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買生物制葯股票,請問生物制葯股票有哪些的
經查證核實,生物制葯股票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多隻個股:600821華北制葯;600196復星醫葯;600201生物股份;600645中源協和;600332白雲山;002007華蘭生物;002680長生生物;002582未名醫葯;000739普洛葯業;000661長春高新;002038雙鷺葯業;002022科華生物;安科生物(300009);300401花園生物;300122智飛生物。。。。
⑵ 長春長生百日破股票代碼是多少
股票名稱:長生生物
股票代碼002680
⑶ 長生不老葯再被熱炒,一瓶1799元有公司收5漲停,實際僅是食品
文|王燦
編輯|鹿鳴
繼去年NMN(註:NMN即β-煙醯胺單核苷酸,有觀點稱其是一種抗衰老保健品)被輿論冠以「長生不老葯」、「長壽葯」之稱,並因巴菲特「背書」而大火後,NMN相關概念近日在二級市場被熱炒。
自7月9日起,包括金達威、雅本化學、兄弟 科技 、銀禧 科技 、紅太陽、友阿股份在內的「NMN概念股」股價漲勢明顯。其中,金達威、雅本化學、兄弟 科技 股價分別曾五連板、三連板、兩連板,金達威總市值增加近100億元。
7月16日,A股多股下跌,NMN概念股多也下跌4%-10%,雅本化學、兄弟 科技 跌幅均超過10%。
這輪行情自7月9日開始。值得注意的是,金達威董秘7月9日在互動平台表示,金達威在美國工廠生產的Doctor ' s Best NMN β-煙醯胺單核苷酸NAD抗衰老逆齡,已經上市銷售。
據鳳凰網 財經 統計,7月14日晚上七點許這款產品的月銷量為536件。16日下午,金達威旗下doctorsbest官方旗艦店所售首批NMN產品已售罄,後又開啟新預售,預售量近300件。店內NMN產品價格在1499元至1799元不等。
店鋪客服向《 財經 天下》周刊表示,doctorsbest的產品是膳食營養補充劑,美國原裝進口,產品本身沒有任何副作用,「我們的商品在美國屬於食品,在中國算保健品。」
對於股票異動,金達威15日晚回應稱,公司在Doctor's Best天貓旗艦店銷售的一款NMN產品占公司的銷售比例很低,未對公司目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且未來可實現的銷售規模亦存在不確定性。
NMN真的能讓人「抗衰老」嗎?
公開資料顯示,NMN即β-煙醯胺單核苷酸,在人體中是NAD+(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稱輔酶 I)的前體,後者則是一種催化細胞代謝功能的輔酶,可幫助促進糖、脂肪、氨基酸的代謝,參與能量的合成。
2020年5月,發布在《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的一篇綜述指出,哺乳動物的NAD+水平隨著衰老而降低;且由於不會被細胞吸收而無法直接補充,可以通過補充NAD+的前體來提高NAD+水平。在小鼠模型中,補充NAD+水平的策略延長了動物 健康 生活的壽命。
但從小鼠模型到人類臨床應用之間隔著相當的距離。
清華大學葯學院教授王戈林曾談及國際上對NMN和NR的相關研究。王戈林稱,這些研究不僅與衰老相關、還與代謝疾病等相關,試圖回答的科學問題是,在生物體內的利用度是多少,安全劑量是多少,是否對疾病有效等相關問題,以期形成嚴格意義上的葯物。
除了NMN外,NR(煙醯胺核糖)也是最常被檢測的一種前體,前述綜述指出,目前對NMN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對NR的幾項臨床試驗雖然結束,但是樣本數目都比較小。該文章表示,在動物模型中展現的益處能否在人體中重現仍需要進一步確認。
缺乏人體臨床數據是目前對於「NMN抗衰老」的最大質疑。
據界面新聞援引清華大學葯學院院長丁勝觀點稱,「目前並無人體試驗證據證明服用NMN或者NR可以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這種論證將非常難。」長城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NMN/NAD+的抗衰老、DNA修復等功效及機理尚未大規模臨床應用於人類身上。
對於沒有人體臨床數據等質疑,另一NMN產品生產公司基因港的創始人王駿曾回應稱,「做科研是一個 探索 的過程,不可能一步登天,總要有人先試。」
綜合來看,NMN的抗衰老「功效」對人類是否適用或尚缺乏定論。
產品價格不菲
NMN目前遠未到可以被認定為「長生不老葯」的地步,但市面上已不乏NMN商業化產品。這些被戲稱為「長壽葯」且價格不菲的產品來自哪裡?
