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百盛集團股票實情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百盛集團股票實情

發布時間: 2023-06-16 09:56:08

1. 百勝中國是什麼企業做什麼的

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餐飲公司,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創新的餐飲先鋒。

從事餐飲、食品加工業、農業投資和畜牧業的投資。受所投資企業及百勝全球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的被特許人的書面委託(經董事會一致通過),向公司所投資企業及百勝全球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的被特許人提供相關服務。

以代理、經銷或設立出口采購中心的方式出口不涉及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國內商品。購買所投資企業及百勝全球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的被特許人生產的產品進行系統集成後在國內外銷售,

如所投資企業及百勝全球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的被特許人生產的產品不能完全滿足系統集成需要,可在國內外采購價值不超過系統集成所需全部產品價值的50%的系統集成配套產品。

在中國境內設立科研開發中心或部門,從事新產品及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轉讓其研究開發成果,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

為公司投資者提供咨詢服務,為關聯公司提供與其投資有關的市場信息、投資政策等咨詢服務。

(1)百盛集團股票實情擴展閱讀:

百勝中國從Yum! Brand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YUM)分拆出來之後,於2016年11月1日獨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YUMC。

百勝中國在中國市場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三個品牌的獨家運營和授權經營權,並完全擁有東方既白、小肥羊和COFFii & JOY連鎖餐廳品牌。

在包括風靡全球的肯德基原味炸雞等產品的基礎上,百勝中國還不斷開發符合當地口味的產品,從而建立起強有力的顧客忠誠度。每一個品牌都有其專屬產品,很多都是中國本土創新。

同時百盛中國也研發出眾多獨有產品與調味產品,為消費者提供美味便捷並且高品質的食物。通過在中國多年的發展與積累,百盛中國已擁有深厚的消費者知識與忠誠度,各品牌的產品也已成功融入流行文化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2. 為什麼麥當勞和肯德基同為快餐行業的佼佼者,兩者的市值卻天差地遠

說麥當勞的市值比肯德基高這個並不是一個准確的說法。因為麥當勞是以整個麥當勞為主體上市的,而肯德基並不是上市公司,肯德基只不過是上市公司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的一個品牌而已,所以應該說麥當勞的市值比百勝餐飲集團市值高出很多比較准確。

目前麥當勞的股價大概是204美元,總市值大概是1560億美元

百勝餐飲的股價只有110美元左右,總市值只有35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麥當勞的股價是百勝餐飲的兩倍左右,市值是百勝餐飲的4.5倍左右。

至於麥當勞市值比百盛餐飲集團市值高,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不論是從規模還是從利潤來看,麥當勞都要比肯德基更具有優勢。

事實上從市盈率來看,麥當勞跟百勝餐飲的市盈率差不多,麥當勞的市盈率是27.6左右,而百勝餐飲的市盈率大概是25.5%,兩者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由此可以看出市場對於兩者的估值邏輯是差不多的。

而麥當勞的總市值之所以比百勝高出很多,因為他的規模比百勝餐飲要高出很多,我們可以通過簡單對比一些數據看出來。

1、門店數量,截止目前,麥當勞在全球的門店數量超過35,000家,肯德基的全球門店數量只有18,000家左右。

2、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 2018麥當勞210.25億美元,凈利潤59.23億美元; 百勝營業收入56.88億美元,凈利潤15.42億美元。相當於麥當勞的營業收入是百勝餐飲的3.7倍左右,凈利潤是百勝餐飲的了3.85倍左右。

3、肯德基中國業務是獨立運營的。無論是對於麥當勞,還是對於肯德基來說,中國都是他們最重要的市場。

但從2016年開始,百勝中國從Yum! Brands分拆出來之後,並於2016年11月1日獨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在中國市場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三個品牌的獨家運營和授權經營權,並完全擁有東方既白和小肥羊連鎖餐廳。

而根據百勝中國2018年的年報數據顯示,百勝中國2018年營收達到84.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60億;凈利潤7.08億美元。這意味著百勝中國比整個百勝集團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營業額都要高出很多,這對於百勝餐飲集團總體的營業收入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目前不論是從營業收入還是利潤規模上來看,百勝餐飲跟麥當勞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市值有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不論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他們基本上都是採用直營及加盟的模式。但麥當勞在加盟模式發展上明顯要比肯德基做得更好。目前麥當勞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源是靠租金,而且加盟店已經成為了麥當勞最主要的收益來源。

