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華都定向增發配售給了誰
B股與A股的兩大最牛散戶終於在新華都強強聯手,這給資本市場帶來了相當的流量和人氣。昨晚新華都發布定向增發公告之後,今天早盤便收獲了一個漲停。至於新華都能否通過兩大知名牛散提振市場影響,成功實現從傳統零售向互聯網營銷的轉型,目前來看仍然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圖片
A股B股兩大牛散「牽手」定增新華都
曾被稱為B股「最牛散戶」的李天虹,因為參與了A股「最牛散戶」陳發樹控制的新華都公司的定向增發,再次被市場所熱議。
8月15日,新華都發布《2021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顯示,本次定增發行對象共9名。其中,李天虹、夏同山兩名牛散位列其中,獲配金額分別約為1500萬元、1700萬元。
新華都實控人是陳發樹。陳發樹之前,因為大手筆持有雲南白葯、隆基綠能、中國中免等公司,被稱作是A股的「最牛散戶」之一。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根據認購時獲配情況,本次發行最終獲配發行對象共計9名,包含李天虹、夏同山,發行價格4.73元/股,本次發行股票數量3594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1.7億元。
新華都主營互聯網營銷業務,主要服務內容包括提供互聯網全渠道銷售和電商運營服務。發行完成後,公司將更加聚焦互聯網營銷業務,現有業務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按照規劃,新華都將保持在電商平台綜合白酒品牌運營商的優勢市場地位。預計2022年酒類總商品交易額(GMV)規模30億元至35億元,未來三年保持酒類總商品交易額(GMV)30%以上增速。新華都還將深挖優質行業潛能,基於酒類、水飲、日化、母嬰、家居五大行業跨品類服務的優勢和能力,深度挖潛線上滲透率高、市場規模大的日化和母嬰等優質行業,制定年均35%以上的總商品交易額(GMV)增速目標。
新華都曾是陳發樹踏入資本市場的起點
而這次定增的最大看點,無疑是A股「最牛散戶」陳發樹和B股「最牛散戶」李天虹。作為A股知名牛散,新華都實控人陳發樹一直是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
陳發樹曾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位列雲南白葯、隆基股份、中國中免、必創科技、久日新材、雷電微力、森特股份7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新華都對於陳發樹意義重大,它曾經是陳發樹發家和踏入資本市場的起點。
1987年,27歲的陳發樹在廈門盤下一家雜貨店,取名「華都百貨」,通過從事零售生意,先後開設多家華都購物廣場。歷經十年,陳發樹將當初的雜貨店,做成了閩南最大的民營百貨企業。
1998年陳氏兄弟鬧出「分家風波」,最終華都百貨被一分為二,弟弟陳晉江執掌「大華都」,陳發樹則另立「新華都」繼續發展。2007年,新華都擁有32家超市。
2008年7月,新華都在深交所上市,市值近50億元。同年,陳發樹持有33%股價的紫金礦業回歸A股,公司市值一度高達155.29億元。2009年陳發樹以218.5億元的個人財富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1位,並成為福建「一哥」。
此後,陳發樹在資本市場一直動作不斷。2015年,陳發樹在二級市場對雲南白葯瘋狂買買買,幾方爭奪下至今雲南白葯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的境況。2020年,通過投資隆基股份、中國中免等牛股,陳發樹狂賺百億。
今年3月23日,陳發樹等人因為持續買入森特股份,持股比例超過5%未進行公告,收到北京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
定增新華都,李天虹隱身14年後再次高調亮相
頭頂B股最牛散戶的光環,近年來李天虹已參與8家A股公司的定增,除新華都外,還包括華鵬飛、世紀天鴻、延江股份等多家公司。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世紀天鴻發布公告,宣布李天虹在內的10名特定對象發行2984.3萬股,發行價格為8.18元每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44億,其中,李天虹持有110.0244萬股股票。
去年8月12日,延江股份發布《2021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包括李天虹在內的11名投資方,成為公司定增的獲配方。延江股份地定增發行價為7.88元/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億元。
去年5月,華鵬飛發布公告稱,以不低於每股 4.69元的價格向6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發行 8528.7846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4億,其中李天虹認購數量為428.5714萬股。
據北青報記者觀察,與定增價相比較,目前李天虹參與的定增多處於浮盈狀態。以延江股份為例,今天最高價為12.32元,如果與定增價7.88元比較,其漲幅已達到56%。
李天虹被稱為B股史上「最牛散戶」,可追溯到15年前的2007年。
2007年9月14日,凱馬B的一則公告表示,第一大股東華源投發所持有公司股份中的1615萬股社會法人股,在8月29日公開被拍賣,成交總金額2923萬元,買受人為李天虹。因為成功拍到凱馬B的股權,「牛散」李天虹可算是「一戰封神」,備受市場關注。
當時有投資者發現,「李天虹」還先後出現在另外兩家B股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里,市場根據他們不愛A股愛B股的投資偏好,推斷3個李天虹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李天虹還先後持有其他B股公司的股份,2007年一季度,李天虹持有永久B股153.85萬股,其市值為93.85萬美元 ;6月30日持有上工B股254.82萬股,持有市值為178.37萬美元。
2008年,李天虹再度現身酒鬼酒前十名流通股東名單,持有不到半年即撤離但收獲頗豐;此後李天虹在資本市場隱身多年,直到這次高調參與新華都的定增。
A股B股「最牛散戶」緣何同時定增新華都
北青報記者發現,今天開盤伊始,新華都股價便震盪向上,不到10點半,該股便強勢封上漲停板,全天封死。
與股價強勢漲停相呼應的,則是市場的關切。A股B股「最牛散戶」緣何同時發力新華都?新華都能否通過兩大知名牛散的影響力實現轉型?
