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民眾金融科技的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民眾金融科技的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2-01-21 17:02:51

Ⅰ 互聯網金融真的能「顛覆」傳統金融嗎

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超越邊界
這里所說的邊界,既包括地域邊界,也包括人群邊界,還包括時間邊界。傳統銀行往往只能服務於所在網點周邊地區,而互聯網金融是直接面向所有人。傳統銀行更多地關注大客戶、大企業、有錢人,而互聯網金融更強調普惠,服務門檻直接降到百元級。傳統銀行營業網點辦公時間「朝九晚五」,而互聯網金融可以隨時提交業務請求。總之一句話,互聯網金融正在超越了傳統金融服務邊界,他的終級目標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連網設備均可以享受最及時、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2、重建規則
互聯網每進入一個行業,就會顛覆一個行業,為什麼?因為互聯網企業不按常理出牌,敢於、擅於重建規則和生態。這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跨界打劫和破壞性創新,背後的邏輯很簡單:通過互聯網創新重塑產業鏈,再重建利於自己游戲規則,倒逼既有企業服從新規則!
3、盈收後置
先圈地,後賺錢,是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生存法則之一。為了圈到人,互聯網公司是不惜下血本的,各種燒錢大戰就是實實在在的案例。互聯網企業將這種玩法帶到金融領域,讓傳統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應對。余額寶、微信錢包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做到上億用戶,傳統銀行想都不敢想。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金融服務的實現形式,還改變了金融機構的盈收模型。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但我們絕不可忽視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意義。未來的金融機構,不懂金融會死,不懂互聯網會死得更慘!

