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家房企延期發布財報,私募大佬但斌大幅減倉
3月25日,寶龍地產和寶龍商業雙雙在港交所公告稱,因集團未能與羅兵咸永道就雙方接受的時間表達成共識,因此未能就集團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完成審核。同一天發布財報延遲公告的還有陽光100中國,其公告表示,公司將延遲刊發經核數師同意的2021年度的初步業績公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延期友唯發布財報的房企(及其關聯企業)已有新力控股、融信中國、融信服務、世茂集團、世茂服務、融創中國、中國恆大、恆大物業、恆大 汽車 、景業名邦、佳兆業、明發集團、寶龍地產、寶龍商業、三盛控股、陽光100中國等16家。(綜合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 這么多家企業年報「難產」,無論是疫情影響,還是年報審計趨嚴,都是表象。症結應該還是在於這些房企業績未達預期,或者存在經營困難。不過,推遲公布財報行為本身,也會有消極後果。據港交所規定,上市公司可以選擇發布未經審核的財務業績,若連這都做不到,就得自4月1日起停牌。
我們發現,年報「難產」的,基本都是民營企業,不乏多家千億房企。曾經「高杠桿、高周轉、高負債」,一路高歌猛進,如今連年報都難產,不由讓人感慨萬分。當前房企融資難、周轉難和業績壓力大等問題,還是要盡快改善,否則就不僅是年報難產的事情了。
3月24日,瑞幸咖啡發布財務報告。2021財年,瑞幸咖啡總凈收入達79.65億元,同比增長97.5%;其中自營門店層面利潤(自營門店收入扣除多項成本費用)也首次實現年度轉正,達12.53億元。
2021財年,瑞幸咖好枯培啡在美國會計准則(GAAP)下運營虧損5.39億元,與2020財年的25.873億元人民幣相比,營業虧損顯著減少。據悉,今年1月27日,瑞幸咖啡公告稱已完成資產重組,易主大鉦資本。2022年3月7日,瑞幸咖啡宣布臨時清算程序結束。(澎湃新聞)
點評 瑞幸咖啡不但沒有倒,反而「活」得挺好,這確實出乎了很多人意料。2020年,瑞幸經歷了規模相當大的閉店潮,關掉敗簡冗餘門店之後,意外發現了自己在各大商圈的價值。寫字樓里的白領,還是認可瑞幸咖啡便宜、快捷、品質尚可等特點的,這樣就有大量的外賣、打包訂單支撐起門店的銷量。瑞幸也因此改換策略,即使縮小門店面積也要在核心商圈、寫字樓密集區域存活下去,為白領客戶提供高效的外賣咖啡服務。
瑞幸之前的亂局,主要是資本急於求成造成的。如今,瑞幸咖啡表現出了踏實經營的應有品質。瑞幸咖啡自營門店利潤轉正,也驗證了門店經營模式的成功。未來逐步將這些經驗復制到加盟店當中,才能真正激發瑞幸咖啡的想像空間。
今年2月,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出台。管理辦法明確了預售資金監管的基本標准。對監管資金監管額度、交納范圍、取用條件等進行了明確。而此前出台的《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只是對預售資金監管做出原則性規定,導致各地預售資金監管的方式差別較大。(綜合錢江晚報)
點評 當前,房地產下行態勢雖然有所減緩,但在實操層面,仍然困難重重。就拿杭州來說,部分在建期房已經停工,存在監管資金挪用甚至爛尾的風險。這不是杭州一個地方的問題,而是全國性的,目前很多地方都爆出樓盤因為資金問題停工甚至爛尾的新聞。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在於之前地方相關部門、銀行對開發商監管賬戶資金存在責任不清以及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當然,加強對商品房預售資金的監管,要注重合理化、規范化,要明確目的是為了保證樓盤順利交付不爛尾。地方在監管中不能過松,也不能過嚴,不能讓開發商隨意挪用監管資金,也不能因為監管過嚴加重開發商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問題,如何把握原則和尺度,考驗各地的管理智慧。
3月25日消息,蔚來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蔚來2021年第四季度總收入為99.0億元,同比增長49.1%;2021年全年營收361.4億元,同比增長122.3%;凈虧損40.2億元,同比收窄24.3%。全年整車銷售毛利率20.1%,考慮到原材料漲價的因素,蔚來2022年全年毛利目標希望在18%-20%。
銷量方面,蔚來2021年共交付新車91429輛,同比增長109.1%,連續兩年翻番。研發方面支出45.9億元,同比增長84.6%。截至2021年,蔚來在全球累計擁有專利及專利申請超4500項。(澎湃新聞)
點評 從披露的財報數據看,盡管蔚來還沒實現真正盈利,但虧損相比前兩年而言已經減少許多。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和研發投入,在整個行業里依然是名列前茅。
不過,今年蔚來 汽車 依然面臨著重重挑戰。一方面是成本問題,如晶元的供應持續短缺、電池級碳酸鋰的售價不斷上漲,如何控製成本對車企是一大考驗;另一方面則來自於競爭對手的緊逼,像小鵬、理想 汽車 在2021年的表現也不錯。面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蔚來 汽車 仍然不能松一口氣。
