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長江基建集團的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長江基建集團的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5-05 12:12:39

Ⅰ 577億港元債務被隱瞞李澤鉅接班後,長和首份年報遭質疑

這一次,沽空機構GMT Research將矛頭指向了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李嘉誠退休,長子李澤鉅接班後長和的首份年報即被質疑。

5月14日,GMT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長和(00001.HK)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GMT表示,長和最近發布的年報顯示,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隱瞞577億港元債務。對此,長和於5月14日深夜緊急發布公告澄清,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

5月15日,長和早盤高開0.25%,報79.000港元。開盤後,長和股價出現下跌,截至收盤,長和股價報78.45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跌0.44%。

GMT沽空長和稱其隱瞞577億港元債務 長和強烈否認

長和年報顯示,長和2018年純利同比升11%至390億港元,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呈現雙位數增長。不過,長和的現金流量表下多項科目卻出現負增長,如投資活動現金流減少590.79億港元。此外,長和在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557.34億港元,同比增幅不到4%。

目前,長和在50多個國家進行多元化的經營,雇員超過30萬人。長和業務涉及了港口、零售、基建、能源、電訊等。2018年,長和公司收入同比增長9%至4532.3億港元,稅後溢利達到467.82億港元。

長和被沽空機構直指「營運現金流一直低於稅後現金利潤」。GMT在其官網上發布沽空報告,稱長和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受自2015年來重組的殘余影響以及2018年時收購義大利電信巨頭Wind Tre的相關會計調整,長和2018財年的利潤被做多了132億港元。

GMT將長和的非現金項目(折舊、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項目)相加,2018年的現金利潤應為629億港元,除去流動資本的變化外大致相當於營運現金流。然而,長和2018年的營運現金流僅為547億港元,與629億港元相差82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2018財年的營運現金流之所以出現了82億港元的差額主要在於非現金項目調整、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利息調整。此外,GMT稱,長和的資本支出一直高於折舊和攤銷,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折舊和攤銷費用很可能被人為壓低。

GMT表示,通過將部分資產視為待售資產,長和可能隱瞞了與待售資產相關的577億港元的債務。據GMT推測,這種會計操作正在被長和用來提供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更低的信貸額度。

對於GMT此次沽空報告,長和於當日深夜發布澄清報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長和表示,集團經審核財務報表是嚴格遵守適用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的。與導言所提述集團呈報盈利有關的事宜均已按照適用會計准則在集團之經審核財務報表作出全面透明披露。至於沽空報告提述與待售資產相關之債務並無綜合入賬的事宜,此亦同樣全面按照適用會計准則之要求,並已與信貸評級機構討論。

長和認為,導言顯現選擇性、帶有偏見且嚴重誤導。其僅指出非現金盈利項目,惟未有提及均按照適用報告准則亦有於相關期間呈報之非現金虧損。其提述並無於長和2018年財務報表綜合入賬的債務,只是未有提及因期內收購活動而在資產負債表要列示的債務。

被質疑隱瞞債務風波或與旗下基建資產騰挪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長和在年報中表示,基建部門於2017年所購業務帶來的全年貢獻,加上於2018年9月收購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的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

基建,一直以來是長和的重點業務之一。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集團的基建業務包括長江基建集團的股權與長江基建共同擁有的六項基建資產的權益。

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公司的收益范圍中,基建收益共計647.2億港元,佔比總收益的14%,較2017年度同比增長8%。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基建業績數字,是長和進行會計調整後的數字。長和在財報中表示,財報中的收益總額等數據已經調整,以撇除非控股權益所佔和記港口信託的業績,以及反映集團於2018年10月分離與長江基建集團共同擁有基建投資之90%直接經濟收益後,所佔餘下10%直接權益的業績。

長江基建是長和系下屬承載基建業務的重要公司。此前的2018年10月,長和與長江實業集團、長江基建等簽訂經濟收益協議,以現金代價216億港元,完成分離其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的直接權益合共90%的經濟收益,令溢利貢獻較2017年有所減少。而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這屬於關聯交易,這也意味著是基建資產在長和旗下公司間的騰挪。

2018年12月31日,此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已就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為「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

