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科創板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科創板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4-25 22:02:23

『壹』 公司一旦退市投資者怎麼辦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隨著2021年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接近尾聲,a股迎來「退市潮」。截至4月30日,滬深兩市已有超過40家公司被迫退市,幾乎是去年的兩倍。"虛假信息披露、財務欺詐、非法擔保等."是導致退市的主要原因。然而,當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違法行為提出索賠時,上市公司可能面臨退市,甚至破產。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訴訟依法維權?以下具體案例分享給投資者。

1.被警告有退市風險的公司。

*ST數智(300038)因2020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於2021年4月30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3年4月30日,因2021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收到深交所股票終止上市事先通知。

符合理賠條件的投資者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獲得賠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已摘牌和退市的公司

典型的案例是康得新(002450),曾經市值千億。相信大部分a股投資者都知道。2021年5月30日被深交所退市。a股最後一個交易日(2021年5月28日),股價僅0.2元,總市值7.1億元,其中13萬股民深陷其中。雖然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曾表示「將積極支持康得新投資者通過個人訴訟、共同訴訟、申請示範判決機制、普通代表人訴訟、特別代表人訴訟等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康得新實際上支付能力不大,散戶能獲得多大程度的賠償也是未知數。那麼有沒有必要索賠呢?

我們再來看一個機構投資者的做法:2023年4月,浙江中泰創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對康得新等11名被告提起訴訟。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單支行、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被列為第二、第三被告。其他被告還包括康得新大股東康德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郁忠,康畝逗得新總裁、董事徐舒,中國化工賽鼎寧波工程有限公司、玉龍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及聯合資信、恆泰蔡暢證券、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

3.進入瀕臨破產公司的重組。

說到重組上市公司,就不得不提到*ST伊尹的跌宕起伏。

2019年6月17日午間,上市公司ST伊尹發布公告稱,伊尹集團和伊尹控股已於6月14日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2020年6月23日,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請。同年12月11日公告稱,在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主持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高票通過《銀億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草案)》。

2021年12月23日,法院裁定公司終止重整程序,進入重整計劃實施階段。雖然仍面臨債務風險,但伊尹股份已走上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逐步恢復的良性發展軌道,投資者權益保護將迎來更多希望。

以上*是ST伊尹公司進入重組的主要時間線。2020年1月,ST伊尹股份收迅槐賣到《行政處罰決定》,確認其存在以下違法事實:2018年,其與關聯方發生7筆交易,金額合計43.12億元。各項交易均達到信息明者披露標准,公司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向法院申請賠償。2020年5月,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聖伊尹立案。

當上市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或瀕臨破產時,投資者的債權得不到賠償並非必然。如果投資者提出索賠,並得到法院的支持,它將具有兩種身份,即股東和債權人,從而提供了法律保障

退市新規落地後,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群體,中小投資者在信息、資金、專業等方面出於弱勢,在退市過程中自身權益容易受到侵害。作為投資者,有必要了解退市新規下投資者權益保護的相關安排,知權行權,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利。上市公司退市,不是一退了之,尤其是存在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和中介機構,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隨著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發布實施,以及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制度規則的落地,證券投資者保護體系和民事賠償機制進一步健全。涉及詐騙發行、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上市公司退市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先行賠付、責令回購或者通過單獨訴訟、共同訴訟、申請適用示範判決機制、普通代表人訴訟及特別代表人訴訟等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問答: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有哪些?

根據《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情形包括:一是上市公司存在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者其他嚴重損害證券市場秩序的重大違法行為,且嚴重影響上市地位,其股票應當被終止上市的情形;二是上市公司存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違法行為,情節惡劣,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嚴重影響上市地位,其股票應當被終止上市的情形。

『貳』 康得新四年財務造假,瑞華會計所是故意放水還是能力不行

撰稿|渾水調研研究員 申不怵

證監會一紙處罰決定事前告知書,坐實了康得新的重大財務造假,證監會給康得新的評價是:持續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

在時間跨度如此之長、金額如此之大的造假中,作為康得新年報審計機構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瑞華」)為何全程「隱身」呢?

故意放水還是能力不行?

