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山旅遊的原始股價是多少
原始股價格應該都是1元左右。網上查詢不到。如果有內部人士就可以知道。發行價個可以查詢:
黃山旅遊:1997-05-06 發行4000萬股,發行價6.02元,現價:14.93元,復權價:39.90元;
同仁堂:1997-06-25 發行5000萬股,發行價7.08元,現價:17.14元,復權價:69.04元;
Ⅱ 同仁堂股票
同仁堂是一隻非常獨特的股票,與A股指數完全不同步,它在市場急劇下跌的年份沒有下跌,在市場飆升的好市場中也沒有上漲。究其原因,可能與其最大的力量—安邦以及金風科技有關,安邦也是一個重倉,兩支股票的走勢是相似的。
1.同仁堂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中葯品牌,既是一個經濟實體,又是一個文化載體。「同仁堂中醫葯文化」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經濟實體+文化載體」的雙重功能不斷強化同仁堂的品牌價值。
2.同仁堂股價每反彈一次,都是在20個月均線的壓制下結束下跌,而60個月均線也開始轉向。同仁堂股價真的是不走尋常之路。對於醫葯行業,尤其是中葯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前幾年國家出台的醫療保險目錄調整、「4+7」集中采購、醫療保險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加快了醫葯行業調整的步伐。
拓展資料
1.同仁堂擁有最具價值的品牌和最豐富的品種資源兩大優勢,同時,品牌和品種將是公司保持持續穩定經營的重要基礎。公司擁有800多個葯品產品法規,400多個常年產品法規,包括近200個獨家和品類獨家(獨家配方、自主定價)品種,產品群優勢十分明顯。此外,憑借業內最具價值的中葯品牌的優勢,該公司的非獨家品種往往具有較高的溢價。公司豐富的品種資源將是寶貴的資產,無論是現有二三線產品的潛在推廣還是傳統品種的二次開發,而品牌優勢可以確保新產品獲得更強的定價優勢,提高盈利能力。
2.股市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多去了解一下自己想投的這個股的一些相關信息,多看看和股票有關的書籍,這樣對我們還是很有幫助的,至少心裡有底,更有保障。買股票也是一個技術活,我們要保持好心態。
Ⅲ 同仁堂股票分析
同仁堂(600085)整合方能凸現品牌價值
1.事件
近日,公司控股的香港創業板上市子公司同仁堂科技(8069.hk)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8日收盤於8.11元港幣,股價不及去年同期的50%,創出五年來的新低。中期業績平淡和全球股市低迷打擊了中小投資者持股的信心,對控股股東A股同仁堂的發展戰略也勢必有所影響。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母子公司中期業績平淡。
如附圖所示,同仁堂股份母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子公司分季度收入和EBIT指標2008年中期仍呈現同向的變動趨勢。就銷售收入而言,子公司經歷了趕超母公司的過程,目前母公司又呈現再度領先的狀況。第二季度母公司的EBIT已明顯高於子公司。交替領先現象的背後和國內葯品營銷環境的起落密切相關,目前子公司拳頭品種相對貢獻較大,而母公司治療型品種較多。預測母公司更受益於社區醫療和農村基礎醫療網路的恢復性建設。
整合方能凸顯品牌價值。
目前同仁堂A股和同仁堂科技的市盈率分別為29倍和9.4倍,2007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8.9%和13.38%,市值目前分別為68億元和15.9億港幣。同仁堂母公司和科技子公司共享國葯第一品牌,在管理、技術、營銷等諸多環節也多有交叉,估值的差異反映了國內投資者對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高度認可。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增加投資者財產性收入的時代背景下,同仁堂需要在資本運作和管理增效上採用積極手段,釋放公司的產業潛能。股市低迷也會給產業投資者帶來整合同仁堂系公司的時間之窗和低成本籌碼,有利於提升A股的公司價值。
上實醫葯整合方案值得借鑒。
同仁堂科技與上實醫葯均與2000年前後登陸香港創業板,香港市場估值水平低是上實集團私有化上實醫葯的主要原因。上實集團2003年5月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每股作價2.15港幣,較市價溢價20.79%。該時點p/b為1.6倍,p/e為15.25倍,總市值約為13.33億,其中上實控股持有65.96%。2000年後全球股市的大調整使其交易價格私有化前徘徊在10-13倍左右,不利於上實控股打造醫葯行業資本平台的構想,最終棄守港股的平台。我們認為同仁堂品牌下資產的完整性對於集團費用管理和同仁堂品牌的國際化都十分重要,A股、H股估值的趨同性和合理性有利於整合目標的早日實現。
3.投資建議
維持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銀河證券預測同仁堂2008年-2010年收入分別為28.5億元,31.6億元和3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5億元,2.73億元和3.14億元,約合每股收益分別為0.43元和0.52元和0.58元。公司目前的凈資產收益率僅為8.9%,和其品牌價值和醫葯市場增長潛力極不相稱,我們認為其潛在的凈資產收益率應在17%以上,給予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