那麼,這部分內容究竟是如何影響到長和的財務數據?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綜合債務凈額為2079.65億港元,較年初相比增長26%。長和指出,此前在合並報表中列示的上述基建資產債務凈額被重新分類至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的會計科目,即單獨列示出來,且與普通的財務報表一致,「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項目中也分為負債及資產。

據長和披露,在該組別中,「負債」項目包含「銀行及其他債務」科目,這一科目金額為577.07億港元,與沽空機構質疑的金額一致。

根據長江基建集團的2018年財報,公司年度營業收入73.77億港元,同比增長18.83%;凈利潤為10.44億港元,同比增長1.82%。

此外,長和在財報中提到收購義大利電訊商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年報顯示,Wind Tre所在的電訊部門收益中,3集團在歐洲的業務收益為784.11億港元,同比增長11%。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長江和記旗下的歐洲電信運營商「義大利3公司」和俄羅斯VimpelCom集團旗下的Wind電信公司合並。此後,長江持有新公司一半股權。2018年7月,長和宣布斥資24.5億歐元(約合190億元),收購Wind Tre剩餘一半股權。

Wind Tre2018年11月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1月至8月期間的折舊和攤銷費用平均為1.78億歐元。然而,9月份的月費用似乎已降至9400萬歐元,每月節省了8400萬歐元。GMT認為,在1-8月期間長和的調整,以及9-12月之間Wind Tre的調整,可能使長和集團利潤增加了約8.35億歐元(約合77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這種「激進」的會計方法,正在被長和用來獲得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成本更低的信貸。

長和股價兩年累計跌25% 評級屢被下調

但從長和的股價走勢來看,近兩年長和股價已經從104港元左右跌到最低72.8港元,最大跌幅已經超過了25%。

美林美銀也發布研報表示,維持長和的買入評級,但目標價由102港元下調至100港元,以反映較低的赫斯基價格。該行認為,英國脫歐阻滯仍存在。

其實,早在去年8月,中信里昂就發布研報下調了長和的評級。該行稱集團零售業務於數碼化的努力令人鼓舞。雖然中期息同比上升12%至每股0.87港元,但派息比率同比持平令人失望。因此,里昂將長和2018至2020年盈利預測下調2%-4%,以反映對電信業務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及上客量預期下降的因素,目標價由102港元降至95港元,評級由「買入」降至「跑贏大盤」。

今年3月,里昂再次發布研報稱,對長和維持「跑贏大盤」評級。

國內地產項目再曝出售 一年來騰挪不斷

5月15日,新京報向長江實業了解相關情況,長實企業事務總監班唐慧慈表示:「公司經常有收到不同的出價建議,但有建議不代表公司接受及會出售項目。」

2018年度上半年,長江和記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在3月組成合資企業,共同管理AlipayHK流動支付服務,並於年內首度透過區塊鏈技術,開通實時跨境電子錢包匯款至菲律賓。下半年,長江和記收購Wind Tre全部股權,全資擁有此義大利主要流動電訊商。

此外,長和系旗下的上市公司長實集團在2018年5月完成出售坐落中環的商業大廈中環中心,作價402億港元;6月收購英國倫敦5 Broadgate物業,交易作價10億英鎊。

2019年1月,長和系旗下長江基建集團以每股52.93港元配售電能實業4380萬股,涉資約23.18億港元,出售股份占電能已發行股本約2.05%,交易完成後,長江基建對電能的持股降至約35.96%。

□延展

GMT的報告可信嗎?

沽空長和的GMT Research是什麼來頭?

GMT Research官網介紹稱,該機構是一家專注於亞洲的會計研究公司,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GMT Research每年發布大約30個基於會計的報告,主要以發現財務漏洞,並進行沽空為主。

去年6月,GMT集中沽空了一批16家中國 體育 用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安踏、特步、361度等國內知名品牌。

報告稱,自2005年以來,16家上市的中國內地 體育 用品中,鴻星 體育 、中國 體育 、鱷萊特、飛克國際、富貴鳥(港股01819)、諾奇、金雞服飾、名樂 體育 、奈步9家公司為「騙子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比耐克等全球龍頭公司有更豐厚的利潤。

同時,GMT認為,李寧(港股02331)、安踏 體育 、特步國際、361度、中國動向(港股03818)、寶勝國際(港股03813)、裕元集團(港股00551)7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存在諸多相似特徵,涉及共享欺詐信息、存在造假嫌疑。