對於麥當勞來說,加盟店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麥當勞只提供品牌以及培訓支持,然後麥當勞會自己選好地址再招商。麥當勞在選址方面是非常毒辣的,他們的眼光會放得非常長遠,一般他們都會跟業主鑒定二三十年的合同,這樣通過招商加盟之後,他們可以從中賺取很可觀的租金差價。此外加盟商每年都必須向麥當勞繳納一定的授權費,授權費一般是營業額的4.5%左右,所以麥當勞每年都可以從這些加盟店當中,賺取非常可觀的利潤。

比如2016年,麥當勞整體收入是246億美金,其中直營店153億美金,加盟店是93億美金,在這93億美金加盟店營業額當中,其中租金61億美金,授權費是31億,剩下的1%是保證金。 另外在麥當勞2016年直營店營業利潤只有26億美金左右,而加盟店是利潤達到了76億美金左,相當於麥當勞大概3/4的利潤都是來自加盟店。

也正因為如此,麥當勞每年的營業收入以及利潤都是非常可觀的,而且每股收益要比百勝餐飲高出很多。

比如2019年第一季度,百勝餐飲每股的收益大概是0.85美元,而麥當勞每股的收益達到了1.74美元,相當於麥當勞每股的收益是肯德基的兩倍左右。

綜合各種因素之後,目前麥當勞比肯德基更具有優勢,所以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因此股價比百勝高,市值也遠遠高於百勝餐飲是在情理之中的。

麥當勞(股票代碼MCD),周五的收盤價為204.26美元,公司總股本7.64億股,總市值1559.64億。麥當勞在2018年全球收入210.25億元,凈利潤59.24億美元。

肯德基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股票代碼YUM),周五收盤110.27美元,總股本3.06億,總市值337.40億元。2018年總收入56.88億元,凈利潤15.42億元。

所以,數據能說明一切,無論是在開店數量,全球覆蓋區域,營業總收入,經營凈利潤,麥當勞都大幅度領先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何況百勝餐飲還有必勝客、塔可鍾等其他品牌。所以,麥當勞市值是肯德基的幾倍,也不足為奇了。

在中國,肯德基是最先進入的洋快餐品牌,目前在中國經營6000家餐廳,而麥當勞目前在中國只有2500家餐廳,兩者在中國業務上相差還是挺大的。

最後說一下,現在的麥當勞中國賣給了中信集團控股,肯德基中國的部分股權則賣給了「馬雲爸爸」。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把目光從宏觀資本市場聚焦到日常經營中來

2016年麥當勞營業額和利潤達到254.13億和45.29億美元,位列2016年世界500強420名,而肯德基沒能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火遍全球的兩大快餐巨頭總是開在一起,為啥麥當勞比肯德基更加賺錢呢?下面來 探索 其中的一些奧秘。

1. 售賣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很多人看來,麥當勞和肯德基是 美食 快餐,是垃圾食品,是不 健康 的,尤其是在中國。然而麥當勞售賣的不僅是快餐食品,薯條、漢堡、炸雞,更是一種美式生活方式,讓產品變得更有價值和內涵,也讓更多消費者樂意為這份歡樂、有趣、便捷、輕松的氛圍和文化買單,而肯德基卻沒有鮮明提出這一點。

2. 爆款做到極致

麥當勞的代表薯條、漢堡,選擇更多,喜愛更多,銷售更多。薯條分為大中小規格,搭配番茄醬換個包裝,變成升級後的爆款,讓消費者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麥當勞有11種口味的漢堡,漢堡客單價從7.5元到21元不等,買漢堡的消費者通常會購買飲品,也能帶動其他單品銷售。

1962年麥當勞售出第10億個漢堡,1984年,賣出500億個漢堡,2002年賣出1000億個漢堡,漢堡的銷售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而肯德基的代表炸雞,僅只有新奧爾良烤翅、香辣雞翅、吮指原味雞塊,脆皮雞四種選擇,比起麥當勞兩種爆款單品,十多種選擇來說可謂是弱了很多,炸雞的客單價只有11元和11.5元,爆款客單價低,選擇少,銷售額低自然比麥當勞低。

