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蜂巢能源百億融資的背後
撰文 / 錢亞光
編輯 / 劉寶華
設計 / 師瑜超
題圖 / 朱英傑
7月30日,工信部發文稱:「2021年上半年,在『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引領下,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實現快速增長,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不斷提高,光儲一體化趨勢明顯,投融資市場活躍,產業發展趨勢整體向好。」
據研究機構梳理,上半年骨幹企業公布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投資項目近百個,總投資金額超過4900億元。同時,寧德時代破萬億市值,無鈷電池量產下線、電池專利爭端、鈉離子電池官宣等消息,讓動力電池已經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工信部發文同日,蜂巢能源B輪融資交割儀式在江蘇常州舉行,融資總額達102.8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中銀投領投,國家 科技 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子基旁明金、碧桂園創投、深創投、建信投資、IDG、三一重工、小米集團、湖州海松、華興資本等,國投招商、九智資本等跟投。
截止目雹判前,蜂巢能源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2020年4月,蜂巢能源完成10億元融資,投資方是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2月25日,蜂巢能源完成35億元A輪融資,中銀投、國投招商聯合領投。
三次融資之後,蜂巢能源估值大約為362.8億元,股東增至50個,長城控股所持股比已從64.8%下降至46%。眾多股東的參與,讓公司實現了資本多元化,利於其充分融入市場競源啟改爭,開發外部客戶,讓蜂巢能源快速轉向獨立供應商。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新技術研發和新工廠建設。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長城 汽車 動力電池事業部,自2012年起開展電芯預研工作,2018年2月獨立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車規級動力電池原材料製造、研發、試驗、製造、組裝、銷售於一身的第三方OEM供應商。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蜂巢能源自2020年4月開始裝車配套,8月就進入了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的TOP20,2020年蜂巢能源裝車量為484.90MWh,國內排名第13位,市佔率0.78%。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為0.84 GWh,升至第7位,市場佔比1.6%,銷售收入15.45億元,同比增長350%。
獨立不到3年,蜂巢能源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動力電池賽道上的「新黑馬」,並成為備受資本追捧的「寵兒」。投資者到底看中它的什麼特質?
其實原因很簡單,現在投資就要投未來,要看被投者在不在正確的跑道上,有沒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蜂巢能源憑借自身強勁技術實力,展現了不斷創新的思路和技術,讓業內看到動力電池在安全和成本控制上的更多可能性,並在客戶結構、產能供給、供應鏈安全、產品競爭力等環節,做好了前瞻性布局。
隨著整個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迅速發展,客戶配套的陸續展開,蜂巢能源通過技術先進性和產能規模化形成的競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材料創新,多管齊下
現在車企對動力電池特性也有了多元化需求,比如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快充能力、低成本、高安全性,而電池的化學體系和綜合設計就是在這些特性之間進行博弈。而動力電池的創新,其實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材料,二是工藝。
在產品研發方面,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透露了兩條策略:第一,投入很多資源,去做並行開發,以確保企業能看準路線;第二,抓主流,雖然存在很多技術路線,但有的未來五年也不會成為主流,那就抓主要矛盾,先集中擴產。
目前來看,蜂巢能源很好地貫徹了既定策略,在磷酸鐵鋰、三元中鎳、無鈷電池、固態電池等方向上都有布局,其中無鈷電池是公司的特色,也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而在電池形態上,方形、軟包和圓柱全覆蓋,而且所有產品都有很大的確定需求。
