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賣出股票具有什麼原則與什麼方法
賣出股票的原則與方法如下:
1目標價位法
目標價位法是指買入股票時已制定好了盈利目標價位,一旦股價達到該目標價位便拋出股票的操作原則。
很多股民在賣出股票後,見其價格又繼續上漲,總是很心痛。另一種情況是股民在買入股票後,價格稍一震盪,或者聽到一些傳聞,便急於割肉,或者只賺了很少便拋售,而股價卻最終漲到目標價位。與之相反,一些股民見股價漲到目標價位時不賣出,期待股價再漲,結果不漲反跌。前者是投資者對自己的判斷信心不足,後者卻是投資者貪心過大。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股民應制定最有利的目標賣價。這就要求股民每次在決定買入某一個股之前,對該只股票將來可能的價格變化作一個分析估計,預計它可以漲多少,可能會跌多少,並依據過去的股價水準和股價收益率,或者與同業股價相參照,制定自己賣出的目標價格。
制定目標賣價是一種預測過程,不應追求以最高價賣出,而應根據股價比買價上漲了幾成來決定賣價,至於這幾成的數字,完全要根據股票性質及投資者的個性及態度來定。一般來說,如果投資的是股價變動較少的股票,則可將目標價位制定得低一些;而如果投資的是小型股或投機股,則其目標賣價可制定得相對高一些。
對於運用目標價位法的投資者來說,通常要掌握公司基本面情況,比如經營情況、市場環境等等。
2順勢探頂法
順勢探頂法是指並不事先給股價確定一個目標價位,而是一直持有股票,直到股價顯示出見頂跡象時才拋出。
採用這一賣出策略通常需要運用技術分析法,主要是從股價走勢的角度判斷見頂跡象。當股價持續上升了一段時間後,如果忽然放量大漲,很可能是最後一批追漲者買入,或是主力拉高出貨,後續空間已經不大。此外股價走勢逐漸趨緩,後續買盤不足,也是將要見頂的跡象。尤其是股價上升過程中小幅回調後,第二次上漲無法突破前期高點時,通常為見頂跡象,必須賣出。運用順勢探頂法的投資者應經常關注股市,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3投機性拋出
投機性拋出是指待股價漲到偏離其投資價值、市場投機氣氛濃重時賣出的策略。此時股價一般較高,回調可能性較大,選擇適時賣出,一方面價差較大;另一方面,即使賣價不是最高價,也會在頂部區域附近。
2. 股票問題主力買賣問題(高手進)
每當股價上漲或者下跌比較厲害的時候,總有不少股民朋友將股價走勢的依據用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來判斷。對於主力資金的概念,有很多人不是非常的清楚,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就非常常見了,虧錢了都還不自知。所以學姐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主力資金,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看完,尤其是最重要的第二點。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資金量較大,會對個股的股價造成很大影響的這類資金,其被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其中比較輕易引起整個股票市場情況的主力資金之一的當然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北」的意思是滬深兩市的股票,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都稱為北向資金;「南」指的是港股,因此也把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叫做南向資金。之所以要關注北向資金,因為北向資金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這是一方面,比許多散戶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北向資金也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聰明資金」,很多時候的投資機會我們都能自己從北向基金的行為中得知,券商機構資金則不僅擁有渠道優勢,還掌握著一手資料,我們一般選擇個股有兩個標准,一是業績較為優秀的,二是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許多時候個股的主升浪和個股的資金力量分不開,所以也得到了一個「轎夫」的稱號。