3. 讓消費者感受到實惠便捷的營銷

營銷方面,麥當勞做得比肯德基好,麥當勞多次針對單品開展營銷活動,如薯條買一送一,這比直接打五折更好,一個人吃不了兩份薯條,肯定會叫上朋友,相當於消費者免費給麥當勞做了廣告,變成了兩個人或多個人的消費,消費者一般不會光買份薯條,還會點份飲料,或漢堡、炸雞等,無形中比直接五折帶動的客流和消費額更大,針對漢堡推出了限時10元享受原價20元巨無霸漢堡,推出3元購原價8元派,10元購原價12元那麼大雞排等一系列優惠活動。

在套餐方面,豐富多樣,選擇更多,有麥趣雞盒、三人套餐、五人套餐等套餐活動,牢牢鎖定了兩個人到多人的朋友、家庭等群體消費。

在支付寶服務窗口內,麥當勞每周會有新營銷活動,免費領取麥滿分早餐,培養消費者到麥當勞吃早餐的習慣,送甜品折扣券、單品優惠活動,優惠套餐等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常來消費。

推出的17元的漢堡、搭配飲料,雞排飯搭配飲料的正餐套餐營銷活動,培養消費者來麥當勞吃中飯晚餐的習慣,減少了消費者面對眾多 美食 的復雜和猶豫選擇,給消費者一個簡單便捷的選擇。

麥當勞真正做到了給消費者實惠便捷的同時,培養了消費者美式生活飲食習慣,讓消費者愛上美美式生活方式,更讓消費者通過口碑帶動了更多的客流,帶動了客單價和營業額。

相比之下,肯德基針對爆款的營銷活動則相對較少,推出了29元包含薯條,雞塊,麥辣雞翅,魷魚等繽紛小食套餐,營銷活動更多針對全家桶,缺少單品的營銷活動。套餐也只有全家桶套餐可供選擇。

肯德基針對目標消費群體,選擇了年輕人喜愛的明星鹿晗作為代言人,在電視上投放了許多廣告,但在消費者真正的福利上,卻沒麥當勞做的到位。

4. 細節體現效益

在運營上,麥當勞從2015年推出了收銀和取餐分開的方式後,提高了點餐和取餐時間,食材准備人員能第一時間內得知點餐信息,之後面對取餐區高峰期巨大的排隊壓力,改為取號叫號的方式,消費者點餐後尋找空位置等待顯示屏幕叫號取餐,分解了取餐區排隊壓力,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消費者時間,提高了消費者滿意度。

而肯德基還是一直沿用,點餐後拿餐給消費者後,再給下一位消費者點餐取餐的方式,兩者在運營上帶來的細微差別,帶來不同的效益,麥當勞的單店接待消費者能力大幅度提高。相同水平下麥當勞單店營業額更高。

天長日久,從單店到區域再到大區,差距就慢慢拉大,不覺間,兩者就已經在資本市場的眼中漸行漸遠了。

麥當勞的年收入50%來自地產出租40%來自品牌授權,10%來自餐廳運營,現如今麥當勞覆蓋了全球最豪華的商業地段。買賣熱門商鋪,收加盟店鋪高租金。全球36000家麥當勞店中直接擁有45%的土地,70%的店鋪,其它才是租賃。麥當勞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最繁華的黃金地段,擁有數萬塊地產。

麥當勞的房地產商業模式是50年代由其首席財務官哈里·索恩本創造的。1956年,他創建了麥當勞特許地產公司,目標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購買便宜的店鋪,並逐漸改進,最終形成了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概念。

肯德基和麥當勞的距離。可能就是差了這數萬塊地產吧。

肯德基在中國之所以比麥當勞更受歡迎,這跟二者的食材以及國民飢餓基因有直接的關系。肯德基一口直接咬在肉上面,感覺那叫個實在不虧。麥當勞多數是以肉餡形式出現,而「肉餡」這個玩意裡面能參合的東西,國人心中是最清楚了,可以說是玩剩下的東西。就算信譽再好,一口咬到肉也還是踏實。「出門別吃帶餡的」——這分明是被騙怕了。