Ⅳ 中葯龍頭股票有哪些
1、雲南白葯000538:中葯龍頭股。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27.4億元,同比增長10.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16億元,同比增長31.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8.99億元,同比增長26.63%。
2013年公司在整合文山公司、麗江公司、武定種源公司、中葯飲片分公司基礎下,成立中葯資源事業部,形成從種源培育、道地葯材采購、加工、以及下游保健品的完整產業鏈。公司主要產品原材料多是雲南當地特色葯品,在三七、重樓、蟲草等重要中葯資源上具有技術優勢。下游保健品包括高原維能口服液、千草美姿減肥產品、千草堂系列等多種中葯飲片。
2月28日消息,雲南白葯最新報價90.28元,3日內股價下跌0.38%;今年來漲幅下跌-14.58%,市盈率為20.9。
2、同仁堂600085:中葯龍頭股。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28.3億元,同比增長4.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12億元,同比增長9.49%。
公司以生產、銷售傳統中成葯為主業,常年生產的中成葯超過400個品規,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類別,核心產品包括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等。
同仁堂(600085)10日內股價上漲5.15%,最新報45.43元/股,漲1.32%,今年來漲幅下跌-10.35%。
3、片仔癀600436:中葯龍頭股。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5.11億元,同比增長13.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2億元,同比增長21.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5.89億元,同比增長17.31%。
4、白雲山600332:中葯龍頭股。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16.7億元,同比增長-5.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5億元,同比增長-8.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6.28億元,同比增長-4.32%。
Ⅳ 二股東割肉減持,大私募巧妙接盤,同仁堂創半年新低背後
富凱摘要 : 同仁堂年內股價表現背離醫葯板塊,混改遲遲不能落地,馮柳是不是也失望離場了?
作者|天鵝
300億市值,股價遲遲未能回歸至兩年前的水平,同仁堂更在近四個月開啟詭異下跌,創下了近半年來的新低。
這背後,險資資金、私募基金接棒操作,更有著身份神秘的機構專用席位配合。
2019年以來,價值成長股大放異彩,諸多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均刷新了上一輪牛市的股價高點,成為新一代的藍籌白馬。但同仁堂如上圖所示,近五年來的股價高點在2015年和2018年年中,雖然市盈率達到36倍,但股價漲速可謂相當低迷。
更詭異的是,自今年8月11日開始陰跌,跌幅近18%。
雖然前期漲幅過大的醫葯板塊進行集體調整,但同仁堂卻不在此列。截至12月4日收盤,同仁堂年內股價漲幅卻是-10.3%。
興業證券分析師徐佳熹指出,同仁堂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產品多為心腦血管、慢病及補養類產品,在疫情期間受到醫院停診、線下門店客流減少以及顧客購買意願下滑,因此銷售收入下滑。上述報告正是發布於陰跌期間(8月30日),這位分析師更給出「審慎增持」的投資建議。
同仁堂股價開始陰跌之時,有一個重要催化劑:核心機構股東大家人壽的減持。
今年8月4日和8月6日,大家人壽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A股流通股4170萬股和2687.4萬股,累計減持6857.4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
上述兩筆大宗減持後,大家人壽的持股比例從14.99%減少至9.99%。
12月2日-3日,大家人壽掀起「年關減持」,連續兩個交易日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累計減持公司A股流通股6843.2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4.99%,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從9.99%減少至4.99%。
上述大宗交易的均價,均出現了折價。大家人壽的前身安邦保險,於2015年四季度開始進入同仁堂,當時股價在40元上下,五年之後這場交易可謂割肉走人。
最為微妙的是,大家人壽大宗減持的買方,更引爆了市場。
11月末,千億級私募高毅資產站上風口浪尖,矛頭直指基金經理馮柳的操作爭議,正涉及8月份的同仁堂。
這場操作非常巧妙。
上文曾指出,大家人壽在8月份的大宗減持比例,佔到公司占本公司總股本的5.00%。
5.00%正是A股的舉牌線。神奇的是,馮柳接下來這5%的籌碼,但沒有越過舉牌線。
你們看懂了嗎?
