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基金」被很多的追崇,我很想知道「基金」的概念是什麼
有人認為基金只賺不賠,把基金當銀行存款或國債;還有人把基金當股票炒作,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更有人認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那麼,基金到底是什麼?
2006年,伴隨著股票市場大幅上漲,中國基金熱亦如火山爆發一樣勢不可擋。火爆的行情吸引著大量基民湧入,樂觀預期充斥著整個市場。然扒頌而,2007年的基金市場行情卻如同當頭一棒打在投資者身上,尤其是在2月27日,滬深兩市出現罕見的全線暴跌,基金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一天,無論是開放式基金還是封閉式基金均受到沉重打壓。殘酷的現實提醒投資者:基金市場亦存在著大量風險,如何合理規避和化解其風險是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
基民投資的非理性心態
●基民過於樂觀,對市場預期過高
根廳態據弗里德曼的適應性預期假說,人們總會以過去發生的事情為依據,對未來作出預期。2006年基金市場給投資者帶來了高額回報,因此不少投資者預期2007年基金市場依然會走勢良好,這是基金銷售火爆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種預期是滯後於市場變化的。理柏基金認為,2006年的強勢市場是幾十年難遇的,這並不是市場的常態。正常情況下,開放式基金一年能實現10%~20%的收益已經相當不錯,著名的量子基金的平均收益也不過是30%左右。因此,2006年基金的高收益並不代表著以後基金收益也會如此高。尤其是在市場經歷了大幅上漲之後,市場樂觀情緒的高漲正伴隨風險的迅速積聚。
●資金來源不合理
基於對基金市場的良好預期,部分投資者傾其所有投資於基金市場,然而基金市場同樣存在著風險,一旦基金走勢下降,勢必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更有甚者通過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透支、二手房虛假交易等過激手段套取現金,加入基民大軍,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
比如,一些基民認為基金只賺不賠,把基金當做銀行存款或國債,然而基金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基金是專業管理,但是基金的盈虧與股票指數的盈虧是差不多的,基金既沒有穩定的利息也不像很多投資者想像得那樣無風險,尤其是目前基金市場熱衷的股票型基金,其漲跌是與股票一致的。例如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時,29隻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此外,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基金的風險投資組合無力抗拒市場的系統風險,而據相關文獻指出國內市場的系統風險占整個風險的60%。
又如,把基金當成股票炒作,頻繁買賣。有些投資者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希望在高拋低吸、波動操作中獲取更高收益。然而基金的購買和贖回都是有手續費的,如此頻繁地買賣不僅增加了交易費用,而且還會錯失獲取高額收益的良機。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長期持有基金不失為一種較優的選擇。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擅長長期持有基金,從而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截止到2002年,巴菲特在其46年的職業生涯中只有一年賠了錢,其管理的基金年均收益24.3%,資產增加了16393倍。
再如,存在「恐高」心理。目前國內投資者普遍對基金抱有「恐高」情緒,認為凈值高的基金風險大,甚至有人認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價格越低越好,因而傾向於購買凈值低的基金。這就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通過分紅或拆分來降低基金的凈值。然而,基金公司的這種做法不利於操作的穩健性和持續性,進而會影響基金的效益,加大基金風險:一方面,基金公司為了分紅往往需要拋售所持股票、債券等資產,從而打破此前的投資組合;另一方面,通過「二次發行」擴大基金規模之後,基金需要重新建倉,使基金操作的持續性受損。如果投資者過分傾向於購買新發基金而不願購買凈值雖高但業績良好的基金,勢必造成新發基金規模偏大,增加新發基金的管理力度,從歷史經驗來看,規模大的基金業績在發行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好春伏鄭,往往在大量投資者贖回之後業績才轉好。
