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平台經濟領域反壟斷,雙十一電商股大跌,ATMJ兩日蒸發近2萬億港元
11月11日,國內幾大電商紛紛交出亮眼的雙十一成績單。天貓截至11日0點30分成交額突破3723億元;京東截至11日0:09分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000億元;蘇寧易購19分鍾GMV破50億元;小米截至11月11日0:50全平台支付金額突破20億元。
然而受前一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發布的《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影響,電商股繼昨日全線大跌後再度集體下挫。
美股方面,阿里巴巴領跌8.26%,寶尊電商下跌5.91%,京東下跌6.63%,唯品會下跌3.32%,拼多多下跌2.87%。
11月11日,港股電商股集體低開。阿里巴巴跌7.41%,京東跌6.23%,美團跌6%,騰訊跌5.7%。
截至11日中午收盤,ATMJ跌幅擴大。阿里巴巴跌8.79%,京東跌8.17%,美團跌7.73%,騰訊控股跌5.63%。
以港股股價計算,阿里兩日市值蒸發8484.9億港元,京東兩日市值蒸發1836.5億港元,美團兩日市值蒸發3388.7億港元,騰訊兩日市值蒸發5655億港元。以此累計,ATMJ兩日市值合計蒸發1.9萬億港元。
劍指二選一、大數據殺熟
平台經濟領域壟斷協議主要是指互聯網平台經營者、平台內經營者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
《指南》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做出約束。此外,《指南》還對什麼是限制交易做出解釋。
什麼是限制交易?《指南》明確,一是當平台經營者通過懲罰性措施實施限制從而產生直接損害時,一般可認定構成限定交易行為。二是當平台經營者通過激勵性方式實施限制,雖然可能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但如果具有明顯的排除、限制競爭影響,也將被認定為限定交易行為。
如何認定市場支配地位?《指南》中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主要包括經營者的市場份額以及相關市場競爭狀況、經營者控制市場的能力、經營者的財力和技術條件、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等等。
平台領域經營者集中的考量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經營者對市場的控制力、相關市場的集中度、經營者集中對市場進入的影響、經營者集中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經營者集中對消費者的影響等。
哪些屬於「搭售」?《指南》列舉了主要的搭售情形,包括利用彈窗進行捆綁銷售、強制收集用戶信息、通過流量限制強制交易等給互聯網用戶帶來了巨大困擾的行為。
此外,《指南》還定義了演算法共謀和軸輻協議。演算法共謀指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之間或與交易相對人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利用數據和演算法等達成橫向和縱向壟斷協議。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可能藉助與平台經營者之間的縱向關系,或者由平台經營者組織、協調,達成具有橫向壟斷協議效果的軸輻協議。
機構判斷阿里、美團受影響大,騰訊影響有限
雖然電商股集體受挫,但投資機構與投行判斷,阿里、美團受影響較大,京東受影響較小,騰訊受影響有限。
中信證券認為,此次《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於騰訊的整體影響有限,公司基本面情況保持良好, 游戲 、廣告、金融等業務有望維持穩健發展。持續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繼續維持目標價650港幣,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花旗、摩根大通認為,《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阿里巴巴和美團的負面影響更大,短期或會觸發股價下跌,不過京東料受影響較小,摩根大通建議可逢低買入。摩根大通還稱,新規草案對騰訊影響有限。
就在明日(11月12日),騰訊控股即將發布2020年三季報。根據業績前瞻,騰訊的 Q3業績受到券商的普遍看好。
安信研究預計,騰訊3Q公司收入將同比增加29%至1259億元,主要由手游和互金及企業服務收入驅動,調整後凈利同比增加32%至 322億元,調整後凈利率為25.6%。環比來看,總收入提升9.6%,手游、廣告、互金及企業服務收入將會環比提升。
