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九芝堂股票股東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九芝堂股票股東

發布時間: 2023-08-19 15:12:45

① 股票000989九芝堂為什麼停牌

[2014-02-26](000989)九芝堂:股票臨時停牌的公告
因媒體報道了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的尚未披露的信息, 可能對公司股票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2. 4條的規定,經公司申請,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於2014年2月26日開市起對公司股票(證券簡稱:九芝堂,證券代碼:000989)進行臨時停牌,待公司刊登相關公告後復牌.
九芝堂:澄清公告
一,傳聞情況
2月26日, 有媒體刊載了標題為《九芝堂業績蹉跎專注理財,涌金系思退華潤有意接盤》的文章.
報道傳聞: 九芝堂大東家可能易主.涌金系正在考慮撤退,而華潤醫葯有意接盤.
二,澄清說明
傳聞不屬實.
經核實,本公司針對上述傳聞事項說明如下:
經詢問, 本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均無轉讓,拋售本公司股份的意向,不存在退出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況.
2月26日上午臨時停牌,下午1點已經復牌。

希望能夠幫助您。順祝馬年投資順利!

② 九芝堂股票是否值得投資

判斷一隻股票有沒有投資價值,主要需要評估該公司是否具備長期的成長性。包括盈利情況、分紅情況、股價位置等等。股價方面需要了解其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收盤價、上升趨勢、下降趨勢以及漲跌幅度情況。這是一個綜合判斷的結果,需要你有一定的股票研究基礎。目前九芝堂股票值不值得投資,你可以結合這只股票的基本面,自己去做一些分析,不管怎麼樣,炒股還是要自己去琢磨、去研究,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
一、關於九芝堂
九芝堂起源於公元1650年,迄今已經走過371年的歷史。秉承著「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發展理念,九芝堂現已發展成為下轄30餘家分子公司、400多家連鎖門店、擁有380餘個產品品規,集科研、生產、銷售、健康管理於一體的現代大型醫葯上市企業,擁有「中華老字型大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稱號。
作為擁有371年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九芝堂一直致力於為不同時期的人類健康保駕護航。在新的歷史時期,九芝堂以「百年九芝堂,服務大健康」為使命,將大健康產業作為企業發展的黃金賽道。在專注傳統中醫葯領域、傳承和弘揚「中華老字型大小」中醫葯傳統文化的同時,緊緊圍繞新時期人類健康需求,融合傳統醫學與精準醫學,立足大健康產業,布局互聯網醫院,進軍幹細胞等國際前沿科技領域,業務布局已由深耕傳統中葯領域,拓展到生物制葯、葯食同源健康產品、醫療健康服務及互聯網營銷領域,著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健康生態體系,與更多致力於健康事業的各領域夥伴開展廣泛合作,創造新需求,引領新消費,更好地服務人類健康。
二、業績情況
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8%。

