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最瘋狂的報復行動有哪些
報復是人性中的一處心結,每個人都有可能產生報復心理。但大多數人能夠通過冷靜的分析、理智的思考進行自我控制。以下這幾位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最好說明:
音樂家用自己的創作報復美聯航
2008年3月加拿大鄉村歌手大衛·卡羅爾乘坐美聯航(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航班從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前往美國內布拉斯加,抵達芝加哥的奧黑爾機場時,行李工將他和其他乘客的行李像「扔鏈球」一樣隨便扔,當時坐在機艙後部座位上的卡羅爾聽到後面一名女乘客叫喊道:「我的天呀,他們把吉他拋來拋去。」他們向工作人員投訴,也沒有人去制止。當他拿到行李後,發現自己的吉他已經被摔壞了。
卡羅爾的吉他是價值3000美元的「泰勒」牌吉他。為了修好它,卡羅爾花費了1200美元。但他認為修理後的吉他已無法彈奏出以前的音色。自那之後的9個月里,卡羅爾先後向聯合航空公司在芝加哥、紐約、加拿大甚至印度的服務部門投訴,結果「皮球」總是被踢來踢去。卡羅爾決定利用音樂討回公道。「我當時就想要把這件事情寫成歌曲、製成視頻,然後放到網上去,讓大家知道我的遭遇」。
卡羅爾將這首《美聯航弄壞吉他》拍成MV放在Youtube上之後,沒想到在10天之內,這首歌的點擊量接近400萬次。導致美聯航的股票價格在這幾天中狂泄10%,相當於蒸發掉了1.8億美元的市值。而且還被數以百萬計的人指責。最終,美聯航一改過去的冷漠和推諉,付給了卡羅爾賠償金,還聲稱要用這個視頻培訓員工提高服務水平。(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幻星系官方微信公眾號:kehuanxx
㈡ 別人瘋狂我恐懼,別人恐懼我瘋狂
最近幣價一落千丈,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很多初入幣市的小白,再次不知所措。EOS都上線了,按常規應該一路高漲才對,怎麼會這樣?市場的現象有點不符合規律。根據以往的經驗,任何一種幣,背後的應用一旦有所突破,它的市值都會在短期內飆升,這次的反常現象,顯然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是我們估計不足,還是所有人都被蒙騙?專家們所謂的公鏈幣,原則上未來都會被看好,是很好的投資方向和選擇。如果玩幣的人連著最基礎的規則和最簡單的選擇,都會搞錯,證明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本次的周期性跌幅,再次證明,很多人不是合格的投資。
經過了幾個周期,還依然拿在手裡的人,一定不會全是老韭菜。就像我,開始的時候因為不會操作,所以錯過了最佳的拋售時機。等到會操作的時候,錢包里的幣大幅縮水,即就是那時賣了,根本值不了幾個埋悄錢。所以一直拿著,終於等到大漲。
那時候有個錯覺,彷彿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因為面臨平台被取締,幣價跌成了白菜價。那樣艱苦歲月都經歷了,看到再次暴漲,感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因為自己熬到了頭,苦盡甘來。說實在的,當時如果會操作的話,早就解套了,不可能拿到現在。
所以當第二次跌的時候,也像大多數嫩韭菜一樣,極其的矛盾和恐慌。畢竟那是全家人的身家性命,我們這些人都是贏得起輸不起的那一類人。算上今天的這次跌幅,應該是第二個周期。有位仁兄很早就告訴我,讓我做好每月固定時間的記錄,經過一年兩年,自己一定會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朋友告訴我這些的時候,總以不懂為借口,拒絕了朋友的好意,今天看來,他教授的方法非常實用。
昨天,是「幣圈金馬獎」線下分享的第一次。有位小夥伴向西安區域的資深區塊鏈專家張應平老師,提了一個大多數人比較關注的問題,「最近數字貨幣一路暴跌,戚衫對於我們這些幣圈的小白,最應該做些什麼?張老師給的答案是,學習、思考、抱團取暖。也許幣圈金馬獎的線高液腔下分享,正是給大家一個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取暖,相互賦能的平台。
張老師每一次回答問題,都會提出,他說的所有話,只是站在邏輯和推理的層面,不代表最終的投資方向。就像笑來老師說的,很多人試圖在不同場景之中找到一個適應所有人用之四海的方法。這本來就是一種懶惰的思想,怕思考,而想獲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一種貪婪。
