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技股龍頭股票有哪些
科技股龍頭股如下:
一、智能機器人
1.工業自友和純動化:智雲300097、科技大學智能300222、藍英裝備300293、匯川棚笑技術300124、寶德300023、海德控制002184、天齊00209。
2.工業機器人:亞威股份002559、華中數控300161、三豐智能300276、軟控股份002073、新時達002527。GQY視頻300076、金自天正600560、博實股份02698、工業大學600701、錢江摩托車00913、英威騰00234、上海機電600835、山河智能002097。
三、機器人控制器:慈星股份300307,科遠股份002380。
4、家用機器人:英唐智控300131,紫光股份00938。
二、智能穿戴
1.谷歌眼鏡:環旭電子60123、水晶光電0273、康耐特3006、長江通好咐信600345、電聲002655。
2.體感技術:聯創光電600363、數碼視頻300079、高德紅外002414、漢王科技002362、川大智勝00253、科大訊飛00230、漢威電子30007、蘇州固鍀002079、中英電子300327。
3.柔性電路:超華科技002288、丹邦科技002618、德潤電子002055、深圳惠成002168、生益科技600183、金利科技002464、興森科技002436。
4、智能音頻:漫步者002351、奮達科技002681、歌爾聲學002241。
5.可穿戴晶元:北京君正30023。
6.健康智能穿戴:九安醫療002432。
7.其他可穿戴設備:上海新陽300236、福日電子600203、長電科技600584、達華智能002512、榮科科技300290。
⑵ 晶元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領先股指是在必須階段內對同行別的股票有直接影響和誘惑力的股票。龍頭股票的跌漲通常對同行別的股票的跌漲具有指引和帶頭漏脊掘作用。在股市中,龍頭股票並不是永恆不變,龍頭股票的位置通常只可以保持一陣子。1.卓勝微(300782):晶元龍頭股。4月12日新聞,卓勝微7天內股票下跌16.99%,成交量6.06億元。
晶元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1.匯頂科技(603160):晶元龍頭股。成交量2.22億元,換手率0.75%,振幅-5.182%。
3.紫光國微(002049):晶元龍頭股。4月12日開盤新聞,成交量24.09億元。
別的晶元概念股:深康佳A,深圳科技、方大集團、返核黃庭國際、深圳華強、中興通訊等。
大唐電信600198:晶元概念龍頭。5月17日,大唐電信(600198)股價上漲10天.18%,今年下降了29%.59%,跌0.88%,全新報6.76元/股。5月13日,5月13日,大唐電信主力資金凈流出325。超大單資金凈流入86萬元,凈流入32萬元.超過8萬元,大單資金凈流出358萬元。
晶元股票龍頭股野者有哪些代碼
1、兆易創新(603986):晶元設計龍頭。5月26日收市消息,兆易創新7日內股價上漲3.55%,最新跌0.98%,報139.8元,換手率1.19%。
中國大陸領先的快閃記憶體晶元設計企業;在NORFlash市場,全球銷售額排名為第五位,市佔率為10.5%。
2、紫光國微(002049):晶元設計龍頭。截至15點收市,紫光國微漲1.42%,股價報182.49元,成交6.09萬股,成交金額11.16億元,換手率1%。
⑶ 晶元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1.華為海思
2.紫光集團
3.長電科技
4.法定最低工資
5.太極工業
6.中央股份
7.振華科技
8.納斯達有限公司
9.中興微電子
10.華天科技
龍頭晶元股排名前十。
二、國產晶元龍頭股名單
紫光國威002049:
國內領先的晶元股。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53.42億,同比增長63.35%。
公司是專業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核心業務包括智能卡晶元設計和專用集成電路。
紫光微的股價在最近30天下跌了20.05%,最高價217.19元,最低價196.68元。目前市值1064.07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30.39%。
蘭琪科技688008:
國內領先的晶元股。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實現總收入18.24億,同比增長4.94%。
公司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深耕十餘年,已成為全球能夠提供從DDR2到DDR4完整內存緩沖/緩沖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另外,天津CPU是蘭琪科技推出的具有預檢測和動態安全監控功能的x86架構系列處理器,適用於天津CPU或其他通用伺服器平台。
回顧過去30個交易日,蘭琪科技下跌29.56%,最高價77.5元,總成交1.72億手。
