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中 國際版 是什麼意思
國際板是地位次於主板市場的證券市場,在中國特指上海國際板。
名詞解釋:
國際板含義:中國正推進境外企業在A股發行上市。這些企業在A股上市後因其「境外」性質被劃分為「國際板」。
意義
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兩種最可能方式
1、直接在A股市場IPO。
2、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是指在境外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境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
部分有意願境外公司
匯豐控股、恆生銀行、紐交所、大眾汽車、賓士、可口可樂、西門子、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
推出時間
權威人士透露,監管層一直在研究外資企業國內上市的事情,但目前沒有時間表,要等到IPO重啟後。
歷史
2009年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13日公布的《2008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應進一步優化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構。
報告指出,在外匯市場,可以考慮進一步引入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外匯交易;在債券市場,可以考慮發展多樣化債券產品,特別是發展浮動利率產品和利率衍生品,增加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債券市場效率,吸引境外融資者和投資者。
在股票市場,進一步研究紅籌企業回歸A股市場以及推進國際板建設的相關問題,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在黃金市場,繼續發揮外資會員連接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作用;在期貨市場,可以考慮進一步優化投資者結構,促進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隊伍的形成,推動相關企業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期貨業務。
㈡ 股票中的機構指的是什麼
機構散戶普遍的認識為:基金,券商自營盤,私募等。。實際上能控制盤面的只一批主力資金,他們才能掌握市場的波動,是造市者,散戶只有順市操作才能實現贏利。股市行情的起伏,似乎總是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在市場最關鍵的波段變化時,總有80%以上的人看不懂市場,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根本不知道市場的方向究竟將何去何從!甚至在加速下跌前還滿懷信心的去「抄底」。可以說,股市的頂、底的轉換正是風險和利潤的轉換,贏利的喜悅、歡快的上漲轉眼間被風險的降臨、陰翳的大跌所代替。股市波段頂部的出現,是系統風險降臨的開始。在股市中總是存在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認為大盤指數是不重要的,只要選好股票就可以「拋開大盤炒個股」,每天在股市裡忙忙碌碌,天天琢磨著「放量、大陽線」,年復一年資金不見長進,偶有所得便喜不自禁到處傳揚,遇到虧損便抱怨政策、技術等等。股民在股市中看到的「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都是加權指數。加勸指數就是用采樣法,以統計部分股票來形成指數(既加大部分股票的統計權重),這就會出現操縱少數股票就能控制指數欺騙投資者的現象。 股市的分析技術,有三代發展:1、最早的基本面分析2、工業化背景誕生的技術分析3、信息計算機化背景誕生的資金分析技術 技術分析雖然流派眾多,但是其實不管使用的手段如何,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1.追漲類。主要在上升趨勢形成時買入;流派有「道瓊斯理論」「葛南維均線法」等; 2.買跌類。主要在下跌中就確定買點;常使用KDJ、威廉指標、RSI等; 技術分析有個重要理念:歷史會重演。簡單的說:你做了第一步就一定回做第二步。例如:歷史上w底漲了,今天又走出了w底就一定會漲。這樣機械的判斷問題,當然容易失誤了。 為了彌補技術分析的缺陷,誕生了用現代數碼探測技術和計算機大型運算手段支持的統計分析技術的跟蹤主力資金關聯交易方法。 可以說,技術分析是對外在行為的分析,跟蹤主力資金關聯交易是:行為+實力的綜合分析。 舉個例子:技術分析認為,歷史上w底漲了,今天又走出了w底就一定會漲。跟蹤主力資金關聯交易分析認為:今天又走出了w底是散戶形成的?還是主力形成的?散戶形成的就沒有投資價值;主力形成的才有投資價值。
㈢ 股票里股東里有個QF,是什麼意思
股東里的QF,指的是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英文簡稱,QFII機制是指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到境內投資的資格認定製度。
制度原理:
QFII制度的實質是一種有創意的資本管制。在這一機制下,任何打算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的人士必須分別通過合格機構進行證券買賣,以便政府進行外匯監管和宏觀調控,目的是減少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游資"對國內經濟和證券市場的沖擊。而通過QFII制度,管理層可以對外資進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導,使之與本國的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發展相適應,控制外來資本對本國經濟獨立性的影響,抑制境外投機性游資對本國經濟的沖擊,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㈣ 股票中,QDII指什麼
QDII(國內機構投資者赴海外投資資格認定製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門最早提出,是在外匯管制下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權宜之計,以容許在資本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國內投資者往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2006年4月27日下午,在北京西三環路航天橋側華融大廈9層的辦公室里,胡曉煉接受了《財經》雜志的專訪,談此番資本項目開放新政策出台的決策思路與來龍去脈。她的回答精準,且坦率。
「資本項目的開放應該是雙向的,有流入就有流出
《財經》:此次資本項目開放的重大舉措,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在時機的選擇上,有沒有特定的考慮?