Ⅱ 民眾投顧是以客戶為出發點嗎

在實踐過程之中,民眾投顧做到了以客戶為出發點,為了解決用戶的痛點,提高用戶的體驗去發展金融科技的技術,建設完善的系統及產品體系。

Ⅲ 保險業可以從金融科技中學到什麼

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內容提要:保險具有社會管理功能這一論斷的提出,是對保險業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內在特質的客觀認識,是對保險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並扮演重要角色的科學總結。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體現在:穩定經濟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激活儲蓄機制;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有利於構建國家公共事務應急體系;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科技創新。全面科學認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有利於更好地指導保險實踐,推動保險業的全面進步。一、對保險功能認識的演變歷程時至今日,我國關於保險功能的學說主要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可稱之為「單一功能說」,也即傳統的保險功能說,認為保險只具有經濟補償(或給付)的功能;第二階段可稱為「二元功能說」,這種學說除了認識到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之外,認為保險還具有資金融通的功能;第三階段可稱之為「三元功能說」,以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上任後關於保險功能的闡述為代表,認為現代保險同時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三項功能。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樣,對保險功能的認識,也取決於當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因此,對保險功能的認識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而每一次認識的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逐步推進,對保險功能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到成熟、由單一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功能的內涵、外延不斷地得到擴大。「三元論」的保險功能說就是這一認識過程發展的必然結果。商業保險最初發軔於14世紀後半葉義大利的海上保險,是從行會合作保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會員既是保險人又是被保險人。此時尚沒有引進精算技術,仍處在保險的低級形態,保險的唯一功能就是經濟補償,體現為會員之間的保險分配關系。由於缺少科學合理的數理技術支持,保險的功能發揮受到很大限制。17世紀後半葉,保險精算學產生,使理論意義上的人壽保險轉化為現實意義上的人壽保險,開創了人壽保險發展的新局面。從數理技術上來說,保險作為一種風險轉移手段,主要是運用風險匯聚機制,集合具有風險厭惡偏好的投保人並收取保費建立保險基金,對少數發生保險事故的被保險人進行經濟補償和給付,從而實現風險在投保人之間的分散,這就是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給付功能。保險經營技術的解決,大大促進了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發揮。這一階段,社會對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有了充分認識,傳統的「經濟補償說」主要形成於這個階段。此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市場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金融市場逐漸成為經濟生活的主動脈。現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對儲蓄資源進行時間和空間的配置,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作為金融產業鏈中的一環,保險業承載和發揮了資金融通的功能。保險業的金融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通過承保業務獲取並分流部分社會儲蓄,另一方面又通過投資將積累的保險資金運用出去,滿足未來的支付需要。保險體系吸收的資金(特別是壽險)大部分是長期資金,這是其區別於銀行儲蓄資金的主要特點。隨著保險業的壯大,西方發達國家中許多商業保險公司作為「契約型儲蓄機構」,發揮資金來源穩定、期限長、規模大的優點,通過持股和相互參股方式,成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穩定力量,作為金融中介最活躍的成員之一,其資金融通的功能逐漸深入人心。這一階段一直延續至今並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也是伴隨著保險業的發展和保險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深化的。一般來說,不同時代、不同經濟背景的學者,對保險相關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識難有統一,但對於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則出現顯著的趨同現象。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保險業的發展日益呈現國際化、專業化的顯著趨勢,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保險作為金融業三大支柱之一,在發揮傳統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功能的同時,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人現代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著協調社會經濟生活、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經濟學家彼得。F.德魯克說,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於促進西方世界在18、19和20世紀的經濟進步所起的作用與企業和商業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彼得。L.伯恩斯坦在《抗爭命運:值得注意的風險》一書中也指出,一個社會理解、度量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是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主要區別之處。因此,此次吳定富主席高度概括和總結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可視作對保險業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內在特徵的客觀認識,是對保險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並發揮重要作用的科學總結。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體現及提出意義(一)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從本質上講,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是通過促進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對於金融推進經濟增長的方式,理論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一國的金融體系通過提高資本積累率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因此要倚重儲蓄性金融機構和積極引進外資;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通過提高社會資本配置的效率,來幫助經濟發展,因此金融機構對於生產率和經濟效率的促進功能,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資本積累。而保險恰恰具有這兩種觀點所主張的特點,保險業通過集聚風險補償基金提高了社會的資本積累率,同時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特有的交換機制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個社會的資本配置效率,客觀上起到了「穩定器」和「助推器」的雙重作用,為社會經濟健康運行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傳統的保險單一功能說,認為保險人僅僅是一種風險傳遞機制。但事實上,保險這一功能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可能還沒有保險的其他要素重要。因為,保險不僅僅是簡單的財務平衡表,還為經濟活動和長期增長提供其他有力支持。美國保險學者小哈羅德。斯凱博在1998年就曾指出,保險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諸如替代政府安全保障、推動貿易和商務、鼓勵減損、促進風險的有效管理等七種重要服務。現代企業理論的利益相關者學說也為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提供了理論支持。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由股東、債權人、職工、管理人員、關聯企業和顧客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共同組織,是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締結的一組契約的集合體。因此,現代企業在公司治理中必須考慮維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實施有效治理,這種理論強化了企業的社會管理責任。保險企業在構建公司治理結構和日常經營時應注重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追求社會效益,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促進社會整體進步。反過來,社會經濟的進步又會推動保險業的發展,二者存在相互促進的客觀聯系。一般來說,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市場經濟的各個子市場之間存在很大差別,保險市場也是如此。如果其他條件相同,一國的保險市場越發達,越有效率,對經濟的繁榮貢獻就越大。因此,經濟補償是保險的基本功能,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是保險的衍生功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得到不斷加強,發達國家保險業的發展實踐已經驗證了這一點。(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體現1.穩定經濟生活,為社會提供「安睡保險」。保險通過預先確定的支出將未來不確定的可能損失固定下來,從而穩定個人、家庭和組織機構的財務狀況,有利於形成經濟安全的心理預期,為經濟生活平穩運轉創造條件,客觀上起到了古典經濟學描述的「守夜人」角色的作用。現代保險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原來許多不可保的風險逐漸變成可保風險,保險服務的領域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寬,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越來越凸現出來。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政府負擔。保險還被廣泛用於解決政府公共政策問題。人壽保險對於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經合組織(OECD)早在198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就曾指出:壽險保單的銷售無疑減輕了許多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壓力。同年,瑞士再保險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10個經合組織國家的社會保障開支和壽險保費之間存在反比關系,即保險業有效地分擔了部分社會保障財務的壓力。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經成為影響當前擴大內需、啟動消費的主要制約因素,解決不好勢必影響我國經濟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內企業加入WTO之後面臨的競爭加劇,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養老、醫療、失業三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約為673億元。同時據社會保障部門估計,轉製成本大約為20000億元左右。如此大的債務規模再加上每年的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短期內完全要政府解決確實不現實也不可能,但社會保障卻不能產生斷層。另一方面,我國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生活保障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老年護理、企業年金、健康、醫療、教育費用等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商業保險需求,具有極大的潛力,這為我國商業保險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減輕政府壓力、促進國企改革提供了廣闊的舞台。3.促進資本有效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險人在進行承保和資金運用活動時,要收集有關企業、項目和經理人的大量信息。一般單個儲蓄者或投資者缺乏時間、資源或能力來收集這樣大量的信息,而保險人具有優勢,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資本和承擔風險。同時,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行使「用手投票」或「用腳投票」的權利,對於經營者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力地制約著經營者的違規行為,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利於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合理配置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解決委託——代理難題,推進資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在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作為金融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4.激活儲蓄機制,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其傳導機制存在多種途徑。