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巴菲特股票買入賣出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巴菲特股票買入賣出

發布時間: 2023-04-06 20:49:52

⑴ 持股14年,巴菲特首次減持比亞迪,他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減持比亞迪

因為巴菲特已經沒有必要繼續持有比亞迪的股票了,巴菲特已經從中賺到了33倍的投資回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很多普通投資人沒有關注比亞迪的時候,巴菲特就已經開始投資比亞迪了。在最早的時候,巴菲特曾經以8港元的價格大量買入比亞迪的股票,並且選擇堅定持有。正是因為巴菲特的加持,很多投資人也會選擇關注比亞迪的股票,因為比亞迪本身的發展情況非常好,在比亞迪的股價達到300萬元左右的時候,巴菲特才會選擇賣出比亞迪的股票。

總的來說,這個行為只不過是巴菲特的正常操作而已,特別是當巴菲特已經獲得了33倍的投資回報之後,巴菲特根本就沒有必要繼續等待比亞迪進一步升值。

⑵ 巴菲特買股票原則

1、競爭優勢原則
巴菲特認為,哪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發展具有規劃,並且擁有一批實力出眾、能夠為股東的利益著想的管理者的上市公司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好公司,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才能夠切實獲得利益。
2、現金流量原則
巴菲特曾說:「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而他進行價值評估的具體作法是:首先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確定他准備買入企業股票的價值,然後跟股票市場價格進行比較。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利用股市中價格與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
3、「市場先生」原則
巴菲特對待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指出,投資者應當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要正確看待市場上的風險,並且將風險盡量減小。要學會利用市場,而不要被市場利用,不要盲目地跟隨著市場的動向而行動。
4、安全邊際原則
巴菲特所說的「安全邊際」原則是指:投資的保險性越多,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買入的價格越低,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資同一隻股票的人越少,釣到大魚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5、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的優勢在於:風險最小,最值得投資,最能夠讓投資者了解。巴菲特認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這樣的策略遠遠比分散投資的風險性要小得多。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這樣做,是因為他在做出投資決策前總是會花上很長的時間考慮集中投資的合理性,並且長時間地研究投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和相關資料。
6、長期持有原則
巴菲特把長期持有作為投資的一項重要原則,他認為只有長期持有股票的方式,才能夠讓投資者獲得更多的利益。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7-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2020年接近尾聲,「股神」巴菲特買了什麼賣了什麼

文 |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陳九霖

在大眾的眼中,巴菲特只是被視為美國數一數二的價值投資者。但是,與普通大眾印象相反的是,巴菲特其實也是一名出色的宏觀經濟大師。

1999年,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文章,對當時的互聯網泡沫給予提醒,緊接著就發生了2000年的「互聯網冬天」;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在市場對股市(尤其是金融業)喪失信心乃至極度恐慌之時,巴菲特選擇了大幅增持當時的銀行股。後來,美國股市開啟了長達11年的長牛時代:從2009年3月6日起,截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爆發的2月底,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累計漲了408%,道瓊斯工業指數累計上漲357%,納斯達克指數累計漲幅669%。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巴菲特的投資選擇,就是美國經濟的一個風向標和晴雨表。在動盪不安的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我們或許可從「股神」的投資選擇中,看出美國未來經濟的走勢。

「股神」賣了什麼,又買了什麼

在今年一季度美國股市大跌的時候,巴菲選擇奉行他自己的原則:「別人恐慌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慌。」他逆向增持當時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航空公司以及石油公司的股票。

但是,之後不久,隨著美國整體疫情防控的不利,巴菲特馬上改變投資邏輯,將航空股全部「割肉」(美國四大航空公司,即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和美國聯合航空)。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於今年5月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航空業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困難行業,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之下。現在,大家都被告知不要再飛行、不要再旅行。今天所有的業務,到底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的趨勢,我們不得而知。」

後來的事實證明,隨著疫情在美國失控,美國航空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客運收入可能減少3140億美元,同比下降55%。美國航空業的衰減程度更是前所未見,美國航空運輸協會CEO尼古拉斯·卡利奧(Nicholas Calio)表示,美國航空公司的旅客凈預訂機票數量同比下降了近100%。