因為你只看到了中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旗鼓相當。在美國肯德基純屬垃圾價格,門店數量連麥當勞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裝修差,品種少,格調低。

他們只是在中國做得差不多 在美國完全看不到肯德基好嗎

讓你吃一周肯德雞你會吃到吐,吃一周麥當勞還能吃的下,味道

麥當勞是地產公司。

提這問題的人估計沒去過海外

3. 中國百勝集團股票代碼

百勝餐飲集團,總部地點﹕美國,上市地點﹕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YUM。
股票代碼其實很容易理解,每串代碼也就意味著是一隻股票,比如說「平安銀行」,它的代碼是000001。
股票代碼和車牌號有相似之處,為了讓大家區分各種不同的股票,每個股票都有一個代碼,那是編制的唯一號。
就像每個車牌號前面都有「粵」「冀」「寧」等,不同板塊的股票,前面的數字都不一樣,有的是002xxx、有的是900xxx、有的是601xxx,下面就為大家解釋一下相關的具體內容。
解釋之前,先送給大家一波福利,點擊下方鏈接,免費領取10本炒股書籍,幫助你實現長久的股市盈利:股市入門必讀10本精選書一、股票代碼怎麼區分?
股票代碼有很多種,大家可以往下看,我為大家介紹幾種很常見的:
1、A股
A股是指人民幣普通股票,是由我國境內公司發行,供境內(不含港澳台)投資者交易的股市。
滬市A股的代碼開頭的數字不是600就是601,深市A股的開頭數字一般來說是000。
2、B股
B股是指人民幣特種股票,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投資者以美元或者港幣交易的股市。
滬市B股的代碼設置的開頭數字為900,深市B股是200打頭。
3、創業板
創業板和二板市場是一樣的,因為上市的門檻比較寬松,創業板,顧名思義主要是中小型和創業型公司,這類企業成立時間短、業績不突出,但是成長空間很大,那些嗅覺比較靈敏的股民就很適合購買。
創業板的代碼打頭數字為300。
除了這幾個常看見的板塊之外,還有一些帶字母的股票也是能夠經常見到的,比如XR、XD、*ST等等,那這些代碼又是什麼意思呢?
1、XR
它代表這類股票目前已被除權,這就意味著以後帶有XR的股票,在以後分紅的時候,將失去分紅的權利。
2、XD
這代表著具有XD代碼的股票是除息,意思就是取消了派息的權利。
3、*ST
簡單來說就是帶ST的這類股票都是連續三年虧損的公司,有退市風險的股票新手千萬不要看。
Ps:新手炒股的話,我還是建議選擇那些龍頭股,發展前景好、盈利穩定,和那些剛上市的公司相比,風險相對小一些。這里我也總結了各行業的龍頭股,點擊鏈接即可免費領取: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二、股票代碼怎麼查詢?
通過很多專業股票軟體和互聯網都是可以查詢到股票代碼的。
這里我再免費送大家9大炒股神器,不僅能輕松查詢股票代碼,還能幫助大家收集分析數據、了解行情,是我從使用過的幾十種工具中總結出來的,新手用了能少走很多彎路: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應答時間:2021-09-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4. 百盛是國企嗎

外企,是馬來西亞企業
在香港上市的

百盛百貨是金獅集團於1987年創立的,在近十年的時間里發展顯著,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HKEx: 3368)、[1] 馬來西亞吉隆坡證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PARKSON)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Parkson)[2] 上市交易。連鎖百貨商店遍設馬來西亞各主要城市,至今已開設了三十餘間購物中心以及精品專賣連鎖店,成為全馬百貨店最大、最成功的零售連鎖集團。2013年8月31石家莊百盛百貨日正式閉店,9月1日起終止經營。

