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單都是大單說明什麼賣盤都是大單又說明什麼
一則“買單都是大單說明什麼?賣盤都是大單又說明什麼?”的問題,最近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大買單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是漲停板主動買入的大買單,第二種是掛在下面的托單。賣單都是大單又說明什麼呢?賣單都是大單的話,也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漲停板上的主動大賣單,第二種是托單的大賣單。其實,這個主動或者托單都會有許多不同的含義,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應對。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一.買單都是大單說明什麼
首先來說說漲停板上的主動大買單是說明了什麼。漲停板上的主動大買單,主要就是打板資金的注入,這個是市場對他漲停的預期強烈所導致。
然後來說說掛在下面的大托單是什麼,就是掛在買2,3,4,5這幾檔,而不是主動成交的。這些托單呢,也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力資金的誘多行為,給散戶看,第二類是主力資金的進攻信號,給其他大資金看。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2. 股票機構間的大量頻繁買賣代表什麼意思
股票機構間的大量頻繁買賣可能代表著多種不同的意義。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釋:
1. 股票機構正在進行交易活動:機構在進行多次買入和賣出的交易,這可能是機構正在積極地渣游陪管理其投資組合和進行風險管理。
2. 機構試圖獲得其它信息:如蠢股票機構可能在進行大量頻繁交易,以獲得自身無法獲取的信息,例如交易所的交易數據或某些公司或行業的最新情況。
3. 涉及到市場操縱:極端的情況下,大量頻繁交易可能是機構在進行市場操縱的行為。這可以是為了推動某隻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
4. 對於個人投資者,機構的頻繁買賣可能是相對較好的信號:這種情況下,機磨唯構在頻繁買賣後實現了盈利,這說明它們對於市場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專業的視角。由此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可以參考機構的買賣情況,作為自己投資策略的參考。
總的來說,股票機構間的大量頻繁買賣需要考慮許多不同的因素,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分析才能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
3. 頻繁大宗交易說明什麼
股票頻繁大宗交易說明主力在吸籌或者大股東不看好最近的股價趨勢拋售套利。前者一般是為了吸引散戶的注意力,主力資金之間相互對倒,然後希望快速拉升股價;後者因為大股東們持有的原始股都十分便宜,折價拋售後依舊獲利頗豐,所以趁著股價還不錯的時候先行套利。
拓展資料:
大宗交易(blocktrading),又稱為大宗買賣,是指達到規定的最低限額的證券單筆買賣申報,買賣雙方經過協議達成一致並經交易所確定成交的證券交易。
具體來說,各個交易所在它的交易制度中或者在它的大宗交易制度中都對大宗交易有明確的界定,而且各不相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2013年10月18日,在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時對大宗交易規則進行了重新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在2013年修訂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中修改了大宗交易的相關規定。
按照規定,證券交易所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大宗交易的最低限額。另外,上海、深圳交易所的規定有所不同。
其中上交所規定(2015年最新修訂版):
1、A股單筆買賣申報數量在30萬股(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2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B股(上海)單筆買賣申報數量在30萬股(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20萬美元(含)以上;
2、基金大宗交易的單筆買賣申報數量在200萬份(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2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
3、國債及債券回購大宗交易的單筆買賣申報數量在10000手(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10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
