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金融衍生品對沖股票風險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金融衍生品對沖股票風險

發布時間: 2023-04-19 23:57:15

① 金融衍生品有哪些風險

1、交易中對方違約,沒有履行承諾造成損失的信用風險
2、因資產或指數價格不利變動可能帶來損失的市場風險
3、因市場缺乏交易對手而導致投資者不能平倉或變現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4、因交易對手無法按時付款或交割可能帶來的結算風險
5、因交易或管理人員的認為錯誤或系統故障、控制失靈而造成的運作風險
6、因合約不符合所在國法律,無法履行或合約條款遺漏及模糊導致的法律風險
一: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指一種基於基礎金融工具的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合約、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混合金融工具。
二:這種合約可以是標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標准化的。標准化合約是指其標的物(基礎資產)的交易價格、交易時間、資產特徵、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標准化的,因此此類合約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貨。非標准化合約是指以上各項由交易的雙方自行約定,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比如遠期協議。
三:金融衍生產品是與金融相關的派生物,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英文為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其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杠桿效應。保證金越低,杠桿效應越大,風險也就越大。
四:作用
金融衍生產品的作用有規避風險,價格發現,它是對沖資產風險的好方法。但是,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風險規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擔了,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就是將巨大的風險轉移給了願意承擔的人手中。交易者可以分為三類:套期保值者或對沖者(hedger)、投機者(speculator)以及套利者(arbitrageur)。
五:對沖者採用衍生產品合約來減少自身面臨的由於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風險。投機者利用這些產品對今後市場變數的走向下賭注。套利者採用兩個或更多相互抵消的交易來鎖定盈利。這三類交易者共同維護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上述功能的發揮。

② 如何分析和管理復雜金融衍生品的風險

在分析和管理復雜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步驟:

1. 評估風險:需要通過對衍生品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歸納,以確定其可能帶來的風險種類,規模和概率。

2. 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分析和評估風險後需要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根據風險的不同性質和程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3. 實施風險管理計劃:需要根據制定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實施風險管理計劃戚梁,以確保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內。

4. 監督和評估效果:需要監督和評估新設的風險管理計劃,並根據監督評估結果調整相應的策略和措施,以確保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同時,在管理復雜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深入了解相關產品和業務模式:對於不同的金融高櫻運衍生品,需要充分了解其基本特徵和業務模式,以確保對其風險的全面理解和評估。

2. 加強信息收集和分析: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獲取所有關鍵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價格波動和市場情況變化的信息,以判斷和評估風險水平和概率。

3. 保持持續監控和管理:需要對各個方面的風險進行持續監控和管理,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修復。

4. 避免過度波動和決策約束:應該避免過度波動或決策約束,防止在處理金融衍生品風險時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綜上所述,管理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面了解相關金融產品、商業和市場動態、制定和執行方案和風險管理計劃等多個方面的頌閉因素。

③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有什麼作用呢

據宗跡期貨數據(一站式期貨數據決策,提供期貨基本面數據、資金數據、研報等)官方了解到: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基於基礎金融工具(如貨幣、匯率、利率、股票指數等)的金融工具,它也是以傳統金融品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作為買賣對象的金融品。與其他金融工具不同的是,金融衍生品自身並不具有價值,其價格是從可以運用衍生品進行買賣的貨幣、匯率、證券等的價值中衍生出來的。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最為普遍運用的衍生品有金融期貨、期權和互換(又稱掉期)等。

金融衍生品的作用:

金融衍生品的功能是規避風險,價格發現是對沖資產風險的好方法,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必須有人承擔風險規避。衍生產品的高杠桿就是把巨大的風險轉移給願意承擔的人,交易者可以分為三類:對沖者、投機者和套利者,對沖者使用衍生合約來降低他們因市場變化而面臨的風險,投機者利用這些產品來押注市場變數的未來趨勢,套利利用兩個或多個相互抵消的交易來鎖定利潤,這三類交易者共同維護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功能。

④ 上市公司深陷「賭局」的四大類型

上市公司深陷「賭局」的四大類型

引導語:對沖匯率風險、對所需原料套期保值、發行可轉債進行股本掉期、財務投資“失控”,都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深陷“賭局”。

