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拋掉一部分股票後成本價如何算
炒股(股票)成本價計算方法 :
1、 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如用戶第二日賣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算盈利,不攤薄到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
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 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3.如買入金額小於盈虧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值,此種情況需要T+0操作,進行高拋低吸。
Ⅱ 股票賣了一部分,剩下的單價是多少,怎麼算的
公式如下[現價 × 賣出前股數 - 現價 × 賣出股數 ×(1 + 傭金 + 印花稅)- 委託費 - 過戶費] ÷ 剩餘股數 = 目前持股成本買的股票賣掉一部分後成本價怎麼升高了
因為交易需要費用委託費、傭金、印花稅等,這些費用也計算入交易成本中,所以割倉一部分後,成本會增加。買入股票價格+手續費(傭金)+1元過戶費(深證股要才要收、上證不用)=股票成本價
買進費用:傭金千分0.5到千分之3+過戶費每10手收一元(滬市收,深市不收)+其他費用0-5元不等。
賣出費用:傭金千分0.5到千分之3+過戶費每10手收一元(滬市收,深市不收)+其他費用0-5元不等+印花稅千分之1。
傭金不足5元時,按5元收,過戶費不足1元時,按1元收。
如果傭金千分之3的股票帳戶,買賣一次的成本超過千分之七,如果是辦的傭金千分之0.5的股票帳戶,買賣一次的成本只有千分之2。
如何計算股票賣出一部分後補倉的股票成本
{5.07*80500-[(5.55-5.3)*26700]}/80500=4.987
但是,軟體上顯示的成本價比這個高,因為這個沒有計算印花稅和交易傭金
印花稅千分之一,交易傭金不知道你是多少
成本價在4.987-5.07之間
我這邊股票傭金萬1開戶 為什麼我的股票賣掉一小部分後,成本價會變高
賬戶如果虧損,賣出部分後,相當於把賣出的這部分損失算到剩下的持股上面,成本就自然提高。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Ⅲ 賣一半股票持倉均價怎麼計算
賣出時是按哪個計算的
1、賣出股票的利潤是按持倉成本來計算的,持稿棚攔倉均價是昨天結算價格,賣出的股票盈利=賣出價格-持倉成本。
2、持倉成本是指: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鍵胡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持倉成本價,有的只算買進的手續費,也有的是算上全部雙向的手續費。
3、買入內成本價:即買進的掛單價格。
比如股民想在10元買進一個股票,那麼買入成本就是10元。
持倉成本價:在買入成本上加上手續費(有的軟體只計算買進容手續費,有的軟體計算買賣2次的手術費)之後平攤得到的價格。
股票的持倉均價怎麼計算
(一)案例模擬場景說明
1、模擬品種:以深發展(000001),當前價23.03(元)
2、模擬客戶手續費率為3‰
3、模擬日期只用於演示說明,並無其他意義
4、模擬場景非連續
(二)案例模擬場景情形
1、買入(原無此證券),如例1;
2、買入(已有此持倉),如例3;
3、賣出,如例4;
4、賣出未成交,如例5;例6;
5、當日全部賣出成交後,再次買入同一證券,如例
6、例7、例8
(三)案例具體場景
例1:7月8日買入深發展A(000001)1000股,成交價格20元,買入資金20060.0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0)÷(0+1000+0)=20060.00÷1000=20.0600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1000)=20.060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0+1000+0)=23.0300×1000=23030.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0600)×(0+1000+0)=2.9700×1000=2970.0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2970.00÷(23030.00-2970.00)=2970.00÷20060.00=14.81
例2:續例1,7月8日清算後,界面顯示如下:
例3:7月9日再次買入深發展A(000001)200股,成交價格22元,買入成交金額4413.2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4413.20-0)÷(1000+200+0)=24473.20÷1200=20.3943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4413.20)÷(1000+200)=24473.20÷1200=20.394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000+200+0)=23.0300×1200=27636.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3943)×(1000+200+0)=2.6357×1200=3162.8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162.84÷(27636.00-3162.80)=3162.80÷24473.20=12.92