市場通過分析認為,最牛散戶之所以同時發力新華都,還在於互聯網營銷是其轉型的必經之路;能否通過其影響力實現轉型,其前景並不樂觀,其原因有三。
首先是新華都此次定向增發的募資額大幅縮水7成多,導致部分上馬的新項目被迫砍掉或壓縮。前後一年時間,最初募資額是不超過7.15億,然後是調至不超5.6億元,之後又大幅縮水至1.7億。
其次是,互聯網營銷業務的增速與其傳統的零售業務比較並不佔優勢。2018年至2021年1-10月,分別帶來營收11.38億元、11.23億元、14.47億元和15.57億元。相比之下,放棄的零售業務營收分別為57.12億元、48.83億元、37.44億元和27.05億元。
第三則是電商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前有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巨頭,還有美團、抖音、唯品會等後起之秀,新華都選擇轉型電商,能否趟出一條新路並非易事。
與此同時,新華都正通過剝離傳統零售業務,新華都將賭注押在了互聯網營銷業務上,其顯現的業績付出的努力不成比例。與從半年報預告來看,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其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並不搶眼。今年7月,新華都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000萬元–25,000萬元,上年同期7,356.0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4.70%-239.86%。公司表示,報告期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報告期內公司完成零售業務板塊11家全資子公司100%股權轉讓事宜,產生投資收益1.25-1.45億元,該收益屬於非經常性損益。二是公司主業互聯網營銷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與此同時,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其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32億元,同比下降3.0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08萬元。對於去年業績不佳,新華都稱主要是受零售業務的拖累。據記者測算,如果與2020年業績比較,2021年的營收減少1.6億,降幅僅為3%;但2021年的凈利潤卻比2020年減少了1.63億,降幅高達9成。2020年和2021年,正是新華都向互聯網營銷轉型發力的階段,從兩年的營利和凈利的比較可以看出,其向互聯網營銷的轉型仍有艱難的一段路要走。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慎良
編輯/田野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路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㈡ 股市中套現是什麼意思
您好,套現,套取現金的簡稱,一般是指用違法或虛假的手段交換取得現金利益。
多用於信用卡套現、公積金套現、證券套現等。根據兩高《關於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套現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在中國銀聯的《銀聯卡收單機構商戶風險管理規則》中對套現行為的定義是:商戶與不良持卡人或其他第三方勾結,或商戶自身以虛擬交易套取現金。
如果您真的著急用錢,那也請您千萬不要用這種違法的方式來換錢,如果您有借款需求,向您推薦「有錢花」app,有錢花是網路信貸服務大品牌,可滿足您的日常消費周轉的資金需求。純線上申請,無需抵押,申請材料簡單,最快30秒審批,最快三分鍾放款,最高20萬。可分期還款,最高可達36期(三年),利率是系統根據用戶綜合情況判定的,最低低至0.01%。可提前還款,還款後恢復額度可循環借款。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到您。
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
㈢ 2009年9月,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斥資22億,收購紅塔集團所持的雲南白葯的股權的問題。謝謝!