5. 百勝中國的主要股東是

百勝中國的主要股東是春華資本和螞蟻集團。
1.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餐飲公司,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創新的餐飲先鋒。2016年11月1日,百勝中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掛牌上市(證券代碼:YUMC), 總部設在上海。百勝中國於2020年9月10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9987。
2.百勝中國是Yum! Brands在中國大陸的特許經營商,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三大品牌在中國大陸的獨家經營權。肯德基是中國領先的快餐品牌;必勝客是中國市場領先的休閑餐飲品牌;塔可貝爾是源自美國加州的連鎖餐飲品牌,提供創新美式墨西哥食品。百勝中國還獨家擁有小肥羊、東方既白、黃記煌和COFFii & JOY連鎖餐飲品牌。
拓展資料:
1.自從1987年第一家餐廳開業以來,截至2021年12月底,百勝中國在中國大陸的足跡遍布所有省市自治區,在1500多座城鎮經營著11788家餐廳,員工人數超過40萬。
2.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百勝中國不僅在店面數量,而且在品牌知名度、社交及數字媒體營銷和傳播、全國供應鏈管理、產品質量、以及創新方面都已經成為了一家中國領先的餐飲企業。百勝中國超過40萬的員工是公司發展的支柱,與此同時,在百勝積累了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全情投入的前線夥伴也正在續引領發展活力充沛、直面機遇、和充滿歡樂的企業文化。
3.2020年4月,百勝中國和義大利殿堂級家族經營咖啡品牌Lavazza宣布已組建合資公司,共同在中國運營Lavazza咖啡店。 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 Lavazza亞洲第一個咖啡旗艦店已經在上海開業。

6. 國美並購永樂產生的協同收益大概是多少

國美和永樂宣布合並。國美支付的總價為52.68億港元,其中:3.08股永樂換股為1股國美(與目前兩公司的股票價格比相當),國美還將為每股永樂股票支付0.1736港元的現金(合計約5億元港幣)。國美的此次出價較永樂市值高出了10%左右,並選擇溢價部分由現金來支付,這樣安排既能夠平衡永樂各方面股東的利益,又不至於稀釋國美現有股東的每股收益。

國美和永樂宣布合並,是家電連鎖並購的華麗序曲,標志著中國電器零售業的壟斷經營的開端,流通資本對於生產資本的控制力量迅速增強,並迅速成長為資源型(渠道資源)企業。合並後,黃光裕股權稀釋到51.2%,陳曉透過合並公司和管理層共同持有12.5%的股份,摩根斯丹利持有2.4%左右。經營網點方面,國美和永樂的網點重復度非常低,據從國美了解,新公司雙品牌策略,短期不會關任何品牌的門店。管理層穩定和企業文化融合成本方面,對國美永樂合並案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黃光裕先生通過陳曉先生持股和擔任CEO,使得二者利益得以總體一致,並有效減小了國美控制權過於集中的風險。但企業文化融合的進展是需要實踐來證明的,協同效應從目前來看並不是非常明顯,兩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管理風格的企業的合並,將會面臨很多變數。

將二者合並後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並按照合並的整合成本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按照較為審慎的假設,新國美的銷售規模也超過蘇寧兩倍。回顧BBY 與CC 的整合過程中資本市場的一些估值經驗,和二者的一些經營數據對比,目前仍然傾向於給國美更高的估值水平。從銷售規模,和規模以外最重要的兩項指標(同店銷售收入增長率、存貨周轉日)的比較來看,除了蘇寧的同店銷售收入增長率數據不能獲取,其餘指標國美無論在橫向對比還是縱向發展趨勢上,都表現出明顯的優勢。

看待這一並購案例,應當認可兩家公司戰略方向的正確性和合並後的顯著領先地位,但同時仍應當對該行業的競爭態勢持審慎態度。此次收購將對家電零售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打破原來的「三國演義」局面,形成更加明顯的「規模領先者」。該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門店數量過多,導致流通成本增大、單店銷售被攤薄,因此難以獲得好的擴張效率和利潤增長。但在「多頭」或「雙頭」競爭情況下,沒有人會停止門店擴張的步伐,因此只有最終形成較為明顯的「一頭獨大」態勢才有望真正進入門店壓縮清理階段,從而根本解決該行業所面臨的問題。為了最終達成「一頭獨大」的態勢,預計國美、永樂在整合挖潛的同時並不會停止擴張的腳步,其與蘇寧等其它公司的競爭會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甚至會更加激烈。