胡曉煉: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的兩個重要目標,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就確定了。此後,黨中央、國務院又多次作出了闡述:其一,是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要更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其二,是人民幣逐步實現可兌換。
人民銀行和外匯局這么多年來一直在朝這個方向走,只不過一次比一次更向前推進。很多人認為,此次政策的出台完全是因為當前巨額貿易順差、外匯儲備以及國際壓力,但我覺得應該從根本上來看。這是外匯體制改革的整個鏈條中的一環,目標早就定了。
在比較好的宏觀形勢下推出這些力度較大的政策,較為穩妥,風險較小。一般所謂的國際收支風險,是指形勢突發逆轉,外部資金大量流出,導致國際收支危機、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這種情形一般都發生在外匯流出和外匯儲備不足的情況下。當前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外匯儲備比較充裕,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尤其是各方普遍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為這次改革提供了有利時機,我們推出改革更有把握。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既定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的節奏與速度,在哪些方面、在哪個階段實現可兌換,需要根據經濟整體環境的情況相機選擇。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我們的步子可以走得更快一些。
《財經》:放行QDII,距離資本項目開放的上一個重大舉措即放行QFII,過去了已經超過三年時間。如此審慎的原因是什麼?
胡曉煉:我們對資本項目的開放一直堅持穩妥可控的原則,遵循一定的順序去推進。比如,先長期資本後短期資本,先直接投資後間接投資,先資本流入後資本流出,等等。資本項目的開放應該是雙向的,有流入就有流出。中國曾經長期外匯短缺,所以向來是先鼓勵流入,然後才是有序流出。先放開QFII有其必然性。現在中國已經告別了外匯短缺的時代,所以我們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對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實行均衡管理。這次在有序引導流出方面的政策調整力度比較大,但不能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轉折,這仍然是一個有序的、漸進的過程。
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媒體稱此次是「QDII開閘」,但央行「五號公告」里並沒有用「QDII」這個詞。其實叫什麼名稱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內容。「五號公告」涉及促進資本有序流出的部分是第四、第五和第六這三條。第四和第六條分別涉及銀行與保險公司,僅從投資方式上講,並不是全新的。
比如,銀行外匯理財產品早就有了,有資格開辦外匯理財業務的銀行可以集合外匯資金投資境外市場的固定收益產品。至於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於2004年就出台政策,允許其在境外運用外匯資金投資於一定范圍內的金融工具。
《財經》:此次匯改,是不是「藏匯於民」政策導向的直接體現?對於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可以起什麼作用?
胡曉煉:其實,如果把剛出台的政策與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直接掛鉤的話,我覺得有一點短視。這次政策調整,並不是在某種壓力之下作出的權宜之計,而是基於有序推進外匯體制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可兌換的長遠考慮;它符合市場化改革方向,也是建立、健全調節國際收支的市場機制和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單純理解為為了減少外匯流入的壓力而分散外匯,「藏匯於民」,還不夠全面。當然,我們也希望鼓勵資金多渠道地投資,分散投資風險。如果能起到這個效果和作用,自然是很好的。
「我們考慮整體的額度掌握,是從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個大概念出發的,不是單純與QFII一對一的對應和平衡」
《財經》:「五號公告」對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和保險公司可用於投資的幣種,以及允許投資的品種規定各有不同。其中第四條,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第五條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在一定額度內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自有外匯,用於在境外進行的包含股票在內的組合證券投資;第六條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及貨幣市場工具。這樣安排有什麼苦心在裡面?
