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不上班買股票基金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不上班買股票基金

發布時間: 2023-03-23 15:06:53

1. 不上班,如何通過定投基金增加收入

首先我想說,對於大多數人,理財只能對已有資產保值增值,卻不能讓人暴富。但凡懷著暴富心理去理財的人,大都得不償失,非但沒有收益,反而失去了本金。

基金除了貨幣基金,都是有波動風險的,不像固定收益產品,不是你買了一定能掙錢,也不是你定投三五個月一定能掙錢,有時候是很長時期賬面虧損,堅持定投,幾年後一波行情會有較大盈利。

有的時候你定投的資金很長時間是不能動的,除非你能承受虧損。所以關於資金管理,急用的錢應該放在最保險的地方,比如貨幣基金,一段時間不用的錢可以放在大的相對安全的網貸平台,三五年都不會用到的可選擇指數或股票類基金定投,博取超額收益。

如果對基金沒有基本的了解,那就不要聽誰說這個基金好就去買,現在市場上的基金質量是參差不齊的。

小編自己敢買的基金,要麼是指數基金,比如上證50;要麼是策略型自動調倉基金,比如二八輪動策略的等等;對於主動管理型的基金,除非是我特別看好那個基金經理,否則不會碰,主動管理型基金,很大程度上得看是誰管理。

投資前要明白幾個事情:一是短期獲利,還是長期保值?二是對流動性的要求大不大?

基金的優勢就在於投資門檻比較低,但是通過基金賺取收益,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從基金的投資范圍來看,可以投資貨幣、債券、股票、黃金等,除了貨幣基金,其它都有虧損的可能。

如果你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用到這筆錢,又想賺取穩定的收益,可以投資貨幣基金和一些資管類的固定收益產品。如果短期用不到這筆錢,可以考慮基金定投。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將會取得更好的收益。但是要想取得一個可觀的收益,你要知道投資哪些行業、哪些股票的基金將來會漲。只有選擇能走出微笑曲線的基金,定投才有意義。

定投也不是一味地投入,在持續上升的行情中,也會加大成本。在定投取得了可觀的收益的同時要學會止盈,避免獲利回吐。

手續費的角度來看,交易型的基金比申贖型的基金手續費更低。用股票賬戶買基金更有優勢,也更容易買到當天的低點。交易型基金以份額為交易基礎,需要人為操作,只能固定份額。

申贖型基金通常是固定金額申購,系統自動扣款。各有優勢。目前市場上的基金收益水平參差不齊,預期表現不確定。結合你的實際情況可以考慮固定收益產品。

2. 每天不上班,光靠炒股能支撐起一個家庭的開銷嗎

說到投資股市,不是你有錢就可以用錢來賺錢的,而是你要對投資標的,認知達到80%以上的熟悉,比如說你想通過炒股為生,你首先就要知道什麼是股票?如何進行股票投資?一家公司是如何上市的?上市公司要具備哪些前提條件?上市公司每年的業績要通過什麼去看?什麼時候該家上市公司會面臨退市的風險等等這些。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職業股民當中,他們能夠賺錢的比例肯定比普通散戶高出很多,而且有很多人確實是賺到大錢的。

比如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有很多私募股票基金,這些股票基金從長期來看,其實大多數人都是賺錢的。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10月底,深圳有業績記錄的股票類私募機構有198家,這些私募股票基金2019年以來平均收益率錄得33.51%,最高收益489.14%,最低收益-24.73%,其中188家私募機構獲得正收益,佔比高達94.95%。而同期上海地區的私募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為28.08%。北京的平均收益為26.89%。由此可見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金融中心很多人投資股票其實都是賺錢的。

