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台灣天蔥2740股票股價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台灣天蔥2740股票股價

發布時間: 2023-04-11 16:55:42

Ⅰ 水仙花的構造

水仙花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球莖植物,地下有鱗莖,根細長,葉扁平帶狀。一般 葉五片而寬者有花,七片的多無花。早春抽出花葶,葶稍高於葉,花葶中空。葶 大而脈紋粗的多開重瓣花,葶小而紋脈細的多開單瓣花。花通常是5~7朵,最多可達16朵。

我國的水仙花也同其他花卉一樣,別名甚多,叫法不一。有美化其形態的,也有凱虛寄寓深意的,也有出自某種典故的,但不論哪種,皆是對水仙花寄予了美好情意。

水仙有肥大的鱗莖,很像蒜頭;青翠的葉子又像蒜葉,亭亭玉立的花葶又很像蒜台。但實際上它和大蒜並非親戚,水仙隸屬石蒜科,大蒜卻屬於百合科。因水仙 像蒜卻又是雅緻之品,因此,明代的《長物志》稱水仙「雅蒜」。

宋代《南陽詩注》記載:「水仙花,外白中黃,莖干虛通如蔥,本生武當山谷間,土人謂之天蔥。」是因葉似蔥而名之。 宋代《洛陽花木記》以其花被六裂而緊合似酒杯,副冠金黃如盞,花朵輕巧玲 瓏,於是單瓣者名為「金盞銀台」,復瓣者名為「玉玲瓏」。元代《三柳軒雜識》則以為水仙在花史上列為風雅之客而推崇為「雅客」。宋朝黃庭堅有「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的詠水仙詩句,故後人又 稱水仙為「凌波仙子」。 人們又因水仙在嚴寒大雪中,尤能開花吐艷,濃香四襲,故又名為「雪中花」。

水仙的花,像春蘭一樣淡雅,但又較春蘭嫵媚,花之香像春蘭一樣幽遠,但較濃烈。它和蘭花一樣典雅清秀,所以,人們又叫它「麗蘭」。 《內觀日疏》中記載一則故事:一個姓姚的老婦人,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夢見 天上的觀星落地,化作一叢水仙,香美非常,老人取而食之,醒來就生下一個美麗 的女兒,聰慧過人,能詩善文,所以人們又稱水仙為「姚女花」。因為觀星即女史 星,所以水仙又叫「女史花」。 此外,關於「水仙」這一本名來歷也有一番講究。《百花藏譜》:「因花性好 水,故名水仙。」《本草綱目》記載:「水仙宜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 王世懋在《花疏》中說:「水仙宜置瓶中,其物得水則不枯,故曰水仙,稱其名矣。盯答燃」 《水仙花志》:「此舉物花得水則新鮮,失水則枯萎。」可見它和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並進而推論:大概是「此花初名水鮮,諧音為水仙」。

綜上記敘,水仙在我國已有了雅蒜、天蔥、金盞銀台)玉玲瓏、雅客、凌波仙子、雪中花、麗蘭、姚女花、女史花及水鮮等十來個名字。

水仙屬的植物約有30種, 有許多變種、變交種,其品種則達1萬多個,大多水仙原產歐洲,尤其是中歐、南歐及地中海沿岸。僅一個變種,即中國水仙分布在中國沿海及日本。

我國水仙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灣等東南沿海的溫暖濕潤地區,內地則有江蘇、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栽培較多。

對於《南陽詩注》中水仙「本生武當山谷」 的說法,有人據宋代詩人劉邦直的一首詠水仙花詩為證:「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 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篸一枝。」據此詩者解釋說:「淡掃蛾眉 篸一枝」的「篸」字,即指武當山。因武當山中央有一峰,名參嶺,又名篸上。但 「篸」與「簪」同義,如韓愈詩雲:「山如碧玉篸」二詩中的「篸」字都是「簪」 的意思,否則就費解了。可見這種說法比較牽強。

