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融環境收購案未盡責中原證券或遭重罰波及幾個項目
在年初回歸A股的中原證券,正因投行業務被立案調查。
11月30日,中原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因是其在擔任天津豐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天津豐利」)收購徐州傑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徐州傑能」)股權事項的財務顧問過程中,涉嫌未勤勉盡責。
中原證券在今年1月初登陸上交所,目前尚不滿一周年,卻一直飽受業績變臉的質疑,其中,投行業務是拖累業績的原因之一。上海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嚴監管大環境,中原證券可能會受到監管層「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同時,其保薦的8個IPO項目或一定程度受到影響。
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涉事的收購案發生於2016年,根據歷史資料顯示,當時上市公司科融環境的控股股東徐州傑能,持有約2.1億股股份,占科融環境總股本的29.46%。天津豐利擬以92.4元/股(稅後)的價格,以9.24億元受讓37名股東所持徐州傑能科技91.96%股權,從而獲得科融環境的控制權。
該收購案在發生初期,就曾被媒體質疑收購的資金來源問題。根據當時的報道,天津豐利自有資金只有6000萬元,同時,收購資金中有1.3億元是向被收購方徐州傑能借的,而徐州傑能又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取得這部分現金。有媒體測算,天津豐利使用杠桿達到17倍。
今年的中報數據顯示,中原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42億元,同比下降12.5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3億元,同比減少56.44%。對比此前2016年年報數據,中原證券在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20.26億元,同比下降49.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8億元,同比下降48.87%。
作為一家年初剛回歸A股的「A+H」券商,在去年凈利潤接近腰斬的情況下再次腰斬,中原證券的財報表現並不能令市場滿意。中原證券對業績下滑的解釋是:「受國內股市、債市、匯市和商品市場均出現較大震盪以及公司轉型尚未到位等影響,上半年公司營業利潤、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但實際上,無論與上市券商還是全體券商整體降幅相比,中原證券的下滑幅度都大幅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其中,投行業務一直是拖累業績的原因之一。三季報中,投行業務在第三季度收入2640.98萬元,比去年同期的8322.26萬元下降68.27%。中報中,投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0.23億元,較2016年同期下降75.20%。
實際上,此前中原證券已通過整建制引進團隊等措施,投行業務團隊已從原來的3個增加至11個,並大力加強了與河南能化集團等大型省管企業的業務合作,開展了與市縣及所轄企業的全面對接,擴大投行業務,但諸多努力尚未有正面體現。
在年初A股上市時,中原證券曾表示:上市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凈資本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並將有力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將充分發揮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優勢,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把中原證券打造成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使公司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穩居全國券商第一方陣,成為A+H股的標桿性上市公司之一。
如今,業績下滑與被立案調查,可能使得本就發展不順的投行業務更添陰霾。
科融環境12月5日發布公告稱,此前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擬聘請中原證券擔任公司本次重組的獨立財務顧問。但鑒於中原證券涉嫌未勤勉盡責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作為本次交易獨立財務顧問的資質及可能受限時間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為繼續推進公司本次交易相關事項,經友好協商,決定中原證券不再擔任公司本次交易的獨立財務顧問。
截至目前,中原證券保薦的IPO項目有8個,其中備案輔導登記受理5家、終止審查2家,另有1家「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處於已反饋狀態。再加上1個並購重組項目,這些項目恐怕會受到中原證券的波及。
實際上,去年底證監會曾通過兩則監管問答(《發行監管問答—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的情形》、《發行監管問答—在審首發企業中介機構被行政處罰、更換等的處理》)的修訂,對保薦機構被查「連坐」條款進行了放寬。
前述上海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投行立案調查期間,新接的增量項目監管層不受理,但在審核通道中的項目仍然在持續推進,審核上可能更嚴格但不至於停擺。」 此前,無論是中德證券的昆明機床案,還是西南證券的九好集團案,監管層均未對投行其他在審項目「連坐」處理。
不過,北京一位所在券商曾被立案調查的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被調查期間,存量項目的審核進度明顯慢於其他券商,以至於後來有客戶因為進度太慢換了券商。所以說起來是不影響存量項目,但實質上還是受到一些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