都這么久了,批准了!發哥大賺!白葯股票大漲。估計是後來雲南省國資委看不下去了吧!才是現在這個結果。
㈣ 小學四年級沒讀完 終成福建前首富 他就是資本獵手陳發樹
日前華爾街股市散戶與莊家機構的逼空大戰引發世界關注。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如果說超級「牛散」,非當今新華都實業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陳發樹莫屬。
然而,陳發樹何許人也,雖然沒有馬雲馬化騰等聲名顯赫,但他的故事同樣不乏傳奇和經典。
他被譽為中國的巴菲特,從實業起家,後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從紫金礦業、雲南白葯、青島啤酒、中國中免、隆基股份等等,均有上佳表現。
出身貧寒 從木材商到百貨集團上市
陳發樹出生於1961年,那一年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他的故鄉是福建泉州安溪縣一個山村,也就是盛產安溪鐵觀音的地方。因為家境貧寒,小學四年級還沒讀完就無奈輟學了。
1977年年僅16歲的陳發樹到村裡的林場打工,憑借出色的自我介紹「我叫陳發樹,發財的發,樹木的樹,找我運木頭肯定賺錢」而成功應聘擔任運輸工。
出了五年的苦力後終於在1982年走出大山到省會廈門運送一批木材,他這才發現木材買賣中的價差,於是年僅21歲的他開始販賣木材,第一單生意就賺了1000元「巨款」,相當於當時一個工人一年的報酬,四年後的1986年他已經用賺得的5萬元在廈門買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套房。
但是他並沒有滿足,還是將房子抵押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跑運輸,和兩個弟弟一起給一家小賣店拉貨。
後來這家小賣店經營不善倒閉,陳發樹抓住機會就把這家店面買了下來,取名華都百貨。1995年,陳發樹將華都百貨從廈門搬到了福州最繁華的東街口,憑著出色的經營頭腦而大獲成功。
1997年,由於兄弟經營理念差異,類似四川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一樣,陳發樹另立門戶,成立了新華都百貨,後來業務在百貨超市主業基礎上逐步拓展至工程機械和房地產,誕生了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最終於2008年7月3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那一年,他剛好47歲,年富力強。實際上,在他上市之前的2007年已經擁有32家超市,資產近13億元,一年凈利潤超過1.3億元。
紫金礦業 155億身家讓他登上福建首富寶座
而真正讓陳發樹人生開掛的則是新華都集團上市之前提早入股紫金礦業。早在1997年陳發樹和同鄉柯希平以6800萬高價買下一批工程機械設備,本想轉手賺差價獲利。
但是沒想到當初中介比市價抬高了3000萬,他無法賣出,就乾脆成立了工程公司,專門在外接小工程。當時機緣巧合,遇到當時承包紫金礦業的總經理陳景河。
當時紫金礦業還是小礦山,許多本地商人在崇山峻嶺的紫金山上考察後,並不看好其開發前景。
但陳發樹憑借自己的工程公司,承接了紫金礦業的土石方工程,他對這座未開發的金礦產生濃厚興趣和期待。
2000年紫金礦業股改,鼓勵當地國企事業單位職工認購,卻鮮有人問津。新華都集團內部也心存疑慮,但是最終陳發樹還是拍板,就當賭一把吧。
他動用新華都集團等三個關聯公司一共出資3359萬元,持股20.19%,其中僅新華都集團就持有紫金礦業1729萬股,佔比18.2%。
2003年紫金礦業在香港上市,股本擴充了10倍。2008年4月紫金礦業回歸A股,陳發樹個人及新華都集團持有紫金礦業共21.78億股,按照當時7.13元的發行價計算,市值為155.29億元。
八年的投資從3359萬元到155.20億元,增長了460倍。憑借紫金礦業和新華都集團的上市,陳發樹以180億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第29位,成為福建首富;在2009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陳發樹以218.5億元人民幣的個人財富位列11位,蟬聯福建省首富,一時風光無兩。
青島啤酒 套現紫金礦業參股
資本市場上嘗到甜頭的陳發樹從此開始了自己長袖善舞、縱橫捭闔的運作。
早在2008年4月,新華都集團上市之前,陳發樹即以10億元的天價聘請打工皇帝唐駿加盟新華都集團,出任該集團總裁兼CEO。
彼時唐駿猶如卧龍在世,為三顧茅廬的老闆制定了一系列資本運作的宏偉藍圖:3-5年內將推動旗下5家公司上市、5年內從16億元發展到100億元、幫助陳發樹躋身富豪榜三甲。