GMT在報告中質疑安踏 體育 ,並提出了具體的五大方面,包括營業利潤率過高,現金或預付賬款等存在大量異常,為配合收入虛增衍生了大量現金流,存貨相對於收入比例過低,預付賬款相對於存貨比例過高等。

此外,報告還指出,李寧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營業收入,中國動向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利潤,361度虛增利潤,特步國際操縱了利潤。

事後,這些公司皆予以強烈否認。

此外,有多家機構如匯豐證券、摩根士丹利等表示GMT發布的質疑研報有問題。匯豐證券表示,基於對安踏 體育 2018年至2019年的23倍市盈率預測,維持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維持46.9港元/股,而安踏 體育 也表示,早前GMT Research對其財務違規行為的指控是誤導且不準確。

Ⅱ 富士康有錢還是長江集團有錢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國企業,集團成員包括四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股票代號0001)、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票代號0013)、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1038)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0006);及在香聯合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8222)及TOM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8001)。截至二零零四年五月十五日,長江集團的聯合市值為四千六百一十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約百分之九點四。
長實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長實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在本港擁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業。在香港的每十二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發展。為了達致為客戶提供優質生活的目標,長實一貫的政策在於不斷提升質素及推陳出新,以迎合地產市場上日新月異的需求及潮流。
長實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的主要股東,占其百分之四十九點九權益。和黃建基於十九世紀,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之跨國綜合企業,在全球四十個國家經營五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有關服務、電訊、地產及酒店、零售及製造、與能源及基建。
二零零零年,長實開始涉足生化科技行業,業務覆蓋了提升人類健康及環境的可持續性兩個層面。由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命科技)開發的五大產品范疇分別為:生態農業(Eco-agriculture)、環境治理(Bioremediation)、護膚(Dermatologicals)、保健(Nutraceuticals)及醫療(Pharmaceuticals)。
長江生命科技於二零零二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的創業板上市。長實並持有一系列的信息科技及互聯網有關投資項目,包括:TOM集團有限公司、iMarketsLimited、匯網集團有限公司、Priceline.com、Critical Path, Inc、志鴻科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經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及北京網聯無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這就是原因

Ⅲ 中國長江集團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國企業,集團在香港的成員包括四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股份代號: 0001)、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0013)、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1038)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0006);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2332)、和記港陸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0715)及TOM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2383);以及在創業板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8222)。截至二零零七年九月三日,長江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聯合市值為八千零五十億港元。
長實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長實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在本港擁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業。在香港的每十二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發展。為了達致為客戶提供優質生活的目標,長實一貫的政策在於不斷提升質素及推陳出新,以迎合地產市場上日新月異的需求及潮流。
長實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的主要股東,占其百分之四十九點九七權益。和黃建基於十九世紀,是一家業務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國企業,在全球五十五個國家經營五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地產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投資及其他,與電訊等業務。
二零零零年,長實開始涉足生命科技行業。 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命科技』)從事生物科技產品的研發、商品化、推廣及銷售業務,開發之產品范疇包括人類健康及環境生態。長江生命科技於二零零二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的創業板上市。
長江生命科技於二零零二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的創業板上市。長實並持有一系列的信息科技及互聯網有關投資項目,包括:TOM集團有限公司、iMarketsLimited、匯網集團有限公司、Priceline.com、Critical Path, Inc、志鴻科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經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及北京網聯無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集團主席
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董事局主席,長江集團業務遍布全球55個國家,雇員人數約25萬名。集團在香港共有8間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8,050億港元(2007年9月3日)。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大企業之一。
李嘉誠先生於1928年在中國東南部的沿海城市潮州出生,童年時為逃避戰亂,與家人逃難到香港,他的父親後來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於要負起供養家人的重擔,李先生在不足15歲時便被迫輟學,到一家塑膠貿易公司任職,每天工作16小時。憑著他的努力、謹慎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李先生於1950年自行創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最初經營衡缺塑膠製品,隨後李先生將公司發展成一傢具主導地位的香港物業發展公司,並於1972年在聯合交易所上市。長江分別於1979年及1985年透過收購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持續進行業務拓展。
長江集團奠基於香港,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投資、 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媒體及生漏塵命科技等。李先生深信眾擎易舉,眾志成城,從他將公司以『長江』命名便可體現他此一信念,因揚子江是不擇細流、匯聚百川的中國大河。李先生獲英國泰晤士報及英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評選為『千禧企業家』。
李先生相信每個人都需要盡其本份,才可營造一個平等的社會,並於1980年成立一個公益慈善基金會,其使命在於為社會打造『奉獻文化』。李嘉誠基金會集中兩方面的發展:通過教育令能力增值以及通過醫療及相關項目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至今,李嘉誠基金會及由李先生成立的其他公益慈善基金會曾捐助過無數的公益項目,歷年所捐出及承諾的款項逾84億港元。
李先生於1981年在中國汕頭創辦汕頭大學,推動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汕頭大學共有9個學院,包括醫學院連同5間附屬醫院,所錄取的學生來自返攔禪中國各地,大學共有約6,500名本科生及1,500名研究生。
由於李嘉誠先生熱心公益,對各地社會貢獻良多,先後獲英國劍橋大學、加拿大卡加里大學、內地 北京大學、本港香港大學及其他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另獲頒授巴拿馬國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勛銜、比利時國 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勛章、英帝國KBE爵級司令勛章、香港特別行政區大紫荊勛章及獲委為太平紳士,並剛於2005年1月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司令勛章(Commandeur de la Légion d'Honneur)。
李嘉誠先生有兩位兒子,長子李澤鉅,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