今年以來美股劇烈波動,地緣政治風險、通脹壓力等因素壓制市場表現,美股IPO融資活動也出現降溫。根據Dealogic數據統計,截至3月22日,高盛、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銀五家國際投行,今年以來從IPO獲得的傭金收入合計僅為1.8億美元。其中,在華爾街投行排名第一的高盛今年以來僅賺4818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93%。
相較來看,中國證券公司佔有較大優勢。IPO傭金凈收入前10名中,中國券商占據7席。截至3月22日,中信證券今年以來以1.12億美元IPO收入排名第一。此外,中小券商比如民生證券、東興證券、安信證券、國元證券也進入全球投行IPO收入前20名。(東方財富網)
點評 2021年美聯儲無限QE給美股帶來了新一輪牛市,美股IPO市場隨之創下 歷史 記錄。反觀今年一季度,華爾街投行就陷入了行業寒冬,轉變之快令人咂舌。美國通脹居高不下,對美股公司的整體估值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受此影響,優秀的公司選擇等待更好的時機上市,以期獲得更多融資,而一般的公司在當前市場只能選擇折價發行,使得華爾街投行IPO業務急劇萎縮。
相較於美股,今年一季度A股IPO公司數量略少於去年,但整體募資規模偏大,僅中國移動一家就募資486.95億元。此消彼長之際,中國證券公司在IPO傭金收入方面超過華爾街投行也不足為奇。
3月25日消息,自年初以來,全球 科技 股持續承壓, 科技 股基金的資金也不斷凈流出。但最近一周,全球 科技 基金的需求回升,資金流入額大幅提高。據Refinitiv數據,自3月16日至3月23日的一周內,全球 科技 基金流入了25.5億美元資金,是今年以來流入額最高的一周。 科技 股基金的流入,很大程度也和中國 科技 股的反彈相關。
中國 科技 股此前已經持續下跌了一年有餘,但上周傳出監管方面的積極信號後,促使中國 科技 股出現大幅反彈。(財聯社)
點評 近年來, 科技 股的走勢一直是投資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科技 股基金亦是如此。但今年以來, 科技 股基金大幅回調,不少明星基金產品均呈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這一方面是由於今年股票市場行情的不景氣,另一方面則是受中美局勢影響,多家中國 科技 公司被美國納入清單,由此中國 科技 股的股價在近一年來也是陰跌不斷。
但從近一周的市場表現來看,投資者情緒也有所回暖,加之 科技 股公司的企業估值一直處於市場底部區域附近。綜合幾個因素考量,市場的做多資金也就有了足夠信心。
3月25日消息,數據顯示,自3月以來,但斌旗下產品均已更新了3次凈值,但幾乎所有產品的凈值波動都趨近於0。而其他更新凈值的私募產品,受3月市場大跌影響,均出現大幅回撤。
據此推測,可能早在2月底,但斌就已經大幅降低倉位,而上一次但斌疑似空倉還是2018年下半年。當天上午,但斌通過個人微博回應「疑似空倉」報道,稱報道寫得比較客觀。但斌進一步表示,倉位比較低,大概在10%左右。(東方財富網)
點評 但斌作為老牌私募基金經理之一,其執掌的東方港灣幾乎經歷了股市所有的危機。在2022年市場這輪超預期回調中,但斌又一次承受市場考驗,盡管今年與2018年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斌還是採取相同的空倉策略以應對市場。
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對於當前市場,有投資者認為是機會,而有些投資者則選擇觀望。在任何時候,這兩種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可言,反映的只是投資者自身的投資邏輯以及理念。
3月25日,三大指數開盤漲跌不一,隨後震盪回落,創業板指領跌。板塊方面,互聯網電商、農業板塊大漲,房地產、中葯股持續活躍;CRO概念、新冠檢測等醫葯股回調。午後指數繼續走低,創業板指盤中跌超2%。總體而言,個股跌多漲少,超2800隻個股下跌,兩市成交額基本持平,成交額達9100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212.24點,跌1.17%,成交額為3898億元;深成指收報12072.73點,跌1.89%,成交額528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637.94點,跌2.52%,成交額1940億元。(新浪 財經 )
點評 周五市場整體走勢較弱,上午銀行、券商出現護盤動作,未能得到市場響應後兩市一路走低,整體市場承接力量較弱,缺乏主動性買盤。從技術上看,三大股指在此位置雖有支撐,但支撐不強。不過如果周末消息面沒有明顯改善,市場短期信心不足的問題恐難以解決。
在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之前,市場的短期波動更多是由當下情緒面的因素導致的。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望天邊雲卷雲舒。對於投資者而言,面對市場的起伏不定,應該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尋找屬於自己的定盤星。
