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行業 » 與阿里巴巴影業股票合作的公司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與阿里巴巴影業股票合作的公司

發布時間: 2023-02-28 10:54:45

A. 稻草熊娛樂上市,吳奇隆給劉詩詩的聘禮中就實現,如今的市值多少

吳奇隆送給劉詩詩的天價彩禮終於要兌現了!

稻草熊娛樂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稻草熊娛樂股價一路高開,開盤漲幅一度超90%,市值一度超75億港元。

稻草熊娛樂上漲78.57%,總市值69.6億港元。

阿里影業投資稻草熊娛樂,持有公司約15%的股份。但好景不長,阿里影業便退出了稻草熊的股東名單。

而就在阿里影業退出的同一年,稻草熊抱上愛奇藝的「大腿」,不僅給愛奇藝創造了豐厚的利潤,也讓愛奇藝投資翻倍。按照市值計算,愛奇藝持有股份價值超10億港元左右,回報已翻倍。

除此之外,一直做空瑞幸,做多愛奇藝的雪湖資本聯合IDG、唯品會成為稻草熊娛樂的基石投資者。其中,雪湖資本認購3500萬美元(4630.9萬股),IDG認購1000萬美元(1323.1萬股),唯品會認購500萬美元(661.5萬股)。

B. 阿里巴巴期下共有多少網站和公司,都是哪些

他們之間關系復雜,並不能簡單的說是從屬關系,以下是公司發展歷程(裡面有詳細和它有關系的公司或網站(截止到我發答案時)

發展歷程: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集團的首個網站是英文全球批發貿易市場阿里巴巴。同年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專注於國內批發貿易的中國交易市

早期的阿里巴巴團隊於馬雲公寓內工作
場(現稱「1688」)。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投資機構融資500萬美元。[6]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
2000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舉辦首屆西湖論劍,匯聚互聯網界的商業和意見領袖討論業界重要議題。[7]
2001年12月,阿里巴巴注冊用戶數超越100萬。[8]
2002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實現全年正現金流入。[9]
2003年5月,購物網站淘寶網於馬雲公寓內創立。[10]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一線投資機構融資8200萬美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屆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
2004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舉辦網商大會,期間舉行首屆十大網商頒獎典禮。

馬雲與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
2004年7月,淘寶網發布讓買家與賣家進行即時文字、語音及視頻溝通的PC版通訊軟體阿里旺旺。
2004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關聯公司的第三方網上支付平台支付寶推出。[11]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與雅虎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協議,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獲雅虎10億美元投資,並享有雅虎品牌及技術在中國的獨家使用權;雅虎獲阿里巴巴40%的經濟利益和35%的投票權。[12]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接管中國雅虎。[13]
2006年7月,淘寶大學課程推出,向買家和賣家提供電子商務培訓及教育。[14]

管理層與員工慶祝公司跨越首個財務里程碑
2006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對本地化生活社區平台口碑網的戰略投資完成。[15]
2007年1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上海宣布旗下公司阿里軟體正式成立。[16]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同月,阿里巴巴集團成立網路廣告平台阿里媽媽。[17]
2008年4月,淘寶網推出專注於服務第三方品牌及零售商的淘寶商城。[18]
2008年6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把旗下的中國雅虎與口碑網整合成立雅虎口碑公司

淘寶商城成立慶祝會
。[19]
2008年9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淘寶網和阿里媽媽合並發展。[20] 同時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成立。[18]
2009年7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阿里軟體公司與原先隸屬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研究院正式合並,合並後的公司名稱仍為阿里軟體。[21]
2009年8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口碑網拆出中國雅虎注入淘寶網。[22]
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慶祝創立十周年,同時成立阿里雲計算。同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購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基礎服務供應商中國萬網。[23]

阿里巴巴集團十周年慶典
2010年3月,阿里巴巴更改其中國交易市場的名稱為「1688」。同月,淘寶網推出團購網站聚劃算。
2010年4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全球速賣通,讓中國出口商直接與全球消費者接觸和交易。
2010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會將每年收入的0.3%撥作環保基金,以促進全社會關注環境問題並支持保育活動。
2010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合夥人制度,以保存其使命、願景及價值觀。
2010年8月,阿里巴巴收購兩家服務美國小企業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Vendio及Auctiva。同月,手機淘寶客戶端推出。
2010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購國內的一站式出口服務供應商一達通。[24]

公司大事記 (12張)
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家公司一淘網、淘寶網、淘寶商城。[25]
2011年10月,聚劃算從淘寶網分拆,成為獨立平台。[26]
2012年1月11日,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27] 同月,阿里巴巴集團成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並向該會撥款,以支持不同范疇的公益活動。[28]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代碼1688)在香港聯交所退市,市場矚目的阿里巴巴私有化落幕。[29]
2012年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從原有的子公司制調整為事業群制,把現有子公司的業務調整為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雲七個事業群。[30]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購並重組與雅虎的關系。[28]