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正常情況下,如果出現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的情況,表示股票市場里供要遠遠小於求,股票價格自然就漲了不少;出現主力資金流入量小於流出量的情況,那就意味著供大於求,股票跌價是必然的。因此股票的價格走向是會受到資金流向的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然而要知道,把流進流出的數據作為唯一依據是不精確的,時而也會有許多主力資金流出,股價卻增高的情況出現,其背後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資金拉升股價誘多,接著再以小單的形式慢慢出貨,也一直有散戶來接盤,股價也會跟著上漲的。所以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選出一支優秀的股票,止損位和止盈位都提前設置好並且及時跟進,到位及時作出相應的措施這樣的做法才是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3. 主力選股的依據
主力在市場上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中國股市的一大特點即是:各種主力對股價的影響十分明顯。然而主力並不是永遠站勝利一方的,許多時候莊家炒作失誤,也會陷入相當被動的局面。所以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講,要識別並正確地跟蹤主力,並與莊家周旋方可避免與失敗的莊家一起滅亡的命運。主力機構的操作失誤有時是因為操作水平不高,有時是大勢所逼,有時是因為選股不當。
主力選股的依據可以以技術和基本面兩方面去理解。在技術上,被選中的股票必須是有利於炒作的,比如盤子的大小要與操作者本身資金量相配合,太大的資金炒作太小的股票會感到池水太淺,不能容身;太小的資金炒作太大的盤子會感到力不從心,推不動盤口。技術上的第二個考慮因素就是目前該股的籌碼分布情況。所謂籌碼分布,既指籌碼在不同價格上的分布,又指籌碼在不同投資者手中的分布。從籌碼分布狀況中可以看出上方套牢區主要集中在什麼部位,在哪一類投資者手中。技術方面考慮的第三個方向是指目前該股的走勢,是否已經初步打底完成,還是正處於下跌的途中。在這些方面的因素考慮完成之後,如果認為技術上該股適於炒作,那麼還要對公司情況作出調查,了解其背景,看看有沒有什麼隱藏的利空,或者有沒有可供炒作的題材。
從基本面的考慮主要是指大勢的考慮。股票不是天天可以炒的,而炒過一段之後自然要作出休整,如果在大勢的末段進庄選股,那當然不會有好結果。基本面的考慮還包括國家經濟環境與政策,其它機構的動向等等。
一般主力炒作某隻股票都應有相應的理由,才能引起散戶的跟進,大致下面這些理由是主力機構樂於接受的:
(1) 有重大利多的股票
(2) 股本小,籌碼少,易於控制的股票
(3) 公司業績好的股票
(4) 可能資產重組的股票
(5) 想像空間大的股票,比如高科技股之類
4. 股票的買入賣出規則到底是什麼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股票買入賣出規則需要在證券市場交易時間內進行,股票買入以單位按一手(一手=100股 )進行購買,同一隻股票賣出也必須為單位按手進行交易。股票的買賣時間是按照T+1規則進行的,即投資者要到第二天才能買賣股票。當一隻股票賣出時,賣出所得可以用來購買當天的其他股票。
從股票交易量來看,大盤股可視為潛力股,當它從一周或一個月的最高點下跌10點時,考慮買入。如果價格比這個月的最低點高出5-8個點,最好把它賣掉。 股票的買入賣出是長期的,了解每隻股票的特徵,收集信息和數據,分析和預測單個股票的表現都需要時間和精力。投資者充分了解股票的特點,更容易識別股票的變化。最好避開弱勢股,選擇熱門股票,股票是短期投資者買賣的最佳選擇,但也意味著風險巨大,應該謹慎處理。
5. 買股票的基本原則及操作技巧
