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2012年全球五百強企業都有哪些行業的詳細點的,就是哪些行業入圍了多少間企業,哪些行業比較熱門!
2 中國入圍500強企業行業和地域分布
在分析世界經濟版圖變化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對中國入圍的企業進行深入分析,在與世界各國尤其是與美國500強的對比中,找出屬於規律性的東西。
1.從產業結構看,中國入圍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差強人意。
從行業來看,我國這次入圍的79家企業中,仍然主要集中在電力、銀行、鋼鐵、能源、工程建築、電信、汽車等領域,基本上都屬於資金密集型和自然壟斷、行政壟斷性較高行業。
相比之下,技術型、創新型的電子類、IT類企業所佔比重仍然較小,其中電子類僅有4家,計算機類僅3家, 而這其中台灣又分別占據了兩家,這進一步凸顯了我國大陸地區技術類和創新類企業的差距和不足。
如果以前100名為例來分析的話,中國共有11家企業入圍,除去香港、台灣各一家外,我國大陸共有9家,分別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天然氣、國家電網、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這使得上述特徵更加明顯和突出。
中美日三國是世界GDP排名前三的國家,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上榜數量最多的3個國家。不同的是美國、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國則是發展中國家。分析世界500強企業中中美日各國上榜企業的產業分布狀況,有利於中國企業發現差距,推動中國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這次入圍世界500強企業前100位的美國企業有29家,日本有12家,中國有11家,其中包括台灣、香港各一家。把中國大陸的9家企業與美日世界500強企業對比,可以發現,美國企業里位居500強前100位的29家企業中包括醫療保健企業5家、煉油企業4家、銀行4家、金融企業2家、零售企業2家、汽車企業2家、電信企業2家、食品葯品企業2家、家居個人用品企業1家、多元化企業1家、保險企業1家、計算機辦公設備企業1家、信息技術服務企業1家、電子企業1家。日本企業里位居500強前100位的12家企業中包括電子電器設備4家、汽車企業3家、保險企業2家、郵政服務1家、電信企業1家、煉油企業1家、中國大陸企業里位居500強前100位的9家企業中包括銀行4家、煉油企業2家,電力企業1家、電信企業1家、建築工程企業1家。
2.從所處地域來看,中國入圍企業集中在東部, 西部無一家入圍。
我國這次入圍世界500強的79家中國企業中,總部位於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省份的占據絕大多數,尤其是北京,這次入圍的79家企業中44家總部位於北京,超過入圍企業的一半還多。總部位於中部省份的企業數量較少,位於西部省份的則幾近於零,除北京外,總部位於台灣、上海的各有6家,位於香港、廣東的各有4家,位於河北的有3家,浙江、山東、湖北分別有2家,天津、江蘇、遼寧、河南、山西、吉林分別有1家。
值得一提的是,入圍的前17家企業中,除了香港、台灣各有1家外,其餘15家總部全部位於北京。
3.從所有制分布看,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具有濃厚的公有制特色。
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多為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500強企業則多為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多處於高度春孝櫻競爭行業。
中國大陸上榜世界500強的69家企業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其與世界其他500強企業有很大程度的不同,除5家民營公司外,所余全部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其中42家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直屬企業。這些企業的運行模式、管理體制機制(領導人任命方式、人才培養與選拔機制、分配激勵機制等等)、資源整合、經營方式等多方面無不顯現出與世界大企業不同的中國特色。這些企業主要分為三類,首先是行業分布帶有明顯的壟斷性、人口性和市場依慎拆賴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全球性等特點的企業,主要是石油、電力、鋼鐵等壟斷性行業,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有濃厚的國家背景,掌握著強大的國內資源優勢;其次是關系國計民生並具有廣大消費市場的行業,如銀行與保險、煉油與原油、電力、電信服務、計算機辦公設備、汽車等,這些企業都因巨大的國內市場而得到很好的發展;還有那些體現出一定程度全球性特點的企業,如工程建築、船務海運、鋼鐵冶煉等行業,這些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具有國際比較優勢,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