保險作為金融中介之一,在提高資金融通的效率方面有三個優勢,能有效地提高金融系統的運行效率:一是降低結合儲蓄者和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二是創造資金流動性;三是有利於形成投資的規模經濟。與商業銀行相比,保險公司的長期負債和穩健的現金流量,是政府和企業理想的長期融資渠道。一國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與其對市場的依賴性成正比,與其對金融中介的依賴性成反比,也就是說取決於信息對稱的程度。因此,保險公司的金融中介作用,在新興國家金融市場比在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更大。對於我國還不完善的金融市場來說,保險業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具有巨大的潛力。5.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現代經濟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對金融的專業化和靈活性要求也越高。如果可供選擇的保險商品種類豐富,保障充分,貿易和商務就會順利進行,反之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例如,出口信用保險是政府促進對外貿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素有「商務活動的潤滑劑」之稱,也是保險企業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領域。據統計,目前全球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實現的,日本為50%,英國為45%,法國為21%,韓國也達到14%。在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已經初步發揮了作用,但整體水平較低,獲得出口信用保險保障的出口貿易額僅占出口總額的1.1%,投保企業只佔全國外貿企業總數的2.7%,這說明我國保險業對外向型經濟的推動不足,在該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力。6.有利於構建國家公共事務應急體系。一個國家有無完備的公共事務應急體系,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准。美國風險管理和保險專家C.小阿瑟。威廉斯博士指出,災害降臨到富國和貧困國家的幾率是相同的,比如日本的地震、孟加拉國的洪水,但一個社會如果能夠控制和減輕這些災難,該社會便可以更好地把資源運用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現代社會里,各種巨災風險和突發事件如影隨從,對一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如我國1998年的洪災、2003年2月和5月的新疆伽師地震、今年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等。而且,隨著科技進步和世界政治力量的演變,巨災風險不可測的程度加深,而且一旦發生,危害程度更加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將遠甚於從前,如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2001年「9.11」恐怖事件、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考慮建立必要的公共事務應急體系加以應對。現代商業保險通過設立新型險種、創造巨災債券等保險衍生產品、綜合運用再保險等方式,有助於化解巨災風險造成的消極後果,在一個國家的應急體系構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國為例,非典疫情爆發後,各家壽險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非典保險,為社會提供了風險規避機制,緩解了人們的焦慮心情,對穩定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截止到2003年5月12日,我國壽險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賠236例,賠付104例,總賠付金額為88.68萬元。7.緩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的正常運轉。社會和經濟的運轉時常存在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會風險管理機制,尤其是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消除各個要素彼此之間的摩擦,減少沖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保險業對此也大有可為。如,責任保險有利於當事人履行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解決糾紛,協調民事關系。發達國家有完備的責任保險體系,如產品責任保險、僱主責任保險、執業責任保險及公眾責任險、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等,被保險人一旦出現責任事故,可以很快通過保險公司解決,不必糾纏於曠日持久的官司,減少了社會的摩擦和沖突,整個社會運轉效率高。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故糾紛頻繁發生,巨額訴訟案例呈上升趨勢,國內務家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了醫療責任保險,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醫患各方和社會的普遍歡迎,盡管還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充分說明了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大有作為。8.推動科技創新,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高風險、高投入是高新技術的一大特點,為了保障風險投資的安全和持續投入,必須從制度設計上予以保障。保險業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優勢。當前,國際上盛行商業保險與高科技聯姻,保險公司通過科學合理地計算風險投資的保障費用,承保高新技術項目,萬一項目不成功時,由保險公司承擔部分風險;保險公司還通過開展高新技術轉讓保險,促進科技成果進入技術市場和提高成交率,提高企業採用高新技術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三)全面認識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意義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全面科學認識保險的功能,有利於更好地指導保險實踐,推動保險業的全面進步。1.有利於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加快保險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勢頭迅猛,持續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保險各項功能得到較大發揮,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我國保險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橫向看來,當前我國保險市場的整體規模還很小,與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與國內證券業、銀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金融業和社會中地位較低。據統計,截至到2002年底,全國保費收入3053.1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為6494.1億元;而截止到2002年10月底,全國證券公司資產總額為6660億元,同期證券市價總值為38329.13億元,流通市值為12484.56億元;截止到2002年9月底,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為193778億元。因此,充分認識並發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保險業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社會各界增強對保險業的認同感,有利於保險業更好地走入千家萬戶,服務社會,造福民眾。2.有利於促進保險經營主體拓展經營思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從認識上延伸了保險服務的外延,對於保險經營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於引導保險公司更好地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在經營活動中勇於創新,關注被保險人利益,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塑造保險業的誠信和負責形象,更好地發揮商業保險應有的作用,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3.有利於正確處理保險業發展與監管的關系。保險監管機關的指導意見和言論往往對保險經營主體有較強的「窗口效應」,影響深遠。促進保險業發展是當前保險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監管的目標是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更好地實現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業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也是加快保險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保險監管者對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有利於保險監管機關系統內統一監管認識,理順保險監管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有為」與「無為」之間的關系。我國未來保險監管發展的趨勢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並重,更加重視指導性規章和意見的作用,這些都需要保險理論上的拓寬和創新為其支持。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窗口指導」效應。三、充分發揮保險社會管理職能的對策(一)保險理論界要加強研究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為保險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理論研究者必須用發展與開放的眼光來審視保險功能的內涵,深化對保險功能的認識,將保險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緊密聯系起來,並以此來指導和推動保險實踐的創新活動。(二)保險經營主體在經營實踐中,應開拓創新,全面發揮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當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保險公司建設。推進國有保險公司體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強化公司內控制度建設,注重控制經營風險,完善經營管理考核體系。時機成熟時可推動保險公司上市,有利於保險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償付能力,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競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險業唯有自身健康,才能為社會提供健康服務。2.產品創新。注重發掘市場需求,堅持消費者導向,創新產品結構,滿足社會的保障需求。尤其是注重發展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醫療責任保險、老年護理保險、子女教育婚嫁保險、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積極探索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為我國進出口事業提供保障;探索農業和農村保險的新路,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支持。3.理順保險銷售體制。充分發揮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的市場作用,完善保險市場主體結構,改革保險營銷員制度,加強對保險兼業代理點的管理,理順保險手續費問題,樹立品牌經營意識,在全社會培育誠信經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誤導欺詐問題,切實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努力提升保險業的社會形象。4.延伸保險業服務的觸角。配合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抓住擴大內需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提高承保大型風險項目的水平,為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項目提供保險保障;探索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渠道,可考慮通過購買債券和參與信託投資計劃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資金運用風險管理;開發新險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5.探索高風險保險領域。積極探索巨災風險、高新技術風險的保險融資技術,建立巨災、高新科技發展保障基金,通過商業保險主導、政府適當扶持的途徑,提高社會的風險化解能力,為國家建立公共事務應急體系提供有力支持,為高新技術的發展保駕護航。(三)保險監管機關應堅持市場化取向,樹立發展觀念。創新監管體制,完善監管方式,加強監管手段,為保險業發揮社會管理功能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當前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建章立制,加快保險法律法規的建設,堅持依法監管,依法行政,出台《保險法》配套細則,盡快出台保險違法違規處罰法。二是正確處理「有為」與「無為」的關系,凡是市場能解決的問題,堅決還權於市場,合理界定監管者和市場發揮調節作用的效力邊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險監管部門應加強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系統內要合理劃清總部機關和地方保監之間的許可權,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保險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綜合治理、聯合監管的水平。三是加強基礎研究,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重點研究保險業的產業政策,制定保險業發揮社會管理功能的長遠發展規劃;四是理順保險市場關系。在現階段償付能力監管尚不能形成明顯效力之前,應加強保險業務合規性檢查,嚴厲查處保險市場的各種違法違規現象,正本清源,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民眾投顧全稱