選買點的最最重要點是選擇止損點。即在你進場之前,你必須很清楚若股票的運動和你的預期不合,你必須在何點止損離場。換句話說,你在做生意,不要老是想你要賺多少錢,首先應該清楚自己能虧得起多少。有些人以10%的數量做止損基數,即10元進的股票,以9 元做止損點。有些人將止損點定在支撐線稍下。有些人定20%的止損額。還有其它各種方法。無論什麼方法,你必須有個止損點,這個止損點不應超出投資額的20%。請讀者切切牢記,否則這里講的一切都是空的。 買股票的依據主要是三點:基礎分析、技術分析及大市走向。有些人買股票只看基礎分析,即研究公司的本身價值,不看其它。沃侖巴菲特便是代表人物。 有些人只看技術分析,認為市場對該股票的看法盡數表現在股價及其交易量的變化之上。大多數的炒手屬於第二類。無論哪一種,只要你能做得好,都可以獲得好結果。但對一般的炒手而言,要僅靠基礎分析來炒股是很困難的,因為你不可能獲得完善的資料來判定公司的價值。你如果是位大基金的管理人,買了某公司的大批股票,你可以派個人到公司坐鎮,了解公司的細節。對一般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公司的財務報告僅表明了過去的經營情況,並不代表未來的發展。依據華爾街的說法,股票的價格反應的是股票半年或更遠的未來的公司前景。我自己靠炒股為生,我必須盡量做到每個月都有收入。完全靠基礎分析來炒股,我沒有把握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我的主要參考依據的是技術分析。我總是選擇那些我入場時勝算最大的點,而且每次下注都是我資本的小部分,同時把握虧錢時虧小錢,賺錢時賺大錢的原則,及時止損。說到底,我差不多就等於在開賭場,每次入場時我的獲勝概率都超過50%,而且我只下小注,所以我久賭必贏。 在「技術分析的基本知識」那一節,我們介紹了幾個圖。圖中所有的突破點都可以叫臨界點。我總是將買賣控制在臨界點附近。什麼是「臨界點」呢?大家知道水在100度變成蒸汽,科學上稱100度正是水的臨界點。把它推廣開來,衣服的成本價是主婦們買衣服的臨界點,在這點買衣服,被宰的機會最小。在股票的操作上,這些點往往是公眾對股價重新評估的點,也就是在這些點上,你入場的獲勝概率最高。買股票的技巧,全在怎樣找臨界點上。 操作技巧 以下讓我們分析一下買股票時怎樣具體操作。
1、升勢時的操作。假如這是一個正常的升勢,A、B 點分別是波峰和波谷。一旦股價超過A 點,便是好的買入點。假設A=15 元,B=13 元,則好的買入點是元或元。因為你可以斷定這是新一波的開始。假如股價升到 元,你便可將賣出價定在元。記住保本。如果繼續上升,你便應忘掉入場價,專注於股票運動是否正常。止損點應怎麼定呢?有兩種方法:第一,A=15 元,把止損點定在14 元;第二,B=13 元,把止損點定在13 元。這看你對風險的承受力。但無論如何,股價跌穿B點必須走人。記得升勢的定義嗎?正常的升勢應該一浪高過一浪,如果股價高過A但隨即擊穿B,表示升勢已被暫時否定。你必須在場外觀望,重新尋找機會。
2、阻力線和支撐線的操作
A圖是阻力線上的買點及止損點的標示。假設阻力線是15元,一旦股價突破15元,即可考慮入場。把止損點定在元或14元。永遠記住只能虧小錢。股票一旦穿越阻力線,正常運動是繼續上升,如果又跌穿回頭,表示股票運動不正常,早先的穿越是假信號,可能是大戶搞鬼。
有時股票跌到你的止損點又馬上回頭,這也不要緊,你可以再入場,再入場的點以上一波的高點所示。這類場合常常碰到,但這是惟一正確的做法。虧的錢等於買了保險,防止了虧大錢的可能。B圖是支撐線的買點及止損點的標示。如果股價一碰到支撐線就反彈,你有理由相信此時股價接近谷底。但如果買入的話,你必須在支撐線之下定個止損點。因為股價跌穿支撐線,繼續下跌的概率就大過上升的概率。
3、雙肩圖和頭肩圖的操作
這里只標出正雙肩和倒頭肩圖兩種。正雙肩圖不提供買的機會,它標明賣點何在。倒頭肩圖的操作法和阻力線上的操作法相同。
以上講了三個基本圖形的操作法。道理其實相當簡單。讀者能回到第二章第二節的「綜合看圖」那段,體會可能會更深一些。一般的股票波動就是這幾種圖顛來倒去。頭肩底中的頭和肩如果平行的話就變成三肩圖。把升勢時的波峰連接,再把波谷連接,你就看到隧道。就我自己的經驗,最有用的概念是阻力線和支撐線,從心理上它們最容易解釋,在實際中它們也最為有效。
我們可以把買入的要點歸納一下:
第一,在買入之前,一定要參照一下股票的走勢圖,因為它是大眾投資心理的反映。
第二,在買入之前,先定好止損點,搞清楚你最多願虧多少錢。切記照辦。
第三,選擇臨界點,記住你不可能每次正確,所以入場點的獲勝概率應大過失敗概率。
第四,最好在升勢或突破阻力線,准備開始升勢的時候買入。
第五,絕不要在跌勢時入市。
第六,不要把「股票已跌了很低了」作為買入的理由,你不知道它還會跌多少!