3 中國79家入圍企業新特點
今年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規模和排名大多有所提升。中國不僅以79家扒叢上榜企業位列世界第二,絕大部分上榜企業排位也節節攀升,其中有11家進入前100名、3家企業進入前10名。
進入前10名的三家企業中石化、中石油和國家電網排名沒有出現變化,分列5至7位,但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約1018億美元、1121億美元和328.5億美元。
1.新增13家新面孔,能源企業強勢挺進。
雖然今年世界500強企業的上榜門檻比去年上升了25.2億美元,達到220.06億美元,但中國仍然有13家企業新晉世界500強。它們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天津市物資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山西煤炭運銷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山東能源集團;鞍鋼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綠地控股集團;新興際華集團;開灤集團;招商銀行。除了上述13家新上榜的公司之外,還有三家公司因為今年改變了申報的主體也算是新上榜公司。
2.排名上升的速度加快,銀行業穩勢上升。
中國建材無疑是央企中最大的贏家。在去年首度躋身世界500強後,中建材今年的排名比去年上升了120位。此外,中航油和華潤集團均上升了113位。中海油從162位提升到101位,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排名上升至223位,較去年上升了94位,在食品生產行業位居全球第三。聯想集團第三次入選,並憑借2011財年296億美元的營收,大幅躍升至第370名,平安保險從328位提升到242位,也都比較搶眼。
中國銀行業排名的集體大幅提升也頗為值得注意。銀行業多數已經進入前200強,上位更為艱難。但中國銀行業排名上升速度仍然保持強勁勢頭。工行從77位提升到54位,是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國家電網外排名最高的中國大陸企業。建行從108位提升到77位,農行從第127位升至84位,中國銀行從第132位上升到第93位,交通銀行從第398位升至第326位,招商銀行也首次躋身世界500強,排名第498位。
3.民營企業表現極為搶眼。
民營企業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且排名從去年的第688位躍升至第475位。上榜的其他中國民營企業還有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42位)、江蘇沙鋼集團(排名第346位)、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351位)以及今年新入榜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魏橋創業集團作為著名的家族企業,最近因為發電事件引人注目。
4.中國汽車行業穩步發展。在這一充分競爭市場,中國企業已經「殺出了一條血路」。
除了資源類行業和國有大銀行等一些帶有壟斷色彩的企業進入世界財富最高殿堂之外,今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穩步發展也是一大亮點。
作為「上海製造」的代表,在2012《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上汽集團照舊上榜。今年上汽以672.54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和31.279億美元的利潤額,排《財富》世界500強榜上第130位。以上海汽車領銜共5家中國汽車企業上榜,多數企業具有不同幅度攀升。吉利汽車首次入榜引起了市場極大關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金屬行業成為中國企業入榜最為集中的一個行業,全球18家上榜公司中中國企業佔了一半。與日、美來自製葯、軟體、計算機等技術密集型、創新型企業相比,確實是「大而不強」。
5.企業形成新的發展模式,管理水平提升。
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多以不同模式引人關注。 也代表了整個中國某一行業管理水平的上升發展趨勢和強勢突破。 中國建材集團營業額10年間有20億元上升到2000億元。在傳統產能過剩行業里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不易,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建材市場化的發展與運作模式,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將其概括為「央企市營」。