民眾投顧的全稱是民眾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民眾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於1995年注冊成立,1998年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0300192315727U),注冊資本5000萬元。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證券投資咨詢服務。成立20多年以來,一直以服務為導向、以證券法律法規及行業自律組織規則為最高自律規范。是一家集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中心、客服中心以及合規風控管理中心於一體的綜合性、跨媒體投資咨詢與財經信息服務機構。
民眾投顧與湖北衛視、第一財經等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為投資者提供更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的原創財經信息以及證券咨詢服務內容。作為證券投顧行業的先行者,民眾投顧一直在為更靠近投資者而努力。建立起上海、武漢、合肥、廣州等區域的服務體系。
民眾投顧作為證券投顧行業的先行者,民眾投顧一直在深耕金融科技領域,探索尖端科技與傳統客戶服務之間的完美平衡。多年來,民眾投顧在智能投顧、大數據應用、深度學習、平台戰略等領域的探索,並獲得了豐富的成果。將來,民眾投顧還將進一步開拓投顧業務的市場,以「用心、專心、貼心」為服務宗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投資顧問服務。
拓展資料:
1、作為一家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商,民眾投顧堅信能達到尖端科技與傳統客戶服務之間的完美平衡。緊跟互聯網+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民眾投顧在智能投顧、大數據應用、深度學習、平台戰略等領域的探索,都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根據證監會的要求,結合證券業協會的規范,形成了「專業性不斷加強、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經營規模有效擴張」的特點。進一步穩固了民眾投顧行業先行者的地位。
2、憑借廣大投資者的認可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民眾投顧通過20年的不懈努力,聚集了大批的金融精英。成功的構建起以量化模型為基礎,集投資者所想、所需、所求為一體的科技金融產品體系。憑借短線、中線、長線三個維度,短線錦囊、操盤先鋒、策略調研、私人管家四條產品線為基準。以產品網路的形式,成功覆蓋了投資者對於證券咨詢服務的系統需求。