⑷ 半導體股票龍頭前十名
中國大陸的10家半導體優質企業
1、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IC設計公司,2015年進入全球前十IC設計榜單。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報告稱,華為海思今年一季度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廠商(包括集成電路和O-S-D)中排名從去年同期第十五名一躍升至第十名,首次躋身前十。目前海思已成為中國第一、全球前五IC設計公司,是第一個將5G無線晶元組商業化以促進5G行業發展的公司。海思旗下晶元共有五大系列,分別是用於智能設備的麒麟系列、用於數據中心的鯤鵬系列服務CPU、用於人工智慧的場景AI晶元組升騰系列SOC、用於連接晶元(基站晶元天罡、終端晶元巴龍)以及其他專用晶元(視頻監控、機頂盒晶元、智能電視、運動相機、物聯網等晶元)。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2、紫光展銳:
由紫光旗下展迅和銳迪科合並而成,英特爾持有其20%股份。紫光展銳是紫光集團旗下晶元設計公司。
3、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全資控股,其前身是中興通訊於1996年成立的IC設計部,規模已躋身全國IC設計行業前三。
4、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
CEC旗下子公司,國內前十大IC設計公司之一。2015年,華大半導體接受母公司中國電子無償轉讓的上海貝嶺26.45%股份,成了上海貝嶺控股股東。
5、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國網信息產業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涉及晶元感測、通信控制、用電節能三大業務方向。
6、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最大的觸控晶元供應商,匯頂科技在2016年10月17日上市後股價連續20個漲停後到達178元,市值一路飆至800億,超過全球第二大手機晶元廠商聯發科。目前,指紋晶元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7、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旗下擁有士蘭明芯、美卡樂光電、士蘭集成公司、成都士蘭半導體等子公司。2016年,士蘭微集成電路營收同比增長20.92%,LED照明驅動電路為主要增長來源。
8、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
大唐電信旗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前身為原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9、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台灣上市公司敦泰科技下屬公司,敦泰科技是全球最早從事電容屏多指觸控技術研發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電容屏觸控晶元提供商。
10、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
2005年11月,中星微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晶元設計企業。還涉足監控安防業務。
⑸ 中芯國際的合理估值
SMIC的發行價(688981。SH,00981.HK)在科創板上市採用PB(賬面凈值比)估值法。
7月5日下午,SMIC公告稱,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綜合考慮發行人基本面、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發行人所處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市場情況、募集資金需求及承銷風險等因素,經協商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27.46元/股,不再進行網下發行的累計投標詢價。
作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a股的IPO價格是以港股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的,這是慣例。SMIC的定價日為7月2日,港股收盤價為31.60港元/股(約合人民幣28.77元/股)。這一發行價比當日收盤價低4.56%。
「近期港股大漲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SMIC回歸a股後將擁有更廣闊市場的預期。自SMIC披露將在科技創新板回歸a股市場以來,公司已成為a股晶元行業的助燃劑。」有市場投資者表示。