康得新2010年7月16日在深交所上市。2012年8月24日,康得新臨時股東大會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由深圳鵬城變更為國富浩華;2013年5月31日,中瑞岳華與國富浩華合並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

2012年至今,康得新的年報均由瑞華審計,年報設計費用由最初兩年的190萬/年,上升到的210萬/年。在康得新出現財務造假的四年裡,瑞華一共領取了840萬審計報酬。

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的巧碼連續四份年報中,瑞華對2015年、2016年、2017年報均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只有2018年報出具的是「無法表示意見」,而此時康得新已經深陷危機,外界對公司的財務造假質疑已經此起哪寬春彼伏,瑞華才終於沒敢繼續給康得新背書。

根據證監會的認定,康得新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通過虛構銷售業務方式虛增營業收入,並通過虛構采購、生產、研發費用、產品運輸費用方式虛增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等方式,在2015年至2018年的年報中分別虛增利潤23.81億、30.89億、39.74億、24.77億,合計虛增達119.21億。

除了虛增利潤外,康得新 2014年到2018年年度報告,還存在未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未披露為控股股東提供關聯擔保、未如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等情況。

如此大規模的財務造假,審計機構竟然多年都毫無察覺,到底是自己能力不行?還是故意放水?

審計大戶卻頻頻踩雷

作為國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瑞華在A股的業務承攬量非常可觀,以2018年年報審計為例,其服務上市公司達到321家,僅次於立信和天健,穩居審計機構前三。

不過,最近幾年,瑞華的項目卻頻頻出事,受到多次監管處罰。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1月4日,證監會公布了對瑞華出具含有虛假記載的審計報告行為的處罰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瑞華所在對華澤鈷鎳2013年度、201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了存在虛假記載的審計報告,證監會依法對其沒收業務收入130萬元,並處以390萬元的罰款。

更早之前,2016年12月6日,瑞華在提供鍵橋通訊2012年年報審計服務的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被責令整改。

2017年1月6日,瑞華在審計亞太實業2013年年度財務報表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再被證監會處罰。

因被證監會兩次處罰,2017年2月22日,財政部、證監會發布通知稱,瑞華在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為了維護 社會 公眾利益和資本市場秩序,財政部、證監會決定,責令該所自收到第二次行政處罰之日起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自第二次行政處罰之日起,應根據向財政部、證監會提交的書面整改計劃,於2個月內完成整改並提交整改報告。

2017年2月28日,廣東證監局再向瑞華開出罰單。2013年,勤上光電與其控股股東勤上集團之間發生涉及資金往來的多筆關聯交易,但未依法予以披露,並使用虛擬賬戶對上述交易進行財務處理。瑞華作為勤上光電2013年年報的審計機構,未勤勉盡責,沒有按照審計准則的規定進行審計,未能發現勤上光電與勤上集團之間的上述關聯交易。

2017年3月13日,作為振隆特產IPO審計機構,瑞華對振隆特產2012年、2013年及2014年李耐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出具了標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瑞華在審計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其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另外,瑞華還曾遭銀行間市場公開譴責,並接到過股轉公司的警示。

瑞華這次會有什麼下場?

在證監會此次關於康得新的通報中,並沒有提到瑞華,不過審計的項目出現問題,審計機構要想擺脫干係想必也不容易。

最近的資本市場,「康」字輩聲名鵲起。除康得新,就是康美葯業了,前者行政處罰已經事先告知,後者還處於被立案調查期間。作為康美葯業多年的審計機構,正中珠江也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在被立案調查之後,就有上市公司宣布變更審計機構,其中全通教育5月30日公告,因正中珠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且尚未結案,為更好地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經公司審慎研究及雙方友好協商,公司決定更換重大資產重組聘請的審計機構。

多家排隊科創板的公司也受到影響,5月24日,科創板受理企業科前生物、聯瑞新材、利元亨3家由正中珠江擔任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申請進度都變更為「中止」。

與前述多次被處罰的事情相比,此次康得新事件可謂是瑞華攤上的最嚴重的案件,等待他們的恐怕絕非雲淡風輕。

『叄』 以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捍衛市場信用

證監會、發改委、央行等八家中央單位7月9日聯合發布《關於在科創板注冊制試點中對相關市場主體加強監管信息共享,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作為首個聚焦特定金融領域信息共享與失信聯合懲戒的信用監管文件,《意見》提出了共享的前提,強調了聯合的關鍵作用。