事實上,唐駿入駐新華都集團後也頗有建樹,協助新華都集團成功上市、參股青島啤酒和雲南白葯,都是大手筆。
但遺憾的是2010年唐駿被專業打假人方舟子盯上,學歷造假門事件爆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輿論之火也燒向東家及老闆陳發樹,最終這段合作無奈分手,則是後話。
說起青島啤酒,則是陳發樹高端人脈的作用。早年陳發樹在中歐EMBA學習期間,結識了同班同學青島啤酒的董事長金志國。正是這段機緣,加上唐駿加入新華都集團後,才開啟了雙方的合作之旅。
2009年5月8日,陳發樹耗資人民幣16億元,獲得青島啤酒7%股份轉讓,共計9164萬股。
而這16億元的彈葯,相當大部分來源紫金礦業這一現金奶牛的套現支援。數據顯示,2009年4月27日-5月22日,陳發樹通過二級市場賣出了紫金礦業股份1.47億股,按照8.84元/股的均價計算,套現13億元。
雲南白葯 志在必得九年長跑
飲下北方這杯青島啤酒後,陳發樹對西南邊陲的白雲白葯早已虎視眈眈。陳發樹對雲南白葯這塊「肥肉」感興趣早在2007年,因為當年參加長江商學院MBA學習時認識了雲南白葯董事長王明輝。
2009年雲南白葯第二大股東紅塔集團因專注主營業務考慮,轉讓名下雲南白葯12.32%的股權。陳發樹抓住機會,豪擲22億元(資金來源同樣是紫金礦業套現)一次性支付給紅塔集團,但是雲南國資委因國有資產流失顧慮而最終未批准,兩年來股權遲遲未交割。
陳發樹無奈打起官司,最後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直到2014年才令紅塔集團退回了22億元本金和760萬利息。
幾場官司下來耗費3400萬元訴訟費,陳發樹也獲得了陳秋菊的外號。
2015年陳發樹依然不不到黃河心不死,通過在二級市場大肆購買雲南白葯總計4.25%的股份,支出成本近33億元,終於成功躋身雲南白葯前十大股東之列。
2016年後抓住雲南白葯混改機會,打敗了阿里、平安等重量級競爭對手,最終成為雲南白葯第二大股東。
據雲南白葯2020上半年年報,目前該公司前十大股東中,福建前首富陳發樹旗下的新華都集團占股24.37%,陳發樹個人持股0.7%。雲南國資委占股25.14%。經過九年的執著追求,陳發樹終於成功拿下雲南白葯。
隆基股份和中國中免 價值投資典範 狂賺百億
2020年光伏龍頭隆基股份和免稅概念股中國中免漲幅驚人,分別創下271.33%和217.54%的黑馬記錄,陳發樹在這兩只股票的操作上可謂穩准狠,堪稱價值投資典範。
他踩在股價大幅下挫的鼓點上,順勢大舉逢低買入分批加倉,又選擇在階段性高點時候分批獲利了結,做到了巴菲特老人的「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以隆基股份為例來說,早在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印發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控制光伏發電規模和降低電價補貼的消息對該行業構成重大利空,作為光伏龍頭的隆基股份從24元左右一路下跌,8月底觸及11.76元低點。
這時候陳發樹在2018年三季度果斷出手,買入4937.28萬股,之後隨著該股行情逐步反彈又多次增持,至2020年一季度已增加至1.44億股。
2020年二季度開始,隆基股份開始大幅上漲,三季度最高觸及83.27元,四季度收盤於92.20元,至2021年1月25日則已經飆漲到125元,這已經是2018年三季度低點的10倍,可謂驚人。
在股價迭創新高後,陳發樹在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開始分別減倉2686萬股和3740萬股,套現獲利近30億元。加上之前獲利部分,兩年累計投資收益超過100億。
陳發樹的另一傑作是中國中免。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內 旅遊 業頹勢一片,中國中免一季度虧損超過1億元,股價曾經下挫30%跌至66.50元低點。
陳發樹就是在這樣市場哀鴻遍野的悲觀彌漫情緒中大膽抄底,同年一季度共買入1446.81萬股。
很快買入不久,2020年二季度在海南離島免稅等利好政策帶動下,中國中免開始大幅反彈,至2020年底收盤已經創下282.45元記錄,今年1月12日則創下321.86元新高。單單按照去年三季度持倉量來初步估算,浮盈已經妥妥超過40億元,又是賺了個缽滿盆滿。
此外陳發樹還是必創 科技 、久日新材、恆合股份等前十大股東,同樣有上乘表現。
陳發樹從實業起家,但目前起家的新華都集團主業並不搶眼。如今的陳發樹已經成為投資家和資本獵手。我們期待他今後在資本市場有更多傑作奉獻。
㈤ 大佬陳發樹為何花10億出手抄底中國國旅
