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軍工股票屬於上證申成還是創業板
滬市、深市、創業板、科創板都有軍工板塊的股票,軍工股在那個板塊就屬於那個板塊的股票。
一、軍工股是什麼?
軍工類股票顧名思義就該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是應用於軍工的。
軍工類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軍工產品製造、研發或銷售。軍工產業可分為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工業以及軍事電子六個方向,這也構成了國防工業的子系統。軍隊的大訂單是數量大,而且非常有保證的,用於軍工的產品從側面可以反映出一個公司的能力水平,因為國防軍工產品的要求相當高,所以接受訂單的上市公司也可以說是證明了自己的技術的能力。
二、熱門軍工股有哪些?
1、新光光電
國內光學目標與場景模擬領域龍頭,新光光電主營為為武器系統研製提供光學目標與場景模擬系統、激光對抗和光電專用測試設備,是國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耕精確制導武器配套領域多年,旗下擁有軍用規格多品種及系列化的研發及批量生產能力,同時也是航天科工、兵器工業、航天科技等多家軍工集團合格供應商。
2、三角防務
航天航空鍛件龍頭之一,三角防務主營從事軍用飛機結構件和發動機部件等業務,是航天航空、船舶等領域的各大主機廠供應商,為各類型國產航空發動機供應主要鍛件的同時,旗下產品應用到新一代戰斗機、運輸機及直升機中。
旗下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儲備核心,擁有世界先進的「400MN」模鍛液壓機技術,可為新型號飛機配套,近年來隨著軍機加速列裝釋放航空鍛件需求,目前市佔率穩步提升。上半年三角防務實現凈利潤1.65億元,同比增長64.06%。
3、中航重機
航空鍛造龍頭,中航重機主營從事鍛鑄、液壓環控等業務,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也是規模最大的高壓柱塞液壓泵及馬達研製企業。旗下鍛鑄業務、液壓環控等業務產品,廣泛適應於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多個領域。
4、海蘭信
全球智能航海引領者,高科技領域民參軍典範,海蘭信主營業務為 海洋觀探測儀器系統、智能船舶系統銷售與服務以及 海底數據中心業務。深耕海洋觀探測和智能航海領域20多年,自主掌握船舶電子產品和航海智能化的核心技術。旗下產品、服務齊全,技術壁壘深厚,旗下產品市佔率在軍用、民用領域均占據主導地位,擁有國內領先的海洋立體監測綜合實施能力,軍工資質齊全。
5、景嘉微
國產GPU龍頭,景嘉微主要從事高可靠軍用電子產品的研產售,旗下業務主要分為圖形顯控領域、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晶元領域和其他,是國內軍用級圖形顯控、小型專用化雷達的核心模塊及系統產品供應商,也是全球少數、國內唯一一家實現GPU大規模生產的GPU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盟升電子、中航機電、中航沈飛、中航電子等概念股。
⑵ 機構本周給予81股「買入」評級 47家距目標價還有超30%空間
滬深兩市股指本周窄幅調整,周線己五連陰。截止周五收盤,滬指周跌1.40%,收報於3404.66點;深成指跌2.09%%,收報13606.00點;創業板指持續跑輸大市,本周跌3.09%,收報2671.52點。市況小幅波動,機構研究員熱情依舊。據統計數據顯示,本周(3月15日至19日),券商研究員對123家公司的投資評級及目標價進行了「再評估」。81家公司獲「買入」評級,而當中給出具體目標價的公司中,47家公司周五收盤價距券商研究員給出的目標價還有逾30%的空間。
這當中,距券商研究員給出的目標價空間最大的是中興通訊(000063)。國金證券研究員羅露在3月17日發表的題為《中興通訊:進入利潤釋放期,有望迎來盈利和估值雙升》的報告中指出,預計公司21年三大業務板塊收入都將保持2位數增長,毛利有望強勁回升最終實現50%+利潤增長。同時,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政企業務步入快車道,半導體、智能駕駛等新型業務領域的能力價值有望被市場逐步認可,市場估值中樞有望逐步上行;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72元。按公司周五收盤價29.53元算,股價還將有143.82%上漲空間。
3月17日,中興通訊發布業績年報稱,公司2020年公司營收1014.51億元,同比增長11.81%。雖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6億元,同比下降17.25%,但是扣非後歸母凈潤利潤10.36億元,同比增長113.66%。同發布的還有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興通訊受到營收增長、毛利改善、出售資產(出售中興高達90%股權,確認稅前利潤約7.7億元)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8億元至24億元,同比增長130.8%至207.7%。
此外,新光光電距券商研究員給出的目標價空間也過1倍。中信證券研究員劉易在3月17日發表的題為《新光光電:業績壓力釋放,2021年開門紅迎接賽》報告中表示,公司2020年受疫情影響帶來的業績壓力已充分釋放,經營情況回歸正軌;公司在手訂單充足,預計2021年導彈產業鏈高景氣將與公司股權激勵考核目標相得益彰,全年高增長確定性較強。維持目標價93.24元及「買入」評級。按公司周五收盤價38.72元算,股價還有140.81%的空間。
3 月 16日,新光光電披露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下降35.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19.29萬元,同比下降60.01%。此外,公司預計2021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650萬元到950萬元,與2020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增加823.73萬元到1123.73萬元,同比增長474.14%到646.83%。
對於市場。財信證券表示,當前市場下,投資者觀望情緒較濃,做多及做空的意願均不強,預計短期內市場仍將以震盪走勢為主,趨勢性行情出現仍需基本面(如經濟、流動性等)出現較大變動。存量資金博弈下,導致短期內市場呈現快速板塊輪動的特徵,順周期、抱團板塊、碳中和等主線此起彼伏,但持續性均不強。同一板塊內的個股行情也缺乏持續性投資機會,投資者不易追高,更宜低吸。
周五收盤價較券商研究員給出的目標價還有逾30%空間的股票一覽表
本文源自投資快報
⑶ 細數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核心技術 超三成指向電子和半導體領域
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 科技 創新企業」的定位使其自帶高 科技 光環。因此,科創板上市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就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和券商等研究機構研究的重點。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經上市的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最多,有6家;其次是計算機應用和半導體,分別涉及5家和4家。此外,南微醫學、心脈醫療等核心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的公司和杭可 科技 、瀚川智能等核心技術涉及專用設備的公司受市場關注度也普遍較高。