今年7月,巴菲特花了97億美元購買了Dominion能源公司,包括7700英里的天然氣運輸管道,以及9000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存空間。其實,早在2016年,巴菲特就表示想要構建自己的能源產業。201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曾發起對Oncor電力公司的收購計劃。但是,當時市場對於能源股的追逐導致其價格過高,巴菲特沒有追風。今年,美國在經歷了疫情以及全球石油增產的雙重打擊下,能源類企業也面臨著跟航空類企業一樣的命運。但是,不像對於航空業那種悲觀的預期,巴菲特對於能源和鐵路這兩大傳統行業,卻願意去不斷地進行投資。他還多次表示,能源和鐵路是兩個需要很多資金的行業,也是對抗通脹的最好選擇。如今,巴菲特左手握著石油勘探開采權的上游產業資產(西方石油公司),右手握有運輸管道和儲存空間以及鐵路的中游產業資產。巴菲特的能源帝國框架,已逐漸浮出水面。

不單單如此,就在今年8月,巴菲特又作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美國證監會(SEC)公布的最新文件顯示,今年二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買入了黃金礦業公司——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近2100萬股股票,並且,拋棄了自金融危機以來所持有的金融類股票,如高盛、摩根等銀行股票。

令人玩味的是,2018年,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比較了1942年以來,投資股票與黃金的回報率相差130倍,股票的回報率遠遠高於黃金。巴菲特因此奉勸投資者:「炒金不如炒股。」那麼,此時此刻,巴菲特為什麼突然殺入黃金領域而購買黃金企業呢?

其實,巴菲特的做法,一方面預示著其對於美國未來經濟的轉型看法,另一方面則表明他已經開始為未來做著准備。

美國的未來:低利率+高通脹?

1999年,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影響投資的結果,有兩個重要變數,分別為「利率」和「獲利」。利率與投資,就好比地心引力之於物體一樣,利率越高投資的回報就越低。而企業的獲利,則是另外一個重要變數。

今年,由於疫情所帶來的封城等一系列舉措,美國企業在不斷地「死亡」。據央視 財經 報道,標准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統計顯示,截至止今年10月4日,美國申請破產的較大規模企業達504家,超過2010年以來任何可比時期的破產申請數量。在申請破產的企業當中,消費、工業和能源企業佔了大頭。今年9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佔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降幅為33.2%。其中,服務支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而重挫41.8%。在消費行業之中,美國餐飲行業整體上將損失2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萬億元。而美聯儲為了將經濟拉回正軌,可能不斷地拋出更加激進的政策,比如,負利率以及比現在更大的量化寬松政策。

當地時間2020年5月7日, 有113年 歷史 的美國高端連鎖百貨商店內曼·馬庫斯 (Neiman Marcus) 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

那麼,這種做法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首先,美國的長期低利率尤其是負利率政策,會直接導致美元的大幅貶值。當美元因量化寬松政策而直接導致其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時,原先持有美國國債的投資者,也會用這種廉價的美元去投資海外那些利率仍然較高的國家。

其次,負利率會摧毀美國的金融世界。而首當其沖的就是銀行。在正常的模式下,當央行利息還是「正」的時候,銀行可以通過借貸利息與存款利息之間的利息差,並在不斷放貸加杠桿的情況下,取得盈利。但是,當利率由正變成「負」時,就會遏制銀行在原先正常情況下上杠桿的意願。銀行為了增加收入會轉向發行衍生品以及投資高風險資產。

對於這樣的一個未來,巴菲特正在用購買傳統能源以及黃金等資產的手段,去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危機。在遭遇過1970年末到1980年期間每年10%通貨膨脹的經歷後,巴菲特在其1981年致股東的信中給出了明確答案。巴菲特說,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類公司能夠存活下來:一類是因為剛需,企業可以輕易抬高價格;另一類是可不斷產生現金流。

不論是能源,還是鐵路,甚至是黃金,都是巴菲特所說的這兩類資產或符合其中之一性質的資產;而且,在可能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它們無疑也是可以實現保值增值的優質資產。這就是巴菲特拋棄航空股、金融股,而轉投能源、鐵路和黃金企業的背後邏輯。它所暗示的美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在今後較長的時期內,將會是低利率、高通脹下的低速運行。

我的兩點看法

基於對巴菲特今年的投資運作的分析後,我有如下兩點看法:

1.長期看好美國。盡管美國經濟短期內遭遇挫折,今年更是大幅萎縮,但是,從長遠來看,美國經濟有兩個方面不能忽視,一是它的修復能力極強;二是它的創新活力極強。在克服當下困難後,今後二三十年內,美國經濟依然強勁。

2.傳統能源和基礎商業仍然具有生命力。10月20日,世界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首席執行官Darren Woods在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因經營困難,該公司計劃裁員。但是,在他的歐洲同行稱可再生能源將很快取代石化能源之際,他卻對石化燃料依然充滿信心,並稱這一領域有幫助全球經濟繁榮的「更高使命」。Woods明確地表示,在2040年之前,石化燃料仍將佔全球能源領域的一半左右,而且,通常會為貧窮國家提供成本效益最佳的發展途徑,尤其是非洲和亞洲的較貧窮國家。

我贊同Woods的觀點,因為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尚需時日。巴菲特選擇投資傳統能源的做法則是另一個重要證明——巴菲特擁有天然氣、煤氣、電力等抗通膨且可以帶來龐大現金流的傳統能源公司組合。即使未來偏愛新能源的民主黨人執政,也難以改變包括頁岩油氣在內的傳統石化能源將長期佔有半壁以上江山的局面!

我贊成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ad Barkindo)的判斷:「到2045年,石油將繼續在能源構成中占據最大份額!」

責編 | 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⑷ 世界大佬的股票會買進賣出嗎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里,任何國家經濟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到全球。因此,很多商界的翹楚都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國內外商圈的領軍人物的最新動態,以此來規劃自己的商業帝國。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商人,但是商圈都很相似,也是彼此有聯系的,各個行業都有佼佼者。美國馬斯克、巴菲特,貝索斯作為很多行業的佼佼者,賺得盆滿缽滿。如今他們紛紛紛轉售資產,這是一種什麼信號?

一、大佬的風吹草動
很多商人在有錢之後,就會拿自己的部分錢財進行投資,以買股票的方式當公司的背後股東,用錢賺更多的錢。等到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就會拋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從而以套現的方式阻止自己的損傷和虧本。


貝索斯是亞馬遜的創始人,也是2021年胡潤富豪榜排名第一的富商。他的經濟實力非常雄厚,但在媒體上的活躍度並不高,直到他開始拋售自己手中的股票,才在媒體當中稍露頭角。

貝索斯在2020年就開始用自己手中的股票套現,在2021年5月,他更是把自己手中的股票瘋狂銷售,分多筆賣掉了手裡的148萬股股票,最終拿到了60億美元。


可這還沒有停止,在後來的時間里,貝索斯不斷地售賣自己的股票套現,半年內又套現了20億美元的股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這位前世界首富貝索斯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套現了200億美元。

除了貝索斯之外,近兩年賺得盆滿缽滿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在售賣自己手中的股票。由於新能源汽車的席捲,不少商人都投資到了新能源汽車的行列,我國也有不少新能源汽車品牌,因為疫情等多種原因,新能源汽車作為物美價廉的代步工具,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曾經新能源汽車的佼佼者美國特斯拉紅極一時,特斯拉的發展非常迅速,這也讓馬斯克連續兩年成為世界首富,靠著新能源汽車,他賺得盆滿缽滿。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特斯拉的市場就被分散,馬斯克的處境就不容樂觀了。曾經以2700億美元的身價,榮登世界首富之位,幾年時間不到,如今馬斯克的身價已經降到了2000億美元。

而馬斯克在2021年年底拋售自己手下的基金,很多人都懷疑他要套現跑路。更讓人相信這一觀點的是,馬斯克還把自己的一處豪宅賣掉,拿到了3000萬美元,他賣掉了443.4萬股股票,獲得了50億美元,這樣瘋狂的套現,很難不讓人懷疑。


巴菲特曾經是2008年的世界首富,近兩年內雖然不是第一,但一直在胡潤富豪榜的前十之中,他賺錢的方式主要靠投資股票,人們都稱呼他為股神。

然而他從2018年開始,就在拋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和資產,同樣套得了不少現金。要知道,巴菲特之前是以股票賺錢的,他會用股票賺取源源不斷的資金,而如今突然拋股讓很多人感到恐慌。巴菲特靠著套現,個人身價已經達到了1492億美元。