Ⅳ 金融科技創新如何領跑全球

近日,美國的一家論壇發起了一個有關中國的問題討論,發起者是這么問的:你能說出一兩件有關中國的實情嗎? 美國網友熱議,紛紛表達了對中國的看法,而就筆者看了之後總結認為,美國民眾對於中國的印象,似乎總有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普遍停留在「他們生產便宜貨,人人一輛自行車」的觀念上。但高看自己的美國人恐怕根本就不曾想到,中國已經在很多方面都趕超歐美,成為世界的領跑者!筆者今天就從金融科技領域切入,和大家分享中國是如何趕超歐美,領跑全球的!


飛貸破解互聯網信貸世界難題,中國領跑成全球科技新中心

眾所周知,金融科技是舶來品,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基礎,他們有著成熟的法律監管、大量專業的金融人才、相對完善的徵信體系、成熟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及雄厚的資金基礎等,也已經在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卻始終因為各方面制約影響,在互聯網信貸方面一直沒有突破性發展。

《華爾街日報》報道所述,「金融互聯網變革最難的部分是移動互聯網信貸。做移動互聯網信貸,就必須先有移動互聯網風控,風控已經很難了,要把它完全移動互聯網化,更是世界級難題。」

而這一世界級難題已經被中國飛貸攻破:飛貸利用自身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接入包含央行徵信系統在內的幾大徵信體系進行篩選,開發出一整套的「天網」風控系統,這套系統不僅利用到了刷臉識別、設備指紋等先進技術,還克服了我國徵信體系不發達、徵信數據源相互割裂等難題,徹底顛覆傳統貸款方式,將金融機構與借款人連接在一起,解決了傳統貸款的五大難--申請難、審批難、提現難、還款難、再借難問題,最終破解互聯網信貸世界難題,成為全球首家做到能非定向風控的企業。實現了面向全民開放,3分鍾,無需抵押,無需見面,最高借款達30萬元,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所有操作的行業新模式。

「我不得不承認,現在金融科技確實在中國發展的比美國快,我們在美國也是研究中國公司的案例和中國公司的商業模式。現在美國學生通過飛貸的案例學習金融科技,作為中國人也應該引以為豪,中國公司的創新表現確實非常突出。」 沃頓商學院RaphaelAmit教授曾如此表示。

正是這樣的一家公司,破解了移動互聯網信貸世界難題,領跑中國金融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是時候加大資金投入,確保美國科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否則將被中國無情超越,到時悔之晚矣。

然而金融科技只是中國科技崛起的冰山一角,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曾經那個Copy To China(復制到中國)的中國,To Copy China(到中國復制)已經逐漸興起,中國已經在多個領域逐漸超越歐美,成為世界創新的新典範和領跑者!