決定投資的三個核心因素是「資金的大小、使用的期限,和資金背後的智慧。」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但就這三個因素而言,也很少有兩個情況相似的投資者。一個投資1000元的人,和一個投資10W元的人,兩人在遇到周期性的震盪,所表現出來的感受會完全不同。如果是借錢投資,必然和那些用閑錢投資的人又是截然不同的心態。
所以在任何時候,聰明的投資者面對別人詢問,總會給出一些模稜兩可的答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放在任何時候,會適應所有人,重點是資金背後的智慧。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時,雖然資金的大小很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增長比。聰明的投資者並不在意資金的大小,而是資金創造的最大收益。
前幾天有位幣圈的小夥伴看到幣市一路暴跌,他說出了逆天的話,「現在是入場的絕好機會。再不可能有如此低的價位了。」他說:「現在的EOS,已經跌到臨近成本價位,在不投資,就會白白錯過大好的機會。」我突然想起一句很熟悉的話,就因為最初想的不一樣,最終才活的不一樣。
回到去年9.4的亂象,當國家政策進一步規范,監管措施相繼出台,各大平台被取締的時候,數字貨幣一落千丈。十幾塊錢左右買的EOS,瞬間跌到了三元左右。大部分人驚慌失措,生怕那東西爛在自己手裡。大面積拋售,而又有另外一波人,提著籃子撿便宜,在EOS最爛的時候,大肆買進。很多人幾十萬幾百萬的屯幣,到現在基本都實現了財富自由。
這有又有點像美聯航事件,美聯航毆打乘客事件發生後,全世界的人都在譴責這家有名的航空公司,巴菲特也不例外。美聯航股票一路下跌,市值在短期內縮水1/3,巴菲特出乎意外下重注,大肆購買美聯航股票。短短數月內,凈賺了幾十億美元。
巴菲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別人瘋狂我恐懼,別人恐懼我瘋狂。」劍走偏鋒,特立獨行的背後是他巨大的智慧。很多人常常過分迷信市場,信奉科學推算,其實市場先生,並非時時理智,它也有算錯賬的時候。假如你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一定要抓住那些算錯賬機會。
很早就知道,沃倫巴菲有一個考勤卡投資策略。拿出一張考勤卡,上面只有三十個格子,不斷的告誡自己,一生只有這三十次投資機會。它會提醒你,不頻繁操作,謹慎對待每一個周期,慎重的對待每一次機會的到來。別眼睛裡只盯著小錢,而要站在更高的維度,抓住一些重要的機會。如果方法得當,一張考勤卡,足夠讓你實現財富自由。
原創:高原麥客麥客隨筆
㈢ 全球航空公司為何會倒閉這么多家
這是因為為了遏制新冠兆備賀疫情各國實施了國際旅行限制。
據英國《滾桐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21日報道,在英國,外交和英聯邦事務部於3月中旬發布停止旅行的建議,直到6月下旬才針對有限的國家取消了旅行禁令。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上月預測,隨著全世界空中交通降至疫情暴發前三分之一的水平,全球損失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
疫情給一些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財務負族派擔。其中損失最嚴重的包括英國弗萊比航空公司和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
報道注意到,其他一些大公司也表現出掙扎的跡象。阿聯酋航空公司表示,該公司因疫情將裁員30%。英國航空公司的數千名員工也面臨裁員風險。
(3)巴菲特買美聯航股票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所有航空股:
4月2日,巴菲特以每股22美元完成減持1300萬股達美航空,這一筆交易導致巴菲特虧損約為2300萬美元。
在今年5月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對未來航空業的表現很不確定,自己已退出了美國最大四家航空公司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西南航空和美聯航的投資。
㈣ 巴菲特投資銀行類股票時他是如何分析其公司經營業績的
沃倫·巴菲特談富國銀行
作為富國銀行最大的股東,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對這家舊金山的銀行了解得很透徹,他在富國銀行被Norwest收購前就已經投資富國銀行了,現任富國銀行董事長迪克·科瓦舍維奇(Dick Kovacevich)是當時Norwest的CEO。作為富國銀行專題報道的一部分,《財富》總編輯亞當·拉什斯基在3月26日和巴菲特進行了詳細的電話交流。
富國銀行的獨特之處在哪裡?
