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防業有多少只股票
·····
CSST 這個肯定是
然後
我想想···
以前看過一個 安防11個企業入圍2009財富500強的
找到了 ·
在5月5日發布的榜單中,安防及與安防相關行業的企業中共有11人上榜。在上榜的富豪中,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利泉以25.40億的財富,位居富豪榜第25位,同時名列安防行業上榜富豪第一名。
緊隨其後的是深圳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徐玉鎖,其以23.31億的身家位列富豪榜第33位,名列安防行業上榜富豪第二名。
摘得「探花」的是北斗星通負責人周儒欣,他在2009年的財富達到了23.21億,與徐玉鎖僅僅相差1000萬元,屈居富豪榜第34位。
同洲電子實際控制人袁明,以16.28億位列富豪榜第61位;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惠民以10.81億居富豪榜第107位;拓邦股份董事長武永強以10.35億位列富豪榜第113位;2009年12月3日上市的三泰電子,其董事長補建以10.04億位列財富榜第124位;新海宜董事長張亦斌和副總經理馬玲芝分別以9.38億和8.8億分居富豪榜第142位和163位;賽為智能實際控制人周勇以6億居富豪榜第243位;川大智勝董事長游志勝則以2.5億元排在榜單的最後一名。
2009年是中國安防行業產生富翁最多、最快的一年。加上富豪榜當中並未出現的漢王科技負責人劉迎建、徐冬青夫妻,股東張立清;銀江股份實際控制人劉輝;鼎漢技術控股股東顧慶偉,股東辛建平、方磊;威創股份股東何正宇等人,安防行業身家過億的富豪至少已經達到了20名以上。
根據騰訊網整理出來的數據,上述富豪擁有的股票市值總額超過100億元,富豪們的平均身家都在10億元左右。
企業上市催生多名富豪
仔細審視騰訊網的這份榜單,就會發現上榜的富豪們大多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所在企業的創辦者或實際控制人,並大量持有其所在企業的股份。企業上市之後,其擁有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完成了迅猛增長。
在上述富豪中,徐玉鎖、補建、袁明、周勇均屬於前一類型,龐惠民、張亦斌、馬玲芝等則屬於後一種。如徐玉鎖,最早供職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後來帶領其技術團隊南下深圳,創立遠望谷。從創立至今,徐玉鎖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並且是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周勇早年曾就讀於中南大學,1997年創辦了賽為智能,周勇一直是該公司實際控制人,並擔任董事長。
而大立科技的龐惠民則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大立科技原本是一傢具有軍工企業背景的國資企業,龐惠民曾在該公司任職多年。2005年,經浙江省政府批准,該公司實現整體變更,改製成為股份制公司,而龐惠民就是在此時獲得了該公司的部分股權。此後,大立科技在2008年上市,龐惠民持有公司3157萬股股份。
張亦斌、馬玲芝的財富軌跡也與龐惠民極為類似。新海宜成立於 1997 年, 2001 年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11 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張亦斌於1964年出生,1985 年起歷任蘇州職業大學教師、蘇州市醫葯管理局幹部、蘇州海宜電信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 年起任新海宜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3 年起任董事長。張亦斌之妻馬玲芝,則從2001年開始至今擔任新海宜公司副總經理。在改制過程中,張亦斌夫妻取得了新海宜的最大個人股東地位。
多數富豪財富暴增
從榜單來看,相較於2008年,大部分上榜富豪的市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很多2008年曾上榜的富豪今年未進榜單,大華、大立、北斗星通、同洲電子等企業由於良好的業績表現連續兩年有「富翁」上榜。
股市一直是財富增值和蒸發最快的場所。從2008年以來,A股一直處於迅速下跌、震盪和反復拉鋸之中,但與上年度相比,安防行業富豪的人數在迅速增加的同時,由於受股價下跌走勢波及,在所持股票數量並沒有發生變化的前提下,一些富豪持有的股票市值在不斷蒸發,導致其擁有的財富減少,而另外一些富豪則因為其持有的股票價格一路攀升,其股票價值放大,使得其財富總量也迅速膨脹。
以大華股份負責人傅利泉為例,大華股份2008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傅利泉共持有該公司3078萬股的股份,在2009年4月27日騰訊網榜單發布的當天,大華股份的收盤價為39.30元,其擁有的股票市值約為12.09億元,而在2010年騰訊網發布榜單之日,該公司股價接近80元。在持股數量並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傅利泉的財富因此暴增至25.4億元。
