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基金和第一隻貨幣基金分別成立於哪一年
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混合(040001) 20010921
第一隻貨幣基金--華安現金富利(040003) 20031230
華安現金富利A成立於2003年12月30日,比景順長城貨幣市場早,那時候還沒有市場基金。
2005年7月15日景順長城恆豐債券證券投資基金正式轉變為景順長城貨幣市場證券投資基金,不是第一隻貨幣基金。20031230是景順長城恆豐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的成立日期,2005年7月15日是景順長城貨幣市場證券投資基金的成立日期。
『貳』 全球第一隻指數基金是哪家公司首先推出的
公認的「指數基金教父」,發行全球第一隻指數基金
四十多年前,正是這位先鋒公司創始人、指數基金發明者永久性地改變了美國人投資的方式,而且很可能也永久性地改變了市場運作的機制。
1974年,博格斷定並不存在能戰勝市場指數的基金,開始推行以指數為基準進行投資的原則。同年,創立了先鋒公司。
1976年,博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指數基金,這是一種低成本被動型基金,與標普500指數的價值掛鉤。
博格堅信基金管理者苦苦追尋的股市「鑽石「就是眾所周知的市場指數。
基金發行初期僅募集到1100萬美元,遠遠低於1.5億美元的募集目標。
當時的華爾街都等著看「博格的笑話「,主流投資界對他的發明嗤之以鼻,說那完全是「非美國」的存在。
最後,市場給出了答案,標普指數在四十多年間增長了26倍,博格為他的基金投資者賺回了豐厚的收益。
同時幾十年下來,尤其是在過去二十年當中,指數化投資漸漸占據上風,成為主流。
統計顯示,第一隻指數基金成立的40餘年間,指數基金(含ETF)資產大幅增長,從1975年的1100萬美元增長到1985年的5.11億美元,再到1995年的550億美元,然後躍升至2005年的8690億美元,到了2015年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指數基金占權益類基金的份額也從1995年的不足4%,發展到2015年的34%。與指數基金大行其道行成鮮明對比的是,主動基金今年來不斷遭遇凈流出。據統計,2008年以來指數基金凈申購近1萬億美元,而同期主動管理的股票基金則凈贖回6000多億美元。
『叄』 先鋒集團再次創造歷史,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該公司有何背景
根據媒體報道,12月17日,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30日,該集團旗下的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的資產規模達到1.04萬億美元,成為了同類基金中,全球首隻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的股票基金。
現在,先鋒集團在全世界管理3700多億美元的資產,為1000多萬投資者提供服務,為日益龐大的客戶群體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精心的投資管理、多樣的基金產品和最少的基金營運支出。
『肆』 新中國後,我國第一支股票和基金分別是什麼時候發行的.
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是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984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發起設立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一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隻比較規范的股票。
我國第一支規范動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8年。1997年底,為了解決我國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基金的運作,我國出台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取消了長期以來束縛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法規限制,確定了開放式、封閉式並存的基金經營方式,加強了對基金的監管。1998年3月23日,按該辦法要求設立的開元、金泰兩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新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的出現,我國的投資基金開始了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時代。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伍』 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是哪一個
近日,先鋒集團最新數據顯示,先鋒旗下股票基金——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截至11月30日的資產規模達1.0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了。
投資咨詢公司ETF Store總裁Nate Geraci表示,「考慮到指數投資源於先鋒集團,該公司的旗艦基金成為首支創造這一歷史紀錄的基金最合適不過。」
Nate Geraci還表示,「投資者對基金費用的重要性以及主動管理基金持續表現不佳的狀況有了更多的認識,這些因素可能進一步推動該基金發展數十年。」
(5)全球第一隻股票基金擴展閱讀
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簡介
公開信息顯示,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創建於1992年,對應的ETF隨後在2001年成立。與成立之初5.12億美元的規模相比,該基金的規模目前已經擴大了2000多倍。
先鋒集團官網顯示,該基金不僅能夠以傳統開放式共同基金的形式投資,還能以ETF的方式投資。
該基金的管理人Vanguard集團於1975年在美國成立,該公司在1976為美國個人投資者推出了首隻指數基金,年開創了指數投資的先河。該公司的創始人約翰·博格(John Bogle)有「指數基金之父的稱號」。目前,Vanguard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業務范圍覆蓋澳大利亞、歐洲、亞洲及美洲。截至今年6月末,Vanguard的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6.1萬億美元。
『陸』 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