例4:續例3,7月9日賣出深發展A(000001)400股,成交價格24元,賣出成交金額9561.6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4413.20-9561.60)÷(600+200+0)=14911.60÷800=18.6395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4413.20)÷(1000+200)=24473.20÷1200=20.394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600+200+0)=23.0300×800=18424.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和薯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8.6395)×(600+200+0)=4.3905×800=3512.4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512.40÷(18424.00-3512.40)=3512.40÷14911.60=23.55
例5:續例4,7月9日委託賣出深發展A(000001)400股,未成交。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4413.20-9561.60)÷(200+200+400)=14911.60÷800=18.6395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4413.20)÷(1000+200)=24473.20÷1200=20.394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0+200+400)=23.0300×800=18424.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8.6395)×(200+200+400)=4.3905×800=3512.4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512.40÷(18424.00-3512.40)=3512.40÷14911.60=23.55
例6:續例2,7月10日委託賣出深發展A(000001)1000股,未成交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0)÷(0+0+1000)=20060.00÷1000=20.0600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20060.00)÷(1000)=20.060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0+0+1000)=23.0300×1000=23030.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20.0600)×(0+0+1000)=2.9700×1000=2970.0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2970.00÷(23030.00-2970.00)=2970.00÷20060.00=14.81
例7:續例6,7月10日委託賣出深發展A(000001)1000股,成交價格為24元,成交金額23904.00元。
演算法:
由於全部賣出,可賣數量、凍結數量、今買數量、持倉成本價、買入均價、最新市值均為0
持倉盈虧=(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23904.00-20060.00=3844.00
例8:續例7,7月10日委託買入深發展A(000001)800股,成交價格為23元,成交金額18455.20元。
演算法:
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0060.00+18455.20-23904.00)÷(0+800+0)=14611.20÷800=18.2640
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18455.20)÷(800)==23.069
最新市值=當前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0+800+0)=23.0300×800=18424.00
持倉盈虧=(當前價-持倉成本價)×(可賣數量+今買數量+凍結數量)=(23.0300-18.2640)×(0+800+0)=4.7660×800=3812.80
盈虧比例=持倉盈虧÷(最新市值-持倉盈虧)×100%=3812.80÷(18424.00-3812.80)=3812.80÷14611.20=26.10
Ⅳ 如何計算補倉後賣出一部分剩下的股票成本
成本價=[∑(購買股票數×購買單價-購買費用)-(∑賣出股票數×賣出股票單價+賣出費用)]/[∑(購買股票數)-∑(賣出股票數)]
不少一部分投資者都有過虧錢,也有過為了降低損失而進行補倉的行為,然而補倉時機對嗎,在什麼時候補倉比較好呢,怎麼計算補倉後的成本呢,接下來就馬上跟各位朋友詳細講講。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補倉與加倉