胡曉煉:中國銀監會對銀行外匯理財投資產品有專門管理規定。符合條件的銀行,早已經能夠推出代客境外理財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五號公告」的第四條,對商業銀行境外代客理財在投資品種范圍上與這一規定是對接的,只是在匯兌環節放開,允許人民幣購匯。
對保險公司來說,國內市場的投資選擇有限,收益率也不能滿足需要。他們希望資產投資多樣化,一方面可以防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體收益率。2004年以後,保監會已經允許保險公司運用外匯(主要是境外上市融資部分)投資於一定范圍內的境外金融產品。這次新出台的政策,主要是在匯兌方面進一步地放開,使其可按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購匯在境外投資,規模比原來僅限於外匯資產的投資規模要大。
我們的想法是,第一步,先允許保險公司投資於風險比較小的固定收益產品和貨幣市場工具。保險公司有進一步擴大投資范圍的要求,但這得一步一步走;如果這第一步走得好,那麼擴大投資產品和領域並不很遙遠。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比較關注,我們會與保監會密切配合與合作。畢竟,固定收益類和貨幣市場類產品可以保本,利息收入目前也不低;境外股市行情雖然近來比較好,但如果風險管理不善的話,投資風險可能會大。所以,要一步一步來。
《財經》:「五號公告」以及隨後在4月18日公布的《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都沒有對購匯額度作出規范性的表述。這正是當前金融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胡曉煉:允許購匯的規模到底有多大,這取決於多個因素。比如說,銀行代客外匯理財的專業能力、機構及個人對銀行理財產品感興趣的程度,等等。如果產品設計得當,客戶認可度較高,可能產品規模就會大一些。另外,銀行自身境外投資的水平和經驗也很關鍵。如果某些銀行缺少相應人才和經驗的話,可能自己也不會要求發行規模過大的產品。
《財經》:我們在采訪中發現,市場對購匯額度規模的猜測,基本上都以已經批準的QFII額度為依據,認為那應該就是上限。這種思路對不對?
胡曉煉:在額度規定上,外匯局會有一個年度總量。根據銀行的申請,同時考慮到各自的經營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各個機構的額度會有所不同。QFII僅僅是考慮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是絕對性的因素。我們考慮整體的額度掌握,是從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個大概念出發的,不是單純與QFII一對一的對應和平衡。國際收支平衡不可能是每個項目一一對應的平衡。
「證券機構則與銀行和保險都不太一樣,五號公告第五條的相關規定首先是定向募集,然後還要求用於投資的資金來源是自有外匯。推出可能採取試點方式」
《財經》:這次「五號公告」出台的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於調整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允許境內居民每年兌換2萬美元。這些資金可不可以通過「五號公告」第五條的途徑,也就是說,通過證券經營機構外匯集合理財,做境外的組合證券投資?
胡曉煉:境內居民想做境外投資,可以購買銀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五號公告」第五條所指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機構在一定額度內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自有外匯」作境外組合證券投資,在起步階段不是公募,而是定向募集。我們希望,通過一定時間的試點,可以從現在的定向募集轉為公募,盡快擴展證券機構和基金集合理財,給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境外投資的機會。這需要各部門共同協調和努力。
《財經》:「五號公告」出台後,僅僅幾天就公布了《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市場現在很關心,規范保險公司和證券機構境外投資的相關規定,會不會以比較快的速度相繼公布?