Ⅳ 李嘉誠為什麼要投資吉電股份

因為投資吉電股份友發展前景。2019年底,首次傳出李嘉誠旗下公司ARA將斥資24億元收購上海浦東三林城。此後,李嘉誠的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於2020年1月7日宣布悔碰,將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吉電股份組建合營公司,共同商討電力能源合作計劃。此次,長江基礎設施建設將與吉電股份一起投資25億元,而長江基建投資近40%。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李嘉誠布局國內市場的消息不斷。人們對這位退休商人,再一次點燃了「八卦心」。李嘉誠公司頻頻在國內布局新的投資項目,這讓人感到很疑惑。畢竟,李嘉誠這些年碧桐談一直在「賣賣賣」,這一改往態的行為還是引起了輪鉛不小的嘩然。

Ⅳ 長江實業市值怎麼那麼低

主要是因為公司業務發展不順利導致的,還可能是受「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長實集團市值大跌,主要是因為公司業務發展不順利導致,2019年長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23.82億港元,同比增長63.56%;實現凈利潤300.46億港元,同比下滑27.83%;歸母凈利潤291.34億港元,同比下滑27.38%。凈利潤及歸母凈利潤自2014年以來首次下滑。從這份財報我們可以看出,長實營收大漲,但是利潤反而大跌了。2019年利潤跌了27%多,今年上半年同比更是跌了50%多。長實現在在中國的地產公司規模中已經跌到了幾十名開外,長實數年沒在內地拿地,這大大耽誤了長實的發展。
而且香港的市場太小,不足以支撐長實的市值,內地市場他們又競爭力不足,長實市值下跌也是正常的。
在今年「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之下,各大企業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就連長江實業市值都一下子蒸發了4000億。
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黑天鵝存在於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灰犀牛」是與「黑天鵝」相互補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黑天鵝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
拓展資料
長江實業是什麼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為(長實),為長江集團的旗艦,該公司是一家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長江集團是中國香港的跨國企業,集團在香港的成員包括三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電能實業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記電訊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記港陸有限公司及TOM集團有限公司。

