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1年工商銀行發展前景工商銀行上市價是多少今日股市行情工商銀行
由於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減少對實體行業的融資,投入更多精力用於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要點。下面就跟各位好好聊聊關於銀行業的龍頭羊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穩定向好,客戶基礎蠻出色的,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方針,城鄉聯動發展協同推進卓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總額16.6萬億元,總量再一次創新高,領先地位依舊穩定。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同時深化金融科技賦能,為將公司打造成為綜合金融標桿行積蓄力量。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12家機構,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在非洲20個國家都進行了間接覆蓋,有代理行關系的外資銀行總共有1507家,遍布143個國家和地區,服務網路包括六大洲以及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建造了127家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的機構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在基本面上受到了政策的呵護,並且繼續看好財富管理業務,目前我國政策依舊是以"穩字起頭"。今後,會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進步,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有希望得到一個更寬闊的市場空間。還有考慮到目前的一個貸款供需情況,未來信用利差說不定會上升,全部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會有一些上升,因而資產端或將成為帶動息差企穩的重要推手。展望未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以及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不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趨勢於平穩的情況。
總之,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非常雄厚,很大概率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文章具有明顯的滯後性,如若想更准確地知道工商銀行未來行情好不好,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鏈接閱讀,有專業的投顧幫助你診斷股票,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Ⅱ 金融股票理財股票知識
專業術語分析:虧與賺,漲與跌,大與小
本文挑選三條經典的炒股專業術語及解釋:
第一,追漲和追高,一字之差,一虧一賺
第二,同步上漲與同步下跌,趨勢的確認因素
第三,看大做小,分析研究股市的全局技巧
第一,追漲和追高,一字之差,一虧一賺股市投資者在談論股市買賣的虧羨圓時候,經常會用到追漲和追高,比如有的股民說,某股票沒有操作好,想追漲,沒想到成了追高,又被套了這裡面用到的追漲和追高,就是比較生動地說明了這二個詞語的不同。
追漲和追高,股票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股票在漲,追漲,意思是在股票開始一輪行情上漲過程中,屬於上漲階段買入。
追高,指的是反彈高位、反抽高位買入,也可以是一輪上漲行情的頂部高位,追漲買入股票後會漲,追高買入股票後,股票會下跌,一個是賺錢,一個是虧錢。
判斷上漲的股票是不是可以追漲,關鍵看股票的趨勢,在上漲趨勢,是追漲,這里的漲,本意為上漲趨勢,上漲趨勢的漲過程,追高,這里的高,本意是股票的頂部,有反抽頂部,反彈頂部,和大頂部。
第二,同步上漲與同步下跌,趨勢的確認因素同步上漲和同步下跌,指數的同步上漲(A股四大指數是: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和科創板指數 ),指數同步上漲和同步下跌指的就是這四大指數一起上漲,和一起下跌。
個股也有同步上漲和同步下跌,有指整個A股市場同步上漲或同步下跌,如果是整個市場的A股同步漲或者跌,那麼指數也會同步漲或者跌,也有指個股同板塊(題材)的同步上漲和同步下跌。指數、板塊和個股的同步上漲和下跌,是分析指數或者個股趨勢的重要確認因素,單純看一個指數或者個股的技術指標,有時未必能確認趨勢,但可以看相關的指數和個股,如果他們同步,分析起來自然准確性會高很多。
第三,看大做小,分析研究股市的全局技巧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句名言在股市翻譯過來就是「看大做小」:股市中的看大,指的是股票市場大勢,指的是大盤指數的大方向,大趨勢:小,自然指的是個股,股市的大盤指數由個股構成,如果炒股票,不看大勢,無疑是非常不好的投資習慣。
個股的看大做小,指的是投資者在選股過程中,第一步是看股票的大趨勢,看股票的的周K線、月K線,排除在頂部高位,或者派中下跌趨勢的個股,選擇底部開始啟動的銷塌個股,之後再看股票的日K線,尋找買賣點。
市場包容和消化一切,它永遠都是正確的順應市場是最明智的。 在大的趨勢背後總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
Ⅲ 分析杭州銀行股票的走勢杭州銀行東方財富網分析600926杭州銀行最新股評
銀行股的股價波動的確不是很大,但它的分紅率、股息率都相當高,許多銀行股每年的分紅回報率差不多都在3%~4%左右,作為穩健型投資者的底倉配置是非常不錯的。與此同時,因為金融改革的深入和不斷增長的國內經濟,未來銀行的利潤和規模依舊是上升趨勢。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分析受益發達經濟圈高速成長的--杭州銀行的投資價值。
在開始分析杭州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杭州銀行主營業務是為城鄉中、小企業客戶及居民家庭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產品及服務,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初具規模、資產質量良好、盈利能力較強、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前列的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曾獲公募信貸ABS發行總量排名全國商業銀行第8名,全國城商行第1名。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獨特的投資亮點。