巴菲特:很難想像像富國銀行這樣一家大型企業還可以保持其獨特之處,人們會認為當富國銀行增長到一定的規模時,就會變得和其他銀行一樣。然而,富國銀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盡管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他們從沒有因為其他銀行都在做某件事就覺得自己也應該跟風,往往就是大家在說「別人都在做,我們為什麼不做呢」時,銀行開始陷入困境。
所有聰明的分析師都認為,沒有哪一家大型銀行可以靠現行的模式存活下來,富國銀行也難以倖免。針對這樣的分析,你有何意見?
巴菲特:大約在20年前,他們就說過同樣的話。其實,只要不做蠢事,銀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行業。銀行業能以極低的成本得到資金,無須去做蠢事(就能賺錢)。然而,銀行業周期性地做蠢事,且一窩蜂地做蠢事,如20世紀80年代的國際貸款。如果你的資金成本不到1%-1.5%,你就不必像火箭工程師那樣聰明,照樣可以賺錢。我知道富國銀行的商業模式運作良好,比其他銀行好了一大截。富國銀行的資金來源比其他銀行更低廉,這就好像在所有的大型汽車保險供應商中,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是一家低成本供應商一樣。假如你是低成本供應商,不管是供應銅還是提供金融服務,你都佔有很大的優勢。
此外,他們在資產規模方面很明智,沒有介入會帶來麻煩的領域。現在,即使你收取20%的房貸首付,但如果其他人做了足夠多的蠢事,房價下跌還是會連累你。富國銀行沒有介入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等瘋狂的項目,這些項目將會面對很多信貸損失。但在收購美聯銀行(Wachovia)兩個季度後,他們將會有400億美元的資產減記前收益。
富國銀行也沒有什麼定時炸彈,富國銀行會有一些虧損,這是毫無疑問的,且虧損會高於正常值。現在如果富國銀行的資金成本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將會有100億美元的差額。不過他們有秘訣達成低成本的存款和來自顧客的副業收入的雙增長。
以保險收益為例,2008年保險收益呈兩位數增長。
巴菲特:我認為,大多數批評富國銀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富國銀行有保險業務,僅保險業務就價值數十億美元。富國銀行抵押貸款業務的數量也十分可觀。批評意見可以適用於其他銀行,可以適用於花旗,可以適用於美國銀行(BofA),但不適用於富國銀行。
我們擁有四家銀行的股份——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SB)、富國銀行(Wells)、M&T銀行(M&T)、太陽信託銀行(SunTrust)。我不知道太陽信託銀行怎樣,因為南佛羅里達州將最遲復甦,但他們已經把貸款集中度降了下來。其他三家銀行今年會很糟糕,但它們復甦後將大大提升盈利的能力。存款正在不斷流入,利差很大,商業前景很好。
迪克·科瓦舍維奇特別交代,要我問問您對有形普通股權益(tantible common equity)的看法。
巴菲特:我關注的是盈利能力。可口可樂沒有有形普通股權益,但可口可樂有巨大的盈利能力。至於富國銀行,它的顧客是無法被搶走的,顧客每個季度都在增長,顧客就是富國銀行的搖錢樹。富國銀行不是依靠做蠢事來掙錢的,它掙錢的法門是極好的資產利差。
順便說一下,富國銀行不會借錢給伯克希爾,富國銀行對國家信貸也不感興趣,對所有的利差小的東西都不感興趣。我們在六、七年前對菲諾瓦公司(Finova)進行了巨額投資,這筆投資是和盧卡帝亞(Leucadia)合夥進行的,原來的波士頓第一國家銀行(First National of Boston)牽頭了融資活動,投資者們願意出資5億美元或2億美元不等。富國銀行卻毫無興趣,他們認為盈利的空間太小。富國銀行是正確的,這個交易只有大約20個基點的利潤,而其他機構有6或8個基點的利潤就願意發放任何信貸。
回到有形普通股權益……