神華集團去年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前移64位,今年又前移59位。作為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其運作模式是「煤、電、路、港、油」一體化經營,形成巨大的產業鏈,被譽為「神華模式」而廣為傳播。
6.企業大而利潤低,排名提升沒有擋住不斷下滑的股價。
在世界500強名單公布當日,由於受CPI數據影響,上證綜指出現2.37%的跌幅,而一些領軍企業比大盤跌得更凶。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別下跌2.74%和4.61%,工行股價下跌2.81%。最離奇的是首次上榜的招商銀行,全天以超過4億元的資金流出量,名列投資者拋售榜榜首。
事實上,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股價表現低迷並非一日。中國石油自2007年上市以來,500強排名從第24位提升到如今的第6位,但股價卻從48元跌到10元以下,被股民稱為最「坑爹」的股票之一。銀行股的集體表現也讓人失望,工農中建的股價全在5元以下,整體估值已創下歷史新低。
4 500強企業逆勢增長 凸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盡管世界經濟仍然危機重重,但今年《財富》世界500強表現依然出色,總收入達29.5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3%,總利潤達1.6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7%,入圍門檻也相應提高了25億美元,達220億美元,凸顯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1.世界經濟低迷,500強企業逆勢增長。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經濟形勢低迷,然而強勢企業似乎受影響不大。全球最大的500家企業連續第二年強勁增長,其發展趨勢與國際金融危機趨勢再次出現偏離。
2009年5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23.1萬億美元,比2008年減少8.3%。但500強企業的低迷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僅僅一年之後,2010年榜單上5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已經比2009年增加了12.7%,利潤則大幅度增長59.0%。今年發布的榜單顯示:5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29.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3.3%,利潤1.6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7%。
2.傳統行業日趨萎縮,新技術行業不斷發展。
從縱向看,世界500強在各行業的分布比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傳統行業中的煉油、建築建材、化學、工農業設備製造的企業數量明顯減少;另一方面,醫療衛生行業和信息行業、金融證券行業的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平均排名也不斷提升。
3.信息技術發展的「領跑者」,生物技術突飛猛進。
世界500強企業中,與信息產業直接相關的通訊業、電子和電氣設備、計算機和辦公設備業、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網路通信業、出版和印刷業的營業額每年有新的增長,顯示出信息產業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各個信息產業企業入圍500強的時間雖較晚,但其排名上升幅度及速度令人驚嘆。
生物技術給企業帶來豐厚回報。人類對生活質量的關注同樣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生物技術行業成為繼信息業之後的又一個經濟增長熱點。
4.銀行業發展迅速,利潤空前增長。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銀行業發展異常迅速。在世界500強的前50位企業中,1995年尚無1家銀行, 如今銀行業則全面飄紅、發展勢頭強勁。這說明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企業並購熱潮的形成,大大促進了資金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並促進了銀行業的發展。
5.從利潤來源看,企業核心競爭力至為重要。
從《財富》全球500強的發展不難看出,一大批經濟巨人之所以能立於世界經濟舞台長盛不衰,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於其長期競爭中形成的核心競爭力,藉助上述500強的經營數據,對構成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進行歸納,基本上體現在以下方面:
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已成為現代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世界500強擁有世界90%的生產技術和75%的技術貿易。在500強中發展潛力最大的電子、電訊、計算機、醫療制葯均為現代高科技密集型行業,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技術革命使以高科技產品研發為主的企業進入500強的速度明顯在加快。而日本近年來在世界500強中的企業數量明顯下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上落後於歐美,導致企業的競爭能力下降和規模收縮。
品牌效應是核心競爭力的標志。在傳統領域(如食品、工農業設備、汽車等行業)中,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80%以上的經營歷史超過50年,「百年企業」也將近1/4。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達60%,知名度幾近100%,在與同業企業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500強中如餐飲服務業的麥當勞、百事可樂,汽車製造業的福特、本田,電子電氣業的日立、松下等均是世界各國家喻戶曉的品牌。
服務與營銷是企業利潤成長的主要支撐點。世界500強中,90%以上企業都擁有遍布全球市場的分支機構、良好的營銷服務體系。美國寶潔公司憑借獨特的供應鏈激勵和全球分銷體系占據了近25%的全球清潔用品市場,高效的品牌代理模式成為其創造良好業績的重要來源之一。
6.集中資源,迅速形成規模效益。
傳統的鋼鐵冶煉、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銀行、食品等傳統領域的500強企業,基本上是集中企業資源從事某一領域,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並逐步形成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成本、技術、營銷等方面的規模經濟,拉開與同行的差異。中國新進入500強企業中的山東能源集團以及河南煤炭、山西煤炭,都是從一開始便以進入世界500強為口號,規模膨脹極快。
7. 跨國經營強勢,預示全球經濟復甦。
500強企業之所以能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下一枝獨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得益於500強企業里的多數公司已經是跨國公司,它們超越了空間地理的限制,在全球范圍內布局市場,有效避免了在一國或一地經營的風險。此外,跨國企業的規模經營也有利於其生產要素的整合和使用,使其能夠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配置全球資源。
事實表明,世界500強企業率先增長往往意味著全球經濟逐步開始復甦。在全球500強連續兩年表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的狀況下,我們似乎可以對持續低迷的全球經濟多一份信心和期待。
⑵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不收。山東魏緩指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東魏橋集團」)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山東省鄒平市,是一家民營企業,不擾運配是國企。該公司擁有3家悄冊上市公司、國內外12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500億元總資產的特大型企業。其業務涉足紡織、熱電、鋁業、家紡、服裝等領域。
⑶ 魏橋怎麼去深圳了
看中了深圳的優勢。深圳對於遷到深圳的余寬外地企業總部有獎勵措施,包括資金獎勵和稅收優惠等,深圳的經濟環境和金融環境非鉛含常槐毀笑優秀,方便魏橋集團在深圳融資和經營,有利於集團的發展,因此魏橋集團是看中了深圳的優勢才搬去的該地區。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紡織、熱電等產業於一體的特大型企業,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山東省鄒平縣。
⑷ 傍上魏橋大腿,南山集團與魏橋成立合資公司
近日鋁價暴漲讓各大鋁企業績突飛猛進,財務報告非常亮眼,而作為中國電解鋁生產第一大省的山東,卻在忙著進行鋁行業產業升級,以期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提高附加值。
響應省政府號召,世界上最大的鋁電企業魏橋創業集團和山東省民企巨頭南山集團以及中國最大的鋁合金製造商山東創新集團合夥成立山東智鋁高性能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在鋁材深加工領域向高端化邁進。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成立於1981年,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H股+A股3家上市公司、國內外12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500億元總資產的特大型企業。是亞洲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鋁業生產企業。2020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975億元,同比增長6.22%;利稅226.89億元,同比增長46.45%。自2012年以來連續10年入選世界500強,2021年位列第282位。擁有合規電解鋁產能646萬噸,鋁深加工能力70餘萬噸。受制於電解鋁合規產能增長受限,目前魏橋正在向鋁深加工領域發力。