人們都覺得陳發樹這個人像一個傳奇,一般因為眼光獨到。據數據統計,到現在為止,他所間接和直接擁有7家A股公司的股份。從投資方面看,中國國旅是他投資方面新入手的一個。要知道中國國旅可算是國內的龍頭企業,但是第一季度卻虧損了超過一個億,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想到陳發樹卻大手一揮,逆勢入場,這種情況可是有些耐人尋味呀。
三、第一季度業績並不理想
其實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國旅的股價在第一季度的時候是有一些震盪的,而且從業績方面上來看,第一季度的表現並不是很好,而且公司的第1季度報表當期的營業收入達到了76.36億元,與之前同比下降了44%多,在凈利潤方面虧損了將近1.2億,也是同比下降了105%.而且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第一季度業績的表現並沒有特別的理想,對公司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雖說如此,但是陳發樹對於旅遊行業一直都是有關注的,所以才會選擇抄底入股。雖說第一季度表現的並不是良好,但是市場地位在。
㈥ 他曾是服務員,小學沒畢業,卻逆襲成福建首富,如今身家372億
外界曾評價陳發樹:
這個行事低調,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的中年商人,正試圖顛覆福布斯和胡潤百富榜榜單,締造一個新的財富傳奇。
早在2009年,陳發樹就以218.5億元身家,問鼎福建首富寶座。
如今13年過去,他的財富達到了372.7億元。
但資本市場水漲船高,他卻再未有緣重回巔峰。
即便還沒能再奪第一,但陳發樹的賺錢能力,從始至終都不容小覷。
近期的一樁經典大仿洞中手筆,是投資隆基股份。
陳發樹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當時這個領域並不讓人看好。
該公司股份也一跌再跌,而他卻逆勢而行,頻頻抄底加持。
兩年時間,他合計持有股份1.44億股,成為公司第七大股東。
到2020年第二季度,回報期來臨,股價進入快速上升階段,陳發樹逐步減持股票。
至2021年,他顫慎手上的持股市值已達到119億元,股價升幅1369%。
僅此一筆,陳發樹就賺得百億利潤。
而他的光輝戰績,在這之前,已經赫赫有名。
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此具有投資眼光的陳發樹,居然連小學都沒畢業。
而且是靠倒賣木材發家,初期創業也是從跟股市毫不相關的百貨零售起步。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福建零售大王」的傳奇致富秘訣。
陳發樹,1961年出生於福建泉州的一個貧窮山村。
從村裡坐拖拉機到縣城,需要足足一天時間;
而從外面步行到村裡,則要在山中繞上一百多道彎,其閉塞落後可想而知。
陳發樹家跟村裡絕大多數農戶一樣,終年稀粥白薯飯,難得見一次葷腥。
「陳發樹」這個名字是父親給取的,希望兒子將來能發大財,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困苦生活。
跟《紅樓夢》中王熙鳳女兒名字的由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姥姥給巧姐取名時就說:「日後大了,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都從這『巧』字上來。」
恰似,陳發樹後來通過倒運樹木發家致富,正合「發樹」二字。
但不同於巧姐錦衣玉食的童年,陳發樹小時候因家境太過貧寒,上到小學四年級就被迫輟學務農。
後來家中又添了好些弟弟妹妹,身為長子的他更加不可能重返學堂,只得幹些雜活維持生計,分擔家庭重擔。
等長到可以干力氣活的年紀,陳發樹就跟著父親到附近的林場打工,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砍樹、搬木頭。
雖然累,但他很滿足,因為每周能吃上一次葷菜。
可見對大富大貴的期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追求。
至少在陳發樹這里,受限於生長於山旮瘩的有限世面,他還沒有出人頭地的「妄想」。
直到21歲那年,他走出大山,開了眼界。
陳發樹坐在販送木材的貨車上,用自己廉價的勞動力跟司機達成協議:
無償把木料搬上車,就可以免費坐車到廈門觀光一圈。
他不無驕傲地說:「那個時候,雖然很窮,可我的腦子還是很好用備山的,第一次看到人家怎麼做生意。」
陳發樹第一次踏進花花世界,見識到都市繁華的同時,也留意到木材市場的火爆:
既然別人能把木頭拖來這里賣,我為什麼不行呢?村裡啥都沒有,就樹最多。
可是,這樹又不是自家的,哪能說賣就賣呢?進貨的錢從哪兒來?