③ 魏東的人物生平

魏東1967年出生,湖南湘西永順人,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畢業。曾任職財政部,後在財政部下屬的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中經開)工作。1994年創建從事投資的涌金公司,通過該公司控股九芝堂集團、國金證券。曾任國金證券董事、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08年4月29日下午,事業如日中天的魏東在北京家中跳樓而亡,終結其41歲的生命。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時的中國股市處於快速成長期,的確造就了一大批暴富的資本高手,但像涌金這樣步步推進,能迅速敏銳地抓住發財的最好機會,且對政策判斷如此之准,經常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潤,這樣的資本高手確實很少。至少在眾多完成原始財富積累的涌金財富史是清白的。但當時年輕的魏東顯然還難以具備這樣的能力。魏東的父親魏振雄應該在魏東成功的背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魏父是涌金的靈魂人物.現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會計系名譽主任,並擔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理事、中國中青年財務成本研究會顧問、中惠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兼主任會計師,1992年獲得頒發的特殊津貼。作為中國當代的會計名家魏父在實踐中也是業界翹楚。從1992年起魏父擔任有中央財大背景的中惠會計師事務所的董事長和主任會計師。該事務所已是全國范圍內承辦業務的集團性會計師事務所,旗下包括北京中惠,蘇州中惠、上海中惠、遼寧中惠、鞍山中惠、丹東中惠等數家會計師事務所。從公開資料中查知中惠會計師事務所曾經給蘇州高新、石勸業等數家上市公司做過資產評估。毋庸置疑,魏東背後站著的這位中國會計學界的權威人士對涌金在投資形勢把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魏父桃李滿天下,且作為中央財大背景的中惠會計師事務所在業界的聲譽,這些都為魏東及其涌金系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的便利條件,至少是在涌金成長的初期。圈內人士更願意把「魏老爺子」視為教父「維托·科萊昂」式的人物,甚至有人稱他為涌金的「精神教父」。盡管涌金方面人士對各種猜測極力否認,但外界還是相信:魏老爺子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其門生遍布財經金融界;這種廣泛的人脈資源,為涌金迅速起家貢獻不菲。
魏東1990年進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後來離職創辦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涌金集團組建於1994年初,投資咨詢是涌金集團的核心業務。不過一年,此時還蟄伏於北京保利大廈的涌金財經即以2億元注冊資金在上海青浦縣小蒸鎮成立上海涌金實業公司,與北京涌金成南北呼應之勢,為以後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買賣埋下了伏筆,實際上直到兩年後上海涌金才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1999年,涌金以1.8億注冊資金布子湖南。隨後,在向戰略投資者配售新股政策中大賺其錢的涌金分兵兩路迅速出擊開始預熱的創業板市場。當年11月,知金投資公司在中關村科技園掛牌,不長時間,1億多的本金已注入十餘家高科技公司。隨著涌金集團的不斷壯大,魏東的哥哥魏鋒也加入到涌金。北京知金科技投資公司成為涌金決勝創業板的一支奇兵,投資的公司大都具有極強的行業競爭和擴張能力,其中很多為創業板設立,也就是說,一旦創業板市場開啟,涌金1億多的股本金投入將會獲得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率;分析涌金參股公司可以發現,與著名高校或科研單位合作的企業佔到其投資公司的一半以上,其中很多企業並不僅僅具有高科技概念或為上創業板拼湊而成,涌金參股其中並不單純是通過風險投資及退出機制,尋求獲利。如同整體接管九芝堂集團一樣,涌金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一隻腳踏入實業領域,一手抓著高科技企業,一手牽著品牌企業。雖然此次出手有過早之嫌,令涌金巨量資金沉澱,但與其後的獲益相比,這一投入仍然非常引人矚目。
湖南上市公司陣營里有兩朵葯業金花:九芝堂和千金葯業.九芝堂是首批中華老字型大小,入選05年度中國100最具文化價值品牌,具有350年歷史.「九芝堂」的品牌價值高達10.86億元(中國品牌研究院)!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兩家葯企的真正幕後控制人是魏東,涌金系的掌門.在06年新財富中國富豪榜,魏東名列第473名。至於他的旗艦為什麼叫涌金,除了有好寓意以外,可能還源於杭州古城的涌金門吧!
涌金系實際控制人魏東,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科員,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證券部主管,北京涌金財經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不要誤會魏東僅僅是涌金實業集團的一介董事,他是涌金系的真正老闆。
至此,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浮出水面——如果依據上市公司公告和涌金自己網站的介紹推算,1994年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成立時,涌金集團董事長魏東研究生畢業不過剛滿一年,一個27歲的年輕人如何玩轉專業性和經驗性很強的公司財務?中央財經大學校辦副主任郭有成證實,魏東的父親原本就是財大很知名的一位會計學教授,魏東則是該校86級經管系的本科畢業生。中央財大成立於1949年,當時的任務專為培養財稅高級人才設立。曾長期直屬財政部,2000年才劃歸教育部管轄,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時又將北大、清華、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的經濟系精英一網打盡,其財稅系統人脈和資源優勢顯然非其它名牌院校所比。對慕名前來或兜攬到的業務由魏東的父親親自操刀——至少初期如此——涌金掘取第一桶金才有一個可信的解釋。顯而易見的是,魏東父親的作用並不僅在於此,涌金系此後每一步走的雖非步步為營,但在當時條件下不可不謂恰到好處。涌金的特點是不僅極善把握大勢,分析政策,尤善於高屋建瓴地走出先手,這需要的不僅是精深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對中國經濟背景的透徹領悟——魏東縱然天分再高,經驗顯然無法速成。
1994年,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成立後,類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涌金——迅速發展了不少湖南客戶,幫他們進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設計。其中成為飛龍實業(現金荔科技)和酒鬼酒上市時的十大股東(後均轉讓股份)就是據此捷徑。自此涌金開始在湖南資本市場翻雲覆雨。
近年來,涌金一改風險投資變身戰略控股。它先是通過控制九芝堂集團從而控股九芝堂這個百年老字型大小中葯品牌,後來,又逐漸將千金葯業股份集於囊中,形成實際控盤的最大股東地位。
「從不接受媒體采訪」的魏東和魏鋒分工明確,魏東主導人脈、魏鋒負責戰略。「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二人最大的特色就是低調,悶聲發大財。他們對於九芝堂和千金葯業這兩家公司均為放長線吊大魚.上市之前,涌金就已介入,先力導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後漸次鋪開預定的收購股權之路。逢低吸納,是涌金理財的不二選擇。2005年證券市場萎靡不振、券商哀鴻遍野之時,涌金卻果敢進入成都證券(現國金證券),時機相當恰當。涌金系一直在尋求一個金融平台,信託業的清理整頓讓涌金系找到機會,雲南國投進入魏氏家族的「法眼」.