第七,不要把「好消息」或「介紹」作為買的理由,特別在這些好消息公布之前,股票已升了一大截的情況下。
第八,記住這些要點及點點照辦。 以上我們討論了幾個臨界點,在基礎知識的部分討論了這些臨界點形成的心理基礎。但是不是臨界點只有這幾個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學習尋找臨界點的過程其實就是學股的過程,當然其中還包括學習炒股的正確心態。坦率地講,學找臨界點的技巧還比較容易,培養心態才真正困難。
6. 股票賣出的原則及幾種常見賣出信號
大多數投資者總會為在哪個位置上賣出股票而困惑。由於不知道如何確定賣出價位,常常導致買對了的股票賺小錢,看錯了的股票虧大錢的情況,因此,把握股票的賣出點非常重要。
賣出股票的四大原則
1、賣早不賣遲原則。在下跌初期果斷斬倉,總是最佳選擇。如果錯過了賣出時機,特別是已經大幅下跌後,則不能輕易斬倉,而要等待反彈,以減少損失。如果反彈再度夭折,可以視情止損。
2、個股連續陰跌甚至主動殺跌時賣出原則。如果主力蓄意做空,說明下跌空間巨大,也無法預測其支撐位,最好辦法是及時賣出。
3、逢中陰線賣出原則。如果個股跌幅超過4%且沒有回頭跡象,則要防大陰線甚至跌停風險,勢頭不好時需要「壯士斷臂」。
4、個股或大盤破重要支撐位時賣出原則。此時需要注意破位的有效性,如能短暫破位後能迅速反彈,則為假破位。
幾種常見賣出信號
1、MACD死叉為見頂信號。
股價在經過大幅拉升後出現橫盤,形成的一個相對高點,投資者尤其是資金量較大的投資者,必須在第一賣點出貨或減倉。此時判斷第一賣點成立的技巧是「股價橫盤且MACD死叉」,死叉之日便是第一賣點形成之時。第一賣點形成之後,有些股票並沒有出現大跌,可能是多頭主力在回調之後為掩護出貨假裝向上突破,做出貨前的最後一次拉升。判斷絕對頂成立技巧是當股價進行虛浪拉升創出新高時,MACD卻不能同步,第二紅波的面積明顯無前波大,說明量能在不斷下降,二者的走勢產生背離,這是股價見頂的明顯信號。此時形成的高點往往是成為一波牛市行情的最高點,如果此時不能順利出逃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必須說明的是在絕對頂賣股票時,決不能等MACD死叉後再賣,因為當MACD死叉時股價已經下跌了許多,在虛浪頂賣股票必須參考K線組合。這個也是MACD作為中線指標的缺陷之處。
2、KDJ呈現兩極形態即見頂。
通常大盤在長時間或者快速單邊走勢後,出現放量的或者極端反向走勢,同時配合經典的技術佐證,如跳空星型大K線周KDJ線的K值到達85以上,是見頂的典型信號。當KDJ指標的J值升勢改變掉頭向下,先賣50%;k值升勢改變走平時可准備賣出,k值改變掉頭向下,清倉;當KDJ指標形成死叉時,這是最後的賣點。但是,因為技術上經常會出現「底在底下」的情況,所以這種KDJ指標經常會失靈。
3、長上影線須多加小心。
長上影線是一種明顯的見頂信號。上升行情中股價上漲到一定階段,連續放量沖高或者連續3-5個交易日連續放量,而且每日的換手率都在4%以上。當最大成交量出現時,其換手率往往超過10%,這意味著主力在拉高出貨。如果收盤時出現長上影線,表明沖高回落,拋壓沉重。如果次日股價又不能收復前日的上影線,成交開始萎縮,表明後市將調整,遇到此情況要堅決減倉甚至清倉。
4、高位十字星為風險徵兆。
上升較大空間後,大盤系統性風險有可能正在孕育爆發,這時必須格外留意日K線。當日K線出現十字星或長上影線的倒錘形陽線或陰線時,是賣出股票的關鍵。日K線出現高位十字星顯示多空分歧強烈,局面或將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高位出現十字星猶如開車遇到十字路口的紅燈,反映市場將發生轉折,為規避風險可出貨。
5、雙頭、多頭形態避之則吉。
當股價不再形成新的突破,形成第二個頭時,應堅決賣出,因為從第一個頭到第二個頭都是主力派發階段。M字形是右峰較左峰為低乃為拉高出貨形,有時右峰亦可能形成較左峰為高的誘多形再反轉下跌更可怕,至於其它頭形如頭肩頂、三重頂、圓形頂也都一樣,只要跌破頸線支撐都得趕緊了結持股,免得虧損擴大。
6、擊破重要均線警惕變盤。