文中股市、基金、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財經日日評"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9/f80028095a41ac3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欄目主編 | 魏英傑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Ⅱ 階段性賣出策略利弊分析
股票市場中存在著各種風格的投資者,有的擅長技術分析,有的專心於價值投資,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投資者買入其所看好的股票後,必然面臨著如何賣出股票的難題。俗話說的好: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傅。階段性賣出作為主流的賣出策略有必要分析其利弊,進而提高投資者的操作水平。
階段性賣出就是投資者將持有的股票賣出,以期將來在價格低位再次買入,從而賺取差價和規避風險的行為。通俗的講,就是大波段操作。當股票被高估時,投資者為了能夠及時獲利了結以及規避潛在的風險,選擇暫時性的賣出,待到股票價格真的下跌後再次買入,從而實現了一個完整的階段性賣出交易策略。
階段性賣出作為階段性交易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明顯區別於 買入並持有 的傳統價值型交易策略。費雪說過: 如果當初買進股票的時候,事情做得正確,則賣出時機幾乎永遠不會到來。 眾所周知,巴菲特作為價值投資的偉大實踐者和成功者,秉承了這種長期持股不動的傳統價值型交易思想。他在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中,以伯克希爾的市值完美地詮釋了這種交易策略的優越性。但是,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採取了階段性賣出的交易策略。股市的規律告訴我們,大多數的御槐投資者都是虧損的,這就證明了在一定程度下,投資緩稿者魯莽地應用這種階段性賣出的交易策略有其不合理性。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交易模式的種類。我們認為,市場上存在著四種交易模式,即價值型買入、投機型買入和價值型賣出、投機型賣出。所有的交易都是這四種交易模式的隨意和刻意組合。
當投資者因股票估值過高而選擇賣出,進而又立即買入低估品種,那麼其交易仍舊是基於價值為基礎的價值型賣出行為(資本在不斷地循環使用)。當投資者因股票估值過高而選擇賣出,期間資金的使用停滯了一段時間,資金未能進入到生產領域,就無法形成資本,也就無法享受資本增值和正復利回報。那麼其交易是基於投機為基礎的投機型賣出行為。
多數的投資者往往採用的是投機型賣出的交易模式,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必須要由股票更好的成長性來彌補,這對投資者的選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是從資本的使用效率角度來說明其操作的不合理性。
每次投機型賣出後,隨著資金停滯時間的增長,導致了潛在股票所需成長性的提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追趕上價值型賣出策略的收益率水平。
其次,如果僅僅從靜態的角度看階段性賣出而不考慮全局交易和交易全局,那麼投資者缺少的是戰略性的指導思想。其中,全局交易是指動態地進出相同的股票。交易全局是指動態地進出不同股票。如果交易時注意到了局部和整體、靜態和動態、戰術和戰略,那麼頭寸組合的彈性就比單次單只股票交易的彈性大很多。
我們觀察發現,多數的投資者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隨波逐流,缺乏必要的投資計劃。這是他們無法合理運用階段性賣出交易策略的又一關鍵原因鎮哪友。
當股票價格被高估到何種程度時應該減持?我們對於股票價格被高估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如果認為是短期的高估,通過企業自身的高成長性,動態地看是可以化解的,也就沒有必要賣出。如果認為企業的成長性在較長時間內無法提高,那麼高估的股價遲早會回歸價值中樞。我們必須堅決的賣出了結。然而,我們也無法否認,把握高估值股票是一門高超的藝術而非精確的定量計算。其中摻雜了個人的性格、感情等主觀因素。近日,著名的價值投資者但斌先生在博客中也透露了對於賣出雲南白葯(000538)股票的遺憾。四五十倍的市盈率對於一個成長性尚不確定的醫葯企業來說可能有虛高之嫌,況且當時的市場中存在著成長性不確定,而更低估的股票,又有多少投資者會持股不動呢?自從但斌先生在賣出該股之後,股價再也沒有落入合理的價格區間內,也就失去了再次買入的機會。
