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的股票有什麼不一樣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有什麼區別
A股市場有不同的板塊,這些板塊都有不同的交易機制,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這些把板塊的交易規則和制度也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在A股市場中,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是幾個比較特殊的板塊,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板塊,現在我們來把這幾個板塊的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
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股票的區別
主板
普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就是主板市場,主板上市的公司,以傳統行業的企業為主,滬市主板股票的代碼以600開頭;深市主板股票的代碼以000開頭。主板上市要求非常條件最高,對公司的成立時間,營收都有較高的要求。
創業板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主要是為那些暫時達不到在主板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設計。所以,上市條件也更為寬松。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主要以科技類公司為主。股票代碼以300開頭。
科創板
科創板主要為創新企業服務,中國市場的注冊時改革也是始於科創板,,相比於主板和創業板,科創板的上市條件更加寬松,目的是為更多中小創新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渠道,代碼以688開頭。
新三板
新三板全稱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2014年1月新三板擴容後首批企業集體掛牌,到現在流動性成為了制約新三板發展的最重要問題,多數私募和投資者都損失慘重。但是經過精選層轉板的改革,以及公募基金進駐,新三板企業的相對低估值和精選層轉板的預期都提高了吸引力。
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開通許可權的區別
三個板塊的參與門檻是不一樣的。
首先是要求最低的創業板,經過注冊制改革之後,要開通創業板交易許可權,要求有兩年以上交易經驗,許可權開通前20各交易日日均資產不低於20萬。
然後是科創板,同樣要求投資者有兩年交易經驗,資產方面要求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不少於50萬。
新三板是對資產要求最高的,新三板分為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要求前1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精選層不低於100萬,創新層150萬;基礎層200萬。
資產門檻的要求是根據不同板塊的風險系數決定的,風險越高,資產要求越高,從另外一個角度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
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漲跌幅限制的區別
注冊制下的創業板,首發上市後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限制為20%。
科創板這方面同創業板是一樣的。
新三板連續競價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為30%。
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創業板和科創板股市是可以納入兩融標的的,但是新三板不可以。
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新股申購的區別
關於新股申購創業板要求T-220個交易日深市日均市值超出1萬元,5千元市值=500股申購額度。科創板要求相同,只是這個市值要求是對應滬市的。
新三板沒有市值要求,但是新三板是比例配售,需要全額繳納申購資金,申購越多中簽越多,申購時間越靠前越好。遵循時間優先的原則。
以上是關於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最新的新股申購規則,滬深市值合並計算嗎
不是合算的,是分開算的。申購滬市的新股,必須持有滬市股票市值達到一萬元以上,申購深市股票,必須持有深市股票市值達到1萬元以上。
市值包括哪些證券:
(1)按照非限售A股股票的市值計算,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信用證券賬戶的股份市值;
(2)非限售A股股份發生司法凍結、質押,以及存在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股限制的,不影響證券賬戶內持有市值的計算。
(3)不包括B股、債券、基金、其他限售A股的市值、三板股票市值、優先股、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首次公開發行新股形成的非限售A股無相應收盤價時不計算市值。
3. 科創板和創業板
兩者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
科創板和創業板基金相比較而言,創業板覆蓋了更廣泛的公司和更多的企業。創業板的平均市值低於科創板,科創板是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地,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集中度。科創板企業市凈率較高,創業板市盈率較高。創業板更加均衡,科創板則比較集中。
【拓展資料】
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區別是什麼?