歸納起來,《意見》主要針對兩個問題:信用信息怎麼用以及違規行為怎樣罰。證監會、上交所在履行發行上市、友猛再融資、並購重組審核與作出注冊決定等職責時,可依託多個全國性信息平台獲得股東、高管、中介機構人員等主要市場主體及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對相關主體信用情況做出全面刻畫;一旦上述市場主體及相關責任人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失信信息將在多個平台間推送,並作為日後履行發行上市、再融資、並購重組審核與作出注冊決定等職責的重要參簡歲考。

《意見》主要懲戒的失信對象,不僅包括法發行主體法定代表人和公司董監高,還包括負有盡職調查責任的中介機構相關負責人。每種責任主體將對應相應的執法部門,相當於一個案件未來將會有多部門同時介入,這樣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根除了之前僅對主要負責人處罰的弊端,提高了違規成本,讓多方同時受到違規的牽連,迫使各方在從業過程中恪盡職守,斷了僥幸之念。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在各國資本市場中都不少見,作為發行主體,上市公司必然承擔信息披露的第一位責任,但如被發現有財務造假,中介機構也難逃其咎。2001年安然財務丑聞爆發,為它提供審計及咨詢服務的全球第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安達信隨即破產,即使安達信表示是安然公司隱瞞了重要信息並一再為自身的聲譽辯護,最終還是無力回天。為安達信服務的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中介機構也同樣遭受重創。

本月初,爆出連續四年虛增利潤119億元的丑聞康得新宣布停牌,這是我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最大金額造假案。根據交易所規定,康得新已觸發退市條件,主要負責人也將從重頂格處罰。作為康得新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也已被立案調查。很清楚,發行主體雖然在發行過程中有著信息優勢,是隱瞞重要信息直接主體,而中介機構失職,未相應盡職調查,也間接促成了違法行為,更不用說一些中介機構與上市公司在長期的合作中形成了親密的「友誼」,不僅未盡職盡責,反倒幫助企業違法違規,在利益驅使下違背審計的根本原則了。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股票發行的核心是信息披露,證券發行、交易甚至強制退市,一切都依託於發行人在事前、事中、事後的信息披露。而證券發行及後續的過程中涉及相關機構眾多,單一機構監管缺乏效率,聯合懲戒機制,不僅對科創板,對我國整個資本市場信息環境,都有巨大推動作用。不僅如此,加強監管信息共享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也從整體層面上加強了行政與市場懲戒力度,進一步提高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重點責任人群的失信成本,促使資本市場攔告睜參與各方誠信經營、履職盡責,提升資本市場效率,保護投資者利益。

(作者系青年經濟學者、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

『肆』 東北制葯是那個事務所審計上市的

您好,您問的是東北制葯是哪家事務所審計上市的。東北制葯是一家位於沈陽的上市塵叢公司,它的審計機構是中國國家會計師事務所(沈陽)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家會計師事務所(沈陽)」)。中國國家會計師事務所(沈陽)是一家從事會計審計、稅務咨詢、企業管理咨詢、投資咨詢等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具有審計派洞櫻資格和稅務代理資格,是中國國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中國國家會計師事務所(沈陽)為東北制訂提供了審計服務顫耐,以確保東北制葯的財務報表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了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伍』 科創板包容性背後更注重信披質量

「平穩運行。」這是科創板運行9個交易日來,業界普遍給出的評價。

業界認為,科創板更加註重包容性,因此對如何保障平穩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背後離不開「加強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以保證上市公司質量。這些舉措,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力促進 科技 創新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

85家企業中止審核原因各異

7月31日晚間,上交所發布消息稱,80家科創板在審企業的財務報表已超過規定的有效期,狀態變更為中止。

由此,截至目前,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中止審核企業數量達到了85家。業界認為,對企業而言,中止審核並不意味著和科創板要徹底說「再見」,等到條件符合之後,仍然可以恢復審核。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出現七種情形之一的,上交所將中止發行上市審核。其中,第六種情形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

上述80家企業就屬於這一情形。

根據規定,發行人應當在中止審核三個月內補充提交有效文件或者消除主動要求中止審查的相關情況,中止審核的情形消除或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相關事項後,經上交所審核確認後,可以恢復發行上市審核。

