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洛克希德馬丁是上市公司么在中國能否購買其股票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碼為LMT.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全稱洛克希德·馬丁空間系統公司(英語: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簡稱LMT),前身是洛克西德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創建於1912年,是一家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公司在1995年與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合並,並更名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總部位於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的貝塞斯達。
❷ 爆發戰爭 軍事工業股票是不是會大漲
不一定,可能會跌,爆發戰爭,市場不穩,資本外逃,這些都是會發生的事情,在這樣不景氣的行情下,軍事工業股票是有可能會大跌的,因此需要綜合的去進行分析。
拓展資料:
軍工類股票有很多種,例如:
1、航天科技類股票有:樂凱新材,航天電子,航天機電,中國衛星,航天動力等。
2、航天科工類股票有:航天信息,航天科技,航天通信,航天長峰,航天電器等。
3、中航工業類股票有:中航飛機,天虹商場,中直股份,中航重機,南通科技,成飛集團,中航電測等。
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
1、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的是公司的財務狀況,例如盈利能力、現金流以及經營狀況等;
2、公司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宏觀經濟因素、中觀經濟因素和市場因素。其中宏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了經濟周期、物價變動、貨幣政策、利率水平、稅收政策以及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動等等。中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行業的生命周期以及行業波動等。市場因素主要是指市場投資者對於股票的心理預期;
3、政治因素和投機性因素:主要指的是國際政治形勢、國家之間的戰爭、國家領導人的變更以及國際政局變化和政治活動等。
❸ 美股軍工股有哪些
一、洛克希德·馬丁 (LMT)
成立於1909年,是全球最大的軍火承包商,美國5大軍火上市公司之一。(分別是:LMT、RTN、NOC、BA、GD)
LMT公司核心業務是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其主要產品包括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F-16、F-22和F-35(JSF)等戰斗機,以及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一5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
LMT占據美國防部每年采購預算35%的訂貨,控制全球防務市場40%市場份額,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是世界級軍火「巨頭」也是當之無愧的美國軍工股No.1。
二、波音公司 (BA)
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與軍用飛機製造商,也是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大家耳熟能詳。
波音公司設計並製造旋翼飛機、民用和軍用飛機、電子和防禦系統、導彈、衛星、發射裝置、以及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系統。波音公司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運營著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
三、聯合技術公司 (UTX)
創立於1934年,前身是聯合航空運輸公司,目前是一家為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公司和建築商提供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這家多元化公司,產品包括普拉特&惠特尼飛機發動機、空間推進力系統和工業汽輪機、開立暖氣、空調和冷藏、奧的斯電梯、自動扶梯和搬家工具、哈密爾頓Sundstrand航空航天和工業品、西科斯基直升機和國際燃料細胞動力系統。
四、通用動力 (GD)
創建於1899年,美國5大軍工公司之一,與LMT、RTN、NOC、BA齊名。GD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為美國軍隊和它的盟國提供輪式裝甲戰斗和戰術車輛;履帶式主戰坦克和步兵戰斗車,彈葯和爆炸物,移動橋系統;被動,主動反應裝甲;化學,生物和爆炸物探測系統;為美國海軍提供船隻設計、建造和支持潛艇和水面艦艇;提供核動力潛艇;水面艦艇;輔助和戰斗物流船舶等。
五、諾斯羅普格魯曼 (NOC)
成立於1939年,組建於1994年,是諾斯羅普公司收購格魯曼公司後組成的,目前已成為美國5大軍火商之一、世界第三大軍工生產廠商,世界上最大的雷達製造商和最大的海軍船隻製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主要為美國和國外的軍方、政府和商業客戶提供系統同化,防衛電器和信息技術的創新解決方案。 特殊地位:最大的核動力潛艇生產商、唯一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生產商、美國國防部最大的IT供應商、世界最大的雷達生產商和最大的海軍艦艇生產商,可與LMT比肩。
六、雷神公司 (RTN)
成立於1922年,是美國軍工股系列中5大軍火商的最後一個。 雷神在1980年取得畢琪飛機製造公司,1993年取得英國航太(BAe)商務客機生產線,這兩項購案所得在1994年合並後成立雷神飛機公司。在1990年代中期,雷神購得E-系統公司和德州儀器公司的軍事相關事業。1997年雷神從通用汽車公司手中購得休斯飛機公司,此購案包含一些休斯之前購買的產品的生產線,包括從通用動力公司買來的導彈事業、Delco電子的軍武部門和Magnavox電子系統公司,這些購案和合並案使雷神公司增加許多重要生產能力。
以2014年全前為例,雷神營業額約為228億美元,其中超過90%來自國防合約。主要在導彈和導彈防禦系統、監視、偵查、精確作戰等方面提供軍用物資。
七、精密機件 (PCP)
PrecisionCastparts,創立於1949年,是一家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公司,其產品應用在航天工業及一般工業產(如:汽車工業)上,是波音、勞斯萊斯、空客公司、龐巴迪、賽斯納、古德里奇等的指定零配件製造商。