是的,12月17日消息,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30日,其旗下的「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1.04萬億美元,成為同類基金中全球首隻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的基金。
對此貝瑞研究首席執行官吉俊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實際上,很多人都想要選擇平均收益,因為平均收益在80%的情況下,比主動管理的收益要好得多。
換句話說,被動型投資(指數基金)往往勝過主動型投資,這就是先鋒集團股票市場基金錶現如此出色的原因。在過去的11年裡,美國股市上漲了很多。在美國,如今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比主動型基金錶現更好。
(6)全球第一隻股票基金擴展閱讀:
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創立
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創立於1992年,隨後在2001年推出了相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目前該基金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是全球今年迄今吸引資金最多的一隻交易所交易基金,凈流入308億美元。在美國,先鋒集團在規模達5.3萬億美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行業所佔份額為28%。
『柒』 股票基金成立以來排名第一的是哪一支
這樣的基金都是停止申購的
不如定投
銀行的"基金定投"業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是一種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和相同的金額申購某種基金產品的理財方法。基金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因為定投的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易方達上證50基金是增強型指數型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是大盤平衡型股票。該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符合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基金經理林飛除了擔任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
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華夏中小板:華夏中小板ETF的標的指數為深圳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還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相關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捌』 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基金和第一隻貨幣基金分別成立於哪一年
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基金:2001年9月4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准發行華安創新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標志著證券投資基金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隻貨幣基金:2003年,華安現金富利。2003這一年,也是內地貨幣市場基金從孕育到面世的一年。
(8)全球第一隻股票基金擴展閱讀:
開放式基金十周年大事記
2001年9月11日
我國首隻開放式基金發行
華安創新是我國首隻開放式基金。十年前,大部分居民不知基金為何物。十年後的今天,基金賬戶數已突破3500萬大關,其中個人投資者佔比高達99.88%。
2002年6月1日
《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出台
據普華永道統計,截至2011年一季度,36家合資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為1.067萬億元。十年間,許多海外職業經理人空降到合資基金公司,帶來成熟基金公司的管理經驗,但有一些水土不服,一段時間後黯然離職。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正式實施
該法確立了基金業的法律地位,構建了基金業發展的制度框架,為基金業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制定了基金市場的基本制度,完善了市場主體的准入和約束機制,加強了對投資者的法律保護,完善了監管機構的執法機制和手段。
2004年11月11日
我國第100隻開放式基金發行
第100隻開放式基金的出現,與我國第1隻開放式基金的誕生相差三年。2001-2003年三年發行的開放式基金數量分別為3隻、14隻和39隻;到2004年,漸熱的市場令開放式基金的發行開始出現遍地開花的景象。
2006年6月15日
第200隻開放式基金成立
華寶興業收益增長成為市場中第200隻開放式基金。在股票市場持續火爆的背景下,開放式基金受到市場追逐,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成為主流。
2007年9月19日
首隻股票型QDII基金成功募集
國內首隻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配置基金成立。盡管首批出海的股票型QDII基金遇到金融海嘯,但海外投資的趨勢難以阻擋,2009年第二批、第三批QDII基金以細分區域、細分行業為特點再次出海。
2007年年底
開放式基金規模突破3萬億元
2007年藉助牛市爆發,基金規模從5000億份躍升至3萬億份,「一夜售罄」、「按比例配售」成為司空見慣的景象。但自2010年以來,受傷的基民日趨理性,基金規模一直處於停滯階段。
2009年10月14日
首隻可配對轉換分級基金成立
國內首隻可配對轉換的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和滬深300指數分級基金成立,首募32.15億份。此後,分級基金的結構越來越多樣化,帶杠桿的產品不再稀缺,二級市場的交投日漸活躍。
2010年以來
發行通道大擴張
基金申報發行實施多通道制,基金數量大量提高,後來又增設一個指數通道,開放式基金的發行量出現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