4、其他債券單筆買賣申報數量在1000手(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1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企業債、公司債的現券和回購大宗交易單筆最低限額在原來基礎上降低至:交易數量在1000手(含)以上,或交易金額在1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參考《關於開展大宗債券雙邊報價業務及調整大宗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
5、其他債券單筆買賣申報數量應當不低於1000手,或者交易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
上海證券交易所每個交易日接受大宗交易申報的時間分別為:
(一)9:30至11:30、13:00至15:30接受意向申報;
(二)15:00至15:30接受大宗交易成交申報;
(三)15:00至15:30接受固定價格申報。
交易日的15:00仍處於停牌狀態的證券,本所當日不再接受其大宗交易的申報。參考關於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的通知,深交所規定:
1、A股單筆交易數量不低於30萬股,或者交易金額不低於200萬元人民幣;
2、B股單筆交易數量不低於3萬股,或者交易金額不低於20萬元港幣;
3、基金單筆交易數量不低於200萬份,或者交易金額不低於200萬元人民幣;
4、債券單筆交易數量不低於5千張,或者交易金額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
深交所大宗交易採用協議大宗交易和盤後定價大宗交易方式。協議大宗交易,是指大宗交易雙方互為指定交易對手方,協商確定交易價格及數量的交易方式。盤後定價大宗交易,是指證券交易收盤後按照時間優先的原則,以證券當日收盤價或證券當日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對大宗交易買賣申報逐筆連續撮合的交易方式。
採用協議大宗交易方式的,接受申報的時間為每個交易日9:15至11:30、13:00至15:30。採用盤後定價大宗交易方式的,接受申報的時間為每個交易日15:05至15:30。當天全天停牌的證券,深交所不接受其大宗交易申報。
有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協議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在該證券當日漲跌幅限制價格範圍內確定。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協議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在前收盤價的上下30%之間確定。
4. 股票中有大單買入或大單買出說明什麼
股票大筆買入意味著主力的進場,股票投資是隨市場變化波動的,漲或跌都是有可能的,若股票大單買入,需注意區分主力意圖,避免損失。
大單賣出從表面上來看是主力在拋貨,退出,表示主力對行情的不看好。所以不管是主力是真拋還是假拋,短時間內可能股價會有新一輪的下跌。
股票大單買入代表什麼
一、大勢情況:如果大盤當天急跌,破位的就更不好,有漲停也不要追
在一般情況下,大盤破位下跌對主力和追漲盤的心理影響同樣巨大,主力拉高的決心相應減弱,跟風盤也停止追漲,主力在沒有接盤的情況下,經常出現第二天無奈立刻出貨的現象,因此在大盤破位急跌時最好不要追漲停。
而在大盤處於波段上漲時,漲停的機會比較多,總體機會多,追漲停可以膽大一點;在大盤波段弱勢時,要特別小心,盡量以ST股為主,因為ST股和大盤反走的可能大些,另外5%的漲幅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拋壓。如果大盤在盤整時,趨勢不明,這時候主要以個股形態、漲停時間早晚、分時圖表現為依據。
二、第一個漲停比較好,連續第二個漲停就不要追了
理由就是由於短期內獲利盤太大,拋壓可能出現。當然這不是一定的,在牛市裡的龍頭股或者特大利好消息股可以例外。
大單賣出從表面上來看是主力在拋貨,退出。表示主力對行情的不看好。所以不管是主力是真拋還是假拋,短時間內可能股價會有新一輪的下跌。
但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
第一、在大盤股身上大單賣出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大盤股流動性好,適合大資金操作。
第二、大單賣出可能是主力看空一隻股的重要行動的體現,後期可以觀察他的走勢;
第三、大單賣出後如果資金的行為,則很快會回升,如一些大股民缺錢,就會賣出股票;
第四、大單賣出如果伴隨著大單買入,則可能是主力對倒,要小心。
5. 頻繁大宗交易說明什麼
股票頻繁大宗交易可能意味著主力在吸籌或者大股東在拋售;
股票頻繁大宗交易如果是主力吸籌,那麼股票的價格在未來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大股東拋售一般是股價上漲後股東賣出套現,不過大宗交易過多也會導致股價下跌。
拓展資料:
大宗交易指單筆交易規模遠大於市場平均單筆交易規模的交易;針對大宗交易建立的不同於正常規模交易的交易制度稱為大宗交易制度。
大宗交易制度一般是針對機構投資者占據主要位置的投資者結構做出的適應性安排,也是海外交易所針對機構投資者常用的交易制度。
大宗交易規則如下:
1、交易時間:每周一至周五8:30-11:30,13:30-15:30(國定節假日除外);
2、交貨時間:根據交易雙方的約定;
3、是否可以撤銷:現貨上市交易達成的合同不能撤銷;
4、賣方交貨:允許實際交貨量與合同數量有±3%的溢短量;
5、對貨物有異議:買方對貨物的質量提出異議,應該在交收日起3個工作日內,用書面的形式通知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會通知買賣雙方在24小時內自行協商,協商失敗由交易中心負責對貨物質量進行檢驗,然後由檢測結果作為判斷依據。
大宗交易制度與市場效率
