市時提供其市值的37.5%作為經濟補償。

這,就是著名的「支付寶拆分事件」。

在這次事件中,雅虎可以說是被馬雲團隊結結實實擺了一道。所以雅虎對馬雲以及阿里巴巴的安全感逐漸喪失,並在後續的時間里,不斷地減持阿里巴巴的股份。

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以63億美元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增阿里巴巴集團優先股,回購了雅虎手中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股份的一半。

雅虎因此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減少,其對阿里巴巴的影響力,也因此進一步降低。

2014年,馬雲在美國紐約敲響了上市鍾,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日本軟銀持股增長到了 34.4%,取代雅虎成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

而曾經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雅虎,此時卻退居到了第二大股東的位置,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減少到了 22.6%。

雖然此時的雅虎,已經沒有了早期對阿里巴巴的強大影響力,但作為第二大股東,仍然是不可小覷的。

在雅虎不斷減持阿里巴巴股份的過程中,與此同時,雅虎自身的發展卻是舉步維艱。

谷歌,臉書等一眾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崛起,給雅虎造成了強大的外部競爭壓力。

而雅虎本身也是昏招迭出,1998年錯過收購谷歌,2006年錯過收購臉書;2008年微軟出資446億美元收購它,竟然也被雅虎拒絕。

2013年,雅虎因為財政困難大量裁員;2014年,雅虎因為重大漏洞導致用戶隱私被泄露,這更是讓雅虎的用戶大量流失。

雅虎從2000年的千億美元市值一路下跌,到2017年美國通信公司Verizon以48億美元收購了雅虎互聯網核心業務,這個價格幾乎是微軟當年給出的收購價的十分之一。

曾經的一代互聯網巨頭,最後卻以低價賤賣的方式,成為了別人的子公司,這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到了2019年9月的時候,雅虎在阿里巴巴的持股,已經被減持到僅0.2%左右了。

而到了 2020年7月,根據阿里巴巴的年報數據顯示,馬雲持股4.8%,蔡崇信持股1.6%,軟銀持股24.9%,雅虎則已經不在披露范圍內,完全退出阿里巴巴主要股東名單了。

早期的雅虎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後來退居為第二大;而直到如今,它已經退出了阿里,不再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

雅虎作為世界著名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的重要股東之一,如今卻落得個這樣的下場,這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實事求是地講,這其中雖然有很多外部原因,比如馬雲的套路,谷歌,臉書的激烈競爭等;但從本質上來說,還是雅虎自身的問題更大。

各位朋友,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踴躍評論。

❹ 阿里巴巴有多少股本,馬雲佔多少股份

持股比例為7%文件披露,截至2017年6月9日,馬雲持有178,272,449股,持股比例為7%;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持有65,144,622股,持股比例為2.5%。而阿里管理層一共持有270,369,948股,持股比例為10.6%。


阿里第一大股東軟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746,998,571股,持股比例為29.2%;第二大股東雅虎持有383,565,416股,持股比例為15%。

馬雲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為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東。

(4)美國雅虎在阿里巴巴股票多少擴展閱讀:

截止2017年6月9日,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29.2%,為第一大股東。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權15%,為第二大股東。

雖然馬雲及合夥人只持有公司的少數股份,但卻有絕對的控制權。在公司成立之初,為了防止大權旁落,阿里合夥人與軟銀、雅虎達成了一整套表決權拘束協議,以進一步鞏固合夥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阿里巴巴之選擇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鍾,就是因為馬雲及團隊實行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相當於同股不同權。也就是說,美國的雅虎以及日本的軟銀雖為第一、第二號股東,但是沒有權利決定阿里巴巴走向,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