優秀的投資者應該學習並掌握 階段性賣出 的解決之道,我們認為最初建倉時所買入的價格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價格決定了潛在收益。巴菲特說過: 一永遠不要讓自己的本金虧損,二永遠不要忘了第一條。 低估的價格給了投資者足夠的安全邊際,那麼股價的高漲不再是買賣股票的先決條件。鼓勵並引導投資者去把握企業經營、市場環境、行業前景等深層次問題。在股價和基本面的相互作用下,投資者才能更好的完善階段性賣出策略,樹立起正確的投資觀。
Ⅲ 私募大佬但斌清倉「割肉」,這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私募大佬但斌清倉「割肉」,這對市場有什麼影響?在A股的下跌行情中,有私募基金直接擊破止損線,也有私募基金因跌破預警線被迫減倉。私募大佬但斌在低位清倉了,還有不少機構都大幅度減倉了。我們在股市中待久了之後,就會發現一點:比起短期賺多少而言,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長期活下去!退潮時,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我們有沒有一個長期持續穩定盈利的系統?股市真的是一個「剩者為王」的地方。私募的客戶群體其實就是高凈值的散戶,客戶多空傾向對產品本身的影響比公募大得多,有時候一個私募基金產品的客戶可能就幾個人,一直跌沒人心裡受得了,畢竟還有漲的股票和板塊,客戶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的問怎麼天天跌怎麼不調倉怎麼不換股怎麼不早跑,催的都是命,你賣還是不賣呢?
Ⅳ 但斌的主要著作
《時間的玫瑰》2007
在喧囂的中國股市裡,他似乎是一個孤獨的另類。在他眼中,價值投資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哲學。
「不知道現在是大牛市嗎?還做長線?不是傻了吧你?」2007年9月,當上證指數成功站上5000點時,人群中流傳出這樣一種聲音。中國股市持續高歌猛進,徹底點燃了老百姓的投資激情。人們忘我地低買高賣、追漲殺跌,不知疲倦地享受著套利的樂趣。
然而,在紅紅綠綠的繽紛色彩中,卻有一個人不為所動。他手上操作著數億資金,但一切股價的起伏,彷彿都與他無關。在波段理論、圖形分析等技術大行其道的時候,只有他,把投資上升成為一門哲學。
在喧囂的中國股市裡,他似乎更像是一個孤獨的另類。這個人,就是私募基金深圳東方港灣公司董事總經理——但斌。
虧出來的哲學
剛到不惑之年的但斌,已經在中國股市摸爬滾打了15年。坐在諾德金融中心辦公室里,他所展現出來的氣質,更多是一分從容與淡定。盡管哪怕百分之一的股價波動,為他帶來的損益,也許是幾百上千萬的數字。
「所有優秀的基金經理,都是虧錢虧出來的。」在但斌15年漫長的投資生涯當中,有三次慘痛的失敗讓他記憶猶新,而正是這些教訓,奠定了他今天的投資哲學。
1992年,年僅25歲的但斌,大學畢業不久,就踏上了南下深圳的道路。1992年8月的股票風潮,很多人搶購原始股。這是但斌第一次感受到股票市場的刺激,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東西能掙錢。
正好當時公司老闆拿出50萬,讓他幫忙做股票。當時的股價一個勁瘋漲,包括所有的垃圾股。初次嘗試,就讓他獲得了巨大的回報,但斌手上的50萬,很快變成250萬。他的膽子開始大起來,什麼樣的股票都敢去做。
沒想到在一路風光之時,風暴不期而至。1993年,偶然聽到一個著名股評家說「深深房」有重大利好,於是,但斌迅速把寶壓在了這只股票上面。原本他並不了解這個行業,從一進去,股價就開始暴跌。不但把以前賺的錢全部虧進去了,本錢也虧了很多。
那個時候的200多萬,不是個小數目,盡管不是虧的自己的錢,也足以讓他難過萬分。那段時間,但斌虧得精神恍惚,連自行車都騎不穩。「我想現在很多投資者也是這樣,聽到一個消息,馬上去買進,實際上這是風險最大的事情。」但斌說,從此他再也不相信道聽途說的所謂「消息」。
隨後,他迅速重整旗鼓,轉戰期貨。在之後短短一年多時間內,他把100多萬資金做到了1000多萬。然而隨之而來的「327國債事件」,但斌手上所有的單子被強行交割,再次讓他賠了個精光。
「投資者總要不斷面臨意想不到的危機,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危機。」一夜之間,不可思議地從1000多萬到一文不名,曾經經歷的巨大落差,使但斌對於風險的認知與眾不同,「就像1895年美國道瓊斯指數,到現在不知翻了多少倍。但這期間,它經歷了三次經濟危機,兩次世界大戰,因為有危機,我們就不去投資嗎?」
從1995年到2000年,但斌手上的錢越來越多。那時候,他主要依仗圖表分析和基本分析,這讓他以為,技術分析是萬能的。就在這時,一隻叫做「華工科技」的股票,進入了但斌的視野:技術面和基本面都非常良好,進入的倉位也很合適,預期將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於是他下了重注。結果這一次,他被表面數據蒙蔽了,投資的4000多萬資金幾乎虧損了一半。
一次又一次的教訓,讓但斌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從而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收益?靠「內幕消息」?靠波段靠周期?靠技術分析?顯然這些都不可靠,它們能讓你快速積累財富,卻也可能轉瞬間讓一切灰飛煙滅。那麼,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怎麼做?
