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度」阿里巴巴66億元戰略增持圓通快遞:阿里在防守,圓通要進攻
阿里巴巴與圓通快遞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9月1日晚間,圓通速遞(600233)發布公告稱,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蛟龍集團」)、喻會蛟(又名:喻渭蛟)、張小娟與阿里巴巴集團內企業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以17.406元/股向阿里網路轉讓 379179681 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2%,轉讓價款合計66億元。
9月2日早盤,港股圓通速遞國際股價持續拉升,漲幅超100%,成交額超6700萬港元,市值超16億港元。圓通速遞A股一度觸及漲停。
阿里巴巴於2015年已入股圓通,通過旗下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合計持有圓通331635663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占圓通股份總數的10.50%,是圓通的第二大股東。本次轉讓完成後,阿里將合計持有圓通22.5%股份。
公告稱,此舉是為進一步強化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資本合作紐帶,促進雙方共同推進快遞物流、航空貨運、國際網路及供應鏈、數字化技術等的協同合作和優勢互補,增強雙方全球化綜合服務能力。
8月21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阿里巴巴希望增持約30%的圓通快遞股份,並成為圓通的最大股東。當時界面新聞曾詢問雙方,阿里巴巴以嚴厲的措辭「假消息」否認該消息,圓通當時則表示暫不回應。
如今靴子落地。不過,具體交易的股份只有12%,阿里並未控股,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依然掌握圓通實際控制權,合計持股比例為41.65%。
阿里增持圓通並不令人意外,這是雙方十多年來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圓通需要阿里,而阿里也需要圓通。
物流對於電商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阿里巴巴近年來通過菜鳥網路致力於打造一張全球物流骨幹網,其中,國內快遞網路是其戰略布局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於京東的自建物流方式,對於與淘寶一同成長起來的電商快遞企業,阿里巴巴採取的主要方式是股權投資。
2013年,阿里巴巴牽頭成立了菜鳥,2016年,菜鳥又牽頭與三通一達、百世等共同成立了「菜鳥聯盟」。馬雲曾多次表態:「阿里永遠不做快遞,菜鳥網路的『智能骨幹網』建起來後,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
阿里已經陸續入股了其他快遞公司,分別為:申通(14.65%+約31.35%股份的購股權)、中通(8.7%)、百世(約33.0%)、韻達(2%)。
具體來看,與阿里在股權關繫上走得最近的申通、百世,目前在頭部六家上市快遞公司中市場份額、菜鳥指數等服務質量排名相對靠後。盡管韻達快遞也是「菜鳥聯盟」的一員,但阿里僅通過買入其他股東股份的方式進而持有其2%的股份,無緣董事會席位,話語權最弱。
在已經是第二大股東的情況下,阿里巴巴還需要進一步增持圓通嗎?
回顧 歷史 ,喻會蛟與阿里巴巴的關系也非常緊密:
早在2005年,圓通就在業內率先接入創立不久的淘寶平台;
2019年菜鳥全球物流峰會上,喻會蛟曾現場透露,阿里投資中通、申通其他兩家快遞公司時曾徵求過他的意見。
如此看來,阿里巴巴想要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進一步加強與包括圓通在內的「菜鳥聯盟」之間的聯系,更像是一種戰略防守:趕在競爭對手之前,卡位關鍵的快遞物流資源。
除百世外,圓通作為最早接受阿里入股的快遞企業,在2015年曾一度取代申通成為行業市場份額第一的快遞企業,然而後來被中通、韻達等對手先後超越。喻會蛟曾提出圓通要「二次創業」,想要重返高位的目標很明確。
在業內,圓通快遞以「敢為人先」的企業管理風格著稱:2005年成為第一家接入淘寶平台的快遞;2016年成為中國快遞物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通過收購香港先達物流(後改名圓通速遞國際),最早搭建了「A股+H股」上市公司平台;在「通達系」快遞公司中,圓通還最早自購全貨機,引進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總裁、最早推出中高端快遞產品……
不過,圓通多次前瞻性舉措並未得到預期的回報。
例如,2018年10月,圓通率先在「通達系」快遞企業中推出全新的中高端直營快遞品牌「承諾達特快」,然而該業務在一年後即被曝出業務停擺、團隊解散;圓通早在2017年曾挖來德邦、華宇系高管鄧小波擔任圓通快運CEO,但直到鄧小波2019年從圓通副總裁離任,圓通快運也再無消息。
反觀其競爭對手順豐、中通等,快遞產品分層策略穩步推進中,快運業務正在成為業績新增長點。
圓通近五年落後的問題直指企業內部管理。
目前,喻會蛟集中精力履行董事局主席職責,而長期擔任圓通董事、曾在雲峰新創任職的職業經理人潘水苗擔任總裁。