放量後股價跌破10日均線且不能恢復,隨後5周線也被擊穿,應堅決賣出。對於剛被套的人此時退出特別有利。如何確認支撐位在此顯得尤為關鍵。一般來說,10日均線第一天破了之後第二天回拉但是站不上支撐位(如30日均線),就是破位的確認,回拉的時候就是減倉的時機。如果股價繼續擊破30日或60日均線等重要均線指標就要堅決清倉了。此外,隨著股價的下調,逐漸形成了下降通道,日、周均線出現空頭排列。如果此後出現反彈,股價上沖30或60日均線沒有站穩,則應堅決賣出。
7、單日「T+ 0」買賣降低成本。
主要是依靠股價每日的上下波動,利用小幅價差解套。比如,如果有100股被套,今天該股票低開或者股價下挫,當價格企穩有反彈趨勢時,立即買100股,一旦股票上漲後,賣掉以前的100股則能獲得盈利;如果股票高開或沖高見頂後可以先賣100股,然後等股價下跌後,再買回100股,則減少了下跌部分的虧損。這樣上漲可以獲得雙倍甚至多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下跌可能減少損失甚至獲得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如此就可以降低成本,直到解套。
8、二波弱勢反彈出貨。
開低走低跌破前一波低點時,賣出(跌停價殺出)弱勢股。有實質利空時,開低走低,反彈無法越過開盤價,再反轉往下跌破第一波低點時,技術指轉弱,就應趕緊市價殺出,若沒來得及,也得在第二波反彈再無法越過高點,又反轉向下時,當機立斷下賣單。
9、補倉出貨須謹慎。
當股市下跌到達某一階段性底部時,可以採用補倉賣出法,因為這時股價離投資者買價相去甚遠,如果強制賣出,往往損失較大。投資者可適當補倉後降低成本,等待行情回暖時再逢高賣出。補倉的最佳時機是在指數位於相對低位或剛剛向上反轉時。這時上漲的潛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補倉較為安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弱勢股不補、前期暴漲過的超級黑馬不補。
10、箱形下緣失守為弱勢。
無論人為開高走平、開平走平甚至開低走平,呈現箱形高低震盪時,在箱頂拋出,在箱低買進。但是一旦箱形下緣支撐價失守時,應毫不猶豫地拋光持股,若此刻下不了手,在盤上之箱形跌破後,也許會產生拉回效果,而此刻反彈仍過不了原箱形下緣,代表弱勢。
7. 如何掌握正確的炒股原則和買賣紀律
正確的炒股原則和買賣紀律:
大盤原則:大盤下跌時盡量空倉或輕倉,大盤盤整時不貪,有10%或以下的利潤就考慮平倉,大盤上攻時選擇最強勢的個股持有。
板塊原則:大盤上攻時,個股呈現板塊輪漲的特徵,判斷某一時期的主流板塊,選擇板塊中的龍頭追入。記住,資金有獲利回吐的特性,沒有永遠的熱點,努力尋求新的熱點,在啟動時迅速介入。
價值原則:選擇未來兩年價值增長的股票,至少未來一年價值增長。記住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價值規律,它和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等同是自然法則。
資金流原則:資金流入該股票,慎防股票的獲利回吐。
趨勢原則:股價呈現向上波動的趨勢。
資金管理:現金永遠是最安全的,定期清倉,保障資金的主動性,等待機會,選擇合適的時機重新建倉。
共振原理:價值趨勢向上,價格趨勢向上,股票價格短線、中線、長線趨勢向上。基本面和技術面都無可挑剔的股票是最好的股票。
努力避免浮虧:被套是痛苦的事情,即使暫時被套也令人難以忍受。正確地選擇買點和賣點是避免被套的良方,寫下買進和賣出的原因,嚴格地遵守買賣紀律,就能保障資金的主動性,雖然有時侯要付出微虧的代價。
具體來說,長線投資的理論依據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值引導資金和決定股價長遠走勢。應判斷股票的價值及成長性,選擇交易冷淡的底部介入,跟蹤個股的價值變化情況,耐心等待,以時間換取空間;短線投資注重趨勢,如果趨勢改變,就要止損,切忌把短線做成長線,讓虧損無限制擴大。中線應在20日或30日均線介入,當均線系統破壞時就出局。
進攻性波段投資:努力尋找更好的股票,以替代手中的持股。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8. 股票買入賣出規則是怎樣的
股票買入賣出規則包括交易時間,交易單位以及競價成交。