想成功,與成功者為伍
2003年,但斌來到香港。這是他從事投資的第10個年頭,俗話說:十年磨一劍。與以往不同的是,他第一次開始關注企業本身。
但斌在香港選擇的企業,將來會賺多少尚在其次,他的首要要求就是從長期來說,至少不會虧錢。因此,但斌投資了幾只高速公路、以及同仁堂科技,這些股票後來都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從投資高速公路開始,但斌賺了很多錢。他慢慢知道了選擇真正的好企業投資,才是成功的關鍵。後來,但斌買進了張裕,並一直持有到現在。
「張裕的領導者,在他們做IPO的時候差不多持了1億市值的股票,經歷2006年整整一年到現在,差不多漲到7、8億了。原來這些管理層,要想從那個企業中獲得一點好處的話,渾水摸魚更好辦。」對此,他解釋說,「但當他擁有股權的時候,他只需要把這個企業不斷地做大、做大,這些管理層就會變得非常非常有錢。那麼,這些掌握幾億十幾億上百億資產的管理層,碰到這樣一個時代,他會把很多社會資源向企業里集中。」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問題的關鍵就是:選擇一個成功的企業,與它共同成長。
在過去10年當中,美國股市表現出色的有房地產、金融服務、銀行、零售、保險。實際上在中國,去年這一波很大的行情中,也是類似這樣一根主線。選股票就是要選中國最好的行業,以及這些行業中最強的企業。
「投資這樣的企業都不賺錢,那很難想像還有什麼股票能賺錢。」但斌笑道。因此在他的股票池中,他挑選了茅台、雲南白葯(29.65,0.00,0.00%,進入該吧)、萬科、招商銀行(38。
那麼,好企業的標準是什麼?
一個好企業的市場寬度和廣度要足夠大。要能夠抵禦通貨膨脹,也就是說這企業的產品一定要能夠提價,如果提不了價,那麼投資可能會發生很大風險。比如說茅台在1970年的時候它可能賣7-8塊錢一瓶,從70年代到現在,30多年的茅台提價幅度是驚人的。
還有,某種意義上的「不死企業」,這種企業能夠長期生存下去。另外要有足夠的凈利潤,最好是輕資產的。比如說像茅台,當地的赤水河水加當地的高粱釀造,成本9萬塊錢每噸,去年賣61萬每噸,可能在未來的幾年要賣72萬每噸,並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就會給企業帶來不斷的現金流。
在但斌看來,選擇了好的企業,即使在熊市中一樣能賺錢。這一點在但斌投資貴州茅台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在2003年就大膽買入茅台,現在已經獲得了十幾倍的收益。
「什麼時候買進這些股票?」但斌說,「過去十幾年之間,在萬科任何一個歷史高點持有,到現在都是很大的回報。」
對於市贏率,他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假如一個企業市盈率現在是50倍,如果它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僅僅三年之後就會降到15倍,處於一個較低的估值。根據他的研究,全世界最偉大的企業,股價基本上都是成45度的斜率往上走的,「真正的好企業,從長期來看,是絕對不會套住投資者的。」
烏龜式投資策略
「買最好的企業,長時間堅持持有」,這是但斌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投資的時候,他並不把自己看成是市場分析專家,也不是宏觀分析師,或者證券分析師,而是企業分析師。因為他相信,長期而言「股票絕不可能表現得比企業更好」,選擇傑出企業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在但斌的投資哲學當中,有這樣一條:像烏龜一樣去投資。在成立私募基金公司的兩年當中,他經歷了中國股市由「熊」到「牛」的巨大轉變。有的基金公司在這兩年的回報率是20倍,甚至30倍。但東方港灣的回報率僅為10倍。在購買自己的信託產品之前,他都會向客戶說明:我們拒絕炒作短線與市場熱點,我們不會承諾能讓您快速致富。