補倉就是說投資者投資的股票因為價格下跌而被套牢,為了降低這只股票的成本,進而出現的買入股票的做法。通過補倉的方式可以攤薄被套牢股票的成本,但如果股價繼續下跌,卻會擴大損失。補倉是被套牢之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使用這個策略不一定能讓你解套,這個策略也不是很好的解套方法,不過在特定的狀況下是最相符的方法。
從別的方面,補倉與加倉是不同的,所謂加倉是指對某隻股票很有信心,而在該股票上漲的過程中一直不停的追加買入的行為,兩者的環境是不相同的,補倉是下跌時進行買入操作的,加倉是在上漲時買入操作的。
二、補倉成本
這是股票補倉後成本價計算方法(依照補倉1次為例):
補倉後成本價=(第一次買入數量*買入價+第二次買入數量*買入價+交易費用)/(第一次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數量)
補倉後成本均價=(前期每股均價*前期所購股票數量+補倉每股均價*補倉股票數量)/(前期股票數量+補倉股票數量)
這兩種方法都需要手動計算,如今最為普遍的炒股軟體、交易系統裡面都會有補倉成本計算器的,是算好的我們打開就可以看了。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三、補倉時機
補倉的機會是很難把握的,還要抓住機會,努力一次就成功。值得關注的是對於手中持續下跌的弱勢股是不可以輕易補倉的。在市面上成交量較小、換手率偏低的股票就是所謂的弱勢股。這種股票的價格特別容易下落,補倉的話可能會加大虧損。一旦被界定為弱勢股,那麼應當留意補倉。我們補倉操作的目的是盡快將套牢的資金解套出來,並不是為了進一步套牢資金,也可以說,在不能確認補倉之後股市會走強的前提下在所謂的低位補倉,存在很大的風險。只有,確定了手中持股為強勢股時,敢於不斷對強勢股補倉才是資金增長、收益增加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個內容值得注意:
1、大盤未企穩不補。大盤在下跌趨勢中或還沒有任何企穩跡象中都不建議補倉,大盤代表的就是個股的晴雨表,大盤下跌大部分個股都會下跌,在這個時候補倉是很危險的。能夠補倉使利潤實現最大化的,當然是熊市轉折期的明顯底部時。
2、上漲趨勢中可以補倉。在漲高過程中你在階段頂部中買入股票但呈現虧本,有價格回調的情況出現可買入一些進行補倉。
3、暴漲過的黑馬股不補。如果在以前的時候有過一輪暴漲的,一般而言回調幅度大,下跌周期長,底部在哪裡都看不見。
4、弱勢股不補。用後來補倉的盈利彌補前面被套的損失才是補倉的目的,千萬不要為了補倉而補倉,一旦決定要補就補強勢股。
5、把握補倉時機,力求一次成功。千萬不要想著去分段補倉、逐級補倉。第一個,我們的資金不是特別足夠,想做到多次補倉很有難度。只要補倉了就會增加持倉資金,倘若股價一直下跌了就會加大賠本;然後,補倉對前一次錯誤買入行為進行了彌補,它本來就不該為第二次錯誤買單,要做就在第一次做好,切莫持續犯錯誤。無論如何,股票買賣的時機非常重要!有的朋友買股票,經常碰到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情況,還以為是自己運氣不好…………其實只是缺少這個買賣時機捕捉神器,能讓你提前知道買賣時機,不錯過上漲機會:【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股票在賣出一半後如何計算成本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設置倉位管理的記錄。
如果你之前從未進行倉位管理,甚至在買一筆賣入和賣出的時候都沒有記錄具體的持倉成本和賣出價格,你其實很難計算自己的投資成本,更難計算出投資收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建議投資人在買入和賣出股票的時候都充分記錄,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量化投資的作用。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千萬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你要實時記錄自己的買入和賣出數據。
一、你可以查詢自己之前的買入記錄。
暫且不管你現在是以多少錢的價格賣出股票,在你賣出一半股票之後,你可以查詢自己之前買入股票的記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核算出你的持倉成本。如果你是一次性構築所有股票,這個成本很好計算。如果你是多次增持,你需要根據你每次進場的股票的份額和單價來決定你的持倉成本,最後得出平均數。
Ⅵ 為什麼賣出一半的股票後成本價還變低了怎麼算的
這樣給你說吧;比如你10塊錢買入200股股票,成本為2000元,股票漲到15元的時候,你賣出了一百股,價值為1500元,你還剩100股股票,但是你相當於花費了2000-1500=500元買這只股票,成本為500/100=5元,也就是你所說的成本下降了。實際操作過程中不需要重置成本,因為賣出部分股票相當於擴大自己的安全邊際,從思維上就成了你的成本為5塊錢買入的了。當然也看你如何去想這個問題,你非得說成本還是10塊錢也有一定的道理。
賣的盈利降低了您持倉成本,同時您外賣後的資金成為你可用資金,是您可以支配的資金。持倉成本是計算你持倉該股的綜合計算成本,如果你連續盈利後賣出,您最後的持倉成本還可能是負數,因此對持倉成本的降低並沒有減少你可用資金的減少,這是兩個概念。
在交易系統里的參考成本是根據浮動盈虧和股價股數來的,浮動盈虧=(市價-成本價)*股數,當股票賣掉一部分,浮動盈虧沒變,股數下降,(市價-成本價)就應該增大,那麼成本就應該下降了。
Ⅶ 關於股票賣出再買進之後的成本價計算方式!!!