高毅面對質疑解釋稱,某頭部居間券商告知賣出方要求至少賣出5%的比例。由於高毅內部執行對舉牌線的嚴格風控限制,為確保期間持倉比例始終不超過5%,馮柳在通過大宗交易逐筆買入的同時,以集中競價方式賣出少部分不受鎖定期限制的非特定股份,最終完成了建倉過程。
如此讓人看不懂的巧妙操作,讓馮柳「有零有整」持有5000萬股同仁堂,瞬間位列第四大股東行列。
這筆接盤使出了馮柳13.5億元的彈葯,可見這位私募大佬操作的犀利。
由於四季度的操作細節未到披露時點。但根據馮柳過往操作,很多持倉股票都是前一個季度突擊買進十大股東,下一個季度消失。
但近四個月,同仁堂連續出現陰跌,馮柳做了何種操作,要留到明年年報披露時,才能知曉。
截至9月30日,同仁堂賬面上有83.25億元的貨幣基金。如此高規模的貨幣資產,但作為上市公司給股東的回饋,卻十分「廉價」:A 股每股現金紅利0.26 元(2019年度權益分派)。
再看一個數字: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的凈利潤為7.15億。
更有投資者犀利地問到:公司市值遠遠落後於片仔癀、雲南白葯,請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同仁堂這個金字招牌,加大機構投資者溝通和市值管理,藍籌牛市裡面同仁堂表現嚴重落後,是否反應了公司這幾年公司治理和經營能力比較差呢?
要知道,片仔癀和雲南白葯均已是千億元市值的公司,而同仁堂還停留在三百億的水平。
對於同仁堂來說,作重要的是市場化機制的治理,這樣才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業務質量,比如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和混改。
對此,同仁堂不久前回復投資者:對於國企改革的問題,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並未批准本公司混改。
內部治理的遲緩,也許是股價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
富凱 財經 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Ⅵ 同仁堂市值縮水160多億 「蜂蜜門」後的代工模式
12月15日,同仁堂(600085.SH)蜂蜜生產商被報違規使用「過期蜂蜜」、「更改生產日期標簽」,受此事件影響,12月17日,同仁堂開盤股價大跌4.3%,截至2018年12月21日,其收盤價為26.83元,從12月17日〜21日,市值蒸發約40億元。
市值縮水背後
成立於1996年的同仁堂,主要生產蜜丸、硬膠囊、口服液等劑型,目前,醫葯工業和醫葯商業是支撐公司發展的兩大業務板塊。
2018年1〜9月,雖然同仁堂的業績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不過,相比雲南白葯和東阿阿膠,其每股收益以0.62元分別低於雲南白葯的2.62元和東阿阿膠的1.97元(如表1,圖)。
如果從公司股價最高點的2018年5月28日43.44元算起,今年僅7個月時間里,同仁堂的市值已經蒸發160多億元。
此外,2018年1〜9月,同仁堂的存貨高達64.51億元,同比增長10.54%,高於同行其他企業;同時,其存貨周轉率為0.88次,而制葯行業的正常平均值為2.39次,由此可見,同仁堂的存貨運營效率偏弱(如表2)。
業績虧損與「蜂蜜門」
在同仁堂發布的產品涉嫌違規說明公告中,《投資者報》研究員發現,北京同仁堂蜂業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蜂業」)是北京同仁堂的子公司,持股比例達51.29%,主營加工蜜蜂、蜂王漿、蜂花粉、蜂蠟等葯用輔料。企查查信息顯示,除同仁堂持股以外,剩餘48.71%的股份由張闊海個人所持,張建勛為法人代表。
同時,2018年1〜9月,同仁堂蜂業處於虧損狀態,凈利潤為-87.3萬元,這似乎成為了仿液圓「過期蜂蜜」、「更改生產日期標簽」事件發生的催化劑。坦率地講,過期蜂蜜的出現讓公眾對同仁堂所備塌售的蜂蜜系列產品的定價也產生了懷疑,《投資者報》在天貓的北京同仁堂 健康 旗艦店上查到,其普通蜂蜜在85元〜98元/800g不等,阿膠蜂蜜膏為65元/500g,蜂膠膠囊為528元/67.5g,蜂王漿凍乾粉為398元/60g;而同為生產蜂蜜系列產品的汪氏蜜蜂園公司,其蜂王漿凍乾粉為105元/30g,蜂膠膠囊最高價格為289元/60g;東阿阿膠的阿膠蜂蜜膏為110元/1100g。由此可見,偏貴的產品價格疊加信任危機,這似乎成為同仁堂在未來一段時間埋拆里要面對的嚴峻挑戰。
此外,《投資者報》研究還發現,同仁堂的代工模式也可能是導致蜂蜜產品質量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代工模式成隱憂?