二、套現說明什麼?
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富豪,這三位大佬卻不斷地套現,這預示著什麼?其實經常炒股的人知道,股市近兩年非常動盪,自從2020年全球疫情開始,各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一定的滯後,甚至很多小企業在疫情中直接宣布破產,也是股市動盪的重要原因,不少網友還稱,股市常青。

由於經濟阻礙,國內外的很多股票都在下跌,甚至在今年4月,股票市場出現了千股跌停的局勢,很多企業的股票斷崖式跌落,不少股民都感到非常崩潰。就連美國的眾多企業,包括谷歌,微軟等老牌穩定企業,都開始下跌,如今這些商業大佬拋售股票套現,很有可能就是預知了股票未來市場,正如很多人所想,他們就是要套現跑路。


三、股民該怎麼做?
既然有了這個風險,普通股民也要注意,如果自己手中的股票開始下跌,就不要保持期待,而應該盡快地及時止損,拋售掉自己手中的股票,不要心存僥幸。因為那樣很可能會虧得更多,就算等到股市反轉,也很難回本。就連首富們都要拋售自己的資產,從而保住自己的財富,那麼普通人更應該見好就收,最大可能地減少損失。

如今可以看出股市發展並不友好,除了疫情影響,社會動盪也是影響股市的重要因素,股市也在社會局勢中搖搖晃晃,與其投資股市,不如投資其他行業。


要知道,商業大佬對於市場經濟的敏感認知比普通百姓強得多,所以他們早就開始拋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如今已經顯而易見,普通股民也應該盡早行動,我們沒有辦法得知股市的內部消息,但可以從大佬的動作中得知股市未來的動向。

⑸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巴菲特帶來的一些投資理財建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到更多投資理財的漏洞,讓自己的理財更加順暢。

1973年,巴菲特以不到企業價值四分之一的價格買入了《華盛頓郵報》的股票。計算價格/價值比不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大部分證券分析師,媒體經紀人,媒體管理員應該是一樣的。可以估算《華盛頓郵報》的內在價值在4-5億美元之間。而且大家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它當時在股市上的市值只有1億美元,價格明顯低於其價值。巴菲特的優勢在於,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遠低於其價值時買入該公司。

這就是著名的「安全邊際原理」。該理舉褲論認為,在一項投資中,如果支付的價格不能明顯低於提供的價值,那麼就不應該進行投資。

所有真正的投資都必須建立在對價格和價值關系的評估之上。那些不比較價格和價值的策略,根本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只是希望股價上漲,而不是建立在「付出的價格低於得到的價值」的想法上。

圓圈原則也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智慧投資思維的三大支柱之一。原則是投資者只需要關注自己能了解的公司和你了解的公司。

其實這是在告訴我們: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先學再碰。沒有人生來就是專家。今天的專家和昨天的你一樣平凡。

巴菲特曾說,「低迷的股市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一方面,它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收購整個公司;

其次,低迷的市場使我們的保險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一些優秀公司的股票,包括我們已經持有一些股份的公司;

再次,一些優秀的公司,比如可口可樂,會繼續回購自己的股票,所以他們和我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入股票。"

巴菲特注意到了他的導師費希爾的建議,即一家公司應該提供像餐館一樣的菜單,以吸引具有某種口味的顧客。伯克希爾提供的長期「菜單」強調日交易活動的成本會損害長期投資結果。

巴菲特曾說,「我們非常願意持有任何股票,持有期是永遠的,只要公司的資產回報前景令人滿意,管理層有能力、誠實,市場沒有被高估。」

回憶1988年伯克希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巴菲特對公司指定的交易經紀人吉米麥奎爾(Jimmy McGuire)說,「如果你買了股票之後還要等兩年才能賣出,我想你會取得巨大的成正升簡功。」

第五,對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曾建議:「很簡單。投資指數基金。這是一條陽光大道,允許你投資偉大的美國公司。你不必像購買公募基金那樣向基金經理支付高額管理費。你一直持有這些偉大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你會贏。」

是真的。從1950年到2000年,標准普爾500指數。標普指數只有12年虧損,其餘38年均盈利。以先鋒基金為例。它發行於1928年。盡管形勢跌宕起伏,但75年來其年均收益一直保持在12%左右。

選取1970年到1980年最賺錢的200家公司,做個表,看看從那以後有多少家公司能夠保持15%的每股收益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少有公司能達到這個標准。

綜上所述,要遵循「安全邊際效用理論」和能力圈的原則,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入,堅持長期投資理財,買入費率較低的指數基金。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巴菲特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理念進行理財投資的?