八、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 (COL)
RockwellCollins,創立於1933年,是一家知名航空電子設備及衛星導航系統生產廠商。
從事設計、生產與供應通訊及飛行系統,用於商業與軍事客戶,以及通過語音與數據通訊網路與解決方案提供資訊管理服務。RockwellCollins業務營運分為商業系統、政府系統及資訊管理服務三個部門。
九、德事隆集團(達信公司)(TXT)
Textron,創立於1923年,一家全球性的多元產業集團,主要涉及飛機、國防、工業與融資業務。 業務經營分為Textron航空、貝爾、Textron系統、工業與融資五個部門。
十、L3通訊控股(LLL)
L-3Communications,創立於1997年4月,是一家美國防務承包商,是國家安全解決方案的主要承包商。
【拓展資料】
軍工類股票就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是應用於軍工的。軍工類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軍工產品製造、研發或銷售。軍工產業可分為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工業以及軍事電子六個方向,這也構成了國防工業的子系統。
❹ 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如今它們的實力到底有多雄厚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家世界著名的軍火巨頭。它不僅是全球第一武器生產商,還是全球營業額最大的國防工業製造商,同時也是美國空軍第一大軍火采購商。此外,在網路作戰方面,也積極開發新產品,以配合著美軍的需求。洛可希德·馬丁公司已然成為世界軍火巨頭。它的產品開發思路以及軍事硬實力,著實令人佩服。
❺ 美國援助烏克蘭武器,軍火商如何從中獲益
美軍火商賺錢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種,淘汰舊式裝備
關注俄烏沖突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到,目前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裝備,主要以老舊為主,最新的一輪援助中,有M113運兵車,這種運兵車是幾十年前越戰使用的,是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研究的產品,早就已經過時了。
第三種,股票上漲
俄烏沖突發生以後,提供「援助」的軍火商股價都迎來了一個非常不錯的上漲空間,洛克希德·馬丁股價平均上漲了18.38%,雷神公司也有了不錯的上漲,航宇環境公司股價上漲甚至達到了63%。
此外,歐洲的軍火商股價也迎來了大幅度的上漲,泰雷茲股價上漲了35%,BAE系統公司股價上漲了32%,股價上漲讓軍火商賺的「盆滿缽滿」。
❻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金融危機及其概況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從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為開端,爆發了近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是美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上午10點,美國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所開盤就出現拋售現象,股價狂跌,交易所內一片混亂。到收盤時,出售的股票達到1 600萬股,摺合1 280萬美元,創下股票交易額的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洶涌的股票拋售狂潮。10月29日,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各大小銀行出現了瘋狂擠兌的現象。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國民經濟陷入絕境,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代來臨。後人提到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時,稱之為「黑暗的十月」。
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兆
事實上,這次經濟危機是美國經濟發展中多年以來種種弊端匯結成的惡疾。此前一年多來,由於受到來自歐洲的競爭者們的沖擊,美國財富創收的主要源頭──穀物出口價格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國內,由於工人們的工資一直呈上升趨勢。收入豐盈的工人們已經採用貸款方式購買了住房、汽車等所有不動產和耐用商品。盡管社會上已經呈現出供過於求的態勢,但美國的各大工廠仍在不斷地擴大再生產的規模。
經濟危機爆發前的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也被經濟的繁榮沖昏了頭腦,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玩著鑽營股市的游戲。他們大量舉債,瘋狂地購買股票,他們確信買進賣出之間豐厚的利潤差會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償清貸款。隨著大量資金的源源湧入,整個股票交易市場空前繁榮起來。據可靠統計,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國29家股票交易所擁有賬戶。在1.2億人口中,接近0.3億戶家庭積極參與股市交易,有100萬投資者可以被稱為投機者。此外,在這些人中,接近2/3的人口(近60萬人)用客戶保證金(一筆並不屬於他們個人,也不能輕易用於生息的資金)炒股。於是,投資信託公司猛增,成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場的專有詞彙,意為整體趨勢的上漲;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無法控制的局面。)後期的特徵。傳統上,股票價格一般大約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較高的保證金交易中,股票收益也只有1%或2%,而貸款購買這些股票所付的利率則達到8%~10%,遠遠超出保證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這樣,盡管美國無線電公司從來沒有分紅,但它的股票指數卻在1928年從85上升到410。到1929年,一些股票的價格是其收益的50倍。本來,股票市場的繁榮只能依靠於資本收益的提高,而現在它卻成了一種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末,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信託投資公司進入股市,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在進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因此,盡管股市表面一直增長,但作為股市增長的基礎,真實的經濟增長卻相當小。有實例說明,一個只有500美元投資的聯合創辦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義資產達到686 165 000 美元;另一個其股票市場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信託投資公司,其實際的資產只有600萬美元。可想而知,這些投機家的行為能造成股市虛假的繁榮,卻不可能真正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相反,這種僅依靠一種狂燥情緒支持的股票市場,很快達到了它發展的極限,導致國家經濟的全面崩潰。