不僅僅是傅利泉,大立科技負責人龐惠民的財富,也因為過去一年他所在的大立科技股票價格一路有走高而實現了大幅增長。據騰訊網2009年4月27日發布的榜單,龐惠民共持有大立科技3157萬股的股份,榜單發布之日,大力科技的股價為每股17元左右,龐惠民所持股票市值為5.52億元;而到了今年,龐惠民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經達到了10.81億,增加了接近一倍。
在過去的一年,財富得到大幅增長的,還有北斗星通負責人周儒欣,他的財富從2008年的14.6億增長到了23.21億元;拓邦股份負責人武永強的財富則由5.96億增長到了10.35億;川大智勝負責人游志勝的財富從1.77億增加到了2.5億。
2009年,並不是所有的富豪們都實現了財富的增長,其中有部分富豪的財富出現了縮水,這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石基信息實際控制人李仲初。據騰訊網數據,李仲初擁有的股票在2009年4月時的市值高達45億元,高居500強的第二位。而僅僅過了一年,李仲初就被踢出了榜單。
座次變化明顯
「一夜風雲散,變換了時空。」通過這份榜單可以看出,不僅是財富數量發生了變化,而且富豪之間的座次也有不小的變動。
李仲初2008年以45億元的財富奪得500強的「榜眼」之位和安防行業首富,但這種榮耀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年,就從神壇上跌了下來,在今年的榜單中已不見其身影。去年以14.6億名列榜單第20位、安防行業第2名的周儒欣,今年則僅列榜單第34位、安防行業第3名。去年沒有上榜的遠望谷徐玉鎖,今年則一舉奪得500強第33位、安防行業第2名的交椅。袁明去年名列榜單第22位、安防行業內第3名,今年則跌至榜單第61位,安防行業第4名。
變化最為明顯的還是大華股份負責人傅利泉。傅利泉2008年以12.09億元的財富,在榜單中名列第26位、安防行業內第4名,隨著2009年大華股份股價一路強勢走高,傅利泉的財富也攀高至25.4億元,幾乎增長了一倍之多,從而一舉奪下了榜單第25位、安防行業內第一名的位置。
資本新貴閃亮登場
相對於去年,在騰訊網發布的這份榜單上,安防行業上榜富豪數量已有大幅度的增加。根據騰訊網2009年4月27日發布的同題榜單,安防行業總共只有5人上榜。大華股份的傅利泉以12.9億元的財富位居第26名;同洲電子袁明以14.12億元列於第22位;拓邦股份董事長吳永強以5.96億元位列第85名;大立科技董事長龐惠民以5.52億元位於第9位;川大智勝董事長游志勝以1.77億元位列第236名。
在上榜富豪中,除了部分是所在企業上市時間在兩年以上之外,還涌現出了不少新面孔,他們大多是新上市公司的創立者或高管,企業上市得以使他們的財富在短時間內實現爆發式的增長。
在騰訊網新近發布的這份榜單中,雖然深圳遠望谷2008年已經在深交所上市,但徐玉鎖卻是榜單中的新人。他以23.31億元的財富,居於這份榜單的「榜眼」之位。此外,蘇州的新海宜實際控制人張亦斌和股東馬玲芝,也是首次出現在這份榜單中,他們所在企業上市已經接近3年時間。
而三泰電子創辦人補建和賽為智能實際控制人周勇,則是去年通過創業板上市而得以實現財富迅速膨脹的資本新貴。2009年底,三泰電子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補建持有該公司2208萬股。同周勇一樣,補建在三泰電子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充當領頭人的角色,在三泰創業「六君子」中一直是大哥式的人物。
財富總量與其他行業差距較大
從榜單反應的情況來看,2009年中國上市公司富豪500強的財富總量,比2008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總的來看,其總量仍然偏小。
世界權威雜志福布斯於2009年11月5日在上海發布的2009年中國400強榜單中,只有徐玉鎖以26.3億元的財富名列第300位。除此之外,在福布斯財富榜上,看不到任何安防行業中富豪的身影。
在今年4月初發布的胡潤中國富豪榜中,安防行業富豪的身影也同樣極為寥落。雖然上榜人數比福布斯版要多,但其排名多數較為靠後。在上榜富豪中,天津鑫茂科技大股東杜克榮和大華股份的傅利泉,均以16億元名列最為靠前的第656位。同洲電子的袁明、袁華兄弟和北斗星通的周儒欣則以15億元列為698位。除此5人之外,安防行業內沒有其他任何人上榜。
不僅人數少,安防行業富豪在財富的數量上,也與其他行業有著不小的差距。據福布斯2009年中國富豪榜顯示,其首富王傳福的財富達到396億元,榜單前十名富豪的財富總量達到了2913億元。而根據騰訊網公布的情況,安防行業富豪前十名的財富總量不過100餘億元,不到前者的10%。
2. 軍工概念股有哪些 軍工概念股一覽
軍工概念股有146隻股票。
002428 雲南鍺業
002544 傑賽科技
600485 信威集團
002253 川大智勝
000687 恆天天鵝
002414 高德紅外
600765 中航重機
002151 北斗星通
001696 宗申動力
300456 耐威科技
002189 利達光電
002651 利君股份
002171 楚江新材
000547 航天發展
002063 遠光軟體
600850 華東電腦
300185 通裕重工
002111 威海廣泰
002339 積成電子
600893 中航動力
002147 方圓支承
002056 橫店東磁
002023 海特高新
300351 永貴電器
002519 銀河電子
002692 遠程電纜
002211 宏達新材
002134 天津普林
600501 航天晨光
002049 同方國芯
002576 通達動力
300112 萬訊自控
000519 江南紅箭
002501 利源精製
