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5-22 09:45:51

㈠ QDII有沒有投資新興市場的基金

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有:中銀新興市場、霸菱東歐基金、鄧普頓東歐基金、施羅德- 金磚四國、鄧普頓新興四強、匯豐環球新興四國股票、「富達」、「貝萊德」以及「鄧普頓」系列的三隻「新興市場」基金、鄧普頓新興市場小型公司基金、中東海灣~~~

1、2007年9月17日開始銷售的「中銀新興市場」是國內首款投資離岸新興市場國家股票的QDII產品,當時起售門檻是5萬元人民幣。該產品選取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與巴西等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股票基金作為投資對象。該產品定位於新興市場,通過投資符合標準的開放式股票基金來達到投資新興市場的目的。與此同時,再配置一部分高質量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產品說明書上公布了目前准備投資的三隻開放式股票基金,它們分別是:首域中國增長基金(First State GUF-China Growth)、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Morgan Stanley Emerging Market Equity)、鄧普頓新興四強基金(Templeton BRIC Fund)。這三隻基金從點、線、面覆蓋了幾乎全球的新興市場。首先是「點」,指首域中國增長基金,這只基金主要投資於港股,分享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其次是「線」,指鄧普頓新興四強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於「金磚四國」(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在新興市場中比較突出的國家。最後是「面」,指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該基金覆蓋面更廣,其投資范圍是整個全球的新興市場國家。

2、據霸菱東歐基金的基金報告顯示,地區分布中,俄羅斯是其重點投資地區,投資比例高達59.5%,此外,還有土耳其、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而就行業而言,從其十大主要持股企業來看,能源和金融是其主要投資行業。

3、鄧普頓東歐基金的地區分布較為分散,其前三大投資地區分別為土耳其、匈牙利和俄羅斯,投資比例分別為24%、22% 和20%,此外,還有波蘭、奧地利的捷克等。不過,行業分布與其相同,金融和能源是其主要持股行業。

而對於鄧普頓東歐基金的重倉地區——土耳其和匈牙利,上述報告稱,現階段土耳其貿易赤字問題已因商品價格回落而紓緩,其金融體系受次貸的直接沖擊有限且成長性仍佳,加以預期本益比水準已達到4.1 倍的水準(2008 年11 月20 日),預期經濟後勢逐漸明朗後,銀行類股止跌反彈的態勢可期;而匈牙利的匯率在與國際貨幣基金達成援助協議後,逐漸止貶回穩。

4、以投資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四個新興國家為主的產品包括「施羅德- 金磚四國」、「鄧普頓新興四強」和「匯豐環球新興四國股票」三隻基金,前兩只由花旗銀行推出,後一隻由匯豐銀行推出。

5、我國QDII總評:
在目前9隻QDII之中有5隻產品是在2008年之後成立的新產品,而對照這些產品的成立以來的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情況看,這批新QDII仍舊沒有讓新投資者擺脫以往參與老QDII的痛苦回憶。而且,即使與去年末發行且在今年初行情中大展身手的部分次新基金相比,新QDII的成績單不能不讓投資者開始反思:是否當初選擇境外投資的策略發生了嚴重的資產配置失誤。

如果未來基金QDII專戶業務仍然堅持在權益類方向上,那麼,這些產品的實際運作者可能對於境外市場將更加抱以關注。

打開近來一段時間的境外主流市場圖表看,美國市場出現了自2007年10月以來少見的探底反彈。就趨勢投資角度看,無論是從日線圖還是從周線圖觀察,美國主要指數的中期趨勢指標已經呈現較為明顯的「底部背離」跡象。換而言之,如果在當前區域上述市場成功築底,且產生一輪新的中期向上的趨勢,那麼其中含義是:2007年10月以來的不斷下跌的行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其餘市場也極有可能得到一定意義上的「喘息」。

從上述角度來看QDII,由於當時發行股票型QDII時正值境外主要市場正處於新一輪跌勢正在醞釀以及展開之時,因此,這些產品的表現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與標的物指數波動有很大關系。但如果後者因全球投資市場重新回暖而再度進入境外投資市場之後,QDII專戶(權益類方向)的運作者操作難度可能會相對較小。

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合理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匹配,且有一定的靈活配置資產能力的QDII,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重要。根據銀河證券的分析師卞曉寧分析,QDII基金的收益主要取決於投資區域和投資品種。從長期來看,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預期收益高於投資成熟市場的QDII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的QDII基金預期收益高於主要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QDII基金。而QDII基金的風險主要取決於投資區域和投資品種。「一般而言,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風險高於投資成熟市場的QDII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的QDII基金風險高於主要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QDII基金;投資多個市場的區域型基金風險通常低於單一市場基金。」

顯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QDII基金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區域的分散,但當這些投資區域都發生系統性風險時,這些投資工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系統性風險,也與投資者當初選擇此類產品的本意相去甚遠。當然,如果換個角度看,當系統性機會「山雨欲來」時,QDII類投資無疑也將迎來系統性機會。