昨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小幅下跌。相形之下,科創板則表現搶眼,29隻個股中有24隻上漲,其中核心技術涉及計算機、半導體和電子的公司漲幅居前。
按照申萬分類,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行業的公司最多,達6家,分別是容百 科技 、睿創微納、福光股份、光峰 科技 、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
其中,容百 科技 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首家實現高鎳產品量產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NCM811產品的技術成熟度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
睿創微納則是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感測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晶元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感測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公司的優勢在於產品全產業鏈覆蓋,紅外軍民兩用產品市場空間大,部分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福光股份和光峰 科技 則屬於光學光電子的細分領域。
其中,福光股份的產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見光、紅外系列全光譜鏡頭及光電系統,公司憑借在光學領域深厚的技術沉澱,推動光學鏡頭的技術革新,率先打破了國外在安防鏡頭領域的壟斷地位。福光股份表示,公司四大核心技術分別是「大口徑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製造技術」「復雜變焦光學系統設計技術」「多光譜共口徑鏡頭的研製生產技術」「小型化定變焦非球面鏡頭的設計及自動化生產技術」。
另外兩家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分別是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新光光電是國內光電技術裝備領域領先企業,專注於提供光學目標與場景模擬、光學制導、光電專用測試和激光對抗等方向的高精尖組件、裝置、系統和解決方案;方邦股份則是FPC上游材料國產替代先鋒,是高端電子材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膜、導電膠膜、極薄撓性覆銅板及超薄銅箔等,均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北京某大型上市券商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子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電子行業關系比較密切的就是半導體行業,它們的業績相關性較強。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行業公司有4家,分別是晶晨股份、中微公司、瀾起 科技 和安集 科技 ,都是各自所在細分領域的明星,業績處於快速增長期。」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晶晨股份為多媒體智能終端SoC的領軍企業,公司多年深耕音視頻解決方案,並基於12nm製程,推出了4K/8K等超高清解決方案;半導體刻蝕+MOCVD 設備龍頭,公司各類型的刻蝕設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MOCVD設備則打破國際壟斷,銷售持續放量;瀾起 科技 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深耕十多年,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沖/半緩沖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瀾起 科技 發明的DDR4全緩沖「1+9」架構被JEDEC(全球微電子產業的領導標准機構)採納為國際標准,其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並占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安集 科技 的核心技術在於濕法化學品研發,公司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CMP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⑷ 科創50指數股票名單
《科創板日報》(長沙,記者李擁軍 黃路)訊, 科創50指數樣本即將迎來首次調整,威勝信息、優刻得、澤璟制葯、特寶生物、昊海生科5隻證券調入指數。
有進亦有出。新光光電、熱景生物、鴻泉物聯、聯瑞新材、鉑力特5隻證券則被調出指數。依據上交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8月28日發布的公告,本次調整將於9月14日正式生效。
新入選名單中威勝信息盈利最高
科創板50隻樣本集中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行業,凸顯了科創板創新驅動的行業結構特徵。
本次調入的5隻股票中,截至8月28日收盤,威勝信息、優刻得、澤璟制葯、特寶生物、昊海生科市值分別為128億、261億、233億、216億、186億。威勝信息、優刻得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中代表公司,後面三家業務均集中生物醫葯細分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優刻得和澤璟制葯分別為不同投票權架構與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威勝信息、特寶生物、昊海生科上半年凈利分別為1.37億元、4661萬元、2752萬元。上述新入選5家公司中,威勝信息是唯一凈利過億的科創板公司,且動態市盈率最低,為46倍。
調出的5家公司有何共性?
從業績成色看,被調出的公司總體業績不如新調入的公司。包括新光光電、熱景生物、鉑力特有3隻上半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或下滑。調出公司中僅鴻泉物聯、聯瑞新材凈利實現增長。
市值則是另一個重點考慮因素。被調出的5家公司中,新光光電(市值52.8億)、熱景生物(市值32.1億)、鉑力特(市值77.6億)、鴻泉物聯(市值46.5億)、聯瑞新材(49.4億),平均市值僅為51.7億,
5隻被調出的證券總市值258億元,比本次被調入的優刻得一家公司的市值還低。被調入的優刻得等5家公司總市值超過了1000億元,平均市值超過200億。顯然,從市值角度考量,新來的5家更滿足科創50指數樣本的選樣要求。
據上交所介紹,市值規模和流動性是國際代表性成份指數最基本與核心的標准。借鑒境內外代表性成份指數經驗,結合科創板市場發展客觀情況,剔除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位於樣本空間排名後10%的證券後,選取日均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隻證券作為「科創50」指數樣本,能夠在保證樣本流動性的同時,實現較好的代表性。
科創50指數樣本股每季度調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