在但斌看來,那些回報率超高的基金無異於一群兔子,而自己則更像一隻烏龜。「既然是比賽,那麼只有跑完全程才有可能會勝出。兔子雖然跑得快,但它的壽命沒有烏龜長,所以最後勝出的一定是烏龜。」所以他從不與其他公司比業績,總是默默地做著他認為正確的事情。
「為什麼會是烏龜?第一,烏龜能耐得住寂寞,慢慢地爬,穩穩地前進,最終會走得更遠;第二,我們稱膽小鬼為「『縮頭烏龜』,盡管是貶義詞,但烏龜有堅固外殼,每當聽到風吹草動,便迅速將頭縮進殼內,規避風險。烏龜的風險意識與本能是值得我們投資時學習的。」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但斌很鄭重。
為了規避系統風險,但斌在選擇股票時,會投資幾家相互不太關聯的優秀企業。同時他深知,盡管可選擇的公司不少,但真正傑出的企業卻並不多。所以他採取了「相對的集中」策略:消費品、金融、地產等幾個行業中最優質的企業。「多做多錯,每年持有1隻股票,和同時持有50隻股票,明顯前者賺錢的概率大。」
尋得價格合理的卓越的企業,自然會買進,那麼何時賣出呢?理論上講,好企業最好永遠持有它,但斌選擇賣出的時候只是在它被市場高估太多;或者企業進入衰退期;以及發現了更好的企業。
在東方港灣投資的整個過程中,但斌賣出股票的情況寥寥無幾。「深赤灣、鹽田港(15.61,0.37,2.43%,進入該吧),雲南白葯和張裕減持了一些,但是張裕B(47.110,-1.39,-2.87%,進入該吧)股沒有賣,更早的時候還有深南電。其實這些股票也還是不錯,主要是估值原因。其它股票更有吸引力,就換一下。」他認為,如果真的能夠發現非常偉大的企業,不斷帶來驚喜,為什麼要賣掉它?賣掉之後想再買回來,很有可能意味著機會的喪失與成本的上升。
在投資中,一個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堅持。「找到好企業,長期持有」,看上去很簡單,但人們總是想快一點賺錢,再快一點。對此,但斌打了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和尚去面壁,一直坐在那裡,10年、20年,他就成了高僧,可是有多少和尚成了高僧呢?打坐是多簡單的一件事,但堅守下來又是那樣困難。
香港1977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中,早期有幾百家上千家房地產企業,後來只剩下一些大企業,現在香港大的地產企業兩三千億港元市值。房地產企業的長期趨勢是越來越集中,現在萬科是300億元左右市值,如果說10到15年後萬科還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5000億元的市值很正常,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將萬科的股票從現在一直持有到15年之後?
做一隻與時間賽跑的烏龜
在過去60年中,美國的通貨膨脹是1000%,英國是4000%。通脹是必然的,它無聲無息地吞噬人們的財富。怎樣來抵抗通貨膨脹,通過什麼方式保值增值、延續財富?要持有什麼樣的資產度過漫長的歲月?我們要持有什麼樣的資產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財富不受損失?對此,但斌有著自己簡單而深刻的理解。
實際上,在過去的100年當中,美國市場的平均回報率是10.4%,它其中5%是來自分紅,4.8%是來自盈利的增長,只有0.6%來自市贏率的變化,也就是股價的漲跌。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並不看重分紅和企業內生性增長,他們盯住的是0.6%股價的波動,長期來看,這是沒有價值的。因為短期的波動,很快就會被長期的曲線所抹平。
但斌看來,大起大落是投機,而持續盈利才能稱為投資:財富管理不是半年、一年、幾年,是一生的、甚至是穿越幾代人的一個目標。而要真正做到投資而非投機,最重要的就是,把財富交給時間來增值。