這一變化反饋到業績上,今年圓通整體表現出不錯的增長勢頭。從不久前公布的2上半年業績報告來看,圓通實現營業收入145.81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歸母凈利潤9.71億元,同比增長12.55%;快遞業務量49.36億件,同比增長29.79%,市場佔有率達到14.57%,較2019年同期提升0.87個百分點。
圓通是上半年除順豐外唯一一家的實現營收、凈利同比增長的上市快遞企業。此外,在7月的公司經營簡報中,圓通的快遞業務量也延續了不錯的增勢。截至9月1日收盤,圓通報16.70元/股,總市值527.69億元。
如今市場份額上位於第三位的圓通,積極趕超處在第二位的韻達,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進一步凸顯。與宣布阿里戰略增持同日,圓通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6.3億股的方式募資45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將投向多功能網路樞紐中心建設、運能網路提升、信息系統及數據能力提升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資本、技術、流量……都是影響未來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而這些就是圓通接受阿里巴巴進一步增持可以帶來的想像空間。
在圓通的公告中稱,圓通與阿里、菜鳥戰略合作重點包括全球化和數字化。
圓通目前有12架全貨機,疫情以來深入參與了菜鳥全球包裹網路運行,執飛了菜鳥前往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地的外貿和抗疫運輸。圓通與菜鳥在香港共同投建的世界級物流樞紐,也在快速建設中。
在數字化方面,圓通與菜鳥將聯合開發運營快遞物流先進設備,建立智能物流大數據應用,進一步提升圓通業務運營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時,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未來會進一步支持以喻會蛟為董事局主席的圓通速遞全面發展,加強資本、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圓通速遞高質量發展。
目前,中國快遞行業的增速有所放緩,隨著二三線快遞企業相繼出清,快遞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激烈的行業競爭已經波及包括圓通在內的頭部快遞公司。2020年,順豐旗下一張對標通達系的加盟制快遞網路「豐網」呼之欲出,與拼多多緋聞傳得火熱的極兔速遞(J&T)進軍國內,與京東電商下沉戰略密切相關的眾郵快遞起網……新進入者又為電商快遞這片「紅海」市場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前不久,京東以阿里系電商未接納京東物流為理由終止與申通快遞的合作,電商對於物流的布局越來越深入,快遞公司也難以避免站隊,「電商-快遞」的抱團競爭成為大勢。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阿里巴巴在一次次加大對這些快遞公司的投資了。
2. 十大股東持股70以上的公司
保險是a股市場重要的機構資金之一,也是市場中具有相當權重的中長期資金。其倉位變化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103010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3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保險資金的身影,保險資金合計持有110.55億股。按去年四季度末收盤價計算,持有金額約為1076.84億元。平安銀行(937.93億元)、伊利股份(41.25億元)、魯花恆生(10.32億元)、雙匯發展(9.73億元)、東方財富(6.43億元)、東阿阿膠(6.33億元)、申萬宏源(6.12億元)、上海家化(4。紅鋅鍺、桃李麵包、重慶百貨、承德露露、新城控股、順鑫農業、同花順、中航飛機等也位居前列,均超過3億元。
從年報數據來看,平安銀行保險重倉主要是因為控股股東持有「兄弟股」作為保險資金。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其第一大流通股東,持有該股798.28億元,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和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分別持有該股135%作為第二、第五大流通股東。
從持股數量的變化來看,天保基建、湘潭電化、邁威為風險資本時期的新股,新股數量分別為299.15萬股、77.95萬股、72.31萬股。保險公司增持了雙匯發展、魯花恆升、重慶百貨、李濤麵包、久立特材、長青股份等6隻股票。增持股份數量分別為:2778.31萬股、1316.43萬股、1079.44萬股、523.24萬股、430.61萬股、29.24萬股。增持後,累計持股數量如下。張家界、蘭生、中體產業、飛力華、AVIC高科、順鑫農業、鞍鋼股份、深天馬A、信誠控制、方大特鋼、上海家化、中航飛機、承德露露、陽光城、馳宏鋅鍺、申萬宏源、伊利股份、平安銀行等18家個別保險公司資本期持股數量與上期持平。