巴菲特股東大會向私募股權基金開炮

長期以來一直抨擊對沖基金行業收取高額費用的沃倫?巴菲特 ,加大了對私募股權公司的批評力度,因為這些公司近年來籌集了創紀錄的原始資金。

在周六的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巴菲特說:"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來自私募股權基金的失敗教訓,它們的回報率實際上並沒有按笑高照我認為誠實的方式計算。"

他還表示如果他管理的是一家養老基金,會非常謹慎地對待提供給自己的資金。

巴菲特一貫抨擊資產管理公司收取高昂的管理費,並收取表現費,而這些收益有時並不優於整個市場。 私募股權公司尋找杠桿收購公司的存在,也使巴菲特近年來更難為伯克希爾尋找大型收購。

他還表示自己的公司永遠不會接觸私募基金。

內部回報率是衡量大多數基金業績的指標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查爾斯 · 芒格批評了一些私募股權公司的表現。巴菲特表示,公司收取管理費時,將把存放在短期國庫券中等待動用的資金包括在內,但在計算所謂的內部回報率時,又故意不包括在內。

企查查:巴菲特在香港的公司

巴菲特表示:"如果你長期持有美國國債,它們的回報看上去會更好。但實際上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芒格將這種做法描述為"撒一點謊來賺錢"。他補充稱,許多養老基金選擇私募基金,是因為它們不必像經濟低迷時期那樣大幅降低資產價值。他表示,這是"一個愚蠢的購買理由"。

巴菲特此前曾批評過私募股權基金背負債務的做法,他在2014年致股東的信中表示,當人們希望出售自己的業務時,伯克希爾會提供另一個更為永久的買家。他上周六承認,杠桿投資在良好環境下的表現將優於其它投資,但他以1998年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產為例,說明了這種下行趨勢。

盡管一些人認為,伯克希爾通過利用保險業務的現金流進行收購,已經植入了杠桿作用,但巴菲特表示,他不會在追逐交易中增加債務。

"保護債券持有人的契約確實惡化了,"巴菲特表示,"我不會對所謂的另類投資感到興奮。"

旗下基金萬億規模狂常做空,酷愛股票回購操作

坐擁超過114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基金會,在第一季度購買了更多的自己的股票。

這家總部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企業集團回購了價值17億美元的股票,該公司股價在第一季度出現下跌。這比伯克希爾公司去年放鬆回購政策後花費的13億美元還要多。伯克希爾公司歷來傾向於將現金用於股票收購。

巴菲特一直在為更多股票回購的可能性做准備,在他6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基本上都避免回購股票。隨著伯克希爾成長為一個市值739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這位億萬富翁投資者發現很難找到能夠推動公司發展的有吸引力的交易。

巴菲特越老越謹慎

巴菲特在公司年會上說,按照目前的股價,"我們覺得可以買下它,但我們不會偏執於買下它。"如果巴菲特認為股票的售價比實際價值低25%或30%,他就會花費大量資金買入。

由於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伯克希爾龐大的製造和服務公司網路產生了更多的利潤,即使有了回購,現金回報和美國國債在第一季度也攀升了2%,達到1142億美元。

盡管過多的現金是一個問題,但它也影響了巴菲特超越大盤的努力。過去10年,伯克希爾股票的總回報率落後於標准普爾500指數。

不斷增長的現金儲備可能會在股東大會上引發對巴菲特交易前景的質疑。這場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舉行的年度盛會上,這位億萬富翁花了數小時回答投資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從公司戰略、接班問題到政治和人生課。

巴菲特在會議上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說,公司現金儲備的規模不會改變他的股票回購方式。

巴菲特表示:「當我們認為該公司的內在價值低於保守估計時,我們就會買入。現在內在價值不是一個具體的點,它可能是我腦海中的一個范圍,可能有10%的區間。"

巴菲特本周表明,他仍然可以找到獨特的機會。

在美國銀行的幫助下,伯克希爾同意向西方石油公司投資100億美元。這筆交易取決於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能否贏得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的戰斗,它將為伯克希爾提供優先股和認股權證。