公開資料顯示,NMN商業化起源可追溯至哈佛大學教授(David Sinclair)的一篇文章。2013年,在《細胞》上發文稱,用NMN提升NAD+一周後,22個月大的小鼠與6個月大的小鼠在線粒體穩態、肌肉 健康 等關鍵指標上有相似的水平。
該理論後被多家公司引為理論基礎或宣傳手段,其中包括美國霍伯麥(Herbalmax)公司、金達威旗下doctorsbest等。其中,金達威的NMN產品宣傳頁上掛出了Sinclair的相關履歷,並提到其「支持補充口服NMN補充NAD+」,來為自家產品背書。
目前主打NMN產品的公司並不多。據長城證券研報,主流NMN產品大多數來自美國、香港、日本等地,其中以美國的Herbalmax,香港的基因港和日本的Shinkowa等公司的下屬品牌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巴菲特旗下供應鏈公司McLane表示同Herbalmax達成戰略合作,以推動其產品普及。這似乎為NMN產品「背書」。
不過,NMN產品的價格都不便宜。淘寶上Herbalmax官方旗艦店的NMN產品售價有1980元、2980元兩檔;基因港官方旗艦店的NMN產品售價在499元至2000元之間。
上述公司並未對外披露過NMN產品的相關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港創始人王駿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大家能夠用買「一杯咖啡」的成本來負擔基因港的產品。這個願景和目前基因港產品的定價相差不小。
A股概念股為何火熱?
再看A股被熱炒的「NMN概念股」,其中金達威、友阿股份、銀禧 科技 的業務直接和NMN產品或NMN產品的銷售有聯系;雅本化學、兄弟 科技 和紅太陽的業務則涉及到煙醯胺生產。
不過,《 財經 天下》周刊查閱金達威過往公告,並無更多涉及NMN產品的相關信息,也無相關財務數據。
友阿股份方面,公司僅在15日表示,於2020年年初與Herbalmax中國代理商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Herbalmax品牌已在公司電商平台售賣、在線下體驗店體驗展示。
銀禧 科技 則表示,公司參股孫公司景航新材料投資的蘇州引航生物 科技 NMN相關產品目前屬於研發早期,未來能否研發成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該公司尚處孵化期,尚未盈利。
對於其他僅涉及煙醯胺項目的「NMN概念股」來說,其股價更像是被帶動上漲。
NMN概念被熱炒時,有券商發文稱看好NMN未來市場。中信證券化工首席分析師王喆認為,當前國內每1%保健品人口對應的NMN市場空間為304億元。國信證券浙江分公司也在相關文章中表示,行業遠期市場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不過,在NMN產業化、商業化進程剛才起步的當下,這尚待時間驗證。
⑷ st長生股票是什麼意思
每年在ST股票上投資失敗的人數不勝枚舉,但是ST股票到底是什麼卻鮮為人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定要耐心讀下去,需要特別注意第三點,稍有疏漏會釀成大錯。
在我們詳細講解股票ST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今日機構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趕快查看領取: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1)股票ST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ST的意思很簡單,就是Special Treatment,指的是滬深兩市交易所給那些財務或其他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警示的政策,在股票的名字前添加「ST」作為警示,俗稱戴帽,用這個來告知每個投資者需要小心這種股票。
要是這個企業的虧損達到了三年,那就會改成「*ST」,表示個股有很大可能性會退市,因此,遇到這種股票,一定要比平時更加小心謹慎。
這樣的上市公司除了帶帽,還要考察一年時間,在此期間股價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於2019年康美葯業爆出300億財務造假,往日的A股大白馬在案件發生過後變成了ST康美,在此之後,連續15個跌停板、43天蒸發超374億的市值。
(2)股票 ST如何摘帽?
