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股境內分拆上市的政策通道終於打開!哪些公司符合七大分拆上市條件
終於,A股境內分拆上市的政策通道打開了!
8月23日下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簡稱《若干規定》)並公開徵求意見,為A股境內分拆上市明確了標准和流程,開出七大分拆上市條件。而且,為更好讓科技創新企業和資本市場對接,這套規則並非僅為分拆到科創板上市鋪路,而是適用於所有境內分拆上市。
不過,根據記者初步測算,按照分拆上市劃出的硬指標,再結合上市公司治理情況、風險事項等因素,同時符合分拆條件、分拆所屬子公司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上市公司不到百家,佔A股市場公司家數2%至3%。
「近期市場關於分拆期待值很高,但其實真正符合條件的並不多,尤其監管明確表達了對炒作分拆概念、忽悠式分拆從嚴監管的態度,投資者需要理性看待,認真辨別。」有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助力創新填補制度空白
《若干規定》明確指出,其規定的「分拆」指的是上市公司將部分業務或資產,以其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子公司的形式,在境內證券市場IPO或者重組上市。《若干規定》正式填補了境內分拆上市的制度空白。
「盡管在實踐中已有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境外上市、境外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A股上市,但是從未有過真正的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雖然此前有過上市公司「孵化」子公司A股上市的先例,但前提都是犧牲控制權,將子公司變為參股公司。如申請科創板上市的特寶生物,原為通化東寶所控制,但上市公司在子公司改制前夕放棄了控制權。
境內分拆最近的一次政策松動還是在2010年,當時監管層曾探討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創業板上市,但亦只是停留在業界傳言層面並未有明確政策發布。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監管對境內分拆一直沒有放開政策,可能基於多重考慮。例如,早期IPO排隊企業多,再增加供給並無必要。
又如,允許「大A套小A」,兩家公司的公眾股東利益如何平衡?是否存在過度證券化?監管是否有足夠手段應對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同業不當競爭、關聯交易或者占資行為?
另外,在當時「以殼為貴」的炒作氛圍下,鼓勵分拆是否會催化更強烈的養殼造殼意願?
因此,當今年1月30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並明確「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時,暌違市場長達9年的分拆二字重現,市場的盼望是熱切的。
「因為讓科技創新企業同資本市場對接的任務更為緊要迫切。」有分析人士指出。
該人士表示,近年來,上市公司加速轉型,其孵化培育新業務的動機強烈。一些擁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的公司可能需要上市公司持續或大量地資金投入,可能會降低母公司經營績效。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這部分業務分拆出來,子公司得以拓寬融資渠道,而母公司股東也可獲得更大回報。
此外,分拆上市還能夠賦予子公司的管理者成為新上市公司的股東機會,更好激發其創造力和主觀性。退出渠道的多元化也會激發PE/VC等創投機構的投資熱情,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型企業。
因此,試點並未僅限於「分拆至科創板上市」,而是打通了A股分拆至全板塊上市的關節並且做好銜接安排,這體現了政策對科技創新的高度支持和包容。
根據規定,分拆之後的企業的路徑其實同目前IPO流程完全相同。例如,分拆後選擇IPO的,應遵循發行上市、保薦、承銷等一系列相關規定;如果選擇重組上市,則需要遵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資產重組等相關規定。
「種子選手」僅2%至3%
冰封多年的分拆即將「解凍」,早有上市公司聞風而動。前期已有約10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明確了所屬子公司考慮「分拆上市」。
這些公司或為PE孵化類公司,或為多產業平台,也有母子公司從事相似業務的一類。
但是,對比明確公布的分拆條件可見,真正能夠「躍龍門」的還是極少數,無論是業績硬實力還是獨立性、規范運作等軟實力,既要符合分拆條件,又要滿足A股發行上市條件的企業並不多,並不是想拆就拆。
財務硬指標方面,上市公司需要滿足「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凈利潤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累計不低於10億元」要求。
同時,分拆出的業務凈利潤、凈資產比重也有限制,簡言之,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凈利潤不得超過上市公司合並報表凈利潤的50%;同時,擬分拆所屬子公司凈資產不得超過合並報表凈資產的30%。
存在風險違規事項的公司顯然是「此路不通」。《若干規定》要求上市公司不存在資金、資產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佔用的情形,或其他損害公司利益的重大關聯交易。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最近36個月內未受到過證監會的行政處罰。