3. 手裡有100萬,可以靠理財吃利息,在四線城市過一輩子,不用上班嗎

算了吧,我在三線城市,34歲,房子3套,現金目前200多萬,車子兩輛,都沒有貸款,孩子一個,家庭年收入接近40萬,每天累的跟狗一樣,我和媳婦兩個人都不敢不上班,勸你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年輕就是奮斗的時候,這樣老了才能理所應當的享受,年輕光顧著享受,年老會吃大虧的,100萬現在根本就不算什麼,沒病沒災的都不保險,萬一生病,這點錢很快就花光了,況且工作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樣人活著才有意義,一旦不接觸 社會 ,很快就跟 社會 脫節了,人活著只剩苟延殘喘,跟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如果真的感覺在家既舒服又自由,你可以試著在家待兩個星期,空虛的會讓你懷疑人生!現如今森雹返物價越來越高,孩子花費也越來越多,不工作是不現實的,持續的現金流是維持家庭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滿足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所以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如果工作太累,可以換個輕松的工作,保持好的心態,保重身體才是關鍵。

我認為100萬靠理財吃利息,不上班,也只是勉強夠一個人基本的生活開銷。假設每天伙食費是50元,那麼一年需要18250元,然後每天還需要50元額外開銷,那一年總共需要開銷是36500元。

而我們假設每年提前預留4萬作為生活開銷,那麼再拿96萬存銀行定期,年化收益率5%左右,那麼一年的利息收入是4.8萬元,比我們一年的開銷3.65萬元,還多出1.15萬元,所以靠100萬元存銀行定期不幹活,靠利息收入支撐一年的基本開支,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對於一個家庭,那麼這點錢是遠不能支撐一個家庭一年的基本開銷的。

一個家庭通常有如下幾大項開銷:

1、一個小孩各項支出一年得2萬左右;

2、父母養老錢,一年1萬左右;

3、家庭各項開銷一年6萬左右;

4、生病去醫院各項檢查費,醫療費1年1萬左右,還是只是小毛病,要是涉及手術那就一年好幾萬的了。

以上4項加起來一年開支至少也得10萬元,而100萬存款的利息收入只有4.8萬元,只夠開銷的一半,自然是無法靠這點利息來養家。

不客氣地說,你有點飄了!才100萬而已,就想靠理財吃利息不上班?1000萬再來提問還差不多!

其實,100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現在有100萬資產的人,多如牛毛!別的不說,光北上廣深一套房子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了,也沒看見人家從此享清福了不上班。

只不過,有錢人雖然很多,但是他們的資金,大部分都配置在資產上,因為他們的財商高,懂得錢留在手中,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只有把錢用在投資上,讓錢生錢,才能跑贏通貨膨脹,就像活水一樣,源源不斷給自己創造更大的財富。

所以,手中有100萬現金的人還是很少的。不過這從側面說明了題主的財商可能不高,這年頭,誰會保留100萬在手中或者存銀行里吃利息呢,就不怕讓通貨膨脹把貨幣購買力給吞噬掉了?

手中有100萬,如果存銀行里,我們來算算能拿到多少利息。

先以無風險收益率來說 ,目前銀行的無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有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等。目前三五年期的的大額存單最高利率大約4%左右,在京東金融APP上和度小滿金融APP上,一些民營銀行發行的儲蓄存款產品,五年期的最高能達到5.5%左右。假設按5.5%算:

那麼,100萬存銀行里,一年可以獲取的利息為:100*5.5%=5.5萬,摺合每月為4583元。現在問題來了,每月4583元,不用上班,可以夠維持生活嗎?

題主特意強調四線城市,說在那裡過一輩子,言下之意,這里房價不高,生活成本也不高。那麼,每月4583元,如果有自有住房,沒有房貸車貸的話,我認為目前夠維持生活了,短時間不用上班是可行的。例證之一,我家在哈爾濱,屬於二線城市,有孩子在讀此飢初中,每月家庭開銷才5000多。

反之,如果題主沒有房子,要租房子,要算上房租,或者有房子,但是貸款買的,得算上房貸,那麼考慮到這筆成本,4583元維持生活可能就不夠了,或者勉強夠了,但是日子會比較難,節衣縮食,捉襟見肘的。

以上說的是短期,短期是勉強可行的,可以不用上班,但是長期來看,會逐漸不可行!原因很簡單,錢是逐漸貶值的,10年前的100元和現在的100元購買力是不一樣的,這個大家都有體會,就不贅述了。

簡言之,別看現在的100萬是不小的一筆錢,但是10年20年後,可肆團能就稀鬆平常了,到時一顆大白菜可能就100元了,你說你一直不上班,只靠著這100萬吃利息可行嗎?