除了自己的股票,伯克希爾在第一季度是股票凈賣家,銷售和贖回總額為20.6億美元,而購買總額為15.3億美元。

該公司在蘋果公司的股份價值攀升至485億美元,這家科技巨頭的股價在第一季度上漲了20%。

蘋果公司是巴菲特投資的為數不多的科技公司

該季度營業利潤增長5% ,達到55.6億美元,得益於其鐵路、能源、製造業和零售業務的收益。受到嚴冬天氣和洪水的嚴重影響,鐵路公司的收入仍然增長了9.4% ,部分原因是車的價格上漲。

盡管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報告了更好的投資業績,但承保收入下滑了4.4% 。 這是由於再保險業務的凈虧損所造成的,這些虧損是由於預計負債的增加和伯克希爾集團的暴跌所造成的。

後巴菲特時代,無人接班?

伯克希爾的年度股東大會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關於接替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的人選問題所面臨的挑戰。

今年,投資者看到了潛在的候選人。

當被問及有關繼承人的問題時,巴菲特指出,副手格雷格?阿貝爾和阿吉特?賈恩在場,可以回答問題。兩人最終回答了許多關於能源投資和保險的問題。

88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副董事長查理 · 芒格在超過5個小時的提問和回答中仍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發言時間,而且兩人都沒有表現出想要退出他們在這個龐大的企業集團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意思。

但這些副手的露面讓股東們對去年直接監管公司主要運營部門的兩位高管有了一些了解。

巴菲特告訴股東:「事實上,查理和我都害怕自己看起來很糟糕,那些傢伙比我們強。他們對企業更加了解,迄今為止他們的工作更加努力,在這次會議上,你絕對可以向他們提出問題。」

巴菲特和芒格經常回答他們在投資和管理公司方面的核心哲學,而阿貝爾和賈恩則提供了一些更實際的細節。56歲的阿貝爾列出了公司清潔能源計劃的時間表,以及公司在愛荷華州的競爭力,而67歲的賈恩則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伯克希爾與其主要競爭對手進步公司在利潤指標上的比較。

阿貝爾掌管著伯克希爾所有的非保險業務,由於他年紀較輕,職權范圍更廣,人們認為他更有可能成為 CEO 的繼任者。 巴菲特曾多次表示,賈恩為股東賺到的錢可能比他自己還多。

巴菲特周六表示,投資副手特德?韋斯切勒和托德?庫姆斯不會回答提問,因為他不希望這兩人泄露任何秘密。有意思的是,一位股東向這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巴菲特反而回答了。

智客君認為巴菲特能夠干到100歲,你們怎麼看?

⑹ 巴菲特首次賣出比亞迪,股神這一舉動對比亞迪意味著什麼

巴菲特是很多人都特別崇拜的人,因為事業成功,並且對股票走勢十分敏感,所以被大家稱作“股神”。巴菲特首次賣出了比亞迪股票,這一情況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大家對此議論紛紛。那麼“股神”的這一舉神正動對比亞迪而言意味殲碧著什麼呢?看完就知道。

說實話,我還是很看好比亞迪股票的,覺得如果買入的話會相對穩定一些,至少不會賠到血本無歸。當然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眼光長短也不一樣,在投資股票的時候還是應當慎重一些,以免以後會後悔。

⑺ 巴菲特都是自己下單買賣股票嗎

巴悔並菲特不是自己下單買賣股票。巴菲特自塵前模己並不炒股他只是通過收購公司股票派緩,完成對公司的控制,繼而經營管理這家公司。

⑻ 巴菲特一語說破股市:為什麼10塊的時候買入,跌到5元反而賣出

「股神」1930年8月30日誕生在充滿投機與動盪的美國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秉持簡單、聚焦的原則,以企業經營者的心態投資股市,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聚集成龐大的財富王國,創造了從100美元到720億美元的財富神話。

在華爾街投資大師行列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像巴菲特那樣富有凝聚力,因為不管是他的投資理念,還是他的投資語錄,無一例外地被青年投資者奉為「投資聖經」。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保持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保持貪婪。 ——巴菲特

這一句是「巴神」眾多語錄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在2008年次貸危機剛剛過後一點點,巴菲特他帶領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斥資30億美金買入了GE,通用電器的股票,因為他相信未來的美國經濟市場是會大漲。