如果在考察期間的上市公司年度財務狀況恢復了正常、那麼審計結果就表明財務異常的狀況已經消除,仍為正值的的公司凈利潤,是在扣除了經常性損益後依舊為正值,公司的運轉還是持續正常的情況下,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請撤銷特別處理了。
對於俗稱的「摘帽」,就是在通過審批之後被撤銷掉的股票名稱前面的ST標記。
通常之下一波上漲的行情是在摘帽之後迎來的,像這類股票我們可以重點關注,順勢賺點小錢,要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第一時間獲得這些摘帽信息呢?下面這個投資日歷絕對能幫助你,哪些股票進行分紅、分股、摘牌等信息每一天都會有提醒,趕緊戳開以下鏈接吧: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3)對於ST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萬一手頭里的股票不走運變成了ST股票,那必須重點關注5日均線,然後把止損位設置在5日均線之下,股價跌破5日均線之後,一定要迅速清倉,及時出局,避免出現持續跌停,被套的死死的。
另外一點就是,投資者千萬不要去建倉帶ST標記的股票,因為這一類型的股票在每個交易日的最大漲跌幅只有5%,其操作難度算是比較高的,並且十分難以把握投資節奏。
要是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我推薦給你一款必備炒股神器,只需輸入代碼,便可以知道股票怎麼樣:【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⑸ 康美葯業3連板背後的殘酷!神秘二股東40億巨虧83%,真正風險還未出清
ST康美又雙叒漲停了。
繼周一、周二一字漲停後,在今日指數窄幅震盪背景下,ST康美再次漲停,讓人看不懂。截至收盤,ST康美報3.54元/股,今日放量成交7.53億元,較昨日2885萬元成交暴漲25倍。似乎投機資金未把證監會對ST康美的頂格處罰當回事,反而是「利空出盡是利好」,ST康美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被推上漲停板。
3連板背後,誰在豪賭ST康美?
ST康美年初自曝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本令投資者怒不可遏,誰曾想到,隨著證監會調查落地,才發現,康美早就駕輕就熟。
而就在此時,ST康美股價不跌反漲,連續3日上演漲停大戲,這瘋狂背後是誰在炒作,又是誰在豪賭?
28萬股民在狂歡時候切記不要忘記風險。回想長生生物,停牌前公司曾連續7連板,股價從2.8/股元漲至3.94元/股,但短暫的漲停未能拖慢退市的腳步,3月15日起,深交所暫停長生生物股票上市。
神秘二股東40億資金3年縮水83%
根據五礦信託官方披露的信息,五礦精選成立於2016年10月9日,規模40億,但項目經理、項目期限、資金運用方式等重要信息均未披露。
ST康美2016年年報顯示,五礦精選持有ST康美2.3億股,當時市值約40億元左右,成為康美第二大股東,並在2017年3季度增持237萬股,此後,五礦精選持有ST康美的股票規模一直不變,而ST康美年報也一直未曾說明五礦精選是否與馬興田夫婦有關系。
有意思的是,五礦精選在ST康美2018年5月股價達到 歷史 最高28.25元/股時沒跑,在2018年10月17日股價暴跌時依舊沒跑,在2018年12月證監會對ST康美啟動調查後也未曾撤離,今年ST康美年報自曝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之後仍未選擇離開……截止上周五(8月16日),五礦精選累計凈值已經跌為0.176元/份,40億的本金已經縮水了83%,虧損約33億,而ST康美股價從2016年底至上周五,已經下跌約82.4%。
⑹ 長生生物關門沒
深陷狂犬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長生生物,在7月16日跌停,報22.1元,對應總市值215億元,縮水24億元。今年以來,其股價不斷上漲,最高達到29.99元/股,對應總市值暴漲超1倍。截止到7月13日收盤,報24.55元/股,對應總市值為239.04億元,較年初總市值上漲70%。
7月16日,北京鼎臣醫葯資訊創始人史立臣對新京報記者稱,企業會出現記錄造假的范圍較大,「疫苗生產比如說溫度上的記錄、數量上的記錄、人員等涉及生產管理層面的都有可能造假。」,「GMP要求的對關鍵生產的數據一定要及時准確地記錄下來」。
至於出現造假的原因,史立臣表示,一般是為了降低成本,「舉個簡單的例子,配料應該配100公斤卻只用了80公斤,或者應該在某一個溫度階段放24小時,卻只放了兩個小時」。
在7月16日多次致電長生生物了解相關情況,電話始終未能接通。
2017年賣出全國近1/4狂犬疫苗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公布的2017年狂犬疫苗批簽發及市場需求情況,目前市場主要生產企業是廣州諾誠、遼寧成大、寧波榮安和長生生物,2017年4家企業合計批簽發佔比88.63%。在狂犬疫苗市場,長生生物2017年的狂犬疫苗銷售量占我國市場的23.19%。
