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康美葯業股票原股價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康美葯業股票原股價

發布時間: 2023-03-31 16:21:42

Ⅰ 康美葯業股票2015年8月之11月每天股票價格

康美葯業600518

康美葯業今年8-11月鏈攔股價在12.18-19.29區間波動。下圖為散喚彎該股2015年8-11月份K線走勢圖沖悶

Ⅱ 康美葯業市值多少合理

根據目前市場行情,康美葯業市值約為48.62億元。這一數值合理,因為它體現了該公司當前的估值水平,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潛力,也應該相對合理。

Ⅲ 康美葯業股票總市值多少

總市值隨著每天股價改變而改變 截止本周五收盤 康美葯業總市值為321.45億 如圖

Ⅳ 康美葯業股票怎麼樣

康美葯業已被實行ST風險警示,截至2020年6月17日收盤,其股價為2.68元/股。

Ⅳ 康美葯業:重整後價值值多少

重整前49.7億股,2021年3季報總資產315億、總負債429億、所有者權益-114億。每股凈資產-2.3元。2021年12月14日重整停牌前股價4.58元,市值228億;2月最低價1.66元,市值83億。

重整後總股本增加到138.6億股,經評估的總資產225億、重整注入5億,共230億。申報債權57854家共497億,經確認(或初步確認)債務共1395家共338億(其中42億擔保債權以4億擔保財產清償其餘38億轉為普通債權),另有24.6億賠償債權,共計363億。

按照重整計劃,50萬以下小額債權全部現金清償,此項可能需要支付現金7億(1395家每家50萬);50萬以上普通債權100元清償現金7.29元,此項需要支付現金約25.7億(363億減擔保4億減小額7億共352億);成立信託計劃剝離18.2億用於償債。以上總共約50億可能要在現有230億總資產中支付。其餘債務全部債轉股,已確認的債務清零(另有2.5億破產費用)。由此重整後的凈資產約180億,每股凈資產約1.3元。

重整後不同類股東的成本:

債轉股股本36.3億股,轉股價10元/股(100元債權獲得現金及信託份額共11.71元、股票8.829股),債務利息計算到2021年5月底。如果股價超過4.5元,本息受償率將超過50%。

原大股東及關聯人19.5億股,基本被質押,如果其債權人申請,有可能隨時被拍賣。

重整前大股東以外股本30.2億股,獲得轉增股份11.3億股。重整計劃有一個規則,這11.3億股,將向在重整計劃生效後的執行過程中,以選定的股權登記日收盤後公司登記在冊的前五十名股東之外的全體股東(不包括原實際控制人)進行分配。意味著原大股東外持股較多的股東(如幾個信託計劃,前10大股東中有約8億股)不能獲得轉增,有資格獲得轉增的中小股東能獲得的轉增更多。(如果實際是20億股本獲得轉增11.3億股,他們的成本從停牌前的4.58元降低到2.93元,正好是12月27日在2.72到2.98的區間打開跌停板成交4.36億股12億元)。

廣葯牽頭的重整方獲得41.5億股,對價65億,成本1.57元/股。

重整後現有業務的盈利增長潛力:

重整前2021年半年報營業收入20.7億(3個季度30.9億、2020年全年54億)、營業成本16.9億(3個季度25億、2020年全年52億)、虧損9.3億(3個季度10.3億、2020年全年277億)。

對比2021年半年報,重整後可以減少的成本:5個月財務費用8.8億,全年約21億;半年報折舊2.3億,全年4.6億,重組後爭取減少2億。此2項爭取減少20-23億。

重整後全年營業收入爭取從40億增加到60-80億,毛利率從2021年3個季度的19%提高到25%,毛利爭取達到15-20億。3個季度銷售費用3.4億、管理費用5.5億、稅金0.5億、研發費用0.1億,合計9.5億;重整後全年爭取控制在12億。同時考慮財務費用為0、折舊再少提2億, 重整後可能的凈利潤為5-10億。如果毛利率提高到30%,凈利潤最多可以到8-14億。 (半年報及3季報均有投資收益1.8億,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此為一次性收益)。 以30倍市盈率計算,市值150-420億。

更大的業績增長還要靠後續的整合和新的增長點。

按照最新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對比三季報:

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7到18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及新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後凈利潤為0到-28億。