一、上市要求的區別。
科創板:上市制度是注冊制的,只要符合證監會設定就可以登錄,不需要審批。主要是扶持正在初創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更為便捷。
創業板:和主板一樣,需要通過嚴格的審核制才可以上市,其中審核要求包括企業的盈利標准和資產規模等,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給證監會,通過審批才可上市。
二、交易規則的區別。
科創板:上市前五個交易日內科創板是沒有漲跌限制的,五日後為20%,單筆交易數量不得少於200股。
創業板:上市第一天漲幅限制就是20%,單筆交易數量最多100萬股,它的委託交易數量必須為100的整數倍。
三、投資者要求的區別。
科創板:要求投資者證券交易時間在兩年以上,並且在前20個交易日內每日賬戶資金不低於50萬元。如粗談果不能達到條件的話就只可以通過公募基金的方式參與。
創業板:投資者攜帶身份證明資料直接到櫃台辦理即可,對資金方面並沒有要求。
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區別就是這些了,至於它們如何選擇,就蔽沖要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科創板是去年才新設的板塊,它區別與以往的主板市場,主要是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所服務的;創業板是為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服務的,主要為它們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
為了企業宏凳殲更好發展,也是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更需要我們了解清楚科創板和創業板區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確定投資目標,這也是市場設立不同板塊的目的。
4. 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後,有沒有可能和科創板合並
創業板也要開始實施注冊制,並且上市後前五個交易日也不設立漲跌板的限制,五個交易日的漲跌板限制為20%,那基本跟科創板的交易制度上完全一致, 所以有人開始討論接下來創業板和科創板是否存在合並的可能性,下面我們圍繞該問題重點討論下。
科創板的公司的都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通過交易代碼以「6」開頭我們就能夠清楚的辨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都是以該數字開頭,為了跟其他個股進行區別,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前數值為「688」,而創業板的公司的都是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以「3」開頭,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而當時國家成立兩大交易所的目前是為了服務於不同類型的公司的,上海交易所主要服務於大型藍籌或者傳統行業類的公司,基本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屬於藍籌類個股,而深圳交易所主要服務中小型公司或者是一些新興產業類公司,所以我們發現在深圳交易所設立了中小板和創業板,特別是中小板和創業板都是一些創新型的 科技 類公司。
當時國家這里設立的主要目的是,上海發展 歷史 較為悠久,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很多企業發展時間較久,大多數屬於一些傳統類大型企業,而深圳發展 歷史 較短,更多的是在改革開放後開始逐步發展,特別是在珠三角集中的企業大多數的屬於創新型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活力和成長性更好,為了方便服務兩大地區的企業,所以國家主導了兩大交易所的服務對象,上交所服務藍籌類企業,深交所服務中小創企業。
所以按照服務對象的問題,當時國家設立科創板應該是考慮在深圳上市,畢竟深圳交易所在服務中小型的特別是 科技 類行業的公司的更有檢驗 ,相反國家卻把科創板放在了上交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的發展 ,上海特別是長三角的也出現了一些優質的中小型類企業,特別是 科技 行業中的企業,比如在晶元,人工智慧等,很多企業都活躍在長三角地區。而深圳在改革放開的推動下,在發展之初有著正常扶持的紅利,大批企業發展的迅速,很多企業也逐步成長成白馬藍籌類公司,兩大地區的發展的規模和發展類似的在逐步的縮小。
第二,更多的中小創和成長性企業都去深圳上市後 ,上海交易所的更多的還是一些藍籌類傳統類企業,這導致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存在一些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新興創新型公司成交較快,而且這類企業更多,而相對傳統型行業公司數量越來越少,這導致了兩地上市企業數量存在很大的差別,截止目前上證A股才1600家左右,並且已經包括了已經上市的100多家科創板企業,而深交所上市的企業已經達到2300家左右,如果按照這種發展勢頭,後期深交所的上市企業會遠大於上交所。
很多投資者有差距就有差距唄,也沒什麼問題呀,其實這也會導致一些列問題,我們都知道交易所的主要盈利是靠股票的交易量創造,而目前來看的話,中小企業或者是創新性的 科技 類企業的交易活躍度要遠大於傳統型的公司,這會嚴重影響上交所的發展。而國家所希望的是兩大交易所的是相互競爭,相互借鑒,共同維護好A股上市企業,所以為了改變這類情況,國家選擇把科創板放在了上海交易所。