亮點一:區位優勢顯著,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杭州銀行以杭州為根據地,可以全面滲透經濟總量達到領先、民營經濟靈活的浙江省,實施六大分行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等發達經濟圈的戰略性布局。同時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等國家戰略的規劃與實施下,杭州銀行的成長空間將會更加廣闊,將吃上發達經濟圈高速成長帶來的巨大經濟福利。
亮點二:科創金融服務+大零售金融布局,細分市場領先同行
杭州銀行是比行業內其他同行更早實行科創金融服務模式的商業銀行,打造出了創新創業企業金融服務的生態圈,集聚渠道合作夥伴政策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為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盡可能多地提供幫助,並採用一系列風控手段,商業模式可持續基本成型,數十年的發展成功打造了優良的專業化品牌和市場口碑。
杭州銀行還增加了在戰略轉型上的投入,積極發展大零售金融業務,而且大力發展數字化創新和大運營轉型。到現在為止,大零售金融的布局已實施完成,數字化優勢得到提升,在客戶體驗、審批效率、市場響應方面有很大提升,深受客戶喜愛,在相關細分領域跟同行作比較顯然更加領先。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杭州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杭州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重中之重,而金融最重要的是銀行,不論什麼行業發展,舉個例子,比如科技,醫葯,還是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等方面,排在第一位的需求就是頃蠢資本,使銀行業獲得發展。但銀行業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它與經濟高度相關,當經濟水平很低的時候,銀行業的發展也不會有多好。不過也有好的一點,從未來發展的角度,對經濟不斷增長而且實力也突飛猛進的中國而言,銀行業在未來仍然有著非常巨大的發展潛力,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好。
總的來說,杭州銀行位於經濟發達圈內,在未來,就能夠擁有因為經濟發展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信猛益,看好杭州銀行未來表現。但是,文章的特點是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不能夠實時更新,要是需要清楚知道杭州滑乎橋銀行未來的發展行情的話,可以點擊下面鏈接,就會有非常專業的投資顧問幫你診斷股票,看一下杭州銀行估值到底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杭州銀行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2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新三板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股」
新三板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股」
2015年8月12日,HCR慧辰資訊成功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833309),成為國內新三板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股!備受各界關注的背後,是長期困擾大數據領域的一道難題:大數據到底怎麼樣變現?誰能真正撬動這個「千億市值」的數據產業!
2012年,隨著數據統計單位從TB級躍升至PB級別,大數據時代全面到來,而雲計算等技術的實現,進一步揭開了數字化商業時代的帷幕。大數據時代,每家公司都在創造著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而未來的每一筆生意都將是數據的生意。面對海量數據帶來的信息爆炸,如何利用,挖掘,深入洞察數據的價值成為每家企業實際面臨的考驗。雖然大數據帶來的「金礦」就擺在眼前,但是如何真正「掘金大數據」卻成為擺在每家企業面前的難題。
l大數據變現真正的難題到底在哪裡呢?
挑戰一:缺少深入行業的數據洞察能力
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並不能真正的轉化為對企業或社會有價值的「數據資產」只有深度洞察數據背後的價值,才能使數據為企業的決策、發展提供支持。很多企業受困於數據本身,擁有大量時間跨度久遠、內容形式多樣、體量龐大的沉睡數據,缺乏數據洞察的技術實力和分析能力,數據沒有轉化為資產,反而變為負擔。
挑戰二:無法真正打通數據孤島
我們可以看到在真實的世界裡,各個行業間的信息在不同的交互過程中,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立體的世界,從而在企業決策、營銷、產品等各個層面提供了信息支持。而在大數據的世界中,我們是通過「數字化」來高效、深度的洞察真實世界的各種形態,發掘數據背後的價值。而現階段,數據領域存在著行業間的壁壘,我們面對著一個個擁有海量數據信息的「孤島」,在異構數據的獲得上存在著不足,只有真正打通行業間的數據孤島,支撐起立體的信息解構體系,「大數據的變現能力」才會獲得根本上的解放,實現飛躍的增長。
挑戰三:大數據產業生態圈還未完整建立
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推動的大潮下,中國的新經濟領域獲得了將近20年的快速增長期,信息時代與創新技術,共同催生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但是整體產業生態圈建立還處於初期階段,大數據領域的上下游企業還處於成長中,產業鏈遠未發展成熟,距離良性的自成長體系發展尚待時日。這也會成為延緩大數據領域全面商業化運作的客觀原因。
挑戰四:不容忽視的資本助推力量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非常態」,各行業也從「產業資本時代」逐步邁入「金融資本時代」。資本在行業發展中的杠桿效應急劇增加。正確運用資本的力量,將為一個行業贏得一日千里的發展契機。大數據行業作為一個有著億萬級規模的市場,擁有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企業,但是也由於規模龐大,企業數量眾多,同時又是一個相對專業的領域,無形中也為資本市場的進入設置了一定的門檻兒,投融資機構對於產業的了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大量初創及小型企業,會面臨比較多的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整體行業快速,有序,健康迭代的發展步伐。