從3月19日的11.18港元/股到最新收盤價,漲幅已達186.88%,最彎爛高漲到34.7港元。研究機構都在唱多,甚至國外券商,比如高盛,都發布了高達42元/股的估值報告。在此期間,a股產業鏈上的小夥伴同步走強,如上海硅業、安吉科技、中微公司,其陵鬧畝漲幅分別達到142%、85%、50%。
值得注意的是,重資產屬性的SMIC此次採用了PB估值法。
截至2019年末,SMIC凈資產為435.73億元,發行前市凈率為3.44倍,行權前綠鞋發行後市凈率為2.20倍,充分行權後綠鞋發行後市凈率為2.11倍。截至7月2日,可比公司平均靜態市凈率為4.27倍,SMIC發行價格對應的市凈率低於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SMIC登陸科技創新板,打開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重估的大門。」有投行人士表示,在資本的支持下,以SMIC為代表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有望實現產能釋放,實現快速發展。
SMIC的發行採用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向合格網下投資者詢價配售和向持有上海市場非限尺森制性a股和非限制性存托憑證的網上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首次戰略配售股份8.43億股,占綠鞋行權前本次發行總量的50%;網上初始發行量6.74億股,占綠鞋行權前本次發行總量的40%,網上初始發行量1.69億股,占綠鞋行權前本次發行總量的10%。
據披露,戰略配售由聯席保薦人的關聯子公司和其他戰略投資者組成。其中,本次聯席保薦人的關聯子公司海通創投和金鍾財富投資的股份數量預計為本次發行股份的2%,即3371.24萬股。
至於其他投資者,SMIC已於6月初鎖定了中國信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兩家重量級戰略投資者,將總共認購25億元股份。7月3日晚間,萊姆股份(603633。SH)宣布以有限合夥人身份出資7000萬元認購聚源新芯之星基金份額,後者以戰略投資者身份認購SMIC科技創新板IPO份額,募集資金和認購規模為23.05億元;該基金的有限合夥人包括中威公司、威爾、安吉科技、丁暉科技、江豐電子等多家半導體企業。
至於網下投資者,7月2日,共有349名網下投資者管理的4722名配售對象參與了SMIC的初步詢價。報價區間為1元/股至38.87元/股,擬申購總數為125857.20萬股,為186.66倍。排除無效關閉後
此外,為了確保初始價格的平穩過渡,SMIC建立了一個綠鞋機制。公司公告稱,若綠鞋機制使公司需要增發股票並募集更多資金,超配募集資金將用於子公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及適用法律法規和證券監管部門允許的其他用途。
根據公告,SMIC網下申購日期和網上申購日期均為2020年7月7日。
以SMIC為代表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公司所在的晶圓代工業,具有長期高資本投資屬性。招股書提出的募投項目只是企業的短期項目,只有12英寸晶元SN1項目,兩個研發預備基金;d先進成熟公司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12英寸晶元SN1項目」是中國大陸首條14 nm及以下先進技術生產線,規劃月產能3.5萬片,目前已建成月產能6000片。事實上,代工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據IBS統計,每5萬片90nm晶圓的設備投資約為21億美元。隨著技術節點的縮小,集成電路製造的設備投資呈上升趨勢,5萬片14納米晶圓的設備投資達到63億美元。國信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SMIC並不缺乏需求和產能」,其上市將有助於產能的快速擴張。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SMIC在滬、京等地的生產線擴建項目投資計劃超過1900億元。目前綜合完成進度約60%,後續投資超過700億元。
招股書還顯示,SMIC的研發;d投資占其營業收入的20%。目前,SMIC已經完成了研發;d的28納米HKC工藝和第一代14納米FinFET工藝並實現量產。R & amp第二代FinFET工藝的d也在穩步推進,成熟的工藝使用平台不斷拓展。在過去的三年裡,R & ampd投資總計128億元,2019年為4
7億元。若要保持目前的市場地位,並且追趕第一梯隊,中芯國際必須再加大研發投入比重。
「可見,中芯國際未來擴建工廠和研發投入的資金需求高達近千億元人民幣。這也是晶圓代工類半導體製造業的成長模式,對資金投入需求強烈。」上述投行人士稱。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中芯國際為什麼能漲12%?A股漲幅不是10%嗎?