目前,涌金在海內外已經擁有十多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北京涌金財經顧問有限公司、上海涌金理財顧問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其掌握的經濟實體包括: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國金證券等。參與股權投資的公司有:長沙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千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高校軟控股份有限公司,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家潤多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2002年以前,涌金系成員雖然收購了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成為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之一,但是參股數量都不是很多,不過,這一風格近年來便發生了轉變。2001年6月5日,九芝堂董事會發布公告稱,長沙市人民將九芝堂的控股股東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出售給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錢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杭州五環實業有限公司3家企業,同時解除九芝堂集團2001年6月1日與涌金投資和杭州五環簽署的有關股份轉讓協議。在股權轉讓受到國家有關政策障礙的狀況下,魏東略施小計便疏通了症結,從而成為九芝堂的實際控制人。魏東利用湖南涌金運作整體收購九芝堂集團,並說服湖南兩級,將九芝堂集團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九芝堂一舉攬入懷中。這是魏東巧妙規避「沖紅燈」風險、第一宗涉足證券市場迂迴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經典案例。
千金葯業從1993年改制起開始籌劃上市。由於1996年末實施送配股的年度擴股方案後,千金葯業股權結構發生了「異樣」的變化:內部職工股增至占總股本46.7%,大大超過第一大股東株洲市財政局30%的控股比例,導致千金葯業直至2001年仍無法通過核准關。2002年,千金葯業按要求對股本構成進行了重大調整,即說服部分員工減持公司股權,將大約753萬股以每股4.8元的價格出售給湖南涌金,湖南涌金從此搖身一變而成為排在株洲市國資局之後的千金葯業第二大股東。而千金葯業2004年3月獲准上市後,湖南涌金在千金葯業日常運作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其人馬2005年登上了千金葯業總經理的寶座,為千金葯業主營醫葯經營和副業短期投資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收購九芝堂集團進而控股九芝堂股份之後的涌金系並未停止收購行動,2002年與成功集團聯手收購湘酒鬼便是涌金系的再度強勢出擊。
國金證券借殼上市,標志著魏東和湖南涌金不足4年已經掌握3家上市公司資源,其經濟社會意義非同凡響。
在其它曾風光一時的系類家族企業消失後,魏東的涌金系卻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目前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權的總市值已超過28億元。它創造了很多耐人尋味的典型案例。上世紀90年代,涌金系主要以轉配股、法人股受讓、配售新股等政策性的「盲點套利」方式積累資金;2000年左右,其借鑒VC的理念,投資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創業企業;2002年後,又以私募股權投資的手法,受讓千金葯業股權,以控股的九芝堂集團為平台控股國金證券,並在這兩個公司成功上市後獲得巨額投資收益。
2007年3月23日,魏東旗下九芝堂集團控股的國金證券成功借殼成都建投,使得其持股市值暴漲至13億元以上,這是涌金系最成功的投資案例之一。5月15日,交通銀行從香港資本市場成功返回A股市場。在競得交通銀行國有法人股僅2個月,其賬面盈利已超過100%。
2002年是涌金系發展的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涌金系主要是抓住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政策機會,根據政策熱點轉戰各個投資市場,以「盲點套利」模式獲取相對低風險下的高收益。盲點套利是指利用市場的定價錯誤或者制度障礙來獲得收益,有著強烈的時代特點,是特定時期特定市場環境下的產物,要求投資者具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和宏觀市場走向的把握能力。隨後,涌金系開始進入實業領域,控股九芝堂,成為千金葯業的第二大股東等。隨著其控股的成都建投成為A股市場第一高價金融股、以VC方式投資的青島軟控、北青傳媒成功上市,再加上其它與九芝堂、千金葯業、雲南信託等資產相關聯的上市公司、金融類企業、參股的一些未上市高科技企業,涌金系打造的產融結合的架構已經形成。
早期的涌金系主要從事轉配股、法人股受讓、配售新股等一些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特定階段的股權交易,而這些都是職業投資者非常重視的盲點套利模式。通過這些操作,不僅讓魏東累積了股權投資經驗,也為其日後將觸角伸向實業打下了基礎。涌金系成立之初,剛好是中國經濟轉軌時期。1994年,時年27歲的魏東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北京涌金)。1995年,魏東創建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上海涌金」),1999年又以1.8億元注冊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湖南涌金」)。湖南涌金後來成為涌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涌金系」)的核心投資平台。
上世紀90年代,股票市場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由於法律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善,就會出現一些阻礙發展的矛盾。在解決這些矛盾的時候,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擁有信息渠道或消息靈通的投資人往往能夠搶得先機。當證券市場一項重大措施出台時,往往給這些人帶來投資機會。
從魏東早期的投資思路看,他往往只是參與股權投資,且持股一段時間後迅速離場,而且更多是參與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即一級市場和所謂的一級半市場(在證券信託興起後,上海涌金也通過涌金系旗下雲南信託發售了億龍中國系列證券投資信託產品)。上世紀90年代,一級市場和一級半市場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盲點。
轉配股是典型的股權分置時代的產物。配股本來是上市公司向原有股東配售新股籌資的行為,但在上世紀90年代,除了社會公眾股東外,法人股東和國家股東往往放棄現金配股。1994年,國資委出台通知,國家股股東只能選擇參與配股或轉讓配股權,「轉配股」由此產生。
1994年6月,證監會發文規定,不安排國家股、法人股因送配股而增加的股份或配股權上市流通。但並沒有明確規定,一些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受讓的轉配股不能上市流通。因此,一些機構和自然人積極受讓國家股和法人股的配股權並獲得配股。但是,證監會擔心幾十億轉配股上市可能會對股市發生沖擊,1994年10月,又下發通知規定,轉配股暫不上市流通。這讓已經受讓轉配股的投資者感到茫然。此後,大多數投資者看淡國家股和法人股轉配股的價值。在對轉配股能否流通爭論不休、政策仍不明朗的1999年12月底,魏東以每股4.5元的價格協議受讓興業證券所持有的閩福發轉配股股權600萬股,成為閩福發的第二大股東。
2000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轉配股分期分批上市的通知,安排轉配股逐步流通。2000年4月18日,魏東持有的閩福發轉配股獲准上市流通。而此時離其受讓閩福發股權不到4個月,魏東又快人一步,至少套現1.05億元。
從1996年起,魏東的法人股投資均取得不菲收益。資料顯示,2007年4月6日,涌金實業將所持銀河動力230萬股全部通過深交所出售;涌金實業持有的812.43萬股中寶股份也已經在2007年2月15、16日減持,兩日平均價格在9元左右,約獲利6635萬元。康賽集團(後改名為天華股份,)的股份北京涌金一直持有。還有魏東旗下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000年受讓自杭州五環的四川湖山的股份也一直持有,當年的受讓價格為每股1.74元,而2007年4月已經漲到12元以上.在魏東法人股投資中累計獲利超過1.5億元,投資收益率超過100%。
因為較早進入法人股市場,魏東基本上都是以凈資產價格收購上市公司法人股。2003年後,隨著股改預期日漸明朗,上市公司法人股轉讓溢價整體上也水漲船高,此後投資法人股,成本大大提高,股改後的獲利水平就相應降低。可見魏東對股市政策和市場機會的拿捏相當熟練。
1999年,由於二級市場的行情火爆,曾經備受市場冷落的戰略投資者配售倍受追捧,獲得配售股份意味著在短暫的鎖定期過後就可以獲取一級和二級市場之間的巨大差價。這一方式便成為當時私募基金獲取無風險收益的主要渠道,很多私募基金憑借戰略配售完成了原始積累。