Ⅵ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業分析報告

目前,民眾能夠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網點、布設機具、設置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種手段,創新覆蓋方式。

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金融服務廣泛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

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量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

根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3-2019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量及銀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2014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Ⅶ 如何做好金融行業商業化

——原標題: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市場分析:驅動金融智能化變革 未來存在兩大發展風口

1、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首個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發布

「AI+金融」是剛剛閉幕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熱門議題之一。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不僅吸引了華為、騰訊、微軟、IBM、商湯科技等科技公司,還吸引了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平安、螞蟻金服等金融公司。

金融科技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被熱議,是中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2019年8月下旬,央行頒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首個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

與會的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規劃》的頒發,中國金融科技將迎來長足的發展,「人工智慧下一個風口是金融科技的2B業務」。

咨詢公司KPMG預測,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融資額,將在2020年超越美國。

2、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據悉,美國金融科技起步較早。原因是金融危機後,次級客群徵信需求、監管科技需求日益受到關注;另外,21世紀以來,AI、大數據的發展讓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投研、區塊鏈等技術在美國呈現跨越式發展。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金融科技起步較晚,但以2013年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為起點,金融科技已經廣泛應用於支付、財富管理、消費金融、保險科技、監控科技等領域。

2019年被業內譽為「金融科技的變革之年」,這一年,依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從「數字化」、「智能化金融」、「網路化」打造科技金融新生態,助力金融行業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推動金融行業轉型升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行業發展景氣高,行業投資規模顯著提升。具體來看,在投資規模上,2013-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行業投資規模波動上升。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創下歷史紀錄,投資金額達1118億美元,是2013年的近6倍。

2013-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金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第一財經總經理陳思劼表示,在金融和商業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已經在發生。一批新型的金融機構從一開始就依靠技術革新、金融科技來開辟市場,而傳統的金融機構也開始意識到必須要積極地布局智能金融的業務,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才能擁有自己的未來。新技術不斷催生金融科技新物種、新模式、新產業。可預見的是更富有獲利效率的金融科技新生態正在形成。

政策的支持也為行業的新一輪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2019年8月下旬,央行頒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這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首個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對金融科技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也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根據《規劃》目標,未來的三年將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期。度小滿金融CEO朱光此前表示,未來3至5年中國金融科技將進入最好的時代,同時趕上人工智慧科技的高速發展期,人工智慧落地的場景非常多。

度小滿金融副總裁許冬亮在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呈現爆發性的上升態勢,按照這個趨勢的發展,3年之後我們在這個層面有機會超越美國。中國有非常強的優勢,第一,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爆發的消費需求孕育大量的發展機會;第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給金融科技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3、中國金融科技快速發展驅動金融智能化變革

中國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驅動金融智能化變革。「事實上,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產業的數字化和數據化,目前在金融、互聯網等領域,人工智慧應用較為深入,根本原因是這兩個產業的數字化進程最為徹底。」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偉東表示。

許冬亮認為,金融科技將在獲客、風控及服務三方面對金融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在智能獲客方面,許冬亮認為平台需要三個重要的能力,第一是用戶的多維度實時觸達能力;第二是用戶畫像構建能力,「光觸達用戶不夠,還要了解用戶」;第三是演算法,「能夠把(用戶)需求及時匹配」。

在風控及服務方面,許冬亮表示,度小滿金融在金融雲、金融大腦的「技術底座」的基礎上,利用反欺詐、多頭防控、信用風控等技術,幫機構有效應對風險;依託智能經營、智能投研、智能機器人(14.650,
0.24, 1.67%)客服等技術,幫助機構降本提效。

上海新顏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向前重點介紹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風控方面對金融的改造。黃向前表示,「從我們掌握的數據情況來看,目前在國內智能金融應用投融資市場裡面,智能風控佔比約三分之一。從整個應用的效果來看,智能風控最活躍、市場規模佔比最大。」

黃向前指出,人工智慧助力打破傳統金融風控技術壁壘,「人工智慧技術賦能風控後,能夠通過大量數據運算之後進行風險定價,從獲客到信貸的授信、放款、催收,能夠實現全流程化的處理。人工智慧技術在提高效率、放貸的精準度、降低風險這一塊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此外,黃向前認為,隨著計算機視覺大規模的使用,圖像的處理、檢索、重構都能極大地提高整個智能風控的效率、效果。「在支付過程中,已經開始大規模地通過人臉識別實時地做一些風險的控制。此外,利用虹膜和聲紋等生物特徵進行風控的嘗試,也能提升反欺詐的效果。」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5G技術大規模應用,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技術將使整個金融行業的業務運營、風控、貸後相關的管理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黃向前稱。

4、未來中國金融科技風口在哪?