「我不是在與跑得比兔子還快的那些投資者賽跑,我是在孤獨地與時間賽跑。」但斌說,有些投資者總是企圖把別人口袋的錢,贏到自己口袋裡來,把股市看成是一個賭場;他們始終沒看到,股票本身就能帶來利潤,這是一個正和博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人生常常是在得不到時的痛苦與得到之後的厭倦之間徘徊,這樣的人其實總是有很多短期的目標,所以才會不斷重復痛苦與厭倦。在但斌眼中,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它可以讓人擺脫這種低級循環。
《時間的玫瑰》增訂本,在封面和作者簡介上我刪除了「華人傑出投資者」的說法,在第1版時,我曾經去掉了許多誇張之詞包括「華人傑出投資者」也曾極力想將它拿掉,一方面我希望「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想讓《時間的玫瑰》隨著時間靜靜流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知道自己距離這個目標非常遙遠,但拗不過出版商的堅持,因此只能在增訂版的時候,將它回歸到我想要的平常人狀態。我用了一句話來替代 ——「投資考驗的是我們思考的極限——一種蘊涵在心靈深處的力量。」這也是我對投資到目前為止,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時間的玫瑰》增訂本刪節了幾篇文章,新添加了約16篇文章,談估值、風險和人生感受的各有幾篇。
Ⅳ 逼得「私募大佬」但斌接近清倉的理由是什麼
私募清倉弊李嫌的理由就是水平差,跌到清盤線被迫清倉。但斌是人不是神,他清倉了除了水平差沒其它理由,天天都有擾凱漲停板,他沒能力抓到,不用過度解讀,不就是個大散戶嗎?還能左右市場。
私募是喝公募的血長大的!!(過去是它們有私下交易!私募拉高股價,公募接盤!!公募的錢走基民的血汗錢,公募虧了和那幫高管沒關系!!!)現在這套把戲人人皆知!!!所以私募所為的大佬從神壇跌入了!!!凡人一個!!!
我是上海 科技 創業板的用戶,北京證券交易所的用戶,上海股票市場100萬資金的大戶,私募基金是很愚蠢的, 上證指數 3000點以上是高風險區,機構是根本就不能玩的,貪婪使這些機構喪失了人性,喪失了最起碼的理智挺而走險,大資金不適合在上證指數3000點以上投資,否則只會是虧本的結局,他們一開始就註定的是虧本的結局,他們沒有明天,他們沒有未來,他們註定了就是虧本的結局。
上證指數3000點以上是高風險區租手,機構最好不要投資,投資股票市場只有一種結局,虧本的命運,虧本的結局,大資金不適合在上證指數3000點以上投資股票市場,只適合小資金快進快出,游擊作戰,不適合大資金,他們唯一的結局就是虧本的命運。
機構的資金:特別是大資金不適合游擊作戰,游擊作戰只限於100萬的資金,大資金船大不好掉頭。
更別說每天抓漲停板,如果是上百億的資金,每天抓漲停板,還漲停了,賣給誰呀?資金量巨大不適合短線,只適合做趨勢,只適合上升趨勢線。
今年一月份就註定了下降趨勢線,一月份就知道是這種情況,下降趨勢線,少碰為妙。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也祝你每天有個好心情。
大家都不看好股市,買基金的血虧,要贖回,誰還願意購買新基金?新股發行太快太多,大家都在觀望,不願進入股市,如果股市再跌私募就要清倉了,市場還得跌!
追漲殺跌
看了這則新聞,直接感受是:
1.要什麼自行車嘛!
2.價值投資就是個笑話。
3.路線錯了,就會有和其他富豪一樣的麻煩。
4.公募基金就是市場里的冤大頭。
誰逼他們了!恐怕是他們另有所圖,合夥想把市場搞亂吧!看基民還買基金不[發怒]
但總清倉也是被迫的,但總是做長線的不做短線,這次開年外資精準做空中國股市,看管理層出手了嗎?既不降息也不救市喊喊口號有甪嗎?大不了總崩盤重回兩千多點重頭再來留得青山在不l沒柴燒
現在我認為最好的投資就是空倉,現在行情就這樣了,沒有實質性利好政策扶持股指沖過3300點都很難,做多能力已經枯竭(現在市場里也只是存量資金的肉搏),更別說走什麼牛市想都別想!
熊市清倉休息了,休息也是一門藝術!