自1999年11月到2001年3月,魏東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的IPO,獲配售306.47萬股三九醫葯、220萬股首旅股份、140萬股誠志股份、900萬股絲綢股份、120萬股波導股份、15.73萬股茉織華等。根據這些公司戰略投資者股份開始流通日的收盤價計算,兩年時間內,涌金憑借戰略配售獲取了1.4億左右的利潤.
魏東以知金科技為平台,孵化了多個創業企業。其中青島軟控和北青傳媒已成功上市,涌金系成功收回所有投資並獲得高額回報。
在轉配股與戰略配售上小有斬獲之時,涌金系開始將下一個投資目標鎖定在創業企業。
1999年底,涌金系在中關村高科技園成立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金科技」),並於2000年10月27日以4萬元成本受讓青島高校軟控有限公司8%股權,在2000年11月1日又投入148萬元。
青島軟控2006年10月18日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創下了中小板新股上市的歷史最高價26元。截至2007年5月17日,知金科技共持有青島軟控425.88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5.98%,按當日收盤價格74.9元計算,知金科技持股市值為3.19億元,投資收益率近210倍。涌金持有知金科技45%股權,按此估算,涌金間接持有的青島軟控的市值超過1.43億元。除了青島軟控以外,知金科技還投資了萬方數據、中科軟體等高科技企業。
在此之前的2004年12月22日,知金科技投資的北青傳媒也在香港上市。截至2006年底,知金科技仍持有北青傳媒3.74%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以2007年5月18日北青傳媒8.85港元的收盤價計算,知金科技的持股市值約為6520萬港元。按照知金科技的投資項目,估計青島軟控和北青傳媒的上市已讓其收回了所有投資,並獲得10倍以上的高回報。因此,其他幾家創業企業一旦上市,涌金系將獲得巨額收益。
從涌金參與的創業投資項目來看,其主要涉足信息、生物、傳媒等高新技術產業,並採取與高校聯姻的方式進行投資。這種投資策略,一方面使投資能夠具有較高的回報率,因為這類科技項目如果研發成功往往利潤可觀,非常類似於美國風險投資選擇目標的方式;另一方面依靠高校技術背景,所投資企業均具有強有力的研發支持,這有效地降低了投資風險,增大成功率。
涌金系2002年後,從一個受益於政策盲點和市場機會的套利者轉型為實業+金融的投資基金,並逐步形成以九芝堂、千金葯業等上市公司為核心的醫葯產業橫軸,以成都建投(國金證券)、雲南國際信託等為核心的金融產業縱軸,初步確立了產融結合的構架。
2002年1月23日,長沙九芝堂集團(持有上市公司九芝堂60.74%的股權)整體出售給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涌金」)、上海錢涌科技、杭州五環實業,湖南涌金佔49%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九芝堂29.76%的股權(其後經過多次股權變更,湖南涌金持有的九芝堂集團股權增加到59.5%)。
由於涌金只收購上市公司29.76%的股權,低於要約收購的門檻,沒有義務披露收購信息。但據業內人士估計,涌金大概用了1.5億元現金完成收購。2003年1月,在湖南涌金收購上市公司一年後,九芝堂即實施10派3.3元的現金分紅方案,動用2002年度95.5%的未分配利潤,涌金系通過第一大股東九芝堂集團分得現金3351.51萬元占其收購資金的22.35%。而且,九芝堂集團及九芝堂其後也成為涌金系資本運作的重要平台。
成立於1999年9月的湖南涌金是在千金葯業上市前,收購其股權的。涌金系獲得千金葯業股權的手法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運作較為類似,相當於一次Pre-IPO。在涌金介入之時,千金葯業經營穩定、業績優良,並已進入上市前的准備階段。2002年上半年湖南涌金出資3600萬元,以每股4.8元的價格收購千金葯業內部職工股753.3萬股。經過短短兩年的資本和實業雙重運作,千金葯業於2004年3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涌金3600萬元的股權投資增值為8270 萬元。
在千金葯業成功發行1800萬股A股之後,湖南涌金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3.45%,是千金葯業第二大股東。2005年10月,湖南涌金又以每股7.64元的價格受讓第四大股東北京金科邦持有的千金葯業450萬股法人股,穩坐第二大股東的位置。
2006年10月,千金葯業通過股權拍賣方式,以1130萬元獲得湖南金沙大葯房零售連鎖有限公司(「金沙」)的全部股權。至此,湖南涌金完成了葯品零售企業整編,旗下千金葯業、金沙以及九芝堂這三家湖南本土知名大葯房開始協同運作,三家綜合實力相加後,成為湖南第二大葯品零售方陣。
2005年,中國證券市場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中,券商行業整體低迷,涌金系卻在7月中旬控股成都證券,並為其成功增資擴股。湖南涌金出資1億元(占總股本的20%)、九芝堂集團出資9千萬元(占總股本的18%),這讓成都證券的資本金由1.28億元上升至5億元。而由於湖南涌金、九芝堂集團兩家股東共持有成都證券38%的股權,當時市場即將涌金看成是成都證券的實際控制人(後來這部分股權全部由九芝堂集團持有)。
2005年4月,成都證券在深交所的會員名字去掉「經紀」二字,變更為「成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比照綜合類券商經營。日後,成都證券更名為「國金證券有限公司」。2006年7月,國金證券獲規范類證券公司資格;12月,國金證券成功借殼成都建投,並完成了股改。
2007年3月,成都建投復牌後首日暴漲129.6%,成為中國第一高價金融股,讓國金證券的股東獲利不菲。以2007年5月17日收盤價79.27元計,九芝堂集團持有成都建投3348.27萬股的市值已高達26.54億元。因涌金系持有九芝堂集團49%股權,因此其間接持有的成都建投市值約為13億元。
魏東又一次踩准了政策與市場節奏,趕上了證券公司改制上市的末班車。而魏東與當地機構關系融洽,從受讓交通銀行法人股一事中更是表露無遺。2007年3月23日,九芝堂與千金葯業聯合競標,獲得長沙市財政局所持有的2791萬股交通銀行國有法人股。二者以每股6.05元的價格各獲得1395.5萬股。僅僅在不到兩個月後,交通銀行於2007年5月15日在A股上市,以2007年5月17日的收盤價13.59元計算,九芝堂和千金葯業的持股市值分別達到1.9億元,賬面盈利達1.05億元。在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其他商業銀行紛紛上市後,銀行股的價值已被市場廣泛認同,而且2007年以來,上市的商業銀行A股股價基本上都超過H股股價。涌金系在此時在獲得交通銀行的股份,無疑又相當於一次無風險套利。
除了參股銀行、券商外,魏東還參股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大股東雲南省財政廳(持股25%)之後,持有24.5%的股份,第三大股東上海納米持股23%,由於上海納米創業75%的股權為魏東擁有。由此,雲南信託的控制權實際掌握在魏東的手裡。由於都是魏東通過九芝堂和千金葯業介入國金證券、交通銀行等金融類上市公司,因此在這兩家醫葯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增長中,貢獻最大的是對外投資的回報,企業本身的成長性並不突出。但可以預計,隨著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逐步融合,金融資本將對魏東在醫葯等實業領域的資本運作提供更大支持.
九芝堂2007年9月19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轉讓湖南中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權的議案和關於收回的投資成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公司轉讓湖南中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權後,獲得投資收益1,000萬元,收回投資成本10,000萬元。公司將10,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用於公司生產經營。將公司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湖南中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計10,000萬股(占股本總額的62.5%)以11,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杭州南源聯合置業有限公司,轉讓後公司不再持有中嘉公司股權。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有計劃的撤退.很快,國家會出台打壓樓市和股市的政策.雪崩的時候很多人會被埋在山下,而魏東家族卻在某處悠閑的喝茶!