㈡ 基金經理人的美國十大

1、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股神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公認的「股神」,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1941年,11歲的巴菲特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拜師於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而標准普爾500家指數內的股票平均才上漲了近50倍。多年來,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穩居前三名。
2、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
彼得·林奇(PeterLynch)美國人,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
3、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 全球投資之父
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全球投資之父 、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鄧普頓爵士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志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2006年,他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4、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和 戴維·多德(David Dodd) —— 價值投資之父
股市向來被人視為精英聚集之地,華爾街則是衡量一個人智慧與膽識的決定性場所。本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講述了他的人生事跡以及初入股市的辛酸過程。
5、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金融天才
喬治·索羅斯: 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猶太人,1968年創立「第一老鷹基金」,1993年登上華爾街百大富豪榜首,1992年狙擊英鎊勁賺20億美元,1997年狙擊泰銖,掀起亞洲金融風暴。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團內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認為在其28年歷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資基金中具有最好的業績。
6、約翰‧內夫(John 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
約翰·內夫
約翰·內夫(John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金融界專家會選哪一位資金管理人來管理他們的錢呢?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約翰‧內夫,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見經傳的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理財專家。他在投資界以外幾乎是默默無聞,因為他處世低調而且毫不引人注目。但他確實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金融界人物,實際上,幾個民意測驗表明,他是資金管理人管理他們自己的錢的首選經理人。
7、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指數基金教父
先鋒集團(VanguardGroup)的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格爾(JohnBogle)固執地認為,基金管理人辛苦找尋的股市「鑽石」,恰恰就是人所共知的市場指數。
8、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Price)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1975年加入海涅證券(HeineSecurities),跟著海涅(MaxHeine)學習基金經理實務,1976年開始成為共同股份基金(MutualSharesFund)的基金經理人
9、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
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 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縱橫全球金融市場的老虎管理基金以選股精準著稱。1980年,羅伯遜以800萬美元創立老虎基金,1998年前的平均每年回報為32%,因而被視為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老虎基金是最著名的宏觀對沖基金之一,與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可謂並駕齊驅。
10、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馬克·默比烏斯(Mark Mobius,又譯墨比爾斯),現任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主席,他管理了約20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股票資產。默比烏斯於1987年加入鄧普頓,當時的職位是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總裁。

㈢ 2011下半年,基金趨勢怎麼樣華夏紅利。招商全球資源。這兩個呢請具體分析

物以稀為貴,價值源於稀缺。眼下由於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投放的天量貨幣,通貨膨脹正在成為大概率事件,考慮配置一部分資源股。未嘗不可。投資大師對市場的看法和做法也符合這一趨勢,
從全球經濟的角度看,資源總是稀缺的,而從目前中國基金產品中看,像正在發行中的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能夠投資於全球資源類上市公司的基金屈指可數,同樣也是稀缺品種。過去十年全球市值增長前五名中,資源股佔四位。據了解這五大牛股分別是美國蘋果電腦,澳洲必和必拓,巴西石油、俄羅斯天然氣和巴西淡水河谷。

招商全球資源擬任基金經理章宜斌:物以稀為貴
2010年03月11日 05:57 每日經濟新聞
章宜斌簡介:杜克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具有9年境外證券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曾先後在穆迪KMV,惠譽國際和瑞銀集團任職並擔任投資分析師和組合經理。2009年加入招商基金,現任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擬任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基金經理。

眼下由於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投放的天量貨幣,通貨膨脹正在成為大概率事件,面對通脹預期,我們的資產如何才能保值增值呢?「可以考慮配置一部分資源股。」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兼招商全球資源擬任基金經理章宜斌表示。

從全球經濟的角度看,資源總是稀缺的,而從目前中國基金產品中看,像正在發行中的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能夠投資於全球資源類上市公司的基金屈指可數,同樣也是稀缺品種。

物以稀為貴

「過去十年全球市值增長前五名中,資源股佔四位。」章宜斌開門見山地說,據了解這五大牛股分別是美國蘋果電腦,澳洲必和必拓,巴西石油、俄羅斯天然氣和巴西淡水河谷。

「投資大師對市場的看法和做法也符合這一趨勢,」章宜斌介紹說,「索羅斯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他做環球宏觀投資組合,重倉資源,根據去年三季度的數據,索羅斯旗下基金投資的石油、天然氣資產達到了36%,原材料資產將近17%,加起來是53%。」

據有關資料顯示,鄧普頓旗下著名的亞洲成長基金也偏好資源行業,去年三季度它的配置中能源佔了37%,原材料達到22%,加起來達到了60%。

章宜斌分析,「短期看,新興市場需求旺盛,發達市場也開始出現復甦曙光,歐美金屬訂單穩步回升;中期看,通貨膨脹預期將提升,而滯脹時期基礎材料和能源都有不俗表現;從長期看,資源供給稀缺。隨著全球經濟走出谷底,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推動資源需求的快速增長,由於資源本身具備天然稀缺屬性,導致需求的持續上揚與供給瓶頸日益嚴重的沖突,但是這種沖突正好賦予了資源行業較好的投資價值。」

「物以稀為貴,價值源於稀缺,所以我們聚焦於能源和礦產,中國有50%以上的銅和鐵礦石需要依賴進口,很多的央企和民企看到這一點,拚命在海外收購資源,對於老百姓而言,我們為他們提供了在A股市場買不到的全球優質資源類股票的投資機會。」章宜斌總結道。

章宜斌的「投資時鍾」

招商全球資源基金會將投資哪些品種?