巴菲特:你不能從有形普通股權益上掙錢,得依靠客戶的存款和這些存款的利差掙錢。在諸如TARP(troubled asset relieve program,美國政府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這些事情上,大家都把這點混淆了。他們問:「那麼,這50億美元或100億美元投在什麼地方?」銀行不是靠這種方式盈利的,銀行依靠他們現有的8,000億美元的存款基礎來掙錢。我可以保證,富國銀行的存款基礎成本大大低於美聯銀行,它們所提供的貸款也不同。
富國銀行需要解決很多美聯銀行帶來的問題,他們已經將那些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optioan ARMs)分門別類,也許最後他們還將虧損30億美元或40億美元,沒有人知道准確的數字。但我認為加利福尼亞的住宅房地產市場已不再繼續惡化,房價還未開始上漲,但已經不再下跌,且成交量不錯。所以,我認為富國銀行能夠像他們預估的那樣解決有選擇權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問題。
為什麼銀行會在一夜間倒閉?
什麼行業才算是高風險?航運?地產?工業?其實,除非這些行業的公司造假或有人虧空公款,一般來說,公司很少會突然倒閉。相反,大眾認為最穩健的銀行,卻會因業務的突發事件而一夜間清盤,遠的如巴林銀行因一位職員的投機失敗而「關門大吉」;近的如曾經擁有超過1,000億英鎊資產(相當於兩家恆生銀行)的英國北石銀行(North Rock),因為周轉不靈而被迫國有化,相信最終,北石銀行股東的投資亦將所剩無幾。
銀行業高杠桿的運作特性
為什麼公認為最穩健的行業會突然變得如此脆弱?一般商業常識告訴我們,一家公司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出資或向外界融資。財務學上,我們可以把總資產與股東資金之比稱為杠桿比率,這個比率反映出公司以多少股東資金去營運全部資產,比率越高,表明資產中靠借貸的比例越高,亦即表明所承擔的風險越高。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企業的杠桿比率少於3倍。目前市場認為高風險的內地房產股介於2-3倍,銀行則普遍介於15-18倍。
單憑這些比率,讀者可能仍不明了個中底蘊。筆者以匯豐為例,它的股東資金大約有1,200億(美元,下同),而放賬及投資等總資產則達23,500億,杠桿比率大約是18.4倍。讀者可能以為擁有龐大資產就一定穩如泰山。但從理論上講,如果匯豐虧損了23,500億資產中的6%,即約1,400億,那麼匯豐的股東資金(即之前提及的1,200億)便會消耗殆盡(由於負債並沒有減少),銀行亦會倒閉。當然,筆者無意在此危言聳聽,指匯豐會倒閉,眾所周知,匯豐在風險管理上一向勝於同儕。
筆者只想指出,銀行業在高杠桿比率模式下運作,一點出錯的空間都沒有。情況就如同期指買賣,稍有不慎,大部分本金(在銀行即是股東資金)便會輸掉。北石銀行之所以出事,與其高達30倍的杠桿比率實在不無關系(即30元資產中有29元是借來的),以它當時的高杠桿比率,任何突如其來的沖擊都足以把它拖垮。
美國次按所引發的信貸收縮還未顯現
明白了銀行的高杠桿運作特性後,讀者便知道,鬧得滿城風雨的美國次按風暴有多嚴重。表面上,銀行只需為手上的次按或其相關投資作撥備便能了事,但實際上,銀行面對龐大撥備時,只有三條路可行,一是以更少的股東資金(由於撥備減少了股東資金)去營運相同金額的資產。換句話說,銀行就需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銀行不欲或無力承擔更多的風險,它便只有選擇減少借貸(即減少資產)或向股東籌集資金。理論上講,若每家受次按波及的銀行都能向股東集資,情況也能得以控制,但實際上大部分中小型銀行都未能成功集資,它們可做的往往是縮減借貸。在這種負杠桿效應下,銀行每損失1元的股東資金,便需要將資產大幅縮減,以匯豐18倍杠桿為例(即每1元股東資金營運18元資產),銀行每損失1元的股東資金,它便需要減少18元的資產。