與歷史上發生的一些並購案例不同,目前兩公司的市盈率均處於低位(2006年17x左右)。同時,即便對該行業的競爭態勢仍難以在短期內緩和,即便整合過程中還可能會發生各種摩擦或不確定性,兩家公司基本面惡化的可能性已不大。因此,此次合並有可能帶來明顯的投資機會、值得市場廣泛關注。

情景分析顯示,在國美目前的價位下,新公司2006年預測市盈率區僅間為16.4x-19.6x,大幅低於百盛、李寧、物美等其它業態的零售公司。此次合並將產生一定的整合效益、促進兩公司的利潤提升,同時也為新公司的長期生存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有望獲得市場的認可和更高的市盈率水平。

答復補充:財務分析:

永樂這家中國內地的實體公司,上市不足十月,從股市募集的11億資金還沒有捂熱,就已經面臨幾乎不可避免的「退市」命運。7月25日晚,國美正式發出對永樂的全面收購要約。在此之前,國美已經獲得了摩根士丹利、鼎暉持有的全部永樂股份(分別為已發行股本的9.61%和1.56%),以及永樂管理層通過Retail Management持有的部分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20.9%)。僅僅因為禁售期的緣故,永樂管理層必須繼續持有餘下的30%已發行股本,直至10月13日。但永樂管理層已經做出「不可撤銷的承諾」:禁售期屆滿後,Retail Management打算就其持有永樂已發行股本餘下30%接納收購建議。約61.74%的永樂已發行股本已經是國美的囊中之物。只要在發出要約後四個月內,再從公眾股東手中獲得28.26%以上的股份(達到聯交所規定的90%),國美將強制收購餘下股份,並使永樂「順利」退市。在管理層、財務投資者的堅定支持下,國美已經獲得了事實上的「絕對控股」地位。瑞信證券分析師麥嘉慧指出,在這種形勢下,小股東已經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而這支在投行界人士看來「很出乎尋常」的早夭港股,其實,命運早已設定。

最後的價格定格在2.2354港元。由國美提供的代價「0.3247股新國美股份及現金0.1736港元」,按7月18日國美停盤時的股價折算而來。這一價格「相當接近」永樂的2005年10月的上市發行價,2.25港元。分析人士指出,最終的估值可能是以永樂的上市發行價為基礎的,而這也暗合了公告前一天「對價為2.25港元」的市場傳言。但2.2354這個數字當中還有其它的玄機。按這一價格,摩根士丹利和鼎暉通過出售持有的永樂股份(合計260890554股,約11.17%),共獲得價值約5.832億港元的國美股票和現金。至此,摩根士丹利和鼎暉從永樂順利退出。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4月,二者已經通過出售同等數量的永樂股票套現8.4137億港元。 2005年1月開始,摩根士丹利和鼎暉先後在永樂投入的5000萬美元和1765萬美元,今天合計收回了約14.2457億港元。而這也最終幫助永樂「賭贏」了和大摩、鼎暉的對賭協議。根據對賭協議的第二種方式――財務投資者5000萬美元「初步投資」的回報達到3倍,1765萬美元「財務投資者購股權」的回報達到1.5倍。即,大摩和鼎暉如果能收回約14億港元,永樂管理層則無需對其做出補償。在國美和永樂的合並中,雖然摩根士丹利們被雙方刻意淡化,但它們無處不在。在合並後的新公司當中,摩根士丹利通過MS Retail將繼續持有約2.39%的股份,而在合並之前的國美中,摩根士丹利已經通過其它「受控公司」持有了原國美約9.54%的股份。而且,也正是作為永樂上市聯席全球協調人之一的摩根士丹利,豁免了永樂管理層、財務投資者摩根士丹利和鼎暉等各方「十二個月期間不出售其持有的永樂股份的義務」。在2.2354背後,並不僅僅是國美、永樂兩者的博弈與制衡。