上述36隻險資持股年內市場表現十分突出,期間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有27隻股票的股價表現跑贏同期大盤(上證綜指年內上漲24.47%),佔比75%。同花順(151.39%)、銀星能源(140.20%)、順鑫農業(78.61%)、新城控股(76.53%)、深天馬A(67.07%)、湘潭電化(65.67%)、AVIC高科(65.54%)、東方財富中體產業、方大特鋼、唐藝昕、邁威股份、申萬宏源、張家界、飛利浦、平安銀行、國瓷材料、久立特材、招商蛇口、蘭生股份漲幅均超過30%
優異的年報業績,或是保險持股取得搶眼市場表現的核心動力之一。36隻股票中,27隻股票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隻股票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0%以上,包括AVIC高科(263.85%)、魯花恆盛(147.10%)、久立特材(126.89%)、國瓷材料(121.81%)、新城控股(74.02)從年報凈利潤絕對值來看,年報業績增長的股票中,平安銀行(22
盡管有一波上漲,但根據機構預測的最高目標價和該股昨日收盤價,上述36隻保險股中的28隻仍有一定上漲空間。其中深天馬A(47.00%)、魯花恆生(42.00%)、東方財富(41.00%)、平安銀行(38.00%)、上海家化(36.00%)、久立特材(35.00%)、招商蛇口(33.00%)、馳宏鋅鍺。
3. 敬安的圓通快遞轉讓了嗎
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圓通速遞」)公告將轉讓全資子公司擁有的上海圓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圓驛租賃」)100%股權及其享有的對上海圓驛租賃的相關債權(以下簡稱「本次交易」)。
股權轉讓價格為2.09億元,相關債權轉讓價格為7898萬元,合計約2.88億元。
收購方為圓通速遞控股股東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上海圓驛租賃成立於2017年1月,注冊資本2億元。截至2017年底,上海圓驛租賃總資產達2.23億元,凈利潤達264萬元;2018年上半年總資產增至3.04億元,凈利潤達623萬。
上海圓驛租賃最近一年及一期主要財務指標如下
來源:圓通速遞公告。
公告稱,本次關聯交易符合圓通速遞整體發展戰略,利於優化資產配置,促進未來可持續健康發展。
零壹租賃智庫認為,注入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資產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此次圓通速遞將租賃業務剝離出來,或與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戰略定位有關。
End.
「2018'鏖戰'中國汽車融資租賃變革創新峰會
4. 圓通是什麼時候上市的
2016年10月20日。
2016年1月16日,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與圓通速遞有限公司進行資產重組,而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也向媒體承認確實計劃通過此舉借殼上市。
2016年3月22日晚間,大楊創世發布公告,圓通速遞將以175億元的價格向其借殼上市。
2016年10月20日,公司證券簡稱「大楊創世」更名為「圓通速遞」,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當日圓通速遞收盤報34.56元,大跌4.37%。
(4)圓通股票十大股東持股擴展閱讀:
圓通擬作價175億借殼上市 :
圓通上市的消息有了新進展。昨晚,大楊創世發出公告稱,公司擬通過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募集配套資金的系列交易,置出現有全部資產及負債,實現圓通借殼上市。圓通速遞整體作價175億元。
根據方案,公司擬將全部資產與負債出售予蛟龍集團、雲鋒新創,後者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交易作價為12.34億元。同時公司擬以7.72元/股,向圓通速遞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合計22.67億股,作價175億元收購圓通速遞100%股權。
此外,大楊創世將以每股10.25元,向喻會蛟、張小娟、阿里創投、光銳投資、圓鼎投資、灃恆投資和祺驍投資,共計7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3億元,用於轉運中心建設和智能設備升級項目、運能網路提升項目、智慧物流信息一體化平台建設項目建設。
交易完成後,公司總股本將大幅增至28.21億股,其中蛟龍集團持股比例為51.18%,為第一大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圓通速遞的實際控制人喻會蛟、張小娟夫婦。此外,阿里創投、雲鋒新創將分別持有公司股份11.09%和6.43%。
5. 入股圓通、中通、申通 阿里「吃」三通,快遞格局生變
頻繁入股快遞公司的阿里巴巴,終於集齊「三通」。