300114 中航電測
600435 北方導航
000026 飛亞達A
600031 三一重工
600562 國睿科技
600150 中國船舶
601989 中國重工
002580 聖陽股份
601208 東材科技
600456 寶鈦股份
300123 太陽鳥
002439 啟明星辰
600375 華菱星馬
000099 中信海直
300337 銀邦股份
300024 機器人
002230 科大訊飛
300034 鋼研高納
300065 海蘭信
002297 博雲新材
002413 常發股份
002406 遠東傳動
002552 寶鼎重工
600372 中航電子
002179 中航光電
002361 神劍股份
002046 軸研科技
002300 太陽電纜
600169 太原重工
002265 西儀股份
600262 北方股份
000425 徐工機械
600862 南通科技
002423 中原特鋼
601890 亞星錨鏈
300265 通光線纜
000977 浪潮信息
300324 旋極信息
002013 中航機電
600990 四創電子
600100 同方股份
600760 中航黑豹
600879 航天電子
600038 中直股份
002465 海格通信
600118 中國衛星
000733 振華科技
300053 歐比特
600877 中國嘉陵
002190 成飛集成
600480 凌雲股份
600399 撫順特鋼
002338 奧普光電
002025 航天電器
000748 長城信息
002167 東方鋯業
600316 洪都航空
002037 久聯發展
000837 秦川機床
300101 振芯科技
600271 航天信息
600677 航天通信
300302 同有科技
000070 特發信息
300252 金信諾
000768 中航飛機
000887 中鼎股份
600855 航天長峰
600523 貴航股份
300045 華力創通
600391 成發科技
600590 泰豪科技
300008 上海佳豪
002444 巨星科技
002611 東方精工
600636 三愛富
002669 康達新材
601311 駱駝股份
600148 長春一東
002342 巨力索具
300395 菲利華
300397 天和防務
000428 華天酒店
002254 泰和新材
300354 東華測試
002246 北化股份
000065 北方國際
600685 中船防務
002368 太極股份
600363 聯創光電
002520 日發精機
600967 北方創業
600184 光電股份
002446 盛路通信
600072 鋼構工程
300091 金通靈
600343 航天動力
000738 中航動控
600151 航天機電
000777 中核科技
000901 航天科技
002590 萬安科技
000561 烽火電子
601106 中國一重
000806 銀河投資
600482 風帆股份
300103 達剛路機
300215 電科院
000534 萬澤股份
002528 英飛拓
002079 蘇州固鍀
002122 天馬股份
3. 陝西國資委控股的股票一覽
貳、桂林旅遊和京糧控股。桂林旅遊:國企,實控人桂林國資委,主營遊船客運、景區旅遊業務、酒店、公路旅行客運、計程車業務。京糧控股:海南本地股,實控人北京國資委,17年完成資產重組,主營變更為油脂加工。網上直接搜索就可以了,有幾個股票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資產管理委員會控股天山股份,中核科技、火箭股份、航天科技、航天長峰、航天通信、風華高科、中航精機、哈飛股份、洪都航空、昌河股份、南方摩托等。控股是指。
叄、雲南國資委入主,不會就這么退市的。理由如下:第一,雲南國資委入主,不會就這么退市的。同時,也是因為國資委入主,相關部門的領導換人也是正常的。第二,兩個月之內,把年報出了,股票也就復牌了,大不了就是虧損唄,新那證券龍頭股排名前十有哪些,證券龍頭股票一覽表哪些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證券龍頭股排名前十的龍頭企業的詳細情況:?證券龍頭股排名前十(以下排名不分先後)興業證券(股票代碼:601377) 公司致力於打造一流證券金融集團,為境內外。
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簡稱:皖能電力,股票代碼000543。成立於1993年,注冊資本22.6686億人民幣,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馬鞍山路76號。是安徽省第一批規范化改制上市公司公司之一,由安徽省國資委控股(持股60.54263%)。因為按F10鍵會查看到這只股票的相關資料,而你只需在資料里查看這只股票的控股股東是誰即可。若控股股東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大型央企,那這只股票就是國資委股票。而所謂控股股東,一般就是指所持股份超過50%的股東。
伍、深圳國資委控股的公司有沙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健集團、深圳能源、特發信息、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等。沙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系深圳華源磁電有限公司,1991年7月始進行股份制改組,將原公司凈資產折為1556.2萬股ST樂材(300446)、淮河能源等22隻個股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重組形式包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收購、吸收合並等。此外,沐邦高科、鳳形股份、普利特等個股欲擴展新的業務范圍,擬籌劃跨界重組,切入如新能源、光伏等熱門行業。