第三,由於科創板剛成立的時候較為特殊性 ,首先科創板上市的是實施從注冊制,注冊制在中國的 歷史 上可謂是空白,基本上毫無經驗,是我國首先對於注冊制的 探索 ,如果 探索 失敗,引起了市場的個股暴漲暴跌的情況,會嚴重損壞投資者的利益,嚴重製約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由於上交所成立時間較早,更多服務於是大型藍籌的類的上市公司,在監管和監督的上肯定更有經驗,所以國家在選擇哪個交易所的時候,感覺上交所更優於深交所。
通過以上因素的分析我們明顯可以感覺該該種概率幾乎為零,主要存在幾大方面:
第一,創業板也實行了注冊制後,並且交易制度也跟科創板的一致性後 ,兩大交易所的發展會存在相互的制約,這對交易所後期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好處,科創板選擇的上海交易所上市彌補的上海交易所服務中小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空白,畢竟這類股票的不管是在風險,還是後期的融資,財務報表的上的監管都和大型藍籌企業存在很大的差別。
再次創業板也開始實施跟科創板一致的上市制度和交易制度後,也相當於彌補了深交所在注冊制企業上當空白,國家考慮的是兩地的差距和兩地的發展方向逐步的縮小。
第二,目前上市地點已經成型 ,特別是創業板成立時間已經接近10年了,兩者一旦合並會存在大量的工作和流程,科創板的相對還好,目前就100家左右的企業,而深交所的創業板那上市數量已經在800多家了,合並之後不管是放在上交所還是深交所後,交易數據的轉移,股東賬號的的轉移,交易所跟中登公司的數據數據合並相當復雜,並且各類指數的編寫原理都要改動,所以考慮到這些國家肯定不會讓科創板和創業板合並。
總結:所以兩大交易所有著各自的想對應的服務企業,在後期的注冊制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可以借鑒經驗,更好的服務和監管上市公司,推動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讓資本市場逐步成熟,逐步開發後,縮小跟歐美國家之間的差別,兩者合並的基本上不太可能。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創業板注冊實施,與科創板比較相似處有之,但能否就可以推導出兩者合並的可能性,下面就從兩板設立目的、區別及合並的可能有多大等方面,來聊聊,看結果如何。
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審議通過。當天深夜,中國證監會、深交所連發一攬子文解讀,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借鑒了科創板的改革經驗,因此次創業板改革本身是既定的,而非憑空而至,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在科創板先行先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注冊制推向整個資本市場,創業板是一個過渡性的試驗場,但設立兩個板塊的目的,遠不止於此。
先來看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創業板設立目的可歸納為:一是為高 科技 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第二,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三是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促進高 科技 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高 科技 投資資源的流動和使用效率。四是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第五,促進企業規范運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再來說說科創板。A股之所以需要科創板,反映了國家開始重視 科技 創新企業,未來將著力發展高 科技 產業。它的成立的目標和意義非常明確:在科創板試點,在A股市場推廣注冊制;通過科創業的設立,解決國內 科技 企業的融資問題。此外,科創板的建立能讓更多的小微 科技 創新型企業獲得融資支持,並且得到迅速發展機會,這樣中國就可以通過扶植 科技 創新型企業,讓中國的 科技 企業走在世界 科技 領域的前沿
首先,中國迫切需要 科技 創新、 科技 興國。設立科創板就是要解決 科技 創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這些 科技 創新企業為發展中國的核心 科技 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次,科創板要實行注冊制,要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現在是科創企業只要符合上市條件,由交易所或券商推薦就能上市,監管部門只要在事中、事後對其進行監管。與此同時,注冊制若是在科創板試點成功後,逐步會向其他板塊推廣,比如先向與之類似的創業板、中小板再試點,有了豐富經驗後,將向主板市場移值,讓A股的其他板塊都能全面實行注冊制。
第三,讓更多 科技 創新企業加入到資本市場中來。科創板,則對上市公司IPO的門檻更低,甚至虧損企業也能上市,這使得原本不符合進入創業板的 科技 創新公司,能夠加入到資本市場來。通過資本市場的孵化,使這些創新高 科技 公司得到發展壯大,為國內經濟增長貢獻。
以上目的意義,可見,兩個板塊設立有著各自的目的,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那麼,創業板與科創板,兩者的區別在哪裡呢?