因為中芯國際屬於科創板股票,而A股市場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這兩大板塊的股票漲跌幅是20%,而其餘滬深主板個股漲跌幅是10%,所以區分清楚。
A股總體是分為四大類股票,其中上證主板、深證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而原先還有一個中小板股票,目前已經合並為深證主板。
其中上證主板是60開頭的股票,深證主板是00開頭的股票,創業板是30開頭的股票,而科創板是688開頭的股票,這些股票從開頭的數字非常容易區分出來。
根據當前A股市場的規定,上證主板和深證指數還是按照原有的審批制,而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注冊制,這是當前A股市場兩種新股發行制度。
總體劃分為60開頭和和00開頭的股票屬於主板,這類股票目前還是以漲跌停10%為限制,一天振幅最大也就是20%的幅度。另外30開頭和688開頭的股票就是創業板和科創板,這兩大板塊股票漲跌幅限制20%,全天振幅可以達到40%,這就是目前A股各大板塊關於個股漲跌幅情況。
通過上面分析知識點再來詳細解答問題,中芯國際股票代碼是688981,從這個代碼可以得知,中芯國際是688開頭的股票,688開頭的股票屬於科創板。
另外又按照A股市場在科創板最先試點注冊制,注冊制上市的股票規定,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但盤中設定30%和60%兩檔臨時停牌制度,上市第五個交易日之後,科創板的漲跌幅會限定在20%之間。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得知,中芯國際盤中出現漲幅12%,這是屬於正常現象,這個漲幅還在中芯國際漲跌幅度之內,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事。
至於A股個股漲跌幅設定在10%已經是一個過去式了,自從A股試點注冊制後,A股科創板和創業板漲跌幅放寬了,不再是統一10%,希望大家一定要知曉,這些知識是炒股最常見的知識點。
⑹ 晶元股票龍頭前十名
晶元龍頭股排名前十
1、同方國芯-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擁有西安華芯51%的所有權,擁有華芯自主品牌大容量DRAM內存產品
2、國民技術-射頻晶元移動支付限制域通信RCC技術
3、景嘉微-軍用GPU(JM5400型圖形晶元)
4、全志科學技術-a股唯一獨立IP核心晶元設計公司(類似大型ARM)
5、艾派克-通用印刷消耗品晶元。
6、大唐電信-子公司聯芯科學技術(LC1860晶元-中低端產品)、恩智浦(燈調節器晶元、門驅動晶元、電池管理晶元)、大唐微電子(金融IC卡-國內唯一模塊包裝生產線的晶元公司)
7、歐元-SOC、晶元衛星等國內航空宇宙控制晶元(S698系列芯)
8、北京君正-自主創新的XBurstCPU核心技術-MIPS結構M200晶元
9、匯兌技術-世界領先的單層多點觸摸晶元,世界首個觸摸屏近場通信技術GoodixLink,世界首個Android手機正面應用的指紋識別晶元,世界首個InvisibleFingerprintSensor(IFS)
10、士蘭微-完全自主IP的單晶元MEMS高性能六軸慣性感測器
⑺ 汽車晶元股票龍頭股是哪個
汽車晶元股票龍頭股如下:
1、紫光國微(002049),最新股價119.59元,總市值725.69億。
紫光集團消息,9月19日,由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作為國家共性技術創新平台牽頭發起的「中國汽車晶元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中國汽車晶元創新聯盟」)在京正式成立。
紫光集團為聯盟創始成員,旗下紫光國微(002049)、紫光展銳同時為聯盟理事單位。
(7)芯薪科技股票最新股價擴展閱讀:
汽車晶元概念股有18隻。隨著半導體產能短缺,產品供不應求等消息的到來,半導體板塊內多隻個股先後結束回調,股價開啟上漲模式。
7隻概念股已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業績向好個股佔大多數,有5隻。披露2020年業績增幅區間的4隻概念股,全部為預增或扭虧。
⑻ 海外晶元股一周動態
本周,瑞昱、美光 科技 相繼發布業績報告。台積電3納米如期下半年量產,或將獨霸先進製程市場2 3年。
全球大廠繼續在加大布局, Xperi公司宣布收購Vewd, II-VI收購Coherent獲中國批准,三星電機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擴大FC-BGA基板產能,而美光將在2023財年減少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另外,技術迭代,人才之爭,仍在不時發生,市場傳聞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美國掀起「搶人大戰」。
財報與業績