陳發樹在興奮過後冷靜下來思考對策,他明白光有激情可幹不成事。
他在廈門木材市場流連觀察了幾天,終於有了對策:先拿訂單,再搞生產。
陳發樹找到兩家木材銷售商,一番商量交涉後,他承諾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向他們提供木料,商家欣然同意。
為穩妥起見,大字不識幾個的陳發樹,還像模像樣地要求對方跟自己簽了份合同。
答應只要他弄來合格的木材,就全數收下。
搞定下遊客戶,他立馬回村尋找上游貨源。
還是老問題:沒錢,人家憑什麼把木材給你?
這時候,陳發樹跟銷售商按手印簽的合同就發揮重要作用了,他拿出來給林場老闆看:
都有買家了,你這賣家還不放心嗎?
就這樣,陳發樹作為中間商賒著賬,順利地把木材從家鄉運到了廈門。
憑此一趟,他凈賺1000多塊,這在80年代,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
陳發樹的第一桶金,果然靠樹發了家,「名不虛傳」。
接下來4年時間,他的賺差價生意越做越大。
先是 汽車 貨運,再是火車托運,最後做成了泉州最大的木材貿易商。
25歲時,陳發樹在廈門購置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徹底擺脫了溫飽不濟的貧苦生活。
然而,有能力的人終究是不安分的。
一轉眼,陳發樹就把這套房子擔保出去,換成了一部三輪摩托車,和兩個弟弟幫一家8平米的小店拉貨。
從木材大佬變身為拉貨小工,陳發樹這是打的什麼算盤?
說起來,這次轉型頗有些理想主義色彩。
陳發樹偶然一次讀到全球零售業大王山姆·沃爾頓的傳記,被主人公從無到有創造輝煌的成就所激發:
「山姆是我的榜樣,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他那樣的人。」
於是,深受偶像的鼓舞,本就在思考創業轉型的陳發樹,決定進軍百貨行業。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之前倒騰木頭,起碼還算近水樓台,有過接觸了解;
現在做百貨,一無經驗,二無人脈,三缺資金,怎麼做成零售大王呢?
陳發樹選擇的路徑就是:先當拉貨小工。
一天,他在街上轉悠,苦苦思索進入新領域的辦法。
一抬頭,看到一間百貨店在找服務員。
他於是打算就從此處基層做起,一步步熟悉。
被招進去之後,陳發樹才發現這家店只是一個小小的雜貨鋪,老闆平時太忙,就請人過來幫忙過貨。
既來之,則安之。
陳發樹和弟弟們蹬著三輪車來來往往,在這間小店忙進忙出,時不時幫忙打理店內日常事務。
也是命運垂青,不久後,這家店老闆因為賭博輸錢,要把店面便宜賣出去。
陳發樹再次得了近水樓台的便宜,果斷把店拿下,將其更名為「華都」,搖身一變成了小老闆。
此後八年,陳發樹兄弟就靠著這家小店步步做大。
他在當地開了四五家分店,成立百貨連鎖公司,實現了月均上萬的可觀盈利。
但陳發樹似乎總見不得好,日子一旦富裕點,他又開始琢磨折騰,想「出去走走」。
他在公司例會上提出:「能不能走出廈門,到福州發展一下?」
可跟著他一路走過來的兄弟們卻不認可大哥的做法,一致認為就在本地發展挺好的,也能掙到不少錢,沒必要冒險去和別人搶地盤。
但陳發樹已非井底之蛙,去意已決。
最終,在和平抽簽後,弟弟贏得「華都」本名,而陳發樹另立門戶「新華都」。
1995年,陳發樹孤勇前行,進軍福建省會福州。
他在寸土寸金的東街口商業街,開起新華都百貨有限公司,正面硬剛當時福建商界第一大商企——東街口百貨集團:
「當時很多朋友認為,我的選址離商業老大太近,是往槍口上撞。」
殊不知,這一切都在陳發樹的盤算之中。
面對大牌強手,他狠招頻出:
商場每月一天幸運日,打折降價狂歡;
推出退貨無障礙,免除消費者後顧之憂;
率先通過ISO國際質量認證,專業有保障;
開業當年即加入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成為第一個民營企業成員……
藉助街口原有的火爆人氣,以及自家的精準營銷,陳發樹的新店成功在福州百貨市場站穩腳跟。
不久後,他又在人流稀疏的福建火車站附近,開起第二家商城;
而後一發不可收拾,新店在湖裡區、五四路等地相繼開幕,逐步形成品牌商圈氣候。
1997年,不甘寂寞的陳發樹又扭轉賽道,多方觸及各個領域:
他在市中心廣場投資建起一座擁有143間客房的三星級涉外酒店。
並成立建設工程公司,進軍礦山產業。
同年,陳發樹集結成立新華都實業集團,確定了以百貨業為主。
同時涉足酒店、工程機械等行業的發展戰略。
次年,集團榮膺「福州十強私營企業」、「福建省百強商業企業」等嘉獎。
陳發樹也被授予「福建省優秀企業家」稱號。