一是板塊定位。前者,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光度整合;後者,面向世界 科技 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 科技 創新企業
二是上市條件(一般企業財務指標)。前者: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後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2億元,且研發投入符合一定條件;預計市值不低於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且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符合一定條件;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需符合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等條件。
第三,還是上市條件(紅籌企業財務指標)前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0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預計市值不低於 5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5億元。後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四是未盈利企業。前者:創業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業均為盈利企業。後者: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發行上市。
五是投資是門檻。前者:個人投資者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10萬億元,且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後者:個人投資者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且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六是交易機制。前者:新股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日漲跌幅放寬至20%;存量企業將同步實施。後者:上市後5日內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為20%
七是交易申報數量。前者:限價申報的單筆買賣申報數量不得超過10萬股,市價申報的單筆買賣申報數量不得超過5萬股;保留現行創業板每筆最低申報數量為100股的制度安排。後者:通過限價申報買賣科創板股票的,單筆申報數量應當不小於200股,且不超過10萬股;通過市價申報買賣的,單筆申報數量應當不小於200股,且不超過5萬股;賣出時,余額不足200股的部分,應當一次性申報賣出。
八是跟投機制。前者:僅對未盈利,紅籌架構,特殊投票權以及高價發行的四類公司採取強制性跟投。後者:券商通過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跟投,跟投比例為2%至5%,鎖定期為2年。
九是風險警示。前者: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在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在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以區別於其他股票。後者: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以區別於其他股票。
十是退市市值指標。前者: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市值低於5億元。後者: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
十一是專家咨詢制度。前者:深交所設立行業咨詢專家庫,主要就發行上市審核提供專業咨詢。後者:上交所設立咨詢委員會,負責向上交所提供專業咨詢、人員培訓和政策建議。
通過對比,兩板塊在定位、上市條件、投資者適當性等等交易制度的設定明顯不同,決定著其市場上發揮的作用也就不同,不是替代關系,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互為借鑒,其存在合並的可能性有嗎?
總之,創業板與科創板,各有所長,各取所需,是A股市場的一體兩翼,兩板塊比肩展翅,才能加快A股市場的騰飛,多多造福於國家,造福於人民,而不是僅僅「割韭菜、為炒股而炒股」,充分發揮股票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揮投融資作用。
這個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定位不同,同時二者屬於不同交易所,所以不可能合並!
創業板跟科創板現階段還不會合並,創業板公司常年累積的問題較為復雜,同時注冊制實施也需要一個過程,有待驗證。
腦洞大開,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屬於上海和深圳,對當地金融建設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雖然都是A股兩個交易所,實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關系,因此不肯能合並的。
上交所本身立足於打造大型藍籌股,深交所打造中小 科技 股,可是因為深交所中小盤 科技 股更加活躍,成交超過上交所,存量公司也越來越多,上交所開始關注自身問題,因此一度希望設立國際版,國際版遭遇市場反對,就開始籌劃戰略新興板,戰略新興板同樣被市場吐槽而夭折。
最終上交所一鳴驚人,推出了注冊制的科創板,可謂是一步登天,開啟了注冊制先河,科創板從擴容來看,還是相當快的,目前已經有99家上市公司,
上交所推出注冊制的科創板以後,深交所也一直推進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最終也是修成正果,重要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注冊制在創業板揭開了面紗。
科創板和創業板定位略有不同,創業板定位上與科創板互補,范圍更廣。創業板注冊制定位於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體現出與科創板「硬 科技 」特色的差異化定位。
這樣的話滬深交易所就顯得相對公平,上海交易所有主板和科創板接納IPO,深圳交易所有中小板創業板接納IPO,各有一個注冊制,
不太可能,因為是上交所的科創板和深交所的創業板
不管怎麼干都搞不好。
好比,你家的財產會合並到我這里來嗎?現在倆交易所正面對抗
創業板注冊制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會全面推進注冊制,中國股市的各項制度也會越來越完善,信息不透明,股東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出的財務報告欺騙散戶和公眾的事情層出不窮,導致公眾和散戶包括平民百姓的資產損失非常嚴重,罵聲一片,所以我們股市的發行制弊端不斷顯露,亟待解決。
大家還記得「扇貝跑了」,「豬餓死了」等等,這種讓你啼笑皆非的描述上市公司虧損原因的 搞笑 事件,難以讓公眾信服的,欺騙廣大投資者及散戶,這種行為是零容忍的,然而,這些公司最終也得到了報應,破產退市了,注冊制的退出也是為了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先從創業板開始,再科創板,中小板,主板這樣一個過程,相信我們的國家以後肯定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金融證券市場的主戰場的。
這次疫情我們偉大的祖國用十天時間建立起一座醫院,這是何等的高效,並且在兩個月內把疫情給控制住,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我國股市的注冊制改革是一個里程碑註定要成長我國 歷史 發展的重要一頁的,接下來我國的股市在注冊制的推動下,一些優質的業績好的公司會飛速發展,一些垃圾公司會大量的被淘汰掉,將會走出一波至少長達十年的超級大牛市,也會成就許許多多的超級大富豪,成就一些真正為廣大人民服務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實業公司的,相信民眾的力量,你心裡有民眾,民眾就會大力的推崇你,這是互惠互利的,當然了這也是天道,天道是什麼?神就是道,道法自然,如來,容不得你思意,誰遵循了自然規律,那麼他也必將成長贏家。創業板注冊制和科創板注冊制大概率會合並,但是這些都是後話了,它影響不了中國大牛的步伐,加油!中國股市!