第一類是為公司業務對沖匯率風險。

對於具有海外業務的上市公司來說,對匯率進行對沖原本是最平常的鎖定風險的做法之一,一般通過期貨互換和簡單期權等基本的金融衍生產品就可以滿足需求,但是有些企業卻與外資投行做起了復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演變成了一場類似賭博的游戲。這一類型的代表就是中信泰富。金融衍生品專家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黃明判斷,中信泰富的巨虧應定性為惡性的賭博投機案例,並給出了如下理由:“一是通過這些交易,中信泰富賺只可以最多賺5154萬美元,而虧則是幾十倍的虧;二是需求與交易量的不對稱,中信泰富只需要約30億澳元,但最大的倉位卻超過90億澳元,所以是賭博;第三,它最擔心的是澳元的升值,卻要購買澳元去投資,但是它套期保值的方式,正好當澳元升值的時候,對家會取消合約,所以這是非常惡性的賭博;第四,是使用了復雜的衍生產品。不知道是懂裝不懂,還是真的不懂,但其結果就是一個惡性的投機賭博”。

第二類是對公司所需原料套期保值。

對以原油等大宗商品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而言,通過一些簡單的金融衍生品(期貨和簡單期權)對原料進行套期保值本是對沖原料價格波動風險的措施,但原本正常的套期保值最後也演變成了一場“概率”游戲。深南電就是典型的代表。深南電與高盛全資子公司傑潤的對賭交易簡單來說由兩份確認書組成,第一份確認書的有效期為2008年3月3日至12月31日,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當浮動價(每個決定期限內紐約商品交易所當月源昌輕質原油期貨合約的收市結算價的算術平均數)高於63.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得30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5美元/桶);浮動價低於63.5美元/桶,高於62美元/桶時,公司每譽模月可獲得(浮動價-62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於62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向傑潤公司支付與(62美元/桶-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第二份確認書的有效期為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傑潤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18 點前,有是否執行的選擇權;當浮動價高於66.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得34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7美元/桶);浮動價高於64.8美元/桶,低於66.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得(浮動價-64.8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於64.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要向傑潤公司支付與(64.5美元/桶-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從該內容不難看出,如果油價往上漲,深南電獲利有限,而如果油價低於設定價,深南電的雹虛扒虧損將會加劇。雖然此事由於深南電採取了有爭議的做法而暫時陷入僵局,但是如果根據目前的油價執行該賭約的話,深南電的虧損可想而知。

第三類是因發行可轉債進行股本掉期。

有些上市公司為降低融資成本發行可轉債,同時為了對沖股價上漲帶來的可轉債虧損和股份攤薄的風險而去做股份掉期,結果陷入和投行之間的“賭局”,並且由於金融海嘯引發股價下跌,陷入惡性循環:股價越跌,股份掉期損失越大,而股份掉期損失越大,則股價就進一步下跌。碧桂園、中國傳動就是此類代表。以碧桂園為例,該公司2008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28.5%至10.16億元,而業績倒退的根源便是2008年2月與美林簽署的一紙“對賭協議”。以2008年6月30日5.06港元的收盤價計算,該“對賭協議”使碧桂園損失約4.428億元。而按照2008年12月23日1.88港元的收盤價計算,碧桂園因為對賭產生的損失更高達14.1億港元。

第四類是因為“不務正業”而投資衍生品。

部分上市公司在進行財務投資時涉足金融衍生品,特別是在一輪牛市之後,不少上市公司發現投資證券金融產品可能比主業更容易賺取利潤。有“澳門李嘉誠”之稱的柯為湘旗下的九龍建業就是這樣一個典型。2008年10月27日,九龍建業公告稱,從2008年1月1日至10月22日,公司財務投資活動巨虧37億港元,其中30億港元虧損發生在最近4個月。根據披露信息,公司訂立了若干場外或然遠期協議,其主要條款包括:在協議日期起52周內(約1年)按固定價格購買若幹上市股份。根據協議,當股份價格上升至預定價位時協議就會終止。此外,為對沖風險,九龍建業同時還訂立了另外一份場外或然遠期協議,在協議日期起52周內(約1年)按固定價格出售若乾股份,以對沖公司因投資股票及衍生工具所承受的股價風險。不過,當該協議涉及的股份跌至預定價位時,協議也會自動終止。