投資者在當天賣掉股票,再買進股票,則其成本價計算公式為:成本價=(賣出股票數量×賣出價+賣出手續費用+買入股票數量×買入價+買入手續費用)/(賣出股票數量+買入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在股價為10元的時候,賣出手中持有的股票1000股,所產生的賣出費用16元,賣出之後股價上漲到11元時,發現賣飛了,當天接回1000股,所產生的買入費用為5元,則經過這一買一賣,其成本價=(10×1000+16+11×1000+5)/2000=10.5105元。 如果投資者在當天賣掉股票,在下一個交易日再買入股票,因為,在交易所收盤後會進行交易結算,在交易結算後再買回的股票會按照正常買入成本價來計算,則其成本價=(買入股票數量×買入價+買入手續費用)/買入股票數量。
股票成本計算公式為:
1、買入成本價=(買入成交價x買入成交數量+傭金+過戶費)/買入成交數量
2、賣出成本價=(賣出成交價x賣出成交數量+傭金+過戶費+印花稅)/賣出成交數量
拓展資料:
股票交易手續費包過:
1.傭金,買賣雙方都要繳納。中國證監會規定的交易傭金費率為成交金額的0.3%,實際上每個投資者繳納費率是不一樣的,具體費率由投資者和券商協商。
2.過戶費,買賣雙方都要繳納。中國證監會調整為成交金額的0.02%。
3.印花稅,單向徵收,賣出方繳納(買入方不用繳納),按成交金額的0.1%收取。印花稅,是稅的一種,是對合同、憑證、書據、賬簿及權利許可證等文件徵收的稅種。納稅人通過在文件上加貼印花稅票,或者蓋章來履行納稅義務。現行印花稅只對印花稅條例列舉的憑證征稅,具體有五類: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和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Ⅷ 為什麼賣出一半的股票後成本價還變低了怎麼算的
出售的利潤降低了您的持有成本,同時,在您取出後,這些資金將成為您可以使用的可用資金。 持有成本用於計算您持有的股份的綜合計算成本。 如果您是為了持續盈利而出售,您的最終持有成本可能為負。 因此,降低持有成本並不會減少可用資金的減少。 這是兩個概念。 交易系統中的參考成本是根據可變盈虧和股數浮動盈虧=(市價-成本價)*股數如果賣出部分股份,則浮動盈虧有沒有改變,股數減少了(市場價格-成本價格) 如果增加,那麼成本應該減少。
如果外賣的盈利降低了您持倉成本,而且您已經盈利,那麼可以繼續持倉。不同交易所對此有所不同,在您交易時如果您的持倉成本降低了,可以在買入後馬上賣出,這樣對持倉成本降低有直接的影響。
Ⅸ 關於股票補倉後,過段時間賣出一部分的,剩餘成本如何計算
計算公式如下:所有買入成交金額,加上所有買賣的手續費,減去所有賣出成交金額,最後除以剩下股票數量,就是剩下股票的成本價。
投資者在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的基礎上,又買入同一股票。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它本身不是一個解套的好辦法,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是最合適的方法。補倉,就是因為股價下跌被套,為了攤低該股票的成本,而進行的買入行為。
(9)賣出部分股票價格如何重新計算擴展閱讀
對於手中一路下跌的縮量弱勢股不能輕易補倉。所謂弱勢股就是成交量較小、換手率偏低的股票。它在行情中的表現是,大盤反彈時其反彈不力,而大盤下跌時卻很容易下跌。
一旦被界定為弱勢股,則對其補倉應慎之又慎。因為我們補倉操作不是為了進一步套牢資金,而是要盡快將套牢的資金解套出來,在不能確認補倉之後股市會走強的前提下,匆忙在所謂低位補倉,風險其實是很大的。確認了強勢股,敢於不斷對強勢股補倉才是資金增長、收益增加成功的關鍵。
Ⅹ 當天賣出以前買的股票後,再買回,成本價如何計算
股票當日交易是累計計算成本的,股票當天賣出再買入會計算平均成本(包括賣出股票的盈虧、交易手續費等)。
比如某股票現價為10.2,買入時股價為9元,共持有1000股,那麼股票獲利120元,當天又以10.2的價格買入1000股,那麼股票當日的成本價為(10.2*1000+120)/100=11.4元,不包含手續費。
(10)賣出部分股票價格如何重新計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購買成長型的股票:過去3年的每股收益至少上漲20%或者更多。而且大多數成長型股票年度現金流也通常高於每股收益20%。
買股票不要僅關注市盈率和股利分紅,投資於最近2個季度每股收益大幅上漲的股票。
投資於最近2季度銷售額百分比上漲的股票,投資於最近稅後利潤率是增長或接近這只股票最高點時稅後利潤率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