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內個股期權有哪些股票
目前沒有正規的個股期權,只有ETF期權,包括50ETF期權和300ETF期權,國內期權主要有:上證50ETF期權和滬深300期權這兩種。
股票期權合約為上交所統一制定的、規定買方有權在將來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約定股票或者跟蹤股票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期權是交易雙方關於未來買賣權利達成的合約。就個股期權來說,期權的買方(權利方)通過向賣方(義務方)支付一定的費用(權利金),獲得一種權利,即有權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向期權賣方買入或賣出約定數量的特定股票或ETF。當然,買方(權利方)也可以選擇放棄行使權利。如果買方決定行使權利,賣方就有義務配合。
總體來講還在起步階段,場內場外期權發展情況與國外金融強國對比差距都很大。2013年8月,國內誕生了首隻券商的場外期權。經過5年的發展,場外期權品種日益齊全2016年,個股期權放開後,場外期權交易量屢創新高,存續的期權名義本金一度超過3000億。,已經覆蓋了個股,股指,商品等多個品種。與全球場外期權市場存續的名義本金,高達幾十萬億美元規模相比,差距巨大。但後起步的場內期權市場相差更加懸殊。2015年5月,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曾表示,或將推出多隻股指期權(追蹤股指期貨的指數期權),包括滬深300股指期權、上證50股指期權和中證500股指期權等。但是話音剛落,股災來了,隨後大家把投資失敗的怨氣一股腦撒在衍生品上面。緊接著,股指期貨開始被限制手數保證金提高,手續費也提高,導致三大股指期貨的交易量驟降,降到最低時,滬深300股指期貨不足高點的1%,上證50和中證500不足高點時的3%(18年末股指期貨限制重新放開),而場內期權則被無限期暫停,金融創新發展停滯。
目前,國內場內期權市場只有四個品種,一個金融期權和三個商品期權,分別是15年上市的50ETF期權、17年上市的白糖期權與豆粕期權、18年9月上市的銅期權。
其中50ETF期權發展態勢較為不錯,其日均持倉面值在2017年,超越現貨本身、股指期貨和50ETF。但跟全球最活躍的標普500ETF期權相比,日成交量還是其三分之一,還有很大差距。而豆粕期權發展態勢同樣不錯,白糖期權就稍微差一些。
㈡ 什麼是個股期權
個股期權買賣的是一種合約,交易規定合約買方有權在未來的時間以一定的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約定標的證券的標准化合約。買方以支付一定數量的期權費(也稱為特許權使用滲搜棚費)為代價擁有這一權利,但沒有買賣義務。在收到一定金額的期權費後,賣方必須無條件服從買方的選擇,並在一定時間內履行在成交做出的承諾,買方和賣方之間交易的對未來趨勢判斷漲或跌的差價。
根據相關規定,個股期權的交易時間定在9: 15-11: 30和13: 00-15: 00。其中,集合競價的開場漏橘時間在9:15-9:25這十分鍾,最後三分鍾隨機結束。連續競價時間在9:30-11: 30和13:00-15:00。
期權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叫做行權日,行權日時期交易時間不變。行權時間為上午9:15-11:30,其中集合競價會在最後三分鍾內隨機結束。同樣的,9:30-11:30和13: 00-15: 30是連續競價時間。
很多人會誤把個股期權比作股票期權,兩者的區別體現在:
股票期權是企業與管理者簽訂的一種行為,賦予管理者在一定時期內以一定的預定價格購買企業股票的權利。通常鍛煉條件是服務期或達到一定的業務指標。
期權是一種權利:期權合同至少涉及買賣雙方;期權持有人被賦予做某事的權利,但他們不必履行叢則義務,所以他們可以選擇履行或不履行權利。
期權的基礎資產:指投資者選擇買入或賣出的資產。包括股票指數、貨幣、商品期貨,房地產、股票以及政府債券等等。
到期日:是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日。那天之後,選擇權就失效了。
期權執行:是指根據期權合約買賣標的資產的行為。
期權合約中約定的固定價格,期權持有人據此買賣標的資產,稱為「執行價格」。
㈢ 什麼是個股期權
個股場外期權是證監會批準的合規合法業務,一種在滬深交易所之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期權買方支付權利金並獲得權利,賣方賣出權利並獲得權利金。期權的交易指的是這種權利的買賣。
舉例:
我想買房子,相中了一套當前標價100萬的房子,問題來了,現在買吧,擔心一年後房價下跌,想再等等看,又擔心房價漲上去,不知如何是好?此時,房產商推出了這樣的活動,如果現在支付2萬元的合約費,那麼在1年後有權按100萬元購買這套房,2萬元不予退還。如果房價低於100萬,可以不買,2萬元不予退還。這就解決了我的擔憂。
個股期權交易是什麼呢?
買入標的股票,時間1月1日,標的601857,中國石油,現價10元,買入名義本金100萬,權利金比例7%,即7萬,期限1個月,到期日為1月30日。
1月20日股價漲到12元,上漲比例20%。客戶盈利計算:100萬*20%=20萬,凈收益為20萬-7萬=13萬,收益率是13萬/7萬=185.7%。
如行權日股價下跌到8元,下跌20%,理論虧損為20萬,由於購買的是個股場外期權,所以實際虧損僅為7萬。
如行權日股價只上漲5%,就是10.5元,客戶盈利計算:100萬*5%=5萬,凈收益為5萬-7萬=-2萬
股價在行權日之前不管跌多少,都不用追加一分錢,也不會被強平,只要在行權日之前漲回成本價上方,依然可以獲得差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