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機構持股與股票收益率實證研究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機構持股與股票收益率實證研究

發布時間: 2023-08-22 02:03:47

① 淺析股權價值和期望收益率的實證分析

大多人對個股期權出資都是相當感興趣,因而在市場上呈現了不少對於期權出資的技巧,這也讓出資者們目不暇接。相同的有很多人對期權品種之間的不同點及效果有需求,下面筆者就來為咱們共享對股權價值和期望收益率的實證剖析!


股權價值和期權收益率


在出資過程中,咱們會遇到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期權價格不是實在概率下的期望收益?為什麼要用風險中性測度?下面舉例和咱們回答:


假定無分紅股票S價格是1,那麼其股價上漲到2或下跌到0.5的機率就會有一半。假定無風險利率是0,那麼其期望收益便是0.5.之所以會用風險中性測度是由於,風險中性測度並不是咱們所了解的出資者風險是中性的,而是在風險中性測度中,出資者能夠用期望收益方法來定價期權。

從上文中,咱們了解了用風險中性測度定價的原因,那是不是就能夠了解為不論股價上漲(下降)的概率怎樣都對期權價格沒有影響呢?下面咱們持續來學習。


咱們先假定市場可買賣財物是債券、股票,那麼咱們就能夠買入2/3份股票,賣出1/3債券,經過核算咱們能夠發現到最後的所得收益是相同的,這和股票價格上升、下降概率沒有聯系。那有出資者就會這樣以為:已然能夠經過構建仿製組合來仿製期權終究收益,那麼期權價格就應該是構建這一財物組合的本錢。但假定期權價格和仿製組合價格不相同,就會存在arbitrage,因而期權價格和股票期望收益無關,只和當下財物有關。


因而,期權終究收益是能夠經過構建動態財物組合仿製,期權價格就等於構建該財物組合的本錢,它只和財物當時價格有關,咱們能夠說股票期望收益對定價並沒有多大影響。但不能否定期望收益和期權價格之間的聯系,由於它對股價有影響,進而對期權價格也會有所影響。

② 機構持股比例高好還是低好

1.機構持股比例高好。
2.所謂的機構持倉是指機構投資者購買股票並持有。總的來說機構股比例高肯定更好,機構信息的高集中比散戶好,說明企業吸引機構投資者,資質好。之前介紹過金融機構體系可以學習。機構投資者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退休基金、投資信託公司、銀行,信用合作社、保險公司和其他由國家或組織設立的機構。機構投資者的性質不同於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方向、投資來源和投資目標上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不同。機構持股過多也不好。
1)如果一隻股票被一家機構持有80%左右,那肯定是不好的情況。2)如果是一兩個機構持有,很可能是噩夢,怎麼出去是個大問題,散戶很難盈利。
3)如果很多機構同時持有80%以上,很可能是一潭死水,沒人願意抬,大家都想當轎子,但通常這樣的股票是抗漲抗跌的。所以持股比例高於一定水平,不是特別好。不可能想像越多越好。如果是小盤股,只要達到30%-40%,主控板就可以拉這個股。如果是大市場比例相對較高。至少50%-60%的主控板可以拉這個股。
拓展資料:
那麼機構持股比例最好最合適是多少呢?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流通股的話最好;第二,如果是非流通股,少一點最好,沒有解禁壓力。如果是大股東持股,相對少一些最好,有利於重組或者沒有減持要求如果是機構或基金持有的股份,那麼相對更多是最好的,可以消除根本性的擔憂。一般來說,非大股東前十的流通股可以佔到10%到20%,足夠了。機構持有的股份數量有所延遲。一般來說,你能看到持股情況的時間是在報告發布的時候,所以你應該根據成交的金額和盤面的股價趨勢來判斷,以免誤判。

③ 股票收益率是什麼怎麼算

股票收益率股票收益率指投資於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總額與原始投資額的比率。股票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是因為購買股票所帶來的收益。股票的絕對收益率就是股息,相對收益就是股票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
其中:收益額=收回投資額+全部股利-(原始投資額+全部傭金+稅款)當股票未出賣時,收益額即為股利。
衡量股票投資收益水平的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1.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又稱獲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形式派發的股息或紅利與股票市場價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該收益率可用於計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可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收入與買賣差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股票沒有到期日,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短則幾天,長則數年,持有期收益率就是反映投資者在一定的持有期內的全部股利收入和資本利得占投資本金的比重。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但如果要將它與債券收益率、銀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作比較,須注意時間的可比性,即要將持有期收益率轉化為年率。
3.持有期回收率
持有期回收率是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現金股利收入與股票賣出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該指標主要反映投資回收情況,如果投資者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或是操作不當,均有可能出現股票賣出價低於買入價,甚至出現持有期收益率為負值的情況,此時,持有期回收率可作為持有期收益率的補充指標,計算投資本金的回收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4.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在該股份公司發放股票股利或進行股票分割(即拆股)的情況下,股票的市場的市場價格和投資者持股數量都會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在拆股後對股票價格和股票數量作相應調整,以計算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

