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的成本價是怎麼計算出來的(詳細的)
股票交易成本不僅僅是傭金,它有四部分組成:
收費項目 深圳A股 上海A股
印花稅 1‰ (賣出) 1‰ (賣出)
傭金 小於或等於3‰ 起點: 5元 小於或等於3‰ 起點:5元
過戶費 無 1‰(按股數計算,起點:1元)
委託費 無 本地1元,異地 5元(按每筆收費)券商自定,一般不收取。
解釋:賣出收取千分之一的印花稅,買入不收,買入滬市的股票收取過戶費,例如1500股收取1.5元。例如買入深圳股票,傭金是買入價*股數*傭金率,這也就是買入的成本,賣出除了要收取傭金外,還要加上印花稅。
可以打開交易軟體,打開交割單或者對賬單,那有成交明細。
②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
股票成本價=買股票的價格+券商的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
比如說你買入的股票價格是18元/股,買入500股,(此股為深圳的股票)總成本有:18*500+18*500*1/1000+18*500*3/1000。
備註:18*500*1/1000是印花稅,18*500*3/1000是手續費,說明:手續費各公司證券公司是不一致的,最高是千分3,最低每筆收5元。
賣股票的總市值-券商的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如果賣出股票收到的錢大於買股票的總成本,則有賺錢。
拓展資料:
成本計算對象的計量單位。可以是實物單位,也可以是相對單位。實物單位如件、台、公斤、噸、千瓦小時等。
相對單位以標准實物單位表示,標准實物量換算公式為:標准實物量=實物量×換算系數
確定成本計算單位是為了計算產品的單位成本,以利於成本的比較分析。單位確定是否正確合理,尤其是相對單位,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有一定影響。
成本計算單位有時也可理解為擔負成本責任的單位,如以車間或小組為單位計算成本,這里的單位具有成本中心的涵義
成本計算 網路
③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
買入成本=買入價格*股數*(手續費率)+過戶費+通信費
賣出成本=賣出價格*股數*(手續費率+印花稅率)+過戶費+通信費
1、股票補倉後成本價計算方法:(以補倉1次為例)
(第一次買入數量*買入價+第二次買入數量*買入價+交易費用)/(第一次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數量)
2、股票補倉是指投資者在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的基礎上,又買入同一股票。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
同時補倉,就是因為股價下跌被套,為了攤低該股票的成本,而進行的買入行為。
(3)證券公司軟體股票成本計算擴展閱讀:
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它本身不是一個解套的好辦法,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是最合適的方法。股市中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只要運用得法,它將是反敗為勝的利器;如果運用不得法,它也會成為作繭自縛的溫床。因此,在具體應用補倉技巧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熊市初期不能補倉。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資者無法區分牛熊轉折點怎麼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股價跌得不深堅決不補倉。
如果股票現價比買入價低5%就不用補倉,因為隨便一次盤中震盪都可能解套。要是現價比買入價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價被夭斬時,就可以考慮補倉,後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相對有限。
二、大盤未企穩不補倉。大盤處於下跌通道中或中繼反彈時都不能補倉,因為,股指進一步下跌時會拖累絕大多數個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極少數逆市走強的個股可以例外。
補倉的最佳時機是在指數位於相對低位或剛剛向上反轉時。這時上漲的潛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補倉較為安全。
三、弱勢股不補。特別是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無庄股。因為,補倉的目的是希望用後來補倉的股的盈利彌補前面被套股的損失。