④ 股權收購屬不屬於股改

魏東之死:券商流下第一滴血 2008年06月20日 09:15 東方早報
理財一周記者/柯智華

資本江湖「最後一個大佬」——魏東跳樓自殺身亡,也許並不是一個完結。相反,當幕布漸漸拉上合攏的時候,幕後的行為會更加神秘緊張。但是透過端倪似乎可以看到:券商借殼上市的大戲正在重新審視。

2008年4月29日,涌金系掌門人魏東從北京中海紫金苑的家中9樓墜落,經搶救無效死亡。這一消息震驚了整個金融界,甚至使即將到來的「五一」節多了一種迷惑惶恐的氣氛。

5月1日下午,魏東的夫人——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陳金霞在魏東朋友的陪同下到某網站公布了其遺書。從字面上傳達的信息表明,魏東之死在於患有抑鬱症無法承受壓力,從而選擇了結束生命。

不過,此時市場早已盛傳,魏東之死同相關監管部門對他的調查有關。此後,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魏東墜樓屬意外,「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部門、任何機構調查過魏東與國金證券(600109)。」

5月7日,又有媒體報道稱:「近日通過多渠道調查發現,魏東自殺背後,或許與中紀委聯合幾個部門,正對股改前及股改之後形成的巨額利益輸送進行的聯合調查有關,其中一些公司上市前的國有資產流失以及一些券商借殼上市,可能是魏東自殺背後原因的重要疑點。」上述媒體還表示:「中紀委聯合幾個部門正對股改前以及股改之後形成的巨額利益輸送進行聯合調查,而券商借殼上市是調查的重點,有消息傳出,有關部門的相關人士已被請去『喝茶』。」

一扇門關閉,另一扇門開啟。透過這扇門,我們可以重新去勾勒還原一些券商的上市軌跡圖。過去三年是中國股市讓人沸騰的三年,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中國證券市場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一大批優質的公司上市,投資者分享到了收益。

與此同時,一些證券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往往被公眾人士和媒體質疑:涉嫌內幕交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這些證券公司包括廣發證券、國金證券、太平洋證券(601099)。

廣發證券:

從「券商借殼上市第一例」

到「券商內幕交易第一案」

涉嫌內幕交易

2008年5月5日,S延邊路(000776)再次公告稱,股改方案已經上報中國證監會,正在審批中,尚無最新進展。

自2006年10月S延邊路停牌以來,幾乎每周都會發布以上公告,一字不變。

與此同時,國金證券、海通證券、長江證券、國元證券等券商紛紛成功實現借殼上市。而原本廣發證券是最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借殼上市的券商,亦是除宏源證券、中信證券外第三家上市的券商。

回溯到2006年,上證指數在2005年探底998點後開始穩步上漲,股權分置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當年6月5日,S延邊路發布公告承認控股股東吉林敖東「正與廣發證券就借殼公司上市事宜進行溝通磋商」。