到明年,在蜂巢能源產品中,可能40%是磷酸鐵鋰電池,40%-45%是三元鋰電池,剩下的15%左右是無鈷電池。再往後,無鈷電池的比例會繼續上升。
在無鈷電池方面,蜂巢能源採用了二元鎳錳酸鋰正極材料,並引入陽離子摻雜和單晶技術,解決缺少鈷元素情況下的電池結構穩定性問題,比三元鋰電池更安全、循環壽命也更長,比磷酸鐵鋰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比同級別三元鋰電池有明顯下降。
目前量產下線的單晶層狀結構無鈷電池能量密度為240wh/kg,容量為115Ah-MEB的產品,循環壽命 2500次。新產品還通過了150 的熱箱測試和140%SOC的過充測試,擁有 GB / IEC62660 / UL2580/ UN38.3等多項標准認證。
2021年7月16日,蜂巢能源在江蘇舉行了首款無鈷電池量產下線儀式。其常州工廠規劃了年產2萬噸的無鈷材料產能,配套無鈷電池的新車型歐拉櫻桃貓即將投放市場。
在三元鋰電池上,蜂巢能源將主推的是單晶高電壓的NCM613電池,能量密度比Ni55要高,鈷含量比Ni55要低,所以其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從明年開始,隨著蜂巢能源無鈷電池和高電壓NCM613電池的上量,NCM811電池將被逐步替代掉。
在磷酸鐵鋰電池上,蜂巢能源在2020年底能量密度已經做到170Wh/Kg,2022年將做到200Wh/Kg,2023年負極通過添加硅將做到230Wh/Kg。
工藝創新,輕裝前進
蜂巢能源除了用材料創新方面獨樹一幟,在工藝創新方面也同樣走在行業的前面,而這主要是因為蜂巢能源屬於新進電池供應商,沒有存量舊工藝設備包袱。
隨著 汽車 動力電池的發展,傳統的卷繞方式電芯對殼體空間的利用不夠充分,而且容易導致局部過熱。
而疊片工藝規避了卷繞工藝拐角易斷裂以致內短路、進而引起熱失控的風險,讓電池能量密度更高,內阻更低,放電性能更好,循環壽命更長,成本更低,且大幅提升安全性。
疊片工藝由於設備、工藝、製造、效率等方面的瓶頸,目前單工位效率低,製造成本高、產品一致性難以把控、生產過程繁瑣,而現有電池廠商的卷繞工藝生產設備生命周期遠沒有結束,所以大部分電池廠商無法快速更新生產線。
由於其成立時間較晚,產品線較新,所以蜂巢能源在疊片工藝上具備後發優勢。它率先引入高速疊片工藝,還提出了更先進的超高速疊片3.0技術,目標速度0.125s/pcs,相比目前的0.25s/pcs,效率翻倍,並可用於大於600mm的大電芯生產,單片效率提升380%,製造設備總價減少25%,用地面積減少45%。該技術將於2023年量產。
干法塗布工藝,可以大幅提升能量密度,電極厚度可做到現在的10倍,而且可以通過減少塗料攪拌設備,省掉乾燥和壓縮的設備大幅縮減佔地面積。蜂巢能源表示,已經自研成功干法塗布設備、工藝和粘結劑。
綜合上述兩項工藝,蜂巢能源可大幅提升單線電芯生產速度,並可減少電芯生產工藝的工序,最終實現生產成本的明顯降低。
在單體電芯能量密度短期內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結構變化提升整體能量密度。現在電池廠家推出取消電池模組的CTP(Cell To Pack)技術,讓整個電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蜂巢能源也推出了自己的CTP無模組電池技術,並做出了600mm L6薄片長電芯,不但彌補了磷酸鐵鋰材料能量密度方面的短板,而且良品率、直通率、爬坡率可能會更容易實現,今年年底就會有採用蜂巢CTP電池技術的新車上市了。
蜂巢能源還在積極研發干電極技術,該技術不但可以將電池的性能提升5-10%,還可以讓生產車間的佔地面積減少55%。另外,蜂巢能源還與西門子等合作夥伴在AI製造方面有多項合作。
著眼全球,前瞻布局
現在新能源 汽車 發展速度非常快,一旦在歐洲、中國電動化滲透率超過了臨界點,則可能引發進一步的質變。這就使得動力電池產能成為 汽車 企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對於蜂巢能源來說,一方面依託於長城的需求,開始走量;另一方面,其在其他車企也拿到了不少訂單。據楊紅新透露,蜂巢能源對外的訂單也相當於2023年之前能達成的產能,全部都有訂單在手。
楊紅新表示,蜂巢能源在資本、訂單上都有保障,現在主要是快速解決產能瓶頸,「未來5年各動力電池企業的競爭主要包括產能規模、質量管控和資本實力,現在就是藉助資本的力量,堅定地把有競爭力的產品快速做大。」
因此,蜂巢能源在國內和國際上對產能進行了廣泛的布局。其在國內的產能主要分布在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地區三大經濟圈。
2019年11月,蜂巢能源位於江蘇常州的動力電池工廠一期項目正式投產。該工廠總投資80億元,產值超130億元,規劃產能18GWh,共分三期建設。
2021年初,蜂巢能源斥資71億元在四川遂寧建設20GWh動力電池工廠,投資71億元在湖州南太湖新區建立年產20GWh的動力電池新基地。這些工廠在明年下半年都可以陸續建成投產。