另一種原因,是相關的中介機構被調查,公司因此受到牽連。

這屬於中止審核情形中的第二項,即發行人的保薦人或者簽字保薦代表人、證券服務機構或者相關簽字人員因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上市公司發行證券、並購重組業務涉嫌違法違規,或者其他業務涉嫌違法違規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

如此前因為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包括利元亨等在內的3家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進入中止審核狀態。不過,此後這3家企業陸續進入了正常審核流程。

根據相關規定,證券服務機構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立案調查,證券服務機構應當指派與被調查事項無關的人員,對該機構或者有關人員為被中止審查的申請事項製作、出具的申請材料進行復核。按要求提交復核報告,並對申請事項符合行政許可法定條件、標准,所製作、出具的文件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發表明確復核意見的,證監會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恢復審查,通知申請人。

7月28日,傑普特、建龍微納、國科環宇和國科環宇四家在審企業中止審核。這四家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均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

因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康得新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除了以上兩種原因,5月12日中止審核的九號智能,是因為今年4月上旬,公司將投資者持有的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根據相關要求,因為需要增加一期審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申請中止審核以完成加審工作,並更新申報材料。

九號智能使用的是第七項,即「發行人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核,理由正當並經上交所同意」。按規定,發行人應當在中止審核後三個月內補充提交有效文件或者消除主動要求中止審核的相關情形。

除了85家中止審核企業,還有4家企業終止審核,分別是木瓜移動、和艦晶元、諾康達和海天瑞聲。

據了解,上述4家企業均為主動撤回。而在終止審核前,4家企業處於不同的審核進度和程序中,有的處於多輪問詢階段,有的保薦機構被現場督導,有的已召開中心審核會議形成初步判斷意見,有的已正式發布公告進入上市委會議審議程序。

要多方面發力為科創板把關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這是繼4月19日提出「要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 健康 發展,科創板要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注冊制」之後,政治局會議年內第二次提及科創板。

他進一步解釋:「堅守定位」意味著未來政策層在監管層面不會放鬆,監管部門後期可能採取更加豐富的手段提高持續監管能力, 探索 完善與注冊制相適應的證券民事訴訟法律制度。這就要求中介機構必須在知法懂法的道路上不斷深耕,不斷提升盡職調查和核查把關的能力,加強合規風控體系,使科創板在法制、市場和誠信環境的建設上更為完善。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則意味著中介機構必須做好信息披露核查的把關人,本著真實、准確、完整的原則,合理懷疑、充分詢問,切實提升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避免由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預期偏差,使市場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平穩交易。

他進一步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一是科創板要「堅守定位」,不能以注冊制增加包容性的名義讓缺少 科技 含量的公司上市;二是強化信息披露,包括建立更加健全的信息披露監管制度、嚴懲企業信息披露出現的違規行為;三是要建立更加嚴格的退市標准,以市場化的手段優勝劣汰,最終使科創板退市常態化。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科創板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有利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優化融資結構,助推金融供給側改革。但科創板定位於擁有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 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企業,即「硬 科技 」企業。

他進一步表示,未來,科創板發展將按照總書記要求「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加強對交易的全程監管」,同時,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市場活力,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和融資結構優化。

她同時表示,科創板的良好發展,對目前已經在A股上市的同行業對標企業而言,也會以科創龍頭為榜樣,在增量帶動存量的推動下,加速發展自己。

『陸』 劣汰才能優勝 兼論退市機制的重要性!

在6月份以來,宏觀層面其實有不少的好消息。包括中美大阪峰會重啟經貿磋商,貿易摩擦出現短期緩和。美聯儲主席暗示7月降息,新一輪全球寬松周期重啟在即。而國內的年中資金難關平穩度過,包商銀行託管事件逐漸平息,貨幣利率一度創下多年新低。

但是,為什麼有這么多宏觀利好,上周連美股都再度創出了歷史新高,而A股反而出現了明顯的回調?

