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8年亞洲金融危機是索羅斯引發的嗎
索羅斯是其中第一個原因。
爆發原因
1、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
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泰國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國內學者的分析: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
(1)98年亞洲金融危機股票指數擴展閱讀
1997年7月中旬,香港經歷了第一波沖擊,在國際游資的大量投機拋售下,港幣匯率受到沖擊,一路下滑。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立即進入市場,強行干預,穩住了港幣匯率。
1997年7月下旬,國際游資發動第二輪進攻,香港政府通過發行大筆政府債券,抬高港幣利率,進而推動港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揚。當港幣又開始出現投機性拋售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銀行間的隔夜貸款利率暴漲。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將會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衛港幣穩定,必要時,將聯手打擊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這對香港無疑是一種強心劑,保證了香港地區安全度過金融危機,捍衛了港元聯系匯率制度。
至此,香港頑強地抵抗住了金融危機的沖擊,捍衛了港元聯系匯率制度,在與內地政府經濟部門的聯手抗擊下,保障香港的經濟安全和穩定。
㈡ 金融風暴的詳細經過歷程是
金融風暴過程:
www.rdccn.com
9月17日
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基準利率2%不變 美政府正式接管AIG 美聯儲提供850億拯救AIG
9月15日
雷曼申請美史上最大破產保護 債務逾6130億美元
9月14日
美國銀行14日與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已達成協議,將以約440億美元收購後者
9月7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將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3月16日
美聯儲決定,將貼現率由3.5%下調至3.25%,並為初級交易商創設新的貼現窗口融資工具。
3月12日
美聯儲宣布,將擴大證券借貸項目,向其一級交易商出借最多2000億美元的國債。
1月31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3.0%,將貼現率下調0.5%,至3.5%。
1月30日
瑞士銀行宣布,受高達140億美元的次貸資產沖減拖累,去年第四季度預計出現約114億美元虧損。
1月22日
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75基點至3.50%,隔夜拆借利率下調75基點至4.00%
1月17日
美林公司第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每股由同比的2.41億收益轉而虧損12.01美元。
1月15日
花旗宣布,該行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並表示將通過公開發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籌資125億美元。
2007年
12月13日
美歐央行聯手應對信貸危機
12月12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貼現率下調至4.75%
12月06日
英國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 布希宣布次級房貸解困計劃
11月01日
美聯儲再度降息0.25個百分點
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美次級債危機波及英國 北岩銀行遭擠兌擬分拆出售
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 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 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㈢ 1990年日經股指跌了多少,97年金融危機亞洲各國的損失!
1990年5月4號日經股指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一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各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1、危機首先在東南亞爆發並波及港台.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泰國於97年首季有19億美元的凈資金流入,第2季變成62億美元的凈資金外流;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印尼與菲律賓於96年共獲得47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97年卻變成3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自1997年初起,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國的泰銖受國際投機者的攻擊,泰銖不斷走軟,最終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造成泰銖狂跌。接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3國的貨幣也狂跌。
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影響到它們的股市,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灣和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被攻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迅速採取了有力的調控措施,成功地捍衛了港元聯系匯率制。但香港股市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16800多點跌至9000點左右。
2、危機蔓延至東北亞
從10月底起韓元持續下跌,股市跌幅也超過40%。
在金融危機中,韓國的大企業紛紛遭殃,又連累了一大批為其生產配套設備的中小企業。企業的大量倒閉使韓國銀行呆帳和壞帳劇增,信譽大幅度下降,幾乎已不可能到國際市場上融資了,到期應償還的外債卻越來越多。
東南亞和韓國的金融風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氣的日本經濟愈益惡化。
3、危機深化並波及俄羅斯、巴西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機給東亞經濟造成的巨大殺傷力不斷顯現,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經濟跌入谷底。
盡管各國的貨幣都已大幅度貶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趨勢。
內外投資也呈持續減少的態勢:在國內,由於金融危機造成高利率和貨幣貶值,私人投資者極其謹慎;海外投資由於擔心金融危機造成東亞地區投資環境的惡化,進入的數量銳減,而大量本地資金卻因對本地區經濟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機造成的另一個苦果是通貨膨脹:1998年6月,菲律賓的通貨膨脹率達 10.7%,泰國6月份通脹率亦為10.7%,1998年5月一個月,印尼的通脹率就達5.24% 。
由於出口不振、投資乏力和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失業已成為不少東亞國家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韓國1998年4月的失業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賓的失業率高達13.3%。
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俄羅斯、俄股市、匯市猛瀉。之後不久,巴西金融市場持續動盪匯市和股市大瀉。俄羅斯和巴西的金融動盪表明亞洲金融危機已對世界金融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我是在網上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