「短期可能會聚焦鐵礦石和煉焦煤。」章宜斌表示。

他指出,「整體預計是看好的,短期內因為希臘事件的影響,以及新興市場的緊縮,投資人的擔心還沒有完全的消退,整個市場的避險情緒還是存在的,因此我們或將選擇分期投資,首選就是鐵礦石和煉焦煤。」

業內相關人士也指出,鐵礦石的現價已經上漲了110%,協議價很可能會超越40%,未來的價位可能會達到50%~60%。

「盡管鐵礦石現在還在談判,但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已經不想跟中國談一年的合同,只談半年的合同,必和必拓、力拓甚至希望每個季度談一次,全球80%~90%的鐵礦石供應量來自三巨頭,因此國內的企業議價能力可能不強。」章宜斌解釋說。

「等市場的避險情緒消退,而全球經濟重新回到上升通道後,我們預計看好礦產和金屬,但是我們也考慮增加新的投資品種。」章宜斌進一步闡述觀點,「比如石油。」

「作為經濟總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消耗了全球油產量的10%,但是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消耗了全球油產量的30%,因此發達國家對油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等到發達國家復甦更加明顯,對油的需求也會隨之大幅增加,並拉動油價上升。」章宜斌表示,「幾個月以後,美國會進入旅遊旺季,如果那時候美國經濟復甦的跡象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則石油預計出現不錯的投資機會。」

此外,具有對抗通脹作用的黃金也受到章宜斌的關注。

「黃金作為貴金屬,沒有太多的工業用途,但是對於通貨膨脹有很好的避險作用,所以我們中期重點關注。」章宜斌表示。

對黃金需求的增加速度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印度是黃金的主要需求國,一直以來,印度黃金的進口隨人均GDP的增長而快速增長,2009年印度每月約進口30噸~35噸黃金,而2008年每月進口量只有8噸,因此,印度黃金需求的增長帶來價格的上漲;此外,中國對黃金的遠景需求也非常可觀,美國的黃金儲備超過8000噸,占外匯儲備的68.7%,而中國的黃金儲備只有1000噸,占外匯儲備的1.5%,人民幣的國際化需要黃金貯備作為基礎。」章宜斌表示。

但是章宜斌表示,「在貴金屬中我們更加推崇鉑金,鉑金兼具工業用途和珠寶用途,而且價格處於相對歷史低位。」

出海良機

招商基金選擇合適的出海時機。

「2007年QDII首度出海,剛好是金融風暴的前夕,經過2008金融風暴的洗禮,2009年市場迅速的反彈,發達國家企穩,全球經濟復甦,現在的投資環境跟2007年是完全不一樣的。」招商基金章宜斌表示。

現在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的基礎雖然還不牢固,但是已經是晨光初現,全球經濟開始處於回升期,這是相對較好的投資時期,目前股票的估值是比較低的。例如鐵礦石幾個公司的估值只是凈現值折現的70%左右,處於歷史的低點。

「我們的招商全球資源有其獨到之處,現在全球經濟剛剛經歷了金融風暴的洗禮,開始企穩,新興市場出現明顯的復甦,在這種情況下發行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時機比較不錯;其次我們投資的是資源行業,可以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時分散風險提供很好的渠道。」章宜斌認為。

按照產品設計要求,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股票類的資產將會佔到60%~100%,現金和債券佔到0%~40%,主要投資於金屬及采礦、傳統能源、新能源等。

「這只產品我們准備了2年,產品部的同事在設計的時候也參考了很多海外投資顧問ING的意見,產品設計很有特色。強周期行業在經濟上行周期的時候跑贏市場的概率大,但是在下行的時候波動性很大,所以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不僅僅抓住了強周期的資源類股票,還會擇時調整倉位,並且配置防禦性的公用事業(2137.321,56.28,2.70%)行業股票,藉此規避資源類股票周期下行風險。因此經濟下行的時候也會特別為投資人設置安全墊。」章宜斌表示。

2010年,很多投資者擔心人民幣會大幅升值,那麼投資以美元計價的招商全球資源基金會不會存在匯率風險,對此,章宜斌表示,招商全球資源基金並不完全投資美元資產,未來人民幣可能對美元是升值的,不過相對於其他的貨幣,比如對澳元、加元並不一定也是升值的。另外他也解釋道,該基金投資的是股票並不是貨幣,因此要看重的更多的是股票上漲帶來的收益,從以往的歷史看,如果基金選股能力強的話,收益或將遠遠超越匯兌損失。