既然這樣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補原來被套的品種。補倉補什麼品種不關鍵,關鍵是補倉的品種要取得最大的盈利,這才是要重點考慮的。所以,補倉要補就補強勢股,不能補弱勢股。
四、前期暴漲過的超級黑馬不補。歷史曾經有許多獨領風騷的龍頭,在發出短暫耀眼的光芒後,從此步入漫漫長夜的黑暗中。
如:四川長虹、深發展、中國嘉陵、青島海爾、濟南輕騎等,它們下跌周期長,往往深跌後還能深跌,探底後還有更深的底部。投資者攤平這類股,只會越補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終將身陷泥潭。
五、把握好補倉的時機,力求一次成功。千萬不能分段補倉、逐級補倉。首先,普通投資者的資金有限,無法經受得起多次攤平操作。
其次,補倉是對前一次錯誤買入行為的彌補,它本身就不應該再成為第二次錯誤的交易。所謂逐級補倉是在為不謹慎的買入行為做辯護,多次補倉,越買越套的結果必將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④ 購買了一隻股票之後,該如何查看它的成本價呢
購買了一隻股票之後,查看它的成本價的方法是:
1.買入股票之後,交易軟體上面會顯示成本價格,基本上所有券商都有這個功能;
2.你也可以自己大概算一下,交易成本由:傭金,印花稅和過戶費三部分組成;
3.通過查詢歷史成交記錄,上面有各種費用,你把他們加起來,就知道股票成本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證券公司交易軟體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只要我們普通投資者能夠想到的交易功能,基本上券商都有了,這就是科學進步帶來的方便。購買了一隻股票之後,查看它的成本價方法還是比較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入股票之後,我們就會在交易軟體上面看到顯示的成本價格;當然你也可以自己算一下,股票交易的成本由三部分組成:傭金,印花稅和過戶費;最後就是通過歷史成交記錄,把所有費用加起來,然後再算成本價。
三、我們也可以自己算股票的成本價格
股票費用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印花稅,傭金和過戶費,過戶費只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收取,深圳沒有過戶費。印花稅和過戶費都是固定的費用,股票傭金你應該知道,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三項算出的股票成本價。
⑤ 股票的成本價怎麼算我要具體的演算法,謝謝
證券交易是要收一定收手續費(也就是傭金)的,比如廣發證券有的是收千分之三,有的是千分之一,還有萬分之八的(具體是要看你們開戶的證券公司是怎麼定)。還要賣出股票要交稅,另外,還有過戶費(每1000股一元)。這些支出費用也會算入你的股票成本里。
所以,我不知道你的交易手續費是多少,現以千分之三的手續費計算。具體如下:
買入金額:13.14*2000=26280,手續費:26280*0.001=26.28
買入金額:13.17*3000=39510,手續費:39510*0.001=39.51
買入金額:13.15*2900=38135,手續費:38135*0.001=38.14(四捨五入)
現在每股成本應該是買入總金額加手續費的和除以買入總股數。
即[(26280+39510+38135)+(26.28+39.510+38.14)]/(2000+3000+2900)=13.168元。
不過,你的證券交易的軟體上顯示的成本價會比這個多,因為在我們買入股票時,證券公司已經預先把賣出股票的手續費也加到成本里了(即在我們還沒賣出股票前已提前算了賣出的手續費在成本里),還有一個原因,我這里是按千分之一的手續費計算的,你的證券公司可能是按千分之三算的。當然,即使你的手續費就是千分之一,軟體上依然會先按千分之三計算成本(可能這是交易軟體設置的定數,不過你放心,等你實際賣出後,查看交易明細就知道,手續費只交千分之一)。
其實,成本不用算的這么細,這樣太累人。用我們買入總金額除以買入總股數,就知道大概的成本了,如果手續費標準是千分之一,那麼,手續費和稅費平均算到每一股上大約是2分到3角(10元以下股手續費1分到2分多,10元股手續費3分,100元股手續費3角),加上這個手續費你就知道每股成本價了。
有一個情況要特別說一下,就是手續費最低標準是5元每筆,假如你一次買入的總金額是1000元,證券公司會扣5元的手續費,而不是按千分之一計算了。
如果你不放心,怕證券公司多算了你的手續費,你可以在第二天查看之前交易的成交明細。上面會清清楚楚地寫著交易的相關內容。
⑥ 股票當日賣再買,成本價怎麼計算