Ⅵ 重生之帝國首富【華人新首富的海外帝國】

全球股市疲軟,李澤鉅頂風而上。7月25日,李澤鉅以77.53億港元拍板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這也成為他繼承父業成為華人新首富後第一筆大買賣。這起收購引發人們對剛剛開幕的李澤鉅時代的猜測。
低調的接班人
李澤鉅,李嘉誠長子,現年48歲,“小超人”李澤楷的大哥。1964年出生的李澤鉅一直將自己的人生和家族牢牢綁定。據說,小時候他便和比他小2歲的弟弟李澤楷經常列席公司董事會會議,並設有固定座位。李澤鉅小學和中學就讀香港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之後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李澤鉅遵照父親安排選了土木工程專業,之後又攻讀了結構工程碩士學位。而這時的李澤楷則按照個人興趣讀了電腦專業。
比起他那個高調的弟弟,李澤鉅則相當低調。1985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年僅21歲的李澤鉅就加入其父李嘉誠的長江集團,為人低調沉穩的他從基層開始做起,被安排在當時長江實業在中環華人行的辦公室上班,跟隨父親和叔父輩們學習經營之道。長江實業是長江集團的上市旗艦。李澤鉅25歲成為長江實業的執行董事,28歲代替父親進入匯豐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29歲成為長江實業副董事總經理,30歲那年,他便成為長江實業散橡副主席。
李澤鉅上次成為輿論中心,還是因為十幾年前的那起**事件,那也是他人生中最灰色的一幕。當年李澤鉅32歲,被香港“驚天賊王”張子強**。張子強單人匹馬到李家中,開口就要20億,李嘉誠同意,但表示現金只有10億。最後在李家中,用幾十個編織袋裝了10億零3800萬現金。被釋放後沒過幾年,李澤鉅已經成為長江實業的董事總經理。
在“超人”李嘉誠白手起家建立千億財富帝國的光環下,作為兒子,李澤鉅確實難以超越。但自他2000年進入集團核心管理層後,長江集團從香港華資企業逐步轉型為國際企業,資產和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多達30萬人,其中海外業務佔八成,香港地區業務只佔16%。
立大功子承父業
如果說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是由李嘉誠打下的天下,長江集團旗下第三大上市公司長江基建則更似李澤鉅的“畢業作”。1996年,李澤鉅負責分拆長江基建上市,獲得超額認購25倍的功績。在長江基建上市後,李嘉誠曾表示,李澤鉅的表現可得90多分,“如果他不是我的孩子,更會給他100分!”
現在的李澤鉅可以說羽翼豐滿。經過多年的積累,在追隨父親摸爬滾打27年後,如今李澤鉅已是長江實業副主席和董事總經理、和記黃埔副主席、長江基建主席、長江生命科技主席、電能實業執行董事、赫斯基能源聯席主席、匯豐銀行董事、中國政協全國委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總商會副主席,以及一個小島國巴貝多駐港的名譽領事。
今年5月25日,李嘉誠公開宣布分家方案,由李澤鉅管理長江集團,支持李澤楷發展事業;7月16日,李嘉誠將家族信託中原分配給李澤楷的三分之一權益,全部轉給李澤鉅,正式落實了分家方案。這意味著,李澤鉅正式接掌市值逾8500億港元、涉及22家上市公司的長江王國。目前,李澤鉅個人持有40.51%的長江股份和逾35%的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能源,個人資產達2900億港元,至此,華人世界首富易主。
沖歲旁盡管資產分配已公開完成,84歲的李嘉誠繼雀賀續在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半年業績記者會上擔當主角,目前他仍是長江集團的大股東。實際上,家族信託往往是由受託人指定生效日期,這也意味著,可能需要李嘉誠正式退休後,李澤鉅才能真正成為新首富。對於李澤鉅接班後集團的發展方向,李嘉誠表示:“Victor(李澤鉅)跟我二十幾年,他的個性是差不多會跟著我一樣的做法,會比較小心處理。”
買下整個英國?
2010年12月,李澤鉅幫助父親出面收購了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權,也拉開了李氏家族海外收購的大幕。
在擔任長江基建主席的十多年間,李澤鉅已經斥資逾2000億港元在海外收購了11項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基建項目,涉及電力、水務、天然氣供應等項目。海外收購在金融海嘯後到達了高峰。2010年10月,長江基建以700億港元作價收購英國電網,成為李氏父子海外收購的最大項目,也令長江集團成為英國最大電力供應商之一。去年10月,長江基建以588億港元作價收購供水網路Northumbrian Water,而這兩項收購均成為推動長江基建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其中英國電網項目的回報率就達到了11%。當長江基建70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後,明顯熬夜等待的李澤鉅曾雙眼發紅、聲音沙啞地表示,“買到了好開心”。
在今年7月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後,李嘉誠父子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英國1/4人口的天然氣將由他們供應。WWU是英國八大配氣網路之一,在威爾士和英格蘭西南部佔有主要市場,從事管理天然氣運輸資產、天然氣運輸和氣表服務相關工作,網路覆蓋1/6英國土地面積,涵蓋740萬名客戶。WWU公司的賣家是一個集團,包括麥格理歐洲及全球基礎設施基金所管理的投資工具、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的一個子公司,以及澳大利亞的安保資本。
此外,李澤鉅掌控的長江基建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對英國電網和供水網路進行了兩筆大收購,英國大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都是李家的資產。加上李澤鉅之前對英國電網和供水網路的兩筆大收購,按照英國媒體的說法,李澤鉅幾乎已經“買下了英國”。此說雖然有些聳人聽聞,卻也道出了這位新首富的擴張野心。
擴張海外王國
長江實業高層最近表示,由於和記黃埔系電訊、碼頭及公用業務都有增長,因此今年集團希望增加於歐洲的投資,尤其是公共基礎設施資源的收購。其實李家對英國公共交通覬覦已久。2010年,李嘉誠曾意欲以23億美元收購英國高鐵30年經營權,後未能成功。
而李澤楷在這一領域也早就試過牛刀了,在被《時代》雜志評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人物”那年(2003年),他就斥資6.5億加元(約38億港元)通過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取得瀕臨破產的加拿大航空公司31%的股權,這是李澤楷首次以私人名義進行投資,也是李家首次涉足航空業。
如今,機會又來了。曼徹斯特機場是英國第三大機場,位於英國傳統工業區東北地區的中心,隨著英國傳統工業逐步衰退,該地區逐漸失去商業吸引力,導致曼徹斯特機場的經營亦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因此,曼徹斯特機場集團近期希望通過出售股權籌資10億英鎊,以競購埃塞克斯郡的斯坦斯特德機場。長江基建集團有望達成對此項資產的購買,目前,其競爭對手只剩下澳大利亞的工業基金管理公司。
樹大招風。目前就有報道指出,李澤鉅旗下歐洲3集團在收購時遇到問題,被反壟斷機構調查。不過這個“罪名”成立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在大型收購前都已經經過歐盟的調查。