4月,蜂巢能源宣布在馬鞍山投資110億元建設電芯及模組生產研發基地,規劃年產能28GWh。6月,蜂巢能源宣布將在南京溧水投資56億元,建設總產能14.6GWh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此外,蜂巢能源去年開始啟動了產能國際化布局。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和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20億歐元。根據規劃,電芯工廠將於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產能24GWh;模組工廠最早可在2022年年中投產,預計可滿足30萬至50萬輛電動 汽車 所需的動力電池。
蜂巢能源還計劃在泰國建設模組工廠,配套長城 汽車 和其他一些國際客戶輻射整個東南亞、東盟市場,並在將採取合作的方式在印度建設動力電池工廠。
2022年,蜂巢能源預計建成總產能70GWh左右,再結合2023-2025年規劃,配合海外產能,2025年其產能總目標超過200GWh。
根據中國 汽車 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年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為63.6GWh,而2021年上半年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52.5GWh,同比累計上升200.3%。以此發展速度看,蜂巢的產能規劃非常有前瞻性,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未雨綢繆。
小目標,今年進前五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 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 汽車 累計銷量達120.6萬輛,同比增長207%,已超過2020年全年的新能源 汽車 銷量,並且遠超於 汽車 市場總體銷量25.6%的增長率。
蜂巢能源誕生自長城 汽車 內部事業部,對整車需求定義有更好的理解,可以更快速開發出更滿足消費場景的電池產品,定義電池產品的標准。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行業中推出了高速疊片工藝、無鈷電池、熱阻隔電池包等技術產品,其創新思路滲透到了材料開發、工藝革新、智能製造升級等多個維度。
根據長城 汽車 公布的2025年規劃,目標是每年銷售400萬輛 汽車 ,其中80%是新能源 汽車 。長城 汽車 本身的動力電池需求量,為蜂巢能源初期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蜂巢能源將盡快擺脫對長城 汽車 的依賴,擴大外供。明年為長城 汽車 的供貨將從現在的70%降到50%左右,2025年將降至30%,其餘70%外供。
蜂巢能源執行副總裁王志坤稱,除了長城 汽車 ,蜂巢能源目前已經拿到了吉利 汽車 、東風 汽車 、PSA、合眾、金康、天際、零跑等25個主流車企的電池定點。7月,蜂巢能源宣布已與全球第四大 汽車 集團Stellantis達成總額約160億元的動力電池訂單,預計2023年開始供貨。
此次B輪融資超百億元,充分說明蜂巢能源的實力和美好前景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機構的認可。今年裝機量4GWh,進入動力電池供應商前五,是蜂巢能源的階段目標,而未來進入行業第一梯隊,才是蜂巢能源的真正理想。
B. 蜂巢能源超級大牛逼龍頭股排名前三的是哪三隻優質股
1、長城汽車。該龍頭股是蜂巢能源最厲害的優質股,其第一季度季報顯示,公司凈利潤16.34億,同比上年增長率為-0.34%,當屬該企業超級大牛逼龍頭股的排名第一。
2、中國寶安。該優質股平明第二,稍顯遜色,其第一季度季報顯示,公司凈利潤1.65億,同比上年增長率為-13.21%。
3、星雲股份。排名第三的優質股,其第一季度季報顯示,星雲股份公司凈利潤-3200.23萬,同比上年增長率為-261.29%。
C. 長城汽車占蜂巢能源多少股份
2018年2月,蜂巢能源公司成立,注資13億元,長城汽車擁有100%股權。8個月後,長城汽車將蜂巢能源100%股權轉讓給長城控股全資子公司保定瑞茂,長城汽車與蜂巢能源成為兄弟公司。12月,長城汽車又宣布將123項動力電池相關專利及非專利技術資產轉讓給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
D. 蜂巢能源搶先落地,無鈷電池的第一次出擊
無鈷電池進入落地階段。
繼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和固態電池之後,包括寧德時代、松下、LG 化學等公司均在布局無鈷電池技術,特斯拉也在今年 2 月放出了研發無鈷電池的消息。
而在目前所有發聲的公司里,從長城體系孵化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新秀——蜂巢能源成為第一家將無鈷電池產品落地的公司。
5 月 18 日,蜂巢能源總裁楊紅新發布了兩款無鈷電芯產品:115Ah 電芯和?L6?薄片無鈷長電芯。
在這兩款電芯的基礎上,利用蜂巢能源的單晶無鈷材料技術、疊片電芯設計技術、矩陣 PACK 設計技術和車規級 AI 電池製造工藝等優勢,將能夠實現整車續航里程超過?800 公里,電池使用壽命達到 15 年 120 萬公里。
由此,幾個問題亟待釐清:動力電池供應商為何爭相布局無鈷電池?蜂巢能源的技術是如何實現的?未來的無鈷電池市場格局又將如何?