而創新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鋁合金製造商,擁有鋁合金加工產能500萬噸,在2020年中國500強榜單中以428億營業收入獲得第425名,也是美國蘋果公司的核心供應商之一,目前正在尋求A股借殼上市。
另一鋁業巨頭南山集團則是老牌鋁業企業,2020年以1135.87億營業收入位列中國有色金屬50強企業排名第13位 。南山集團擁有81.6萬噸合規電解鋁產能。疊加南山集團181萬千瓦熱電廠、本土140萬噸氧化鋁產能和幾乎全部消耗自身電解鋁的鋁材深加工能力,而且南山集團鋁業方面幾乎所有的產業鏈環節均位於龍口市45公里半徑范圍內。使得南山集團可以在龍口市狹小的范圍內自成體系,完成了一個鋁行業生產的內循環。達到最終降低產品成本和控制好質量的目的。尤其是在 汽車 板材方面,南山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鋁制 汽車 板材生產商,目前擁有運行產能20萬噸在建產能20萬噸。
南山鋁材以高質量享譽世界,而且南山集團早就擁有金屬研究院,專利和技術在業內屬於拔尖水平,相比於近幾年才大力發展鋁加工的魏橋創業集團來說有先發優勢。
本次三家強強聯合,以魏橋創業集團和南山集團為核心。其中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持股35%,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山東創新金屬 科技 有限公司、山東南山科學技術研究院、航鑫材猜圓纖料 科技 有限公司各持股10%,而後兩者均為南山集團全資子公司。所以說南山集團合計持有55%的股份,為控股股東,公司的注冊地址也是位於煙台龍口市。
不難看出,雖然魏橋創業集團是世界鋁王,電解鋁產量全球第一,但是在鋁深加工方面穗仿,尤其是在高精尖鋁材製造方面與南山集團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此次合作以南山集團為核心。而且,雖然魏橋創業集團以魏橋管理思想享譽業界,但南山集團獨創的管理模式似乎更適合現代鋁工業發展,在人員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相信如果此次合作能夠成功腔鄭,將會成為魯商合作的典範。
⑸ 魏橋紡織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控股的買它的股票穩定嗎
首先,不管事國有還是私人控股的,都不能保證穩定。畢竟要看整個紡織行業還有公司的盈利發展水平。
魏橋創業集團的前身是鄒平第五油棉廠,後經改制,張士平成了公司的控股者。是排名中國500強第72位的民營企業
⑹ 張士平的創業經歷
八十年代左右,由於國家對棉花控製得比較嚴格,企業除了旺季收購棉花簡單加工,其餘時間便無活可干。為了改變半年開工半年閑狀態,張士平在棉花加工行業第一個走出去收購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到 1984年企業利潤就躍居全國棉麻行業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廠競相學習仿效。但此時魏橋卻上了毛巾廠項目,1986年當年建廠當年實現利潤25萬元。
1989年魏橋涉足棉紡時,全國棉紡織市場剛剛轉入買方市場。但恰在這年,魏橋建成萬噸紗錠,之後又籌資6000萬元建成3萬多枚紗錠的棉紡廠和336台織機的織布廠,到1992年企業年利稅已達1260萬元。1993年到1997年棉紡織市場兩次跌入低谷,全行業連續虧損6年,但這一時期魏橋先後投資3.3億元,使棉紡織能力擴大到28萬錠。
當時企業面臨的困境是:國內市場供過於求,紡織行業連年虧損,甚至連國家都不得不狠下殺手限產壓錠。但魏橋不僅沒有停步,反而在 5年內投入170億元,將紗錠從33萬枚增加到500萬枚,織機從4000台發展到42000台。
1997年到2003年,魏橋出口創匯年均增長71.5%。到2004年集團銷售收入已達231.25億元,躍居全省第九。各項指標連續7年穩居全國同行業首位,並躋身中國工業企業百強、中國出口企業百強、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棉紡企業,更在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排行榜中榮列第六位。 生產能力的猛增不僅沒有把魏橋拖入滯銷困境,反而帶來各項指標年均 50%以上的迅猛增長。