股票當日賣出在買進,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1).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2).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成本: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該股票的買入價加上交易成本(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有的股份數量, 持有期間不考慮出售股票的收益;
例如:用戶以10元買入1000股,交易成本為50元,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05
如果用戶當天賣出部分股票,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為利潤,不稀釋到剩餘部分的成本價股票;
例如:用戶當天以11元賣出該股票500股,交易成本為25元,現金金額為500*11-25=5475。此時,利潤部分直接計入總資產,股票成本價仍為10.05元。
如果用戶在該日繼續購買股份,則所持有股份的成本將根據購買成本進行攤薄;
例如:用戶當天以10.50元買入1000股同種股票,交易成本為52元。那麼成本價為{(500*10+25) + (1000*10.5+52)}/1500=10.385。如果用戶在第二天以11元賣出800股,則交易成本為49元。現金金額為800*11-49=8750,利潤部分直接計入總資產,剩餘700股成本仍為10.385元;
2.成本價計算持有期間賣出股票的盈虧: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該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成本(傭金和手續費) 除以持有的股份數量。 持有期間賣出股票有利潤的,應當扣除買入金額。
(1). 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虧金額;
(2). 如果盈虧金額為負,則為虧損,而公式中的負值為正值,所以公式中的分子大於采購金額,成本價格上升; 相反,當賣出股票的盈虧為正時,公式中的分子小於買入金額,成本價下降。
⑦ 股票多次購買,成本價怎麼計算的求公式
股票多次購買,成本價的計算公式為:
(買入成交金額+買賣的手續費-賣出成交金額)/剩餘股票數量
一、手動計算公式
打個比方,加入你現在有一支股票原來持有3000股,成本價是14塊,現在加倉,股價是10塊,加5000股的話成本價會變為:(3000*14+5000*10)/(3000+5000)。這里沒有考慮買賣的手續費。如果有多次買賣,計算剩餘股票成本價的公式為:所有買入成交金額,加上所有買賣的手續費,減去所有賣出成交額,最後除以剩餘股票數量,就是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說明:
股票交易費用主要收取以下幾項:
1.印花稅目前股票交易印花稅已由雙邊徵收改為向賣方單邊徵收,收取成交金額的0.1%,由券商代扣,交易所統一代繳,支付給財稅部門。印花稅只有賣股票時才會收取,買股票不會收取,買賣場內基金、債券等交易都不收印花稅。
2.券商傭金根據監管規定,券商股票交易傭金最高為成交金額的0.3%,每筆交易傭金最低5元起,買股票和賣股票都要交費。根據實際情況...
3.其他雜費其他雜費包括證券監管費和證券交易經手費。
二、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其實,股票多次購買,成本價一般軟體都會自動幫忙計算出來,不需要您再去單獨計算,不知道您使用的是哪家證券公司的炒股軟體,具體可咨詢客服,問一下成本價如何自動計算,這樣省去很多麻煩,因為如果是自己計算的話,多次買賣,計算起來還是會比較耽誤時間。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記得點贊喲~
⑧ 怎麼計算股票平均成本,有公式嗎
如果你是實盤操作,那麼你分批次不同價位買入同一隻股票後,證券公司提供的炒股軟體會為你自動計算綜合的成本價,以及參考保本價(包含手續費和印花稅,你需要多少錢賣出才能保本)。在你賬戶的「資金股份」欄里,你買入的股票名稱後面列表中查看。
如果你是模擬操作,那麼計算方法如下:
說明一下,因為你還沒有賣出,不知道你賣出的價格,就無法計算你賣出時應繳的准確傭金和印花稅額。所以只能假設你以買入的價格賣出股票來計算賣出時的傭金和印花稅,所以最終計算出來的保本價,只是你的參考保本價。
參考保本價=
(14.62×1000+14.62×1000×0.3%雙邊傭金+14.62×1000×0.1%印花稅)÷1000+(15.42×1500+15.42×1500×0.3%雙邊傭金+15.42×1500×0.1%印花稅)÷1500+
(15.05×1500+15.05×2600×0.3%雙邊傭金+15.05×2600×0.1%印花稅)÷2600+
(13.18×3100+13.18×3100×0.3%雙邊傭金+13.18×3100×0.1%印花稅)÷3100+
【上述每行計算的是你一次交易包括了傭金和印花稅的單價,4行計算結果相加,假設等於X,那麼X÷4=你所有股票綜合計算的參考保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