水仙花的故鄉究竟在哪裡?「生武當」一說仍有道理。武當山在今天的湖北省, 是巴山的北脈,古代《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隸屬楚國。古人在詠水仙的詩詞中, 常常把水仙和湘、楚、荊州聯系在一起。如劉邦直詩:「錢塘昔聞水仙廟,荊州今 見水仙花。」有人因此推測,我國最初發現水仙花,必在《禹貢》荊州之域。

在古代詠水仙的詩中,也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殘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 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漢女初從解佩歸」,「風流誰是陳思客,想像當年洛 水人」。這些詩中提及的「洛神」、「江妃」、「洛水人」,都是指洛水之神宓妃。 宓妃相傳是伏羲氏之女,溺於洛水,遂為洛水之神。詩中提到洛神,並不是說水仙 出自洛水,而是把水仙花喻為神話中的水中仙子宓妃。這比喻緣於宋。宋人楊仲囦 得到水仙花一二百本, 養在古銅洗中, 長得非常茂盛,喜愛之極,便模仿曹植的 《洛神賦》,寫了一篇《水仙花賦》。這對後人題詠水仙運用洛神的典故有很大影響。

水仙花在我國的栽培也已歷史悠久。據《花史》記載,唐玄宗賜虢國夫人紅水 仙12盤,盤為金玉七寶所造。這是我國關於水仙花的最早文字記載。又據《長物 志》雲:「水仙六朝人呼為『雅蒜』。」可見六朝前已有水仙栽培了。水仙的栽培 在宋代盛極一時,喜愛水仙者與日俱增,許多名流墨客,如黃庭堅、辛棄疾、楊萬 里、劉邦直、朱熹等人,都作有詠水仙的詩詞。趙子固(趙子昂之兄)以水墨雙鉤人畫,水仙花名噪一時。水仙花在我國栽培,自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國水仙近代的主要產地在漳州和崇明。特別是漳州水仙一向享有盛譽,遐邇 聞名,不僅暢銷國內市場,而且遠在清朝康熙年間就遠涉重洋,大批出口了。 至於福建漳州水仙的來源,據當地蔡坂鄉張氏家譜記載,其中也有一段故事。 明景泰年間,張氏祖宗張光惠在京都為學官。有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縣, 靠岸留宿。偶見近岸水上有支葉色青蒼、花卉黃白相間、清香撲鼻的野花,便拾回栽於蔡坂。

又據張氏家譜記:清康熙時,蔡坂商人張協仁,認為水仙花色美味香,有觀賞 價值,就順便帶千餘個到甫粵(今廣州)做禮品,及至廣州時被搶購光,自此廣州遂為國內銷售漳州產水仙花的最大市場。此後,到了清朝末葉,蔡坂鄉已成為栽培水仙花的基地,栽培面積已有800畝。從現在情況看,漳州水仙又主要出產在園 山腳下,那裡的山泉、土壤、氣候都特別適宜水仙生長。所以漳州水仙鱗莖大、多箭多花,清香濃烈,這是其他地區的水仙所不及的。 直至今日,每年春節都在漳州的南山寺舉行「水仙花會」。花會上展出各種優 美的水仙圖案造型,名目繁多,吸引了不少觀眾、遊客。漳州水仙現在已遠銷日本、 西歐、美國、東南亞和港澳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名揚四海的「友誼之花」了。

水仙花是珍貴的花卉之一,它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具有經濟與葯用價值。 水仙鱗莖內含有生物鹼,可入葯,主治腮腺炎、癰癤疔毒初起,紅腫熱痛,還 有一定抗癌作用,但有毒性,應慎用。 水仙花的鮮花含芳香油,提煉後可調制高級香精,用於香水、香皂及其他化妝品中。 此外,福建漳州水仙作為傳統的出口商品,每年可為國家換取可觀的外匯和建設物資。據統計,每一萬粒水仙花球,可換進10噸化肥或3~4噸鋼材。早年間漳州地區曾有一首民謠:「園山十八面,面面出公侯,一面不封侯,出了水仙頭。」 頭即王的代名詞,說明即使在封建社會,出了個水仙王也不亞於出了個公侯,可見水仙的經濟價值之高。