實際上早在2006年4月,S延邊路股價即已出現異動。4月26日,S延邊路以2.86元開盤,收於3.15元,漲7.88%,此後該股連續拉出5個漲停,且成交量持續放大。期間,有媒體報道廣發證券將借殼S延邊路。

5月11日,S延邊路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未與廣發證券就借殼上市事項有過任何接觸」。

之後S延邊路在6月3日停牌前的三個交易日該股又連拉3個漲停。在斷斷續續的停牌復牌中,S延邊路股價自啟動時的2.86元經過30個交易日已上漲至每股10.55元,出現了11個漲停板。

同時,2006年3月31日至2006年6月2日(第一次停牌前),以臧宏鋒為首的7名自然人進入S延邊路十大流通股之列,通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華富競爭力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也同期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除吉林敖東之外來了個「集體大換血」。S延邊路前後不一的公告令投資者大為不滿,也受到媒體的質疑。

針對這一異象,2006年7月31日,深交所正式發函要求調查此事,並要求公司提供相關資料和數據。不過並沒有得出一個具體的結論。

2007年有媒體報道,廣發證券借殼上市即將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此時市場爆出更為具體的說法——廣發高管炒股,尤其是廣發總裁董正青弟弟買入200多萬股S延邊路獲利億元的傳言。

據媒體後來報道稱,董正青弟弟通過二級市場的獲利主要在2006年3月31日至2006年6月2日這一時間段。

董正青弟弟大量買入S延邊路股票被證實後,董正青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我承認我弟弟確實購買了S延邊路,但這是他個人的行為,我可以肯定而負責任地說『我沒有參與內幕交易』,我相信事情總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

董正青特別聲明:「雖然自己弟弟買入S延邊路股票,但對於廣發借殼S延邊路的事情,我從來沒向家人、親屬透露,至於他們是否買、為什麼要買我當時確實一點都不知情。」

未了的結局

2006年9月26日,S延邊路借殼上市方案公布,10月11日復牌後又連拉3個漲停,10月20日被再次停牌至今。同樣是在10月,中國證監會稽查局再派員赴廣東展開調查,由廣東省證監局配合。立案調查直到2007年5月前後仍在繼續,證監會稽查局人員曾赴吉林長春,傳召S延邊路第一大股東吉林敖東(000623)的高管談話問訊。

相關媒體報道稱,對於這種傳言的調查,一線市場監管部門——深交所已經調查過多次,而證監會稽查二局也有數遍的調查,公司高管幾乎都被叫去問話。據悉,董正青與稽查二局的談話有一次甚至長達9個小時。

2007年5月29日晚7時,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發了一條消息——「中國證監會對廣發證券借殼S延邊路相關方涉嫌內幕交易、信披違規擬作出處罰,目前部分涉嫌內幕交易和其他形式犯罪的當事人及涉嫌犯罪的證據和線索已經移送公安機關,並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6月1日,廣發證券總裁董正青提出辭職。公司董事會委任常務副總裁李建勇代行總裁職務。

三天後,證監會向S延邊路、吉林敖東發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就其在2006年5月間未及時披露股權收購等信息,對兩家公司及其高管作出罰款決定。

據《財經》雜志報道,董正青辭職之前,證監會機構部及廣東證監局官員曾親往廣發證券,與公司董事謀面。

此外,在「新聞聯播」發布有關廣發的調查進展之前,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已經制訂了詳細的調查計劃,其中包括將涉案者控制歸案。但消息公布後,原計劃需要重新調整。

隨後的6月5日下午至6月6日凌晨,十餘名廣發證券工作人員陸續被公安人員帶走「協助調查」。

《財經》雜志稱,「該案進入監管層調查視野早於杭蕭鋼構和上投摩根唐建案。假如證據確鑿,廣發借殼一案,將成為中國券商第一起涉嫌內幕交易案。」

在這段時間內,上證指數突破了曾經的歷史高點2245點,並在此後開始不斷創造新高。在達到6124點的高位後,又在半年內跌回到3000點。S延邊路的股票持有者因此錯過了在證券市場上賺錢的最好時機,同時也避免了近半年來股災式的下跌。至於投資者還要等多久,依然是個疑問。

此外,盡管廣發證券人士一再強調,S延邊路內幕交易屬個人行為,公司仍希望借殼上市方案獲批。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對內幕交易和借殼上市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復牌……我沒時間,等以後再說吧。」S延邊路的董事會秘書張洪軍5月9日告訴理財一周記者。

「我們一直在和上面溝通,當然希望早點(借殼上市)。」廣發證券新聞處一黃姓工作人員表示,但是上面一直都沒有明確的態度,甚至對此前的內幕交易也沒有再追查下去了。

而根據券商所公布的2007年年報,廣發證券以81.89億元的凈利潤名列前茅,超過國泰君安76億元和申萬56.23億元的凈利潤。

國金證券:最後的晚餐

金融奇才魏東

「近期外部環境又給了我巨大的壓力,強迫性的動作,強迫性的思維,如影隨形,幾乎時時刻刻困擾著我,伴隨著嚴重的失眠和抑鬱,使我無法面對生活,對於未來能否擺脫它毫無信心,而且長此以往會拖累得我的愛人,我的家庭不堪重負。」

見到魏東的遺書,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在其悼文中則如此回應:「一個在亂世中崛起的金融奇才,退一步也能踏著彼特·林奇的足跡淡出股市,又何須如此輕生?我在想像你擱筆後走向死亡的一刻,不知面帶微笑,還是面無表情?」