「公平合理!」在被問及對此次國美出價的看法時,陳曉說,並藉此盛贊了合並雙方的財務顧問高盛(國美)和嘉誠亞洲(永樂)。雖然,「永樂不滿國美開出的收購條件」的傳聞一度甚囂塵上,但最終,在2.2354港元這個「合理」價位上,各方力量達成了一致。雙方的聯合公告中指出,相比永樂7月17日停盤時的收市價2.05港元,「溢價約9%」。一位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也許2.05港元才是永樂目前股票價值的真正反映,「甚至可能更低」。瑞信分析師麥嘉慧表示,如果永樂2006年能夠達到2005年的凈利潤水平(人民幣2.89億元),按照17倍的市盈率,對永樂股票的推薦價格將是2.15港元。但2006年迄今為止的時間里,永樂的盈利狀況可能並不令人樂觀。面對「永樂上半年盈利狀況如何」的追問,陳曉閃爍其詞,表情尷尬。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目前,「永樂在外地的門店很多都是虧損的」,2006年上半年,永樂可能盈利很少,甚至是虧損的。這一預測在雙方的聯合公告中得到了一些驗證。公告指出,4月21日發布的永樂2005年年報預計,「永樂2006年上半年的利潤可能低於2005年同期」,但「考慮到永樂在華北和華南地區新開店鋪加上同業其他公司的價格競爭激烈,導致成本增加及表現未如理想」,「上述聲明已過時,故不能反映永樂現時的財務狀況」。
這段「措辭微妙」、「並非必要」的申明,在一位分析師看來,正是暗示,永樂目前的財務狀況可能比三個月前預計的更加糟糕。甚至,有分析師對永樂2005年的真實盈利能力也提出了質疑。2005年10月,永樂招股說明書預測,其2005年的利潤將「不少於人民幣2.88億元」。2006年4月,永樂年報最終顯示,其利潤達恰好為2.89億。不過,年報中的一些細節還是引發了爭議:2005年,永樂「收取了上海直轄市政府授出稅務補貼收入約人民幣6145萬元」。這直接導致其「實際稅率由2004年的17.5%下降至8.2%」;2004年,永樂對存貨做出大量撥備(計提),2005年度,永樂對存貨撥備作出了約人民幣6274萬的回撥。而為了「更確切地反映本集團的銷售成本以至盈利能力」,其2006年「可能毋須為一般存貨做出大額撥備」。一家國際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分析指出,「如果我知道某批陳舊存貨是可以在2005年退回供應商或者賣掉的,但在2004年不這么做,而是按政策提足了准備。2005年我把這批貨退回或者賣掉了,這樣我在2004年提的准備就在2005年轉回,等於增加了2005年的利潤」。雖然,「這樣的操作你很難指責他是故意」,但永樂如今的境況顯示,市場最終還是給了永樂一個「合理」的判斷。

而即使能夠重回2005年之前,永樂也很難改變現在的命運。其時,偏安上海一隅、在家電零售業排名第三的永樂,可謂進退維谷。一位同行直言,永樂當時的處境是「不擴張是等死,擴張是找死」。2005年1月,永樂最終選擇了把自己交給資本市場,並從此失去了對自己命運的把握。2005年10月之前,一切為了上市。為了迎合資本市場,永樂通過一系列並購,迅速打造出了一個「全國」概念,並且給投資者允諾了一個它們力所不及的未來――不僅是和財務投資者簽訂的對賭協議,也包括給股市的「盈利2.88億」的承諾。而惡果在2005年年底已經很快 顯現。雖然,永樂勉強達到了上市前的盈利預期,但「它的利潤是財務總監做出來的,而不是營銷總監做出來的」,「陳曉當時已經知道,這裡面的後果很嚴重」。資本市場很快做出反應。先是更接近真相的財務投資者,然後是公眾股東,最後是管理層,掀起了拋售永樂的狂潮。從2006年4月21日4.3港元的歷史最高位開始,永樂股價一路下滑,直至在「合理」價位被國美全面要約收購。誰才是罪魁禍首?「是投資者套現還是盈利倒退?我覺得是盈利的問題。」證券分析人士指出。今天,財務投資者已然功成身退;國美吞並永樂,未來整合效果可期;陳曉雖難掩「敗軍之將」的尷尬,但「他已經把自己的利益保護住了」;而對公眾股東來說,在一個低於發行價的價位上,最重要的是避免失陷「天堂」(永樂英文名字,CHINA PARAD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