金融智能化變革成為趨勢,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李偉東堅定地認為,人工智慧下一個風口是金融科技的2B業務。

德意志銀行環球金融交易業務部中國創新及金融科技產品主管祝一也認為發展方向是2B的業務。「其實外資銀行大部分在中國國內都不是以網點取勝,我們關注的主要業務還是2B的業務」。

「我們是希望把客戶和我們的金融科技合作夥伴打包在一個圈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讓銀行不再像傳統銀行,金融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的金融科技公司,客戶也會變得更加數字化和智能化。」祝一表示。

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周軍則認為,金融風口在銀行業務,將銀行的理財產品植入民眾生活各個場景里去,讓金融和民眾生活場景密不可分,這是金融企業應該做的事情。

1)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金融科技發揮作用可以從兩個角度衡量:

一個是金融科技的角色,激活了傳統金融科技里的活力;

第二個是在科技金融融合的過程當中,科技本身慢慢獨立化,獨立的解決方案對外輸出和賦能,科技開始成為金融業的生產要素。

2)薛洪言認為,未來金融科技的風口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金融業內部從C端到B端的轉移帶來整個金融科技進一步的發展風口。

二是從金融到產業的拓展。其實金融科技不僅可以用於金融行業,還可以運用到產業領域、智慧城市的建設等,這也是未來一個大的風口。從場景的拓展來看,整個金融科技未來的風口在於場景不斷地深化和拓展。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Ⅷ 民眾投顧的哪些方面你比較認可

挺多方面的,無論是民眾投顧的實力還是老師的技術都是很不錯的,不僅服務好,對金融科技的應用也是非常不錯的,當然這是建立在收益的前提下的。

Ⅸ 普惠金融是由誰提出的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
是指以可以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是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

拓展資料:
1、五大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7年5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大型商業銀行2017年內要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設立。
「金融機構不能光看重大企業、忽視小企業,更不能『晴天送傘、下雨撤傘』!」李克強在2017年5月3日的常務會上指出,「要通過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可得性,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支持。」總理說:「大型商業銀行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成為普惠金融的骨幹力量。你們責無旁貸!」
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均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步伐推進普惠金融事業部建設。工商銀行將普惠金融事業部延伸至所有一級(直屬)分行,計劃年底在二級分行或重點支行建成230家小微金融業務專營機構。交通銀行以敞口2000萬元(含)以下的授信業務為突破口,建立「專營團隊+傳統網點」機制,逐步推進事業部制派駐等模式。
2、中國銀行依託中銀集團的資源,先期以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為基礎,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李克強反復表示,發展普惠金融不僅需要金融機構努力和相關配套政策支持,也需要更加完善的監管政策:一方面,要根據貸款流量監管它們是否真正面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中小微企業等,另一方面也要關注相應的風險點,及時提示。
截至2017年6月末,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具體方案已全部出台,總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均已正式掛牌。
五大國有商業銀行除了掛牌成立相關部門,也已開始探索完善管理體制。建設銀行在2017年一級分行KPI考核體系中新設了普惠金融指標,初步將普惠金融涉及的小微企業、涉農、個人創業等主要群體的融資服務納入考核范圍。
農業銀行則將服務「三農」的成熟事業部體制復制到普惠金融領域,形成「三農金融事業部+普惠金融事業部」的服務體系。

Ⅹ 近年來,民眾投顧的發展如何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整體來說,成立20多年以來,作為證券投顧行業的先行者,民眾投顧一直在深耕金融科技領域,探索尖端科技與傳統客戶服務之間的完美平衡。首先,可以幫助客戶防範風險,減少損失。很多風險,有經驗的一眼就看出來了,可是很多客戶卻茫然不解。只這一點,對客戶就是十分友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