所以,建議你要麼老老實實回去上班,要麼把這100萬好好理財規劃一下,爭取跑贏通貨膨脹,然後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繼續賺錢,比如做自媒體等等。這樣的安排,是比較現實的。

理論上可以,但是前提需要你有較高的理財操盤技術。銀行存款,支付寶的余額寶等理財方式就算了吧,這一類理財回報率太低。其他理財方式,比如炒股,購買基金等投資回報率還是比較可觀的,操盤技術嫻熟可以完全頂的過一個月的薪資。理由如下:

(1)炒股,假如一個月之內購買了一隻個股,其上漲了2%,那麼100萬的收益就是2萬,這就超越了大部分人一個月的薪資。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滿倉操盤風險太大。

(2)基金,基金有很多類型,比如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等等。其實購買股票類型的基金也算是換一種方式炒股,同樣需要對炒股有很豐富的經驗,但其風險要比自己去直接炒股要低。債券類型的基金風險就比股票型的大大降低,但是其投資回報率也大打折扣,這里也不排除會有某些債券基金能夠實現一個月漲幅在1%~2%之間的很好成績。

總而言之,100萬的資金可以採用多種理財方式,分散投資風險的同時實現收益的最大化。理論上,通過嫻熟的理財技術完全可以不上班,單靠100萬元的資金理財實現每個月理想的收入。

四線城市現在平均工資在3000元波動,基本上很多人月收入達到4000元並不難,如果有100萬靠理財在四線城市不用上班是可以的,因為100萬資金理財得當,確實可以讓人在四線城市獲取到足夠生活的收入。

100萬資金理財,有多種方式,如果是單純的放銀行,可能利率並不高,但是選擇其它理財產品,收益會很高,這就在於不同的理財產品選擇,決定了投資的收益結果,也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1、放銀行。

如果選擇放銀行,按照利率來計算,假設是4%的利率,一年可以得到4萬,分攤每月是3000多,這就達到四線城市的基本工資水平,但是3000多的收入,很顯然是很低的,就算在四線城市夠生存,靠3000多僅僅是解決了日常開銷。

如果想要生活好點,基本就很難實現了,因為好的品質生活,每個月每月一萬是不行的,這就需要選擇其它理財方式。

2、其它理財。

如果選擇信託,今年收益在6%-10%,選擇中間值在8%,100萬資金一年可以得到8萬,分攤到每個月是6000多元,這種收入就可以滿足在四線城市生活了,說明收益高很重要,但是收益更高呢,投資其它理財產品呢?

假設投資其它理財產品收益在10%以上,一年就是10萬收入,每個月就是8000多元,這可就可以提升生活品質了。

因此,決定能否不用上班正常生活還是看收益情況,雖然100萬放銀行拿3000多元可以生活,但是意義不大,節衣縮食的日子也不好過,投資其它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並不是只看重收益。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不可行,還是繼續上班為好!手裡有100萬元,僅僅靠理財吃利息,前幾年還可以勉強度日,但是再過幾年,可能僅僅靠利息就會不夠花了。下面來分析一下。

如果有100萬,比較穩妥的方法就是存大額存單,這樣非常安穩。現在一般大型銀行的大額存單3年期的年利率在4.125%,而中小銀行的大額存單年利率在4.2625%,也就是比基準利率上浮55%。

從下面某農商行大額存單利率表中可以看到,如果100萬存農商行的大額存單,可以存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這樣每個月都能夠獲得一筆利息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100萬存三年期按月付息大額存單,每年可以獲得利息為4.2625萬元,每個月可以獲得利息為3552元。

四線城市每個月的花銷也不算小。一般對於一家人來說,即使有房子住,不需要額外租房子,那現在每個月也要花3000多元,才能夠保持一個比較節儉的生活。

如果再過幾年,一家人的生活費用肯定還要上升,而且隨著孩子的長大,各種花費都會隨著增長。特別是孩子的教育費用等更是會水漲船高,現在好多孩子一小時的補課費都在100多元,每周即使只補兩門4小時的課程,大概也需要將近500元的補課費,一個月就需要將近2000元。那時候,你這個利息根本就不夠一家人花的了。

必須繼續上班,僅靠100萬產生的利息,時間長了肯定是過不下去的。100萬產生的利息是有限的,一般也就是一年4萬多塊錢,現在一家人可能還能夠儉省的過日子,但是時間長了,再加上孩子的教育費用,肯定僅僅靠利息是不夠一家人花銷的。

感謝閱讀!