此外,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海外投資顧問——荷蘭國際集團投資管理也是章宜斌信心來源的保證。據公開數據測算,該團隊領軍人物VikPitrans管理的成立15年的ING資源機會基金,最近十年年化收益率高達22.9%。

㈣ 鄧普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57 年, Rupert Sr. 退休,並由其 24 歲的兒子 Charles B. Johnson ( Charlie )出任主席及行政總裁一職。當時,公司的職員寥寥可數,而旗下基金管理的資產總值為 250 萬美元。在 1950年代,保險公司主導中產階層的投資服務市場,富蘭克林要在這種環境下逆流而上殊不容易,但 Charlie 對公司的信心堅定不移。
踏入 1960 年代初期,雖然公司的發展略為緩慢,但 Charlie 及其團隊的努力已初見成果。面對每天排山倒海般的工作, Charlie 同時身兼互惠基金經理、會計員等多個職位。與兄長一樣, Charlie 的弟弟 Rupert Johnson, Jr. 於 1965 年加入公司時亦同時出任數職。在 1960 年代,市場經歷了不少的起跌,對相關的從業員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刺激的 10 年。
富蘭克林於 1971 年公開上市, Charlie 及其團隊因此獲得了資金,拓展公司的業務。 1973 年, 富蘭克林收叢野謹購一家以加州聖馬蒂奧 ( San Mateo ) 為總部的投資機構 Winfield & Company ,並將 公司 於紐約的辦事處遷往加州 。收購計劃令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提高至 2.5 億美元,員工數目亦增加至大約 60 人。 1979 年,富蘭克林貨幣基金( Franklin Money Fund )成為公司旗下首隻規模達 10 億美元的基金,並同時掀起了公司於 80 年代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序幕。
自 1980 年起連續 6 年,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每年均增長 1 倍(或接近 1 倍)。公司的股票亦於 1986 年滲基開始在紐約交易所買賣,股票代碼為「 BEN 」。同年,公司沖出北美市場,於台灣開設辦事處。 1988 年,富蘭克林收購了 L.F. Rothschild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由 1982 年僅逾 20 億美元,至 1989 年時已急增至超過 400 億美元( 1987 年的市場動湯對富蘭克林的入息及債券基金影響輕微)。然而,管理層並未因此而感到自滿,並開始注意到過份依賴固定收益投資作為公司唯一基石脊含的潛在風險。
富蘭克林於 1990 年代進行的一連串策略性收購活動,不但成功令公司的投資管理范圍擴展至固定收益產品以外的其他領域,亦令其環球業務的足印踏遍歐洲及亞洲。 1992 年, 公司與著名環球投資者約翰鄧普頓爵士 ( Sir John Templeton ) 達成共識 , 完成收購鄧普頓基金系列的管理及營運商 - Templeton, Galbraith & Hansberger Ltd. ,是當時歷史上最大宗的獨立互惠基金公司收購交易。鄧普頓為富蘭克林帶來了一系列出色的環球股票基金,更 引入了新興市場翹楚麥朴思博士 ( Dr. Mark Mobius ) 的專業知識。麥朴思博士 於環球新興市場的工作經驗超過 30 年,目前負責 帶領新興市場 的 分析團隊 , 管理不同的新興市場投資組合。 另外,於 1996 年,富蘭克林鄧普頓從著名華爾街投資者 Michael Price 手中買入 Mutual Series Fund, Inc. 的投資顧問 — Heine Securities Corporation ,令集團的本地股票產品更趨完善。
踏入千禧年,富蘭克林鄧普頓繼續進行了多項重要的收購計劃,奠定了集團作為優秀的環球投資管理機構的地位,當中包括於 2000 年購入 Bissett 、 2001 年購入 Ficiary Trust ,及於 2003 年購入 Darby 。 2005 年, Charlie 的兒子 Gregory E. Johnson ( Greg )出任行政總裁一職,肩負起領導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的使命。 1985 年, 24 歲的 Greg 已開始在公司的交易部門工作,並一直與公司共同成長。而 Charlie 則繼續擔任集團主席,協助 Greg 及他的團隊。

㈤ 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的馬克·墨比爾斯

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馬克·莫比爾斯研究新興市場旦逗襪的股票已經有三十年的經驗。
1997年、1998年指歷連續被路透社選為年度最佳全球基金經理。
1998年、1999年連續被美國Money雜志選為全球十大投資大師之一,被《華爾街日報》模激譽為新興市場教父。
1999年被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指派為董事及全球公司治理工作團隊負責人。其研究團隊被英國國際財富管理基金雜志評選為2001年最佳新興市場股票研究團隊。馬克·莫比爾斯管理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長期以來擁有出色的投資業績。
著有《獲利護照-通往海外投資致富之道》(Passport to Profits)(1999)