而我們大多數人在購買股票的很多時候,往往是看到漲了,瘋狂地去買,看到跌了,瘋狂的去賣。跟風就造成了我們會在股票在10塊錢的時候認為有股票有價值而買入 跌到了5元因為恐懼反而選擇賣出的第一個原因。

巴菲特一直堅持的一點,就是去獨立思考,以及獨立的決策。獨立思考對投資以及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來說都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通常都會有一個在心理,因為更多的人說對,所以我們也傾向於認為那是對的,而往往這樣的選擇不一定是最正確的選擇。巴菲特在投資領域更多的願意去相信自己的判斷,所以他收集更多的數據和經驗而且對這些數據做出自己最獨立的判斷。

那麼我們能通過短時間的學習達到「巴神」的判斷水準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巴菲特能達到今天的成就也是大量長時間堅持下來的結果。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可能。但是有一個取巧的捷徑。

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市場無效理論的代表人物。巴菲特作為市場無效假說的一脈相承之者他認為市場並不總是有效的,當你發現一支股票它的價格是遠低於他的價值的時候,那麼你買入它一定是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巴菲特在與北大同學的溝通之中也說到我們做投資的,應該是利用市場的瘋狂或愚蠢,「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保持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保持貪婪」。

如果我們在悲觀情緒開始蔓延的時候買入股票,而在瘋狂的牛角將市場供上天的時候淡然離場。即使我們不會去判斷一個公司是否足夠優質。盈利也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相信這一點大家也能想到,但是很少人會去這樣做,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總是期盼著我們今日買入的股票明天就能盈利,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冷靜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在股票在10塊錢的時候買入 跌到了5元反而選擇賣出的第二個原因。巴菲特也說過時間是好投資者的朋友,是壞投資者的敵人。

財富是無法復制的,但是在整個投資領域,大師級別的人物的投資哲學映射出的制勝之道,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觀察學習這些頂尖人物的投資哲學及理念。

很多人認為均線是很簡單的東西,不值得學習。但是我要告訴你:「你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你並沒有了解技術分析的本質」。在技術分析中,往往越簡單的東西越可靠,因為這些經典的分析方法存在已久,並且在多年的實戰中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如果這種方法沒用的話,那麼它就不會流傳至今。你在運用中如果用錯了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你在運用和理解的深度上存在問題,之所以導致錯誤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理解它,更沒有真正掌握它。

1.多頭排列

均線的短中長三種類型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說到均線,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叫均線的多頭排列。短期均線在最上面,中期均線在中間,長期均線在最下面,並且三條均線同時向上移動的排列形態即為多頭排列,這是非常典型的買進信號,在多頭排列的強烈支撐之下,價格會大幅上漲。

2.黃金交叉

兩條不同時間周期的均線的交叉關系,如果時間周期較短的均線自下而上的穿過時間周期較長的均線,並且交叉之後同時向上運行,即可形成黃金交叉。這也是比較典型的買進信號,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有點難度,因此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時間周期越長的均線形成的黃金交叉可信度越高。

3.向上爬坡

短期、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沿著一定角度同長期均線一起向上運行,意味著後市上漲勢頭還在繼續,但往往這種形態很容易被忽略。

4.逐浪上升型

短期、中期均線沿著長期均線的上升軌跡呈波浪向上運行,意味著價格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雖然中間會有小幅下跌,但空方沒有持續能力,多方占據優勢。

5.空頭排列

三根均線同時以圓弧狀向下運行,且從上到下時間越來越短,一般來說,一旦均線形成空頭排列,尤其是經歷過一段大幅上漲後的空頭排列,意味著價格將會繼續下跌。

6.死亡交叉

一根時間較短的均線向下穿過一根時間較長的均線,並且兩根均線同時向下進行,典型做空形態,與黃金交叉有著相同的特點。

7.死亡谷

K線圖中,當上升的均線系統整體發生逆轉的時候,就會形成死亡谷,短期均線向下穿過中/長期均線,中期均線向下穿過長期均線,形成一個頭沖下的不規則三角形或者叫扇形區域。如果死亡谷出現在價格大幅上漲之後,代表著接下來會有個極大地下降空間。

8.逐浪下降型

與逐浪上升相對應,逐浪下降指的是短期均線與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的壓制下,呈現出波浪形向下運行的態勢,與逐浪上升具有相同的特點,整體下跌趨勢。