作為室內觀賞的水仙,一般用水栽法。水仙性喜陽光,宜放於朝陽通風的地方, 但溫度不宜過高,最好每天換一次清水,這樣莖葉長得粗壯,葉短花高,花期耐久。 水仙又有「企頭」與「蟹爪」的不同。

Ⅱ 水仙花的知識

一、水仙花的生態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又要排水良好。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沖積沙壤土為最宜,ph5~7.5均宜生長。喜陽光充足。水仙花性喜陽光、溫暖,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向陽處給予充足的光照。因為植物需要通過葉綠素經過光合作用提供養分,這樣才可以使水仙花葉片寬厚、挺拔,葉色鮮綠,花香撲鼻。反之,則葉片高瘦、疲軟,葉色枯黃,甚至不開花。

一般來說,春節過後,水仙花就凋謝了。通常人們都會把開過花的水仙球扔掉,這其實很可惜。水仙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它是靠鱗莖來繁殖的,如果將那些已開過花的鱗莖再埋到土裡,它就可以繼續生長繁殖。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菜園地或苗圃地,深耕耙平後築成高壟,在壟上開溝,將已開過花的鱗莖埋入其中,葉片自然保留。一個月後,葉片枯萎休眠,此時掘起鱗莖,切掉須根,並沿基部剪去已枯黃的葉片,然後再將鱗莖埋入,深度以10厘米為宜,同時施入腐熟餅肥液或人糞尿,然後耙平仔納。不能圖省事,往花盆裡一埋了事,因為鱗莖要在土壤里度過漫長的春、夏、秋三個季節,特別是夏、秋兩季,高溫炎熱,鱗莖埋入其中,上面又無葉片,如果忘記給它們澆水施肥,會造成乾旱死亡。

二、水仙花的分類

此屬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種,其中的10多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水仙原分布在中歐、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區,中國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種名為: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Roem。

水仙並不是中國「土著」,它的老家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周邊屬於「地中海氣候」,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和我國大部分地區「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截然不同。對於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植物來說,在怡人的冬天開花,當然要比在乾熱的夏天開花更劃算,所以有不少在那裡起源的觀賞花卉都是在冬天開花,除了水仙,還有仙客來、風信子、番紅花等等。

中國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即有栽培,深得人們喜愛,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水仙在中國野生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以上海崇明縣和福建漳州水仙最為有名,在數百年前,蘇州、嘉定等地也出產水仙。除了常見的白色水仙外,還有一個黃色的品種叫喇叭水仙。黃水仙在歐洲栽培歷史悠久。19世紀30年代以來,荷蘭、比利時、英國等國對黃水仙的育種和品種改良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栽培品種已達到26000個,每年還有新品種誕生。中國栽培黃水仙始於19世紀末。

2006年1月9日,中國江蘇連雲港市民張丙春又培育出了能開出紅、黃、藍、綠等不同種顏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

三、家居擺放水仙花的好處

1、將水仙花擺放在客廳里,這樣能夠讓人感到寧靜、溫馨。客廳是家人團聚,主人會客的場所,這樣的場合之下,適合選用艷麗插花和高貴大方的水仙花。水仙花放在家裡,可以吸收家裡放出的噪音,以及產生的廢氣,釋放出清新的空氣。

2、水仙花也可以放在書房和睡房,這樣同樣可以營造出一種恬靜舒適的氣氛。在進行布置的時候,應該營造一個優雅寧靜的氛圍,可放置水仙這種清秀文雅的花卉。但是數量不宜過多,適當就可以了,環境好了,自然也是一塊風水寶地,然後人做事還是休息都會更加有力量。

3、水仙花的個性也能帶來好風水。水仙花的性喜溫暖和濕潤,又要排水良好。水仙花性喜陽光、溫暖,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向陽處給予充足的光照。綠色植物需要通過念敏沒葉綠素經過光合作用提供養分,這樣才可以使水仙花葉片寬厚、挺拔,葉色鮮綠,花香撲鼻。