基金公司存在的風險
●基金公司的固有風險
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不僅受到政府的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基金經理的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狀況的影響。當股票和債券市場陷入蕭條時,基金也難逃虧損的命運。美國一家權威機構的調查表明,在過去的5年中,美國的基金只有31%跑贏了大盤,在過去的35年中,也只不過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基金跑贏大盤。歷史也表明,在股市蕭條的前幾年,中國的基金賠得一塌糊塗。
●基金公司存在盲目擴大營銷的風險
基金公司以管理費為主要收入來源,而管理費是按照基金凈資產和一定比例計提的,與基金實際收益水平關系不大。因此為了增加管理費收入,基金公司往往不顧自身能力的限制,擴大其資產管理規模,人為操縱基金的凈資產。2007年出現的基金公司大規模地持續營銷就是基金公司努力增加管理費收入的表現。這些做法使投資者在增加基金管理費用支出的同時會增加股票的交易費用,並且還要承擔積壓的損失和資金過度集中的風險。
●缺乏有效的避險保值的手段
我國的金融市場尤其缺少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在當前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的交易品種是單一的,並不能通過衍生金融工具的反向操作對沖證券市場中的系統風險,這種現狀嚴重製約了基金公司在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因而一旦影響證券市場的利率、貨幣供給等外部因素發生突然變化,導致市場行情在短期內整體迅速下跌,基金所持有的全部資產勢必大幅縮水,從而使基金投資者蒙受損失。
●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加大了基金的風險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一般採取股票股利的形式發放股利,卻很少派發現金。從而決定了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利得即股票買賣的差價而不是紅利。這就使得我國基金管理人在選擇股票時集中於能獲得利得的股票,這類股票往往具有價格波動幅度大的特性,風險高於以取得股息為主的股票,這無疑加大了基金的風險。
●基金信息披露不足,投資者處於信息劣勢地位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及時、准確地對外披露相關信息。然而,近年來基金公司信息披露時間間隔越來越長,將投資者陷入信息劣勢的地位,使投資者無法將投資決策建立在正確、及時的信息之上,從而容易產生代理人損害委託人利益的行為。
Ⅱ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熱衷炒股、買基金原因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熱衷於炒股和買基金,因為他們夢想著一夜暴富。不過通往暴富的路兩邊會有無數的屍體,大部分的人都會在半路上虧的血本無歸,根本就達不到終點。比如某35歲程序員迷上了炒某幣,三天內千萬資產歸零。
腳踏實地的過日子是非常香的,每個人都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比如說炒股就不適合所有的人,普通人只會虧錢。
Ⅲ 新手如何玩轉基金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儲蓄的增加,投資的觀念在過去幾年中逐漸受到一般老百姓的重視。盡管大部分的人都認識到投資的重要性,但多數的老百姓對如何投資仍然一知半解。從早期在股市裡殺進殺出,追求利潤而不顧風險,到這兩年來對投資風險的過度警覺,卻忽略了投資最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潤。過去一年裡基金投資熱潮興起,大家又踴躍地把錢投向基金,殊不知不同基金的投資標的、投資方法、投資風格各不相同,如果沒有做好適當的投資規劃,盲目的跟隨市場熱點進行投資,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理想。
到底要如何投資基金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談談到底基金是什麼?很多人把基金當作是一種股票,應該高拋低吸,或者當作是一種存款,以為它完全沒有風險,這其實都是比較偏差的看法。基金其實是一種集合理財的工具,意思是把大眾的資金匯集起來,通過專業理財人員進行投資,以取得比較高的投資回報。基金投資標的可以是任何投資工具,可能是股票,可能是債券,也可能是銀行存款。在國外,基金的投資標的更可以包括房地產、黃金,期貨等一般人比較少接觸的投資品種。