1. 美光 科技 三季度營收86.4億美元 毛利率為46.7% ——7月2日,美光 科技 的營業收入為86.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77.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4.2億美元,該公司毛利率為46.7%。GAAP凈收入為26.3億美元,或攤薄後每股2.34美元。非GAAP凈收入為29.4億美元,或每股攤薄收益2.59美元。營業現金流為38.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3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5.6億美元。
2. 瑞昱6月營收達96.42億元新台幣 月減7.74%元 ——7月5日,瑞昱6月營收達96.42億元新台幣(單位下同),月減7.74%元,年增2.03%。據台媒《中央社》報道,瑞昱第2季合並營收304.99億元,創單季新高,季增2.5%;累計今年前6月自結合並營收602.55億元,年增22.52%。
市場與輿情
1. 三星考慮在2022年下半年下調存儲晶元價格 ——7月5日,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三星電子正在考慮在 2022 年下半年降低其存儲晶元價格,旨在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消息人士稱,如果三星決定降價,其他存儲晶元公司將效仿,在今年下半年引發價格戰。
2. 台積電3納米將獨霸2 3年 ——7月4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召開年度技術論壇宣布,3納米N3製程將如期於下半年進入量產,並推出支持N3的TSMC FINFLEX技術,將3納米家族技術的性能、功耗效率及密度,進一步提升。業內分析,台積電3納米節點或能在先進製程市場獨霸2 3年,並通吃人工智慧(AI)及高性能運算(HPC)訂單,有機會為近期疲弱股價注入一股強心針。
3. 日本供應商擬進一步提高半導體材料報價 ——7月5日,據彭博社報道,昭和電工首席財務官Hideki Somemiya表示,今年以來疫情導致供應混亂、俄烏戰爭致使能源成本飆升以及日元大幅貶值,至少在2023年之前,情況不太可能顯著改善,因此公司被迫提價以轉嫁成本。他指出,由於昭和電工是台積電、英飛凌、豐田等製造商的供應商,漲價可能會擠壓製造商利潤,或迫使客戶跟進漲價。
投資與擴產
1. Xperi公司通過現金和債務的混合方式以1.09億美元收購Vewd ——7月6日,Vewd是全球領先的OTT和混合電視解決方案提供商,每年交付3000多萬台連接電視設備。此次收購通過其品牌TiVo和全球最大的智能電視中間件獨立供應商,使Xperi成為領先的獨立媒體平台。此外,該交易使Xperi能夠在歐洲安裝約1500萬台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實現貨幣化,包括激活TiVo+,這是一種免費支持電視服務的廣告。
2. 三星電機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擴大FC-BGA基板產能 ——7月4日,三星電機宣布計劃在韓國和越南的FC-BGA基板生產上投入更多資金,其在公告中指出,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用於韓國釜山、世宗以及越南工廠的設施建設。該公司計劃通過此次投資,積極應對半導體的高性能化及市場增長帶來的封裝基板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將在韓國首次實現年內伺服器用封裝基板量產,通過擴大伺服器、網路、車載等高端產品,強化全球三強地位。
3. Wolfspeed:預計8英寸SiC新廠2024年達產 ——今年4月,Wolfspeed正式啟用其位於美國紐約州馬西的最先進的莫霍克谷SiC製造廠,莫霍克谷工廠是世界上第一個8英寸碳化硅晶圓廠,今年5月WolfSpeed公布 2022 會計年度第三季 (日歷年 Q1) 財報公司,CEO Gregg Lowe當時表示,位於美國紐約州的8英寸SiC新廠已啟用並試產,預估明年上半年可望顯著貢獻營收。全球第一座 SiC 8英寸廠未來可望建立起 SiC 生態體系,預估 8英寸廠營收明年上半年起將開始大幅增加。
4. 美光將在2023財年減少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7月2日,美光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包括PC和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市場終端需求疲軟,已顯著拖累了全球內存行業的需求。因此該公司決定在2023財年減少其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5. 日月光中壢廠第二園區將於7月15日開工 ——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將於7月15日舉行中壢廠第二園區動工典禮。 據台媒《中央社》報道,中壢廠第二園區廠房用於擴充IC封裝測試產線,預計將於2024年第三季度完工。不過日月光並未揭露新廠未來的投資金額,業界估計會在百億新台幣以上。