4、水仙花多栽種在室內,可以擺放在客廳、書房、餐廳等處。元旦、春節的時候在居室里擺放一盆水仙花,可以增加節日的氣氛,給居室帶來春意。水仙花還帶有素雅的清香。可以為居室創造一個清新優雅的環境。

此外,水仙花還含有多種生物鹼,對空氣中的一些污染物有較好的拿局抗性,有比較好的清潔空氣、保護環境的作用,如水仙花對二氧化碳、二築化硫、一氧化碳都有比較強的抗性。

風水擺放知識

下面將介紹水仙花風水知識,從水仙風水學上講,它有著很好的作用,而且,放在每一個獨特的地方,都會顯示出它獨特的能量。水仙花對於清潔家居環境有很不錯的功能。下面首先介紹,主要有三項,如下:

1、水仙花放在污染最大的廚房,很快你就看到意想不到的景象。平時,做飯的時候,廚房裡面裡面放出的油煙十分多,很多時候嗎,我們還沒有吃到我們炒的菜,我們的喉嚨已經被廚房的煙熏到疼痛不堪的了,如果放上一棵水仙花,我們一邊煮飯,他一邊在旁邊吸油,效果是挺不過的,尤其對於廚房窗戶比較少的家庭,煮完飯之後,水仙花還可以繼續吸油煙。

2、水仙花吸收家裡的廢棄,還大家一個清新的空氣環境。我們生活在某個固定的空間裡面,如果平時沒有,室內外交換空氣的速度就比較慢,不停地呼吸著剛剛呼出來的廢氣,二氧化碳含量相對較高,而我們需要的氧氣的分量又不夠,人就不夠精神,如果家裡有一輛棵水仙花在換氣之餘還不是放出一絲絲的清香,效果就不太一樣,人會變得精神一點,做起事上來順心很多,對於一天都開著空調又關著窗的家庭,就更加應該種上一株水仙花了。

3、種植水仙花,比起其他用土栽培的植物更加簡單,更加干凈。你看看,水仙花不需要用費,不用浪費太多的錢去買肥料,他也不要土,它只需要你定時幫他換一下水就可以了,對比起有些植物種在家裡,根部需要很多泥土在擁護著,有泥土的地方就會有昆蟲,清潔昆蟲還是一件比較頭痛的事情,有時候給植物出一下草,還會帶出泥土,把家裡的地板都弄臟了,而水仙就只需要水,一種清潔得很的物質。

水仙花與我國的歷史

引進

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義大利引進,是法國多花水仙的變種,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經上千年的'選育而成為世界水仙花中獨樹一幟的佳品,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排名第十位。

最早記載水仙傳入中國的可靠文獻是段公路《北戶錄》中的一段文字:「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是說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孫光憲幾棵水仙花。孫光憲是晚唐五代花間派的重要詞人,當時在高季興南平國所轄的江陵任職,江陵相當於今湖北荊州。因此大致可以肯定,中國水仙的確是由外國傳入的,時間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傳地點有可能就在湖北荊州一帶。屈原行吟澤畔的形象與希臘傳說中納西塞斯(Narcissus)這一水邊自戀的神靈頗有幾份神似,當時傳來水仙的蕃客移民入鄉隨俗,遂以水仙這一楚國故里對屈原的鄉土稱呼來替代這一西洋的神異命名。這應該就是水仙這一中文名稱的來源。

宋元

水仙傳入荊州後,就首先在這一地區種植傳播開來,此後北宋時期歌詠水仙的文學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荊州、襄陽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區。黃庭堅稱贊水仙「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到了南宋,水仙的傳播就更為廣泛,整個江南地區都有了水仙的蹤跡。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和閩、浙沿海地區,這在南宋的諸種方誌中都有記載。水仙的商品生產也在這一帶興盛起來,如南宋劉學箕《水仙說》記載建陽(今屬福建省南平市)園戶所植水仙「若蔥若薤,綿亘疇陌」。