1、無鈷電池的「心」病
今天的純電動汽車,尤其是乘用車大多配備了三元電池。
這些三元電池的正極材料有兩種,一種主要由鎳、鈷、錳構成,電池產品有 NCM523 和 NCM811。
綜合計算,它們的正極材料鈷含量分別為 12%、7%,大多數車企會配備這兩種電池產品。
另一種主要由鎳、鈷、鋁構成,電池產品主要為 NCA,鈷含量低於 10%,配備這一電池產品的主要為特斯拉。
以三元電池為主的車企和電池供應商,均對正極材料中的「鈷」格外重視。
一方面,鈷不可或缺。
它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層狀結構正極 NCM、NCA 動力電池中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因為它可以很好地形成層狀結構,而且能提高正極材料的電子導電度,提高正極材料的倍率特性,對不穩定的鎳形成穩定作用。
另一方面,鈷成本昂貴。
在正極材料鋰、鎳、鈷、錳中,鈷的價格最高,而且已經從 2010 年的 2 萬美元/噸,上升到 2018 年的 9 萬美元/噸。
消費者要買一輛純電動車,動力電池成本通常佔到 30%-40%。
如果進一步拆解,電池正極材料大概佔到電池成本的 40%。消費者花出去的錢,有相當一部分用於為鈷買單。
價格上漲迅速背後,鈷還存在儲量低、分布地過於集中、開采過程中剝削兒童勞動力等諸多問題。
如果你花 20 萬元買一輛純電動車,哪怕有一丁點會帶來遠在萬里外的一名童工受到剝削的可能性,這件事恐怕都是不可持續的。
與消費者考慮角度不同,電池供應商更關心的是供應可持續和成本問題。
目前,鈷的全球存儲量約為 710 萬噸,主要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三個國家。
因為儲量過於集中,對供應商的影響已經顯現。
2018 年 7 月,當時還是特斯拉獨家電池供應商的松下宣布,由於擔心受到美國制裁,已經暫停與一家加拿大供應商關於古巴鈷的供貨關系,因為古巴當時正受到美國制裁。
由此,如何降低電池中的鈷含量,甚至直接將鈷從正極材料中去除,是許多電池供應商常年的心病。
2、押注無鈷電
無鈷電池的研發理論已經出現了約 20 年,卻一直沒有成熟方案落地。
這里的難點在於如何找到替代鈷的金屬,以及解決好製造過程中的諸多精細化工藝,比如包覆技術、摻雜技術、燒結過程的工藝控制等。
那為什麼蜂巢能源這一自稱「鋰電池新勢力」的公司率先推出無鈷電池呢?