我認為100萬靠理財吃利息,不上班,也只是勉強夠一個人基本的生活開銷。假設每天伙食費是50元,那麼一年需要18250元,然後每天還需要50元額外開銷,那一年總共需要開銷是36500元。

而我們假設每年提前預留4萬作為生活開銷,那麼再拿96萬存銀行定期,年化收益率5%左右,那麼一年的利息收入是4.8萬元,比我們一年的開銷3.65萬元,還多出1.15萬元,所以靠100萬元存銀行定期不幹活,靠利息收入支撐一年的基本開支,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對於一個家庭,那麼這點錢是遠不能支撐一個家庭一年的基本開銷的。

一個家庭通常有如下幾大項開銷:

1、一個小孩各項支出一年得2萬左右;

2、父母養老錢,一年1萬左右;

3、家庭各項開銷一年6萬左右;

4、生病去醫院各項檢查費,醫療費1年1萬左右,還是只是小毛病,要是涉及手術那就一年好幾萬的了。

以上4項加起來一年開支至少也得10萬元,而100萬存款的利息收入只有4.8萬元,只夠開銷的一半,自然是無法靠這點利息來養家。

首先我們來看下100萬每年理財的利息是多少,現在各個銀行的理財大概是0.0045左右,這樣的話一年大概有5W元的收入,四線城市平均的工資也就是4000左右,按照這個來看的換,不上班也可以生活了。

但是問題在於你的一年收入5W生活的會拮據一些。而且也沒有保險,對年齡大了後就很不利了,再就是收入低,你也不可能去玩的次數多,因為收入有限,如果你還年輕的話,不想工作太累,建議找個輕鬆些的工作,交保險的。是最合適的。

你好。

100萬資金,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一年產生的利息收益在4萬-5萬之間,這樣算下來每月的收入4000元左右。

四線城市,不避諱的說大部分上班族的工資水平扣除五險一金後都在3000元左右。短期內看,每月4000元的收入完全可以養活一個人日常生活所需。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近幾年我國通貨膨脹率在3%-4%之間;

但相關機構統計的近10年平均數據:我國M2平均增率平均為17.22%,GDP實際增率平均為9.6%,那麼中國2004到2014年實際貨幣通脹率平均約為7.62%,說明過去的幾年,中國一直處於高通脹的狀態。

尤其是今年,由於豬肉價格的一路上漲帶動的其他食材價格的聯動上漲,居民餐桌上滿足肉類食材的需求每個月就上漲了三四百元。

2008年剛上的大學的時候,在合肥和女朋友在傣妹吃一頓火鍋就五六十塊錢;

現在兩個人吃一頓火鍋沒有200元根本吃不到肉。

但是再看看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從2018年初開始,理財產品的收益就開始從5%以上一路下滑至現在的4%左右。

在打破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之後,理財產品的收益要想再破5%估計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了。

一方面是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一方面是日益下跌的銀行理財收益,一漲一跌之間,受影響的是居民的生活質量的下降。

更何況你還要求利用100萬元產生的利息收益過一輩子?三十年還是五十年?

按照現在的通貨膨脹率7%計算,每十年你手中的資金購買力就會貶值一半,也就是說10年後你手中的100萬就相當於現在50萬的購買力;

20年之後,購買力繼續縮水為25萬;

30年之後,購買力縮水到12.5萬左右。

期間再生一次大病,本金減少之後,估計你就可以達到領取國家低保金的標准了。

但是,在自己有勞動能力的情況下,還是建議不要幻想著利用這100萬安享晚年。

關鍵詞:100萬;四線城市;不上班;

如果生活成本控制在每月5000元以內,是有機會的。

前提一: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獲取穩定年化收益10%是可以做到的。

持有優質的股票資產,按照過去近20年來看,持有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為17.47%,持有債券基金年化收益為8.38%。