三季報總資產315億,計提減值48億,有效資產應該是267億,比評估的225億多。

凈資產75.7億到 113.6億,實現相關重整收益凈額175億,應該是還有部分沒有債轉股。

Ⅵ 康美葯業股票是什麼是候上市的上市的時候每股多少錢

上市日期:2001年3月19日
上市代碼:600518
現股價:14.52元

Ⅶ 股票DR 康美葯業2015年6月16日從47.34元/股突然降到24.4元/股,是怎麼回事

去股票除權了 10股送10股 所以股價是原來的一半

Ⅷ 康美葯業股票最低價格

近3年來,截止2020-6-15日康美葯業的最低價格是2.31,更多行情數據您可以下載廣發證券交易軟體易淘金進入行情頁進行查看。

Ⅸ 康美葯業299.2億元巨虧之迷蹤魅影,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

康美葯業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還需拭目以待。

4月16日晚間,ST康美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約為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此前,康美葯業預計凈虧損為148.5億元至178.2億元,也就短短2個多月,虧損額就急劇擴大了一百多億元,公司將虧損放大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病毒疫情、資產減值。

康美葯業此前「消失」的近300億貨幣現金里,其中有201.43億元在2019年5月28日被追溯調整至2016年年報的存貨科目里。4月16日晚,上交所發布「關注函」,要求說明公司資產減值測算的具體過程、減值跡象出現的具體時點,是否存在前期計提不足的情形、前期業績虛假或調節利潤的情形。

這次,監管層還發函要求康美葯業的年審會計師發布專項說明,並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凈資產預計為負,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截止於4月19日早盤,昔日A股「中葯第一股」的ST康美,總市值僅97.49億元,股價暫時為1.96元/股。

4月15日,ST康美發布《康美葯業關於部分中期票據未能按期兌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葯業共有8期中期票據,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個月兌付外,其餘5期兌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虧損額大於總市值,且大約凈資產,中票兌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葯業無償劃出股權,虧空及債務巨洞也很難填平。

無論如何,中國版的集體訴訟制度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ST康美「首當其沖」,對於其創辦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而言,他倆又創造了一個歷史。

集體訴訟,解決了小額多數的受害投資者維權難,對於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違法者,會不會罰得傾家盪產,讓他們賠得傾家盪產,倒逼上市公司強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9)康美葯業股票原股價擴展閱讀

中小投資者向康美葯業索賠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相關公告顯示,自2017年4月20日(含)起至2018年10月15日(含)期間以公開競價方式買入、並於2018年10月15日閉市後仍持有康美葯業股票,且與本案具有相同訴訟請求的投資者,皆可於2021年4月25日之前登記加入該案訴訟。

數據顯示,在訴訟所規定的這一時間段內,康美葯業股東戶數超過20萬戶,平均持股1.6萬股左右。根據2017年4月20日,康美葯業19.40元的收盤價計,截至今日,相關投資者的損失約在27萬元左右。

目前,法院暫未透露集體訴訟的賠償規模。去年12月31日,廣州法院曾受理了11名原告共同起訴康美葯業以及其高管等22名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一案,原告請求法院判決被告賠償損失共計約41萬元。隨著更多投資者加入訴訟,其索賠的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Ⅹ 康美葯業299.2億元巨虧之迷蹤魅影,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


一天虧近一個億,康美葯業再爆驚天大雷!預虧再增一百多億,預計去年全年虧損約為244.8億元到299.2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也就在4月16日晚間,證監會做出回應,康美葯業普通代表人訴訟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乃我國首單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



事涉300億造假,A股首單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來了

康美葯業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再爆驚天大雷!康美葯業預虧244.8億元-299.2億元,其「迷蹤魅影」之科幻靈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月16日晚間,ST康美舉橡碼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約為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此前,康美葯業預計凈虧損為148.5億元至178.2億元,也就短短2個多月,虧損額就急劇擴大了一百多億元,公司將虧損放大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病毒疫情、資產減值。


其中,ST康美的資產減值計提金額共計超過260億元,僅「存貨」一項,計提金額高達203億元。讓人驚掉下巴的是,此次計提的存貨減值,與該公司2019年追溯調整的存貨金額竟然有高度相似。 此前突然「消失」的300億貨幣資金,被轉入「存貨」2年之後,借資產減值「一筆勾銷」,康美葯業放的大雷,令人驚詫不已!



馬興田(右2)、許冬瑾(中)在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葯城


這次,監管層還發函要求康美葯業的年審會計師發布專項說明,並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凈資產預計為負,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截止於4月19日早盤,昔日A股「中葯第一股」的ST康美,總市值僅97.49億元,股價暫時為1.96元/股。


說實在話,假如以ST康美預虧金額最低段的244.8億元計算如備,也就意味該公司每天燒掉6706萬元;假如還是照此數據計算,扣除康美葯業183億元凈資產(假如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就意味著ST康美之凈資產為-61億元。 一年內就將凈資產都虧光了,還是個負數,那麼有個疑問產生了:2021年ST康美用什麼資產來度過危機,如何重獲新生呢?