應該不會
畢竟一個是上交所的兒子
一個是深交所的菇涼
兩邊家長都不會同意他們談戀愛的
更不要說結婚了
5. 創業板新股申購是否要有創業板股票的市值
投資者參與深圳市場創業板新股申購需開通創業板許可權並在規定時間內持有深圳市場非限售A股股票市值1萬元以上(含1萬元),深圳市場非限售A股股票市值包含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限售A股股票市值,並未要求投資者必須持有創業板股票市值。
6. 申請科創板,資金方面是否:資金+股票市值=50萬,就可以
科創板的開通條件不只是有市值方面的要求,還有投資經驗的要求,具體開通條件是,第一,在20個交易日,賬戶流動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包括股票和資金,但不包括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第二,需要滿足兩年的投資經驗,這兩個是絕對硬性條件,第三,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為c4及以上的,第四,通過科創板業務知識測評,另外要注意
根據監管要求,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元,同時未發生以下情形,
1,以投資者申請日為梯,日切在,T一20日至,T-1日期間,有一筆大於或等於50萬人民幣的資金進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
2,以投資者申請日為t日,在T一60 至t-21日期間,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日均資產大於或等於人民幣伍拾萬元的交易日,少於五天含五天
7. 科創板和創業板
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區別如下:1、上市要求的區別。科創板:上市制度是注冊制的,只要符合證監會設定就可以登錄,不需要審批。主要是扶持正在初創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更為便捷。創業板: 和主板一樣,需要通過嚴格的審核制才可以上市,其中審核要求包括企業的盈利標准和資產規模等,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給證監會,通過審批才可上市。2、交易規則的區別。科創板:上市前五個交易日內科創板是沒有漲跌限制的,五日後為20%,單筆交易數量不得少於200股。創業板: 上市第一天漲幅限制就是20%,單筆交易數量最多100萬股,它的委託交易數量必須為100的整數倍。3、投資者門檻要求的區別。科創板: 要求投資者證券交易時間在兩年以上,並且在前20個交易日內每日賬戶資金不低於50萬元。如果不能達到條件的話就只可以通過公募基金的方式參與。創業板:? 投資者攜帶身份證明資料直接到櫃台辦理即可,對資金方面並沒有要求。(7)創業板科創板的股票市值是否合擴展閱讀:一、創業板指的是300開頭的所有股票,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與主板市場不同的一類證券市場。創業板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在資本市場佔有重要的位置。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以「300」開頭。二、創業板塊股票交易規則規則一、創業板股票的交易單位為「股」,投資基金的交易單位為「份」。買入時,數量須為100股(份)或其整數倍;賣出時,申報數量也須為100股或其整數倍,不足100股(份)的證券,也可以選擇一次性申報賣出。 規則二、證券的報價單位為「每股(份)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0.01元。 規則三、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漲跌幅與主板相同,漲跌幅比例為10%。 漲跌幅價格計算公式:漲跌幅限制價格=(1±漲跌幅比例)×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計算結果四捨五入至人民幣0.01元)。 規則四、交易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三、科創板申購新股的條件1、投資人應在科創板開立賬戶如果投資人想要在科創板申購新股,那麼就必須要開通科創板賬戶,科創板賬戶開通的條件有兩個:(1)近20個交易日,投資人賬戶平均資產(包括股票或者現金)達到50萬元;(2)投資人股票交易經驗滿2年(股票賬戶開通要求滿2年,在此期間還要有股票交易記錄)。2、投資人持有股票市值達到一定的金額投資人持有股票市值是指從新股申購T-2日開始計算,前20日的證券賬戶滬市股票日均市值。如果投資人證券賬戶滬市股票日均市值達到1萬元,就可以申購科創板股票1000股,每增加5000元的日均市值,就可以多申購科創板股票500股。