㈥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總結上

      本書作者有兩位,勞倫·鄧普頓和她的丈夫斯科特·菲科普斯。他們是著名逆向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夫妻。本書是第一本得到鄧普頓基金官方認可的、由鄧普頓家族成員撰寫的約翰·鄧普頓的投資生涯傳記。鄧普頓在全球投資圈是很多人膜拜的宗師級人物,《福布斯》雜志稱他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有多成功呢? 如果1940年你投資給他1萬美元,50年後這筆錢會變成5500萬美元 。

      鄧普頓是怎麼做到的呢?在他長達70年的投資生涯中,他一直貫徹一種特殊的投資方法,這個投資方法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具體的操作細節卻又很不容易做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逆向投資方法 」慎嫌沒。那麼什麼是逆向投資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在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全球一片恐慌,美國股市緊急停牌了幾天,然後在9月17日重新恢復交易。當天一開盤,美國股市就暴跌,很多人都在不計成本地賣出,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鄧普頓卻開始買入暴跌中的航空業股票,他打賭政府不會讓航空業倒下。6個月後,他買進的公司最高達到了72%的收益。你看,在大眾極度悲觀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逆向投資。注意,逆向投資中有一個核心的理念,叫做「極度悲觀點」。所謂極度悲觀點,讓我們借用一句鄧普頓本人非常形象的解釋,就是 「等到100個人中的第99個放棄的時候」,這是逆向投資的核心 。

       這本書的作者是主人公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夫妻,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書中詳實地講述了鄧普頓一生中運用逆向投資獲得成功的大量經典案例。從這些案例中,你能了解到逆向投資的邏輯根基是什麼,如何判別大眾情緒的極度悲觀點,如何才能做到在別人都悲觀的時候,你能夠勇敢地買入。可以說,這本書既是約翰·鄧普頓的個人傳記,也是一本鮮活生動的逆向投資教科書。

       接下來我們我們來一起學習鄧普頓創造輝煌投資業績的整套方法,通過三個關鍵詞來學習,第一個關鍵詞叫做低價股獵手,第二個關鍵詞叫做全球投資,第三個關鍵詞叫做勇敢地賣空。本節我們主要學習第一個關鍵詞。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關鍵詞: 低價股獵手 。如果要選出本書提及最多的一個關鍵詞,那就是「低價股」這三個字。本書中的低價股,並不是單純地指絕對價格的高低,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指那些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鄧普頓在投資上長期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抓住了大量低價股的投資機會,他也因此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低價股獵手」。那麼,他這種獨特的投資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書里說,他的投資風格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

      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約翰·鄧普頓還不到十歲,他的父親老哈維是一名律師,老哈維的辦公室就在溫徹斯特小鎮廣場旁邊的二樓。在這個廣場上,小鎮經常開拍賣會,拍賣農場。每當拍賣會上沒有人出價的時候,老哈維就會從他的辦公室快步走到樓下的廣場出價。這樣,他通常會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買下農場。到了20年代中期,他已經擁有了六處資產。你也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農場的拍賣會有時候會沒有人出價呢?是當地人的眼光不行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抵押品的拍賣會,是經常有可能出現流拍,也就是沒人出價的情況的,這背後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此外,這種拍賣也非常容易受到參與者情緒的影響。比如,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市場參與者的情緒悲觀低落,就很可能無人出價。所以這種抵押品的拍賣,也常常給有準備的人留下了撿漏的機會。

      總而言之,一座價值不菲的農場僅僅因為沒有其他人出價,就能以不可思議的低價被自己的父親很便宜地買下,鄧普頓幼年時期的這種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證明,這種印象終其一生地影響著他。在成年之後,鄧普頓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在貫徹著這種「買便宜貨」的思維方式。比如他結婚後不久剛搬到紐約時,他和妻子到處尋找便宜貨,僅僅用25美元就給公寓的五個房間買齊了全部傢具。當時的25美元是什麼概念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0多人民幣。

      鄧普頓不僅把這種思路用在生活中,還用在購買股票上。在1939年的時候,美者搏國經濟已經在走寬納出大蕭條的谷底,開始復甦。鄧普頓認為這次的經濟復甦會讓所有行業都欣欣向榮,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但是當時他手裡沒有太多錢,於是他向自己的前任老闆借錢,要買美國股市上正在進行交易的、價格在1美元以下的所有股票。這是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可以說不怎麼值錢。為什麼買價格最低的股票呢?鄧普頓認為,在經濟復甦中,那些效率最低的公司的股票將會發生最戲劇性的上漲。也就是說,它們的價格彈性最大。他的想法得到了前老闆的支持,借到了1萬美元。於是,鄧普頓開始買進當時美國市場上所有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的股票,一共購買了104隻股票。他的預測果然是對的。一年之內,鄧普頓就還掉了所有借款。在隨後的幾年,他逐漸賣掉了手中的股票,把最初的1萬美元投資變成了4萬美元,增長了3倍。最後算賬的時候,在他買的104隻股票中,只有4隻沒有成功。