至此,陳發樹可以說已經創業成功,光耀故里。
但離命運安排給他的「福建首富」之位,還差點火候。
助他一臂之力的,是比他大三歲的陳景河。
在組建集團時,陳發樹曾投資6000多萬購買了一批水電站設備,承接了幾個開採石方工程,這裡面,就有陳景河的業務——紫金礦業。
兩人因合作而逐漸熟識熱絡起來。
當時的紫金礦業還是一個欠債拖款的貧礦,陳發樹手裡的股權一開始就是抵債而來。
本來作為開發商,他只負責做工程就好。
但因為當時國內礦業不景氣,陳景河的礦業項目無人問津,政府便出面跟福建各大知名民營企業打招呼,讓幫忙投一點。
家大業大的陳發樹自然也在被招呼之列,抱著賭一把的「迫不得已」心態參股進去,也算給同姓家門一個面子。
誰也想不到,這個無心插柳的投資會成為他最英明的決策。
2000年,紫金改制發股時,集團出資4800萬拿到其33%的股份,成為礦業第二大股東。
同時,39歲的陳發樹還以個人名義購買其4.486億股股份,佔比14.1%。
如此一來,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陳發樹實際成為了礦業第一大自然人股東。
三年後,國際金價陡升,紫金礦業登陸港交所,首日收報5.7港元,成為港市成交額第二大股份。
上市當日,陳發樹的身家隨即飆漲十億港元。
再過4年,紫金礦業回歸A股市場,他手上的市值再次劇增超100億元。
陳發樹抱得金蛋在手,賺得盆滿缽滿。
財富要動起來才有價值,他開足馬力,借著礦業的資金供給:
先後拿下四川九寨溝草地金礦、青海省德爾尼銅礦等一系列大型承包工程;
同時盤活地產,在福州控股10萬平米的高檔樓盤,僅物業費就達1.5元/平米;
並嘗試 旅遊 業,認股武夷山 旅遊 發展項目,短短幾年獲利超5000萬元。
除了附屬行業的節節攀升外,主業起家的百貨擴張也沒有落下:
他在龍岩市一口氣吞下當地12家購物廣場,開創了當時福建省最大規模的零售業並購。
多方齊頭並進,財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勢不可擋。
2008年,陳發樹手上的百貨商超,在福建全省擁有連鎖門店113家,面積超74萬平方米。
同年7月,集團正式登陸深交所上市。
第二年,48歲的陳發樹以218.5億元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1位,登上福建首富寶座。
春風得意時,陳發樹集團的第二個關鍵人物上場。
在一次私人晚宴上,陳發樹遇到了唐駿;
晚宴一結束,陳發樹就向唐駿發出加入邀約;
唐駿「只用了一分鍾,就做出了決定。」
2008年,唐駿從老東家盛大公司跳槽過來,陳發樹為其開出10億天價轉會費。
唐駿是誰,值這個價嗎?
簡單介紹一下,唐駿是著名職業經理人,有「打工皇帝」之稱。
他曾在美國微軟公司工作10年,被授予「比爾·蓋茨傑出獎」,被公司定為微軟未來領袖之一;
之後,他出任盛大網路公司總裁,帶領公司上市,並助力陳天橋成為2004年中國首富。
在真正結識唐駿之前,陳發樹就知道:「唐駿溝通能力很強,是國內第一經理人。」
聘任發布會上,兩人左右並立,共持上億聘書。
在各界媒體的閃光燈聚焦中喜笑顏開,對未來充滿期待。
唐駿豪邁宣稱:「我一定會為集團創造出超過10億元的價值。」
這似乎又是一場勝負不定的賭局,只是在陳發樹看來贏面極大。
而公司內部大部分人卻強烈抵制,甚至一度引發幾位大將辭職表態。
但木已成舟,陳發樹意志堅定,篤信己見,將唐駿親手捧上了集團總裁兼CEO的高位。
新官上任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具有「深遠」影響的雲南紅塔收購事件。
2009年,紅塔集團將其持有的六千多股雲南白葯股權轉讓,陳發樹安排唐駿執掌處理。
唐駿曾洋洋得意地親口證實:「整個收購過程,我只花十分鍾看了一下轉讓協議,覺得沒問題,就讓陳總簽了字。」
五天後,陳發樹就按照唐總操辦的收購事宜,將22.08億元巨款給對方打了過去。
然後左等右等,說好的股權卻遲遲沒交割過來。
2011年底,在既沒拿到股權,又沒要回錢款的情況下,陳發樹終於反應過來,一紙訴狀,將雲南紅塔告上法院。
當時做過一個網路民意調查,有90%的人認為陳發樹有理,但80%的人認為他打不贏官司。
整個判決流程,又花掉兩年時間。
最終中國煙草總公司認定收購不成立,陳發樹取回本金及一點利息,付出1700萬的訴訟費。
這段時間里,雲南白葯股價一路大漲,而陳發樹卻一無所獲。
如果唐駿當初看合同仔細一點,注意到那條「需要相關有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條款;
或者先付定金,等股權轉過來後再付全款。