現在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家公司在初期集中資源對無鈷電池的研發進行了押注。
據楊紅新透露,蜂巢能源在研發初期便對無鈷電池進行了海量資源的投入,僅研發資金的投入便達到數千萬元級別。
面對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巨頭,作為一家動力電池新秀,蜂巢能源也的確需要擁有具備深度創新的技術。
前有寧德時代後有比亞迪,如果從電池包封裝著手,並不是一個好選擇。剩下的變數便只有電芯和模組,而對電芯正極材料的創新,又是最難也影響最大的工作。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
長城自 2012 年起開展電芯的預研工作,2016 年 12 月成立電池事業部,2018 年 2 月電池事業部獨立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蜂巢能源的第一大股東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據悉,蜂巢能源的無鈷電芯產品於 2018 年 3 月正式立項。
到 2019 年 7 月,蜂巢能源宣布完成無鈷化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並首次發布了全球首款基於無鈷材料的電芯產品。到今天兩款電池產品發布,整個過程歷時兩年多時間。
3、通過安全測試
來看看蜂巢能源的兩款產品:
第一款產品是 115Ah 電芯。
這款電芯能夠搭載到目前大部分的純電動車平台上,電池包在整車端可以實現 15 年 120 萬公里的超長使用壽命,將在 2021 年 6 月推向市場(SOP)。
第二款產品是 L6 薄片無鈷長電芯,容量可以達到 226Ah。
這款電芯目前正在和長城汽車的一款高端車型做適配性開發,2021 年下半年將推向市場(SOP)。
這款電芯採用蜂巢能源的矩陣式 PACK 設計,可以實現最高 880 公里的續航,而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高的續航,在於這款電池的容量可以達到 135 度電的無模組方案。
作為一款新的電池產品,無鈷電池需要通過安全性這一關。
據了解,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已經通過了國標(GB/T-31485)和歐標 (IEC62660) 的全部安全性測試。
結果表明,其電池產品的安全性能優於高鎳三元電池。
需要注意的是,國標和歐標的測試規范是按照 130℃進行測試,判定標准為不起火不爆炸。
普通高鎳三元?140℃的熱箱測試,結果普通高鎳三元電芯在 140℃高溫靜置結束半小時後發生起火現象。
蜂巢無鈷電芯在?150℃高溫靜置結束半小時後未發生起火現象。
以熱穩定性為例,蜂巢能源已經通過 150℃的熱箱實驗,明顯優於高鎳三元電池。
目前,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已經進入噸級小批量測試階段。
那麼,蜂巢能源是如何實現技術突破的?
4、正極材料革命
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研發,大致做法是,通過對鎳錳比例進行設計,採用陽離子摻雜技術提高材料上限電壓。
採用單晶技術改善電池的安全性和壽命,採用納米網路化包覆技術,提升高電壓下的循環性能,最終開發出高電壓、高電池容量、無鈷的鎳錳酸鋰單晶材料。
在整個研發過程中,幾項技術至關重要,分別是:
(1)陽離子摻雜技術。
這項技術的作用是提高材料的上限電壓,從而實現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電池提高 40%。蜂巢能源採用了兩種化學鍵能更強的元素來替代鈷,將兩種元素摻雜到材料中,並通過強化學鍵穩定氧八面晶體結構。
這項技術帶來的效果是大幅改善了材料穩定性,並可以在 4.3-4.35V 電壓下穩定工作。
(2)單晶技術。
與現有的高鎳三元電池採用多晶技術不同,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採用了單晶技術。
由於單晶比多晶具有更強的顆粒強度和更穩定的結構,所以可以改善電池的安全性和壽命。
而且,採用多晶技術的材料在電池製造的輥壓工序過程中顆粒更容易破碎,會直接導致正極和電解液產生反應並產生大量氣體,從而造成電池壽命加速衰減和安全問題。單晶材料的結構卻非常穩定,從而可以帶來更長的使用壽命。
楊紅新透露,電芯壽命可以比多晶的高鎳三元電池高出 70%。
(3)納米網路化包覆技術。
有了正極材料,蜂巢能源在材料的合成中還採用了納米網路包覆技術,在單晶表麵包覆一層納米氧化物,從而減少正極材料和電解液的反應,改善電池材料在高電壓下的循環性能。
完成正極材料開發是前提,接下來還需要完成對電芯和 PACK 的設計。
蜂巢能源的電芯設計採用了疊片工藝電芯。採用疊片設計工藝的電芯,可以提升方形電芯內部的體積空間利用率,層狀結構可以使極片平整度更好,應力更均勻,膨脹變形也更小。最終可以帶來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的提升。
PACK 設計方面,蜂巢能源的電池包採用了矩陣式設計,將電池包劃分為兩個矩陣網格,並將長的無鈷電池規則排列在網格內,在電池包內部組成大型矩陣模塊,矩陣和矩陣之間既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正常工況時能夠保證整個矩陣模塊的剛度。
在非常規極端工況下,比如側碰時,可以通過多個電芯分散撞擊力,從而保證電池包和整車安全。
從現有的電芯和 PACK 的設計方式看,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仍未告別電池單體、電池模組和 PACK 等傳統組成方式。
不過,通過對 PACK 採用的矩陣式結構設計,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包又實現了降低電池包重量的效果。
據楊紅新介紹,蜂巢能源無鈷電池可以做到?80%?的成組效率,比此前發布 CTP 和刀片電池的成組效率更高。
5、無鈷電池帶來的沖擊
從技術路線看,市場上已有的寧德時代 CTP 技術、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特斯拉無鈷(或為磷酸鐵鋰技術),主要改變的是電池包的封裝方式。
而蜂巢能源此次推出的無鈷電池技術,則是從單體電池的正極材料入手,革新更為徹底。
那麼,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會沖擊到誰?