對大部分人來說,利用基金投資的好處在省時省力,有專家為你打理繁雜累人的投資,同時通過基金投資組合的分散也可以降低潛在的投資風險,充分達到「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效果。不過如果你以為買下了一檔基金就可以一勞永逸,那你就錯了。近幾年來,市場上基金的品種逐漸增加,經常可以看到的就包括了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保本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等,看得人眼花繚亂,由於每種基金的投資標的和投資方法各不相同,所顯現出來的特性也截然不同。在這里,我簡單地做一下介紹:
股票型基金:指的是基金以股票為主要的投資標的,通常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要在70%以上才可以稱作股票型基金。實證研究顯示股票基金的長期表現高過其它投資基金,但它的問題是價格波動稍為大一些。這類型基金在牛市周期中表現通常最好,但在熊市中表現就會比較差。如果你想投資股票,這類基金應是不錯的替代品。
債券型基金:顧名思義,債券型基金主要投資在債券市場。這類基金投資報酬比較低,但收益穩定,價格波動也比較小,因此適合對風險容忍度較低的投資人。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債券基金並不是沒有風險,雖然利息較為固定,債券基金在利率上升的時期通常會有本金的損失,因此一旦經濟景氣好轉,出現通貨膨脹,就不適合投資債券基金。
貨幣型基金:把資金投入短期票券,債券及銀行定存等固定收益型的投資工具上,目標在取得比銀行定期存款為高的報酬率。這類基金風險通常很低,但報酬也相對較低,它基本上是一種銀行存款的替代品,如果你要把錢放在銀行里,倒不如用來購買貨幣型基金,但如果你的目的是取得比較高的收益,貨幣型基金就不是很好的投資品種。
平衡型基金:簡單說,平衡型基金就是在一個基金里較平均的持有股票和債券,由基金經理人依照他對市場的判斷適時地調整股票和債券的比重,以便取得比較好的收益。這種基金是一個中庸型產品,好的時候不會太好,壞的時候也不會太壞,如果你對投資一無所知,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投資工具。
保本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也是同時持有股票和債券,但為了保持數年後至少可以拿回本金,它在債券上的投資比重非常大,因此投資回報不可能太高,通常只比貨幣型基金高一點點。另外保本型基金必須持有期滿一定時間才有保本功能,如果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內可能需要用到的資金,最好不要放在保本型基金裡面。
究竟什麽樣的基金最適合你呢?那要視個人的需求來決定。如果你完全不懂投資,什麼都不想管,那最好先把錢放在平衡型基金里,讓基金經理人全權為你打理。如果你對投資稍有認識,那就可以依照你個人的情況挑選幾個基金來建立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配置大體不脫股票,債券和現金。一般來說,如果你的錢是閑置資金,短期內沒有其他用途,同時你的工作穩定,有固定的收入,那你可以把比較大的投資放在股票型基金裡面,以爭取最大回報。如果你的資金一兩年內就會用到,那你就應該把比較多數的資金放在債券和平衡型基金裡面,以保障本金的安全。又如果這筆資金是你的養命錢,退休金,那你多數的投資就應該放在有固定分紅的債券型基金裡面,報酬雖低,定期的配息和較低的風險可能更符合你的需要。
最後,大家都應該理解,風險和回報永遠是相對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想要有比較好的回報,就要有承擔比較大的短期價格波動的心理准備,如果你完全不要風險,那投資回報肯定會很低。但哪種投資是最適合你的呢?這只能由你自己來回答了!
Ⅳ 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買基金了,基金真的是穩賺的買賣嗎
購買基金並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基金,一方面是因為基金產品本身在互聯網化,同時也跟很多人的跟風意識有關。
在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非常熱衷於參與投資行為,同時也認為購買基金可以讓自己財富自由。事實上,購買基金只不過是自己配置資產的方式之一,我們也沒有必要過分持續購買基金的實際投資能力。對於多數人來說,很多人可以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但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資產都配置到基金上,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
總的來說,我個人並不建議一個沒有投資經驗的人盲目投資基金產品,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同時也屬於一場修行。我們需要用負責任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投資行為,更需要對自己的本金負責。
Ⅳ 為什麼好多人都喜歡買基金而不是直接投資股市
股票基金有什麼區別?