       這次的成功為鄧普頓漫長的投資生涯帶來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看上去很簡單是不是?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簡單操作背後的方法,其實並不簡單。其中的要點如果你沒有把握住,那麼就很可能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對大趨勢的判斷。1939年的時候,美國經濟已經從大蕭條的谷底回升了一段時間,羅斯福新政也開始實施,盡管還處在困難期,但是經濟復甦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

      第二個要點,核心仍在於「低價」兩個字。前面說過,本書中低價股的意思,並不僅僅指絕對價格低,更重要的是價格相對於價值的低估程度很大。那麼為什麼在這一次的操作中,鄧普頓並沒有去用復雜的方法計算公司的價值,相反只是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指標,就是股價低於1美元呢?剛才我們說了,當時人們剛經歷過經濟大蕭條,人們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極度悲觀的情緒當中,股價的低迷已經充分地反映了這種悲觀情緒,這個時候,只要選取價格最低的股票,就有可能在接下來經濟的復甦以及人們信心的復甦中獲取最大的價格彈性。

      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在鄧普頓買入的股票中,有一隻股票因為回報非常驚人,成為了經典案例。這只股票叫做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這家公司股票的發行價是每股100美元,在鄧普頓1939年買入的時候,由於公司經營狀況很不好接近破產,它的股價已經跌到了每股0.125美元。結果幾年之後,它的股價從0.125美元,上漲到了5美元,漲幅達到39倍。事實上,當時上市的美國鐵路公司有很多家,比如另外一家鐵路公司,它的經營狀況就比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要好得多,這家公司50年來從沒虧損過。但是,如果鄧普頓當時買入的是這家公司的股票,股價的漲幅就要小得多。

       讓我們再做一個更詳細的統計,分別在當時的美國市場找到兩組公司:A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經常虧損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壞公司;B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從來沒有虧損過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好公司。我們可以發現,五年之後,A 組公司的股價平均回報率是1085%,而 B組公司的股價平均回報率只有11%,兩者相差了幾乎100倍。當然,由於書中統計的范圍並不是很全面,這個相差100倍的結論也許並不是完全科學嚴謹的,但是這個統計也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在極度悲觀的時間點,投資那些當前經營狀況不好的壞公司,可能會比投資好公司帶來高得多的超額回報。這是因為大家所認為的壞公司更容易受到大眾悲觀情緒的影響,更容易出現不可思議的低價。

       鄧普頓這次操作的第三個要點是關於持有時間的。他在買入股票之後,並不是只持有了幾個月,他的平均持有期是4年,這讓股價有充分的時間復甦。值得一提的是,4年也是鄧普頓整個投資生涯中的股票平均持有期。這也恰好說明了逆向投資的方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奏效,並不適合於短線操作。

         第四個要點是足夠分散。雖然本金是1萬美元,但是鄧普頓一口氣買入了104隻股票,平均每隻股票還不到100美元。這么分散的投資,似乎跟價值投資要集中持股的理念並不一致,這是為什麼呢?鄧普頓的分散投資與巴菲特的集中持股的區別,一會我還會詳細地為你講解,這里我先給你一個提示:在這次買入的時候,鄧普頓僅僅只看了一個指標,就是股價低於1美元,這意味著他並沒有對買入公司的基本面做深度研究,所以在這次投資中,分散風險就顯得非常重要,千萬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事實上,若干年後,104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破產了。當然,那個時候鄧普頓早就把股票都賣出了,對他沒有影響。

     上面講的是我們一起學習的第一個關鍵詞,叫做低價股獵手。我們可以看到,鄧普頓的「買便宜貨」的投資理念,從童年開始啟蒙,然後無論是在生活中買傢具,還是在金融市場買股票,他都貫徹了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在下節學習後面兩個關鍵詞。

㈦ 有哪位大蝦知道證明金融學上的投資分散效應的方法

最好的保護是分散投資

馬克•墨比爾斯

身為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的執行總裁,馬克•墨比爾斯掌握著13隻新興市場基金。他與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喬治•索羅鏈螞斯同列為《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10大頂尖基金經理人」。不僅如此,他還擁有一個令人起敬的頭銜——新興市場教父。
馬克•墨比爾斯投資理財策略到底有何獨到之處,使他能獲得盛譽,同時使其操盤的基金績效卓越?他公布了30年來的全球投資經驗,並且提出獨到的15條法則,供投資者在全球股海騰挪及基金投資時提供參考。

法則一:腳步與眾人相反
最好的出場方式不是等市場下跌時恐慌性拋售,而上漲時就分批出場。在恐慌性拋售下,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可能出現被低估的價格。當所有的人都悲觀時,通常是墨比爾斯開始轉為樂觀的時候。

法則二:最好的保護是分散投資
投資無國界,只要具有獲利潛力的公司,不論在哪一國家,都應列入投資組合。反映分散投資的概念,近年來愈來愈多分散單一國家風險的共同基金類型出現。