淘寶網十周年慶典
2012年1月,淘寶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為天貓,加強其平台的定位。[31]
2013年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的阿里雲與萬網合並為新的阿里雲公司,合並後「萬網」品牌將繼續保留,成為阿里雲旗下域名服務品牌。[32]
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現有業務架構和組織將進行相應調整,成立25個事業部,由各事業部總裁(總經理)負責。[33]
2013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
2013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園區遷往杭州市西溪。
2013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推出社交網路手機客戶端來往。[34]
2014年2月,作為天貓平台延伸方案的天貓國際正式推出,讓國際品牌直接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
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收購移動瀏覽器公司UC優視並整合雙方業務。同月,阿里巴巴集團開始以阿里電信品牌在中國提供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服務。同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收購電影及電視節目製作商文化中國傳播(現稱「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約60%股權。
2014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銀泰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發展O2O業務。同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數字地圖公司高德的投資。

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關聯公司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前稱「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正式成立。同月,淘寶旅行成為獨立平台並更名為「去啊」。[35]
2015年1月13日,易傳媒集團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戰略投資並控股易傳媒。易傳媒仍保持獨立運營,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營銷推廣平台阿里媽媽一起,推動數字營銷程序化在中國的發展,並逐步實現大數據營銷能力的普及化。[36]
2015年2月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十億港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該基金為非牟利性質。[37]
2015年2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5.9億美元戰略投資魅族科技,未透露具體持股比例。[38]
2015年2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與螞蟻金服集團完成重組,螞蟻金服為支付寶的母公司。[39]
2015年3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全球批發貿易平台和英國創新借貸機構ezbob及iwoca達成戰略合作,協助英國中小企業在向平台上的中國供應商購買貨物時,可更方便獲得營運資金。
2015年4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和香港上市的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達成最終協議。根據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轉讓天貓在線醫葯業務的營運權給予阿里健康,以換取阿里健康新發行的股份和可轉股債券,阿里健康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40]
2015年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聯手雲鋒基金對國內主要物流快遞企業圓通進行戰略投資。[41]
2015年6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海文廣集團(SMG)聯合宣布,將共同把SMG旗下的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成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與信息服務集團,阿里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開拓數據服務領域。[42]
2015年6月18日,日本軟銀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及富士康科技集團共同宣布,阿里巴巴、富士康將向軟銀旗下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分別注資145億日元,在完成注資後,阿里巴巴及富士康將分別持有SBRH 20%股份,銀則將持有60%股份。[43]
2015年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聯合宣布,雙方將合資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公司,合資公司名為「口碑」,雙方各自注資30億元,共60億元,各占股50%。[44]
2015年7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逾億美元戰略投資魅力惠,共同打造奢品閃購電商平台魅力惠。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將在旗下天貓平台成立一支服務團隊,支持魅力惠的快速發展。[45]
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46]
2015年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移動開放平台阿里百川宣布,將提供「10億創投+10億貸款」,用以扶持移動應用創業者。[47]
2015年7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與聯合利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幫後者將產品銷售給更多的中國客戶。[48]
2015年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對旗下阿里雲戰略增資60億元,用於國際業務拓展,雲計算、大數據領域基礎和技術的研發,以及DT生態體系的建設。[49]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與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投資約283億元人民幣參與蘇寧雲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雲商的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蘇寧雲商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50]
2015年8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與美國百貨零售巨頭梅西百貨共同宣布,雙方正式達成長期獨家戰略合作。梅西百貨將入駐天貓國際。[51]
2015年9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全球領先的零售貿易集團麥德龍宣布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麥德龍官方旗艦店將入駐天貓國際。作為

C. 華誼兄弟有難,阿里影業7億相助是情義相挺,還是另有所圖

前段時間,華誼兄弟發了這樣一個公告:阿里影業擬向華誼兄弟提供7億元借款,借款期限為五年。

公告稱,華誼兄弟將與阿里影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公司主控影視項目、藝人發展、衍生品開發、營銷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並且華誼集團保證,在協議生效後的5年內,華誼集團至少完成主控並上映10部院線電影的產能。

講真,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是有點不相信的,華誼兄弟向阿里借款7億元?華誼什麼時候淪落到"借錢"的地步了?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曾經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落寞。

2018年對於華誼兄弟來說,絕對是"不平靜"的一年,各種負面消息纏身。

去年,崔永元一番"猛操作",不僅讓范冰冰人設崩塌,也把華誼兄弟推上了風口浪尖,雖然華誼兄弟此前曾表示:所有合同均合法合規,並依法及時繳納了相關稅款。

可范冰冰的"打臉"就在眼前,實在讓公眾很難信服。

當然,華誼如今的境況可不是崔永元一人的"功勞",華誼的危機,其實早就開始了,崔永元頂多算是推波助瀾。

華誼陷入危機最早可以追溯到"王京花出走"。

2005年,在與華誼五年合約期滿後,王京花帶著幾十個藝人一起從華誼跳槽到橙天,這其中還包括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夏雨等大牌藝人。

媒體們都驚呼:華誼被掏空了!

不過當時華誼倒是很剛,王中軍還放出狠話:"換成是我走了還差不多,華誼缺了誰都可以!"