1、發行主體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股本時發行的,非股份公司不能發行股票。投資基金是由投資基金公司發行的,它不一定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且各國的法律都有規定,投資基金公司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其發起人中必須有一家金融機構。
2、股票與投資基金的風險和收益不同
股票是一種由股票購買者直接參與的投資方式,它的收益不但受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市場價格浮動的影響,且還受股票交易者的綜合素質的影響,其風險較高,收益也難以確定。而投資基金則由專家經營、集體決策,它的投資形式主要是各種有價證券及其他投資
方式的組合,其收益就比較平均和穩定。由於基金的風險較小,它的收益可能要低於某些優質股票,但其平均收益不比股票的平均收益差。
3、股票與投資基金的投資時間不同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憑證,它的存續期是和公司相始終的,股東在中途是不能退股的。而投資基金公司是代理公眾投資理財的,不管基金是開放型還是封閉型的,投資基金都有限期的限定,到期時要根據基金的凈資產狀況,依投資者所持份額按比例償還投資。
4、投資者的權益有所不同
股票和基金雖然都以投資份額享受公司的經營利潤,但基金投資者是以委託投資人的面目出現的,它可以隨時撤回自己的委託,但不能參與投資基金的經營管理,而股票的持有人是可以參與股份公司的經營管理的。
5、流通性不同
基金中有兩類,一類是封閉型基金,它有點類似於股票,大部分都在股市上流通,其價格也隨股市行情在波動,它的操作與股票相差不大。另一類是開放型基金,這類基金隨時可在基金公司的櫃台買進賣出,其價格與基金的凈資產基本等同。所以基金的流動性要強於股
票。
什麼人適合買基金?
1、希望獲得比存款更高收益、跑贏膨脹的普通人;
2、沒時間經常關注市場或者不願承擔股市高風險的職場人士;
3、缺乏專業投資知識,掌握不了買入、賣出的時間點的人士;
4、每個月可用來投資的錢不多(基金最低門檻為0.01元,除了放在銀行,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式;此外,不同的基金類型適合不同的投資者,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如:對於偏保守的新手來說,可以購買極低風險的貨幣型基金)
什麼人適合買股票?
1、消遣型
投入資金不多,純粹是屬於興趣愛好,打發時間,有點話題。成功時賺點小錢,打點酒,買點菜,消遣一下而已。這類人因為投入資金不多,所以即使損失也不會太大。操作提示:嚴格限制投入資金,可短線操作,快進快出,小注怡情,享受下賭場的魅力。偶爾做把中線,搭下順風船。
2、投資型
有閑錢,也不缺錢,做投資,買入籃籌股,並且長期持有,隔三五個月看看行情,一般沒5到10年是不準備出來的。這類人應該是屬於很有錢的,因為可以用閑錢做投資,並且在股價下跌時,不斷的補倉攤平成本。操作提示:選擇多個基本面優良的藍籌股,分散投資降低風險,長期持有。股價下跌時,可不斷補倉。同時適當兼做高拋低吸。
3、事業型
把股票當作事業來做的,專心研究各種技術,經常關注行情,力圖成為股市發家致富的典範。操作提示:專心研究技術,在沒有連續成功證明你的技術好之前,嚴格控制入市資金。等到建立起規范的操作規則,並且可以穩定獲利的時候,可以追加資金投入。前面將是一馬平川!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買基金可以說是一種省時省事的方式。其實,最主要評估自身風險等級,合理搭配基金組合。
Ⅵ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熱衷炒股、買基金原因是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人擔心自己的資產貶值,有些人也會通過所謂的投資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
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年輕人特別熱衷於炒股和買基金,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這樣做可以讓自己迅速實現財務自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資產配置的概念是一件好事,但我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同時也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炒股和買基金,這種行為有些本末倒置了。
很多人認為炒股和買基金可以讓自己的資產增值。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有些人發現自己的資產在不斷貶值,他們的資產的購買力也在不斷降低。為了抵抗資產貶值,很多人會通過炒股和買基金的方式來為自己的資產增值。這個邏輯非常好,但我們需要適當考慮投資周期和投資能力的問題,千萬不要把炒股和買基金當成資產增值的唯一方式。