從這兩份遠期協議的特徵來看,第一份遠期協議的條款很像Accumulator(累股證),而第二份遠期協議的條款則很像Decumulator(累股沽出票據)。就在九龍建業披露投資虧損之後,投行高盛宣布將該股的評級由“買入”調低至“沽售”,理由是虧損高於預期。高盛在報告中指出,這筆始料未及的巨額虧損顯示九龍建業的核心地產業務和非核心的財務投資業務已經失去平衡。

;

⑤ 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

目前來說,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大致分成四個基礎類別,分別是遠期、期權、期貨和互換。

1.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

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對於原材料的價格很敏感,其成本也受原材料價格的直接影響,而利率上漲也會直接加大企業的融資成本。這兩方面構成了企業的價格風險。而金融衍生產品則剛好可以把企業在這兩方面所面臨的價格風險進行規避。因為金融衍生產品的這個特性,其對於企業所面臨價格風險時產生的抵補頭寸就是企業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的重要資源。而實際操作中,不同的金融衍生產品也在風險管理上有著不同的操作差異。

目前的金融市場中,權利義務對稱型的金融衍生品有遠期、期貨和互換三種。只有買方具有一定權力的則是期權產品,也就是說其損益與前三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權利義務對稱不同,呈現的是完全不對稱的價格損益表現。正是由於這些區別,企業在選擇金融衍生產品時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當企業的目標是完全化解風險時,就可以選擇損益對稱型的金融衍生品(遠期、期貨和互換)。這種對自稱型的金融衍生品對於現貨頭寸上的損益是可以實現實時抵補的,也就達成了完全化解不確定風險的目標。但當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只是想部分消除對自身有損的影響時,可選擇損益不對稱型的金融衍生品,即期權產品。這類最基緩族本的期權產品可以把企業資產控制在一定風險范圍內進行管理。

以上所說的幾種僅為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品,在實際金融市場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作企業金融風險的規避工具。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

2.在基礎類別上構建新的金融衍生品

在實際金融市場中,企業的風險管理有著不同的需求,這也就促進了基礎類別的新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總的來說,有組合、重構與現有工具用到新標的市場三種方法可以進行新金融衍生品的創建。

組合是指把兩種基礎類別金融衍生品進行簡單組合,即生成新的金融衍生品,目前市場上,遠期互換即為遠期與互換的組合。可撤銷遠期、范圍遠期與參與遠期則都是由遠期與期權進行組合後構成的不同產品。在組合中,期權間的相互組合可以形成跨式、勒式與蝶式組合。

重構則主要應用於對遠期和期貨兩種基礎類別。如互換重構可以通過重構現金流性質來形成遲設互換或者差異互換。期權重構則是通過對標的資產進行重構形成期貨滑哪首期權、互換期權與復合期權。

而現有工具用到新標的市場則有力地拓寬了金融衍生品的應用空間。它意味著把標的的范圍從資產拓寬到了風險指數、電力衍生品、房信數地產互換、商品價格指數、新興經濟金融工具的期貨和期權、災難保險期貨和期權、商品價格指數期貨和期權等。不僅提高了企業風險管理的效率,同時也拓寬了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道路。

⑥ 對沖基金真的收益高么投資風險有多大

收益確實很高。如果你投正確的話,一個月能拿到上千萬。投資風險也是很大的。因為成功的幾率很小。

⑦ 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股票價格風險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股票價格風險原理如下:
1、金嘩褲融衍生工具是基於金融基礎產品的金融工具,衍生性給予創新工具以廣闊的運亂晌簡用空間謹氏和靈活多樣的交易形式。
2、金融衍生工具是用來規避風險的,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桿作用,成為投資者賺取利潤的手段。

⑧ 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能對沖嗎為什麼

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都可以用來對沖風險。股指期貨是一種標准化的合約,可以用來對沖股票市場的波動風險。股指期權則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來對沖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

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游坦之檔磨芹所以能夠對沖風險,是因為它們的價格與股票市場的價格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當股票市場價格下跌時,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的價格通常也會下跌,從而可以對沖股票市場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並不能完全消除風險,而是行畢可以降低風險的程度。此外,對沖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需要根據市場情況和個人投資目標來選擇合適的對沖工具。

⑨ 股指期貨可以做股票風險對沖工具嗎

股指期貨(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作為期貨交易的一種類型,股指期貨交易與普通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流程。 股指期貨是期貨的一種,期貨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