4月15日,ST康美發布《康美葯業關於部分中期票據未能按期兌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葯業共有8 期中期票據,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個月兌付外,其餘5期兌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虧損額大於總市值,且大約凈資產,中票兌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葯業無償劃出股權,虧空及債務巨洞也很難填平呀!


康美葯業創始人馬興田(中)、許冬瑾(右)夫婦


日前,廣州中院發布公告,康美葯業由普通代表人訴訟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


有人認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A股首單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來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破冰在廣東,長期困擾證券投資者的維權難問題的解決迎來重大轉機。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並施行《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事訴訟法及證券法中的代表人訴訟制度予以細化。法律界認為,這一司法解釋的出台,標志著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在我國真正落地。


與之同時,證監會也發布《關於做好投資者保護機構參加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相關工作的通正哪知》。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布了《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特別代表人訴訟業務規則(試行)》。


此前,普通代表人訴訟的制度雖是存在,但具體實踐中少有,有了特別代表人訴訟,也就意味集體訴訟進入了實操階段,也將提高違規成本。


無論如何,中國版的集體訴訟制度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ST康美「首當其沖」,對於其創辦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而言,他倆又創造了一個 歷史 !集體訴訟,解決了小額多數的受害投資者維權難,對於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違法者,會不會罰得傾家盪產,讓他們賠得傾家盪產,倒逼上市公司強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ST康美獲國資託管,馬興田家族命運如何?

原康美葯業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許冬瑾(右)


康美葯業300億造假一案,仍在發酵之中,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指向ST康美,將會產生什麼判決結果,且拭目以待。


去年7月,康美葯業實控人馬興田在深圳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除了馬興田之外,被同時帶走的可能接近10人。


2020年9月2日晚,ST康美(600518.SZ)公告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擬變更為易林投資。在國資託管方「揭陽易林葯業投資有限公司」託管下,如何將ST康美回歸到正常生產經營軌道上,也是不小的挑戰。



康美葯業,是一家紮根揭陽、紮根普寧,聚焦中醫葯主業的上市公司,曾是A股市場中醫葯龍頭股,也曾是廣東揭陽及普寧市一張燙金「名片」、「樑柱企業」。公司「不能散」,最好能在跌倒後再次爬起來,畢竟康美葯業對於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導向,也包括利稅收入都曾做出過積極貢獻。



康美葯業創始人馬興田


康美葯業創始人、前董事長兼總裁馬興田,生於1969年,廣東普寧下架山鎮碗仔村人。他的妻子、前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許冬瑾,生於1970年,也是普寧人,是普寧流沙鎮人。


被稱為「飛起來的葯王傳奇」,馬興田、許冬瑾家族曾為普寧首富,1997年馬興田和妻子創辦康美葯業時,年僅28歲。創業僅4年,2001年,康美葯業就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如此「親近」資本市場的能力,堪稱傳奇!曾有人驚嘆,康美葯業就是為公司上市而生的。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一案,震驚了A股市場,事發後,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聲稱「洗心革面」,今後要聚焦主業,瘦身健體。不過,現在來看,馬興田家族管治下的ST康美,已不是「痛改前非」問題了,公司曝出來這么多問題,作為公司實控人、掌舵人難辭其咎。


馬興田、許冬瑾夫婦


ST康美創始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年歲還不太大,其家族二代尚未實質走向舞台。


女兒馬嘉霖,生於1993年,此前其名字雖出現在創業板盛迅達的股東名單里,但沒有擔任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高監。兒子馬佳騰,生於1997年3月,與康美葯業同歲。「趣炫網路」沖刺IPO時,他曾因持股12.45%而被列入第三大股東,不過他也沒有被推上前台。


康美葯業造假案,對馬興田家族代際傳承自然會造成深刻影響,影響有多大,尚待觀察。


2020年5月,證監會對康美葯業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包括馬興田在內公司相關人員也因涉嫌犯罪行為被移送公安機關。


康美葯業公司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有預謀、有組織、系統性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涉案金額巨大,持續時間長,性質特別嚴重, 社會 影響惡劣,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鎖定康美葯業,對於構造資本市場 健康 生態,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指標性意義!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