長生生物稱,從批簽數量看,狂犬疫苗和水痘疫苗已經位於國內的第二位。根據長生生物2017年年度報告,公司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批簽發量分別為577萬人份和1011萬人份,其中公司主要產品凍幹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凍干水痘減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的批簽發數量分別為355萬人份、360萬人份、257萬人份、272萬人份。
2016年、2017年,長生生物的疫苗製品銷售量分別達到了1792.9萬人份、1784.7萬人份。
7月16日早間,長生生物公告中稱,因暫時無法預計准確的復產時間,此次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停產將對長春長生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雖然長生生物在狂犬疫苗中佔有量較高,但長生生物的停止生產,不會造成我國市場上狂犬疫苗缺少的情況。
史立臣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國內生產狂犬疫苗的企業較多,「狂犬疫苗的生產數量不取決於企業本身的產能,而取決於相關部門的簽發數量。」
焦點1
實控人為一家三口公司曾多次涉行賄
2015年,長生生物作價55億元,借殼江蘇的上市公司黃海機械,後來黃海機械改名為長生生物,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高俊芳、張洺豪、張友奎三人,分別持有長生生物18.18%、17.88%、8.24%的股權,三人是一致行動人。
根據當時的收購報告書,高俊芳、張友奎為夫妻關系,高俊芳、張洺豪為母子關系。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實際控制人之一的張友奎,曾任職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幹事、副處長。高俊芳現為吉林省政協委員、長春市人大代表。
長生生物在市場推廣上還存在採取非法行賄手段的情況。7月16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到相關行賄案例有11個。例如中國裁判文書網2017年12月發布的一份刑事裁定書顯示,河南寧陵縣前防疫站葯房科科長史某,在2010年至2015年,非法收受長春長生業務員吳玉海狂犬疫苗、水痘疫苗回扣款164000元。另一曾任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的宋某某,曾收受長春長生經銷商吳某回扣款124680元。
焦點2
買上百億理財產品、研發費用僅1.22億
2017年,長生生物的營收達到15.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6億元。據長生生物財務報告,公司銷售疫苗的毛利率達到了86.44%。
在賺錢的同時,長生生物2017年度委託理財發生總金額達到了111.58億元,其中募集的資金產生的理財發生額為63.45億元,自有資金產生的理財發生額為48億元。截止到2017年年底,長生生物仍有20.5億元理財產品尚未到期。
在2017年度,長生生物的投資收益為7422.8萬元,佔到公司利潤總額比例的11.17%。長生生物稱,是公司利用閑置資金和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所致。
但反觀長生生物的研發費用,卻只有理財總額的1%。2017年,長生生物的研發費用只有營業收入的7.87%。數據顯示,2017年長生生物的研發人員數量有153人,研發人員數量佔比為14.96%,研發投入金額為1.22億元。2016年,長生生物的研發投入金額為4333.6萬元。
焦點3
4月以來大股東頻繁減持
自今年4月以來,長生生物的第四大股東,曲水卓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曲水卓瑞)頻繁減持長生生物股票。
在2015年長生生物借殼黃海機械時,曲水卓瑞就是長生生物的第三大股東,持股10.92%。借殼成功後,曲水卓瑞成功躋身進入已經上市的長生生物前10大股東之中,最初持股比例達7.53%,是長生生物的第四大股東。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曲水卓瑞持有長生生物6.77%的股權。今年4月19日、4月25日,曲水卓瑞分別減持長生生物股票50萬股、50.8萬股。今年6月,曲水卓瑞更為密集減持,分別在5日、6日、26日、29日4次減持手中長生生物股票。7月2日、6日又分別減持。
據長生生物7月10日公告,曲水卓瑞在4月以來通過大宗交易9次減持手中的長生生物股票,減持均價從18.7元到22.2元不等,累計減持數量1723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1.77%。
來自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