4. 軍工股有哪些,最好有代碼
1、北方國際(000065):公司控股股東萬寶公司為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北方工業主要從事武器裝備及技術進出口,其股東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各持有50%股權。
2、航天通信(600677):是上市公司中國防科工委體制改革唯一試點單位,是導彈武器系統總裝唯一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唯一具有保軍能力的企業。
3、中航機電(002013):從事航空機電系統產品研製,主營機載飛行控制子系統、機載懸掛與發射控制系統、機載電源分系統、航空機載燃油測量系統、機載液壓作動裝置、發動機點火系統及裝置、公司參與研製的除霾無人機已經試飛成功。
4、洪都航空(600316):目前為止唯一從事軍用無人機整機業務的上市公司,是國內專業生產教練飛機和通用飛機的企業,也是我國首家以明確大批出口定單的整架飛機為主營產品的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利劍無人機由其大股東洪都集團組織生產。
5、中航飛機(000768):龍頭股,國產大飛機的主承製單位、總體設計單位,部分機身部件的研製單位。其持有的沈飛民機和成飛民機45%股權,中航飛機在C919總價值量中的佔比超過五分之一。
5. ST金剛大股東易主,華福證券因何接盤妖股
經由兩次網路公開拍賣取得ST金剛(300064.SZ)股份後,興瀚資管新晉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12月7日晚間,ST金剛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上海興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代表興開源8號資管計劃,下稱「興瀚資管」)競拍取得北京天證遠洋基金管理中心(下稱「天證遠洋」)持有的ST金剛2.3億股限售股份,斥資9.68億元。目前,競拍股份已完成過戶。
加上此前興瀚資管競拍取得的ST金剛股權,截至12月3日,興瀚資管新晉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6.7%。
需要指出的是,興瀚資管的實際控制人是華福證券。天眼查顯示,華福證券持有興銀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興銀基金」)76%股權,興瀚資管的控股股東為興銀基金,持有興瀚資管100%股權。換言之,華福證券成了ST金剛間接第一大股東。
早前,坊間曾流傳一份關於華福證券懇請有關方面「支持豫金剛石(11月4日變更為ST金剛)風險化解、避免退市」的請求信,引發市場極大關注。
華福證券辦公室總經理敖長靜獨家回應第一 財經 稱,華福證券從未發布過任何關於「豫金剛石避免退市」的請求信。「這封請求信流傳出來的第二天,華福證券便向福州當地公安局報案。具體是誰撰寫並散布這封『請求信』目前還無從得知。」案件受理情況目前也尚無新的進展。
近年來,ST金剛控股股東、實控人頻頻佔用公司資金、違規擔保,上市公司業績不斷下滑,瀕臨退市。今年前三季度,ST金剛歸母凈利潤虧損5億元,且有多達64項訴訟案件纏身。那麼,華福證券因何要在此時接盤?
ST金剛第一大股東正式易主
成為ST金剛第一大股東後,興瀚資管表示,將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向上市公司推薦合格的董事候選人,由上市公司股東大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進行董事選舉。
根據公告,在完成本次股份拍賣前,天證遠洋持有ST金剛19.07%股權,是其第一大股東。因天證遠洋破產,這些股份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路平台公開拍賣。10月17日,拍賣的股份被興瀚資管以9.68億元競價成功,平均每股成本4.21元。
事實上,興瀚資管「吞下」這部分ST金剛股權早在「預料之中」。公司此前曾公告:「基於化解自身風險的需要,信息披露義務人(興瀚資管)將參與天證遠洋所持22988.5057萬股ST金剛股票的司法拍賣」。同時,阿里拍賣平台顯示,本次拍賣僅有一人報名。
第一 財經 梳理發現,今年8月,興瀚資管已通過拍賣取得ST金剛部分股份。8月22日,北京天空鴻鼎投資中心(下稱「天空鴻鼎」)破產拍賣股份,其持有的ST金剛9195.4023萬股,被興瀚資管競價2億元拍得。彼時,興瀚資管新晉成為上市公司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7.63%。
天眼查顯示,興瀚資管成立於2015年2月16日,由興銀基金100%控股,後者由華福證券和國脈 科技 (002093.SZ)分別持股76%和24%,華福證券的實際控制人為福建省國資委。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券商分類評級信息,華福證券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評級結果分別是A、BBB、BB。但被下調評級的原因截至目前未披露。
興業銀行股權質押業務「踩雷」
華福證券因何要從天空鴻鼎和天證遠洋接盤ST金剛?