據《經濟學人》的估計,次按至少有2,000億-3,000億美元的壞賬。就以2,500億及17倍杠桿比率計算,整個銀行體系便需減少42,000億美元(佔美國GDP約兩成半)的貸款及投資,那麼,整個美國經濟的信貸便會急速收縮。情況有如在期貨買賣中,買入的投資者在期貨價格下跌時被迫收保證金一樣,如果投資者不能付出額外的保證金,他們的部分倉位便會被迫平掉以減少投資額。有見及此,那些外資銀行現在正引入各主權基金成為股東,以增加股本(即保證金)來維持資產數目。不過,由於有越來越多與次按相關的衍生工具曝光,這些主權基金的資金實在如泥牛入海。
讀者或許會質疑,次按出事至今,世界各銀行已作出高額的撥備;然而,實際的經濟狀況不如筆者所說般嚴峻?其實,那些收縮了的貸款和投資還未反映在現實世界中。如果你從事債券買賣行業,在過去幾個月,相信已對信貸緊縮(Credit Crunch)的情況有深刻的體會。整體而言,信貸緊縮正在蔓延,原本只是次按及其相關產品的信貸受到限制,現在連正常的房貸及其他貨幣市場的投資工具亦受到牽連,可見次按的影響正逐漸浮現在現實生活中。
損失的是股東而非存戶
不過,讀者不需神經過敏,擔心自己的存款會受到波及。其實,香港大部分銀行作風保守,相對於國際和中國內地的銀行,香港的銀行坐擁大量儲備,就算計入次按所帶來的影響,財政仍然穩健有餘。至於那些飽受次按蹂躪的外資大行,讀者亦不必過慮,只要還有投資者願意入股,銀行便可通過新股來「填數」。只是如此一來,那些銀行的股東權益便會被大幅沖淡,股價亦可能受到影響。
㈤ 巴菲特打破40年投資准則的大啟發
又到一年一度巴菲特股東大會,每年此時,股神的一舉一動、一詞一句都被全球投資者密切關注,不可否認的是,今年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動作頻頻,而不像過去那樣「一成不變」。
從2016年以來,巴菲特投資什麼成為全球投資者焦點的同時,減持什麼股票更引起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可以說,2016年至今是巴菲特投資方向,投資結構,投資重點的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有更多東西值得投資者觀察、領悟與學習。
客觀地說,近幾年巴菲特總體投資回報率並不高,甚至低於全球股市平均回報率。原因在於巴菲特思想觀念轉變較慢。在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等洶涌澎湃撲來之際,包括巴菲特堅持固有傳統的投資理念或許已經落伍了。比如,巴菲特投資的金融領域的美國運通、富國銀行等股票,基本顯示出日落西山之境況。富國銀行等傳統銀行在世界新金融撲來之時已經沒有任何前景與潛力了。再比如美國運通公司此前以自動櫃員機、銀行卡為主的業務范圍,也已經基本到頭了。投資者如果把這些傳統金融機構再作為投資目標,或者像巴菲特一樣長期持有,那肯定是「自尋死路」。
對於傳統金融這些具有顯著中心化、中介化特徵的機構與企業,在不遠將來都將被淘汰出局。將其淘汰的就是具有革命與顛覆意義的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本質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本質技術特徵。一個行將被革了命的行業前景是堪憂哪悉的。
傳統製造業的航空業曾經是巴菲特投資的重點,然而,在本次年度會議上,巴菲特非常「痛恨」的說:「任何會飛的東西都不是很好的投資」。
今年United Continental(美聯航)因「虐客」事件,導致該公司股票價格大跌市值迅速蒸發。而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年第四季度重倉買入,現時持股達2895萬股,占總股本9.2%,並成為最大股東。
早在1989年股神巴菲特就曾以當時身家的10%(3.6億美元)重倉全美航空,但入場後,該公司便陷入下跌,而六年之後,這筆投資的凈值已降至8950萬美元,下跌了75%。這些傳統產業或者全美壟斷性企業潛力已經不大了。
包括巴菲特投資的可口可樂公司,持股到今天都有值得商榷之處。可口可樂等快消品飲料全球市場都在較大幅度下滑肆余。