那麼長期維持10%的收益是沒有問題的。

前提二:

提升自己理財能力及財商。

理財是一種能力,通過系統和用心得學習是可以實現的,特別是10%左右的年化收益。而要獲取更高的利潤則要承擔較高的收益波動了。

前提三:

操作技術。

建議你如果有這100萬了,並不要馬上去辭職,馬上去投資。而是在具備了條件二的能力之後再做打算。這個時間可能需要一年,也可能需要三五年,我認為越長越好,這樣你可以累積更多的知識和本金,提升目標的可行性。

前提四:

購買保險。

在准備期間的一到五年裡面,給自己及家人購買足夠的醫療及意外保險。因為你100萬的抗風險能力是很低的,自己及家人的一點意外就可以打破你的投資計劃。

前提五:

到廟里拜拜菩薩。祈求自己身體 健康 ,家人平安!

4. 有沒有人不工作靠投資基金生活的

第一、當然有啊,靠基金活著的人應該很多的吧。只要你有足夠的資本,完全就可以靠著基金生活啊,自己沒事投資投資基金,基金沒事分點紅,完全可以正常生活了,完全可以實現人生躺賺啊。

第二、對於普通人來說,最難的還是原始資本的積笑攔正累吧,怎麼才能快速存到十萬,百萬,這才是大的問題,僅僅靠工資還是很難的,我爸媽一輩子種地,打工也沒存到100萬,一半的目標都沒有,這還是兩個人身體比較好的情況下,一切比較順利,無病無災,都很難積累到原始資本,當然也與他們不會投資有關系,每年存的錢都是放在銀行里存定期。

第三、就我自己來說,目前也是堅持基金定投,逐漸積攢份額,等著以後靠著基金分紅生活,就當做養老基金存著,就當著定期存款存著,除非真的有很大的牛市,一般都不會賣繼續定投,堅定持有,逐漸的積攢原始資本,當然以我的工資,十碰悔年後不知道能不能實現靠基金過基本生活。不過也許行情好,5年就可以了。

第四、靠投資基金生活最重要的是原始資本的積累,也就是說你手中有多少錢,決定了你能不能靠衡鬧投資基金生活,如果你的錢太少了,還是努力工作,好好掙錢吧。如果恰巧遇上了徵收,拆遷基本也就可以靠著投資基金生活了。

5. 有沒有人不工作靠投資基金生活的

肯定有的,但是你的本金得足夠多,我看到過有報道一對夫妻,通過前期的工作理財,積累了650萬,而後就每年提取不超過4%,約26萬,達到他們財富自由的標准,去周遊世界了,而這些本金也投入到基金組合中繼續為他們賺錢,錢生錢,其實主要是如何達到這個本金的問題,長期投資基金,掌握正確的方法,每年達到10%左右的收益還是可行性比較高的,我也是再數纖向這方面努力,通過基金等副業的收入逐漸取代目前的單一的收入方式,當你不再單單靠工作賺錢時,你其實已經向成功邁出了一大步[靈光一閃]

工作還是要有的,目前靠指數基金定投,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資金,可以做到年化10%-15%左右,雖然沒有股票來的快,但是比較穩妥,風險控製得比較好

肯定有,但並不是我,反正我是邊工作邊買基金,我是去年才接觸到基金的,然後才開始做定投的,從去年到現在連續投了二萬多進去,一共買了12個基金,截止到周五前,盈利是1400多,感覺還好吧,准備長期持一倆年,看看收益怎麼樣[呲牙]

七位數以上的資金買基金,長期來看,所賺的利潤是工資遠遠不能比的。

有啊,我就是,不過基金只適用於日常消費,還有點其他收入。

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了,手裡沒技術,腦子也沒想法,幹活就是個普工的命,創業大概率還要虧,不如安安穩穩的躺平吃息。

沒見過,都有正仔畢激經工作,職業炒股的人也不多,都需要本金的。

12萬投基金,4年不上班念襪,目前只有8萬。。。。。

目前中年失業,去年年底接觸基金後,目前盈利一萬五左右,再加點房租收入,暫時能養活自己。出去找工作幾乎都是35歲以下,能接受40的普通崗位基本需要倒深夜班,工作了十五年真不想再去拿命換錢了,創業又沒經驗腦子也不靈活,怕虧的血本無歸。買了基金後發現行情好的時候賺錢效應還是比較好的,賺點零花錢解決溫飽沒問題。