編輯 白兆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B.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股價齊跌,反壟斷指南為何影響巨大
因為《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說的很清楚,平台經濟領域壟斷協議主要是指平台經營者、平台內經營者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其中涵蓋了對於市場支配地位、不公平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限定交易、差別待遇(大數據殺熟)、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行為的認定。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這是為預防和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京東股票阿里巴巴股價擴展閱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互聯網公司大跌,跌幅靠前的,均與電商有關。
截至當天收盤,有贊跌幅最高,為11%,美團下跌10%次之,拼多多、京東跌幅均排名靠前。這些公司,均是電商相關互聯網平台。
11月10日,雙十一前一天,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指南中涉及最多的,也是電商行業。指南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此前模糊不清的定義給出了明確規定。幾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指南發布時間選在雙十一前夕,對於電商行業的震懾不言而喻。
11月10日,根據網信中國公號文章,中央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聯合召開規范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27家平台公司不得開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二選一」、商譽詆毀、裹挾交易等違法違規競爭行為,或依託演算法推薦、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薈萃分析進行的「隱形」不正當競爭行為。
C. 2016年雙十一當天為什麼京東和阿里巴巴股票出現下跌
股票是炒預期的·
一些明確預期的事件,股價會先於發力;
例如你看阿里巴巴,前年 先漲50%; 去年也是先漲50%,臨近雙11都是下跌;
這在股票中叫:利好見光是利空;
今年2月至11月 阿里巴巴股價也上漲了60%以上,本身漲幅過大·所以 雙11反而下跌·
D. 互聯網幾大巨頭股價齊跌的背後,各企業之間,你覺得誰最難
此次《反壟斷指南》一出,互聯網巨頭股價應聲齊跌,而從各家的股票表現來看,短短半個月從319美元跌至260美元、跌幅高達18.49%且反彈力度相當疲軟的阿里巴巴,毫無疑問是這幾家企業里邊最難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吃瓜群眾們看到阿里的股價走勢,或許只會驚嘆其“飛流直下三千尺”,而真正懂股票的人看到這走勢,恐怕就真的會感慨一句:阿里真的太難了!
先是螞蟻金服IPO被叫停,接著又是笑旦遭遇《反壟斷指南》這一記大棒伺候,可想而知未來一段時間,阿里恐怕真得夾起尾巴做人了。配野
E. 阿里巴巴的市值為什麼比京東高那麼多
京東一直是一家非常有爭議的公司,而劉強東也一直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但不管怎麼樣,京東發展到現在,從最初在巨頭們夾縫中生存的小電商,發展到現在甩開蘇寧和國美,可以跟阿里巴巴一爭高下,確實有他成功的理由,至少,劉強東每天能夠堅持8點多在公司開會,很多CEO就做不到。不過,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京東與阿里巴巴這對宿敵在最新的戰場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差距。以2017年8月30日收盤的市值來計算(數據來自雪球),阿里巴巴總市值4331.54億美元,而京東為595.31億美元,兩者差螞帆碼距達到了悶哪7.28倍,而2014年赴美上市時,阿里的總市值跟京東的總市值比較轎閉,大約相差4倍。而2017年第一季度時,兩者的市值差距也不到6倍。
F. 阿里股價漲近1%創新高是真的嗎
7月14日,阿里巴巴股價已經漲破150美元,收盤報151.83美元創新歷史高,7月17日,阿里巴巴在美股價漲幅擴大近1%,市值突破3萬億港元。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大漲65%,而在過去一年,漲幅更是高達77%。招商證券最新研究報告認為,阿里巴巴日漸成為數據為中心的賦能者,賦能品牌和零售商,更是市場營銷、支付、數據分析、物流和雲服務的基礎設施提供者。