南宋閩、浙沿海地區水仙種植的興起,有著生物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原因。東南沿海是海外貿易的集散地,很容易直接從海外獲得外來物種,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水仙也更適宜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種植,而兩浙、閩北鄰近當時的京城臨安,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人口的重心地區,又有利於這一觀賞消費性物種商品生產的發展。這一生產種植的情景,奠定了此後中國水仙種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應的產業傳統。

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續了南宋的狀況,查閱《宋元方誌叢刊》中元代方誌,《(大德)昌國州圖志》(治今浙江舟山市)著錄當地的物產,花類中便有水仙。文學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在元代,無論是以水仙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還是繪畫作品,其作者生活區域也都高度集中在蘇、浙、閩一帶,反映了元代水仙栽培分布的特點。

明清

明清時期,水仙的種植范圍進一步擴大,除浙、閩、鄂、湘外,皖、贛、黔、川、滇、桂、瓊等地誌乘中都有了關於水仙的記載。如《(嘉靖)廣德州志》(今屬安徽宣城市)、《(嘉靖)南安府志》(治今江西省大庾縣)、《(嘉靖)普安州志》(治今貴州省盤縣)、《(嘉靖)洪雅縣志》(今屬四川眉山市)、《(萬曆)雷州府志》、《(康熙)雲南府志》、《(乾隆)廣西府志》物產中都著錄有水仙。

江蘇南部的水仙種植有了明顯的發展,形成了一些著名產地,出現了不少優良品種。嘉靖王世懋《學圃雜疏》稱「凡花重台者為貴,水仙以單瓣者為貴。出嘉定短葉高花,最佳種」。萬曆於若瀛《金陵花品詠》水仙序也說「水仙江南處處有之,惟吳中嘉定種為最,花簇葉上,他種則隱葉內」,都是說產於嘉定(即嘉定縣,明代屬蘇州府,今屬上海市)的水仙單瓣、短葉、高花,品種優質。萬曆周文華《汝南圃史》「吳中水仙唯嘉定、上海、江陰諸邑最盛」,也可印證。除以上所說幾個盛產水仙的地區外,吳縣(今江蘇蘇州)也出產水仙,該縣水仙主要出自「光福(引者按:今吳中區光福鎮)沿太湖處」。查閱明代蘇州方誌,《(正德)姑蘇志》、《(嘉靖)吳江縣志》、《(嘉靖)太倉州志》物產中也都著錄有水仙。種種跡象表明,明代嘉靖以來,蘇州嘉定、吳縣一帶成了水仙種植的中心地區,影響很大。此外,杭州海寧縣錢山也以出產水仙著稱,曹學佺《杭州府志勝》載「錢山,產水仙花」。明末北京還出現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貿易,崇禎劉侗等《帝京景物略》「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居人遂花而生。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都說明了明代水仙傳播范圍的擴大和市場化的發展。

蘇州水仙種植興盛,聲名遠播,在清代進一步市場化,銷往廣東,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畢沅《水仙》詩註:「鄧尉山(引者按:位於今吳中區光福鎮)西村名熨斗柄,土人多種水仙為業。」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水仙頭,(引者按:鱗莖)秋盡從吳門而至,……隔歲則不再花,必歲歲買之」。乾隆張九鉞《沁園春·耿湘門以水仙見貽》註:「水仙自吳門或飄海或度嶺來羊城。」說的都是蘇州水仙貿易到廣東的情形。而此時金陵(今江蘇南京)的水仙也開始興盛。清初李漁《閑情偶寄》:「金陵水仙為天下第一,其植此花而售於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權,欲其早則早,命之遲則遲。……買就之時給盆與石而使之種」,說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產和貿易情況。