從交易機制角度來看,證券市場的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信息效率,也稱價格效率。②價格決定效率,即價格決定機制的有效性。③運行效率,即交易系統效率。
在三者中信息效率對一個證券市場來講是最重要的,後兩種效率是信息效率在不同層面的表現形式。
對一個市場來說,由於摩擦的存在,研究市場微觀結構各部分對價格形成的影響就是要降低摩擦所導致的,這不僅包括直接成本,還包括落後的技術、過時的規則、較差的信息傳導機制、不合適的金融工具,以及缺乏參與者等所產生的成本。
所有這一切都將影響市場的效率和價格的形成。成本最可能的影響是使得交易價格不能完全、立即地反映所有可能獲得的信息,此外,成本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股票的均衡價格和預期收益。
因此,從信息和操作的觀點來看,一個較低的交易成本是股票市場有效率的標志。大宗交易制度的建立可以降低成本,所以它可以提高市場效率
6. 股票連續幾天進行大宗交易意味著什麼
股票連續出現大宗交易意味著在莊家吸籌階段,在股票市場中出現連續大宗交易的話,則說明主力資金在通過大宗交易市場進行吸籌,然後通過打折出售吸引主力資金買方買進,但不意味著最低點已經出現。大股東交易股數越大,買入跡象明顯會使股票漲起來,連續大宗交易大概率的會短期影響到股價的變化,對於股價的趨勢變化是沒有什麼大的影響,股價變化是整個個股或者市場交易者傾向性變化的結果。基本上是由以下幾種情況導致的:
1、主力吃貨或減倉;
2、對倒,即主力自買自賣,吸引散戶注意力;
3、主力迫不及待拉升。
大宗交易(block trading),又稱為大宗買賣,是指達到規定的最低限額的證券單筆買賣申報,買賣雙方經過協議達成一致並經交易所確定成交的證券交易。具體來說,各個交易所在它的交易制度中或者在它的大宗交易制度中都對大宗交易有明確的界定,而且各不相同。 大股東交易股數越大,買入跡象明顯會使股票漲起來。
對股票未來走勢是好還是壞:
按理說應該是壞事,因為大宗交易基本上是大股東在拋。但有時候事情不是這么簡單,出現大宗交易榜單上的股票,其後幾天的走勢大多數是漲的,而且很多是兇猛地上漲。可以這么理解,大宗交易的買家大多是炒家,也就是常說的莊家。他們在正常二級市場上吸籌有的時候很難,通常吸籌成本很高,所以在大宗交易市場吸籌就相對簡單了,還能有折扣;買進來當然不是為了虧錢,所以在走勢上往往會有一波強勁上揚走勢。如果資金主力急需變現的話,也會通過二級市場拋售進行大宗交易。因為通過大宗交易可以快速變現並且相當快速高效,但是這種情況一般會折價或市價出售。
7. 股票超大單買入說明什麼
理論上來講,超大單買入股價可能會上漲。只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A股市場瞬息萬變,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很多超大單進入之後,股價並不會上漲。
第一:是莊家誘多的行為,故意採取大單的形式買入,讓散戶認為主力建倉了,實際上已經拆分成小單偷偷出局,所以股價不會上漲。
第二:如果股價運行到高位,底部的資金已經獲利,但是散戶依然怕追高,以至於遲遲不敢進場,所以主力資金就故意用超大單買入,讓觀望的資金以為還有盈利的空間,實際上主力資金是為了出貨,因此股價不僅不會上漲,還會下跌。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當前,從研究範式的特徵和視角來劃分,股票投資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前提假設、研究範式、應用范圍各不相同,在實際應用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在基本分析的各種工具中,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一樣,是判斷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股票凈值:股票上市後,形成了實際成交價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即股價。股價大半都和票面價格大有差別,一般所謂股票凈值是指已發行的股票所含的內在價值,從會計學觀點來看,股票凈值等於公司資產減去負債的剩餘盈餘,再除以該公司所發行的股票總數。
股票周轉率:一年中股票交易的股數占交易所上市股票股數、個人和機構發行總股數的百分比。
委比:是衡量某一時段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量比:是一個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 個交易日每分鍾平均成交量之比。
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
8. 股票賣一一直掛大單意味著什麼
1、股價在低位賣一掛大單:
可能說明主力資金在誘空,目的是希望散戶交出手裡的資金,然後以低於賣一的價格買入,手裡有籌碼的投資者看到大量賣單,也會跟風賣出。此時投資者不僅要分析盤口數據,還要看K線走勢和分時走勢。
2、股價在高位賣一掛大單:
可能說明主力資金「出貨」比較急,股價可能已經見頂,此時不建議進場接盤,很容易被套。
3、一般來說在買盤或賣盤中掛出巨量的買單或賣單,純粹是莊家引導股價朝某方向走的一種方法。其目的一但達到,掛單就撤消。這也是莊家用來引導股價的常用手法。
拓展資料:
1、盤口秘訣:
(1)上有蓋板,而出現大量隱形外盤,股價不跌,為大幅上漲的先兆。
(2)下有托板,而出現大量隱形內盤,為莊家出貨跡象。
(3)外盤大於內盤,股價不上漲,警惕莊家出貨。
(4)內盤大於外盤,價跌量增,連續第二天,是明眼人最後一次出貨的機會。
(5)內外盤都較小,股價輕微上漲,是莊家鎖定籌碼。輕輕地托著股價上走的時候。
(6)外盤大於內盤,股價仍上升,看高一線。
(7)內盤大於外盤,股價不跌或反有微升,可能有莊家進場。
2、主力掛大單怎麼回事?