一、交易時間,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時段9:30-11:30,下午時段13:00-15:00。周六、周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二、交易單位,
1、股票的交易單位為「股」,100股=1手,委託買入數量必須為100股或其整數倍;
2、基金的交易單位為「份」,100份=1手,委託買入數量必須為100份或其整數倍;
三、競價成交,
1、競價原則: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價格較高的買進委託優先於價格較低買進委託,價格較低賣出委託優先於較高的賣出委託;同價位委託,則按時間順序優先。
2、競價方式:上午9:15--9:25進行集合競價(集中一次處理全部有效委託);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進行連續競價(對有效委託逐筆處理)。
注意事項:
1、在一個交易日內,除首日上市證券外,每隻證券的交易價格相對上一個交易日收市價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超過漲跌限價的委託為無效委託。
2、市場主力對大盤的把握不盡相同,在大盤下跌初期,有的個股仍可能上漲,而當大盤下跌、個股停止上攻時即是很好的賣出時機。同一板塊個股有大幅下跌行為時,一般都會對其他個股產生影響。
9. 買股票的原則是:買漲不買跌還是買跌不買漲
原則是:「買漲不買跌」。對買漲不買跌的正確理解應該是:「買入上漲趨勢過程中的股票」。「漲」這個字代表的應該是一種趨勢,而不是特定於某一個時刻或者點位的表現(比如你買入的那個時刻)。它並不是狹隘的指某一天或者某幾天的上漲,而是指一段時間的上漲(例如上漲30%,50%,100%等等),可能需要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在這個上漲的過程中,肯定也會伴隨著回調或者平台盤整的走勢,只要它的趨勢或者大方向沒有變化,那麼它就還是屬於上漲。就如爬樓梯或者上台階一樣,每上到一層樓,都有一個平台讓您可以稍微休息或者停頓一下,然後再繼續往上爬。中途短暫的回調或者平台整理,並不能改變它還是屬於上漲的大趨勢。那麼在這個上漲過程的正常回調或者平台盤整,反而是您買入或者波段操作降低成本的最好時機!
不能把某一天或者某一短期的正常回調或者反彈,當成了下跌或者上漲,從而當成了買入的標准。那麼判斷這個股票在大趨勢上是屬於上漲,下跌還是盤整,通過日線或者周線級別的圖形,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均線呈多頭整齊排列基本就是上漲,均線呈空頭整齊排列基本就是下跌,而均線呈現雜亂的表現,很大概率就是盤整了。大家去看看茅台的周線級別圖,從上市至今,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均線多頭整齊排列的圖形,所以大趨勢一直在上漲。
在具體切入的那個點位上,也是要符合「買漲不買跌」的。那麼這主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就是大趨勢是屬於上漲並且還沒有出現回調的走勢,那麼這時候您在任何位置去介入,都是上漲的,也就是屬於追漲了,那麼當下您追入的點位就是圖形的最高點。
第二:就是大趨勢是屬於上漲,但是目前正在回調的過程中,那麼這時候您去介入,就必須等待回調站穩。那麼怎麼算是回調站穩了呢?最簡單的判斷標准,就是由回調重新轉為了上漲。如果按照《纏論》的技術,那麼就是最少要等待底分型成立的時候,才可以初步判斷站穩了(當然也存在分型中繼,再次下探的可能)。如果連陽線或者分型都沒有出來,就去判斷站穩,就有點是靠猜了。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建議在綠盤買股的,也就是說下跌的股票,看都不用看,都等它紅了再說。當然這種紅盤,需要分清楚,是下跌趨勢反轉之後的紅盤,還是說下跌過程中正常的反彈造成的紅盤,如果僅僅是反彈,則需要在反彈結束時果斷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