從股份來源來看,天空鴻鼎和天證遠洋持有的ST金剛股份均來自2016年的定增。2016年,當時的豫金剛石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52735.6321萬股,每股定價8.7元。其中,實控人郭留希斥資10億元認購;天證遠洋和天空鴻鼎分別斥資20億、8億元,認購約2.3億股、919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07%、7.63%。這筆定增鎖定期為36個月,上市流通時間為2019年11月7日。
然而,兩家公司斥資28億元獲得的定增股份被全盤質押後,因市值大幅縮水,且無法按期支付委託貸款利息,最終雙雙破產。
2016年12月3日,豫金剛石公告稱,天空鴻鼎和天證遠洋將剛入手的定增股份全盤質押,質權人是興業銀行鄭州分行。
而興瀚資管代表興開源8號資管計劃向天證遠洋和天空鴻鼎發放了委託貸款,兩家機構均以其對豫金剛石的全部持股為委託貸款提供質押擔保。
第一 財經 進一步梳理股權關系發現,華福證券由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興業國際信託」)持股4.35%,興業國際信託則被興業銀行(601166.SH)控股73%。
2018年1月,天空鴻鼎和天證遠洋參與定增的股份尚未解禁,當月,豫金剛石股價開啟一路下跌走勢,從最高15.03元/股一度跌至最低1.78元/股。
同年6月19日,豫金剛石披露持股5%以上股東質押股份出現平倉風險的公告顯示,天證遠洋和天空鴻鼎質押的股票已經觸及平倉線。當天,豫金剛石跌停,報5.76元/股。最終,天空鴻鼎和天證遠洋均因破產重整不得不拍賣股份。
截至今年12月8日收盤,ST金剛報4.98元/股。照此計算,天證遠洋和天空鴻鼎3.22億股持股市值約為15.51億元,較彼時定增價格縮水近半。
作為曾經的股票質押質權方關聯機構及新晉大股東,若ST金剛最終退市,興瀚資管的持股價值將歸零,這顯然是興瀚資管乃至華福證券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被實控人「抽干」的妖股
華福證券接盤後面對的可能是一個爛攤子。
實控人「吸干」上市公司、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案例在A股市場屢見不鮮。
天眼查顯示,2010年3月,豫金剛石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人造金剛石單晶、培育鑽石飾品、微米鑽石線、超硬磨具(砂輪)等產品。2020年初,豫金剛石下修2019年全年業績為巨虧逾50億元,令A股市場一片嘩然。
11月27日晚間,ST金剛披露了對深交所半年報問詢的部分回復,詳盡披露了公司每單涉訴案件及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關的或有事項產生的損失的具體明細。
第一 財經 梳理公告及天眼查數據發現,ST金剛涉及的全部案件中,多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和民間借貸糾紛為主。上述案件中,控股股東、實控人、上市公司、子公司等相關方頻繁作為擔保方、被擔保方現身,資金最終流向的部分企業與實控人郭留希存在交集。
公告顯示,截至11月18日,ST金剛及控股子公司作為被告涉及的訴訟案件64項,案件金額約48.12億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為原告涉及的訴訟案件4項,案件金額約2.30億元。
根據案件材料,ST金剛作為借款人的案件16項,案件金額約為19.79億元;作為擔保人、差額補足方的案件24項,案件金額約為18.09億元;其他案件28項,案件金額約為12.53億元。
在最新披露的公告中,ST金剛表示,針對資金佔用問題,郭留希將在以第三方資產償還的基礎上,與債權方談判,處置產權清晰、不受限制的資產,以物抵債、債務承接等多種方式償還被動扣劃形成的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彌補上述案件因司法劃扣給公司造成的損失。
不過,ST金剛多位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壓頂,公司控股股東河南華晶和實控人郭留希處於質押和凍結狀態的持股均為100%。11月27日,公司公告稱,河南華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新增輪候凍結,涉1.4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03%。此外,2019年6月6日以來,郭留希被出具過19次限制消費令。
今年前三季度,ST金剛歸母凈利潤虧損4.81億元,同比下滑805%。其中,營業外支出高達2.6億元,主要系訴訟損失、預計負債增加所致。
實際上,ST金剛已被實控人拖至「無錢可用」的境地。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司賬面上可動用貨幣資金余額僅為134萬元;短期借款達13億元、存貨11.87億元。其中存貨周轉天數為1070天,持續盈利能力堪憂。
今年下半年以來,ST金剛屢次被監管點名,但公司拒不回復相關問詢函與關注函。11月2日,公司終於回復深交所承認存在資金被動流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和違規擔保的情況,並已觸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11月4日,公司證券簡稱由「豫金剛石」變更為「ST金剛」,當天股價收報跌停。
盡管如此,下半年以來,ST金剛股價波動極其誇張。Wind數據顯示,隨著創業板注冊制開放20%漲跌幅,以ST金剛為代表的「妖股」被游資爆炒。從7月20日至10月20日,ST金剛股價從2.10元/股升至8.52元/股,累計漲幅達305.71%,累計換手率達628.63%。不僅大幅跑贏主要股指,股價漲幅遠超同期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車板塊。其間,知名游資如「趙老哥」、「章盟主」等所在交易席位頻頻現身。爆炒過後,ST金剛股價遭遇了「過山車」,11月累計下跌12.16%。
入主ST金剛後,華福證券面對公司基本面極差的壓力,能否幫助其扭轉局面尚難定論。但二級市場資金似乎嗅到了一絲「曙光」。12月8日,ST金剛漲停,報4.98元/股。
6. 航天軍工概念股有哪些
600765 中航重機 中航工業航空航天用高端鑄件 約60%
600118 中國衛星 航天科技小衛星 99%
600893 航空動力 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 80%
000768 中航飛機 中航工業 ARJ21等飛機製造 93%
300034 鋼研高納 鋼研科技航空高溫合金材料 100%
600501 航天晨光 航天科工航天發射地面設備 約30%(假設募資項目順利達產)
600184 新華光 兵工集團精確制導武器 較高(資產收購中)
002025 航天電器 航天科工軍用連接器繼電器 接近100%
600879 航天電子 航天科技火箭配套設備 78%
601989 中國重工 中船重工軍用艦艇 12%
000099 中信海直 中信集團直升機運輸和維修 100%
002179 中航光電 中航工業電子元器件、通信終端設備約 50%
600391 成發科技 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 63%