現在看,那些研發三元電池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和鈷產品的上游供應鏈會受到一定影響,動力電池供應商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
而以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的電池供應商,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無鈷電池的沖擊。
韓國漢陽大學能源工程學教授宣良國認為,研發無鈷電池,最直接的結果是降低電池成本,預計今後正極材料中使用最廣的層狀結構將是鎳錳材料。
這就是說,從 NCM 電池的正極材料中去除鈷,只剩鎳錳(NiMn),而生產方式仍與現有的 NCM 和 NCA 生產方式相似。
在保證電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不含高成本的鈷的鎳錳電池無疑將具備更大的競爭力。
在蜂巢能源發布無鈷電池之前,特斯拉已於 2018 年 5 月給股東的郵件中披露過「無鈷」年計劃,並計劃在特斯拉 2020 年電池日上進行披露。
今年 5 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寧德時代也有自己的「無鈷」電池技術儲備,目前研發進展順利,正在想辦法做好供應鏈,「因為是一個全新的、顛覆性的產品」。
現在,蜂巢能源率先發布無鈷電池技術,同一賽道的研發者應該感到了壓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蜂巢能源B輪融資超百億 資金用於技術開發/工廠建設
蜂巢能源從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拿到160億元銷售大單,根據此前報道稱,除電池外,蜂巢能源還將提供電池管理系統。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新技術研發和新工廠建設,蜂巢能源目前在國內也有不少工程正在手伍純進行中、四川遂寧市、常州金壇、浙江湖州等等橘數都有工廠項目進行,預計在2025年,蜂巢能源年總產量將達200GWh。
F. 長城汽車占蜂巢能源多少股份
蜂巢能源為長城汽車關聯公司,長城汽車不持有蜂巢能源任何股權。
拓展資料:
長城汽車是成立於1984年的中國汽車品牌,總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 ,主要生產SUV、轎車、皮卡及新能源汽車 等車型。長城汽車是中國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營整車汽車企業、國內規模最大的SUV、皮卡專業廠、跨國公司。
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40餘家,員工7萬多人 ,擁有4個整車生產基地(皮卡、SUV、CUV、轎車MPV)。具備發動機、前後橋、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生產與配套能力 。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榜單排名第60位。 2020年1月9日,《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位列第84位。
長城汽車是中國SUV製造品牌,於2003年、2011年分別在香港H股和國內A股上市 ,截止2017年底資產總計達1105.47億元 。旗下擁有哈弗、魏牌(WEY)、歐拉、坦克和長城皮卡五個品牌 ,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 ,擁有四個整車生產基地,具備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下屬控股子公司40餘家,員工7萬餘人 。
長城汽車在技術研發上堅持"過度投入",注重有效研發,為持續自主創新奠定了基礎,使長城汽車具備了SUV、轎車、皮卡三大系列以及動力總成的開發設計能力 。
斥資50億元打造的哈弗技術中心已投入使用,具備研發、試制、試驗、造型、數據五大功能區域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2月,一家專業從事汽車動力電池研發、試制、試驗組裝、量產以及原材料生產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作為一家新興的電池科技企業,蜂巢能源專注於材料、電池及系統的一系列研發,立志躋身於全球高端OEM配套體系,成為一家動力和儲能電池系統的提供商。
蜂巢能源的技術研發平台覆蓋全球,核心技術專家700餘人,其中不乏來自三星等企業,與世界前沿技術同步。
蜂巢能源則是聚焦於鋁殼方型電芯研發生產的後起之秀,其脫胎於車企的背景讓其對電動汽車需要怎樣的動力電池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而且其根據電動汽車應用場景的不同來規劃動力電池產品的創新思路在行業內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