馬雲說:任何一波機會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股票,股票等投資交易實際上也是如此。在一波趨勢由開始到終結,任何放言自己做到了完美預判的言論都是在耍流氓。投資市場是混沌的,市場的走勢充滿了不確定,而交易,就是在這種不確定中生成一套自己的理論假設,觀察角度,做出一個關於勝率和盈虧比的取捨。

這個假設來源於股票,股票等投資人對交易的根本認知。而認知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體,來源於每個投資人的經歷和思考程度。也就是說,不同的投資人,帶著不同的理論假設,創建了不同的操作體系,甚至擁有著不同的世界觀。但是這些都是表象,能否成功的根本,還是要看其是否滿足了投資的根本邏輯。

當一個人對交易的本質洞見的足夠深,他可以從不同的觀察視角和理論假設來建立操作體系,這些外在的表象只不過是一個單純的模式選擇而已。

曾經跟有位朋友向我咨詢。他的方法是一套基於小周期大均線的趨勢跟蹤,但是他發現另一套更大級別的趨勢跟蹤在某些時刻表現的更加優秀。於是,他開始糾結,到底是堅持自己的操作體系,還是把兩者融為其一生成一套新的體系?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簡單,無論是他的小周期,還是更大級別的周期,還是把兩者融合的多周期,其實基於市場不確定走勢的三種假設而已。這三種假設,有著完全不同的觀察角度。小周期追尋是可能是類似於日線級別的「波段行情」,日線周期追尋的是「大的趨勢行情」,而多周期組合,追尋的看起來是包含了「波段」和「趨勢」兩種行情,但是實際上,在某些看不見的地方,追尋「波段」和追尋「趨勢」的代價,這套體系也一並承擔了。

實際上,之所以會困惑於哪種選擇,來源於一個認知環節的不穩定。這個環節就是,多系統的融合究竟是否增加了優勢,還是僅是改變了理論假設的角度而已。

方法A滿足交易的本質邏輯,方法B也滿足了交易的本質邏輯。那麼,A和B的融合,會讓結果更好么?

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需要他對「主觀判斷是否可以讓系統更具有優勢」這個問題擁有一個絕對確定,並且堅信的認知。而他目前的交易模式是一套客觀跟隨的交易體系,所以想徹底的根除這個困惑,想要能夠在未來不確定的走勢中,堅定的執行他的體系,需要他的答案是不能。

只有真正的認知,才能導致行動。缺少行動的認知都是偽認知。

⑼ 在股市什麼時候應該賣出股票,來自巴菲特的回答

股神巴菲特家喻戶曉,巴菲特曾經說過,對於一家好公司,我計劃持有10年以上,乃至更長的時間,我十分願意與一家優秀的公司一起到老。但是有買入,就有賣出,在股市什麼時候應該賣出股票呢?看看巴菲特怎麼回答。

1、當公司的基本面發生變化
巴菲特是一位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他買入股票的基礎是公司未來的成長性非常好,一旦當公司的基本面發生變化,未來的成長性沒有保障,就不具備繼續持有該公司的理由,無論盈虧,這個時候需要果斷賣出。
2、當公司的價值被充分發現
實際上,巴菲特是比較喜歡低價值股和被市場錯殺的股票的,這種公司股價便宜,無人問津,但是它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一旦其他機構也發現了它的投資價值,大量買入,市場大量低價值已經不現實了,這個時候就可以落袋為安。
3、當公司出現財務問題或者造假時
巴菲特投資過程中,十分看重公司的誠信,在他看來,一個不誠實的公司是毫無任何投資價值可言的,造假的公司任何報表都不具備分析價值。
4、股價被嚴重高估
巴菲特對市場有自己的判斷,它的標準是當股市的市值超過美國GDP總值的150%時,說明當前市場情緒亢奮,處於嚴重的高估值階段,賣出股票,持有現金是最好的投資選擇。
因此,股神巴菲特的買入和賣出操作主要還是基於對大趨勢的把握和個股估值的分析,這也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所在。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⑽ 巴菲特持倉不賣賺錢嘛

可以,比如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如果市值上培伏陸漲,那麼他就能從中賺錢。但是,在投資中,賺錢不僅僅取決於股票市值的上漲,還要廳褲取決於選擇合適的時機出手買入配頃或賣出,以及對投資組合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