2003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抑制局部投資過熱,這也是魏橋進入棉紡織領域以來遇到的第三次宏觀緊縮。但早在此前魏橋已把資金血脈接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當年9月魏橋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5月在港首次配售成功,兩次總計募集資金30億港幣。為了保證發行和配股成功,張士平馬不停蹄穿梭於歐美,與跨國投資巨頭交流溝通,並邀請他們來魏橋實地考察50多次,大大增強了他們連續增持魏橋股份的信心,其中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達12.49%。這一系列努力不但使魏橋紡織配售獲得13.8倍的市盈率,而且直接推動了國際銀團的長期再融資貸款。僅2003年9月至次年上半年,魏橋就融通外資5.15億美元。
2005年,實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壽終正寢,先是美國三次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入數量,接著歐盟設限威脅接踵而至。然而面對如此動盪的國際市場,張士平帶領的魏橋創業集團不僅沒有收縮陣線,反而逆勢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億元巨資,擴建紡織印染服裝系列項目。 「快」、「高」、「低」
魏橋創業的巨大成功依靠著張士平自己對市場的獨特理解和把握,同時張士平也有著自己決勝市場的「三板斧」,使魏橋創業的優勢不斷強化。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現在魏橋創業迅速的市場反應和項目完成能力上。其所有項目基本上都是當年立項當年施工當年投產。以 21萬千瓦熱電機組為例,不到10個月就投產發電,與國內同規模熱電廠比建設速度快了1倍,投資僅為其一半。9個工業園生產、財務、銷售高度統一,組成一支「快速反應部隊」,根據市場需求反應極為迅速,棉布、棉紗新品種打樣時間僅為3天和2天。
「高」,擴張不靠低水平重復建設,而緊盯一個「高」字也是魏橋創業的一大特點。僅 04年魏橋就從日、美等國引進噴氣織機、劍桿織機等頂尖設備3890多台(套)。集團已擁有十大類2000多個品種,高技術含量棉布佔到60%,成為全國最大的無接紗、精梳紗和無梭布生產基地。
「低」,魏橋創業也表現出了驚人的節能省耗能力。魏橋創業噸紗耗棉僅 1040公斤,管理人員僅佔全部職工的0.8%,年人均勞效達20萬元以上,均居國內外領先水平。
談起企業的發展歷程,張士平說:第一,要發展,就得有實事求是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只要符合「三個有利於」的生產力標准,就要大膽干,大膽闖。1985年到1988年,公司投資600萬元上了萬錠棉紗廠;1988年之後又先後投資45億元,大膽引進國外先進紡織設備,使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進入了全國先進行列。
第二,要發展,就必須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狀態,引導大家樹立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拼搶意識。縱觀我們企業的發展歷程,從根本上說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抓住了發展的大好機遇。2005年6月,山東省委工作會議後,張士平與他的企業為了配合濱州市委、市政府「追趕戰略」的實施,決定修改目標,將2005年比2000年「翻兩番半」定為「翻三番」,也就是到2005年爭取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利稅32億元、利潤20億元、自營出口創匯8億美元。 魏橋創業每年動輒投入數億數十億元,錢從何處來?其實從 1981年起步之初,資金就成了魏橋發展的「攔路虎」。當時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控製得極死。上榨油廠時靠職工集資10萬元才買了兩套榨油設備;上毛巾廠時職工又集資89萬元買了52台織機。這點錢現在看來不起眼,但對當時只有幾十名職工的小油棉廠來說,卻是職工的全部家底!「不冒這樣的風險,就沒有魏橋。」今天的魏橋人這樣感慨。
1992年下半年,國家採取了適度從緊的財政金融政策。正當不少企業對資金一籌莫展時,魏橋創業卻通過巧借外力打開了資金通道,先後開工合資企業8家,不但直接利用了外資,而且提高了技術檔次,拓展了國際市場,並將魏橋創業的產業鏈條延伸到色織、印染、服裝等深加工領域。
不少企業羨慕魏橋創業與銀行的關系,但這同樣離不開膽識、勇氣和自信。以兼並濱州一棉為例,此前幾年濱州一棉合並虧損額高達 6000萬元,拖欠貸款達3800萬元。但魏橋二話不說將銀行債務全部承攬下來,兼並當年盈利2000多萬,次年盈利4000萬,魏橋也由此贏得了銀行的信任和厚愛。
⑺ 山東濱州魏橋集團破產了嗎
沒有。人民網濱州電針對魏橋集團的「破產倒閉」傳言,山東省委常叢喚委、副省長王軍民出面公開澄清。魏橋創業集團滲握凱董事長張士平表皮宏示,企業運行態勢良好。
⑻ 魏橋集團一年交多少稅
上繳各級稅金首次破百億,滾野達到109.23億元,同比增長13.3%。
2018年,魏橋創業畢備枯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835億元、利潤87億元;上繳各級稅金首次破百億,達到109.23億元,同比增長13.3%。但山東魏橋在2018年的銷售收入、利潤手洞較前一年均有下降。2017年,山東魏橋實現銷售收入3590億元、利潤131.5億元,上繳各級稅金96.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