一、股市回調擔憂供給。

IPO 規模創新高。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上周的IPO發行規模大幅放量。上周共有21家企業首發募集資金,募資總額達到297億。

雖然7月份才開始了兩周,但7月以來的IPO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5家,創下17年12月以來的新高。IPO募資總額達到366.5億元,創下15年6月以來的月度新高,這也是11年2月以來月度IPO規模的次高值。

因此,市場可能在擔憂IPO的放量會分流股市的投資資金。

股票總供給未增加。

但其實對IPO分流資金的擔心有點過慮。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股市中融資的最大頭並非IPO,而是股票增發。根據Wind統計,16年以來我國的月均股權類融資規模為1188億,其中IPO融資138億,而增發融資高達933億,其餘是配股、優先股等的融資。

而今年7月以來的股票增發融資規模只有14.4億,相比於以往大幅縮水,因此即便考慮到IPO首發規模的大幅增加,在綜合考慮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融資之後,今年7月以來股票融資的企業數量和金額其實並不算多。今年7月前兩周的股票類融資募資總額是404億,摺合成月度金額為894億,其實遠低於今年6月的1719億。

二、優質供給從不嫌多。

股市跌要怪供給嗎?

由於中國股市長期表現不佳,未能體現出經濟晴雨表的特徵,因而大家容易把股市下跌與股票的供給關聯,每一次A股到了熊市的時候,就會有暫停IPO的呼聲出現。

但如果認為股市下跌是因為供給太多導致的,而已經上市的存量股票其實也可以隨時賣出來,那麼理論上美國股市的市值最大,股票的潛在供給也最多。目前美國股市三家交易所的總市值高達44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00萬億人民幣,遠超A股目前54萬億人民幣的市值。但是美國股市的長期表現遠好於A股,其標普500指數在金融危機以來的底部漲幅高達350%,而中國上證指數的底部漲幅僅為76%。

而且,如果認為供給多會導致股票下跌,那麼會得出結論就是市值越大的股票供給越大,那麼其漲幅就越小。

但是從美國來看,其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簡稱為FAAMG,也就是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其中最大的微軟公司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最小的臉書公司市值也接近6000億美元,而這五大公司今年以來的平均漲幅為33.5%,超過標普500指數20%的漲幅。

從中國來看,今年上證50指數漲幅為26.6%,超過上證指數17.5%的漲幅。而且不止是今年,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上證50指數的底部漲幅高達129%,遠超同期上證指數76%的漲幅,這說明並非是市值越大漲幅越小。

A 股缺乏優質供給。

因此,A股長期不漲並不是因為供給太多,而恰恰是因為缺乏優質的供給。

比如說中國的阿里和騰訊位列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是這兩家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而這兩家公司的股價漲幅均遠超同期A股的上證指數。

事實上,在美國股市中,信息技術行業的市值佔比接近1/4,其前五大市值企業均為科技企業。然而中國A股前十大市值企業幾乎全部都是金融和能源企業,而沒有一家科技企業。原因在於中國優秀的科技企業許多都在海外上市,這就使得A股的投資者無法享受到中國科技企業成長的回報。

注冊制引來源頭活水。

為何科技企業喜歡選擇在美股上市,原因在於科技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存在巨額虧損,而A股過去要求只有盈利企業才能上市,而美股沒有盈利要求,因而美股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上市首選地。

但其實盈利要求的是上市以前,而並不能保證上市以後的盈利、乃至股價上漲。比如美團點評18年虧損額達到115億,但其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高達48%,因為市場預計其可能在2020年盈利。而07年回歸A股上市的中國石油當年盈利高達1360億,但就此定格為其歷史盈利最高點,其上市後的股價也成為歷史最高點,目前的股價已經接近歷史新低。

此外,科技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支持,因而創始人往往會出售股份來融資,但為了保留對公司的控制權,因而會設計成同股不同權的結構。也就是創始人持有少數股份,但保留多數投票權,而投資者持有多數股份,但只有少數投票權,以此來兼顧對公司的控制以及融資發展的需要,諸如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都有同股不同權的設計。但是A股之前不承認同股不同權,而美股則認可這一架構,所以阿里巴巴最終選擇了到美股上市。

而這一次科創板的設立,注冊制是最大的亮點,其中的突破就是容許了虧損企業上市、同股不同權這兩大科技企業的核心訴求,因而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優秀企業,諸如位元組跳動、滴滴等可以考慮在科創板上市,而無需非要去美國上市。