Ⅵ 但斌回應空倉傳聞:倉位是比較低,大概在10%左右,透露了哪些信息
市場有消息稱,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倉,上百隻產品凈值幾乎零波動。第一財經記者電話聯系了但斌,但斌回應稱「倉位應該是比較低,大概在10%左右。」
但斌表示,經過08年與白酒危機之後,在我們賣出原則裡面加了一條「遇到系統性風險」也會考慮賣出暫避,今年以來烏克蘭危機及之後的衍生風險是我們的聚焦點。當然也包括其它一些思考。但斌所在公司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方面表示,在俄烏沖突伊始預判市場風險後總體是都做了比較嚴格的風控措施,以風控為先,謹慎應對市場的大幅波動。
其實每次重大決定都不容易,都要付出非常的「心智」,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與結局……東方港灣經過08年與白酒危機之後,在我們賣出原則裡面加了一條「遇到系統性風險」也會考慮賣出暫避,18年修訂的《時間的玫瑰》裡面也有談及。今年以來烏克蘭危機及之後的衍生風險是我們的聚焦點,當然也包括其它一些思考……
從2021年2月始至2022年2月,整整一年我們的A股與港股投資做的非常不好,我常常自責也經常反思、思考――投資理念交織社會環境的變化該如何進行投資取捨……但斌微博還進行了備註:特別說明的是東方港灣部分產品可以做雪球結構的,我們做了大部分是純美股的雪球。
Ⅶ 業績不振、形象受損,私募大V但斌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這一步的
但斌走到這一步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麻煩,有大家都清楚的“空倉”之爭,還有他的個人賬號平台也都被禁言了,再加上他的業績下滑,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讓但斌進入困局。
成為網紅
但斌成王網紅的機會在他堅持投資茅台,經過當時大鵬證券的反對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自己創業。他開始向朋友那裡借了一筆公司的啟動資金,成立了自己的東方港灣投資公司。由此開始了他長期投資茅台的時代,在大家都不看好茅台時,但斌通過自己的投資經歷告訴了大家他卓越的投資眼光。這就樣一次次的投資戰績之下,但斌的投資名氣也就一點點的出來了,他也徹底成為了網紅。
收益下滑
但斌公司今年的收益相比往年總體來說下滑很明顯,就連但斌一直力推的茅台股價也在下滑。如果不能繼續為大家帶來收益,那但斌的形象挽回會不太容易。
Ⅷ 百億私募大佬罕見空倉,但斌對此是如何回應的
百億私募大佬罕見空倉,但斌對此是如何回應的?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更有私募投資表明,現階段銷售市場大概率早已進到底端地區,穩中有進以後會擺脫分裂市場行情,要堅定不移擁有高品質財產。希瓦梁宏表明,股票型基金項目投資是未來十年最好大類資產配置,假如以更長久的目光來對待銷售市場,那最好是的對策便是高倉位+長期性擁有高品質企業。
也是有千億私募投資在現階段定位點發售新品。正圓項目投資廖茂林的股票基金在上年10月開展了全銷售市場封閉式,在2022年3月份趁勢發新基,廖茂林覺得,2022年的股市跟2020、2021年較為相近,會是一個「上面有頂,底下底」的結構性行情。2022年更像2020年,但是比2020年好些做一些。目前股市早已處在相對性較低的部位,心態實際上釋放出來的差不多了,最焦慮的過程中也早已以往,後面下挫室內空間並不大。
Ⅸ 空倉傳聞之下,大佬但斌緊急回應稱倉位大概10%左右,這透露了哪些信息
私募大佬但斌因為疑似空倉而登上了熱搜。對此,但斌最新回應稱:「倉位應該是比較低,大概在10%左右。」資料顯示,但斌的投資風格為價值風格,主要擁抱具有成長的核心資產,代表性投資股包括白酒龍頭股和互聯網龍頭股等,涵蓋A股、港股、美股。今年以來合計有532隻私募產品清盤,提前清盤的多達498隻,其中包括51隻百億私募旗下私募產品。
只有抑制大資金的投機,大股東的增減持,才能有慢牛,長牛,小散戶的行為,是受主力資金們的引導,一直說教育投資者長線投資,結果大資金都在高拋低吸,而他們有信息優勢,特別是大股東,高拋低吸大概率是盈利,而散戶就輸在追漲殺跌了。不盈利不用交,而且可以用來彌補後面的盈利,就像企業所得稅一樣。
Ⅹ 但斌稱並沒有清倉只是倉位比較低,減倉是常規性操作嗎
減倉是非常常規的操作。
我們在進行股市投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大佬進行減倉的操作,其實他們減倉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之後帶來的風險,因為一隻股票在上漲到一定界限之後,股價便很難再繼續攀升,因此高手們一般會在這個時候分批進行減倉來降低之後帶來的虧損。適當的減倉也就意味著落地為安放棄大資金的博弈,選擇及時獲利出局,這種操作在獲得豐厚利潤之後是很容易見到的。
1.但斌所操作的私募基金這幾年來波動性非常小。
減倉是非常常規的操作手法,一般用於股票上升階段。與之相對應的,當一隻股票處於下跌階段時,我們可以選擇分批加倉以此來博弈在之後股價上升過程中帶來的利潤。這種加倉與減倉的操作手段在股市當中是非常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