600316 洪都航空 中航工業 K8等飛機製造 79%
002297 博雲新材 中南大學航空機輪和剎車片系統 40%
600435 北方導航 兵工集團軍事信息化產品 約30%
002046 軸研科技 中國機械航天特種軸承 20%-40%
600038 哈飛股份 中航工業 C919、直15、符合材料等 96%
600990 四創電子 電子科技航管雷達、機載雷達 28%
002265 西儀股份 兵裝集團航天航空發動機連桿 13%
600677 航天通信 航天科工導彈武器系統總裝 15%
000901 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航天慣性產品 22%
002414 高德紅外 民營紅外熱像儀 45%
300101 國騰電子 民營北斗衛星導航終端 77%
7. 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關於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引導語:我國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嘗試起始於1999年,粵美的管理層通過受讓法人股,成功收購上市公司。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關於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早期發展
2001年以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開始增多,隨著2002年《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台,管理層收購成為一大熱點,被作為經理層激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手段,引起各方的關注。
一方面,實施MBO是實現國有資本戰略性退出,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的一劑良葯;同時也是解決由於歷史原因導致的集體企業產權界定模糊問題、實現企業所有權向真正的所有者回歸的一條捷徑。另一方面,不少人對MBO的實施動機、定價標准、融資方式等諸多問題提出種種質疑,認為在相關法規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規范的情況下,MBO隱患太多,極有可能產生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等種種弊端。2003年3月,財政部向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發函,建議暫停對MBO的審批。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對涉及國有股權轉讓的管理層收購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定。由此,如火如荼的MBO浪潮開始走向低潮。
二、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典型模式
(一)關聯股東共同收購
關聯股東共同收購最典型的案例及美的(美的集團,SZ000333)的管理層收購。參與美的管理層收購的兩家公司開聯和美托,具有關聯關系,前者的主要股東是董事長的兒子何劍鋒,後者則是董事長何享健本人。由於2001年中國證監會還沒有對收購中「一致行動人」作出規定,兩個公司通過分別收購美的的部分股份,順利獲得了控制權。同時,也順利規避了「要約收購」的義務。
這種模式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同情況,例如管理層分別成立兩家公司共同收購,典型的如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的管理層收購,由於目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一致行動人」的界定比較模糊,管理層在實施收購、獲得控
股權的同時迴避「要約收購」義務。
隨著《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於一致行動人的界定逐步完善,美的模式已不是一個可行的路徑。
(二)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必須經過財政部審批,程序較為復雜、所需時間較長,而未上市的國有資產轉讓相對來說則要容易一些。因此,通過直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施間接收購,是管理層收購的一種重要途徑,比較典型的有鄂爾多斯(鄂爾多斯,SH600295)管理層收購。管理層和職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東民公司,通過收購上市公司鄂爾多斯的第一大股東鄂爾多斯集團,間接成為鄂爾多斯的控股股東。同樣的案例還有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等。
2010年以來的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案例並不多,包括2012年的大連國際(SZ000881)、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和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上述案例無一例外均採取了間接收購的模式。
(三)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聯合收購
在管理層暫時無力實施獲得絕對控股權的收購時,還可能利用一家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法人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控股地位,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的管理層收購就是一例。2002年6月,鄭州市國資局將上市公司宇通客車的大股東宇通集團的89.8%的股份轉讓給管理層出資成立的上海宇通,10.2%的股份轉讓給河南建業公司。上海宇通利用對宇通集團的控股,聯合河南建業成功收購了上市公司宇通客車。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的管理層收購也屬於這種模式,兩個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公司寧波富邦、上海城開聯合收購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43.7%的股份,由於這兩家公司沒有形式上的關聯關系,並不構成關聯交易,可以避免要約收購。同時,這種模式的管理層收購還可以再管理層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藉助另一家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成功實施收購,其實質是管理層利用外部權益資本融資。