三、劣質供給一個也多。

誠然,優質的供給從不嫌多,但是劣質的供給卻是一個也嫌多,而19年A股市場遭遇了財務造假的巨大考驗。

劣幣著實不少。

最著名的就是「雙康」,康美葯業和康得新。就在19年4月30日,這兩家公司同日公告爆雷。康美葯業在4月30日公告了一份《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公開承認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記達299億。而康得新發布了《關於公司2018年度財務報告非標審計意見的專項說明》,其中負責公司審計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對康得新公司122.1億元的銀行存款余額,無法判斷其真實性、准確性及披露的恰當性。

在5月17日,證監會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18年底證監會日常監管發現,康美葯業財務報告真實性存疑,涉嫌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當即對公司立案調查。現已初步查明,康美葯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證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而在7月5日,康得新公告稱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顯示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通過虛構銷售業務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並通過虛構采購、生產、研發費用、產品運輸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通過上述方式共虛增利潤總額達119.2億元。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持續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證監會擬對康得新及主要責任人員在證券法規定的范圍內頂格處罰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而且不止是「雙康」,今年以來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天寶、*ST鵬起等,分別公告了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被刑事拘留或者是被採取強制措施,其背後的原因都涉及到了違法行為。

劣幣驅逐良幣。

而大部分涉嫌違法的企業都有類似的特點,就是融資規模巨大。康得新上市以後的股權類融資高達100億,債券融資也有120億,目前市值只有125億。康美葯業上市以後的股權類融資達到163億,債券類融資更是高達516.5億,目前市值只剩180億。而「雙康」當年都是著名的白馬股,在頂峰時的市值均超過1000億,目前均已經跌去80%以上。*ST鵬起上市以來累計股票融資42.6億,目前市值只有36.5億。*ST中科上市以來累計股票融資9.6億,目前市值12億。

相比之下,A股中的股價之王貴州茅台,其上市以來的累計股票融資僅為22.4億元,而目前市值高達1.2萬億,而港股中市值最大的騰訊控股,上市以來的累計股票融資為15.7億人民幣,而目前市值高達3萬億人民幣。

如果放任這些劣質企業持續上市,而這些企業又在源源不斷的融資,就使得寶貴的金融資源被被浪費,社會財富被蒸發,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

四、關鍵在於退市機制

美股的成功在於大量退市。

如何區分優質和劣質企業?在上市時其實根本無法區分。因而即便是在股市最為成功的美國,也難以避免會出現財務欺詐事件。比如說2001年時著名的安然欺詐事件,其在2000年時名列世界500強中的第16位,但在2001年承認做假賬,從1997年到2001年間虛報利潤5.86億美元,並且未將巨額債務入賬,隨後在2001年末安然公司的股價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由巔峰的800億美元跌至2億美元以下,而在2002年初,紐交所稱由於安然公司股價連續30天低於1美元,因而將安然股票從交易所除名。

美國股市最大的優點,其實是在於其嚴格的退市制度。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97年時美國上市公司的總數為8851家,而到了2018年下降至4397家,過去21年的上市公司總數減少了一半左右,平均每年減少212家,而考慮到美國每年IPO上市的公司數量約在100多家,這意味著過去21年美國每年退市的公司數量超過300家,折算成年均退市率高達5%以上。

Wind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8年,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上市股票數量保持在2500家左右,而平均每年退市160家,退市率超過6%。

而A股市場自成立29年來,目前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總數為3648家,而退市股票僅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數量僅為4家左右,過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嚴格規則退市,鼓勵自願退市。

在美股,退市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自願退市,另一類是規則退市。

根據美國Macey等在2008年的研究《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and Economics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從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間,紐約證交所自願退市多達1032家,平均每年自願退市100多家,而規則退市只有349家,平均每年被迫退市50家。而在NASDAQ七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願退市與規則退市大體各佔一半。

而在規則退市當中,因為「1美元退市標准」所導致的被動退市佔據一半的比例。這其實是將退市的決定權交給投資者用腳投票,用市場化的力量來決定退市。

中國的退市規則幾經改進,在2012年時就引入了1元退市規則,也就是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就會觸發退市,但是當年的閩燦坤B用六合一縮股,成功地擺脫了退市的命運,這使得這一退市規則過去形同虛設。

退市規則全面從嚴。

而在2018年,我國發布了最新版的退市規則,細化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實施標准和程序,同時切實提高了退市效率。而在2018年,出現了因為股價低於1元而退市的第一股中弘股份。