胡曉煉:這個必然是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目前,保險機構購匯進行境外證券投資已開始啟動,人民銀行、保監會和外匯管理局將對2004年出台的《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和完善,預計不會用很長的時間就能出台。
證券機構則與銀行和保險都不太一樣。「五號公告」第五條的相關規定首先是定向募集,然後還要求用於投資的資金來源是自有外匯。這項業務的推出可能採取試點方式,不同於銀行和保險機構,只要符合第四條和第六條規定的機構都可做。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正在深入進行之中,我們也給予了積極支持。我想,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和發展,這方面的步子也會邁得更大一些。
「防範風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怕感冒,天天捂著,一種是加強鍛煉。我傾向於後者,要主動地去應對和管理風險」
《財經》:從4月13日新政策公布到現在,已經有兩個星期。你覺得各方面的反應如何?很長時間以來對於QDII有擔心,認為對國內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利空」因素,所以很難推進。
胡曉煉:任何一項政策都不是孤立的。對於資本市場的可能影響,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我們對此做了充分的評估。這次政策公布後效果很好,與預計基本一致。市場能夠在中國外匯體制改革兩大目標的有序推進方面,正確地解讀新政策的含義。我覺得,市場的反應還是很理性的,認為這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政策,長遠看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並沒有當做所謂的「利空」消息。
同時,這項政策出台以後,一直受到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問題,也獲得了進一步的解析。匯率不是單純的水平問題,而是機制問題,要更多地反映市場,也就是由供求關系來決定。剛剛出台的這些政策,對於理順外匯的基本供求關系非常重要。我們過去過分強調了引入資金,現在需要建立與經濟發展相稱的平衡觀念,滿足合理的多方面的外匯需求。此輪改革立足於調整外匯供求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舉措,也是健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要一步。
此次改革,也為國內金融機構推出更多金融產品提供更好服務創造了機會。中國的商業銀行長期以來過度依賴利差收益,在金融服務上相當薄弱。如果不給予他們更多創新的激勵,將來會難以面對來自國際的競爭。
另外,來自資本市場上的反應也是非常正面的。我們覺得,只有資金有進有出,有序合理流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才能夠更加主動。資本市場比較希望有更多的QFII進入中國,從而帶來更多的資金供給。但是,如果缺失有序的流出,從而變成單方面引入的話,則將對國際收支的平衡造成比較負面的影響。我覺得,資本市場也看到了這種有進有出的益處。
好多人都說,會不會有什麼風險?其實只有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使金融機構積累更多管理風險的能力,才能夠有效地防範風險。防範風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怕感冒,天天捂著,一種是加強鍛煉。我傾向於後者,要主動地去應對和管理風險,而不是被動地防禦。如果市場機制能夠更多地發揮作用,將來政府宏觀調控就可能採用更完善的市場化手段,行政性的調控手段在當前的形勢下作用已經變得較為有限。而且,此次開放是穩健有序的,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節奏並沒有改變。從投資的額度,機構投資的方式,到投資的范圍,都在可調控之中。
《財經》:資本項目的開放邁開這一步後,外匯風險會有所加大。央行和外匯局在幫助國內金融機構與企業適應新的風險環境上,會有什麼舉措?
胡曉煉:自去年7月匯改後,央行和外匯局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推出了遠期、掉期業務,希望銀行和企業更多利用金融工具來防範外匯風險。但我們也發現,企業在匯率風險方面的意識並不很強。迄今為止,企業還是比較適應於通過資金管理的方式,就是資產負債這種方式來管理匯率風險,而不是用金融產品交易的方式。
中國企業和銀行長期以來匯率風險的意識都不是很強,還認為為防範匯率風險所付出的成本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現在隨著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的逐漸增大,必須要意識到這種風險,而且必須要意識到防範風險需付出一定的成本,從而增加未來收益的可預見性和可掌控性。
《財經》:進一步放開資本流出,會否使得境外風險傳導到境內的可能性加大?
胡曉煉:我覺得,有序開放的簡單含義,就是在風險可察覺、可衡量、可控制情況下的開放。從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看,人們最初會爭論很多風險問題,但是後來會發現,在改革進程中,隨著機制的完善,風險從總體上來說是減少而不是擴大。更何況,不開放並不是沒有風險,甚至可能風險會越積越大,越來越難處理。
國家外匯管理局一方面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外匯體制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同時還必須加強對資金流出入的監測和管理,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目前,外匯局已在進一步完善外債管理,並且初步建立了高頻債務監測系統,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改進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研究制定預防性的危機應對和調整措施。當然,風險的防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外匯局是其中的一環,宏觀經濟的穩定、市場調控手段的健全、金融體系的健康等,更為重要。
QDII是由中國銀行率先推行的境外代客理財業務,據我所知目前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也已經推行此項業務。獲准QDII資格的銀行可以收集境內投資者資金,即與客戶簽訂「代客理財業務合同」,由銀行代替客戶從事境外資金運作,並約定給客戶一定收益。 對於我國投資者的益處由此可見:
本身我國的境內投資者沒有QDII資格,同時因為資本金相對微弱,無法從事境外投資,從而失去了這一部分獲利空間,QDII銀行政策的推行,彌補了這一缺陷,客戶可由此從境外資本市場賺取利潤,銀行也可以由此增強國際市場的市場競爭力,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此項舉措將中國境內資本進一步推向海外,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飛躍。
㈤ 股票板塊中QFII什麼意思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縮寫,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是指允許經核準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審核後可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