(四)參與發起,逐步收購
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洞庭水殖(大湖股份,SH600257)的管理層收購頗具特色,在公司上市之初,管理層就通過成立另一家「殼公司」,參與上市公司發起設立,由於資金較少,參股份額有限,並不是公司控股股東。在以後的經營中,管理層通過「殼公司」的資本運作,增加在上市公司股份,逐步實現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深方大1995年成立之初,董事長熊建明就通過個人持股98%,在香港成立集康公司,參與深方大的發起設立,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在2001年又個人持股85%成立邦林公司,和其他中、高層管理人員成立的時利和公司共同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全部股份,實施了管理層收購。以權益計,熊健明個人對深方大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成為實際控股股東。在洞庭水殖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發起成立的泓鑫公司從一開始就參與上市公司的發起設立,並持有股份12.84%。2002年9月,泓鑫公司進一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7.07%股份,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9.91%股份,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五)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實現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管理層欲實施管理層收購,但是公司控股股東又不願意出讓股份,此時,管理層通過收購其他法人股東股份的方式,實施間接收購。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西方國家流行的「敵意收購」,但由於收購者作為目標公司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又不同於「敵意收購」。目前,佛塑股份、特變電工的管理層收購是以這種方式進行。佛塑股份(佛塑科技,SZ000973)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成立的富碩公司通過受讓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特變電工(特變電工,SH600089)的管理層分別收購第一、五、八大股東4.93%、4.93%、1.59%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11.46%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早期的這種模式下的管理層收購雖然並不徹底,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但是管理者的身份已經發生重要改變,由純粹的「管理者」變成了「重要股東」,從而改變了公司原有的治理結構,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
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進行間接收購在近年來又出現了新的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管理層均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管理層收購案例,公司董事長控制的如意科技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毛紡集團24.46%的股份,通過收購中億集團持有的毛紡集團27.55%的股份,合計持有毛
紡集團52.01%股份,超過了東方資產持有的毛紡集團31.86%的股權比例,成為毛紡集團的控股股東並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管理層收購案例中,公司管理層控制的冷機實業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東貝集團9.26%的股份,通過收購洛克電氣持有的東貝集團39.14%的股權,冷機實業將合計持有東貝集團48.41%的股權,並通過與持有東貝集團5.51%股份的埃博科技簽署《股權委託管理協議》,合計控制東貝集團53.92%股權,超過東方資產的43.81%的持股比例,成為東貝集團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三、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情況
(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的`特徵
1、從公開披露信息看,早期管理層收購資金大部分來自管理層自籌資金 從交易情況看,早期的管理層為收購成立的新公司注冊資本都比較高,其中,洞庭水殖、特變電工、勝利股份、鄂爾多斯、宇通客車等5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均高於收購所需資金。並且,管理層在這些收購平台公司中所佔權益比例高,只有洞庭水殖的受讓方有20%權益屬於外來機構投資者融資。由於這些收購平台公司都是新成立,注冊資本較好地反應了內部現金流,據此可以判斷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於管理層自籌。
2、個人融資是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
然而,管理層用於成立平台公司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個人融資。中國管理層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合理的推測是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量來源於個人借款,例如向親朋好友借款,用個人資產向銀行作抵押貸款、以個人信譽向其他企業融資等,個人融資成為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佛塑股份再管理層收購的公告中,明確披露了所需資金由管理層自行通過借款、貸款解決。
3、外部權益資本較少參與管理層收購
在典型的管理層收購中,收購資金除了依靠大量的借貸以外,還可以通過吸收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等權益資本形式,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在上述案例中,只有較少案例利用了外部機構投資者的權益資本,其他收購活動全部依靠管理層自籌資金入股解決。