今年以來已經有7隻股票退市,而且*st長生等多家公司都發布公告,稱其受到中國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如果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並且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被認定構成重大違法行為,或者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公司將因觸及欺詐發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因而今年的退市率有望創出十年新高。

而在科創板方面,則將實施最為嚴格的退市制度,設立了重大違法指標、交易類指標、財務類指標和規范類指標等四大退市指標,尤其是增設了市值指標,也就是連續20個股票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將終止退市,而且取消了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制度,此外因為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將永久性退出市場。

五、優勝劣汰才有希望。

處罰給力、才能保護到位。

我國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為何還是有人鋌而走險,財務造假的數額觸目驚心,一個關鍵問題在於違法成本太低。

以康得新為例,盡管財務造假上百億,但是其實際控制人鍾某僅被處以90萬罰款和終身禁入措施。原因是,按照現有的證券法193條,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因此90萬罰款已經是現有證券法下能給出的頂格處罰。

但是考慮到康得新過去的累計股票債券融資達到220億,股票市值從峰值下跌的損失近千億,而且其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公眾持有,因此康得新給投資者造成了數百億的損失,這和區區幾十萬的罰款相比相差太遠。

而在美國2001年的安然財務造假被曝光之後,安然公司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罰款5億美元,其時任CEO被判刑24年並罰款4500萬美元,財務欺詐策劃者被罰款2380萬美元,公司創始人被罰款1200萬美元。其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被判處司法公正罪後宣告破產,從此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變成四大。而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銀行因為涉嫌欺詐,向安然公司的破產受害者分別支付了20億,22億和6900萬美元的賠償罰款。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

因此,要想真正減少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應該嚴懲違法者,同時加大對投資者的賠償等保護制度,而我國相關的法律制度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今年我國正在修訂《證券法》,根據新浪財經援引證券時報,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表示,證券法修訂應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投資者保護需加強;二是要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大處罰力度;三是在發行、交易等證券市場運作機制改革方面進行完善,為未來注冊制全面實行提供法律保障。

根據新浪財經援引證券時報,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副局長黃明近期表示,賠償救濟制度是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為此,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一是積極開展支持訴訟。二是積極推動先行賠付。三是創新實踐示範判決。四是研究建立責令購回制度。五是推動建立證券集體訴訟制度。

優勝劣汰就有希望。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在A股市場大家擔心股票供給增加?原因是擔心劣質供給,如果上市公司中有了太多的康美、康得新之類,就會極大損害上市公司整體的投資價值。而如果這些公司遲遲不能退市,那麼市場可能會出現逆向選擇,炒作垃圾資產。

在通達信軟體系統中,有一個著名的ST板塊指數,類似於就是垃圾股指數,其在08年的最低值只有294點,而在2015年最高達到2809點,金融危機以後的底部最高漲幅超過8倍,遠超上證指數,垃圾股的暴漲其實就意味著市場在投機,而優質的資產被拋棄。

但自從2015年以來,ST板塊指數已經跌去了70%。而在19年以來,在大盤指數整體上漲近20%的背景下,ST板塊指數下跌了10%,這說明對垃圾股的炒作正在持續退潮,這是可喜的變化。

過去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存在著各種剛性兌付,債券不違約,而股票也極少退市,這看似在保護投資者,其實是在鼓勵投機和違規,導致了資源錯配,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而在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違約金額突破了1000億人民幣,今年的包商銀行託管事件意味著銀行領域的剛兌也被打破,而在退市新規下股市的退市力度也明顯加大,這就有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因此,一方面,科創板的注冊制引入源頭活水,另一方面,嚴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質供給,那麼中國資本市場就有望迎來新生,形成資本市場把資金提供給優秀企業、而優秀企業則為投資者創造財富的良性循環。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

『柒』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方向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方向是內部審計。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是由原中瑞岳華和原國富浩華在平等協商基礎上於2013年4月聯合成立的一家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是我國第一批被授予A+H股企業審計資格、第一批完成特殊普通合夥轉制的民族品牌專業服務機構,系美國PCAOB登記機構,業務涉及股票發行與上市、公司改制、企業重組、資本運作、財段州乎雀務握頃蔽咨詢、管理咨詢、稅務咨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