康熙中後期,水仙種植的重心再次轉移到了福建,漳州水仙異軍突起。福建是中國水仙的傳統產地,南宋時建陽一線即以盛產水仙著稱,明代《(弘治)八閩通志》福寧府、福州府、泉州府物產志中都有水仙的著錄,但漳州府並沒有著錄水仙。我們查閱現存其它明代漳州府及其所轄縣志,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龍溪縣志》(1535年刊本)、《(萬曆)漳州府志》(1573年刊本和1613年刊本)、《(崇禎)海澄縣志》(1633年刊本),物產志中都未著錄水仙。明末龍溪縣學士陳正學在《灌園草木識》中說「漳南冬暖,(水仙花)多不作花」,或許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這說明明代漳州有水仙種植,但並不突出。康熙前期,漳州各地的水仙還主要來自江南,《(康熙)漳浦縣志》(39年刊本)稱「水仙花,土產者亦能著花,然自江南來者特盛」

從康熙中後期開始,漳州府龍溪縣水仙開始一枝獨秀,產生影響。《(康熙)龍溪縣志》(56年刊本)「水仙,歲暮家家互種,土產不給,鬻於蘇州」。是說龍溪縣水仙種植銷售比較興旺,供不應求。康熙末雍正初出使台灣的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寫道:「廣東市上標寫台灣水仙花頭,其實非台產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蘇州轉售者,蘇州種不及漳州肥大」,可見至遲康熙末年,漳州水仙開始外銷,與蘇州水仙相媲美,並且形成特色品種,以「鱗莖肥大」著稱。到乾隆年間,漳州水仙已超過蘇州,《(乾隆)龍溪縣志》(27年刊本):「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載其根至吳越,冬發花時人爭購之。」說明龍溪水仙開始返銷長期以水仙著稱的吳越地區。漳州與蘇州一起,成了當時最著名的水仙產地,並且有過之無不及。乾隆以來,與漳州府相鄰的泉州府各縣以及台灣、廣東等地每年都從漳州販購水仙花頭。如泉州府屬的馬巷廳,《(乾隆)馬巷廳志》載「水仙花……不留種,花時取諸漳郡」,台灣《(光緒)恆春縣志》記載「水仙皆產自閩漳州,他處不能種焉,故只供玩一春」。乾隆以後,漳州成了全國水仙種植、貿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區。從光緒年間開始,漳州水仙不僅經銷國內,還自廈門出口遠銷至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地區,由此漳州成了國內最著名的水仙產地。宣統三年(1912)廈門海關稅務司巴爾稱:「水仙球莖種植於兩山靠近漳州城的南門,當地存在著引人注目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的水仙球莖貿易。」(廈門海關《年度貿易報告》)

民國

民國時期,漳州水仙馳名中外,銷售范圍進一步擴大,內銷京、津、滬、粵等各大都市,外銷歐、美、日、東南亞等國。1928年《申報》載:「水仙花之產地散在於漳州府之南門外、日橋附近五里之地黃山諸鄉社,一年平均可產三百五十萬個,達十萬元之譜,其產額最多者為新塘,及蔡均兩地方,年各有兩萬元之產額。次為大梅溪,年約一萬元。其它多者六千元,少者一千元。」國內遠在東北遼陽府海城縣(治今遼寧省海城市)的水仙就購自福建。國外歐美地區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等,每到花季人們都爭先購買漳州水仙,成為了當時的時尚。由此漳州水仙出口貿易額也不斷增加,民國六年,輸出歐美總值最高達735200元。新中國成立後,水仙生產有了大幅度增加,漳州水仙繼續出口到歐美、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是出口換匯的重要產品。

當代

如今,水仙栽培分布多在東南沿海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另武漢、北京、西安和雲南、四川等省也見有栽培報道。野生水仙主要分布在閩、浙沿海諸島。

因為鱗莖生得頗像洋蔥、大蒜,故六朝時稱「雅蒜」、宋代稱「天蔥」。之後,人們還給她取了不少巧妙、美麗的名字,如金盞、銀台、儷蘭、雅客、女星等等。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愛。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並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採集一些,帶回培植。

據《蔡坂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於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漳州府志》記載:明初鄭和出使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已被當作名花而遠運外洋了。

2006年1月9日,中國江蘇連雲港市民張丙春又培育出了能開出紅、黃、藍、綠等不同種顏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