Ⅶ 恆生指數有哪三十三隻成分股

由2007年3月12日起恆生指數38隻成份股包括:

0001 長江實業
0002 中電控股
0003 中國香港中華煤氣
0004 九龍倉集團
0005 匯豐控股
0006 中國香港電燈
0008 電訊盈科
0011 恆生銀行
0012 恆基地產
0013 和記黃埔
0016 新鴻基地產
0017 新世界發展
0019 太古股份公司A
0023 東亞銀行
0066 地鐵公司
0083 信和置業
0101 恆隆地產
0144 招商局國際稿握
0267 中信泰富
0291 華潤創業
0293 國泰航空
0330 思捷環球
0386 中國石油化工
0388 中國香港交易所
0494 利豐
0551 裕元集團
0762 中國聯通
0883 中國海洋石油
0906 中國網通
0939 建設銀行
0941 中國移動
1038 長江基建
1199 中遠太平洋
1398 中國工商銀行
2038 富士康國際
2388 中銀中國香港
2628 中國人壽
3988 中國銀行
粗體為H股,斜體為紅籌股。
我最睇好地鐵(0066),因為稍後兩鐵合並,鍵吵慶股價肯定會升得很利害!,現已為38隻成份股,1 長江實業
2 中電
3 中華煤氣
4 九龍倉集團
5 匯豐控股
6 中國香港電燈
8 電訊盈科 pccw
11 恆生銀行
12 恆基地產
13 和記黃埔
16 新鴻基地產
17 新世界發展
19 太古A
23 東亞銀行
66 地鐵公司
83 信和置業
101 恆隆地產
144 招商局
267 中信泰富
291 華潤創業
293 國泰航空
330 思捷環球
386 中石化
388 港交所
494 利豐
551 裕元集團
762 中國聯通
883 中國海洋石油
906 中國網通
939 建設銀行
941 中國移動
1038 長江基建
1199 中遠太平洋
1398 工商銀行
2038 富士康 foxconn
2388 中銀中國香港
2628 中國人壽
3988 中國銀行
我看好富士康,38 in total:
00001 長江實業
00002 中電控股
00003 中國香港中華煤氣
00004 九龍倉集團
00005 HSBC
00006 中國香港電燈
00008 電訊盈科
00011 恆生銀行
00012 恆基地產
00013 和記黃埔
00016 新鴻基地產
00017 新世界發展
00019 太古股份公碰伏司'A'
00023 東亞銀行
00066 地鐵公司
00083 信和置業
00101 恆隆地產
00144 招商局國際
00267 中信泰富
00291 華潤創業
00293 國泰航空
00330 思捷環球
00386 中國石油化工
00388 中國香港交易所
00494 利豐
00551 裕元集團
00762 中國聯通
00883 中國海洋石油
00906 中國網通
00939 建設銀行
00941 中國移動
01038 長江基建集團
01199 中遠太平洋
01398 工商銀行
02038 富士康國際
02388 中銀中國香港
02628 中國人壽
03988 中國銀行,參考: hsi/,現已為38隻成份股,本人看好中信泰富!因剛公報業績大分理想,大行評級好!
加上分拆出來之中信1616又有上市公司主席支持,看好有機會過30!,參考: 自己,