4、股權質押成為管理層收購再融資的重要手段
在已經完成管理層收購後,一些注冊資本低於收購資金的受讓人都進行了股權質押融資,如美的集團、方大集團和最新的東貝B股案例。先通過銀行或者其他機構借款進行管理層收購,收購完成後再進行股權質押將上述借款還清,雖然本質上是一種「以新債還舊債」的行為,但是能夠讓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多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5、分期付款具有賣方融資的性質
分期付款作為一種融資技巧,被應用到管理層收購中。如佛塑股份管理層收購中,收購平台富碩公司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收購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與原第二大股東協商,在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支付首期轉讓款,恰好略等於富碩公司的注冊資本,而承諾在股權過戶時支付餘款13,764萬元,另外在一年內付清剩餘的16,457.198萬元。通過分期付款,實施管理層收購的富碩公司得到了賣方16,457.198萬元的1年期融資。
四、近年來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相關案例
(一)2012年大連國際MBO
1、收購的基本情況
本次管理層收購的收購方為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博投資」),是大連國際董監高為主出資組建的有限公司,管理層合計持有翰博投資61.60%股權。本次收購為翰博投資受讓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轉讓後,翰博投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並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大連過18.38%股權。
本次收購前上市公司的控制關系結構圖為:
本次收購完成後控制權關系結構圖為:
2、股權轉讓協議的主要內容
轉讓協議當事人:億達投資(出讓方)和翰博投資(受讓方);
協議簽署日期:2012年8月21日;
轉讓的股權及比例: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
股權轉讓的價款:人民幣17,000萬元;
付款安排:翰博投資在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後五個工作日內向億達投資支付8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13,600萬元);並在股權過戶登記變更完成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支付剩餘2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3,400萬元);
股權轉讓協議的生效:股權轉讓協議經大連國際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生效。
3、收購資金來源
上述收購資金來源於翰博投資的自有資金1,500萬元、股東借款3,500萬元及銀行貸款12,000萬元。根據翰博投資與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簽訂的貸款意向書,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將為翰博投資提供12,000萬元的信貸資金用於本次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翰博投資各股東承諾,如出現上述資金不足以支付本次股權轉讓全部價款的情形,各股東將按出資比例向翰博投資提供剩餘股權轉讓款。翰博投資聲明,本次受讓國合集團30%股權所需資金未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大連國際,也沒有與大連國際進行資產置換或者其他交易獲取資金。
4、本次收購的定價
本次收購中,翰博投資以17,000萬元收購了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的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翰博投資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其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了大連國際56,772,782份股權,佔大連國際股本總額的18.38%。
本次收購價格是以評估機構出具的《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中國大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元正評報字[2012]第086號)為基礎確定的。根據該評估報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國合集團30%股權的價值為18,242.62萬元。根據交易雙方意願,經協商,翰博投資和億達投資以評估價值為基礎進行了友好協商,最終確定本次收購價格為17,000萬元。
元正評估在對國合集團股權價值進行評估時,評估假設及評估方法合理,評估結果真實反映了國合集團股權的價值,不存在明顯低估情況。其中對國合集團
擁有的大連國際股權的評估值為48,881.29萬元,該評估值與大連國際評估報告中上市公司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值的18.38%一致,且略高於該部分股權按照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7月13日收盤價計算的價值。如以該評估值作為大連國際股票市值,則相對於大連國際2011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每股收益,市盈率為17.22倍,與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7.54接近,因此該評估值不存在明顯低估大連國際股權價值的問題。
8. 軍工板塊都有哪些股票,分別都生產哪些東西,哪位大俠給講講,
與飛機、船舶、導航、衛星、電子、特種材料等相關的一些股票,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等軍方控股的企業。大概有50多家。
軍工股的炒作都是概念,這些公司只是軍工生產鏈條上的一個環節,並非完整產業鏈。產品都是軍民合用,以民為主。
北方導航就是原來的中兵光電,生產棉被、計算機之類的,被看好主要是軍工資產注入。
特鋼就是鋼鐵企業,航母和艦艇需要一些特殊鋼材被認為由它們提供,其實不是它們提供。
總而言之,都是概念。
真正的軍工和航天發展都是不計成本只追求結果,靠這個掙錢是別想了。有時候為了生產一個特殊器件就要建一個生產線,怎麼可能有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