不過這還只是開始,從2010年開始,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明星也相繼出走。

2011年,連"當家藝人"葛優也走了。這一來二去的,雖不至於"挖空"華誼,但要說一點沒影響,我是不信的!

如果說大批藝人出走只是小痛小癢,那麼馮小剛的"衰敗"就是大動筋骨了。

作為國內第一個累計票房過十億的導演,馮小剛對華誼來說,絕對是"搖錢樹"的存在,王中磊那句"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真不是玩笑話。

要知道早年間,華誼連續投資了馮小剛12部電影,每一部都是賺錢的。

不過這個好運氣並沒有延續下去,2012年,馮小剛《1942》上映,可票房卻遠遠不及預期,兩個交易日華誼市值就蒸發了13個億。

這也是第一次,馮小剛的名號失靈。

而這次失利,華誼兄弟也開始意識到:只依賴某個"導演或明星"並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他們開始另闢蹊徑。

2013年,王中軍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目標,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周邊業務,想藉此擺脫對電影行業的依賴。

可最後的結果是:周邊業務沒做起來,主營的電影業務倒是走下坡路了。

2014年到2015年,華誼電影業務遭遇滑鐵盧,出品的好幾部電影接連遇冷,除了2015年的《尋龍訣》還行,其他都沒什麼火花。

兩年嘗試以失敗告終,華誼兄弟只好臨時剎車,接著把目光放到了明星的流量上。

2015年,華誼兄弟先後"高價"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和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

其中,東陽浩瀚的股東包括藝人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東陽美拉的股東則是老搭檔馮小剛。

這意圖很明顯了,收購公司只是表面,最主要是跟明星們的利益捆綁,而這確實也有些效果。

隨著明星們的"努力",華誼的情況開始好轉。

2017年,華誼全年營收達38.71億元,同比增長10.49%,票房方面憑借《摔跤吧!爸爸》、《芳華》、《前任3》也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講真,照這個局勢發展下去,華誼要想恢復曾經的"輝煌"還是有機會的,可誰知半路殺出了崔永元這個"劍客"。

2018年,崔永元曝光了"陰陽合同"內幕,緊接著華誼股價持續下跌,剛剛好轉的業績也就成了一紙空談。

電影方面也沒有好的作品,2018年下半主控的電影中,不是虧本,就是遊走在虧本邊緣。

最後也就演變成了"2018年虧損近10億"的慘狀。

很多人猜測,這次華誼兄弟怕是要涼了,可事實證明,雖然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涼是必須的,但還不至於徹底涼涼。

今年1月8日,華誼發布了9條關於申請銀行授信公告,授信金額累計達到25億元。如今,阿里影業也"伸出援手",借款7億幫華誼解了"燃眉之急"。

那麼問題來了,同是電影行業,為什麼阿里影業會出手幫華誼呢?

華誼兄弟有難,阿里影業來相助。

對於阿里借款給華誼的舉動,一開始我也挺納悶的,可後來一查發現:阿里和華誼早就分不開了。

據悉,早在2004年以前,在馬雲與張紀中合作推廣雅虎搜索時,就已經跟"華誼兄弟"王中軍王中磊有所接觸了。

2006年6月,馬雲正式入股華誼兄弟,所佔股份還不少,哪怕是後來馬雲成立阿里影業,股份有所削減,但雙方還是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

當然,阿里影業之所以借款給華誼兄弟,可不光是為了"友誼"—— 與其說,阿里幫了華誼兄弟,倒不如說阿里是在幫自己。

這些年來,華誼兄弟並不是阿里唯一參股的,博納影業、光線傳媒、萬達集團、大地影院等行業巨頭,阿里都有入股。

再者,阿里影業還表示,這次與華誼的合作,其實是為自己的"錦橙合制計劃"助力。

這個計劃是阿里影業2018年11月提出的,大概內容就是:阿里影業將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身份,和一流製作團隊合作,扶持青年導演、編劇等, 在國內四大電影檔期,5年內上映20部電影。

之前憑借"啥是佩奇"刷屏的《小豬佩奇過大年》就是"錦橙計劃"的產物。

有人猜測,這或許是阿里影業在填補在電影內容上的空缺。

雖然阿里影業在歷經連續虧損後,情勢有所好轉,接連押中《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飛馳人生》、《流量地球》等爆款電影。

但大多以投資、聯合出品方的身份,代表性的主控項目幾乎沒有。

不難看出,阿里是在下一盤"大棋"。

但任誰也沒想到,在這盤大棋里,曾經的電影巨頭華誼兄弟,居然成了棋子一般的存在,也是不勝唏噓!

不過,這也很難說,畢竟 娛樂 這個行業一向變化莫測,說不準什麼時候,華誼就突然走出了低谷期。

不到最後一步,誰是誰的棋子還不一定!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華誼兄弟能度過"寒冬期"嗎?#

D. 和阿里巴巴有關的股票,和阿里巴巴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和阿里巴巴有關的概念一共有33家上市公司,其中16家阿里巴巴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7家阿里巴巴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以下是阿里巴巴概念部分股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