為了防止過度證券化,《若干規定》要求上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內發行股份及募集資金投向的業務和資產,最近3個會計年度內通過重大資產重組購買的業務和資產,不得作為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主要業務和資產。上市公司不得分拆金融業務的子公司上市。
根據記者初步測算,在滿足硬性財務條件基礎上(以公司年報披露的重要子公司為范圍),若剔除母子公司業務重合的公司,金融類公司等,兩市真正符合分拆上市條件的上市公司百家左右,占上市公司整體比重2%至3%,對應所屬上市公司數量不到200家。
除了以上這些硬指標,還有一些「軟實力」指標也會被重點考量。條件的第七條對信息路披露劃出重點:需要充分說明分拆有利於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擬分拆所屬子公司在獨立性方面不存在其他嚴重缺陷等等。
此外,為了防止利益輸送,《若干規定》還要求,上市公司及擬分拆所屬子公司董事、高管及其關聯人員持有的所屬子公司股份不得超過其分拆前總股本的10%。
嚴防炒殼阻斷套利
除了用門檻高杜絕炒作式分拆,《若干規定》還通過嚴格信息披露、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等方式,構建起了分拆上市的基本運行程序和框架。
例如,在程序性方面,為保障股東權益,要求上市公司參照重大資產重組相關規定披露相關信息、提示風險。嚴格執行股東大會表決程序,需同時滿足兩個「2/3」:出席會議的全部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出席會議的全部中小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而且,監管明確表態,分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披違規、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忽悠式」分拆、借分拆概念炒作等行為將會加大打擊力度。
證監會亦明確,將和證券交易所高度重視市場關切問題,抓住分拆行為的信息披露、分拆後發行上市或重組上市申請、分拆後母子公司日常監管三個環節,加強對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的監管,嚴防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輸送利益或調節利潤,損害中小股東權益。
「監管對分拆的鼓勵和約束,傳遞的話語很清晰。分拆並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分拆是不是更有利於公司發展,是不是能夠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② 目前中國股市有主板上市公司1拆多的呢
自2021年2月首隻「A拆A」上市股誕生以來,至2022年3季度末,當前A股市場已有18隻分拆上市股,其中今年通過「A拆A」上市的有9隻。從當前發布「A拆A」計劃的上市公司來看,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多聚焦於計算機、電子、生物醫葯、機械設備等熱門賽道,科創板、創業板以及北交所成為A股公司分拆上市的主要目的地。
以Wind分拆上市指數為例,該指數成份股覆蓋了歷史上曾公告過擬分拆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截至10月19日,該指數共有103隻成份股,對應103家A股上市公司,上述A股上市公司有意分拆112家子公司上市。
其中,部分企業正在籌劃或已完成了分拆兩家及以上的子公司分拆,如中集集團先後分拆了中集車輛、中集安瑞科,還將分拆中集天達、中集安瑞環科、中集世聯達等;大族激光在成功分拆大族數控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後,還計劃分拆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大族光電;海康威視則分別計劃分拆旗下螢石網路至科創板上市,分拆旗下海康機器人至創業板上市。
③ 捷氫科技股票代碼
捷氫科技公司尚未進行股份制改造,沒有自身的股票代碼。
1、捷氫科技的全稱為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6月,上汽集團(SH:600104)上市前分拆了子公司捷氫科技科創板。分拆完成後,上汽集團仍將維持對捷氫科技的控股權。公司注冊資本為73714.2857萬元,法定代表人祖似傑,上汽集團為其間接股東。
2、捷氫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的企業,其核心團隊來自「燃料電池+量產汽車」等專業背景,具有資深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整車開發及應用經驗。
3、捷氫科技推出了全球領先的捷氫啟源M4H燃料電池電堆,完全自主設計開發,44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100%。搭載M4H電堆的捷氫啟源系列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功率、電堆功率密度、系統功率等核心技術指標,對標以豐田為代表的全球頂尖水平。
4、捷氫科技方面宣稱,其堅持自主研發,以自有核心技術為基礎,目前已具備大功率氫燃料電池電堆與系統設計開發和量產能力及氫燃料電池整車適配開發能力,並積極推動關鍵部件的國產化和產業化。不僅如此,捷氫科技曾先後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以及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高新技術領域項目等氫燃料電池領域重大專項課題等。
拓展資料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股票代碼除了區分各種股票,也有其潛在的意義,比如600***是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碼,6006**是最早上市的股票,一個公司的股票代碼跟車牌號差不多,能夠顯示出這個公司的實力以及知名度,比如000088鹽田港,000888峨眉山。
④ 什麼是分拆上市概念