在網商大會上,馬雲表示,到2036年,阿里巴巴將與全球小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構建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服務20億消費者,讓1000萬家企業盈利。阿里巴巴要幫助全球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實現全球賣、全球買、全球付、全球運。
G. 阿里巴巴股價歷史最高和最低
阿里股票的最高價出現在 2014年11月13日,最高價為119.45美元。 在阿里集團上市半年之後,這家公司當前的股價已較去年11月的120美元高點下滑近三成。盤面顯示,2014年9月,阿里巴巴首次公開發行以68美元定價,一路暴漲,於11月觸頂119.15美元。此後股價持續下跌,尤其在工商總局白皮書事件後,阿里集團股價1月29日當日狂跌近9%。截止本周二,股價已跌至84.50美元。
拓展資料:
1.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線上線下公司在2012年9月順利成立,當前已得到了工信部頒發的全網SP證。目前經營范圍有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呼叫中心業務和信息服務業務(不含固定網電話信息服務和互聯網信息服務)、電子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研發、計算機系統集成、通訊設備的研發、銷售、技術服務等。 各位基本了解了線上線下公司的情況後,我們來看下線上線下公司有什麼亮點,有投資的價值嗎? 亮點一:技術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的多年奮斗,目前已打造出一支專業、穩定並專注於移動信息服務行業的技術團隊。此外,公司還通過數據網格和服務網格對簡訊發送平台進行了構建 ,該平台除了可以穩定地完成短期內大量簡訊的發送任務外,並且還能完成海量內容相似處理、數據實時存儲還有系統崩潰及時恢復的的操作指令。 我覺得,這些優勢可以連續不斷的給顧客帶來滿意的移動信息服務體驗,給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技術保障基礎。 亮點二:運營優勢 線上線下公司歷經了多年發展的光景,眼下已經發展成了一支具備非常厲害的服務能力的運營團隊。該團隊在了解客戶需求過後,可以馬上進行信息策略的部署,及時對客戶的困惑進行解答,迅速對客戶突發情況進行處理。
2.同時針對新經濟的細分領域,如金融、互聯網、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等領域則採取不同的運營策略,對客戶業務的匹配程度得到提高,實現嚴格依照標准審核和提高客戶簡訊的發送效率兩項工作一起抓。 亮點三:品牌優勢 線上線下公司已經在國內移動信息服務行業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現下直客客戶業務在公司總業務中的佔比已經高達80.7%,其中直客客戶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網易京東、上海拉扎斯(餓了么)、上海基分(趣頭條)、漢海信息(美團)、網路、位元組跳動(抖音、今日頭條)等著名品牌。 他們有很大的名牌的優勢,還有許多出名的企業客戶,有利於為公司開拓新客戶,對公司後續業務拓展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增添了動力。
H.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股價齊跌,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四大互聯網巨頭,可以說是這幾天日子不好過,因為新出了一個規定,就是你們怎麼爭都沒有關系,但是現在上方的家長來了,出台了一個對於融資方式的限制。
這種融資方式被限制就是處於大的經濟環境運行的考量,因為現在國際的金融風險越來越高了,要知道美國澳洲的金融業仍然在世界范圍內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們不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什麼時候她們在會發生危機,那影響的可能就不是當初08年次貸危機那樣的程度了,可能會翻好幾倍,所以我們不得不防啊。
I. 京東市值突破1萬億港元,京東現在的股價如何
大家都在漲,都在刷新股價,所以在這種集體上漲的行情里,京東不是個例。京東的另一個競爭者,拼多多忙著沖擊五環外,百億補貼換來的用戶增長再次跑贏阿里、京東,但營收階梯式下滑反映出用戶仍更傾向於購買單價較低的補貼商品,大部分高端消費用戶在薅完羊毛後就走了,暴露出主打低價、折扣商品的拼多多用戶購買力嚴重不足,僅僅依靠補貼、促銷的策略或很難持續下去的軟肋。
今後京東、拼多多、阿里三家比拼還將如火如荼,市場盤子這么大,拼多多是否能守住三四五線城市的護城河,京東的物流、數科、健康等業務板塊如何形成系統,阿里巨無霸如何保持快速增長還將是市場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