繼圓通、中通之後,申通也轉投阿里麾下。3月11日早間,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德殷投資。10日,德殷投資及實際控制人陳德軍、陳小英與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框架協議》,擬新設兩家與德殷投資處於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後,申通快遞將與阿里巴巴在物流 科技 、快遞末端、新零售物流等領域進一步 探索 合作。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仍為陳德軍和陳小英。
而阿里巴巴此舉使得其在快遞產業的布局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傳統的「三通一達」格局中,目前僅剩韻達一家沒有阿里巴巴參股。
受此消息影響,11日開盤申通快遞直接漲停,最新價報22.48元/股,目前市值313億元。
布局物流多年,「三通」及百世背靠阿里
截至目前,阿里已完成對圓通、中通、申通、百世等四家快遞公司的戰略投資。
最先納入阿里物流生態體系的是百世物流。這家快遞物流企業在上市之前就獲得了阿里系合計6輪融資,阿里系的股份佔比在其上市時已達29%,為第一大股東,投票權更是高達46.6%。
2015年,阿里283億元入股蘇寧雲商,其中95億元用於蘇寧物流即天天快遞。隨後,阿里巴巴聯合旗下雲鋒基金投資圓通快遞,當時持股約11%。2016年10月圓通快遞借殼上市,截至2019年1月4日,阿里巴巴系合計持有圓通快遞近17%的股份。雖然阿里在2018年四季度減持圓通逾50萬股,但仍是其第二大股東。
2018年5月,阿里系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目前,阿里巴巴對中通快遞持股約8.43%,為其第三大股東。
申通與阿里系在資本上的關聯也始於這一年。申通與其他通達系一道,全面清空所持豐巢 科技 股份,轉投阿里設立的菜鳥子公司浙江驛棧。根據當時公告,菜鳥子公司浙江驛棧共獲得31.67億融資,股東包括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其中,申通投入1億元占該公司1.40%股份。
阿里此次完成對申通快遞入股,也就意味著中國快遞市場幾大主要物流公司中的「三通」(申通、圓通、中通)及百世,背後均有阿里的身影。
對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物流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將物流成本從目前的GDP佔比16%降低到5%,從而提升整個製造業的效率。
以2018年三季度公布的營收數據計算,圓通、中通、申通是中國在A股上市民營快遞業中第二至第四位的企業,如若加上美股上市的百世(三季度營收71.89億元人民幣),四家快遞公司營收合計224.42億。
業績不佳、滿意度不高,阿里為何選擇申通?
2月3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18年快遞服務用戶滿意度、時限准時率調查結果。快遞企業總體滿意度排名依次為,順豐速運、郵政EMS、京東物流、中通快遞、韻達速遞、圓通速遞、百世快遞、申通快遞、德邦快遞、優速快遞。
值得注意的是,申通創始於1993年,是「三通一達」中成立最早的快遞企業。不過,早先業績與其他幾家快遞企業不分上下的申通,在近年來卻表現不佳。
截至2018年前三個季度,申通快遞營業收入為111.03億元,其凈利潤為16.11億元。相比之下,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在A股上市後的凈利潤分別為30.28億、19.81億,均超越了申通。
從2016年初以來,申通快遞股價總體呈下跌趨勢。其曾在2016年1月5日創下47.34元最高價,去年8月最低點僅為14.21元。市值在兩年半內蒸發超過450億元。
申通股價一路下行或與其不斷增加的股權質押有關。根據申通快遞2018年一季報,申通前十大股東中,僅陳德軍和上海磐石熠隆投資未進行股權質押,公司有近36%的股份被質押。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申通在2018年持續加強對轉運中心投入,先後收購了北京、武漢、貴州、昆明等地的中轉中心,以提高轉運中心直營化比例,從而提高收入和服務。
「阿里入股申通的時機非常好,申通估值處於相對比較低谷的位置,也是扭轉回升之前。」貫鑠企業CEO、快遞專家趙小敏稱,在過去的一年裡,市場加速擠掉泡沫,目前的申通估值處於合理位置。
與此同時,阿里為了實現買全球賣全球以及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的目標,國內國際商品進入中國需要電商承擔更多的責任。將申通納入體系後,將使電商快遞網路承擔更大的責任。
「對申通真正的考驗,在於四季度旺季到來之前,能否利用好淡季來改善自己的經營管理、網路建設、團隊重塑以及服務提升。加之阿里入股後,申通的美譽度和認可度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申通的網路信心也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這有利於申通用更多時間來改善自己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如果這幾點都做到的話,那麼申通在今年下半年的排名和份額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韻達的估值一直比較高,尚未納入阿里物流體系。不過,距離雙方動作也許不會太遠。截至發稿,對於此事,韻達方面未正面回應記者。
阿里大物流布局中,申通有何價值?