分拆上市的消息又出現了,與消息同時出現的,自然是有上市公司進行了分拆上市了。不過這也不會造成這類的概念股漲停,那麼分拆上市概念股漲停是怎麼回事?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股票漲停走勢吧。
證監會在今年一月末出台的《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中,在完善基礎制度環節上明確的提及到:達到了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進行分拆出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分拆上市有廣義和狹義兩者之分。廣義上的分拆是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的公司將部分業務從母公司獨立出來進行單獨的上市。而狹義上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的公司將其中部分的業務或者某個子公司獨立出來,再另行公開招股上市。在分拆上市之後,原本的母公司股東雖然在持股比例以及絕對持股數量上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依然可以按照持股的比例享有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分成,最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如果成功的話,母公司也將能獲得超額的投資收益。
當前A股上市公司的群體中,已經有眾多家公司將旗下的子公司分拆到了新三板掛牌的案例,同時將子公司分拆到境外進行上市的案例也已日趨於常見了。但是將旗下的子公司分拆到了A股上市的情況近年來可以說則少之又少了。
上市公司在分拆上市的時候,在A股止步不前的原因其實有多種因素才造成的。核心問題還是在於上市資源的稀缺性。在當前發行的體制下,一家公司通過了IPO上市之後便達到了融資發展的目的了,而如果再將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話,就相當於多擁有了一個資本平台,在以前IPO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甚至是產業資本進行了高價買殼上市的背景之下,如果A股放開分拆上市的話,必然會引發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藉此再造殼資源的質疑,同時也與監管的理念相違。
科創板是分拆上市的最主要的試驗田之一了。科創板主要是服務符合國家戰略、市場認可度高以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戰略性的新興產業。
小編注意到,包括遼寧成大、中國寶安等多家的A股上市公司此前均有將旗下的優質子公司運作到新三板掛牌的經歷,那麼未來如果相關上市公司會否將子公司在科創板進行分拆上市的情況值得關注。
但市場人士同時也提醒,盡管一些上市公司表達了他們對於分拆上市的參與意願以及熱情,但鑒於目前具體的分拆上市細則還未出台,一些上市公司是否符合分拆上市的條件和標准還是個未知數,股票投資者想要藉此投機炒作的話還不到時候。
分拆上市概念股的漲停自然是因為政策的原因,不過這其中的股票風險投資者是不能夠忽視的,總之,想要在股市中獲取利潤,就需要耐心等到時機成熟,切記不可盲目操作。
⑤ 資本:上汽將分拆捷氫科技至科創板上市
易車訊 日前,上汽集團發布公告,將分拆所屬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公告中稱這將有助於捷氫科技加快吸引和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為捷氫科技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捷氫科技將在上交所批准及中國證監會注冊後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發行,具體發行日期由捷氫科技股東大會授權捷氫科技董事會於上交所批准及中國證監會注冊後予以確定。
⑥ 在股票中,科創板概念股票有哪些
在現階段的A股市場中,科創板相關的股票越來越多。畢竟,科創板開板之後,越來越多的硬核科技類企業,就選擇借道科創板上市,滿足自身的融資、發展需要。現階段,國內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341家。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端製造、生物醫葯、新型材料等領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把這些公司的名單做一下羅列。
總體而言,國內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會不停增加,它們將成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一個強大動力。
⑦ 中國鐵建分拆上市的話,對股民有什麼影響
影響不大,因為持有的股民依然是可以得到相應股份的,但是,整體的股份依然是看個人的持倉手數。實際上,大概自今年7月中國通號成為首家登陸科創板的大型央企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央企進入科創板,眾所周知,隨著國企混改進入加速落地期,科創板將提供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高成長性,創新型的國有科技型企業,也就是說,可能會創造出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在國企混改過程中,一些高成長性和創新型企業可以積極利用資本市場,中國鐵建之所以選擇分拆上市,是為了滿足科創板對IPO公司的基本要求,中鐵建整體資產明顯不符合科創板要求,中鐵建科技含量被拆分,鐵建重工技術含量高,技術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完全可以滿足科創板對IPO公司的基本要求。
以上的內容今天就分析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