HCR將從根本上解決大數據的變現之道
戰略一:深度服務行業大客戶,實現數據資產的商業應用變現
HCR慧辰資訊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的研究咨詢機構,成立於1993年,在22年的發展歷程中,HCR擁有超過30個細分領域的行業研究經驗,深度服務於各領域的國際、國內500強大型企業。一路發展至今,以堅實的研究實力,通過合資、並購等方式不斷吸納研究領域的眾多知名機構,加深HCR整體研究實力的儲備,2008年與美國鄧白氏成立合資公司,2012年與領先研究公司DNA公司合並,2013年開始,通過合資並購等多種方式先後吸納包括慧思拓、QGroup、慧馳、資道網路在內的大數據研究領域眾多優秀團隊加盟。
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中,我們將借力行業研究的深度積累,作為大數據領域的「深入洞察者」,綜合運營最新的大數據挖掘技術,以及自身大量的專業研究所具備的深入性行業認知能力,幫助各行業中的大型企業真正有效的實現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將大小數據深度結合,解決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的銜接,幫助各垂直領域的行業大型企業用好數據資產,創造出深層價值。實現大數據在傳統領域的商用之路。
圖-1 @HCR大數據
戰略二:建立大數據應用交易平台,打通數據孤島
HCR將傾力打造大數據領域的「雲平台」戰略。用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匯聚長尾大數據,打通大數據孤島,真正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異構數據共享。最大化數據變現的商業前景。
HCR將憑借自身的研究實力,投入建設基礎數據層,通過結構化數據平台,逐步打造跨行業的大數據雲平台。同時面向各類信息挖掘、開發應用的中小企業,建立「研究開發者雲平台」,通過共享、合作的方式深入到各細分領域的商業應用層。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大數據應用交易平台,真正實現天下沒有難用的數據。
圖-2 @HCR大數據
戰略三:構建大數據生態體系,實現行業的全面升級
「復利」號稱人類歷史上的第八大奇跡,信息時代引爆了整個產業的冪次方增長模式,在未來「數據資產」將成為幫助企業實現冪次方增長最強勁的動力源。
HCR是國內最早步入資本市場的獨立第三方數據洞察公司,深諳資本運營之道,早在1993年隨慧聰網赴香港上市,2008年與美國鄧白氏公司合資,登陸NYSE,繼2011年完成管理層的MBO後,2013年獲得達晨創投單筆5000萬融資,創下業內最大單筆融資記錄。在一次次資本市場的青睞背後,是對HCR深厚的行業研究積累和技術為核心的數據洞察及研究實力的認可。
此次HCR 作為國內「新三板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股」!將站在新的資本市場的平台上,藉助資本的力量,幫助更多深耕大數據領域的公司實現數據資產化,建立圍繞大數據領域的金融增值服務體系,在全新起點,全面構建大數據生態體系。
HCR將借力資本的力量,結合自身在大數據領域的研究實力和積累,服務於整個大數據產業鏈,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生態體系,打通上、中、下游企業,建立大數據領域的良性循環體系,服務於大數據領域的大、中、小型公司。
首先,通過金融增值服務體系的打造,扶持大數據各垂直細分領域的初創型企業,為他們提供數據、資本、技術層面的支持,共同打造大數據領域的創新、創業沃土,支持技術創新和數據領域的各類重度垂直應用的發展。相信下一個「獨角獸」必然誕生於大數據領域。
其次,基於HCR在行業研究中的長期積累,我們將幫助有一定積累的中型企業系統性的搭建符合自身業務需求的大數據體系,實現數據資產的良性循環。圍繞「數據應用」建立培訓、咨詢體系;幫助企業實現長效的數據應用,進行專業化和系統化的數據應用培訓。包括企業的總體體系設計、全景數據模型的建立、業務實際的應用和管理。
同時,面對大型企業,提供深度的數據洞察服務,加速企業數據資產的商用之路。
圖-3 @HCR大數據
「心懷猛虎,細嗅薔薇」偉大公司誕生於純真的理想
偉大的公司通常都是誕生於純真的理想。Google希望天下人都能便捷的找到信息,阿里巴巴希望天下的企業都能方便的實現生意,企鵝的願景是方便的連接。我們看到,確實因為以上公司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便捷了。
今天,HCR站在了新的資本市場的平台上,懷著一個純真而樸素的理想,那就是:幫助天下的企業和個人把數據用起來。讓天下的企業和個人不再有找不到的數據和不會用的數據。
HCR積累了大量的給大客戶服務數據洞察的經驗,知道大客戶怎麼用好數據的,也知道去哪裡搜集數據,如何清理等等。因此,HCR應該義不容辭的承擔起來幫助天下企業和個人會用數據這樣的使命,盤活「數據」資產,喚醒沉睡的數據價值,讓無數的企業和個人在大數據的指導下,高效的成長,大大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HCR將秉承我們一貫的開放、共享、成長的理念,用我們五化理念:合夥人化、證劵化、產業化、互聯網化和國際化來落實我們的純真夢想,一步一步做到幫助天下的企業用好數據,共享千億市值!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新三板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股」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Ⅳ 金融IT概念股有哪些股票龍頭股是哪個
1、恆生電子(68.68-2.72%,診股):是國內金融IT龍頭,此前公告2018年扣非後凈利增長1.25至1.64倍,超市場預期。
恆生電子是一家金融軟體和網路服務供應商,1995年成立於杭州,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代碼600570)。恆生電子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聚焦於財富資產管理領域,為證券、銀行、基金、期貨、信託、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整體的IT解決方案和服務,為個人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工具。
2、長亮科技(20.19-1.22%,診股):為金融機構及金融服務企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此前獲騰訊信息入股。