法則三:投資新興國家的理由是成長
如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這3個新興國家在過去10年中,全體經濟規模成長118%,而英國、美國和日本這3個國家加總的經濟規模,在過去10年只有58%的成長。與此同時,目前全球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值平均達6.6%,遠比發達國家的2.9%高。

法則四:經營團隊的素質,是選股的最高標准
這就是為何墨比爾斯365天中有250天是往返世界各國拜訪上市公司,會面公司經營團隊的原因。經營團隊的素質決定了該上市公司未來成長獲利空間,而在分析經營團隊時,深入拜訪了解經營理念,營運目標,甚至人格特質,以及各產業的挑戰,是幾項重要的觀察因素。

法則五:用FELT選擇股票或股市投資
所謂FELT就是Fair、Efficient、Liquid、Transparent。凡投資任股市前,都應該審視股價是否合理(Fair),股市是否是有效率交易(Efficient),是否具有流動性(Liquid),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否透明(Transparent)。

法則六:危機是開始覺醒的理由
1997年泰銖貶值引發亞洲金融風暴,泰國政府開始進行金融法規改革,人們擔憂未來的生活,也開始更努力工作,存更多錢。當大環境安然無事時,人們容易懶散,環境艱糟才是向前邁進的動力。

法則七:市場下跌無需恐•隘
如果能將投資眼光放長,承擔風險通常能有不錯的回報。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的1年間,香港恆生指數大跌55%,但從1998年9月低點以來的近1年,恆生指數大漲85%。

法則八:逢低布局不必在意一時漲跌
1993年泰國股市市值曾達1330億美元,而在1998年初時卻只剩220億美元,從短線來看,大盤還有下跌空間。墨比爾斯仔細選股時,發現當中有不少股票體質並不壞,是借著價格被低估,便宜買進來增加份額的時機。當投資標的的股價繼續被低估、股價棚大埋繼續下跌,墨比爾斯還會再持續加碼。基金錶現從短期來看會而落後握有現金的基金,當市場開始觸底反彈,表現將在績優股帶領下超越大盤。

法則九:以資產凈值(NAV)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在考慮一個標的投資價值,可將該投資標的總資產價值減去總負債所得的凈值,除以發行在外的股數。如果此數值高於當前股價,表示該投資標的目前為低估,具有上揚潛力,反之則否。

法則十:投資前先了解證券交易所
這一原則尤其適用新興國家股市,它們大多僅具成熟股市的雛形,法令規章不完全且游戲規則多變,對信息掌握不足的投資者而言,猶如進入一弱肉強食的野蠻社會中。

法則十一:總體面常常與個別面相矛盾
以俄羅斯為例,總體仿帆經濟面相當惡劣,以此來看,並不適合投資。但該國從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為資本主義體制的過程中,蘊含了許多的高獲利契機,如國營企業的私有化,使得相關投資標的具有高度成長潛力。在此情勢下,透過由下而上的策略能有獲利機會。

法則十二:選擇投資標的須輔以實際調查
尋找更多更佳的獲利機會,也可分散投資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但外國市場情勢瞬息萬變,只靠技術分析可能無法掌握全盤局勢,必須透過實際的調查訪問才能應對變局。

法則十三:從持有改為買進的理由
如果全球股市皆因一個國家短期因素而出現劇烈下跌,投資建議立刻從持有改為買進。1998年初的巴西里拉危機等於為投資者開啟了一扇大門,亞洲金融風暴使市場如同驚弓之鳥,輕易地就將拉丁美洲與身陷風暴的亞洲劃上等號,殊不知此乃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應對金融變動的效率也截然不同。盡管短期間對巴西里拉的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之後的跌深反彈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法則十四:政治不確定性是進入一個市場的通行標志
政治因素難以量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難以預測。政治風險也是投資機會,正因為許多好公司的股價在政治變動環境下,無法反映其真正價值,根據價值投資原理,股價終將反映企業價值。在許多政治面存在變數的地方,便有許多投資機會。

法則十五:不確定成為確定進場成本墊高
不確定性夾帶高風險,但高風險也意味高報酬。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當中,不確定性意味著機會,若能奠基於扎實的基本分析,當股價出現非理性下跌時,反而是逢低承接優質公司的好機會。當不確定消息消失,市場參與者可以預測未來的結果時,股價便不再具有吸引力。

格雷厄姆•弗蘭:投資經濟增長重心轉移

格雷厄姆•弗蘭在M&G全球基礎基金投資策略設計和開發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自從該基金推出以來一直擔任基金經理。在超過10年的時間里已取得了年均7.2%的回報,而在此期間與其基金對應的復合基準指數年均收益率為1.0%。弗蘭是M&G全球基本基金投資背後的思想領袖,他預見一個新興市場在蓬勃發展中對工業品和消費產品的強勁需求。這就是為什麼在歐洲投資者和基金投資領域M&G公司的明星經理弗蘭有著那麼多的粉絲。