Ⅷ 李嘉誠擬出售英國資產,價值 1260 億元的全英最大配電公司,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信息

剛剛看到李嘉誠准備出售英最大派梁閉配電公司,預計賣價可能將達到200億美元,大概摺合人民幣1260億,這下李嘉誠可能又能大賺一把了。
此前李嘉誠陸續賣出國內不少房產資產,套現了上千億資產,然後在英持續投入四五千億巨資抄底收購了大量英本土煤電油運港口等企業,當時還遭遇了不少議論。但是從現在來看,也不得不佩服李嘉誠的生意眼光驚人。渣悶
但是到了這一段時間,全球能源形勢變化非常快,歐ˇ洲煤電油氣等價格開始飆漲,天然氣一立方已經漲到了2.2歐元以上,大概摺合人民幣15.4元,而電,油等價格也在大漲,這些資產價格估值大幅度上漲,大概也比李嘉誠買的時候大幅度增值了,這樣一來,提前布局的李嘉誠顯然又賺大了。
但是嗅塵裂覺靈敏,未雨綢繆可能也是李嘉誠最擅長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李嘉誠可能又在謀劃全球資產大轉移了,這次高價賣出英電力企業可能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李嘉誠有可能賣出更多估值已經很高的在英資產,那麼李嘉誠可能又要大賺一把了。

Ⅸ 通過港股通可以買賣聯交所哪些股票

通過港股通可以買賣聯交所的股票如下:
00001 長江實業。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長江集團是一家香港的跨國企業,集團在香港的成員包括三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電能實業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記電訊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記港陸有限公司及TOM集團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一四年四月三十日,長江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總市值為一萬零五百四十億港元。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五十二個國家,雇員人數約二十八萬名。
00002 中電控股。於1901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中電在香港經營發電、輸電及供電的縱向式綜合電力業務,透過現代化的電網為九龍、新界、離島(南丫島除外)及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逾220萬客戶供應電力。近年亦在澳洲、中國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投資發展及營運能源項目。
00003 香港中華煤氣。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用事業機構,亦是本港規模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企業管理和營運均達到世界級水平。過去150多年來,煤氣公司與時並進
00004 九龍倉。原本是香港最大的貨運港的名稱,也是香港怡和系的一家上市公司,它與置地公司並稱為怡和系的「兩翼」。1978年,「船王」包玉剛入主九龍倉。上世紀90年代初,包玉剛辭世,由其二女婿吳光正接管家族業務。九龍倉集團是香港十大地產商之一,總資產上千億,公司業務包括房地產、傳媒、酒店、港口、百貨公司等
00005 匯豐控股。為匯豐集團的控股公司,總部設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991年,但旗下附屬公司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匯豐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2010年12月31日,市值達1800億美元。匯豐的業務根基深厚,國際網路遍及全球六個地域,在歐洲、香港、亞太其他地區、中東、北美洲及拉丁美洲的87個國家和地區共設有約7500個辦事處。匯豐的產品及服務乃透過兩大客戶群(個人理財和工商業務),以及兩大環球業務(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和環球私人銀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