金岩石無法觸及這個「壓力」,但是他說魏東是一個金融奇才。

魏東1967年生於北京,湘西永順人,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畢業。曾任職財政部,後在財政部下屬的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中經開)工作。此後創立「涌金系」。

其父魏振雄曾經留蘇,是中國當代的會計名家,任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第一任院長。作為中國當代的會計名家魏父在實踐中也是業界翹楚。從1992年起魏父擔任有中央財大背景的中惠會計師事務所的董事長和主任會計師。魏東的夫人陳金霞為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的門生,後任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更是魏東的賢內助。

最值得提的事情就是,1993年萬國證券和中經開在327國債上大戰時,魏東是中經開的操盤手。

涌金系成立之初,剛好是中國經濟轉軌時期。1994年,時年27歲的魏東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涌金」)。1995年,魏東創建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涌金」),1999年又以1.8億元注冊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涌金」)。湖南涌金後來成為涌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涌金系」)的核心投資平台,通過該公司控股九芝堂集團、國金證券。

巴曙松和王文強一年前(2007年6月)所撰的《涌金繫上岸》一文中提到:「涌金系的最大特點,是在刻意經營下擁有非常靈通的信息和豐富的人脈資源,根據不同階段經濟發展和政策環境變化,適時調整投資策略,而其操作手法的每一次轉變,都准確把握住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脈搏。上世紀90年代,涌金系主要以轉配股、法人股受讓、配售新股等政策性的「盲點套利」方式積累資金;2000年左右,其借鑒VC的理念,投資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創業企業;2002年後,又以私募股權投資的手法,受讓千金葯業股權;以控股的九芝堂集團為平台控股國金證券,並在這兩個公司成功上市後獲得巨額投資收益。」

國金證券被查?

對國金證券的投資被外界認為是魏東最妙的手筆。

2008年5月8日,國金證券收於46.55元。盡管同去年最高價相比,股價已經跌去一半,但國金證券2007年年報顯示,長沙九芝堂集團持有12710.13萬股(44.76%),湖南涌金持有7950.31萬股(28.00%)。其共同擁有的市值仍高達96億元。

在《涌金繫上岸》如下表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國金的發展脈絡。

2005年,中國證券市場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中,券商行業整體低迷,涌金系卻在7月中旬控股成都證券,並為其成功增資擴股。湖南涌金出資1億元(占總股本的20%)、九芝堂集團出資9000萬元(占總股本的18%),這讓成都證券的資本金由1.28億元上升至5億元。湖南涌金、九芝堂集團兩家股東共持有成都證券38%的股權。

「2007年3月,成都建投復牌後首日暴漲129.6%,成為中國第一高價金融股,讓國金證券的股東獲利不菲。以2007年5月17日收盤價79.27元計,九芝堂集團持有成都建投3348.27萬股的市值已高達26.54億元。因涌金系持有九芝堂集團49%股權,因此其間接持有的成都建投市值約為13億元。」

通過過去三年來國金證券的公告不難看出,自2005年9月以來他們一直在清理資產,至2006年8月公告停牌時止,成都建投基本上已是一個完美的殼資源;2006年9月刊登國金借殼上市公告;2006年10月股權分置改革,2006年10月向涌金系控制的三家公司增發7500萬股,每股6.44元,相當於流通股份的3倍,而向舒卡股份增發的限售期只有12個月。

有質疑者稱,其一、為什麼要分拆上市,其他券商都是一次性上市;其二、2006年12月8日管理層批復國金合並原成都建投,當時國金57.76%的股權經審計被作價6.6億元;而2007年10月,國金證券的最高市值為400億元。

不過,針對調查傳聞,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近日則表示,魏東及涌金旗下的公司都沒有受到任何部門、任何機構的調查,魏東的去世純屬意外。

太平洋:上市「新模式」疑惑

上市三個月即虧損

自從2007年10月中旬後,中國股市開始了「股災」式的下跌。這輪下跌使太平洋這個鬧劇走向高潮。

4月25日,太平洋發布2008年第一季度報告,第一季度虧損2億5千多萬,每股收益-0.1665元,是已上市的券商中惟一在2008年第一季出現虧損的。

「就一個字,爛!」《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李德林告訴本報記者,通過年報可以看出,11家營業部和11家證券服務部直接決定了太平洋的經紀業務,而投行這塊收益也就1000多萬,因此太平洋證券(19.03,1.62,9.30%,吧)的主要收益就是靠炒股票了,「行情不好當然會虧損。」

更引人注目的是太平洋上市的時間並不遙遠。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搭上了2007年最後一輛班車從而登陸資本市場。也就是說,上市三個月後即虧損。

「確實夠誇張的!」李德林甚至笑了,在他的記憶里,上市三個月就虧損的公司一時還不好想起來。新上市的公司出現虧損,「再怎麼樣也會堅持一年半載吧。」但就是這樣的公司卻順利上市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太平洋證券成立於2004年1月6日,是雲南省政府為了託管「問題券商」雲南證券而專門成立的。中國對外貿易經濟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外經貿信託」)、泰安泰山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泰山投資」)與泰山祥盛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泰山祥盛」)三家分別持股22.56%,成為太平洋證券並列第一大股東。

記者李德林在2008年3月1日的《證券市場周刊》封面文章《誰批准太平洋上市》中表示:「有資料證實,這家看上去是為政府解決雲南證券而成立的證券公司,實際上已經納入『明天系』的行列。」

據上述報道,2004年,太平洋和「明天系」合作參與了四環生物(3.89,0.16,4.29%,吧)(000518)、青山紙業(3.46,0.05,1.47%,吧)(600103)、魯銀投資(4.73,0.02,0.42%,吧)(600784)一類的老莊股的炒作。