上文提到,違規使用過期蜂蜜的鹽城金蜂是屬於同仁堂蜂蜜產品的受託加工公司。很顯然,代工加工是同仁堂部分產品的生產模式,而對代工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對任何一家企業都至關重要。《投資者報》在企查查中發現,與同仁堂蜂業性質相同的子公司共約10家,分別涉及中葯材加工、人參、醋業、本草葯業等,包括北京同仁堂(安國)中葯材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天然葯物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參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內蒙古中葯材發展有限公司等,但是否每家子公司是否都採用代工模式,目前還無法確定。
關於產品方面,在同仁堂公布的2017年財報中顯示,其擁有的葯品品規有800多個,常年生產的品種超過400種,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產品分為心腦血管類和補益類,這些產品主要靠經銷商銷往市場,部分通過自有零售葯店和線上售賣。根據《新京報》報道,目前在北京同仁堂的部分門店中,還有不少受同仁堂委託,實際由其他廠家生產的「貼牌」產品。為此,希望消費者以後買到的每一個產品都不要步「蜂蜜事件」後塵。
一家百年老店,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品質和信賴支撐了飽經風霜的同仁堂走到今天。雖然,「蜂蜜事件」讓同仁堂陷入公眾的信任危機,但也給這家企業帶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好機會。在當下消費日益升級的大趨勢下,贏得質量就是贏得消費者的心,百年老店的品牌亦是如此。(思維 財經 出品)■
Ⅶ 中葯板塊龍頭股票有哪些
你好,同仁堂(600085):龍頭股。
1、2020年年報顯示,同仁堂凈利潤10.31億元,同比增長4.67%。中葯行業金字招牌:中葯是中葯寶庫中的瑰寶,北京同仁堂是中葯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同仁堂始創於1669年,歷經三個世紀的歷史滄桑,以一流的產品質量和卓越的信譽,「同仁堂」金字招牌馳名中外。
2、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已成為中國中醫葯的象徵,中國民族工業的象徵。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同仁堂」商標已在馬德里協定和巴黎公約國家注冊,是第一個在台灣注冊的大陸商標。 「同仁堂」商標作為無形資產,價值不可估量。這個中國老字型大小已成為其持續發展的獨特優勢。
拓展資料:
1、首先,在我們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喜歡買滿倉。我們認為這很簡單。一旦股價上漲,我們就會賺更多的錢。事實上,它把自己置於非常被動的位置。由於市場瞬息萬變,預期與現實往往相差甚遠,歡迎股價大幅上漲。相反,你不得不擔心和後悔,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在低點購買攤薄成本的機會。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買一半的倉位,然後根據股票走勢和各方面的情況再買,或者不做。這樣,你就會有足夠的空間給自己,讓你在股價下跌時不會手足無措。
2、只買上漲軌道的股票,不買下跌軌道的股票。如果股票一直在上漲的軌道上,那就永遠持有,永遠不要賣出。在上漲軌道下緣買入股票,然後持有,當上漲軌道出現明顯變化時賣出。如果情況復雜,看不清楚,不要進去。拿起軟柿子捏一捏。炒股也是如此。不要一次把所有的錢都買進同一隻股票。即使你非常看好它,後來證明你是對的,也不要一次購買。總是有可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或有更好的機會購買。
3、如果誤買下行通道的股票,盡快賣出,以免擴大損失。如果沒有損失,退出並等待。根本不要看那些不是上升通道的股票。無論他們的未來如何,都不要陪主力軍建陣地。沒時間陪他們。贏時加位置,輸時減碼。如果你不想死得快,想賺得快,這是唯一的方法。不要相信性能。它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股票投機是關於未來,而不是過去。
4、不要幻想總是做短期的,每天進進出出。股票不要買太多,最好不要超過三隻。股票很便宜,跌了很多。這不是您購買的理由,從來都不是。它可能更便宜。這只股票很貴,而且漲了很多。這不是您拒絕購買或出售的理由。它也可能上升得更高。
Ⅷ 同仁堂這只股票怎麼樣
喜洋洋8868598您好:同仁堂(600085) 是中國中葯行業的老字型大小。是一家百年老店(實際已存續345年)再持續經營100年一點問題也沒有,該股票的基本面讓人放心。目前,從盤面來看,市盈率35倍,略偏高。在這波牛市當中表現一般,沒有過度炒作。建議適當關注,如果您是一位價值投資者可以買入長期持有。如果您是一位短線炒作者,可以關注其他熱點股票。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