一般是指該股主力已經高度控盤了;或有多個主力已達成了共識。才敢出大單壓盤,買盤。
首先要分股價是在相對高位還是相對低位。位置不同,作用是不一樣的。
相對高位;大單壓盤:是真想賣出,大單表現在1-2-3檔;
大單買盤:不是想買進,大單表現在3-4-5檔。
相對低位:大單壓盤:不是真想賣出,大單表現在3-4-5檔;
大單買盤:是想買進,大單表現在1-2-3檔。
3、誘空
莊家想低價買入股票。賣單中掛大單後撤單的情況還有可能是誘導散戶做空,吸引散戶賣出手中的股票。誘空也多出現在中小盤股上,小市值不需要很多資金來操控市場,所以這種情況會經常發生。如果該股處於低位,或處於重要支撐位(如壓力線或者重要均線),出現大額賣單,然後撤單,則更確定是在誘空。遇到這樣的情況,散戶千萬不要急於拋售自己的股票。
9. 股票出現大買單有哪些含義
股票買單大意味個股市場上的投資者比較看好該股,大量的買入,在買入單的推動下,股價可能會出現上漲的情況。
一、對於個股來說,所謂主力就是在盤中經常買進賣出維護股價的大資金,而這里所說的大買單其實只是一張較大的買進單,比如100萬股的買進單。這種大單由於數量比較大,所以不可能在瞬間完成,有時侯甚至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類單子可能屬於某個基金、QFII、私募或者某個法人團體。盡管大買單背後的大資金特性與主力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在運作的方向和時間上有著本質的差異。
二、從方向上來說,大買單只是一張買進的指令單,而交易員的許可權又不能超出這張單子,所以只能買進而不能賣出,在方向上呈單一性。而主力就不同了,盡管主力也有買入階段和賣出階段,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始終是雙向的,而且是從一 開始就是這樣的,即使是在建倉階段也不例外。建倉的目的是為了在某一個價位附近盡可能多地買進籌碼,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時候主力是會賣出一些籌碼以吸引更多的拋盤。
拓展資料:
一、從時間上來說,大買單多則幾天少則當天就可以完成,以後就會人去樓空。而主力的運作短則數月長達數年,即使中間有過休息只要時機合適就會死灰復燃重新運作。 當我們在看盤時經常會發現有連續性的買單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對這些買單的性質做出准確的判斷,比如這些買單是來之於一張普通的大買單還是由主力在其中運作的買單。如果只是一張普通的大買單,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棄之不理,即使有興趣要買進也可以等這張買單完成以後再說。如果是盤中有主力運作,那麼我們就要繼續研判該主力的意圖,隨後再決定我們的下一步策略。 關鍵是要正確區分大買單和主力,在具體分析細節之前必須假設這些個股的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
二、大買單的單向性決定了交易員只有買進的權利而沒有賣出的權利,因此大買單在實施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出現對倒單。而主力運作則不同,因為市場喜歡成交量活躍的股票,所以主力會大量採用對倒的手段。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盤中的大單交易有沒有對倒的嫌疑,一旦出現對倒就可以作為認定是主力而非普通的大買單的一個依據。
三、手拿指令單的交易員一定是比較著急的想盡快完成這張大買單,在具體的操作上就會體現出來。比如一路向上掃單,將上檔拋盤盡數納入懷中。比如每當有打壓盤出來就打掉,使得上檔好像總是沒有什麼大的壓盤。對於主力來說,股價運作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不會著急,而且不管是屬於建倉、拉升或者出貨中的哪一個階段,一般都會在上方掛一些較大的賣單。因此我們可以仔細感受一下買單的積極程度,感受一下這些盤中的買單是不是有搶籌碼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