  • 規避投資風險

    當投資者不看好股市,可以通過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貨上做空,鎖定股票的賬面盈利,從而不必將所持股票拋出,造成股市恐慌性下跌,也就是股票風險對沖工具。

  • 套利

    所謂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貨和現貨指數基差在交割日必然收斂歸零的原理,當期貨升水超過一定幅度時通過做空股指期貨並同時買入股指期貨標的指數成分股,或者當期貨貼水超過一定幅度時通過做多股指期貨並同時進行融券賣空股票指數ETF,來獲得無風險收益。

  • 降低股市波動率

    股指期貨可以降低股市的日均振幅和月線平均振幅,抑制股市非理性波動,比如股指期貨推出之前的五年裡滬深300指數日均振幅為2.51%月線平均振幅為14.9%,推出之後的五年裡日均振幅為1.95%月線平均振幅為10.7%,雙雙出現顯著下降

  • 豐富投資策略

    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為投資者提供了風險對沖工具,可以豐富不同的投資策略,改變目前股市交易策略一致性的現狀,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財富管理工具,以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目標。

⑩ 什麼是股指期貨的對沖股市系統性風險

對沖就是 股指以後不會暴跌 機構不會大量賣出股票 出手手中的籌碼 直接用一小部分錢做空股指就可以了 然後高位賣掉部分股票

中國股市的5.30和1987年的美國股災---燒掉了全球GDP的1/4,這些都是經典的股票市場系統性風險爆發帶來的股災,如果再次出現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嗎?

根據權威數據連續三年測算,中國股市個股風險只維持在15%左右,而市場系統性風險卻高達40%.系統性風險必將始終伴隨中國股市.

股指期貨這樣的金融衍生品,在本質上就是為了給市場內的機構投資者提供化解市場系統性風險的對沖工具.由於股指期貨和約設計的特殊性,其隱含的特定風險無法完全鎖定.從套期保值的技術角度來看,商品期貨,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的套期保值者,都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內,通過建立現貨與期貨合約數量上的一致性,交易方向上的相反性來徹底鎖定風險.現在市場在上沖到接近6000點的時候,已經積聚了足夠多的系統性風險.如果這個時候沒有股指期貨產品,我們可以想像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依然會 和過去一樣面臨者兩難的抉擇:要不冒著牛市中的系統性風險繼續加倉或者持有現有的股票,要不就只能甘願踏空而將大量股票出手.

由於盼望已久的股指期貨遲遲不能推出,基金在這樣的牛市行情中進行一級資產配置的方法,只能是調整股票和債券等其他投資工具在全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這樣做的結果是成本高,運作周期長,風險大.比如,如果主力基金現在看空大盤,也只能減持手中持有的股票.這種最原始的資產配置方法效率低下,成本高.如果這是存在股指期貨,基金就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快速靈活地實現資產配置,使暴露的風險敞口便捷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調整.

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現在的股指期貨可能因為標的和約的規模過大而不適合他們規避風險,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有了股指期貨之後,股指期權的出台就為期不遠了,相關研究已經在銅期權上展開了.

下面是期現貨價格操縱的兩種模式:其一,買入(賣出)指數合約-->拉高(打壓)指數期貨價格-->指數期貨價格升高(降低)-->賣出(買入)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平倉.其二買入(賣出)現貨成份股-->拉高(打壓)指數期貨價格-->拉高(打壓)現貨價格-->賣出(買入)現貨.

韓國股市KOSIP200股指期貨衍生出來的股指期權,已經成為其國內眾多散戶最為青睞的產品.該期權除了成就了韓國衍生品市場的全球交易量第一,更重要的是還為韓國眾多的散戶提供了一種切實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

(需要指出的風險是,一方面由於股指期貨標的物的特性,使完全意義上的期貨與現貨見的套利保值成為不可能,因而風險將一直存在.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股指期貨的結算風險.由於股指期貨只能按5%的現金交割,所以不可能以對應股票完成結算.綜合這兩方面來看,機構投資者在結算時將面臨兩種選擇:一種因為現金不夠只能被迫割肉平倉;另一種是因為為了追加保證金只能拋出手中的股票套現支付,這樣勢必會造成資金成本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