業績快報顯示,申通快遞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0.14億元,同比增長34.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45億元,同比增長37.46%。截至2018年末,申通快遞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84.90億元,同比增長25.73%。
根據公告,阿里通過投資申通快遞母公司的方式,將間接獲取申通14%股權,此舉被看作是入股圓通、百世、中通之後的延續。
「上千億不夠就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投資都投在這上面,」去年5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阿里巴巴將投入千億人民幣建立全國智能物流骨幹網。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聯合復星、富春、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組建菜鳥網路 科技 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的電商開放平台模式類似,菜鳥自身不做快遞,而是通過平台模式,用技術手段提升系統運力。
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量也快速增長。以天貓雙11為例,單日物流訂單量從1.52億增長到10.42億,物流難度指數級增加,但前1億個包裹的簽收,從9天提升到2.6天。從2012年至今,全國快遞平均攬收簽時效已經從4天以上,提升到2.5天左右。
截至2018年底,菜鳥物流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1325億元。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目前「三通一達」所在的加盟制電商物流市場已經基本沉澱下來,處於開始歸位的階段。目前在京東和順豐兩強並立的情況下,作為流通企業的阿里為了在國內市場站牢,實現更穩定高效的配送服務,菜鳥需要強化其平台化的優勢。而阿里通過投資入股深化合作,正在通過資金的紐帶,打通倉干配送資源,增強其對快遞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他認為,數字供應鏈轉型中,商流、物流、資金流合築的數字化供應鏈大閉環結合得更加緊密,系統的優化需要集群協同,而菜鳥已經初步形成平台型供應鏈的形態。合作夥伴越多,對數據的顆粒度就會更細化。
「日本物流企業生態間通過小額持股,形成生態協同並實現全局優化的模式已經十分成熟。」他介紹,日本模式為中國物流企業的協同優化提供了參考。目前碎片化的中國供應鏈優化過程,一定是全局的優化。他認為,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需要從鏈條上優化。而阿里作為平台型供應鏈企業,為了實現全流程的效率優化,只能與合作夥伴企業捆綁得更緊密,合作的層級更深,才能積累影響力和話語權。
阿里捆綁「三通」,順豐會焦慮嗎?
在菜鳥與「三通一達」合作日漸緊密的同時,有聲音認為被遺忘的快遞龍頭順豐正在面臨挑戰。
根據已公布2018年業績的三家快遞公司財報,順豐營收雖居首位,但27.6%的增速遠低於申通的34.42%與韻達的38.48%;同比增長-4.57%的凈利潤更是遠落後申通37.46%與韻達67.34%的同比增長。
在順豐控股一直構建的「護城河」業務增長乏力之時,其他快遞物流企業卻在不斷強化重視服務的時效配送業務。中通快遞的「次日達」、韻達股份的「韻准達」等服務均承諾了頗具競爭力的服務性價比。
此外,早在2017年6月,順豐與菜鳥,雙方相互指責對方暫停開放數據介面事件更是被解讀為雙方交惡。
不過,也有業內聲音認為,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菜鳥是做物流界的淘寶和物流神經中樞,順豐則定位於物流、流通、數據、貿易、商業等板塊,通達系企業則相對處於價格驅動和人員聚集階段,彼此之間缺少可比性,菜鳥會和順豐是戰略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