這是一種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過渡性制度。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由於貨幣沒有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外資介入有可能對其證券市場帶來較大的負面沖擊。而通過QFII制度,管理層可以對外資進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導,使之與本國的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發展相適應,控制外來資本對本國經濟獨立性的影響,抑制境外投機性游資對本國經濟的沖擊,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種制度要求外國投資者進入一國證券市場時,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得到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批。
QFII限制的內容主要有資格條件、投資登記、投資額度、投資方向、投資范圍、資金的匯入和匯出限制等等。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設立和實施這種制度。
引入QFII機制的意義自然是吸引境外有資格的機構投資者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更直接的目的是為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大量新增的境外資金。這無疑將為資本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給市場帶來活力。
QFII制度1990年發軔於中國台灣。當時施行這一形式的目的,在於解決資本項目管制條件下向外資開放本土證券市場的問題。這一制度在台灣顯然收效良好,其後成為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所採取的一種重要制度。以台灣的經驗看,QFII對外資的投資比例有很嚴格的限制,對於外資的資產行業配置也有一定的限制。台灣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歷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3年到1990年,台灣主要採用開放境內投資信託公司,募集海外基金投資台灣股市的間接投資方式;二是1990年至1996年,允許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經審查後直接投資台灣證券市場,採用資格控制方式控制資金入市,逐步開放直接投資。當時台灣對外國機構投資者的限制和審查要求,主要包括資格條件、投資金額、持股比例、資金匯出匯入期限等方面;第三個階段是1996年3月至今,台灣全面開放「境內外華僑及外國人」直接投資,同時全面放開投資信託業。台灣資本市場有序開放,使得外資沒有對市場造成大的沖擊,相反對其逐步穩定和成熟打下了基礎。
QFII幾乎得到了國內市場的一致贊同。QFII對證券市場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首先,可以增加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其次,有利於完善投資者結構,中國目前的投資者仍主要是以散戶為主,市場表現為以短期炒作為主,推行QFII制度符合中國發展機構投資者的需要。
2002年11月5日,我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台。2006年5月以來,先後已有瑞士銀行、野村證券、摩根士丹利、花旗環球、高盛公司、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ING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等9家境外機構投資者獲批QFII資格,前8家的投資額度分別為3億美元、5000萬美元、3億美元、7500萬美元、5000萬美元、1億美元、5000萬美元、1億美元,共計10.25億美元,摩根大通銀行的投資額度在審批中。自瑞士銀行2006年7月9日率先試水A股以來,QFII與國內投資基金一樣,主打「價值投資」牌,備受市場關注。
㈥ 股票中的AB 股分別指的是什麼啊`
A股: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http://ke..com/view/33.html?wtp=tt
B股:B股是指以人民幣為股票面值,以外幣為認購和交易幣種的股票,它是境外投資者和國內投資者向我國的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而形成的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交易所上市流通.(以前只對國外投資者開放,現國內投資者只要有美元就可以開戶投資)
http://ke..com/view/10716.htm?func=retitle
㈦ 什麼是股票中的機構
股票機構,主要是指以證券、股票買賣交易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或團體,並可以為散戶提供咨詢、代理操盤等服務,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
中國證監會、上海股票交易所、深圳股票交易所,是股票的管理機構。
(7)股票中的境外機構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
(1)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
(2)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
(3)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
國際市場上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參考公式是:
股票發行價格=市盈率還原值×40%+股息還原率×20%+每股凈值×20%+預計當年股息與一年期存款利率還原值×20%
這個公式全面地考慮了影響股票發行價格的若干因素,如利率、股息、流通市場的股票價格等,值得借鑒。
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才是完全意義上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稱為股票市價或股票行市。股票市價表現為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形式。
其中收盤價最重要,是分析股市行情時採用的基本數據。
㈧ 股市中的游資和機構是指什麼
游資只股市中的散戶投資者的閑散資金。機構是把這種閑散資金統一管理,能夠抬高和打壓股價的投資機構。
通常股民稱的游資 簡單講就是一種高流動性的流動資本,通常採取快進快出在股市中尋找可以獲力的機會,通常股市中的游資以吃庄為生,主要是利用資金靈活的特點,用資金短期影響股價以期達到破壞莊家原有的操盤計劃 迫使莊家妥協,在相對高位承接籌碼之目的,通常莊家都會默認不予過多的反抗, 否則如果與游資硬拼 一旦失守或者市場出現不利於自己的變化 會對做盤計劃帶了極大影響,所以通常游資狙擊的股票都是主力吸籌接近尾聲的股票 或者 主力沒有控籌的股票 游資的組成 主要是民間非正式的。存在的形式主要是 私下合作。
㈨ 股票中的QFII指什麼IPO又指什麼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在QFII制度下,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將被允許把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匯入並兌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督管理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包括股息及買賣價差等在內的各種資本所得經審核後可轉換為外匯匯出,實際上就是對外資有限度地開放本國證券市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QFII的投資范圍包括: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A股股票、國債、可轉換債券、企業債券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金融工具.