那麼陳發樹不僅可以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損失,還能持股再賺一筆。
可偏偏沒有如果,唐駿的動作一向神速,從他用「一分鍾」決定加入陳發樹,就可以推斷出他用「十分鍾」定下22億協議的合理性。
唐 駿剛剛加入時 ,曾向陳發樹立下兩個flag:
一是讓集團旗下至少5家公司上市;
二是協助陳發樹成為「中國巴菲特」。
可直至2013年,陳發樹和唐駿默默分道揚鑣時,這兩個願望都沒實現。
陳發樹一言不發,身邊人忍不住抱屈:
「只能說唐駿是個大忽悠,他在集團的貢獻,根本不是他自己吹噓的和大家想像的那樣。」
從結果來看,唐駿在任期間,陳發樹手裡沒有一家公司掛牌敲鍾,而「中國巴菲特」卻慘變「有錢的秋菊」。
耗時三年多時間的股權追討之路,坎坷而憋屈,讓陳發樹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還有另一樁「黑料」,也發生在2009年。
然而,在風風火火的宣布之後,數年時間除了零星的幾筆捐資助學外,這筆款項卻遲遲沒到賬,使陳發樹尷尬陷入「詐捐」風波。
陳發樹在將唐駿收入麾下之前,一向低調行事,曝光不多。
而當公關高手唐駿來了之後,他卻常常拋頭露面,動不動就上熱搜。
真應了那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13年,陳發樹用一家小公司打發走了唐駿,自己重掌集團總裁之位。
盛大的開始,落寞的結束,局外人看得很清楚:
「當時陳發樹請唐駿時太高調了,現在也不好說什麼,二人早已分家。」
媒人雖然走了,但「痴情」的陳發樹卻不打算就此放棄,他和雲南白葯的姻緣還在繼續。
2018年,雲南白葯發布公告,選舉陳發樹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董事職務。
原來早在兩年前,趁雲南白葯集團國企混改的時候,陳發樹親手出資254億元,佔有其22%左右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這次,合理合法合規,且沒有後顧之憂。
多年夙願,終得成真。
這之後,陳發樹的財富穩步增長,沒有再經歷此前的驚濤駭浪:
2019年,資產累積達113.8億元;
2020年,249.6億元;
2021年,372.7億元。
陳發樹集團的企業標志是一個大寫的「井」字,中間鑲著一顆心。
他對此的解釋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商人挖掘 社會 財富的同時,不能忘了政府和百姓的支持。」
有人會覺得他這個說法太過官腔,有作秀博好感之嫌。
但細想一下就知道,於公於私,這都是應該有的態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管是失意落魄還是功成名就。
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都不能忽視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成功,是多方因素的機緣結合。
除了自身努力這顆中心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有望成就不凡的功業。
作者:朱小暢&雯鮫
㈦ 陳發樹如何讓雲南白葯國企變私企的
在2016年的時候,國家出台了一個關於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進行所有制混改的新的企業發展模式。就是原來國家占絕對控股的企業,現在可以出讓一半的股權給私有企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用私有企業的經營模式去刺激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用市場化的眼光去衡量國有企業的生存價值。
我個人認為這種變化是有利於推動國有企業向前發展的,雖然雲南白葯經情況非常良好,但不代表所有的國有企業經營情況都良好。國家出台這樣的政策,也是希望那些處在臨死邊緣的國有企業能夠起死回生。讓有能力的私有企業經營者去改變現在的狀況,有效的激活國有企業的生命細胞。那麼雲南白葯作為大型的國有企業,當然要率先做一個表率的作用。
而當時的陳發樹手裡握有大量的資本,他能夠更好的撬動雲南白葯的資本運轉,所以陳發出是資本的領頭人。作為領頭人當然有這個能力收購雲南白葯50%的股份,並讓雲南白葯正常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