在這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就是高科技企業稍不留神也會迅速落伍。比如,巴菲特投資的IBM企業,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連續第20個季度出現下跌,股價在4月19日美股交易時段下跌近5%,報收161.7美元,剛剛"解套"巴菲特又"被套"。一個最大「不幸」是,IBM的很多業務並沒有趕上互聯網的潮流。但也必須看到IBM正在雲計算、雲儲存等方面發力。
不過「股神」就是「股神」 ,巴菲特已經觀察到不沾高科技企業已經落伍,正在與時俱進調整投資結構與方向。在這次年度會議上,巴菲特稱,現在美國市值最高的股票主要都是科技股,這個群體包括蘋果、微軟、雅虎以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他為這些公司輕資產運營所帶來的成就感到驚嘆。突然由曾經發誓不沾科技股到對科技股熱愛溢於言表。這次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對科技股的大力追捧,似乎是股神打破進半個世紀「不碰科技股」投資准則的前兆。其實早在2016年,筆者就撰文指出,巴菲特投資策略開始大轉變了。
在這次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直言自己錯過亞馬遜是「我愚蠢」,沒有投資谷歌是一個「失誤」。他已經認識到,人工智慧會帶來顛覆性變化。
實際上,巴菲特正在迅速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清倉沃爾瑪,賣出富國銀行,減持IBM股票等,轉而投資蘋果公司,涉及智能珠寶,參加全球區塊鏈技術大會等等。我們相信,巴菲特接下來一定會大力度投資科技股。
從巴菲特投資方向轉變可以悟出,按照傳統思路長期持有一個行業、一隻股票的投資理念已經徹底落伍了。從巴菲特開始青睞科技股中,所有投資者也應該開始轉變投資理念,開始挖掘儲備科技潛力股或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儲備一些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最具發展潛力前景的投資板塊與領域。
當然,巴菲特關於投資需要把握的三點也需要我們參考:一個是股東權益,一個是債務,一個是總資產。當然萬變不離價值投資的宗旨:具體來看蘋果公司的低PE、比較高的股利分紅,裂緩滾每年上百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這都契合傳統的價值投資理念。
㈥ 關注矽谷「最精明」投資人最新投資方向
作者:余豐慧轉自懶人俱樂部
在全球市場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大情況下,資本以及個人投資者投資什麼是個大問題。跟蹤全球最知名投資專家的投資理念特別是最新投資動向非常必要。提起投資大師,全球投資者想起的第一人就是巴菲特。但是,巴菲特近幾年的投資業績並不理想。
巴菲特投資的富國銀行「緋聞」不斷,回報率不如意;巴菲特投資的沃爾瑪營業收入在持續下降;巴菲特投資的美聯航的逐客問題引發股價大跌以及其它航空股都損失慘重;巴菲特雖然可口賀臘茄可樂不離手,但可口可樂經營越來越低迷、走下坡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可以看出巴菲特投資的都是傳統過時的行業。巴菲特固守傳統行業的投資理念已經徹底落伍了。
在2017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的兩句話引人反思:錯過亞馬遜是「我愚蠢」;沒有投資谷歌是一個「失誤」。與此同時,他已經認識到,人工智慧會帶來顛覆性變化。巴菲特一改過去40年不碰科技股的理念,開始投資或者瞄準科技股了。
從挖掘科技股投資來說,從專業角度來看,巴菲特投資科技股並不專業。投資科技股需要對科技領域懂行的專業人士指導或者說引領。在矽谷這樣的專業投資人非常多。號稱矽谷「最精明」投資人的Chamath Palihapitiya就是一位。
