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資產資產定價模型(CAPM)
關於投資,大家都有的一個共識是有風險就有回報。長期以來,無論是學術界還是華爾街都爭先恐後的利用風險以獲取更大的收益。所以就衍生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創造測量風險的分析工具並運用相關知識獲取更大的回報。
基於大家對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觀點,投資組合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投資來降低風險。
但是在投資試驗中, 多樣化只會降低部分風險,而不是所有風險。
學術界三位學者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和Fischer Black將學術智慧聚焦於確定在證券風險中哪些風險可以通過多樣化消除、哪些風險不能消除。他們的研究成果就是鼎鼎有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並且因為這個工作的突出貢獻,William Sharp和Markowitz共同榮膺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β與系統風險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背後的基本邏輯是:承擔多樣化可以分散掉的風險不會獲得任何溢價收益 。因此,為了從投資組合中獲取更高的長期平均收益,投資者需要相應提高組合中多樣化不能分散掉的風險的水平。
根據這個理論,聰明的投資者通過運用一種風險測量工具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就可以戰勝市場。這就是大名鼎鼎的β。
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也被稱為市場風險,記錄了單個股票(或投資組合)對市場整體波動的反應。 系統風險源於兩點:股票價格所具有的基本特徵和股票隨大市的起伏。
神奇的β
在資本市場上,有些股票對市場變動非常敏感,有些則非常穩定。 這種對於市場變動而具有的相對波動性或敏感性可以根據過去的數據估算出來,算出的結果就是我們說的β。 從本質上來說,β就是對系統風險的數字描述。其背後的思想就是將一些精確的數字置於資金管理者多年來所具有的主觀感覺之上。
計算β值,就是將股票(或投資組合)的變動與市場整體的變動做一個比較。
舉個大家易懂的例子。
我們將涵蓋范圍廣泛的市場指數的β值設定為1。
如果一隻股票的β值是2,那麼平均而言,它的波動浮動就是市場的兩倍。如果市場上漲10%,那麼這只股票往往上漲20%。
如果這只股票的β值是0.5,那麼當市場上漲或下跌10%時,它往往上漲或下跌5%。
專業人士通常把β值高的股票成為激進型投資品,而β值低的則被成為保守型。 如我們所見,所有的股票或多或少地都在沿著同一個方向變動,即他們的變動性中很大一部分是系統性的,所以即便是多樣化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當然,我們可以選擇購買一份整體股市指數來做到全面的多樣化,所獲得收益仍然具有相當大的風險性,因為市場整體也會大幅波動。
非系統風險
股票收益中餘下的變動性則被我們稱之為非系統風險,這種風險源於特定公司的特有因素 ,比如新產品的研發、高管的變動、簽訂新的大額合同等等。凡以上各種因素都會使得公司多股價獨立於市場而波動。與這種變動性相關的風險才是我們可以通過多樣化降低的風險。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投資組合的全部核心在於,只要股票價格不總是同向變動,任何一隻股票的收益往往會被其他股票的互補性收益變動所沖抵。
2.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無論是金融理論家還是金融從業人員都一致認為,投資者既然承擔了更多風險就理應獲得更高的預期收益作為補償。當人們感覺風險更大時,股票價格必須做出調整,以提供更高的收益來確保所有的股票都有人願意持有。顯然,沒有超額的預期收益,厭惡風險的投資者是不願意購買具有超額風險的股票。
但是,在確定因承擔風險而享有的風險溢價時,並非單個證券的所有風險都是相關因素。總風險中的非系統風險,通過多樣化能夠輕而易舉的加以消除。所以, 我們不能理所應當的認為投資者由於承擔了非系統風險將會獲得額外的補償。投資者從承擔的所有風險中獲得補償的,僅為多樣化無力消除的系統風險部分。 所以我們得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說法, 任何投資組合的收益總是和β相關,即與多樣化無法分散掉的系統風險相關。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證明過程
倘若投資者因承擔非系統風險便獲得了額外收益,那麼結果就是由具有大量非系統風險的股票構成的多樣化投資組合較之具有較少非系統風險的股票構成的風險水平相同的投資組合,會帶來更大的收益。投資者會爭相抓住這個能夠獲取更高收益的機會,推高股價競購非系統風險更大的股票,同時拋售β值相等、非系統性更低的股票。 這一過程將會持續下去,一直到具有相同β值的股票的預期收益相等,投資者再也不能因承擔非系統風險而獲得任何風險溢價時為止。其他任何結果都將與有效市場的存在不相符。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帶來的啟發
隨著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β)不斷增加,投資者可期待的收益率也不斷上升。如果投資者持有的投資組合的貝塔值為0,那麼這位投資者將會獲得一個適中的收益率,一般稱為 無風險利率。 如果投資者持有的投資組合的貝塔值為1,那麼他的收益率等於普通股提供的平均收益率,我們稱為 市場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市場收益率超過了無風險利率,但是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 在某些時期,這類投資的收益率比無風險利率要低得多,投資者不得不承受重大損。這就是風險的含義。
我們用一張圖來表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式:
收益率=無風險利率+β(市場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我們把它轉換為風險溢價的表達式:
收益率-無風險利率=β(市場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我們可以看到, 風險溢價等於任一股票組合收益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程度。 也就是說,你再任何股票或投資組合上獲得的風險溢價直接隨著你接受的β值的上升而上升。
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否有效?
在1992年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學者根據1963~1990年的β測量值,將所有的交易的股票進行十分位劃分。研究結果令人吃驚, 在這些十分位投資組合的收益率與其β值之間,實質上不存在任何關系。 因為這個研究涵蓋了近30年,涉及范圍廣泛,所以研究者下結論認為,收益與β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沒有說服力的。β這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至關重要的的分析工具,在把握風險與收益的關繫上,並不是一個有用的測量手段。
此報告一出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動。但是Malkiel認為還有很多原因不能是我們定下判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 穩定的收益比波動的收益風險更小。
②測量β要想獲得精確值是十分困難的(實際上可能無法辦到)。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市場,決定了你可能得到很不一樣的β值。
③ 當測量所涵蓋的時間跨度長得多時,收益與β還是存在正相關關系的。
④即使β與收益之間沒有多大長期的相關關系,β仍然可以是一種有用的投資管理工具。 投資者應該挖掘β值低的股票,在獲得相對於市場整體來說同樣有吸引力的收益的同時,可以承擔少得多的風險。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採用的β風險測量法,從表面上看挺不錯,是一種簡單而容易理解的測量市場敏感度的手段。 但遺憾的是,並不存在完美的風險測量辦法。 任何單一的測量方法都不太可能充分恰當的捕捉各種系統風險因素對投資組合產生的影響。股票收益對整個股票市場的波動、對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對國民收入的變動、毫無疑問對其他經濟因素的變動如匯率的波動,都很可能會非常敏感。而且,一些證據顯示市凈率較低、公司規模較小的股票會帶來更高的收益。 神奇而完美的風險測量方法依然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大蔥說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將β或任何別的測量方法當作捷徑來評估風險去預測未來的收益。
所有投資技術中的投資技巧都可能會提供有用的幫助,但是永遠不會存在一個完美的方法來解決我們所有的投資難題。 我們要學會甄別和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論,謹慎對待每一次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