肯定是有的,但是應該也很少,而且也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摸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可能一開始就通過投資基金不工作,剛開始積累經驗然後慢慢靠投資基金生活

6. 不工作,以炒股為生可行嗎

不工作,以炒股為生是不可行的,本身自己沒有經濟基礎,另外就是股市沒有想到穩賺不賠

7. 你身邊有不上班靠期貨,股票,基金來維持生活的嗎

期貨交易普通人還是遠離吧,聽說過好的炒期貨爆倉跳樓的。靠股票基金維持生活需要很高的本金,沒80 100萬很難維持日常開銷。

普通人買基金和股票,長線持有可能會慢慢變富,至少能錦上添花,獲得年化10%左右的收益。

以前我一表哥就是炒股票的,不上班專業炒股票。 2007年把股票賣了一半,在深圳買了兩套房子,然後繼續炒股票。到了2008年年中賣了一套房子繼續炒股票,這時候還堅持到了2010年。 2010年決定回老家,然後深圳這房子租給了他親妹妹住。 到了2012年估計實在坐不住,手上又沒錢,就想到把深圳這套房子賣掉,直接賣給他妹妹了,然後在老家投了一個沙場,合夥投的,不到一年全虧完。聽說當時沙場是賺錢的,全是他自己賭掉了,然後把股份轉讓繼續賭。 之後又搬到鄉下去了,表嫂也不說離婚反正讓他反省,也和表哥分開住了,搬到她女兒家住了,表哥一個人在鄉下住。這樣維持了一年多。後面估計表哥想通了,又回到我們縣城去她女兒那裡把老婆接回去,慢慢的又在縣城開了個小批發部,一直到現在。

我一個朋友十年前做生意,現在每天在家做股票、期貨、基金為職業,每天交易時間盯盤,閉市之後散步、下棋、喝茶。2019年以前背個筆記本電腦常年出門 旅遊 。普通人以資本市場為生比較難。

他早年做生意積累下了資產,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他每年的收益30%左右。他說:"期貨主要做玉米,玉米用資金相對少十萬元就可以,三分之一做投資剩下的做備用金,波動不劇烈,每年做一、二輪。銅用資金大波動劇烈,不好把控。"

今年六月份,美國通過金融交易系統檢測到一個資本市場上的大牛人!美國金融交易系統檢測到香港資本市場上有一個人資產達到1500多億美元,超過了現在世界首富。這人入市2000元,資產翻了二百萬倍以上;資本市場對個資料保密,這人名字美國也不知道,美國只是知道這人的交易代碼!

資本市場因人而已,適應自己的就是最好。

有!五年前認識一個朋友,他從30歲開始便辭去國企的穩定工作,開始一個人在家專門炒股。當然他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用自己的錢炒股。他是幫別人炒,涉及國內A股市場以及美國的期貨市場。他有一套自己研究出來的方法,據說理論基礎為易經。這么多年下來,雖沒有大富大貴,但也過得平順。日常生活開銷應該能滿足。

有一個,就一個,衣食住行都是股市帶來的,沒有賺到大錢,但是吃喝不愁,也是不喜歡工作上的爾虞我詐,所以選擇與股為伴。不管股市如何漲跌,在他臉上都看不到半點情緒,就算15年那次股災,他也跟沒事兒人一樣,那段時間他說他不敢看股市,只看電視,炒股的前提也許是得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吧!

沒有大資金放在銀行吃利息,,還是老老實實搬磚才實在

有這樣的人,但前提是他們的資產僅靠銀行存款利息已經可以維持正常生活水平。而他們做這些的倉位並不高

期貨就別去碰了,碰的人基本都是傾家盪產的!你沒有這個本錢,就不要去碰這些東西!股票,基金倒是很多人買,但是,也需要其他收入,單單靠股票基金的人,我周圍沒有什麼人!

我試了一下,目前還不行,因為股票這個東西你做不到穩定收益的話,維持生活有點不靠譜。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