Chamath Palihapitiya,何許人也?在矽谷是一位敢說敢做、獨樹一幟的風投資本家。他出生於斯里蘭卡,在美國在線(AOL)起家,之局稿後加入Facebook。4年間,Facebook用戶數量從5000萬直接飆升至7億,他也因此成為億萬富翁。2011年離開Facebook之後,Palihapitiya創辦了一家風投公司Social Capital,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這個公司最著名的投資對象包括文件共享平台Box、企業溝通工具Slack,以及在線投資管理軟體Wealthfront。
他本人致力於建立新型模式的風投公司,堅定地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為社會、為人類做出一點改變,並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獲。
Palihapitiya被稱為矽谷最精明的投資人之一,也因對科技行業一針見血的評論而聞名。
這次, Chamath Palihapitiya又發話了。他表示,看好特斯拉,建議購買特斯拉的可轉債。他說,特斯拉像早期的蘋果,而其CEO Elon Musk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迪生。此外,Palihapitiya還預計,亞馬遜的禪察估值將在10年內升至3萬億美元。
特斯拉正進軍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能源服務等領域。Chamath Palihapitiya看好特斯拉,其實看好的是未來的新能源、人工智慧行業。推而廣之,從中可以窺視出,未來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新能源行業前景廣闊。這些行業一定是未來投資的重點。這里不僅職業投資人與資本,就是一般個人投資者也應該立刻轉移投資方向,迅速轉向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領域。
對亞馬遜的熱衷,不僅巴菲特、Chamath Palihapitiya看好,大多數投資者基本已經達成共識了。看中的是亞馬遜的電商零售嗎?非也!看中的是亞馬遜的雲計算、雲儲存等雲服務。
Palihapitiya在去年的Sohn大會上推薦亞馬遜股票。該股在過去12個月來上漲40%。他表示,亞馬遜10年後的市值將達到3萬億美元,而其零售業務將不再是推動市值上漲的最大因素。
亞馬遜的故事剛剛開始,僅其零售業務的價值在接下來的10年就將升至1萬億美元。而其雲業務Amazon Web Services則是網路的「稅收」,在未來10年估值將升至1.5萬億美元。Palihapitiya預計,亞馬遜CEO Jeff Bezos將能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機會。「亞馬遜是世界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公司,我們都可以持有。」
亞馬遜最大的潛力與投資價值是雲計算老大地位後面的東西。即對雲儲存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後出現的商業機會。雲儲存、大數據、雲計算是三位一體的。
亞馬遜雲計算潛力背後揭示的是工業4.0撲面而來蘊藏的科技機會。圍繞工業4.0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等都有巨大的投資機會。跟不上這個世紀大變化,就是巴菲特「股神」也將很快走下神壇。
最令中國思考的是,美國的思想思維包括投資都在圍繞最新科技轉動。哪怕是投機,也是圍繞高科技、新經濟新金融等在轉動。而中國卻是傳統金融機構在內部空轉倒騰嵌套資金。大肆炒作投機成風,卻沒有任何目標。逮誰炒誰,什麼都能成為炒作投機的概念。這是非常可怕的。
科技強國,創新立國,已經達成共識,但投資傾向創新科技其氛圍似乎遠遠沒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