在1929年9月的第一周,這種盛極而衰的趨勢已經初露端倪,股票市場出現變幻莫測、搖擺不定的態勢,股票價格總是出人意外地時漲時落,令那些盲目投資的股民們感到煩躁不安。9月中旬後,整個股票市場的趨勢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跡象。10月21日以後,股票市場開始狂跌,如是,引起了10月24日的大恐慌。
大蕭條
1929~1933年,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蕭條」時代。從1929年10月發生的紐約的股票市場崩潰開始,引發了美國全境的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在此大蕭條期間,美國城市大約有1300萬工人失業,總失業率從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達到26.7%。3400萬男人、女人和兒童根本沒有任何收入,這里還不包括那些遭受巨大損失的農民,國民經濟陷入絕境。而大量失業的農業工人又紛紛地湧入城市,在城市裡,大批無家可歸的窮人沿街乞討、露宿街頭,美國人民墜入苦難深淵。胡佛的名字成了貧困的代名詞。人們把流浪者住的窩棚稱為「胡佛小屋」,戲稱他們自己席地而居的舊報紙為「胡佛毯」。
在大蕭條期間,美國人口進入一個逆增長時期,結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從20年代末的20‰降低到16.6‰)都十分低,許多家庭解體,人們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發生了強烈動搖;中小學教育也受到了嚴重破壞,拖欠教師工資和教師失業的事件數不勝數,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迅速淪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捲入赤貧的人群中。《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作者約翰·斯坦貝克連肥皂也買不起,使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肥皂洗衣服,連寄稿件的錢也沒有。許多人沒有工作,被迫到處流浪。
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很快地波及到美國以外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美國以外的各國都因為美國的經濟繁榮而受益不淺。歐洲的工業國家,另外還有日本,都已經在美國繁榮的社會經濟中開拓自己的市場,而此時此刻的美國,隨著國內需求量的銳減,必然會被迫採取提高關稅的保護措施。胡佛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而採取的高築關稅壁壘以保護國內市場的做法,使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變得更為糟糕,把全球都投入到失業、貧窮、飢餓的噩夢之中。美國的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最終使它自食惡果,那些已經陷入極度貧困狀態的國家均已喪失了購買美國產品的能力。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被捲入這場危機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高達3 000萬以上;引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勢的動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誘因。
直至1933年,這種經濟大蕭條的局面才有所緩解,而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在短時期內擺脫這一蕭條的影響。例如,法國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經濟也沒有恢復到1929年以前的狀況;德國是第一個振興起來的國家,從1933年開始,納粹希特勒的統治開始主宰德國的命運,從振興軍事力量著手,在一年內,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英國從1937年開始籌劃戰爭,重整武備,失業率才開始下降,但直到1939年9月3日戰爭爆發時,其失業率仍然處於歷史上最高水平;美國華爾街的大亨們也是從備戰和軍火交易開始,才使股票價格回到1929年的水平。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特點
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大。首先,這場危機襲擊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震動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且波及了每個國家中的所有經濟部門;以往的危機只持續1~2年,這次危機則持續4年之久,而且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長期難以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1933年,在短期復甦之後又進入一個新的蕭條期;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總值大幅度下降。在過去的經濟危機期間,生產縮減幅度在10%至15%之間,而這次經濟危機使全世界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下降了44%,平均工業生產總值下降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德國和英國兩個危機嚴重的國家,其工業生產總值倒退到1896年至1897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