Ⅶ 長期買基金的人是否掙錢了盈利大概有多少呢
長期購買基金的人基本上都賺錢了,很多人的盈利比例可以達到10%以上。
在購買基金的過程當中,年輕人持有基金的時間一般會比較短,中老年人持有基金的時間會比較長。在這種趨勢之下,年輕人購買基金的虧損比例會比較高,中老年人反而會通過購買基金來不斷盈利。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畢竟購買基金產品本身就屬於中長線的選擇,但很多年輕人卻把購買基金當成了購買股票來玩,這個行為本身也不夠成熟。
長期購買基金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賺錢。
如果我們把購買基金的時間線縮短到一年以內的話,能夠實現穩定盈利的人並不多。但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到3~5年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購買基金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穩定的年化投資回報。即便我們本身購買的只不過是指數型基金,我們也能夠獲得至少10%左右的年化投資回報。
Ⅷ 基金相對穩定,為什麼卻有很多人去買股票
基金與股票,確實有很大的不同,體現在非常多的方面,但有一點是最根本的區別,就是股票是自己做主,基金是把錢交給他人理財。吳哥自己本身是股票和基金都有涉及,體會比較深的就是股票投資的盈利門檻比較高,基金則比較適合大眾的選擇。但人類的貪欲是根深蒂固的,人對自己的能力也往往是高估的,總認為自己操作能夠戰勝多數基金經理。不過,選擇以投資股票為主還是選擇基金為主,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沒有標准答案。
而且基金對於一些上班族來說,不用天天盯著看,在時間上和心理上都會更加輕松。而股票投資,特別是一些短線交易者,每交易日在交易時間內則須時時盯盤,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更大。
綜上,雖然投資股票有可能實現財富神話,掌控感更強,但對於個人的能力、時間付出和心理承受的要求也更高,很多人希望通過股票來實現自己的投資理想,但往往收獲的是失望,而基金投資則更加親民,理財的門檻更低,更加適合普通上班族,退休老人等非專業投資者!
Ⅸ 為什麼基金相對穩定,現在卻有這么多人去買股票
首先,現在真的是牛市嗎? 最近的A股市場確實迎來了一波非常不錯的牛市行情,但是如果就基於上證指數從3000點一路上升到了3400點附近,就斷言當前的市場屬於牛市有點操之過急。目前的市場確實有朝著慢牛的趨勢發展的潛力和動力,但是短期內我們能夠看到A股市場,尤其是在券商類的股票,帶動了一波市場行情之後,消費板塊和當前的科技板塊已經產生了相對應的輪動效應,那麼後續A股市場毋庸置疑也會形成一定的回調。
最後,該去哪裡購買基金比較放心?現在市面上理財方式很多,不過大多數人會選擇線上理財,例如像支付寶這樣的理財平台, 目前已經有上億人在上面理財,我的看法是大平台更方便快捷安全,掏出手機就可以操作, 像支付寶也完全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同時,還有像「幫你投」這樣的智能投顧產品,截至6月底,「幫你投」超過70%的用戶都賺了。現在「幫你投」一半的用戶是90後,超3成的用戶選擇了追投,金額佔到了總金額一半以上。越是上漲,越要穩字當頭!
Ⅹ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買基金啊 基金是干什麼用的
同一基金經理旗下多隻基金
應該怎麼選?
這個話題是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個問題。
說是個問題,是因為現在優秀的基金經理大多都被委以重任,一拖多的現象非常普遍。說不是個問題,是因為同一基金經理旗下的多隻基金業績差異不會很大。
公平原則是資產管理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所謂公平原則,是指資產管理人對所有的資金都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資金的來源、多寡而厚此薄彼。
所以,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多隻基金的業績,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基金公司內部一般也有專門的制度,對這種情況進行約束和控制。
但由於各種原因,同一基金經理旗下的多隻基金的實際業績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今天就展開說一下。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挑選。
本文共1421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鍾。
免責聲明:轉裁文章內容不代表國泰君安觀點。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