④ 怎樣查找個股中的機構情況

1、打開金融終端,選擇股票-專題統計-常用-機構研究。

2、點擊機構持股匯總(按機構),即可查看機構持股明細。

3、點擊機構持股匯總(按品種),報告期和機構類型可選,即可查看個股的機構持有明細。

(4)機構持股與股票收益率實證研究擴展閱讀:

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

(1)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

(2)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

(3)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

⑤ 請問如何評價股東結構

現在這方面的大多數實證研究,是將專業金融投資機構持股比例、持股期限等與公司的若干業績指標進行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分析,如此實證研究得到的結論大多是,投資機構對公司的持股比例越高,持股期限越長,公司業績就越好,業績增長就越快,公司價值也越高。於是接下來的推斷是,投資機構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問題在於,相關性分析雖然可以度量經濟變數之間的相關程度,但有時無法揭示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相關程度高的變數之間也未必一定存在因果關系。譬如,可以認為投資機構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促進了公司業績的提升,也可以認為是上市公司本來存在的良好業績吸引了投資機構的大比例持股。而上市公司的良好業績可能是來源於公司的行業屬性等因素,與公司治理水平並無大的關聯。
也許有人會說,機構買入並大比例持股時,公司的業績一般,機構成為大股東後,公司的業績獲得了明顯改善和提升,這不就說明了機構作為大股東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業績嗎?但實證分析本身在這里卻無法排除如下情況:機構通過調研,預期一兩年後公司業績會有大幅度提升,於是大量買入和持有該公司股票。這充其量只能說明機構調研和業績預判的高質量,卻無法說明機構一定是高效參與了公司治理並幫助提高了公司業績。
還有些實證研究論證了投資機構對公司的持股比例與公司價值之間存在正相關性,而公司價值以托賓的Q值來代表。托賓的Q值是投資學和財務管理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常具體表示為企業的股票總市值與企業的總資產之比。顯而易見,在一般的市場條件下,如果機構買入和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多,這家公司的股價會上行,總市值會增加,即托賓的Q值肯定會上升。但如果依據這種所謂的正相關性,去判斷機構持股比例的增加提升了公司價值,也即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業績則未免太牽強了。這相當於說,如果機構炒作某股票使得它的價格上漲,則意味著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這實際上是對托賓的Q值的誤用。美國經濟學家托賓當初提出Q值的用意在於,利用它說明企業的融資成本以及股價運行與投資需求的關系,並非說明公司治理水平。
對於機構成為大股東與公司治理、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在國內外學術界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中存在兩種相反的判斷和結論。一些研究認為,專業金融投資機構更善於獲得並分析公司信息,利用「用手投票」的機制更有效地減少和阻止公司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但另一些研究則認為,專業金融投資機構越來越傾向於追求股票交易市場上的短期差價收益,對上市公司的中長期發展並沒有多少興趣。一旦發現某公司不適合作為投資對象,它們寧願選擇「用腳投票」,棄股而去,而不願幫助公司去克服困難。許多管理龐大資金的專業金融投資機構其實人員並不多,他們也沒有精力和相應的專業知識去認真地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管理中去,而更願意在眾多不同的公司間作調研、比較,甚至更願意在包括金融衍生品的眾多投資對象上作資產的組合配置。許多專業金融投資機構只是不管事的大股東,連董事會都不謀求進入。
如果說投資機構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對公司治理和公司業績沒有任何積極作用,恐怕也不客觀。但如果說有普遍性的、明顯的積極效應,恐怕也言過其實,起碼目前持這種結論的大多數實證研究還不能令人信服。我國目前許多投資機構與上市公司的普遍性的短期戀愛現象,也反映了他們並未認真參與公司治理。
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我們可能還應該藉助於調查法、訪談法和案例剖析法等以彌補實證研究的不足。如果投資機構並未真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業績,我們恐怕還需要改善投資機構本身的治理結構,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實業公司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葉德磊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