作為一項制度,它指的是我國相關管理部門允許經核準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在一定的監管和限制下,把外幣轉化為人民幣,並通過專門賬戶投資於當地證券市場;投資者的資本所得與股息等獲利經批准後方可匯出我國。在我國目前貨幣市場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QFII作為一種過渡性的、低風險的模式,對我國證券市場漸進性的開放正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貨幣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資本項目也還沒有完全開放,外資的介入很有可能對該國的證券市場帶來負面的影響,可以說,正是為了防範此種風險,這一制度才應運而生。通過這一制度,一國的管理部門可以對外資的進入實施必要的監管和引導,使它與本國的經濟和證券市場的發展相適應,也抑制境外投機性游資對經濟的沖擊、推動本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和健康發展,保護本國資本市場的獨立性。其實,中國台灣、韓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就設立和實施了這一制度。我國也在2002年11月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內地QFII制度在具體制度的設計,特別是在對外開放進程方面,表現得更為積極、更富創新精神,對境外機構投資者也更有吸引力。我國QFII制度有以下的特點。
一是引入QFII制度的跨越式發展,一步到位。按照國際上的一般經驗,資本市場的開放要經過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可以是先設立「海外基金」(台灣的模式)或者「開放型國際信託基金」(韓國模式);而這一階段台灣用了7年,韓國也用了11年。我國則是繞過第一階段,一步到位,其後發優勢不可估量。
二是QFII准入的主體范圍擴大、要求提高。新興資本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為了加大監管和控制的力度,普遍以列舉的方式明確規定了何種類型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本國或本地區,此外,對QFII的注冊資金數額、財務狀況、經營期限等等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與此相反,我國對QFII主體范圍的認定比較寬泛,而且賦予了境外投資者更多的自主權。然而,我國從保障國內證券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出發,對注冊資金數額、財務狀況、經營期限等指標的要求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一般情況下,QFII所做的持股都比較有戰略眼光,代表了部分光明資金在國內資本市場的主流投資方向,作為一般投資者應該對QFII的持股加以必要的關注。
======================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
對應於一級市場,大部分公開發行股票由投資銀行集團承銷而進入市場,銀行按照一定的折扣價從發行方購買到自己的賬戶,然後以約定的價格出售,公開發行的准備費用較高,私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部分規避此類費用。
這個現象在九十年代末的美國發起,當時美國正經歷科網股泡沫。創辦人會以獨立資本成立公司,並希望在牛市期間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IPO)。由於投資者認為這些公司有機會成為微軟第二,股價在它們上市的初期通常都會上揚。
不少創辦人都在一夜間成了百萬富翁。而受惠於認股權,雇員也賺取了可觀的收入。在美國,大部分透過首次公開募股集資的股票都會在納斯達克市場內交易。
很多亞洲國家的公司都會透過類似的方法來籌措資金,以發展公司業務。
是否IPO的綜合考慮:
好處:
募集資金
流通性好
樹立名聲
回報個人和風投的投入
壞處:
費用,(可能高達20%)
公司必須符合SEC規定
管理層壓力
華爾街的短視
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美國IPO的一般過程:
建立IPO團隊
CEO, CFO,
CPA (SEC counsel)
律師
挑選承銷商
盡職調查
初步申請
路演和定價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IPO