在二級市場的冒險最終讓太平洋在2004年虧損1623萬,2005年虧損達2億之巨。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太平洋證券成立之初,是沒有歷史包袱的。

2006年初證監會開始關注太平洋證券,尤其是「明天系」的控制權問題。此後,太平洋證券的股權發生了一系列轉讓。另一方面,2006年11月,公司和雲南國資主導的已處於終止上市邊緣的雲大科技重組領導小組達成了「雲大科技股權分置改革暨太平洋證券重組上市組合操作方案」,太平洋上市之路開始。

上述報道還表示:「兩家公司的股東換股後,原本20個股東的太平洋證券股東人數達到28975人。保薦機構安信證券、法律顧問德恆律師事務所出具的保薦意見書以及法律意見書均稱,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公司為公眾化公司,公眾化公司可以進行公開的股權轉讓流通等交易。原定於6月就掛牌交易的太平洋證券,由於《證券市場周刊》提出異議而被推遲上市。2007年12月27日,太平洋證券終於發布了上市公告書,次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沒有經過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批,直接成為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

無論如何「增資、換股、上市,太平洋證券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實現了一個完美的三級跳。」更詳細一點說,公司成立到向證監會提出上市申請,太平洋證券還不足3歲,其中前兩年連續虧損,三年累計虧損8482.47萬元。

上市「新模式」疑問

對於太平洋證券這種新的上市模式,《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李德林經過調查,提出如下疑問:

其一、太平洋證券增資擴股時,太平洋證券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北京璽萌置業有限公司(下稱「璽萌置業」)2004年的負債率為95.93%、2005年為85.74%、2006年為87.05%;股東中儲股份(5.56,0.03,0.54%,吧)(600787)2004年的負債率為52.35%、2005年為50.05%、2006年為64.71%。這和《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相違背,即直接或間接持有證券公司5%以上股份或負債總額達到凈資產50%不具備股東資格。

其二、《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監管的若干意見》第二條規定:證券公司變更業務范圍、公司形式、股東或者股權、公司名稱、住所和高級管理人員,資本金的增加或者減少,合並與分立,修改公司章程,分公司的遷址,證券營業部的遷址與轉讓等事項,應當報經中國證監會批准。那麼,太平洋證券變更為股份公司及增資擴股後的章程是否報批了呢?對照這一規定,記者從證監會官方網站上沒有查閱到證監會在81號批復中特意強調的太平洋證券修改公司章程的批復。

其三、在太平洋證券的上市公告中,還披露了雲大科技股東大會以及太平洋證券股東大會所通過的換股的決議,即同意雲大科技的股東與太平洋證券的股東進行換股。應該說,按照《證券法》以及上述監管意見,太平洋證券的重大股東變更應該報證監會進行審批。

其四、既不是借殼也不是IPO。從太平洋證券上市後新的證券代碼可以看出,太平洋證券不屬於借雲大科技之殼上市。而太平洋證券的業績不符合IPO條件:太平洋證券2004至2006年凈利潤則依次為-1623.40、-20051.26、13192.19萬元。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33條規定的發行人應當符合的條件之一是:「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顯然,過去3年中太平洋證券只有1年盈利,累計虧損8482萬元的太平洋證券,達不到公開發行股票的標准。

5月9日,李德林告訴記者,至今無論證監會還是太平洋證券公司都沒有給他所指出的疑問有一個回復。

等待結局

從股改至2008年5月9日,國金證券(47.00,3.79,8.77%,吧)是第一家成功借殼上市的券商,太平洋則是最後一家上市的券商。

5月9日,有知情人士告訴《理財一周》記者,魏東之死確與國金證券被調查相關。目前相關部門確實在開始調查券商上市過程中的利益輸送問題。

魏東已去,周邊沉默。

這風雨來臨之前的沉悶和壓力!

風暴眼

對話李德林:

證監會也需要獨立機構監督

理財一周記者/柯智華

理財一周:自證券市場好轉以來,各券商苦心經營著尋找機會上市。在這過程中,首先是廣發證券涉嫌內幕交易被查,到今天依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再到最近的太平洋「新模式」上市,您覺得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或者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李德林: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當然我首先要承認有些券商在上市的過程中就很乾凈了,比如海通證券(22.17,2.02,10.02%,吧)借殼都市股份。

但是也有一部分券商在上市過程中是不規范的,比如廣發證券的內幕交易,還有這次的太平洋證券上市,期間的利益輸送都是非常原始、非常粗暴的。我們把他叫作「PE式行賄」,好比買原始股,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內幕交易和行賄。

理財一周:這樣的話,你覺得將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

李德林:我覺得這其實是一種「愚民」政策。

比如太平洋證券到目前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按照正常的程序,太平洋證券是上不了市的。這種PE式的行賄讓別的上市公司怎麼辦呢?是以此為榜樣也這樣做?如果這樣做,我們的市場如何是好,不這樣做,那些沒有違規的公司面對不公平待遇,又該怎麼辦?

理財一周:如果要改善這些,哪些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

李德林:股改解決的是歷史問題,其實歷史問題是可以分步解決的。

你說股改了,上市公司業績有變化么?沒有,還是以前的公司。但是最核心的問題卻沒有碰——那就是「透明度」,監管層一定要堅持三公原則(即公平、公正、公開)。中國證監會不能夠自己當選手又當裁判。

因此,中國的證監會需要一個權利的制衡機關,需要有另外獨立的一方對中國證監會有個監督。

⑤ 最大的醫葯股是什麼

恆瑞醫葯47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