堅定不移投資新興市場
弗蘭不談宏觀經濟,但他對新興市場的增長有自己的看法。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是他堅定不移的投資主題。30億人加入全球經濟的過程每天都在發生,這最終籽成為股權投資的偉大時代。由於經濟體的發展,這些新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會微妙地改變。他們正日益走向中產階層消費,他關注可口可樂、高露潔及食品和旅遊公司。

始終把投資者放在第一位
弗蘭從2000年就開始運作M&G全球基本基金,並著重指出他對客戶金錢的管理責任。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對投資者的關懷,這個世界似乎有極少數基金經理具有這樣的品質。許多人都是帶著自私的理由:金錢。

堅持自下而上長期投資
弗蘭將全球投資組合精煉為40~80隻股票,並長期堅持持有這些組合。他又是一個長期的自下而上的投資者一力拓和N413鑽石公司,這兩只股票自基金建立以來他一直持有。

強大的團隊調研方法
團隊是對沖基金行業中的精華:創新和獨立思考,尋找資產強健的企業。舉例來說,資產可以是一個煤礦,也可以是一個知名的品牌。公司必須有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業務模式,以便進行深入分析其未來盈利能力。

道德是選股的標准之一
弗蘭對企業道德責任極為關注是,他的目標是保持良知的基礎上成為成功的基金經理。隨著被投資公司明白他是一個長期持有者,他對公司的做法作出合理建議時,公司會聽取他的意見。例如,他曾威脅要撤回在一家礦業公司的投資,除非提高工作人員的淋浴設施。在這樣一個基金經理頻繁跳槽更換公司的時代,他明確表示將在M&G全球基礎基金留任多年。他相信,到2020年他堅持的新興市場投資理念會實現。

㈧ what's 'emerging-markets fund'

先來糾正語法問題

what does "emerging-market fund" mean?

I wanna know it.

if u can explain a little on it ,thank u very much.

'emerging-markets fund':新興市場基金,即投資於新興市場的基金,中國就是新興市場之一,投資方向主要是股票.

新興市場(Emerged Markets)指的是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按照國際金融公司的權威定義。只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沒有達到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水平(一般的標準是人均9 000多美元),那麼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股市就是新興市場。國際金融公司認定的新興市場有100多個,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前蘇聯東歐地區。我國內地股市和台灣股市都屬於新興市場。台灣盡管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比較高,但由於其股市發展滯後,市場機制不成熟,仍被認為是新興市場。而香港市場由於法規健全,長期由歐美外資為主導,已經由全球新興市場叢林里的一隻虎,成長為成熟市場的一條龍。如果我們把大中華區看成一個整體,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大新興市場,香港就引領這整個市場向前進,香港的今天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成為大陸的明天。

新興市場的投資先驅是鄧普頓爵士john templeton,在西方投資界是與巴菲特齊名的大師,他比較有名的投資案例是早在60年代就買進了日本公司的股票,當時的日本產品還以低廉劣質的出口聞名於世,整體市盈率偏低,象Toyota豐田只有4-5倍P/E,而鄧普頓正是在人們的質疑中介入日本市場,敏銳地抓住了日本從55年―73年石油危機為止,經歷的重工業化比重大幅上升的過程。

鄧普頓崇尚從下往上的分析方法,總是尋找好的企業、質優而價廉的股票,並不在意它來自核緩什麼背景、也不管當時流行的觀點。而鄧普頓真正確定新興市場權威的是87年以後,當年鄧普頓要求手下大將馬克.默比烏斯MarkMobius建立一隻新興市場基金起,新興市場的投資才逐漸為旁埋國際金融界所認可,而個人形象上一向以光頭出現的默比烏斯因此被譽為「投資界里的印第安娜.瓊斯」。這位現實生活中的奪寶奇兵最近的一個成功的投資案例就是2003年初買入中石油,默比烏斯領導的鄧普頓基金在香港市場買入中石油2%股份的時候,比巴菲特還早。(歷史在重演,中國從2002年起,正式進入了市場導向下的重工業化時代)

談到新興市場的投資經驗,繼承了鄧普頓衣缽的默比烏斯說:「我喜歡去的地方是其他人不願意去的。當那裡的大街發生著流血事件時,我就願意前往――事態嚴重的時候,是我欣喜的時候,這往往就是我想要進入的市場。」為了實踐他的理念,Mobius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倫敦、東南亞風暴時的新加坡、金融危機中的南美、SARS期間的香港,和他的老師鄧普頓一樣,默比烏斯帶著一堆理論選擇條件,艱辛地奔走在改啟模充滿著戰爭和混亂的遙遠的世界邊緣。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他不會象其他的基金經理一樣,花上一整天坐在辦公室思考問題,今年50歲出頭的默比烏斯繼續著一種可怕的旅行日程,這種生活對30歲的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汽車上或者飛機上,如果不是在訪問公司,就一定是與客戶進行交談。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和努力下,在2003年初香港「到處是問題、危機,人們從窗戶跳樓尋死的時候」(默比烏斯語),他領導的鄧普頓基金大規模登陸香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