6. II-VI收購Coherent獲中國批准 收購總價約70億美元 ——6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決定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II-VI收購Coherent。根據合並協議中的條款,在交易完成後,Coherent的每股普通股將兌換為220美元現金和0.91股II-VI普通股, 收購總價大約為70億美元。此前,II-VI預計其對Coherent的並購將於2022年7月1日左右完成。
技術與業務
1. 三星成立半導體封裝工作組 ——7月5日,報道稱,該工作組由三星電子於6月中旬成立,直接隸屬於DS業務部首席執行官Kyung Kye-hyun負責。這團隊由來自DS部門測試與系統封裝(TSP)的工程師、半導體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以及該公司內存和代工部門的管理層組成。預計該團隊將提出先進的封裝解決方案,以加強與客戶的合作。Kyung的舉動表明他對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的重視。
2. 供應鏈廠商稱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 ——7月4日,據台媒報道,此前傳出蘋果考慮下調iPhone 14出貨量,由原定9000萬部減少10%。而中國台灣供應鏈廠商表示,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iPhone 14首批9000萬的出貨目標保持不變,按照蘋果慣例,要等到新產品上市後,觀察終端市場實際銷售情況,再來做第二波或是第三波調整。因此,目前說下調10%備貨量的說法有點太早,供應鏈目前備貨與生產都處於正常水平。
3. 東芝涉足新一代電動飛機馬達業務 ——7月2日,東芝將涉足新一代電動飛機核心部件馬達的生產。據悉,東芝開發出了幾十人乘坐的中型機所需要的兼顧輸出功率與小型輕量化的技術,目標是到21世紀20年代後半期實現商業化。
4. 新思 科技 攜手台積公司推出全新射頻設計方案 ——6月29日,新思 科技 近日推出面向台積公司N6RF工藝的全新射頻設計流程,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需求。台積公司N6RF工藝採用了業界領先的射頻CMOS技術,可提供顯著的性能和功效提升。新思 科技 攜手Ansys、Keysight共同開發了該全新射頻設計流程,旨在助力共同客戶優化5G晶元設計,並提高開發效率以加速上市時間。
高管與人才
1. 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美國掀起「搶人大戰」 ——6月30日,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巨頭扎堆在美國新建晶圓產能,這批新晶圓廠預計在2024年開始就將陸續建成投產,將需要至少27000名合格一線工程師,但美國國內學者估計,該國本土勞動力供給不足以填補需求,至少需要引進3500名海外工程師,其中主要將來自於大中華區,學者擔憂,根據目前移民政策,如此規模的工簽將幾乎不可能被核發。
2. 台積電去年全球員工薪酬中位數增至206萬新台幣 ——7月1日,台積電日前更新的年度永續報告書顯示,2021年全球員工薪酬中位數增至206萬新台幣。台積電去年全球共有1.2683萬名新進員工。截至去年底,全球共計6.5152萬位員工。台積電指出,除近年來高 科技 產業快速成長,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流動加速,2021年度招募量較前幾年顯著增加。
3. 中芯國際:公司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因退休離任 ——6月30日,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周梅生博士的退休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另外,經公司研究決定,新增認定金達先生及閻大勇先生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4. Arm表示將利用IPO收益推動交易和招募更多員工 ——6月29日,Arm公司希望利用接下來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所籌集的資金來促進交易和僱傭更多員工,以開展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校對/Humph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