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購買基金的資金屬於m幾
屬於M2。經濟學家把可以直接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稱為M1,或者狹義上的貨幣,把包括其他貨幣在內的貨幣稱為M2,或者廣義上的貨幣。M1包括現金(紙幣或二級貨幣)、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這些貨幣可以直接用作各種交易和支付的交換媒介。M2的基礎是M1加其他儲蓄存款(如銀行的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余額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流動的貨幣量也稱為貨幣存量。
㈡ 廣義貨幣M2包括股票嗎
包括
股票國際上大致的劃分是: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果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㈢ 我國m2包括
M2 是(廣義貨幣):由M1加上准貨幣構成。 准貨幣由銀行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工具如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國庫券等構成。
在金融學中的M1,M2,M3,M4都是貨幣層次的劃分。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M0+ 個人信用卡循環信用額度+ 銀行借記卡活期存款+ 銀行承兌匯票余額+ 企業可開列支票活期存款;
M2=M1+ 個人非銀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機關團體存款+ 農村存款;M3=M2+ 企業定期存款+ 居民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託存款、委託存款、保證金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 外幣存款;
M4=M3+ 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十非銀行金融機構回購協議+ 非銀行企業持有的短期政府與金融債券+ 住房公積金存款。
㈣ 什麼是m1,m2以及與股市的關系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貨幣總量以M1出現,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以M2出現,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2-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屬於m1還是m2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應該是屬於m2,一般來說,M2包括M1、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股份、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等。
M1的含義和構成是什麼?
M1是狹義的貨幣供應量,指那些能夠直接、立即並且無限制的進行支付的要求權。這些要求權具有流動性,能夠立即、方便而又便宜的用於支付。最符合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傳統定義。一般來說,M1包括通貨、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支票存款等。1、通貨由流通中的硬幣和紙幣構成。2、活期存款指商業銀行的無息支票賬戶,不包括其他銀行、政府和外國政府的存款。3、旅行支票指只能由非銀行機構發行(如美國運通公司)的那些支票。銀行發行的旅行支票包括在活期存款中。4、其他支票存款指具有各種法律安排和各種市場名稱的生息支票賬戶。
M2的含義和構成是什麼?
M2是廣義的貨幣供應量,是在M1的基礎上加上那些接近於充當交換媒介的資產,其絕大部分是銀行和儲蓄機構中的儲蓄存款與小額定期存款。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一般來說,M2包括M1、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股份、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等。1、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s)股份,指投資於短期資產的共同基金中的生息支票存款。某些MMMF股份由機構持有,它們不包括在M2中,但包括在M3中。2、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s),指由銀行經營的MMMFs,優點是它們具有最高可達10萬美元的保險。3、儲蓄存款,指銀行和其他儲蓄機構中的存款,它不能由支票進行轉讓,通常記錄在儲戶持有的單獨存摺上。4、小額定期存款,指有特定到期日的小於10萬美元的生息存款,在到期日前提取必須支付罰金。
㈥ 金融學中的 M2 代表著什麼意思
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宏觀數據都是霧里看花,甚至很多投資者認為投資不需要看宏觀數據,炒股或者炒期貨。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以M2為例,其價值與投資者密切相關。M1 + M2 =存款+居民儲蓄+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它反映了現實和潛在的購買力,通常你把錢存在銀行里,銀行存款將扣除一定比例的准備金率和超額准備金,剩下的都出去貸款和投資,所以M2實際上代表了社會投資的情況。
我們一定要把資產當成我們的主要工具,讓自己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讓自己的家庭財富有所增加。從銀行貸款和投資的總額=m2中扣除掉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以後,我們可以看下銀行投資的情況。
㈦ 金融行業的M1和M2指的是什麼
1、代表的意義不同: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2、存款類別不同:
M1中包括現金(紙幣或輔幣)、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這些貨幣可以直接作為交換媒介進行各種交易和支付。
M2則是在M1之上再加上其他儲蓄存款(如銀行的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余額、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流動中的貨幣量又稱貨幣存量。
3、定義上:
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狹義貨幣(M1)=M0+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拓展資料:
貨幣分層,也稱為貨幣層次,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在確定貨幣供給的統計口徑時,以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大小作為標准,並根據自身政策目的的特點和需要,劃分了貨幣層次。貨幣層次的劃分有利於中央銀行進行宏觀經濟運行監測和貨幣政策操作。
層次劃分
在我國關於貨幣量層次的劃分,目前學術界也不統一 , 有主張以貨幣周轉速度劃分的 , 有主張以貨幣變現率高低劃分的 , 也有按貨幣流動性劃分的。若是按流動性劃分,其依據是:(一)、相對能更准確地把握在流通領域中貨幣各種具體形態的流通特性或活躍程度上的區別;
(二)、在掌握變現能力的基礎上,把握其變現成本、自身價格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三)、央行在分析經濟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加強對某一層次貨幣的控制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於1994年第三季度開始,正式確定並按季公布貨幣供應量指標,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貨幣層次的劃分具體如下: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在我國,M1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3是為金融創新而增設的。
劃分依據
回到流動性這個劃分標准,不難看出,我國貨幣層次劃分的流動性標準是局限於該金融資產的國內流動性為基礎的。關於中美之間貨幣分層的一些區別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盡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較為充足的的且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
此外,我國把流通中的現金單獨列為一個層次的原因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制度還不夠發達,現金在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中佔30%以上,流通中現金的數量對我國消費品市場和零售物價的影響很大,現金的過度發行會造成物價上漲。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
㈧ 財經上的m1,m2,m3具體指的是什麼能否詳細告知
沒有M3一說。有M0,M1,M2.
M1 是指狹義貨幣供應量, 對應的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0則是指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這是國內國外現階段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的三個層次。 貨幣供應量是影響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同收入、消費、投資、價格、國際收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是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從需求方面看,主要決定於貨幣供應量是否適度。 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在關繫上:
M1 = 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