四、科創板申購新股的規則1、科創板新股申購的時間我國股票交易時間為上午9點30分至11點30分,下午1點至下午3點,投資人在上午9點30分至下午3點的時間段內都可以發起科創板新股的申購。2、每個投資人申購科創板新股只能申購一次每個投資人對於科創板新股申購只能申購一次,有些投資人會在不同的證券公司開立證券賬戶,投資人擁有多個證券賬戶的情況下,只能在一個證券賬戶發起科創板新股的申購,一旦投資人在這個證券賬戶發起科創板新股申購後,其他賬戶就無法發起科創板新股申購。3、科創板新股申購一旦發起就不可以撤銷投資人通過證券賬戶發起科創板新股申購後,一旦確認了科創板新股的申購,那麼就不可以撤銷該筆科創板新股申購的交易。4、科創板新股申購應確保證券賬戶有足夠的資金在發起科創板新股申購後的T+2日,投資人會收到最終科創板新股申購的結果,如果投資人中簽,那麼就要在當天完成新股申購款的繳納,也就是說投資人證券賬戶中的資金應當超過新股中簽所需要的資金,證券公司系統會自動將賬戶中的資金買入中簽的科創板新股。
8. 創業板與科創板的區別
創業板與科創板的區別:
1、股票代碼不同:創業板的股票代碼是30開頭,而科創板的股票代碼是68開頭。
2、交易場所不同:創業板個股是在深圳交易所交易,而科創板個股是在上海市場上交易;
3、投資門檻不同:開通科創板需要50萬資產,開通創業板需要10萬資產;
證監會稱,《創業板首發注冊辦法》總體借鑒了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充分吸收了科創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精簡優化發行條件、增加制度包容性、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做法,在發行條件、審核注冊程序、發行承銷、信息披露原則要求、監管處罰等方面與科創板相關規定基本一致。
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趨同於科創板,但在保薦機構強制跟投一事上有差異化安排。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不再要求券商對其保薦的所有項目進行強制跟投,而是僅對未盈利、紅籌架構、特殊投票權以及高價發行的四類公司採取強制性跟投。
科創板注冊制要求券商對其保薦的所有項目進行強制跟投。
二、科創板圍繞「市值」為核心設置了五套上市標准,其中第五套標准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另對紅籌企業和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的上市制度做明確規定。
創業板注冊制後設置了三套上市標准:
1、完善盈利上市標准,要求「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
2、是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
3、是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
4、是明確未盈利企業上市標准,但一年內暫不實施,一年後再做評估。
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同時,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發行上市,而創業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業均為盈利企業。
科創板要突出「硬科技」特色,要求相關機構依據科創屬性評價指引,引導企業合理選擇上市板塊。創業板改革明確了創業板的板塊新定位,同時深交所將制定負面清單,明確哪些企業不能到創業板上市。
9. 科創板開戶要求50萬資產,不同券商內的股票資產是否合並計算
不支持合並計算。
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可用於計算個人投資者資產的賬戶,應為證券賬戶(或在證券公司開立的資金賬戶)。
而證券賬戶(或資金賬戶)中的這些資產均可計入投資者資產:股票、基金、債券、資產管理計劃份額、理財產品、貴金屬資產等。不同證券公司的賬戶資產消磨遲暫不支持合並計算。
(9)創業板科創板的股票市值是否合擴展閱讀:
1、合並後凈資產各項目的價值等於母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加子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減游段本期攤銷數;
2、商譽以本期期末的未攤銷數列示;
3、合並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項目分別等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項目;
4、合並資產負債表上的留存利潤數額根據合並留存利潤表中的期末留存拿李利潤數額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