深圳市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金融IT服務的大型高科技軟體開發企業,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優秀穩定的技術團隊以及科學的經營管理,在業界保持著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自2002年成立以來,公司以自主核心技術為基礎,創立並完善了一系列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解決方案,全面涵蓋商業銀行業務類、管理類、渠道類三大類別,其覆蓋面之廣,為全國僅有。
3、君正集團(5.76+6.27%,診股):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合作推出的創新理財產品「余額寶」上線,並受到市場的熱棒。作為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東,內蒙君正也因此受益。內蒙君正作為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東占持股比例36%。
4、生意寶(32.28+0.50%,診股):大宗品交易平台2014年完成平台搭建和系統完善,技術測試等工作。2015年開始內部測試運行,隨著測試運行的推進和系統完善,公司的融資服務和物流服務模塊也將會逐步上線,真正的交易、支付、融資、物流一體化的平台將會逐步打造完成。
5、四方精創(43.16+1.91%,診股):是領先的商業銀行IT服務提供商。公司以大型銀行為核心客戶,為中國地區商業銀行提供全流程的專業IT外包服務。
Ⅵ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無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無
無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無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無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有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
Ⅶ 分析 上海銀行股票走勢分析上海銀行的盈利能力分析牛叉診股上海銀行股票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進行思考,對於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進行提高,並且相應的減少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對於金融行業所帶來的風險要加強防控方面的建設,是目前金融業的發展關鍵。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下銀行業里的優質企業——上海銀行。
在開始分析上海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12月29日,總部位於上海。公司以"精品銀行"為戰略願景,近年來通過推進專業化經營和精細化管理,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在把握金融科技趨勢上,不斷滿足企業和個人客戶日趨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上海銀行自成立以來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在英國《銀行家》雜志2021年公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按一級資本位列第67位。
簡單介紹了上海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上海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完善的綜合化經營布局
以客戶經營、基礎支撐、生態建設等方面建立零售經營體系。逐漸向數字化類型傾向,也在不斷開拓思維,將科技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穩步經營,規范管理,致力於提升風險經營管理能力。上銀香港、上銀基金業務發展的非常好,此外各村鎮銀行的業務也在平穩的發展,集團內資源加強整合,協同效應顯現,並且,積極探索應用新設、收購等方式介入消費金融、直投公司等領域,對綜合化經營平台進行改造升級。
亮點二:打造財富管理專家和養老金融專家特色
在上海地區養老金代發服務這方面,公司累計的經驗已經達到了18年,創造了"一站式"的養老綜合金融服務,具有領先的市場影響力,是我國唯一在養老服務領域同時獲得"全國敬老文明號"及"全國敬老模範單位"兩項國家級榮譽的商業銀行。靠著精細化的管理、專業化經營,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由於篇幅比較短,更多關於上海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撰寫成了這篇研報,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點開下方鏈接閱讀一下:【深度研報】上海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中國宏觀經濟仍然保持平穩的發展,實現了快速上升,經濟增長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在強監管、金融去杠桿作用下,銀行業務重新回歸老本行,資產負債結構得到了優化,同業資產負債同步收縮,表外業務總規模的增加速度放緩。與此同時,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金融科技加快發展為銀行業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和盈利增長點,銀行業積極支持國家戰略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大在普惠金融與民生領域的投入,大規模推行科技運用和商業模式創新,致力於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總體而言,我覺得上海銀行實力雄厚,有機會在行業深化改革的時候,將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倘若想更直觀看到上海銀行未來行情,快點擊這里看一看吧,會有專業的投顧提供診股的服務,看下上海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上海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Ⅷ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8)第一商業金融服務的股票趨勢擴展閱讀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